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六季

已完结

主演:马东,蔡康永,李诞,薛兆丰,罗振宇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剧照

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2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3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4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5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6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3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4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5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6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7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8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19奇葩说第六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奇葩说第六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爱奇艺与米未联合出品的说话达人秀节目。10月31日起,每周四、六晚8:00点在爱奇艺播出。新的一季全面升级为蔡康永、薛兆丰、罗振宇、李诞四位导师带队比拼的形式,本季节目集结了近60位来自各行各业善于表达的年轻人,包括前几季的bbking和老奇葩都将重新经历海选,接受强势来袭的新奇葩们的挑战,可以说“舞台上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节目沿用“辩论”的基本形式,针对普罗大众生活中的真实困境、人生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勇敢阐述,将为观众带来更加紧张刺激的对抗玩法,呈现更多元包容的思辨内容。乡下人雅克恶战费丽丝蒂第三季余罪(2016)小狗广场第一季杀手情人爵士灵魂非常90后证书精灵奇缘广岛原爆浩劫白宫风云第五季来了蔚蓝海岸第一季一骑当千 龙之命运怪物马特情归何方大剧院外来媳妇本地郎第五部毒岸缺角的太阳嗜血新年年兽2020神探姐妹花远古外星人第十一季我们所有的力量出·路几度菊花香我在这里2023天呐我的丧尸!邀请函2020涅墨西斯黄金螺旋之谜失恋排行榜致命的错铁腕毒权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喜欢詹青云和陈铭,因为褪去鲜明奇葩风格真正有高知识储备量会辩论的选手寥寥无几,不定期更新

新一季的奇葩说开播,不出所料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豆瓣今年集体都在清一色的夸,我来泼点冷水。第五季虽说节奏太拖沓冗长不如这一季,但庆幸涌出像詹青云、庞颖,还有脱颖而出的陈铭,这样即使不靠风格也仍然有说服力的选手确实给节目还是增添了一些亮点和特别,至于这季看似简化掉一些节目规则延续了前几季导师带队的特色,实则仍然是着重选手风格这块甚至还做到过于极致,感慨奇葩说越来越奇葩,且只剩下奇葩,老瓶旧酒全靠笑料在撑。

看了第一期讲讲一些感受,这里不得不提到那位高材生美女许吉如,由于一开始大家对她的形容起点太高以至于自己心里是颇有期待的,然而三分钟下来我只感受到了语速之快用词华丽,内容尚且浅显易懂,就更别说有网上说的那种神仙辩论,开杆环节更加只是气势逼人,我没有听到任何超出预料以外的辩论内容,整体意思就是不说正确的废话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三思而后行能让自己变得优秀这种对她的人物设定就好像正确的废话,越听越沉闷。杨奇函的结辩完美反驳了这种说法适用部分情况不适合所有情况。节目方先入为主的给大家营造了她是高材生美女履历有多牛还各种为其造势,以至于我后来真的感受平平,(从现场气氛和剪辑来看,她和小黑都是含着节目组给的金汤勺出生的)但是学霸人设不容许玷污呀,我在微博就事论事地评论了一句许吉如的气势远远盖过了她辩论的内容,太可惜了,且我认为现场观众可能就是因为她语速之快气势夺人才给的票,但是朋友们我们在看辩论节目不是中国好声音华少专场,论内容信息量确实配不上她的人物设定。结果一堆人跑来质疑我人家学霸多厉害你听懂了么,你行你上,等等一堆还伴随着人身攻击的回复,(我真的太难了)。车轮战这位表现的还是一惯水准立论快内容依旧没密度,坦白说我真的不想再看到许吉如一直站在理所当然的正方给辩题上一些 类似告诉伴侣妈妈你是多了一个女儿这种上帝视觉的普世价值,且不说婆媳问题钥匙解决不了,把婆婆当做妈你钥匙还要给么,没办法当妈才讨好她吧,同意说正确废话,并且不同意伴侣把钥匙给他妈妈的许吉如比政治正确的乖乖女可能更吸引我也更符合这个舞台的趣点,包装华丽的忠孝仁义也好吃,但是不可口。同样都是比较生活化的辩题,我更喜欢傅首尔给出的内容,她是真真切切在体验生活和詹青云一样有悲悯之心的。

再说说那位风格仿佛低配版大杂烩老奇葩一点也不鲜明的局部网红李佳芮选手,辩论水准低下也就算了,开杆环节还引用了几百年前的网络段子,不知所云的给对方怒砸了一堆你看过……么的疑问句,并且疑似性别攻击男选手,全程我只感受到一种非常尴尬类似泼妇骂街的氛围,毫无礼貌的将奇葩风格发挥到极度变形,现场起哄看热闹的气氛不难猜到这位李选手赢定了,而赵有成选手输给了自己的憨厚和老实。车轮战还透露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遇到以为很强的黄执中直接吓到怂,放弃抵抗。选小黑无疑是明智的,他也许自不量力无数次但起码不会被吓到。那些说不知道节目组弃车保帅还是小姑娘情商高为了比赛效果顾全大局的人很善良也自不量力太过,和采访说黄车轮战会吃亏的人都一样在变相讽刺黄执中,人家不要面子的么?比赛还没开始就唱衰和过于造势的带节奏氛围的剪辑能不能少点。

