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很好

HD

主演:朱丽安·摩尔,安妮特·贝宁,马克·鲁弗洛,米娅·华希科沃斯卡,乔什·哈切森,亚雅·达科斯塔,库努尔·夏尔马,艾迪·哈塞尔,佐莎·马梅特,华金·加里多,莉萨·艾斯纳,萨沙·斯皮尔伯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2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3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4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5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6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3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4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5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6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7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8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19孩子们都很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孩子们都很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参加了2010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发行版权以480万美元的价格被焦点影业买走,成为了那届圣丹斯上最值钱的电影。妮可(安妮特·贝宁 Annette Bening 饰)和朱尔斯(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 饰)是一对相伴很久的同性伴侣。并有2个孩子:马上要18岁的乔妮(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饰)和15岁的莱塞(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妮可的医生职业很有压力常常忽视了朱尔斯日子还算太平的过着,直到有一天,莱塞向姐姐建议,他想和那个捐出自己精子的男人见一面。因为姐姐已经到了18岁,她有权利向家里提出这个要求。妮可和和朱尔斯同意了姐弟俩的愿望,他们见到了在生物学上的父亲保罗(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可是见面之后会发生什么呢?这个平静而美满的家庭会因此出现裂缝么?袭击第一季屋顶探险家蜕皮计划神鬼不灵被蹂躏的她炼印关于路易莎旧厂孤影适合分手的季节2023湖南卫视芒果TV元宵喜乐会丧尸出笼未命名恐怖片(UHM)夏威夷生在江湖瑞奇宝宝第三季贝蒂 第一季极道鲜师电影版致命报应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大洪水热血青春霹雳飞龙抓马侦探2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禽兽1953泰坦尼克号2012地球百子第五季幻想嘉年华无声歌手遇卿恋凡记男人也难贝尔蒂·格雷戈里的壮观大冒险瓦舍之玉姬最后大亨势不两立电影版亚迪拦截目击者相聚一刻番外篇:一刻岛飘流记汗流浃背追缉:炸弹客第一季代号十三钗特工小萌妻

 长篇影评

 1 ) 噱头题材

影片讨论的题目很大,很敏感。有同性恋家庭的亲子关系,与捐赠者的亲子关系,中间还插了段捐赠者和被捐赠者的外遇。但是描写的比较流于表面,这个题目可以探讨的更深层一些,比如同性恋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没有涉及,也许说这就过于敏感,这直接涉及是赞同还是反对同性恋婚姻。但如果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那这个题目最为核心的内容就丢掉了,只是把这个家庭当做普通家庭去描写亲情,那就有玩弄噱头的嫌疑。剧情偏拖沓,台词也很一般,给演员的发挥空间不大

 2 ) 孩子们很好,电影很棒,小三很活该


看完想做父亲。一直都很少考虑这个问题,由于自己是gay,所以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自己状态也不是很好,甚至连毕业、工作都还是未知数,实在也没有精力去考虑这些事情了。
不过这部电影很真实,两个小演员都是大明星了。一个是勇敢者游戏2中的哥哥,一个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爱丽丝,都算是实力派演员。而两个妈妈也是。
这部电影给我很多启示。
1. 一旦开始一个家庭,很多事情都得要放下了。包括自己的很多享乐,我想这其实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成长。做了父亲之后,当有个小家伙天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到处跑的时候,我想其他的都可以不重要了吧。所以虽然有很多事情和麻烦需要面对,大家都义无反顾。呵呵。

2. 有时候感情丰富其实更通情达理。里面同志妈妈对看似铁石心肠的儿子说:“有时候我真希望你是gay,这样就可以懂得感情了”, 呵呵,真是太搞笑了,但是我同时也发现,感情丰富真的不是一种错误。

3. 破坏别人家庭就是小三。呵呵,所以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去做阿。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如果想要一个家庭,就去自己建。这过程的艰辛和困难,都得自己去承受。

4. 家庭、爱情、亲情,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经营的,用心了,结果都会好起来的。说家人不能理解的人,其实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情况,是否给了父母他们想要的。

