杀死汝爱

HD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戴恩·德哈恩,伊丽莎白·奥尔森,杰克·休斯顿,迈克尔·C·豪尔,本·福斯特,凯拉·塞吉维克,詹妮弗·杰森·李,大卫·克罗斯,大卫·拉斯彻,菲尼斯·埃弗里,约翰·卡伦,克雷格·切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杀死汝爱 剧照 NO.1杀死汝爱 剧照 NO.2杀死汝爱 剧照 NO.3杀死汝爱 剧照 NO.4杀死汝爱 剧照 NO.5杀死汝爱 剧照 NO.6杀死汝爱 剧照 NO.13杀死汝爱 剧照 NO.14杀死汝爱 剧照 NO.15杀死汝爱 剧照 NO.16杀死汝爱 剧照 NO.17杀死汝爱 剧照 NO.18杀死汝爱 剧照 NO.19杀死汝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杀死汝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的学生艾伦·金斯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因为一个叫卢西安·卡尔(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饰)的帅气同学而改变人生轨迹。通过卡尔他认识了威廉·S·巴罗斯(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饰)和杰克·凯鲁亚克(杰克·休斯顿 Jack Huston 饰)。在未来将写出《嚎叫》、《裸体午餐》和《在路上》等传世之作的垮掉文学巨匠们,当时还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卡尔而热心开展名为“新视界”的文化运动,结成了一个亲密的四人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之外,一个叫大卫·卡默偌(迈克尔·C·豪尔 Michael C. Hall 饰)的中年男子正用贪恋爱慕的目光打量进来。他是卡尔的老师、监护人、尾随者和...爱人?某晚当卡默偌的尸体在校园附近的哈德森河被发现后,年轻人发现他们被卷入一桩充满情感湍流的谋杀案中,自由的世界被彻底碾碎,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各奔前程......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未来文学巨匠们在成长年代经历的“小革命”,用黑色音符弹奏出“垮掉一代”诞生的初乐章。英国童星丹尼尔·雷德克利弗在片中饰演著名同志诗人金斯堡,成功洗去了哈利波特留下的痕迹。《杀死汝爱》入围第29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美国主竞赛单元。贫穷贵公子特丽独行(英剧)虚空北境正义的慈悲长岛朋友请吃饭恶魔城:夜曲第一伞兵队雪山之家舞术巨星花战21世纪海上丝路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第二季原声功夫联盟粤语读心人 第五季苏格兰历史 第一季怒海孤舟昂首阔步第一季失业救助罗曼史舞国英雄漫长的一天结束了黑色画集~证言~鬼子也疯狂2017平魔策之红颜长情剑正阳门下小女人LA@ITZY地中海神都蜜探粉雄救兵:巴西篇冷酷无情:冰咖啡毒杀案咖啡时光断·桥戆徒在我的房间锦衣卫之镇魂角被禁止的游戏凤凰之歌BORDER冲动:检视官比嘉美香再造战士1992永远22!2024bilibili毕业歌会里夫金的电影节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长篇影评

 1 ) 港真,我也愿意为戴涵涵那张脸颠倒世界


    影片的前十分钟我都在跳戏。Allen拆信的时候我觉得上面地址写着储物柜,Allen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教授要说格兰芬多加十分,Allen说他有很多作业的时候我觉得他的论文准有十二英寸那么长。并且一直暗戳戳地期待着,两哈相遇必有一受。

    诗人的世界我真的搞不懂,不过最浓烈的感情总是相通的。爱与恨,性与痛,新生与腐朽。正如我们喜欢说喝醉烈的酒,操最爱的人,过瘾。不开弹幕的话,蛋妞的演技还是蛮能让人入戏的。

    这是我的错,委屈了蛋妞。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时间,多少系列周边,用的都是他的脸。我们都觉得他和角色一同成长,因为他就是那个角色,那个角色就是他。小艾玛参加第一次红毯的时候就说,有幸成为一名童星,必有失去,也有得到。蛋妞自己怎么看呢,蛋妞心里苦,蛋妞不想说。唉,他那张方方正正义气失足的脸啊,儿时也是挂满了我的床头。

