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入境

HD中字

主演:文森特·林顿,菲拉·阿伊维尔迪,奥黛丽·达娜,亚尼克·雷乃,奥利维尔·雷堡汀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非法入境 剧照 NO.1非法入境 剧照 NO.2非法入境 剧照 NO.3非法入境 剧照 NO.4非法入境 剧照 NO.5非法入境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欢迎的姿态,以及光临的勇气 (有关键情节透露)

Welcome 欢迎光临?

孤独而倔强的少年选择在一个阴冷的午夜时分从法国北部城市加莱(Calais)的海边纵身跃入冰冷的大西洋,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游过去,游过去就能见到米娜,他的心上人。”

这是著名的英吉利海峡,少年叫做比拉尔(Bilal)17岁,是来自伊拉克的“非法移民”,他只身来到法国加莱,置身于众多背负各种理由和心怀不同愿望的难民群体中,只有一个梦想,到对岸的英国去,去找那个他深爱的女孩,还要踢足球,参加曼联,有朝一日成为众人瞩目的球星。与此同时,处于同一城市的西蒙(Simon),曾经的法国游泳冠军,如今一个小游泳馆里的游泳教练,正处于中年危机和个人感情的灰色时期。在尝试了各种偷渡方法均告失败后,少年来到西蒙的游泳馆找他学习游泳,希望有一天能横渡英吉利海峡与恋人相会。从最初的迟疑,不解到对话,交流,西蒙知道了少年学游泳背后的故事,孤独和失意的他被少年的执着所触动,开始每天教比拉尔游泳,借手机让比拉尔与心上人通话,接他到家里一起吃披萨,喝啤酒。这些举动让冷漠而保守的邻居顷刻间感到受到了威胁,没过几日,警察上门传讯,西蒙被告知自己因为企图帮助未持有效证件的外国人而违反了宪法,可能面临司法处罚。焦急又愧疚的比拉尔终于选择在一个深夜独自投身大海,横渡冰冷的英吉利海峡,却在马上快要抵达英国海岸时碰到了英方巡逻艇,再也没有浮出水面,而咫尺之外的英国,贫穷而简陋的伦敦郊区,生活着他的米娜,正焦急地盼望着比拉尔的到来(以各种可能想象或无法想象的方式),不久后她即将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一个本地餐馆的小老板。

这是无数个社会事件中的一例,一个少年的死,不管为了何种理由,经历过多少心的彷徨,都会被定性为又一个“非法移民”的不幸遭遇,如此之轻,轻如鸿毛,不会被任何人留意,也不会进入任何当日新闻头条,对大多数生活在海峡两岸的“合法公民”们来说,无论如何,这些聚集在自己国家的库尔德人,阿富汗人,索马里人或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角落的移民群体是一种天然的冒犯,没有人会去关心为什么一个少年选择一个人在漆黑冰冷的大西洋里奋勇前游了十多个钟头。对西蒙来说,这是一种不合时宜却满怀温情联系的赫然断裂,以一种惨烈而残酷的方式。这个平时寡言的中年法国男子对这个17岁库尔德少年的恻隐之心,或许因为从他的单纯热忱里看到一丝温暖,得到些许安慰;又或许从少年的爱情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试图给他和自己些微的鼓励与支持,以对抗严峻而荒谬的现实。影片最为讽刺的场景莫过于西蒙出门时看到报警的邻居门口那块写有醒目“Welcome”的地毯,只出现了一次,几秒钟,但已足够有力,如一闷棍,让人凝神。法国北部阴冷的天空,超市里拒绝几名有着中东面孔男子进入的保安,邻居和路人们冷漠的面孔和无处不在的警车,岗哨,这些永远不会出现在旅游手册和宣传短片里的画面和场景,如此真实,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外国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还会不会在每次听到那句甜美的“欢迎光临”后露出笑容?
 

欢迎还是欢迎的姿态?