外国小姐姐同样也是用娇翘可爱的风格吸引眼球的,在两人辩论内容水平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嘻哈选手按惯例输给了一种极致的个人风格——软萌。而这位星悦在车轮战赢小黑的那一场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到不禁以为自己眼瞎了,满脸黑人问号,后来我在微博看到这样一个评价,很多人同情她一个美国女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比别人更不容易,首先我很肯定我国这种善良亲切的民族氛围,社会待遇特殊给国际友人这件事已经精细到比赛节目了,但是想想看你们去美国他们会给你方便么?有时候公平尚且做不到,更别提心疼放水了,所以你们这样一厢情愿的输送友善真的可以么,人在他乡比当地人多努力不是无可厚非的事么。而我国的历史文化告诉我,中国人才是最不容易的。总之这位浑水摸鱼的国际友人真的拉低了比赛的可看性。可爱,美丽,女生,外国人,享受差别待遇并且可能走向人生巅峰的高级配置,你get到了么,由此可见,输给撒泼打滚漂亮的本国女生算什么,最糟心的是还要输给 外国……………女生。因为星悦我第一次无比同情李佳芮。

大王和青年导演这组更是如出一辙,坦白说抛开对大王老奇葩感情的滤镜,她真的辩的好么?所谓的成长也许就是不卖傻,张牙舞爪装疯依然,而且开杠环节水平暴露的明明白白,把大王拉去车轮战才有看点。反倒是那个青年导演明显知识储备量丰富论点鲜明,节奏也不缓不慢,结辩部分还升华了主题,碾压大王不止一点,只可惜现场一度陷入了一种对大王进步肯定和搞笑热闹的气氛当中,那位的渴望被爱和孤独感一下子被人们遗忘干净,这个世界向来这么兴奋,你的惶恐不值得一提,大王拥有这么厚的情感滤镜谁赢的了。

陈铭这匹黑马为什么第五季才拿到bbking,因为都第六季了,导师和观众的评判标准依旧是气势风格,外貌特点,对老奇葩的感情,最后才是辩论内容质量,陈铭为了适应舞台选择了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标签,他明明很优秀不需要任何固有模式,但还是小小的妥协了,比赛结尾一群人还陷入对如晶拿第二的惋惜当中,殊不知他更不容易。节目仗着现如今大部分观众只会笑不思考,所以不断的往舞台输送风格而不是质量糊弄人,表演风格固然搞笑,真才实学更吸引人。

整期看下来最惊讶的目前只有肖骁,状态越来越柔和不再那么犀利,辩题持方很难且对手风格突出人气之高的情况下依旧给出了两个震撼人心的论点,这组的辩论虽都谈不上深度,但是我只记得那场粉红色的雪下地真感人,谁也没办法抗拒爱啊,肖骁用温情打败了自己曾经也有的妖里妖气,多少有点惊艳。成长不仅仅在于变聪明变博学,更多的是在于跳出有能力迎合观众的部分,你依旧具有说服力。风格就像每个奇葩说成员的铠甲脱下很难,你要一直用它来保护自己没问题但是别忘了突破语言部分。

很多人都觉得奇葩说本来就不是专业辩论节目,奇葩搞笑才是核心主题,只要它还有笑点就有人愿意像几年前那样怀揣着相似的情怀去看待这节目,而问题就在于总是靠毫无创新的夸张抢眼风格,不带多少信息密度的形式节目看久了总有部分人会审美疲劳,而我恰好就是那少部分成长了的观众。 奇葩风格不是原罪,把奇葩风格做到过于极致的情况下辩论内容还毫无突破才是原罪。

第二期又被詹青云震慑到了,不仅输送了大量的信息密度还不忘诙谐逗趣,那句长大的日子里,我们爱的人会一个接一个离开我们……好难过又有点动容,她的观点精致之余又有点温度了。节目组问她为什么这季还来,她说为了还钱,她的世界观有淡泊名利的态度,可她又诚恳世俗,我是一直很欣赏这种朴树式简洁明了的生活目的。程思博,这位漂洋过海不要壮士请留步不为名不图利就为了和欣赏的辩手对战一番的博士生没人觉得他有点浪漫么,在千千万万的人山人海中唯独就选你,那大概是爱情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傅首尔其实一直是个柔软的人儿,当时那个嚷嚷着要维持内心秩序选择毫不犹豫剥夺爸爸称号的妈妈也说了被善待的孩子才会喜欢这个世界。

看完如晶今年第一场辩论,求几位老奇葩这季不要在制造如晶夺冠的梗了好么,去年的第二名哪里委屈她了,那是抬举她,开杠部分一直死死抓住kc的 子弹 梗不放真的很尬有失水平,结辩那句我是第一次谈恋爱请多指教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那是如晶宝贝说的,你换kc说试试看,谁愿意理解他,肖骁有空在现场一直给如晶加油打气乱尖叫替老朋友惋惜还不如告诉她你是怎么进步的,当然如果非要让如晶夺冠,那请让kc拿第二吧。