 3 ) 当激进沦为中产,我只能祝福所有坚持不懈的特立独行

由于在西北风里穷得瑟吃烤串糖葫芦,今天终于歇菜了,脾胃虚弱,吃了一天白粥。吃着白粥咸菜,看电影The Kids are Alright.今年出品的同性恋家庭婚外恋情节,貌似热闹——同性恋家庭、精子捐赠者的介入、双性恋婚外情、还有青春期。作为洛杉矶影节的开幕电影和悉尼影节的闭幕电影,其实这部片子的艺术性一般,只是细腻的叙事和完整的人格表达。特色更多在其题材。它的进步性是以一个一般的手法叙述一个别样的题材,而非脸谱化的刻画同性恋。然而,激进的同性恋题材里又掺杂了保守的中产家庭观念。和这些年很多类似作品一样,性别取向的小众化要穿经济地位主流化的外套。
 
世界之大,一个人很难看清整个社会的全貌。我只乐观的相信它会越来越多元,也会越来越包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圈子,也能允许别的圈子的存在。每个人,不再是谁一盘棋里的棋子或所有既定社会角色,而能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立体人被尊重、被了解,被允许表达、被允许变化。这个曾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度,是否可以经得起这样去期盼......

我不算激进,但所有的特立独行,都会拥有我的一份祝福。

 4 ) 传统家庭的悲喜剧同样在女同性恋家庭上演


---电影《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美国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19岁的男青年喝酒违法,但捐献精子没问题。保罗19岁那年在大学念国际关系专业,他趁着年轻力壮为精子银行作出了贡献。近20年以后,保罗接到一个电话,精子银行的人说他的孩子希望跟他取得联系。按照保密协定,如果捐精者不愿意,银行无权披露其身份,可保罗愿意。喜剧电影《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的故事由此展开。
保罗主要出于好奇才愿意跟孩子见面。他发现自己当年的捐献已经结出两枚硕果:刚刚高中毕业的乔妮和弟弟莱塞。对这两个孩子来说,除好奇心驱使以外,更为强烈的需求还是寻找父亲。两个孩子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连养父、继父也没有,他们只有妈妈。不只一个,同时有两个。同性恋伴侣妮柯和茱尔斯各自经过人工授精后生下乔妮和莱塞这姐弟俩,四个人共同组成一个家庭。由于精子都来自保罗,所以乔妮和莱塞从生理上来说为同父异母。这个家庭是不是很特殊?如果你指望看到一部讲述同性恋家庭如何与常规家庭不同的电影,那么女主角之一妮柯将非常生气。她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向世界显示,其实同性恋家庭一切如常。这部电影建构喜剧效果的核心正在此处。
女同性恋者建立的家庭不具备丈夫配妻子的常规结构,但也有阴阳之分。妮柯是个妇科医生,她为全家挣口粮,四个人得以安居在南加州绿树成荫的良好社区,以沃尔沃V70这类高档车代步,就跟其他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一样。茱尔斯学过建筑,但她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照顾孩子上,职业生涯比较随性。多次改变轨迹以后,她最新的计划是投身园艺。两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妈妈各负其责,精心打理着这个家,两个孩子自然健康成长。女儿乔妮门门功课全优,她申请的每一所大学都给她发出了录取通知。一家人遵纪守法,吃得有营养又健康,垃圾也全都分类回收,样样都跟其他体面的传统家庭别无二致,除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父亲。
保罗出现以后,一家人原有的稳定生活立即相应发生变化,朝着失去平衡的方向滑去。首先,两个孩子身上潜藏的那一点点野性得以苏醒。乔妮开始顶撞喜欢唠叨的妮柯,她强调自己已经成年,用不着什么都听家长的。莱塞从前老喜欢尾随着一个坏孩子做小兄弟,现在他敢于公然与之叫板。最令人惊奇的变化发生在茱尔斯身上,她竟然跟保罗倒在同一张床上。我无法确定哪种情况性质更严重,女同性恋者与男性出轨或者与另一个女性出轨?但毫无疑问,与男性出轨引出的疑问应该更多,不仅有对伴侣的不忠,还有更为深层的问题:难道她的性取向已经发生漂移?