要不是这部三月份刚上映的《欢迎光临》,法国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国家的刑法里第L622-1条有这样的内容:帮助“非法移民”,哪怕只是可怜他们收留吃一顿饭或住一宿,也是犯法。在法国政府官方网站上稍微查询,「外国人入境、居住与庇护权法」(Code de l'entréeet du séjour des étrangers et du droit d'asile)第662-1 条:「任何人若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帮助、方便或企图便利未持有效证件的,在法国境内的外国人,将处以监禁五年,并缴纳三万欧元罚金。」在当今法国社会,“非法移民”这个边缘群体处于被追捕、被关、被押状态已经不是“新闻”,影片的特点恰恰是连出于同情伸手帮助“非法移民”的法国人也“触犯刑法”,这是很多法国人都不了解、不理解的现实。影片上映一个多月就吸引了一百多万观众,并再次在困扰法国社会由来已久的移民问题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影片揭露的并非“非法移民”的“人权”问题——他们没有任何权利——而是法国公民的“人权”。西蒙和比拉尔的故事有没有夸大的成份,导演利奥雷说,我只是想用平实的手法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比拉尔想游泳渡海峡也不是奇事,不少偷渡者被警犬、催泪弹等日新月异的捕人武器抓得走投无路,只得铤而走险游泳渡海,他们中幸运的人被海流带到比利时海岸,其余的就葬身鱼腹。利奥雷还说他知道法国社会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同情“非法移民”有蛊惑人心之嫌,所以在编剧时他不敢夸张,有一点点不实,人家都会说他“煽动”。

著名的英吉利海峡,历史上由于它对西、北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这两个海峡的水道称为“银色的航道”。而大量战后来到英法德等国家进行基础建设的北非,东欧移民们早已在今天的西欧主流社会中被边缘化和忽略,成为彬彬有礼的“Welcome”大招牌下无数不能拥有“合法身份”的匿名者,也许他们中的无数人曾经独自在漆黑的深夜试图奋勇一搏,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穿越那条著名的“银色航道”。如果一条法令目的是惩处助人者,且仅仅因为他们帮助的是外国人,再联系起此前曾高悬在巴黎某市政厅上的大幅标语“巴黎在世界范围内维护人权”,真让人不禁要对这欢迎的姿态高唱一曲“凯歌”。

生活的难度在于它远比我们看上去和想象中要复杂,生命有多难,我们要做的就有多深广。如果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与价值的悬空,我们或许终将在自己构造的安全宫中作茧自缚,殊途同归。想起西蒙的扮演者法国演员文森·林登(Vincent LINDON)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我始终相信应该更关注人们的心灵而非头脑。头脑总试图去寻找一个理由,而心灵不会思考,它只被打动,然后行动。”

 2 ) 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

傍晚跟黑皮在院儿溜达,眼前高耸的水塔,远处高楼林立,一丝风都没有,也没有夕阳,白杨挺着光秃秃的树杈。看着看着,就看入神了,一动不动,一切都静止了,好像世界上就只剩下我和远处晃悠的黑皮。我觉得常理这个时候人应该害怕,恐慌,可却是觉得所有的都是可以理所当然的。然后好像一些记忆瞬间从我的脑袋里消失了。这种感觉很坏,和07年的时候一样,身体一下子就被挖空了。是不是这个灵魂又开始厌倦徒有其表的躯壳了?很多事貌似很清楚,可时间长了,是说也说不清楚了,别人又不明白,索性就再也不提。叫住黑皮,滚回家去。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吃口香糖了,因为太过专注的咀嚼,总搞的腮帮子疼,顺便也就不怎么看法国片儿了。可我总是容易被积极向下的东西吸引,比如电影英文名是《welcome》,中文却成了《非法入境》,十分反感中文电影名字喜欢剧透这种恶习。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总被语文老师天天逼着写课文儿的中心思想,当时十分不解为什么要绞尽脑汁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儿通过记叙了草妮马的生活习性,狠狠赞扬了草妮马的纯洁善良无私地高贵品质,说明了草妮马的深刻道理,抒发了作者当时非常草妮马的心情,引申来说每个人都渴望做一匹欢快活泼的草妮马。”最可怕的事儿是这么隐私的东西居然还有标准答案。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中心思想这四个字儿其实是句咒语。如果那阵儿我看过《哈利波特》的话,很有可能我会用铅笔偷偷指着老师后背,默默地念叨“仇敌的血,被迫捐出,可使你的敌人复活,草妮马中心思想!”然后就看着老师虎躯一震。恶狠狠地说,“你怎么又搞小动作,从小就爱搞小动作,长大了难道你还搞姑娘么!外边门口站着去。”然后我在门口又默念了一百遍,这个咒语的作用是,让老师未来生的孩子是个姑娘。