黄执中的论点要害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数次,现场还要不断给他营造他是发挥失常好可惜的氛围以及比赛还没开始罗振宇就直接抛出拉拢人心的两杠,雷哥有多不容易真的看在眼里,想问下罗老师当时脸疼不疼,还有那个李佳芮扪心自问下你是怕黄执中的观点还是现场给他造势的氛围,老奇葩这样一如既往胡乱抱团带头煽动观众情绪和没有投票就开始评价的导师行为有什么差别,还要延续几季?一群人在一起度过了许多并肩作战的年月本来感情深一口闷这件事情很感人,但那些不曾融过你们这个团队没有感情牌和成长牌的新人同样值得被尊重和爱护。身怀绝技只能空手赤脚踩指压板打有装备基础的怪是人生常态,但是那又怎么样,你升级了,雷哥值得六道杠。

 2 ) 《奇葩说》争议背后:辩论是场游戏,为何总引发真情实感的争论?

每次《奇葩说》更新,辩题都会引发一轮讨论,上周末更新的自然也不例外。最近的辩题中——“喜欢的工作996,该不该辞职?”“美术馆着火,名画和猫你救谁?”“恋爱多年我却恐婚,如果有去除恐婚水,你会喝吗?”都引起了很多争论。为什么《奇葩说》,或者辩论这个形式能够成立,并且伴随着争议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当许多人在评价这档由马东所创造的《奇葩说》时,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是觉得这本就是个娱乐节目,不应该以过分严格的、甚至“以天下为己任”这样沉重的要求来苛责它;另一路批评正与之相反,指责它看似关注社会问题,实则其中包裹着娱乐以实现盈利目的,而最终使其所能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人们还创造一个叫“商人知识分子”的新名词。 在本文作者看来,对于《奇葩说》的这两路批评都有问题,因为通过这档节目的实际运作和效果,我们会发现,马东其实是想在两者之间寻到一个平衡点,并且不可忽视的是,当2014年《奇葩说》横空出世时,通过其所选择的选手以及每期所讨论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它所渴望所成之事及其抱负。

不可否认的是,《奇葩说》处在多股力量交汇之间,如资本、娱乐甚至权力等等,也正因此才使得它充满争议和期望。因为正是通过这个节目展现了许多当下社会所存在的、年轻人所烦恼以及需要被讨论的问题。而《奇葩说》本身的节目设置形式(导师-辩手)——尤其伴随着第五、第六季导师下场辩论之后——更让我们发现在那些话题辩论之后,其实隐藏着或是展现了一个当下时代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现状、阶层流动所带来的价值观变化,以及不同群体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等。所以这档看似游戏的辩论节目,才会令那么多导师、辩手及观众投入“真感情”。

撰文 |重木

01

为何辩论议题容易引发争议?

伴随着原本作为评价的导师们在第六季下场带队辩论,《奇葩说》新赛制的设计所产生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让我们对导师们的许多观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在前几季中导师们也都会在选手结辩后表达自己对所辩话题的观点,但却大都还是在辩论这一框架中,即根据自己所选的持方来组织相关的论证资料和逻辑推理,有时甚至可以和导师们自身的观念无关。也正因此,所以我们往往无法知道导师们在某个话题上自己的真实立场——比较而言,在前几季的导师中,高晓松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金星亦如此,蔡康永则往往只露出冰山一角;而其后的薛兆丰、李诞和罗振宇也都大体并不表露私人观点。

这一方面是《奇葩说》赛制设计所限,另一方面也与导师们的选择有关,这一点在第五、第六季表现得尤为明显。伴随着第六季四位导师(蔡康永、罗振宇、李诞和薛兆丰)的确立,我们发现导师们就某一问题的观点歧义和冲突也表现的更加明显,而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观点的对立不仅仅只是持方的问题,而且还似乎与他们自身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息息相关。至少,观众们会越来越多地倾向认为导师们的发言透露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并且把这些观点与导师、辩手们相应的处境、地位结合起来——这或许才是这场游戏中值得玩味之处。这一点在第六季的“救猫还是救名画”和是否应该支持自己喜欢的工作“996”等问题上表现的最为集中。

在第五季《奇葩说》中有一期辩题为“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钟知识共享,你支持吗?”中,下场辩论的蔡康永和薛兆丰观点间的冲突或许还不仅仅只是持方的问题。而且就如蔡康永所指出的,坐在《奇葩说》无论是导师席还是辩手席上的人们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当他们在讨论是否支持这一知识共享的科技时,自身所在的阶级、社会地位以及成长经验等都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薛教授站在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为技术创新和专利辩护,反对知识共享。