    直到戴涵涵出现,我的两个金发小王子,布总和涵涵。

    戴涵涵真的好瘦啊。瘦削的身板,浅色的眼睛,还没有监狱隔离栏间隔宽的苍白的小脸。还有他的嘴,嘴唇微撅,唇角上翘,堪称完美。有一幕是他在和谁谁谁,唉并不记得是谁谁谁了,争执,嘴巴微张喘气,嘴唇干燥。我完全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还有,不要吐槽眼袋好吗,那是神来之笔,否则他只是一个长得好看的好看的好看的秀气少年。我觉得是他的眼袋给他带来了一丝阴郁和颓废的气质,你看他带着哭腔的声调,眉飞色舞的张扬,不急不慢玩味着烟蒂的样子,穿着软白T恤受惊的样子,毛茸茸的金发小脑袋试探着枕在你胸前的样子。妈的,美少年是上帝的恩赐。

    很多人说他像年轻时颜值鼎盛时期的小李子。毕竟,美的人总是相似的,丑的各有各的丑法。

    不要在意发际线了。

    我爱他的眼袋。

 2 ) 黄老湿电影小课堂:《杀死汝爱》周边的一些乱七八糟

资源下了吧,高清看了吧,节操掉光了吧,童年毁完了吧。

好了这个状态就适合看一下老湿接下来乱写的一些有的没有的了。



《杀死汝爱》这个电影,背景是垮掉派当年最著名的一起杀人事件。

为什么说它著名呢?

首先,牵扯到里面的人全是没文化的当代美国里最有文化的一群人。蛋妞演的艾伦金斯堡不用说了,片子里那个从犯,打橄榄球的辍学废柴,也就是被金斯堡(嫉妒的)鄙视过小说写得很一般的那一位。


人家写了《在路上》。

另一位从犯,整天嗑药神志不清的老废柴,也就是被他爸付了保释金骂的狗血淋一头还只能唯唯诺诺答“yes sir”的那一位。


人家写了《裸体午餐》。


而且他们读的是哥大呢。哥伦比亚同妻大学。你懂的,呵呵。

然后这个杀人事件呢,就算放到今天也足够博个法制晚报头版头条的。虽然两位主角并没有上面几位那么著名,著名到文坛都要替他们立牌位,但它却涵盖了到现在都非常时髦的组合元素——美男,情杀,高材生,毁尸灭迹,还有大家最喜闻乐见的:

搞基搞基搞基搞基搞基搞基搞基搞基。



艾伦金斯堡到底有没有跟吕西安搞过,以及吕西安到底是不是gay,这个事情嘛估计只有当事人清楚。但是2005年,最后一位当事人也就是吕西安本人,也已经去世了。

这位小妖精也很烦恼。因为他本人感觉上还是挺想当一个正常人的,奈何天生自带同性引诱光环,垮掉派的男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个个都放不下他。后来金斯堡出版的诗集扉页还要一厢情愿的印上“送给吕西安”,还要被人家投诉说再版的时候请拿掉好吗求你了。然后两位配角老师也没闲着,他们一人一章的写了一本硬汉派推理小说,叫做《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不要吐槽这个名字!它绝对不是磕高了写出来的相信我!)。这个小说围绕着一件美少年与一个中年男人的离奇杀人案……

于是你们又知道主角是谁了。

估计吕西安的余生也一直在嚎叫说你们给我差不多一点!老子也是堂堂合众国际社的资深编辑呀老子是直的!于是那本小说也就一直压着没有出版。

……当然等他们都死光了也就还是印出来了。全球发行,网店有售。╮(╯▽╰)╭


好了八卦说完了让我们回到电影。

你们造吗,当年你们的弩哥也演过这个小妖精的角色呢。

是的,就是那个电影里永远酱油帝秒死兄控弩哥。


在《BEAT》也就是中文名极度不靠谱的《激情与谋杀》里,弩哥难得的盘正条顺,从开头一直演到结尾(喂),还搞了科特科本的遗孀,充分证明了自己男女通杀的本事。(现实中的吕西安确实也是个性向混乱,出狱了之后还结过两次婚,真是……sigh)


然后还有很巧的是,Dane DeHaan之后又去演这个了:超烦蜘蛛侠……的好基友绿魔。


猜猜他的前任是谁:(这还用猜个鬼)……兰兰!


