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 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白岩松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对白》新媒体时代

白岩松老师说的有些点我真的太赞同啦!!!

part1

“过去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而存在,现在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正在某种缩小的过程当中而几乎其他所有的行当都在加媒体,甚至个人也开始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所以说媒体正在由一个独立的行当变成所有的行当➕媒体

当一个行业拥有巨大的跳槽空间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正在被社会更广泛的需要。媒介素养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将成为重要素养的一部分

传播的主导角色有传播者逐渐变为受众

媒体正在由媒体人操控的媒体时代变成受众时代

大众来做把关人,信息投其所好一个相当重要的弊端就是让你原地踏步不提升你

所以我们才要全面地去接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物

因为海量信息反而带来大量信息同质化的范畴

如果是你不熟悉的知识体系范畴,一旦你能够靠近它突破它,你就进步了

part2

手机是人体的外挂器官,没有的时候就会慌,其实人在无意识当中都会有“手机瘾”

信息的无尽是引人成瘾的导火线,当海量信息和没有边界之后,就正在产生一种瘾,再然后产生了什么呢,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所以说海量信息让人丧失了耐心,而方便成为了重要因素,这是真实的

当时代信息的提供开始进入到海量空间的时候,并不代表质量的提升,反而是下降

媒体传媒的变革,一直是一个翅膀是技术,另一个翅膀是内容,内容优先永远是一个定律。技术永远在更新,做好内容才是根本

只有提升自己,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扎稳脚跟

(来自记者节前的笔记记录🔖)

 2 ) #对白#笔记3——为什么要读书?

1.一个人的书架,是这个人的人生目录。

❶《新华字典》

2.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书,去哪里体会文字之美?

3.写作要有洁癖,要认真地对待写作,因为你每一次写作都是在重新发明中文。

❷《朦胧诗选》

4.年轻的时候遭遇什么,可能就会深深地改变你的一生。十八岁你经历了什么,它会改变你很多。

❸《曾国藩血祭》

5.阅读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去读懂人性的复

杂。

❹《道德经》

6.人这一生的生命之书是什么?

7.强硬是死的信息,柔软是生的信号。

❺《红楼梦》

———————————————

8.在大学不养成读书的习惯,毕业后就更不可能读书。

9.我不奢望你记住一本书一个故事,只要你记住了书本中的价值观并践行。

10.浅阅读经常让我们靠近的是信息和知识,而深阅读才可能去靠近智慧。知识都是不加自己思索、感悟获得的认识。

11.知识是否转变为能力?智慧? 智慧才是你走到人生的大海中能够救命的游泳的技能,知识不会。

12.上善若水。水柔软,水往低处流,水淹七军。

13.天长地久,天和地的运行都不是为了自己,它无私才能成其私。越无私,越为对方着想,你得到的越多。

14.出生入死。人一出生就是奔着死亡去的。

15.治大国若烹小鲜。

16.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17人生经常要以一种安静的姿态回到原点。

18.在书中看自己,并看到更好的自己。

 3 ) 《对白 第一季》影评

第1期 白岩松机智应答九五后

1.绝大多数时候在做的事是,不让它变得更坏,如果我们都很努力地,让很多事情没变得更坏,它才遇到有合适时机的时候,迅速变得更好。

2.每个人当然有每个人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最后是,你要为你的选择买单。

3.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4.越自律越自由。

5.聪明愚蠢勤奋懒惰,最优秀的人是聪明勤奋,其次是聪明但是懒惰,所以我们应该每一个人,都拿这四个词时常检验自己,要懂得收手。

第2期 白岩松辞工作以退为进

1.如果你想按别人的期待去活着,你就活不好自己的一生。

2.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

3.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它拿走了你的时间,却并不一定很快的提升你。

4.回忆是一个带暖色滤镜的奇妙旅程。

5.机会总会光顾有准备的人。

6.做人要正,做事要奇,要您就在那排队不加塞。

7.人绝大多数的时候,你的命运和你的机会的决定,都是你不在场的时候决定的。

8.一个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你越不可替代,收入越高。

9.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能在少年和青春的时代,就开始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了,将来机会就不多了。所以在你这个年龄,一定要尽早的想好。

10.最好的人生不走寻常路。

11.哪一个完美的个体不是带着缺陷存在的,缺陷是完美重要组成部分的。

12.生活就是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13.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不太珍惜。