写着写着就容易思维发散。我总觉得电影和书都是特私人的事儿,你没法必须让别人喜欢,必须让别人懂,而且还明白的和你一样一塌糊涂。这是意识强奸,这是犯罪。搞这种事儿得你情我愿才靠谱儿。

《welcome》同样继承了典型法国片的特点,晦涩,缓慢,日常生活,破碎画面。庆幸影片由三种语言组成,实在是不爱听大舌头发音。比较而言《welcome》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国电影,在叙事结构,节奏控制,和镜头运用上更加商业一点,没有考验我的耐心和智力。

比拉尔是为了搞姑娘的职业偷渡客
西蒙商发掘比拉尔的游泳潜质,在并不情愿的情况下帮助少年偷渡的离婚大叔
西蒙的媳妇善良却现实
比拉尔的姑娘被迫顺应了生活
西蒙的邻居是个道德规范
警察是个国家体制

故事本身并没有放大某种元素。政治,人权,理想,爱情,所有材料都分配的比较均衡。但这些点滴的元素构成一种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少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变得顺其自然,没有丝毫突兀的感觉。我是不关心政治的,那些都是草妮马该去关心的。电影也并不残酷,那些死在喜马拉雅枪口下才是残酷。我的意思是,电影更像一部从思考者眼中出现的画面,值得关注的是一个过程,一种理想,一份爱情。比拉尔对遥远的姑娘的爱,最足球的理想,支撑他去偷渡。西蒙通过帮助比拉尔的过程寻找回和妻子感情。

电影也没有丧失法国人的浪漫,一份爱情虽然不是单纯的隔了33公里的距离这么简单。可有人愿意从33公里外游过来找你,姑娘啊,你不心动吗?这足以说明你未来的老公注定可以拿到奥运会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金牌了。所以,戒指和金牌这两种代表爱情和荣耀的东西能够在西蒙和比拉尔之间进行着传递。

我忽然到未来几年北京徒步到拉萨的计划。要是有个姑娘在拉萨等着我,我走过去跟姑娘就地成亲,姑娘啊,你觉着我浪吗?可我觉着你肯定等不及先跟大昭寺门口的格桑喇嘛媾和了。

凭感觉,我十分想把小河这首歌的名字作为题目。可我觉得有一首歌更适合这部不悲情的影片和这篇悲情的观后感。



goin to acapulco

I'm going down to Rose Marie's
She never does me wrong.
She puts it to me plain as day
And gives it to me for a song.
It's a wicked life but what the hell
The stars ain't falling down.
I'm standing outside the Taj Mahal
I don't see no one around.
Goin' to Acapulco
Goin' on the run.
Goin' down to see fat gut
Goin' to have some fun.
Yeah Goin' to have some fun.
Now, whenever I get up
And I ain't got what I see
I just make it down to Rose Marie's
'Bout a quarter after three.
There are worse ways of getting there
And I ain't complainin' none.
If the clouds don't drop and the train don't stop
I'm bound to meet the sun.
Goin' to Acapulco
Goin' down to see some girl
Goin' to have some fun.
Yeah Goin' to have some fun.
Now, if someone offers me a joke
I just say no thanks.
I try to tell it like it is
And keep away from pranks.
Well, sometime you know when the well breaks down
I just go pump on it some.
Rose Marie, she likes to go to big places
And just set there waitin' for me to come.
Goin' to Acapulco
Goin' on the run.
Goin' down to see some girl
Goin' to have some fun.
Yeah Goin' to have some fun.

http://www.xiami.com/song/3590166

 3 ) !!!!!!!!!!