薛兆丰在《奇葩说》

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中的观点往往都会建基在经济学理论上。我们会发现,这一强大的理论体系本身具有双重性:一是基本的提供新知和新思路;二则是容易形成理论优势甚至压迫,即我们总是会被那个看似庞杂、高深和充满了各种各样术语的经济学理论唬住,从而会忽视最基本的个人的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憋屈、无奈和诉求(而这也不正是诸多主流经济学一直以来所忽视的问题吗?),在是否支持“996”这期辩题中,薛教授同样利用其经济学理论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要支持996,而当我们分析其推理的逻辑思路时便会发现,薛教授的这个观点远非孤立,甚至可以说它展现了当下一个十分主流的观念,这一观念得到了罗振宇的支持、得到李诞的支持,而在《奇葩说》之外,我们还能看到诸如马云这样的老板同样会支持。而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19世纪,那些曾经被马克思反复提及的诸多工厂老板们,以及在资本和消费主义大潮汹涌的20世纪美国华尔街的资本家们,同样会赞成。

蔡康永在《奇葩说》

为什么会这样?蔡康永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密,因为他们都是老板。996这一题目就像面镜子,(不可避免地会被认为)照出了四位导师所处在的阶级、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观念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意识形态的解释。而即使在辩手的双方分布中,我们也会发现支持996的辩手们其实从一开始就会处于劣势,因为这一题目本身并非无关痛痒的,它是当下每个劳动者都在亲身面对的真实现状。因此支持方辩手本身就是为了符合辩论结构——即正反双方模式——而必须存在的,所以我们在他们那里听到的并非对996这一几乎已经制度化的社会问题的反思,而是运用了一系列围绕着工作和人生意义、乐趣和爱好等问题来偷换重点。这一点在罗振宇和李诞的结辩中同样有所表现。

当罗振宇把人生意义定位在工作上时,他是以一个老板、资本家的身份在说话;当李诞同样把人生意义定义在工作中时,他同样是以一个新老板的身份在说话。这一点在他们和反方(反对996)辩手的观点对立中表现露骨,因为无论是詹青云还是作为米果文化课程总监的黄执中,他们一方面因为持方而反对996,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反对的观点中所透露出的自身的观念。尤其是詹青云,我们几乎能够通过她在两季《奇葩说》中的诸多持方选择和论点梳理出她自身的一些基本观念,在反对996的辩论中,她的许多观点和她之前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即对于个体的注重、对于个人关于自由和幸福的追求等等。相比于罗振宇和李诞,她们都还只能算作劳动者,因此在是否支持996问题上,几乎必然形成对立。

正如上文所说,决定这一对立的并非仅仅持方问题,在其背后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逐渐产生的新一轮阶级和财富分化的结果。在戴锦华教授的《隐形书写》中,她通过对90年代流行文化的研究发现,新的阶层建构和贫富差距开始重新出现,并且在其后的资本和消费大潮中迅速发展与凝固,最终导致阶层流动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从而产生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是否支持996问题本身正是在这一历史和当下状况中所产生的问题,而在《奇葩说》中,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的老板们和员工们也必然会形成对立。

《隐形书写》作者: 戴锦华 版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02

思考辩题背后的意义,才是辩论最大的魅力

在关于“恐婚水”和“做好事发红包”两期中,对于这些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讨论虽然始终框定在辩论这一模式中,但同时也在强势地挣脱这一框架,而溢出来的那部分正是覆盖在此类问题之上的不同观念之间的矛盾之处。

如果我们简略地追溯辩论这一形式便会发现,它在古希腊的哲学思考和政治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苏格拉底看来,通过对话(dialogue)这一形式可以作为“灵魂的助产士”让真理越辩越明;而在古希腊的城邦政治中,公民的积极辩论和对话本身就是为了寻找到对某一政治问题最佳且会对大多数人都有益的解决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城邦政治的衰落和帝国的兴起,对话和辩论也就渐渐为帝王权力所制约,从而开启了帝国统治的转向。但在哲学思考中——众所周知——对话这一形式并未随之湮灭,在近代哲学中,辩证法(dialectics)伴随着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对其的运用和发扬,而成为哲学思考中最有利的工具之一。而辩论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在这一系谱发展之下。

辩论所设置的正反双方就是为了对所讨论话题能够进行更全面和多元的思考,从而希望真理在其中显现。在《奇葩说》关于“做好事发红包”的讨论中,台上导师形成了一边倒的反对立场,他们的观点所反映的其实是十分传统和主流的看法,而马东最终几乎是有意识地选择从正方立场来讨论为什么我们或许也可以赞成给做好事者发红包。这里所体现的不仅仅是马东在《奇葩说》中有意地希望观点能够尽量多元,且对于正反方都留有余地,也和辩论的形式有关。在黑格尔意义上的辩证法中,他对“否定”给予了高贵的位置,即它并非一个来源于外在的东西,而是事物本身就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也正是在否定力量的推动下,才能产生扬弃和螺旋式地上升。在其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中,他们固化了黑格尔的“否定”,把它当成某种仅仅只是反对的力量,而忽略了它所具有的创造性。

《启蒙辩证法》作者: [德] 马克斯·霍克海默 / 西奥多·阿多诺 译者: 渠敬东 / 曹卫东 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

辩论中的反方所需要承担的便是这样的“否定”责任,只有在他们的步步紧逼下,对方才能进一步地对自身论点进行更为详实的论证,并且还能由此催发出新的观点。在主流的通俗观念中,人们往往把“否定”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且会威胁现在已有的秩序的力量,但无论在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那里,“否定”都是多元和创造性的基石;而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或许看到了这点,但他们最终还是反对黑格尔在“否定”之后紧随的合题,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依旧是统一性的胜利,而非差异。正是在这一思路下,阿多诺提出了自己“否定、否定再否定”的激进方案,一方面摧毁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于同一性的迷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破坏在现代强势的工具和科技理性风暴中所形成的同质化危机。