猜猜他的前任还演过谁:


如果你觉得粗框眼镜+黑卷毛+打字机的组合很眼熟的话……是的就是艾伦金斯堡。

于是前任绿魔化身艾伦·基佬诗人·金斯堡搞了现任绿魔。我们完成了闭环。

下课。

高端大气图文混排完整版请戳:http://www.douban.com/note/334130117/

 3 ) Life is a circle, and there is nowhere to run

看完之后,其实不得不感慨的是,剧本和导演,对任何电影故事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这部作品,无论对于不熟悉垮掉一代的普通观众来说,还是对于文艺到死的文学青年们来说,都是可以投入进去观赏的,它所要传达的很多微妙的东西,最终通过简短的90多分钟(掐掉片尾),在非常有限的叙事空间和格局里,通过不多的几个核心人物,非常精准地传达了出来。

虽然杀死汝爱的叙事者,是Allen Ginsberg,但是这部电影,我认为真正的核心,还是Lucien Carr,这个人物在其中展现出来的多重层次与复杂性,老实说,让我非常着迷。

————
Lucien Carr,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一个特别的人吗?答案是是,也不是。

电影一开始我们见到的Lucien,年轻,貌美,张狂又无所顾忌,带着离经叛道的迷人气质,荧幕前的观者,如同片中愣头愣脑的新生Allen,都被他这种气质所吸引。他敢于在谨小慎微的学府中张狂地我行我素,在惠特曼叶慈亨利米勒的诗句中抵抗着古板的教条与无趣的尘世,他用酒精、香烟和迷幻药,带领着Allen进入一个他久所向往却不得其门的世界。

就如影片的最开始,Allen打开Lucien的宿舍门,Lucien就坐在里面,指尖叼着烟,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看着你,于是你便愿意肝脑涂地,愿意追随到底,愿意在图书馆里献身他人,愿意做他所有希望你做的事,唯恐有朝一日他离你而去。

影片里,Lucien的母亲说,David用一张网捕获了她的儿子,其实答案恰恰是反过来,是Lucien,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魅力,然后有恃无恐地网住了他们。
网住以后呢?他让他们当自己的”守护天使“,他自己呢?一次他选择和伙伴们创造”New Vision“的大旗,一次他选择和Jack一起登船去巴黎。


David曾对Allen说,We are the ones he need but never want.我们是他所需要的,但永远不是他要的。

在网中心的Lucien,他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就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Lucien说到底,并没有他想象中的,至少,他所希望的那么特别。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不论作家,画家,还是音乐家,都必然清醒地面对着一件事情,即短暂的人生以及它的虚无。

杀死汝爱中,多次提到,人生是一个圆环,不断循环。这是人生的真相,也是所有人都在经历的现实——它看上去永无止境,但又只存在于宇宙的须臾之间,每个人都在按照日常的规则行事,跳脱来看,其实毫无意义。人们出生,长大,结婚,生子,最后老去,死亡,很快将不被任何人所记取。
大部分人,都无知无觉地遵守着这一进程,唯有怀有灵性、带着悲观主义的眼睛看着世界的人,才能够察觉到日常生活的悲哀与自身的无力。他们不愿意,他们呐喊,他们抗争,活在追寻自我意义的道路上,希望可以从精神上出离于这个圆环,打破平静的水面。

对于Allen来说,Lucien就是那个打破水面的人,他清楚日常生活的无意义性,于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嘲弄着所有循规蹈矩的人生守则,憎恶着庸常和老旧的经典。
但是他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总是会用一种办法,去应对迎面而来的现实的怪兽:逃离。

就像Allen逃离新泽西的故乡一样,Lucien,在他人生中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带着那种躁动,开始逃离,从生活中逃到诗的世界,从诗的世界逃到”The New Vision“的世界,从“The New Vision”的世界逃往海上的世界,让他的守护天使们应付着所有阻碍他逃离的拦路虎。

但,事实是,他永远完成不了他亲手开始的东西,也许每次他都以为这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是精神上一个安全的家园,但就如同“The New Vision”那样,它很快支离破碎,所能达成的,只是一次图书馆的夜袭,一种孩子气的对传统的报复,没有办法真正地引起波澜。