14.谈恋爱是欣赏对方的优点,婚姻是接受对方的缺陷。

15.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16.人要学会适可而止。

17.发现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4 ) #对白# 笔记1

1.过去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而存在,现在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正在某种缩小的过程当中而几乎其他所有的行当都在加媒体,甚至个人也开始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2.当一个行业拥有巨大的跳槽空间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正在被社会更广泛的需要。

3.媒介素养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将成为重要素养的一部分

4.传播的主导角色有传播者逐渐变为受众

媒体正在由媒体人操控的媒体时代变成受众时代

5. 传统媒体有版面限制与边界。新媒体没有,它是无限的、海量的。但是新媒体没有门槛。编辑放弃了基本职能,让大众来做把关人。信息投其所好一个相当重要的弊端就是让你原地踏步不提升你。所以我们才要全面地去接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在青年时代喜欢不喜欢,靠近变扭。

6.海量信息带来大量信息同质化的范畴。在有限的空间里跳舞各不相同、个性突出。

7.如果是你不熟悉的知识体系范畴,一旦你能够靠近它突破它,你就进步了

8.手机是人体的外挂器官,其实人在无意识当中都会有“手机瘾”,离开了手机便发慌。

9.信息的无尽是引人成瘾的导火线,当海量信息和没有边界之后,就正在产生一种瘾,再然后产生了什么呢,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10到达是传播最重要的因素

11.现在学讲故事,晚了;现在还不会讲故事,死了。

12.讲故事不是不讲道理,是为了更好地讲道理。

13.传播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在人性的基础上讲故事。

14.现代人在海量信息和海量物质之前方便成了第一位的选择要素。忽略对品质的要求。

15.技术永远会不断更新,成为最优秀内容的提供者才是铁饭碗。

16.提升自己才是迎接注定会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5 ) 对白 小小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种访谈。

对于白岩松先生的印象以前是小的时候在饭桌上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的时候听过几耳朵他的节目,却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后来的印象却是《爱情公寓》里作为胡一菲的偶像被数次提及的。所以在30分钟之前,我对白岩松先生一点了解都没有。

说来好笑,优酷首页推荐,看到吴磊的名字点进来,好奇女博士“胡一菲”的偶像是怎样的而看下去,然后折服于白岩松先生的智慧。

可能这就是所谓阅历的差别吧。坦诚来讲,有些问题问到我的心坎而有些问题我是听不懂的。但这种访谈或许对我的意义就是在能听懂的一些话中留下可能对未来的我有指导作用的语句,并将其记录或铭记在心。

所以,做一些记录吧,也许几月之后再翻回来看时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1.为而不争时另一种为。

2.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3.养生就是越自律越自由。

4.每一个人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而且是在规则之内去做事,才是最好的爱国。

5.聪明,勤奋,懒惰,愚蠢。聪明+勤奋>聪明+懒惰>懒惰+愚蠢>勤奋+愚蠢

6.外界所有的声音如果可以影响你,是因为你内心没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就是要学会跟不同的声音共存......我要学会和不同的声音共存,这其中包括杂音和噪音,但问题是我为什么喜欢古典音乐,是因为在这噪音满天下的世界里,我起码可以按“PLAY”键,最美好的声音就在我耳边。

7.30岁前可以不断的做加法,所谓做加法就是去试错,年轻的很大的一个资本就是敢错,认为有时间纠正错误,但到了30岁的时候要做一次减法,把很多去试过的事情要去觉得我最适合的事这个或者那个,要做减法然后打一口深井。

8.按规律来。

白岩松先生在谈到对国足的看法时提到“按规律来”,他说“不要尝试去发明轮子,轮子成这个形状是千百年老祖宗琢磨下来,它是最棒的,我们总想琢磨弄个方的,弄个梯形的,回到规律上......”然后提及了一些对中国足球改进的一些提议。

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从一个正在学习设计的学徒角度来考虑的。现在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从最初的制造实用性的工具设计到后来在意美观度而进行的设计,千百年来设计师们绞尽脑汁在原有的东西上进行发明创造,但传世之作少之又少。违背规律而行的设计不是没有,比如原研哉先生《设计中的设计》里提到的由建筑师坂茂设计的方形纸管的卫生纸。传统圆形纸管的卫生纸卷由于阻力小方便使用者拉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其设计成圆形的原因。而方形的卫生纸增加了阻力,但是却降低了消耗,给了使用者一个反思的时间——我真的需要使用这么多的卫生纸么?起到了减少资源浪费的作用。

坂茂 方形卫生纸

提出这个例子只是觉得这或许是未来在设计道路上会继续困扰我许久而不会有一个最终的答案的选择问题。在设计这个独特的学科中,什么时候要顺从规律,什么时候又要逆规律而行,什么时候要依附规律而创造,什么时候要跳脱出规律的束缚而创造。