在《奇葩说》中,黑格尔意义上的合题被有意地搁置了,最后始终并不会出现标准答案。观众们最终通过跑票而实现的输赢与其说是他们对辩题的观点,不如说是对辩手们精彩表现的肯定。在《奇葩说》中,最常出现的一幕是一百位观众们忽左忽右的态度,其实它完全受控于某个具体的辩手表现。而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或许能看到辩论这一形式所存在的局限,即由于立场鲜明,正反双方都需要为自己所必须支持的论点寻找论据,并有意识地忽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和论点;与此同时,辩论同样可以通过对技巧的利用来获得胜利,即它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脱离于辩题本身的技术性行为。在《奇葩说》中,常常便会有一些辩手或完美地利用了辩论技巧,或对如何调动观众的娱乐感很在行,他往往便能够获得足够的跑票,但当我们回过头去观察其对论题到底提供了多少观点时,却往往十分有限。

正是在这一状况下,《奇葩说》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无论是之前的脑洞题关于“是否应该按键杀死贾玲以拯救其他人”,还是在近期的“做好事发红包”中,蔡康永或通过变更自己的持方或直接指出某些论点的问题。在“做好事发红包”中,蔡康永说自己通过反求诸己询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好事的一席话,目的是他之后所强调的,对《奇葩说》的观众而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依旧十分重要。在“做好事发红包”这个问题上,金钱逻辑笼罩社会方方面面的状况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中。曾经无论是康德在关于人类知识理性的局限的讨论,还是其后马克思所谈及的异化问题,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强势和流行文化中消费主义的汹涌,他们都在节制知识/工具理性和资本对于人类社会的全面统治。而在这个已经遭遇统治的世界中,当《奇葩说》讨论这个话题时,蔡康永意识到或许会有观众受胜利一方的影响而落入金钱逻辑的陷阱之中。

这也是《奇葩说》在下意识所维持的一条线,即对于广大年轻观众观念的某种引导。而这往往是辩论所难以达成的,即当它成为一个比赛时,如何赢成为最主要的目的,为此许多辩手并不会真的思考这些论题背后更广阔的意义。这也便是为什么在《奇葩说》中,诸如詹青云、邱晨和黄执中这些辩手会受到关注的原因,他们真正思考了论题背后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对“恐婚水”的反驳中,邱晨的辩论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仅仅一期节目的意义,她所指出的正是当下社会和年轻人之间存在的众多冲突和矛盾。而且,她也并未使用多么高超的辩论技巧,而是以证据和事实解剖了“恐婚水”辩题背后矛盾的来源、发展和冲突的原因。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

03

为什么争议之后,辩论仍然吸引人?

在古希腊的哲学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叫诡辩的方法,黑格尔曾对其进行批判。他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在《奇葩说》中,这样的诡辩方法我们时常可见。而它本身又不仅仅只存在于辩论中,而同样处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正是在诡辩的操纵下,许多暧昧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被彻底扭曲,但却因其看似逻辑分明、证据充足的模样而为众人信服。最典型的便是纳粹德国的一系列宣传,其中充满了诡辩的魅影,但却包装成常识和真理,推销给了惶惶不安的人们。

诡辩不会带来“真理的越辩越明”,反而会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遮蔽。我们必须明白《奇葩说》本身是一个具有娱乐性质的辩论节目,因此需要对其中诸多辩论的方式进行审慎地思考和检查;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它的渴望,通过这些正反双方的辩论,提供更多的理由来进行更多元和开放的选择。在“恐婚水”一期中,马东难得地对辩手储殷的观点提出质疑,尤其表达了他对后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这句话的反对。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在马东这个包裹着层层玩笑和娱乐之下的个体本身所秉持的一些价值观和判断。就如他其后所反驳的,如果有“我们大多数人”,必然就会存在那些不是我们的“少数人”。那谁是“少数人”?谁不应该是“我们”?而能够造成这一区隔和划清界限的往往是权力、资本和市场,从而需要更加地小心。

《奇葩说》“去除恐婚水”辩题

在《奇葩说》第六季的四位导师中,蔡康永和其他三位的差异是明显的,虽然在很多诸如社会等级、地位和财富方面可能相似很多,但前者在《奇葩说》中一直以来所传达的观点大都围绕着尊重个体、个性、创造性和多元,在当下资本与消费主义笼罩一切的社会中,这些观念既亲切也弥足珍贵。这一点或许与蔡康永自身作为一个社会的他者、被污名和禁忌者的群体中的一员的生命体验有关。而也正是在他身上,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面对当下两股洪流般的意识形态症状——一是走向精致利己主义,二是走向虚无主义——我们所能拥有的另一种选择与超越。

辩论需要制造对立,一方面它能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去思考一个问题,但另一方面它也会为辩论者覆盖上一层面具。《奇葩说》或许正是利用这样的模式来督促观众们能够通过自我思考来确立自己的判断和立场,而当它作为一个诸多元素和力量所集中的场域时,我们也能通过对它其中所讨论的辩题、导师们的观念和立场、辩手们的论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反驳和冲突来观察当下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所处的阶级和地位的不同而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远方的哭声”当然重要,因为它会让我们意识到没有人是孤岛,只有通过连接他人,改变才是可能且可行的。这或许是我们关注这样一档节目背后的动力。


本文为独家原创。作者:重木 ;编辑:走走;校对:翟永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在公号对话框回复“赠书”,获取书评君为你准备的福利。

 3 ) 救画还是救猫,问题真的在这吗?