这是他自身的圆环,他逃离了寻常人生的圆环,陷入的是另一种圆环,循环往复,永恒地活在逃离的过程中。

但没有人可以一直在逃,事实上,任何人都必须要面对生活,它不是拦在道路上的老虎,而是道路本身。
伟大的文学家们,靠自己的作品,创造出精神上的自我,打破生活的圆环,开辟出他们自己的道路,但那必然是一条充满孤独、死亡和痛苦,唯有自由和自我的路。

但Lucien没有办法,他没有才华去支撑自己,他也没有勇气去选择独行,他甚至没有胆量去坦诚自己的爱情,他被别人的养分供养着,又成为他人养分的来源,最终只能靠两败俱伤来偿还。

某种意义上,他是那个最痛苦也是最可悲的人,他的精神活在半空中,没有办法真正地以文学家的姿态,俯瞰虚无的人生,也没有办法回到现实中,将自己交给平庸。

在这件事上,他一点都不特别,他是所有苦闷的、悲伤的、躁动的,但却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文艺青年们的化身。
(当然他比大多数的文艺青年们,都要好看一百倍。)


Lucien在片中提过两次兰波,一次是他喝醉了酒在晨曦中背诵着兰波的诗,一次是他远行前和登记处的人打诨,宣称自己是兰波。
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安排,而更像导演一种隐晦的象征,这个金发的、美丽的、沉迷于诗的少年,正把自己比作兰波那样杰出的诗人,而他身后甚至有类似于魏尔伦那样年长的爱慕者,一样在争执中彼此伤害。
但他终究成为不了兰波,兰波没有活过四十岁,留下了众多诗作,事实上像兰波那样浑身灵性的少年诗人,往往活不长。
而Lucien,在片中有过三次类似自杀的描写,一次是玩笑,一次在芝加哥的背景里,还有一次是监狱中,他都没有死成。

但他的某一个部分也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死去了。
David,被他爱过,也被他鄙弃,却也成为了他的一部分,网住别人的人其实也被网住了,当他亲手杀死David时,他杀死的,是他身体里那个原本躁动不安,依然拥有希望的灵魂。此后,他再也没有理由可以继续逃离。

他是所有人中活得最久的,他没有成为作家,而是成了编辑,有过两个妻子,三个孩子。
他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圆环,回到了另一个圆环里。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虽然没有那么激烈和极端,但这是很多人所经历的过程。

Life is a circle, and there is nowhere to run away.

毕竟,生活本就是个圆环,而没有地方可以逃离。

PS: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两个段落,一个是Jack的好友,寄来的那封临终信,他慢慢地念着给自己的悼念诗。伴随着的画面,是Lucien杀死David的画面,是Allen和一个形似Lucien的陌生人上床,是William往自己的静脉里注射着毒品。
每个人都在痛苦中辗转反复,不得生,不得死,无法得到,无法失去,无法给与。
唯有逃离。

另一个画面是最后的定格,墙上挂着Lucien的报纸,和哥伦比亚学生们别的照片们放在一起。
Lucien之前曾说,他们不过是无力的尝试,试图让自己被人铭记,要不然他们很快会被历史所忘记。

说着这话的Lucien,刚刚完成图书馆的奇袭,The New Vision的第一次行动,前途看似光明,他本以为他可以靠自己的才华和行动来被人记住,但讽刺的是,最后他还是上了这面墙,以一次谋杀案的形式。

就如他之后的人生,最终,还是因为Allen,Jack和William,这些本来因为他的感召而聚在一起的人们对这次谋杀案的描写而让他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影子。

 4 ) Allen Wonderland

Be careful!
you are not in Wonderland.
I've heard the strange madness long growing in your soul.
But you are fortunate in your ignorance
in your isolation
You who have suffered
Find where love hides
Give, share, and lose
Lest we die unbloomed


小心!
你不是在梦游仙境
我听见你灵魂深处滋长的奇异痴狂
愚昧,孤独却使你幸运
受苦的人
去寻找爱之所藏
给予,分享,然后失去
唯恐还未绽放就已死亡

(原翻勿喷)