     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两天的分割点是拉斐尔第一次横渡失败后被救起的那个情节处。虽然分了2天看但只要那个重复旋律的配乐一响起,第一天看时的情绪还是能无减弱的延续到第二天的观影中,这也许说明该片的配乐已经完美的做好了它的本职----渲染影片情绪,它甚至做的更多,充当了一个观影者情绪的开关。旋律响起,情绪也跟上来了。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断背山的那个吉他生一响起,就立马能感受到影片里那张西部大山,草原的辽阔情绪。
     这个实在是一个好剧本。首先它有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但又充满悬念的基本故事架构---一个伊拉克战争难民少年试图游过英法两国之间海峡去见女朋友。这个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进一步丰富。引入了西蒙和拉尔菲朋友这个两个角色。其中更是对西蒙这个人的描述非常深入。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导演想表达中年男人危机这个话题,一方面也是为基本故事服务。对其描述深入才可以解决一个基本逻辑问题,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
   这个虽然是个文艺电影,导演注重情绪的描述但其实本片的冲突和悬疑的部分很多,小细节也非常多。开篇即以一场紧张的偷渡开始,偷渡过程扣人心弦,偷渡最终也引出拉尔菲战争心理影响的事实。
   事实上,观影过程让我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虽然答案是毫无疑问就是因为西蒙的中年危机。不知为啥,我一直对这种中年男中年危机的故事一场感兴趣。像迷失东京和杯酒人生、在云端这类影片都是在我最喜欢的影片行列里面。
  西蒙本是一位全国游泳冠军但现在却只是为一名游泳教练,刚和妻子离婚,完全无法适应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现在的他完全已经失去生活已经完全背变得无力虚脱,无所适从,他急需一件事情来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我一直对屌丝中年男士的生活状态感兴趣。他们的生活事业已经停滞不前,年少时的梦想也渐渐远去,身体机能的急速下降,身边的妻子,儿女熟悉的变得越来越陌生,以及对老去的恐惧,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们该如何度过这个时期。
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爱情。。。因为妻子是一位协助难民团体的成员也曾责备过西蒙对难民的无动于衷。可能一开始西蒙帮助拉斐尔的东京市因为他想挽回妻子,试图以这件事来表现自己,当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挽回妻子的爱,他却被拉斐尔对于爱情的执着感动,---“他步行8000千公里来到法国,现在又想横渡海峡,只是为了见他女朋友,而我却去挽回就在街边的你的勇气都没有”。他开始去帮助完成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来填补自己在爱情里的无能。

 4 ) 失去爱情和生命的他,恰好是“难民”

爱情

其实,观影最初,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西蒙留宿了比拉尔和他的同伴,而其目的似乎是为了向他的前妻有所证明。(影片开头,西蒙前妻在超市与保安和经理争执为难民说话,西蒙闷声不吭,后被前妻数落)他的所作所为甚至有点幼稚,全然不顾这行为会给他带来什么。 留宿比拉尔的第二天,前妻来到家中,西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留宿两个伊拉克库尔德人并没有什么(实际上这会给他带来不小的罪名),甚至有意夸大了他收留这两个难民的天数。对此,可能起初有人认为西蒙是虚伪的,他为了在前妻面前重新树立一个富有同情心有担当的形象,而撒谎。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即将丢失爱人的男子穷途末路,全然抛弃了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周全思虑和考量,即是说西蒙明目张胆地(他原本可以再小心一些,更隐蔽一些)留宿两个库尔德难民,就像是留宿两个亲戚朋友。(影片中数次强调“库尔德”,不禁让人质疑难民也分三六九等?)因此,在这里西蒙反而是整部影片中最为理想主义的人,他不再囿于社会身份的概念,此时对于他来说难民(不论原籍)和他都只是平常不过的普通人。这样看来,西蒙并非是纯粹为了利用两个难民来塑造自己富有同情心的形象——这对作为难民救助志愿者的前妻来说似乎非常重要,也是他们感情出现矛盾甚至婚姻破裂的最主要原因——而只是用行动告诉前妻他可以是这样的人,他可以成为前妻想要的那样一个人。而且,西蒙直到最后都一直在帮助比拉尔,而且愈发地全心全意,甚至影片最后,他还前往英国找到了比拉尔的女友米娜,并告诉她比拉尔去世的消息。比较伤感的是,米娜最终没有收下那枚戒指。(西蒙送给比拉尔用于向米娜求婚的戒指)这里并非说米娜拒绝了比拉尔,而是比拉尔的死去将最后一点希望也带走了,更何况即便比拉尔最终成功游到了英国见到了米娜,这对于米娜的现状(在父亲的权威下嫁给叔叔)而言也于事无补。因为一切早已注定,就如同西蒙的前妻早已将戒指遗失,而他们的婚姻注定走到终点,纵使西蒙付出再多也无法挽回。 如此看来,西蒙那般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冒着犯罪的风险帮助比拉尔去达成愿望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努力挽回前妻的一份希望的投射,但结果是悲伤的,正如比拉尔最终没能游抵英国,他也做了诸多“无用功”;正如米娜早就决定放弃和比拉尔在一起的奢望(在电话里告诉西蒙叫比拉尔不要来了),他的前妻也早就下定了离开的决心。