《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许知远问过马东一个问题,他觉得《奇葩说》在讨论的东西都是过去已经讨论过的,都是陈旧的命题,只不过用一个新的形式包装了一下,许知远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我忘了马东具体的回应,大概是民智开不开的那一套,但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看《奇葩说》的辩论就是图一乐,最多能训练下自己思维发散的能力,而这个节目最重要的意义是它的时代性,即人们喜欢看《奇葩说》、喜欢里面辩手的论点这个事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种时代性在最近的这期“救画还是救猫”的命题探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有看过这期节目的朋友,包括第一遍看的我自己,大概都被李诞的那段陈述震撼到了。他用戏谑的段子包装了自己相当有内容的论点,再用更戏谑的表达方式进行陈述,形成了这段后来被马东形容为核弹级别的辩论。当然他真正震撼的东西并不是两个戏谑,而是戏谑背后那两个沉甸甸的论点。好在我并不是场上的辩手(心疼罗振宇),还能拉进度条来重复推敲他的论点,那么懵逼之后再冷静地思考他抛出的观点,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在讨论他的观点之前,让我们先看看黄执中说的东西。我向来崇拜“在宇宙中心呼唤撒旦”的黄执中,但这次“远方的哭声”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高概念,乍听之下非常高端文艺,背后的观点却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个great hunger 和little hunger 的问题嘛(原谅我的《燃烧》综合征)。黄执中说我们应当追求的是great hunger,而那些追求little hunger 的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明白great hunger 的意义。这个论点背后其实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这也是我认为站在“救画”那一边的人应当去坚持的东西。只是在一个综艺节目一个辩论比赛里,直接彰显这种优越感是很讨厌的,所以黄执中用“远方的哭声”进行了包装,但那种优越感还是在后续的“开杠”环节里露出了端倪。当然啦,高概念这种东西都是唬人的,关键要看他背后的观点,但显然这个观点是非常羸弱的。甚至不用李诞出马,杨超越那段看似无脑的言论其实就是最好的拆解(我觉得超越妹妹几次发表观点都是大智若愚相当智慧),即我不想听远方的哭声,我不管你的great hunger,我就要眼前的little hunger,反正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情。黄执中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同一个观点,但既然他选择了“远方的哭声”这个高概念来强调主观能动性,那我当然也能从我自己主观的角度来否定你。所以其实在李诞出场前,黄执中的论点就已经消解掉了,这在我回看现场反应的时候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

然后李诞出场了。前面当然有一些综艺节目常见的套路,用小学语文的知识讲就是先抑后扬。很快地,李诞控制住了场面,考虑到现场花哨的布景,我甚至分不清这是《奇葩说》还是《吐槽大会》的舞台。废话不多说,直接切入李诞的观点,主要就是两个(后面那一波所谓的“上价值”在我看来是对第二个论点的补充)。

第一个论点他用一句“艺术的价值就是活在人们心中”来开启。可能这是一个合格的段子,但也一定是一个狂妄又无知的观点。艺术的价值怎么会是活在人们心中呢?你甚至都看不懂《蒙娜丽莎》是什么,她的价值怎么就成活在你心中了呢?可能马上就有人会说“是啊烧掉的艺术品看上去是更有价值啊”,这期节目的弹幕里就有好多类似的评论。可是要知道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最关键的就是那副画本身,复制品再逼真都没有多少价值。用文学来类比可能更好理解,前不久被大家群嘲的《少年的你》融梗事件,为啥模仿人东野圭吾的故事和情节就一文不值甚至会被千夫所指呢?因为文学作为艺术最关键的就是文字本身啊。所以烧掉一幅画类比到文学上应该是什么呢?不是烧掉这一本书,而是一整部文学作品从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且没有人会再记得全部内容。那么你能想象一个没有《红楼梦》或者没有《战争与和平》的世界吗?所以在我有限的认识里,那些觉得烧掉的微笑更美的人,你美的是这个行为,是这个变故,而对艺术品本身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达芬奇可能会流泪,但绝不是为了那只获救的猫咪,而是为了失去了《蒙娜丽莎》的全人类啊。