 5 ) 《杀死汝爱》:酒瓶精神的诞生和缪斯的死亡

文/姜不停 说到“垮掉的一代”,想起木心所评价的,他们看起来十分酒神精神,但其实是酒鬼,充其量是酒瓶精神。

他们疯狂,听从本能,破坏既成的一切。可是,酒神精神,是知生之无可奈何,因而无论是纵情欢乐、破坏或疯狂,都是对生命本身的肯定,是用挥霍来珍惜。而“垮掉的一代”之所以得到这一称呼,是因为在多数人眼里,他们连生命本身都破坏掉。

《杀死汝爱》作为一部传记影片,题材看,是有野心的。它想表现“垮掉的一代”,是怎么从青春期叛逆的玩世不恭,到真的全然反叛人性,反叛社会,从幼年的酒神,到成熟的酒瓶。前半部分完全成功,后半部分只开了个头。又或者,影片意图就是点到即止。

前半段真的非常精彩。观众眼看着“垮掉的一代”抽烟、吸毒、自残、手淫,尤其是在“探索”金斯堡“脑回路”这一过程中,感官的体验到达顶峰,时间停滞,人成了玩偶,可以随意被他们摆布。剧中的一切就如“垮掉的一代”的诗作一样,充斥着迷幻剂的气息,原始的想象力和粗犷的表达并存。

读《嚎叫》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总是《杀死汝爱》前半段的疯狂。那些迷乱的意象:毒品、酒精、阳具、乳房……以至于,卡尔所罗门,总是会被我自动代入为卢西安卡尔。卡尔是“垮掉派”的缪斯,缪斯是不事创作的,可是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作品都属于他。所以卡尔轻挑嘴角,说那些句子是大卫从我这里偷的。

但这个缪斯也只处于青春期,而当时那种属于青春期的燥热终究逐渐褪去,激情难以持续一辈子。青春期是为疯狂而疯狂,离经叛道是为了标新立异,一切新的东西都显得勃勃有生命力——“我恨不得我的生命全部是由第一次组成的”。一切要持续,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场悲剧,让疯狂变得厚重。旧的缪斯必须毁灭,创作者才能在枯朽上重生。

《杀死汝爱》把卡尔杀死大卫作为“垮掉的一代”各奔东西的分水岭,或许描绘出他们对感情对人性的理解开始走向成熟,但对于“垮掉派”诗作中对整个社会的不满,还仅仅是个开头,还要考虑更宏观的时代背景。加上戴恩德哈恩的表演实在太光芒四射,几乎要忘了看历史上那些更光芒四射的主角的成长。

 
影片中后段那段平行蒙太奇,应该是最有张力的一部分。同一时间,他们的生命开始有了不同的分叉:威廉继续给自己注射毒品,杰克的好兄弟在战场上死了,卡尔杀了大卫,而艾伦在无望的感情的折磨下,找了一名和卡尔有着相似金发的男子共度春宵。或者是刀,或者是针头,或者是阳具,或者是精神上的痛苦,那些异物正在入侵他们的身体,而他们的脸上,或麻木,或悲伤,或痛苦。
 
经过这场戏,你知道,垮掉的一代真的崛起了,不,垮掉了。

杀死汝爱,不是指卡尔杀死了大卫。而是在诗作中,舍弃你最爱的句子。在艾伦金斯堡的生命长诗中,最爱的句子,或许就是卡尔。金斯堡最终的放手,杀死了他曾在日记中称为“初恋”的金发少年,只留下那个拒绝再提及这段往事的新闻编辑。也只有杀死汝爱,才成就了“垮掉的一代”这一文学史上最诡谲的诗篇。

写于2014年5月9日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2417278/blog/7775512/