女导演Lisa Cholodenko自己是同性恋,她和同伴的孩子也经由人工授精而得来。Cholodenko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时候谈到了这个出轨情节,但没有刻意强调与男性出轨或者与女性出轨之间的区别。她说,只要存在性关系就算越界,其原因应该归结到当事人的一种渴望,茱尔斯渴望改变日益平淡的生活。同性恋家庭同样需要面对中年危机,伴侣之间多年相处以后,维系激情已经成为奢望。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茱尔斯和妮柯在浴缸边进入准浪漫状态的时候,电话铃突然响起,妮柯的病人需要紧急咨询。等病情诊断结束以后,不仅浴缸里的水已经冷却,茱尔斯的体热也已经退去。
Cholodenko靠着对女同性恋家庭的细致刻画营造喜剧效果,不需要借助于夸张的情节,或者装疯卖傻,更没有对弱势群体的嘲笑。比如,茱尔斯和妮柯亲热的时候需要男同性恋题材的色情电影助兴,非常有趣。更有趣的是儿子莱塞发现了她们卧室里的录像带,他质疑两个妈妈,你们这是为什么?茱尔斯的回答非常认真,她说人类的性行为比较复杂。很多情况下,人的欲望跟直觉刚好相反。她解释的态度越严肃,喜剧效果越强烈。电影院里的观众一律狂笑不止。
美国女演员过40岁以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角色,这部电影算一个难得的例外,它给两位演员Annette Bening和Julianne Moore提供了绝佳的舞台。Julianne Moore的形象已经不可能跟从前在Boogie Nights、The Hours、Far From Heaven中那样既成熟又年轻,但每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她仍然具有辐射力。Annette Bening的表演同样出色,妮柯对待生活极为严肃谨慎的姿态成功地强化着电影的喜剧效果,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导演对其他三位角色也很慷慨,这部电影没有很弱的人物。
很多时候,我习惯从一个故事讲述者的角度来看电影,这样既方便自己从电影叙事中吸取养分,同时也能通过挑毛病找乐。从情节设计上看,这部电影基本上很顺畅,我只感觉到两处例外。为了让保罗和茱尔斯有机会亲密接触,导演让他邀请对方改造自己家杂草丛生的后花园。此前,电影中已经展现过保罗的职业,他是一个有品位的餐馆老板,热衷有机农业。一个到处种蔬菜和水果的人却让自己的后院闲置着,这个安排比较勉强。另一个例外出现在故事走向发生大转折的时候。妮柯在保罗家的卫生间发现了女人的头发,她立即意识到事情的真相:他和茱尔斯有染。我很疑惑,头发怎么就不可能来自其他女人,难道非茱尔斯莫属?我对美国社会一项独特趣味的了解很快派上用场,Julianne Moore长着一头天然的红发。在白人中间,红发相对比较罕见,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结果。绝大多数红发女人属于爱尔兰裔,她们是美国社会男性小资的最爱。
我从前看过的同性恋题材的优秀电影多数是悲剧,至少很悲情,象My Own Private Idaho、Far From Heaven、Milk,当然还有《断背山》,以及最近的A Single Man,高质量的喜剧比较少见。Lisa Cholodenko的这部电影有助于平衡人们对美国社会同性恋者际遇的认识。毕竟,仅从统计数据看,我们的生活中总有10%的同性恋者,他们和她们跟传统性取向者一样有恋爱、婚姻、生儿育女的自由,同性恋家庭也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同性恋融入美国主流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只是速度快慢还很难说。。


 5 ) 我又要耍偏激了

这片子今年以黑马之姿频繁现身各大奖项,且屡有斩获。

其实“借种你生一个孩子,我生一个孩子,然后我们一起长相厮守下去”这个议题也曾经很浪漫的在QAF当中演绎过喜剧,在TLW当中演绎过喜悲喜剧(TLW后面剧情整个天下大乱),甚至一本正经地在我的平凡人生当中提出来过。

这部电影无疑就是将这个议题延展了一下,好像QAF和TLW都结束在“公主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字幕一闪“十五年后”,公主和公主就变成了片中这个场景——激情不再,欲求不满,儿女叛逆,家庭危机。