第二个论点从他自身出发,救猫可以让他内心得到解脱,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由于这个观点的陈述过程中段子密集,救猫这个举动可能带来的罪恶感直接被省略了。救画可能会因为那只炭烤小猫而抑郁,但救猫同样会因为这样一件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艺术品的毁灭而内疚啊,两相比较就又回到了great hunger 和little hunger 的问题上,那用这个论点支撑就没有说服力了。但综艺嘛,就是快,就像李诞自己说的几天后没人会记得上一个热点,所以他立马就跳到了所谓的“上价值”。这看似是对第二个论点的补充,其实是最鬼扯的一段。他用了记者朋友牺牲一个当事人来换取更大群众利益的案例来类比救猫还是救画的命题。且不说这个类比是否恰当,他对记者朋友的指责(指责他不牺牲自己却牺牲当事人)和李诞在这个论点里一直推崇的“自私论”本身就是相悖的。再者这个指责本身也不成立,如果记者可以牺牲自己来同样换取更大群众的利益,“牺牲自己”才能和“牺牲当事人”一样成为可选项,而事实上牺牲自己没用啊,为啥还要用你牺牲自己这种键盘侠语录来“踹”他。当然最不合理的还是这个类比本身,李诞已经把原来命题的概念偷换成了“实在的猫”和“想象中的画”,这怎么会是一回事呢?

给李诞做个总结,两个观点概括起来很简单。第一个是艺术的价值是人们自己来定的,所以一幅烧了的更有故事的《蒙娜丽莎》更有价值。第二个是人应当自私,救猫可以满足自私,而那些不自私的人在折腾这个世界。这时再回到我开头所说的东西,回到我认为《奇葩说》最大的价值。李诞这段陈述之所以能引起广大年轻人如此的热议与赞誉,正是因为这两个观点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啊!

艺术,我管你什么艺术,我觉得好的就是好的,烧掉的《蒙娜丽莎》是最美的,微博里的金句胜过托尔斯泰的长篇累牍,抖音里的口水歌胜过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通俗的开心麻花胜过地球的最后一吻。因为艺术就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自私,我为什么不能自私?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作为或者做到身边最朴素的事就是我对得起良心的方式。我就要做一个真小人,那些号称无私的伪君子真的在人类谋福利吗?不是为了他们的一己私利吗?要知道不自私的他们可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上放火呀!

你敢相信吗?我第三遍看李诞的陈述是全程带着眼泪的。这当然与当下的时局有一定的联系,但只要想到上面这两种观念正在被身边的大多数人认可着,甚至被没有经过思考状态下的自己认可着,我就觉得这个世界特别可怕你知道吗?情绪向的东西我不展开了,让我们回到《奇葩说》的这个最初命题上:

假设美术馆发生大火,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救哪一个?

让我们像黄执中那样给这个命题上一个价值,现在天平的两边有一幅画和一只猫。左边的仅仅是一幅画吗?不是,特定的画对特定人的意义千差万别。所以索性把它视作人类文明的一个象征,那是文化,是艺术。右边的仅仅是一只猫吗?不是(我觉得蔡康永最后抛出一只蟑螂的讨论实在是高,可惜没展开),猫对特定的人同样千差万别,假设我对猫过敏呢,假设我是蟑螂收集爱好者呢(呕)。所以索性把猫视作生命的象征,那是抽象的东西,是生命。

现在问题来了,天平的左边是艺术,右边是生命,你选吧。多么无聊又充满恶意的选择题啊。如果一定要我做一个选择,我选择艺术。原因说不清,这就是我基于自己所受的教育、我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的一个抉择,可能重新放回一个具体的情境里会更形象:

当审判的那一天来临,我被魔鬼突然带到了19世纪的俄国,我的手上放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唯一的手稿。魔鬼指着我脚下的猫咪对我说,要猫还是要稿子。我会不假思索地嘲笑那个魔鬼,别说那只猫,你甚至可以带走我的性命,但《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定、必须、不得不留在这个世界上。

讨论到这,我好像突然明白了杨德昌在《牯岭街》里用四个小时讲的那个东西,即理想主义者必然走向毁灭。我不奢求他们走的这条路被人们所理解或者让人们送去给李诞那样的赞誉,我只希望理想主义者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他们应得的。

不管他们做什么。

写于2019年11月12日

将要发于公众号 深邃的电影

 4 ) 写给未来要为人父母的你们,是时候补上现实教育这一课

说不出口的事很多,离婚只是其中一件。

奇葩说最近的节目讨论了一个略微沉重的话题,题目是说,孩子要高考,而父母已经决议离婚,要不要等到孩子高考以后。之所以这一期看到最后有点沉重的原因是,节目请来了50个真实的父母来现场投票,结果是自始至终无论辩手们讲了什么道理,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这50个父母的立场几乎没有变化,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就算一定要离婚,也必须是在高考后。

是要当下就着手办离婚,还是忍耐和隐瞒到高考过后,父母们给出了清晰无误且一致的答案。那似乎在说,道理终归是道理,但我们就是无法在这样的时刻,做出某种直觉上自私的决定。有人觉得,这是两代人之间终究无法沟通的一个表现。但如果说,绝大部分的人都认同这种解决方法,而这些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家庭条件和教育背景的家庭,在此刻达成了默契的一致,那么这样的集体认同就代表着一种超越离婚事件本身的意义。