爱情之外

造成这段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才是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难民的现状。而“难民的现状”正是给这部影片的两个“爱情”制造戏剧冲突的动因,试想,剥去“难民”这层外衣,“爱情”的故事必将变得平庸。这正是导演和编剧的创作所在,利用“难民”身份及其困境去讲述一个爱情悲剧,后者博取绝大多数观众的共情,召集他们在情感上讨伐制造前者的一切,即国家、司法、战争、个人...然而,“难民的现状”确要为“爱情悲剧”负责? 导演和编剧的创作将观众的注意力局限在“难民”和“爱情”之间,制造了前后两者的冲突,让观众认为正是因为比拉尔的难民身份,限制了他奔向米娜,遭遇了海关和司法的重重阻拦,并导致了他的死亡。比拉尔既是为“爱情”而死,又更是因其身为“难民”而死。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并非简单如此。真正导致比拉尔爱情及其自身悲剧的是“阶级”,而并非被导演和编剧描述得可恶至极的法庭、警察甚至邻居(他们只是替罪羊,更何况,这些被描述的形象是创作者为了加深戏剧冲突而有意挑选并加强的难民对立面的形象),说到底他们只不过是在做他们的分内之事,若要怪罪,他们的“上级”首当其冲。这是“阶级”其一。 谈到这一点,不得不提起身为难民救助志愿者的西蒙的前妻,这个人物的设置很奇怪。她既是难民救助的志愿者,几乎每天都要在港口附近为难民们发放免费的食物和水,这其中就包括比拉尔和他的同伴,然而她又阻止西蒙帮助比拉尔。她担心西蒙并不奇怪,只是她为何如此害怕西蒙的所作所为?仅仅只是因为西蒙让比拉尔留宿吗?是因为比拉尔是库尔德人?!我不禁要问,西蒙的前妻作为难民救助志愿者,每天与难民接触,她相较于西蒙,应该更为了解,体恤这些难民,但她为何如此害怕比拉尔及其同伴的“库尔德”身份?但是当她在海港附近救助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或许是,发放食物尚可,留宿他们便万不可行。即便如此,她对西蒙留宿比拉尔帮助比拉尔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惊恐、害怕、难以置信,相对于她的难民救助者身份而言也显得有点过了。更何况,影片开头,她在超市与保安和经理争执为难民说话的形象,只教人觉得她是勇敢的、明辨是非的、嫉恶如仇的这么一个人。我想只有两种解释:其一,西蒙前妻表面上救助难民,实际上对他们根本不了解,不关心,当然也无需真正的了解和关心,她只是去做这么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无可非议。在外派发食物给难民的风险,确实远远小于留宿难民的行为;而且,难民可能还是分三六九等的,她和她的志愿者同伴(应该是现任男友)的确忌惮于比拉尔及其同伴的“库尔德”身份。后者比较令我不适。其二,导演和编剧为了加大矛盾冲突导致了这样的创作结果。又或者,导演和编剧的潜意识在给难民分级。细思极恐。 说回“阶级”,西蒙的前妻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施恩者”的地位,反观最初无所作为的西蒙,他起初之所以不想作为,是因为即便作为也不过杯水车薪,但是当他一开始作为,他就不会顾虑那么多,而是全心全意,甚至是傻的。同样,为了米娜的比拉尔也是傻的,但他与米娜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早已注定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难民”只不过是比拉尔的外部身份,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门户”,也就是“阶级”。这是“阶级”其二。换句更可怕的话来说,相对于上层阶级,有些门户(下层阶级)“该当”难民。上、下也不是绝对的,是相对而言的,是动态的。得以在英国合法落脚的米娜一家,相对于比拉尔来说就是上层阶级,然而米娜一家想要更加顺利地扎根在英国,还得仰仗早已在英国混得风生水起的叔叔,所以叔叔自然就是米娜的上层阶级。我们还可以试想一下,当年叔叔为什么可以顺利扎根英国,很可能他也有个叔叔,或者和当地的上层打好了关系,比如警局,我们可以简单地设想两者是以(长期的)金钱关系维系。不论如何,这样一来,“阶级二”又回到了“阶级一”。(一个事实:比拉尔和米娜一家及其叔叔应该至少都是伊拉克人)