但是假如我们把其中一位公主换成王子呢?这个情节仍然成立,只是以此拍成的电影肯定得不了奖——因为讲这些中产阶级家庭危机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而本片无论是在人物设定上——一个事业成功、业务繁忙,控制欲强的家长,一个慈爱温柔,美丽动人,寻找自我的主妇,一双正在叛逆,惹是生非,渴望独立的儿女,一个魅力非凡,英俊潇洒,从天而降的闯入者;抑或是剧情的安排上——家长因专注事业而忽略了家人感受,一手抚养儿女长大的主妇一方面寂寞难耐,另一方面渴望在家庭之外的成就感,而苦于自我挣扎却得不到另一半的支持与谅解,于是给了闯入者可趁之机,本来看似完满无匹的五好七好家庭面临瓦解,甚至是在拍摄手法上,在细节设置上,都并无任何特出之处,唯一讨巧的只有人物的背景——家长与主妇都是女人,而那个闯入者却是一双儿女的基因老爹。

因最后出来的成品不错,角色本身的样子都演绎了出来,情节也算合情合理一波三折,不好说导演这是在“取巧”,但是这样一部片子却在各颁奖典礼上大杀四方,就让人有点不解——这究竟是对于电影本身的鼓励呢,还是对此题材的偏心呢,还是对本片所表现出的主流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褒奖呢?

我是很反感这样的。记得我们刚到法国不久,就参加了pride游行,当时的游行主题是同性夫妇要争取与异性夫妇同样的领养权。法语课上也就此论题展开过辩论,持反对意见的同学的主要观点就是——怕同性夫妇养出来的小孩“不够正常”(性取向and心理状态),持支持意见的同学于是反驳道现在的同志和变态杀人狂基本上都是异性夫妇养出来的,要说不正常,就已有的数据来看明显是异性夫妇养出的小孩更加不正常,说同性夫妇会养出“问题儿童”的比例一定高过异性夫妇那纯粹是臆想,并无实据支持。

会造成这种理所当然的臆想的根源是——我们如何定义“正常”?几千年前,人类还在母系社会,由“一群母亲”养出来的下一代按照今天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应该“集体变态”,人类是不是应该在当时就灭绝?即便现在,一夫一妻也不是唯一的婚姻模式,由一夫多妻或者多妻一夫家庭养出来的小孩是不是都应该送去做心理鉴定,这些仍然延续此种婚俗的社会是不是应该早都消失?

美国人很讨厌的一点就是喜欢将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模式强加于人,并且一脸笃定地说“这才是正常的,这才是正确的,这才是美好的,这才是事情该当的面目”,太可恶!
记得QAF里有一集是小Micheal和他的亲亲老公被邀请去向公众展示“同性夫妇也可以很正常”,一开始主办方希望大家都西装笔挺——一言蔽之,极力地模仿异性恋,向异性恋社会无极限地靠拢就对了。但是可爱的Micheal最后带了一队drag queen到现场,并且声称“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我们跟你们不可能一样,但我们也是正常人”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副西装笔挺,意图向异性恋社会无极限靠拢的模样。将其中一位家长换成男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中产阶级家庭。这无疑又是在告诉世人说“这样才是正常的,无论同性还是异性夫妇都应该以此为目标努力啊”

我很讨厌这样

 6 ) 《孩子们都很好》:一场好莱坞式的家庭保卫战

Q:片子怎么样?
L:不错,有亮点,属于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家庭片,不闷,连看两遍没有心理负担。(笑)

Q:亮点是?
L:首先是题材,毕竟现在关于拉拉家庭的电影不多,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新鲜,而且在水准之上,不容易。其次就是安妮特·贝宁的那段特写表演,平心而论,就整体发挥来说,她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换句话说,贝宁得到奥斯卡提名,那我觉得摩尔也应该有这个资格,贝宁占了个便宜,如果让摩尔来演尼克,我相信在那个特写里,摩尔的表现也不会差,但是贝宁拿到了这个人物,所以就是贝宁出彩了。我相信尼克这个角色试戏的话,应该就是演这个段落,它属于这个角色的“头”,头过身子就过。(笑)