今天一点小小的想法,期待下期的对白。 2019.1.4. 17:01

—————————————————————————————————————————————

其实1.5就看到对白的新更新了,但看着2个多小时的进度条一直没有塌下心来给它看完。春节放假最后几天终于可以把这个来填补上。这次的记录从白岩松先生在那个法国酒吧门口看到的那句让我记忆尤深的话开始吧。

“我想我们今天的聊天,也不会改变你的人生,但愿能让你舒服一点。”——白岩松

(广告原句是:进来吧,不会改变你的人生,但会让你舒服一点。)

1. 如果你按照别人的期待去活着,你就会活不好你的一生。

2. 人生中的三个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

3. 饥渴和饥饿所导致的是 真 善待食物。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要恢复饥饿感。

4. 有时候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它拿走了你的时间,却并不能很快的提升你。

5. 原地踏步走了很远,却还在十字路口。其实你要沿着十字路口的每一条路去走,可能都能到达一个不错的远方。但你满足于不饿和眼前有无数的美味。

6. 在一片沙漠地带,你作为一个仙人掌就被别人当成了绿色植物,可是现在已经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绿树鲜花,你得开的多么不同,才能被接受,被点赞呢。

7. 人的一生中,命运之神会敲你好多次门的。真正的挑战就在于,它一敲门你就准备好了迅速开门。

8. 治国要正,用兵要奇。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9. 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10. 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没缺陷的完美,那是幻象。

11. 90%原则,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一定最高分很高,但几乎没有最低分。

12.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花开满则败,月全圆则亏)

白岩松先生在提到4&5的时候讲到,他没有微信微博,因为他需要知道的事情绕很多个弯依旧会进入他的耳中被他所知晓。所以他会用大多数人刷微信微博的时间来发呆,来和自己对话。或许就是在这些时间里他思考了一些事情,可能是对人生的规划,可能是对自身的反省.......听到这儿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现在就把微博和微信卸掉会怎样。从对我的影响来说,我会不知道实时的娱乐新闻,错过那些明星八卦,那些喜欢的演员idol的照片视频,还可能会少接触到一些国外的设计作品(关注了一些美学博主),看不到朋友圈的动态,而且最大的变化是不会有人通过微信联系到我,其中包括我想和不想和他联系的人。

而对身边的人来说的话,我卸掉了微博和微信,他们会发现朋友圈微博少了个人给他点赞,逢年过节或是周末放假约玩只能通过电话短信,也许他们会觉得麻烦,平时聊得来的朋友与我没有了实时接触的途径,接触频率越来越少。除了上课还会见面的人,大概其他友谊的小船很容易就这样沉入海底吧。

有点可怕,我把长摁图标删除的手指移了开。我向往那种特别铁的朋友随时来个电话都可以聊,随时来家里串门都不需要打招呼,不用靠微信来维持友谊,靠微博来增长见识的生活。那时你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我也留恋现在方便的科技,实时的语音视频,哪怕隔着大洋都如同坐在隔壁的样子。

现在还下不了决心,希望以后的一天,或许在我50,或是60的那年会做到吧。

2019.2.10. 18:02

 6 ) 思考

算是第一次听他演讲,很多的大道理,在某一阶段听,是听不进去的,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折磨,才会体会到其中的深意。记录一下,大概印象深的地方。

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人还是人,人的本性进化很慢,这就让很多事情有迹可循,可以学习先辈的经验,从容面对好与坏。大多数人引经据典,比如,最美是花未开,月未圆,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也是如此吧。遵循已经成熟的规律,不要浪费时间造轮子,把创新工作放在无用的地方。

白岩松说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可爱的老头。一个可爱,不油腻的老头。一个可爱国家有一群可爱的老头老太太,不会占着一些位置,不会垄断些资源,这对社会公平的确很重要。

人要解决的三种重要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大抵是童年对物质的缺乏,所以大学研究生自己开始有自由支配的钱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对食物也有谜之留念,把其当成priority. 。。。还好现在渐渐地明白了,不要迷恋物质,极简主义更轻松。

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这点我从前都不是很关心。基本上就是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面的姑娘,对熟人关系很好,陌生人不会相处。。不care 老板,不care同事。不会想怎样的相处方式才是合适的。导致现在与人交流太不成熟,感觉会对自己以后制造很多麻烦。还好,现在的自己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希望越做越好吧。