 6 ) 从《杀死汝爱》到《在路上》--命运之圈,从未改变

The libertine circle has come to the end.
Kill your darling.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即使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垮掉的一代”们和他们的风流故事,诗书才情,依然永不过时,绕在一代又一代文青和伪文青的舌尖,被一遍又一遍咀过去嚼过来。
  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抽丝剥茧谈事实,大概就是一个痴迷少年为少年摒弃一切的大叔被少年干掉,少年的新机油帮他收拾残局的事。荒诞的是由于大叔的同性恋身份,少年不久便得以脱身,而新机油们,一个被未婚妻解救又抛弃未婚妻走上《在路上》的日子,一个一生痴迷于毒品与堕落,他们合写了一本书,非常隐(zhi)晦(bai)的写了少年和大叔的故事。而另外一位与少年有着纠葛的基友,更是将第一本享誉世界的诗集,献给了少年。
  缪斯一样的卡尔,自己不写诗,却影响了一代诗人,在传奇一般的哥大,与几位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有了命运的际会。故事太玄妙,真相虽不可考,却有诸多细节牵出点滴事实,更添了遐想的余地。我们当然都觉得大卫的为之辗转不是一厢情愿,可是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个中真相由于其扑朔迷离,牵涉者又多在历史上文坛上意义非凡,对此事的揣度、想象、推理,从来就没断过,《杀死汝爱》只是其中之一。电影中的解释是艾伦掺杂了自身感情的臆断,现实中那本《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也未可知是事实,无论从不愿接受还是并非事实的角度,卡尔都没有承认过。夺去大卫生命的卡尔最终以编辑的身份安度一生,结婚生子,就这个事实来看,这桩命案的结局对就此消弭于人世的大卫多少是有些不公的,这份不公,给这故事更添了几分唏嘘与好奇。
   
     There are always be someone in your life ,like Carl,inspired you ,but unfortunately,not just you.
    旧任绿魔演过金斯堡,新任绿魔来演卡尔,倘若这俩在同一部里出现,简直是世上最好的搭配了;不过可惜不是。虽然《嚎叫》是一部结构奇怪的作品,但是詹姆斯弗兰科骨子里面疯癫文青的特质和鼎盛时期的容颜外加男神AT带着黑边眼镜陪演基友,使得整部电影感觉怪异得理所应当分外顺眼,以至于长期以来金斯堡的形象在我心里几乎和弗兰兰就是重合的。所以即使丹尼尔换了眼镜改了口音弱(gay)气森森,也依旧有淡淡的违和感。当然,弗兰兰如今在疯癫而非文青的路上越走越远,时而化作开黄腔的欧吉桑,时而蓄其胡子伪装硬汉形象,即便丹尼尔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也很难想象弗兰兰再演金斯堡了--多少年过去,大家都不一样了。况且,对于丹尼尔来说,同一个经典角色演了八部十年,想改变是真的太不容易了。脱不是重点,演gay也不是必要,不再哈利波特,才是真的。这一点上,他是成功的。可惜戴恩演绎的卡尔光芒太盛,以至于丹尼尔的用力也显得黯淡了,如此面容清丽,狂狷邪魅的少年,时而清醒聪慧,时而癫狂无助;在他身上有着一种神秘而不可测的气质,带着一种病态的美,捉摸不透却很想将其握在手中。再等《超凡蜘蛛侠2》这种商业大片上映,想必新一代男神指日可待了(可惜男神已经和高中的女友结婚了,但愿好莱坞的浮躁不要改变他,祝福百年好合。)
     夜深忽梦少年时,多少旧事变新愁。《杀死汝爱》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成功的还原了垮掉的一代里的精气神,每个人的癫狂、迷茫和神经质,放荡不羁和没有原则。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艾伦的线是贯穿始终的,故事由他入学开始,到他退学为止。在哥大的校园里,艾伦遇见了卡尔,印证了“遇见一个人生命全改变”,终于一个由于家庭原因只是偶尔春花秋月犯神经的小文青进化成为了反叛传统的大诗人,最终成为“垮掉的一代”冉冉升起的新星。与其说卡尔是缪斯,不如说卡尔真乃调教达人。虽然艾伦是讲述者,但是无论从角色的复杂度还是迷人程度上来说,卡尔才是真主角。最后东窗事发后,艾伦说了这样一段话【Somethings ,once you in love with them,they become yours forever.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they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they become part of you.】有些改变是无法转圜的,有些人出现了,那痕迹就抹不掉了。无论是卡尔,还是别的什么。所以悲剧是注定了的,大卫的执着与卡尔的魅力一样,都是刻在性格里的东西,这一切都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命运这东西就是一个圈,一旦起始,总会回到原点,这一生都不过是在重复,把这圈子,画上一遍又一遍。Never come to the end.其实对于卡尔自己来说,自己是那么【无辜】
     电影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群男人,一群文艺的,神经兮兮的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情欲争斗,一点都不会比一群女人差--甚至不像一群女人的斗争总是围绕一个或几个异性一样--他们不需要女人的介入,就可以自己演绎的花样翻新,带上点血腥和暴力的色彩,让一段风流情事,最终成为文坛传奇。
    