Q:那段特写让我看出了希区柯克的感觉。
L:确实如此。那一刻,真挺穿越的,贝宁演出了尼克当时内心的焦虑、恐惧、愤怒、疑惑、自卑、故作镇定,等等,许多杂糅的情绪都出来了,很像希区柯克电影里的女性角色。

Q:是否达到白兰度在《教父》里看到桑尼的高度?
L:那倒没有(笑),贝宁的表演会让我起立鼓掌,白兰度的那个表情变化,让我根本忘记起立鼓掌。(笑)虽说如此,贝宁在这场戏里的表现,跟弗兰克·兰格拉在《对话尼克松》里、斯特里普在《时尚女魔头》结尾里的那两个特写表演是不相伯仲的,都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神光一现。(笑)

Q:亮点的“最后”呢?
L:哦,没有“最后”,就上述两个亮点,首先其次说惯了,对不起!

Q: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家庭片是什么意思?
L:首先,意识形态方面中规中矩,虽然是拉拉家庭,可还是家庭,不管这个家庭是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尼克和朱丽斯或多或少都觉得组建同性家庭有点儿“懵懵懂懂、浪费青春”的意味,家庭成员多么想离开这个家庭,通过叛逆行为、外遇行为等损害这个家庭,到最后,一定是捍卫家庭完整这个观念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影片结尾,朱丽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表白,取得了家人的谅解,尼克也从朱丽斯的“叛逃”行为里认识到了自己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妻子”的关心不足,卓尼则在真正上学离家之后的“寻找”动作里暴露出潜藏在内心深处对家庭的依恋,雷兹在看到“父母”和好之后,终于露出了笑容。意识形态方面的中规中矩,没有贬义,这就是美国,其实也是普世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一部好莱坞的主流商业片,体现这样的价值观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我觉得,这样的价值观,正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不管是拉拉家庭还是男女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不稳定,谈什么社会稳定。手法上的中规中矩就有些让人遗憾了,影片的人物设置和情节的起承转合,人工雕琢色彩太强。为了让上述“最后的胜利”显得弥足珍贵,影片将孩子们的生父保罗几乎设置成了一个完人:他胡子拉碴,整天穿着夹克牛仔,一身臭汗,充满着雄性魅力,虽有拈花惹草的毛病,但在爱上朱丽斯、想要跟她结婚之后,就下了决心开始重新做人,不仅行为检点,而且主动承担起了做父亲的责任,对自己家庭失望之极的朱丽斯最终能跟他一刀两断,实非常人所能。对卓尼和雷兹,保罗也是模范父亲,他知道怎样跟青春期的儿女打交道、如何讨得他们的欢心,而且大胆鼓励女儿放手去爱,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可贵的,他还有知人之明,早早就指出雷兹的好友克雷是个烂人。这样的好男人,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他简直就是为了破坏尼克和朱丽斯的家庭而生的!电影人物让观众产生这种感觉,就有些失败了,失去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复杂性。纸板人,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通病,因此我才说这部电影在手法上“中规中矩”。(笑)

Q:其他人物身上有类似的毛病吗?
L:也有,朱丽斯和雷兹身上尤为明显。虽然有来自自己内心和家人方面的压力,朱丽斯最终回归家庭的转化还是有些直接和突兀,缺乏更具层次的自我救赎过程。具体来说,影片强化了家人方面的压力,简化了朱丽斯内心的自责,将朱丽斯和保罗关系的终结处理得过于简单粗暴。雁过留影,风过留声,保罗这么容易就被抹掉,其实是为最终胜利的酣畅淋漓牺牲掉了最终胜利的来之不易。至于雷兹,在影片的中后段,他的戏剧作用——引出保罗、给朱丽斯施压——结束之后,基本就成了一个摆设。(笑)

Q:情节方面的人工雕琢呢?
L:人物不能脱离情节,情节也不能脱离人物,有功能化的人物,就有功能化的情节,除了保罗,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雷兹和雷克闹翻,一个是卓尼鼓起勇气拥吻心上人,这两场戏,完全就是为了终结雷兹的友情和卓尼的爱情这两条剧情副线,并没有直接服务于全片家庭保卫战这个叙事中心,完全可以侧面描写,没必要硬插在主线之中。