所以,其实,没有所谓的“一”和“二”,问题就在于“阶级”,就是上层制衡下层;也没有所谓的“难民”,制造难民,保护难民,纠察难民,剥削难民的是同一帮人。比拉尔失去了爱人,失去了生命,并不是因为他是难民,而只是,他恰好是难民。

 5 ) 这是一个没有梦想的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梦想的时代,所以当我看到梦想的时候,我哭了。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冲动,一种为失去的古老仪式祭奠的冲动。
我看到古老的人类站在石像面前,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嘴里喃喃的说着神秘的语言,这是最初的梦想。我不在那个时代,我只能冷眼观看,我羞愧,我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失去了梦想。

他叫比拉勒,一个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难民,他梦想着去英国,那里有他所爱的人。在卡车偷渡失败之后,他选择了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也许这是这个世界给他的唯一一条通往英国的道路,虽然道路险窄,他还是毅然决然的上路。

西蒙是这个梦想之路上唯一一个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当他决定帮他的时候,他抛弃了世人所梦想的东西:美丽的妻子,安稳而又的生活。我想肯定是在这个17岁少年身上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因为自己不曾实现的梦想,自己放弃了的梦想,在这个少年身上突兀的显现了出来,像软绵绵的沙发上有一根尖锐的刺,这是为世人所不能容忍的。他看了看曾经得到的那些奖杯,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了。他教他游泳,带他回家吃饭睡觉,为了他和邻居争吵以至于招来了警察对他的警告,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如果说刚开始比拉勒梦想很薄弱,那么在西蒙的帮助下,比拉勒的梦想开始变得强壮,这就像给鱼缸里注入了新鲜的水,鱼儿开始变得活跃,以至于开始上蹦下跳。

在第一次横渡失败后,比拉勒更加的努力,他知道横渡前方的海峡远远比他想象的艰难。所以第二次横渡的时候,他距离英国仅仅只有800米。在那个即将到达的地方,英国的巡逻船再次发现了他,他开始在海面上不停的摆动双手双脚,去摆脱那艘巨大的船。溅起的浪花模糊了一切,包括我的眼。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在一个四面高墙的空地上,一群穷凶恶煞的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在追打,仅仅是因为这个小孩说,我要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当他知道无法摆脱他们的追捕时,他选择了下沉,沉到了海里,带着他的梦想一起埋葬在海底。这个故事再一次成为一种古老的仪式,在远离社会的海底默默的进行着某种仪式。

影片的最后有个细节耐人寻味。在比拉勒死后,西蒙去英国找到了那个女孩。妻子遗失的戒指被他找到,他给了比拉勒。可是比拉勒在距离英国800米的地方倒下了。所以他选择了继续这种未完成的仪式,把这个戒指交到那个女孩手里,这是一只古老的戒指,上面有蓝宝石还有钻石,是古老爱情的某种替代物。

她说,我不能带这个戒指,还有10天我就结婚了——梦想终止。

我生活的这个时代。

 6 )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 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

通篇都在讲少年想游过英吉利海峡去找女友,一个看似非常有勇气的举动,却被作者披上了“偷渡客”的外衣,游泳教练刚好在经历一场离异,看似教练在帮那个孩子,事实上孩子也帮了他。
很平淡的一个故事,在社会舆论,法律限制的压力下,你还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还能不能坚持你认为对的?在重重阻碍,屡次失败之后,你还有没有勇气 去兑现当年那个许下的诺言?
整场电影都在为这孩子能否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而揪心,终了还是失败了,这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又被导演给予了生命与希望,最后的最后,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坚定地说:戒指找到了,我这就回家。
故事定格在C罗的进球,伦敦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灰色,酒馆里的人们正尽情的为刚刚的进球而欢呼,他拉紧领口走出酒馆。
好像这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

 短评

一个把爱情当理想的小男人,和一个理想远去的老男人

8分钟前
  • 大P™
  • 推荐

为爱横渡拉芒什海峡,结局却注定悲凉。思考移民问题时,人道主义的关怀显得伟大和崇高,welcome的地毯讽刺和冷漠,然而法国最近频发的恐怖袭击不知道会不会让这部电影形成吊诡而强烈的反差呢?那枚古老的戒指,那颗闪亮的金牌,电视机中进球庆贺的c罗,落泪转身的米娜,哀伤而无奈。

9分钟前
  • 野客
  • 推荐

杯具,曼联复兴的希望就这样的葬送了!