    现实当中,艾伦疯疯癫癫的老妈临终前给艾伦留了一段话,这段话与艾伦的诗一样,被广大文青奉为圭臬。【艾伦,结婚吧,拿着钥匙不要再吸毒了。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台的阳光里。】可惜艾伦没有听话。他又怎么会听话。他是艾伦金斯堡啊。
    人生多彷徨,谁又比谁更堕落么。我们言之“垮掉的一代”,不过是相对我们“垮掉”罢了,如今我们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好好成家,好好活着,奉养父母,回报社会,每天读书工作看电影,赚钱养家生孩子,想尽办法让自己的人生“积极向上充满意义”,这样就不“垮掉”了么。笑话。一说看透,一说看不透,都不过世间一念,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高中的时候在自习课上看《在路上》,看到迪安在街角消失的背影,哭的不能自已,心里感觉空空荡荡,仿佛自己也走在那条走不完的公路上,一路开到天涯海角。现在回想,觉得可笑,那个时候懂什么呢,每天看着二尺见方的书桌,做着做不完的习题,身边有三五好友,有点小爱好却身无旁技,会为某个人在心下暗自纠结,不过就是这样的人生。未见世面,倒愿意畅想未来;未经残酷,却总为赋新词强说愁;彼时对《在路上》的迷恋,大概就出于这样的原因吧。但是除了这个之外呢,总有些什么东西,让活在平凡生活里懵懵懂懂的我们,和经历文学浪潮社会变革的“垮掉一代”有了共鸣。
      有些时候我们愿意做一些事,知道它是错的,或者说,知道它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错的,但是还是想做下去,也不是为了和谁不一样,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只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感觉有一点存在感,就那一点点存在感,值得我们活下去。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他们的毒品、性爱、在路上,我们的努力、奋斗、看未来,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证明,也是寻找,寻找让自己心安理得停下来的东西,有些人找不到了,就一直走下去,有些人以为自己找到了,就停在那里。早前看过一段话,【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在路上之于我们,便是为获得阳光。虽然更多时候是阴雨绵绵,但是我们依然愿意去寻找。那一刻的暖,足以抵挡路上的全部寒。更或许,我们寻找的,就是寻找本身。所以看起来违背了常理、道德,颓废、堕落、弃绝社会、家庭的”垮掉的一代”们,却数十年如一日的获得和抨击一样甚至更甚的追捧--我们为何不安分,是穷其一生都难以解答的问题。但是这也没什么,就让我们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诠释一样不安分的灵魂。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引用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解释为什么读经典。【苏格拉底临刑前,在练习一支乐曲。有人问他,都要死了,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呢。苏格拉底答道,至少在死之前,我学会了这曲子。】其实这故事同样可以解释我们和他们为什么沉迷于那些【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人生,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意义--我热爱这一刻的自己,最重要。
  《杀死汝爱》是黑色的。但是垮掉的一代,却是从黑暗和堕落里活出光的一代人。这个圈,还是转回来了,形式变了,质地犹在。真好。

 短评

我觉得为了围脖上那九张GIF来看这片的可以不用看了,因为你想看的只有那九张GIF乛-乛

8分钟前
  • 阿V
  • 还行

亮点和不足一样多——“垮掉一代”的故事被讲述得青春洋溢、耳目一新,然而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文学革命的部分流于轻浮了。蛋妞成长很多,但最抢眼的还是德哈恩,这个少年就像一盒跳跃的放射性元素,捧在手心都会爆炸的!什么,已婚了?我...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戴恩和年轻时的小李子最大区别是,小李一副吊丝直男气,戴恩则是贵族小受味。

14分钟前
  • 灰蓝十里
  • 推荐

戴恩德哈恩!!!!!!!!!!!!!!!!!!