三是人与内心的关系。这点太难了,自我平衡,接受缺陷,但又要追求完美。在国外的一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和自己相处,知道了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抑郁。在无数次崩溃中,重新整理自己。内心还是不够坚强。白岩松27岁说渴望变老,26岁的我也意识到时间所赋予人的经历和收获是非常宝贵的,自己也不害怕变老,只喜欢自己变的更好,去迎接未来的自己。

还是做个聪明勤奋的人。知道方向,也知道方法论的人。

这篇演讲内容有点多,也很幽默,

道理再好,也要自己琢磨,不适合每个人。

 短评

白岩松这张嘴,可太厉害

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电视新闻人中的活化石,从1997到现在,看这台演讲想起朱光潜《给青年的信》。最近的《新闻1+1》可以看看了

11分钟前
  • 慈悲鞋底
  • 推荐

老白还是挺真诚的。

16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当你下顿饭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的时候就饿了,说明你上顿饭吃对了!

20分钟前
  • muzilang
  • 力荐

听君一席话。于我而言,来的恰是时候。

22分钟前
  • 牛三牛
  • 力荐

实实在在的讲解了很多平时大家都张口就来的大道理 生动演绎什么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最后压轴的非名校关注计划让我这个学教育的眼睛心里都一热 教育均等不只在于入学率、教育历程与结果,结果的评价同样重要。作为新闻人,电视人,媒体人,白岩松愿意在结果评价上给予对资源配置平等充分关注实属难得。

25分钟前
  • bitterlemon
  • 推荐

前半部分说得很好演讲为了照顾大部分人,也可能是为了白自己的大格局,讲得很空泛。这里一点那里一碰,只讲人生的大道理。可是学了大道理,依旧是不能过好一生的。不如放下着急的灌输,让我们坐下来,慢慢聊。最后有一些观点十分傲慢,无逻辑的定论我不喜欢。

30分钟前
  • Feem
  • 推荐

白岩松的思维能力也是我的梦想之一

31分钟前
  • winkingdear
  • 力荐

节目想制造80后与白岩松身后的时代的冲突,其实我已经看腻了质问中年人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套路,这些问题太低级了但是白岩松的从容让人心安。大家努力不让世界变坏就好了。

34分钟前
  • 也要元气满满呀
  • 推荐

马未都人生的意义*$&(优酷

39分钟前
  • hungry
  • 推荐

白的个人讲座,虽说关照八零九零后,当然离不开自己的经验,这样的话,新的东西就不多。

40分钟前
  • 钵中衣
  • 还行

很想看看梁漱溟先生的书了。这一生有个事儿真的很奇妙,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你人生的哪一时哪一分那一秒你做了一个偶然的选择看到了那本可以开悟你的书,遇到了那个和你伴一生的人,犯下了一个终身懊悔的错误。

42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忘记标记了?白岩松真是越老越有魅力啊

45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白岩松当然是好的,无论是阅历,学识,口才......各方面吊打提问者,但这种碾压式的个人秀,少了很多交流和交锋的趣味。还有,所有站在这种高度的人,大概很难不显示出一种俾睨众生的傲慢,即使他已经非常小心。

50分钟前
  • 还行

中国文科的本科太好读了。毕业十年的人越来越体会到的的确如此。可以随时被替代的感受很糟。

55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优酷官方推荐里点进去看的。很奇怪这三集的设置,第一集30min,白岩松与95后门的交流机智应对吧,很有些妙语;第二集,白岩松的演讲“这个世界会好吗” 讲了很多个人成长的历程;大概90min;第三集则是把前二者打包放在一起???这是个什么操作。我个人更喜欢第一集对谈的环节。

57分钟前
  • 刚度分配法则
  • 推荐

很多对你人生的重要决定都是在你不在场的时候做的。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60分钟前
  • 起飞吧小蜻蜓
  • 推荐

还是喜欢的岩松,只是有些道理式的东西,这个阶段不是很想听。但,男神还是男神

1小时前
  • 颜禾
  • 推荐

看了第一集,感觉说的东西都比较空泛。

1小时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好久没有听一个对话节目,会出现鸡皮疙瘩的状态。白先生在一直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不苟言笑、睿智、言语犀利。在这个节目,依然如此,但是标签中又加了一个可爱不油腻的老头。在节目中,让我们了解他的努力、看到他的睿智,他的对一切事物的90%理论,让我们有重新的认识做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要正,做事要奇,这句话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给我更多的思考,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不一样的生存。如何去面对选择前的准备,如何有更多对未来的准备。感谢他,给我带来的感悟。谢谢先生!

1小时前
  • 墨子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