Q:解释“中规中矩”也没有“最后”吧?(笑)
L:对,没有。(笑)刚想到的,这片子有两处细节处理的不错,值得一说:一个是保罗的出场,他举着左手扛着一筐菜,之前的镜头,雷兹小时候的照片,雷兹举着左手笑,这个相似动作连戏很不错,两个镜头就点出了保罗是雷兹生父的身份;另一个是朱丽斯和尼克在餐厅吵架,朱丽斯问尼克:“你还爱我吗?”,尼克不答,酒保问她俩还要酒吗,尼克说:“不,结账!”,从后续情节可知,尼克一直都爱着朱丽斯,可这里她无心说出的“不”,让朱丽斯,更让观众心头为之一紧,妙!




刘强爱电影第九十八集之《孩子们都很好》:一场好莱坞式的家庭保卫战

 短评

“我爱你,小鸡。我爱你,小马。”一个奇怪的家庭组合,一段不惑之年的邂逅,一个关于爱与背叛,成长的故事。但如果不是拉拉家庭的这层包装,故事应该会平庸很多,结尾也略显草率不够分量。★★★

3分钟前
  • Q。
  • 还行

演员没得说,撑起了整部戏。题材很有争议性所以为电影的期待值增添了保障。但就电影本身来讲,还是有些落于俗套。

5分钟前
  • B-B-B
  • 推荐

关于同志电影,20年前开始讨论自我认同,10年前开始讨论如何把握爱情,现在,该是开始讨论如何组建维系家庭养育子女的时候了。这个电影,有些时代意义!

8分钟前
  • Inv Maurice
  • 力荐

就是因为有婚姻 本来挺美好的事都变成不对的了

12分钟前
  • Jin
  • 推荐

2010年看的。中年危机。摩尔阿姨的雀斑么么。

15分钟前
  • 孟美味
  • 推荐

非常生活化

16分钟前
  • 姬气猫
  • 力荐

中产阶级的正确生活

17分钟前
  • makzhou
  • 推荐

如同《朱诺》《阳光小美女》带给我们的惊喜,贴近生活的平实剧本,不会过于戏剧化又遍布幽默笑料,最后观众都笑中带泪满心温暖,太棒了。几个主角的表演都很赞!非常喜欢。

22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影志问:朱丽安·摩尔你怎么还没拿奥斯卡影后? 我表示+1 其实之外 没有太多值得一说的东西 虽然是个新奇的剧本 还是改不了美式爆米花的本质

23分钟前
  • 周鱼
  • 还行

喜剧,很多台词很机智,看得赏心悦目。剧作上不是没有问题(两个孩子的戏虎头蛇尾),而且有些血统论(如儿子找爹)。卡司超强,贝宁的表演绝对值一个影后啊。朱利安摩尔又一次扮演了一个Female。这个故事在《QAF》里也看到过,同样是P出轨,但是“捐精者”这个设计太绝妙了,恶狠狠地嘲笑了父权结构啊

2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直男太悲摧了。。。我很同情他。

27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我要杀向米国 那张绿卡 娶个男人!

30分钟前
  • 阿哈利姆
  • 力荐

班宁太帅了

3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终于有人公开表达我们的观点了!!质疑女同志看钙片的盆友们快来这里寻找答案!!

37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其实还是家庭与中年危机之类的老话题,只是背景成了拉拉,变得更有趣了。男人以为和摩尔在一起是让她正常,是因为爱,却忘了自己首先是个第三者。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两个人顽强爬过一堆狗屎,年复一年,衰老、改变,就像马拉松…有时候当你们在一起久了,你会看不见另一个人,而是看到自己阴暗的投影,不再跟对方倾吐,而是开始行错路,行为卑鄙、做出错误决定…有时候你最爱的人你伤她最深”片子太淡,老生常谈,摩尔、贝宁你们怎么还没拿奥斯卡影后?★★★☆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突然觉得这种家庭很好诶!多和谐!果然比男同和谐的多!又比普通家庭有意思得多,但也并不缺少什么,不错!

4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看到中间剧情突然狗血起来 但是想想看也合乎情理

50分钟前
  • 贾小宁
  • 推荐

极佳的选角与表演,甚为动人。

5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太欢乐了!直男的形象好负面。。

52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