19分钟前
  • 猫猫
  • 推荐

惊艳的处女作。把金斯堡在40年代的、或许大家都很感兴趣的同志爱情、凶杀案的真相,用一种很大胆也很青春的方式展现出来,剪辑和音乐里我想都是导演的激情。当然电影的魔力也跟大牌的卡司、优秀的幕后不可分割。戴恩德哈恩太帅了,惊呆了。跟一群制片人坐隔壁看片,圣丹斯真让人兴奋,拍电影是幸福的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直到看到最后字幕介绍四人圈子里其他三人后来的成就,我才明白lu不是创作者,他就是作品,是谬斯,是仙人,是恒星,他是用来启发的,发出光芒,是灵感的来源,他有那种让人为他付出一切的力量,他不必完成革命,而革命以他为圆心进行,只要他在就可以了 (精彩镜头:lu在书架后看着allen被口)

25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力荐

很让人惊艳的导演处女作,更让人惊艳的是戴恩·德哈恩,这部电影之后他肯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新一代男(妖)神(孽)了,好的演员就是这种耽美片成功的关键。影片的高潮处理的非常视觉化,“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气还原的很精准,凭这点,约翰·克洛基达斯就应该被列入重点关注的新人导演行列。★★★☆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丹尼尔怎么演怎么直,越用力越直。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有生之年的愿望多了一条,希望小本和德哈恩共同出演一部基片。

30分钟前
  • 独角大瓜皮
  • 推荐

配乐很赞,超喜欢在图书馆放禁书的开灯的一幕,感觉要飞起来了。文学青年,偶尔会让人觉得中二。PS:Dane DeHaan妖孽,还有越来越喜欢丹尼尔了怎么办

31分钟前
  • Flora
  • 推荐

我为两年前刚看到卡司表时产生的『肯定要毁』的misjudgement深感歉意,导演一看就是深爱垮掉派啊,那种时而炽烈时而迷幻时而伤感得不行的叙事和剪辑让人有种『总算有导演抓到垮掉文学重点』的惊喜。蛋泥与DeHaan的表演也很精彩。

3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拍的好美,几年前的dane dehaan帅的病态,Daniel演技是有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文豪们的故事与传奇无二,讲他们的故事每一句台词都美得凶狠,“An oasis in this wasteland.”

40分钟前
  • 恬儿萌
  • 力荐

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坐在我前排的兩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一直手牽著手,所以每當我看不下去蛋泥的直男表情時,就低頭望一眼老爺爺們,如此看完了全片

44分钟前
  • 还行

Dane DeHaan彻底暴露了自己有多迷人!!!

48分钟前
  • A L E X
  • 还行

戴恩,每个特写都足以让我撸出血来。一个美国人却能把那种苍白瘦弱文艺基佬演的这么好,少年你会红的。蛋妞的演技的确在上升,但是仍然明显看出来是一个直男硬演基佬啊,sigh

53分钟前
  • DOUBLELEMINT
  • 推荐

没传说中好看,同样是垮掉一代的故事,倒还不如去年的on the road让我感慨,但Dane DeHaan真的太耀眼,邪魅、狂狷、少年气,每一帧都美。若还是小本演,那真是个让人期待的角色呀

56分钟前
  • Isabella
  • 推荐

Dane苏到我不能自己啊啊啊啊。。。。一群文坛大神帮一个美人写论文的故事

57分钟前
  • 流风揽湖
  • 力荐

最后一颗星是片尾曲给加上的。

58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真是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文人的世界我不懂,天才的世界我也不懂,看了影片有种想恶补历史的冲动,果然每个文学巨匠背后都有一段丰富的历史故事以供灵感的来源

59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Dane从第一次在宿舍里叼着烟看着蛋泥的时候!!!美的我都要叫出来了。整场最奇怪的是都是年过半百的夫妇手牵手一起来看,5厅的构造简直就是没有空间了直接隔了个小间。头仰的脖子都快断了。。。比起阿黛尔,阿黛尔是用足够的同性描绘来讲普世的情侣故事。而这部则是用文学,用女人讲了男人之间的爱情

1小时前
  • 香槟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