14分钟前
  • monkeyeason
  • 力荐

“如果自己的世界能够容下陌生人,即使他们让我们的生活看上去变得‘不那么美好’,那么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善。”

1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法国凯撒电影节上,有史诗黑帮气质的《预言者》狂揽9项大奖,而Welcome提名9项却颗粒无收。不知是对弱者的同情还是抵触心理,个人更喜欢Welcome,虽然影片有多处画蛇添足的细节,但总体能让观众在平淡的剧情中经历震撼感动和思考。值得一看。

21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他将自己对爱情最后的挽留和深情,全部付诸于那个17岁情窦初开的伊拉克少年,在10摄氏度的海里,游了近10个小时,离成功的彼岸只差了一个800米,离婚姻的挽回只差了一个电话的骚扰。但愿不止被打动,还能有行动。

24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如果有一个人,肯为我这么奋不顾身......PS. 看这片想起了《不速之客》

27分钟前
  • 逗闷子
  • 推荐

为了爱,如此疯狂。最后的800米,杯具!

30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难民问题就好比是两片面包,中间夹杂了“少年之恋”、“中年危机”、“忘年之交”等等佐料,于是,电影就成了一份可口的三明治。

31分钟前
  • 还行

1、他没有参加他的婚礼,她也没有参加他的葬礼。2、生活就是如此不能得偿所愿。3、人类被国境和律例割辖成块,人与人之间的墙壁与巴别塔,何止语言。4、如果换做是我,是不是也会像他一样长眠大海。

33分钟前
  • 丝绒陨
  • 推荐

横渡了差不多整个海峡,那是壮举!只有那跨不过去的800米,是现实!

36分钟前
  • 昼见
  • 力荐

本片在2009年的柏林电影节获得欧洲电影标志大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两项大奖。

40分钟前
  • 傲慢与偏见
  • 推荐

没有希望的希望比绝望更伤人。他失去了一个孩子。他失去了一个父亲。从同一棵树干上慢慢分枝出来的人类,逐渐异化,高处和低处的枝干变得截然不同,而泥土还在巩固着所有。严重的事件,无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都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灵魂,但是它们会让这灵魂变得明确起来。闷骚男你的评论真到位。

41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死在距离梦想800m的海里,也比游荡在30公里外的岸上强。或许活着才是一切的基本,可是人始终无法仅仅只是活着,哪怕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所以我们注定为了远方而痛苦。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这个生活在法国的捷克老头,有着无法排解的飘零感,他的幸运在于他还有支好用的笔。伊拉克啊~战乱苦痛新载体

44分钟前
  • 某跳半夜不睡觉
  • 推荐

将爱情视为理想的男孩,被生活磨灭了理想的男人,距离理想都只有800米……

49分钟前
  • Marc
  • 力荐

素材很好,把中东90后的浪漫之爱描述的可悲可泣而不俗腻。

54分钟前
  • 阿妙妙
  • 推荐

名字翻译的不太好,welcome对于本片来说具有讽刺意味。

56分钟前
  • 今日立冬
  • 推荐

太令人绝望了,看男孩在大海里翻江倒海地游泳,真心觉得恐怖,不幸的是他没到达目的地,只差800米。主题是多样的,因为伊拉克和偷渡的关系,人的情感表现似乎有点节制,因为背后有着更宏大的意义需要探讨。

60分钟前
  • 负暄
  • 推荐

striking music unbelievable courage heavy mood

1小时前
  • 确定
  • 推荐

赶上电影节的末班车,21号晚上在别的票的卖完的情况下看了这部《Welcome》。开始想看粉红豹2的,不选择这部是怕它是文艺片,结果还可以,至少没有因为沉闷而睡着,而且题材很边缘化,内容安排得也比较有起伏,结果更是让人惋惜。一个想从法国偷偷入境到英国去找爱人的伊拉克男孩,在卡车入境失败后在法国游泳教练的帮助下决定游泳过去,最后葬身海洋。而教练的角色刻画也很出彩,从开始只是向前妻证明自己的正义感到最后的确情不自禁地鼎力相助……不过这个welocome的含义是什么呢?

1小时前
  • 吃昊的🥤喝冰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