在电影《东京家族》里,一位母亲当了一辈子家庭主妇,老年后逐渐找到了自己,发展出新的爱好,似乎变了一个人。出于对父亲长久以来生活上的大小毛病感到难以忍受,加上此时儿女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便提出了离婚。几个儿女错愕之余,不理解也不支持。我相信这类故事我们也一定听过身边的人提起过,即便不是在高考这种人生的关键时刻,老年人的离婚受到儿女的阻扰,也是屡见不鲜。

电影《东京家族》剧照

中国父母想要离婚,时间点的选择充满了挑战。孩子太小不行,大一点了要中考高考也不行,上大学的时候是宝贵的黄金窗口,一旦错过,孩子们又要结婚生子了,忙着带小孩,忙得连自己顾不上,一直到孩子的孩子也长大,这时的父母也都老了。不过,此时风水倒转,假设孩子此时如果婚姻除了问题,也动了想离婚的念头,顾及老人年迈,多半也是不敢提了。也要铺垫之后再铺垫,生怕一个不小心老人受了刺激。

看来不管是父母还是儿女,少年还是老年,对于离婚这件事,都是充满了别扭和抗拒。而中国的家庭关系,经营的分外辛苦。这里面有传统的看法中,对于离婚这件事的偏见,但仔细去看,我觉得是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有一点相同,就是觉得对方无法接受现实——尽管这个现实是既定的,已经摆在眼前的东西。

不知为什么,我们总那么抗拒某些现实,拒绝突如其来的变化,或选择逃避,或给出种种理由来说服对方。家庭之中禁忌的话题又何止离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都在彼此面前表演成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因为怕的,就是对方没法接受。


成长从接受现实,学会妥协开始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常常缺少了关于如何接受眼前事实的教育,也因此,好像中国的小孩子都很脆弱,而中国的家长又太伟大。

我想起小时候,母亲从前的一个工友,也是她当时在工厂入行时候的师傅,是一个老实本分的阿姨,她和老伴在老家的国营工厂做了一辈子的工人。有几次去他们家里玩,她有个大我几岁的儿子,我清楚的记得,他橱柜里摆着的成套的变形金刚。那个年代变形金刚全是进口货,每个都很贵,我家境虽然比他要好一点,但我也只有几个小的,更不可能组合成一套。他那些宝贝让我看了十分羡慕,每次去都要玩很久才离开。

虽然我当时也是爱极了变形金刚,但我知道即便我开口要,我也不会拥有这么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变形金刚,这些东西恐怕要爸妈几个月的工资才行。我下意识的把这看作一个小奇迹,是那种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后来这个阿姨和老伴都退休了,为了补贴家用,她又回去做清洁工,在工厂打扫卫生,也做过各种手工零活。生活极其节俭的他们,还用省出的钱,在市区买了房。而这个哥哥没有上大学,不知是上了中专还是什么,最后也进了工厂,做了一名工人。又过几年工厂效益不好,慢慢发不出工资了,他便去做了银行的保安,每月拿一两千块的报酬,算是可以勉强生活。阿姨还是在不断补贴他的生活,而他挣到的工资,却从来不给父母那里。

毫无疑问,阿姨是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几乎是完全付出了一切,但她的爱筑起了一道围墙,似乎将儿子和现实阻隔开来。他以一个双职工的普通家庭的生活条件,培养了一个富二代性格的儿子。这不单单是一种溺爱,也让儿子在如何看待生活和期望,与如何看待自己之间产生了裂缝,眼前的现实与头脑中的想象无法达成一直。以至于在儿子长大后,发现越来越多落空的希望,但此性格的塑造已近乎完成了,无法再轻易扭转。

中国的父母总是羞于和孩子谈论钱,谈论家庭的处境,即便是子女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不会直接坦白的告诉他们,要么是通过克扣自己去满足,要么是以其它的理由搪塞过去。然而不管家境如何,终究有父母无法满足的要求。

我在加拿大的这些年,常常看到在各种场合,小孩子问父母要求一样东西的时候,父母会很直接的说,We can‘t affort it. 是的,我们负担不起。但是虽然这个不能买给你,晚上会做你最爱吃的千层面,你看怎么样?孩子会沮丧一下,但这个交换也仍然会让他们大致满意。

记得有一次,一个妈妈在超市里,对一个小女孩说了一样的话,We can't affort it. 小女孩问妈妈,How poor are we? 我们有多穷?是那种很认真很真诚的在问。随后妈妈开始解释,我们可以买多少钱的玩具,大概每两周可以买一次,所以你要珍惜你的每一样东西,懂了吗?小孩点点头,其实她已经开始关心家里到底过得好不好,也去思考每一样东西的价值。

从这样一个小事情开始,她所理解和塑造的世界,就已经开始有了现实的因素——有些东西是要妥协,要用其它代价交换的。自然而然,在长大的过程中,因为父母的坦诚和爱,她会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真实世界中不至于产生过于虚妄的期待。


希望我们彼此,都能坦诚相待

回想我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几次当现实向我砸来时,我感受到那种钝器打在后脑的感觉。真的希望,在我成长中的许多时刻,我的父母,我人生最初的老师,可以在许多时刻对我说一些真正的心里话,教我去体会和接受这不完美的人生。

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接受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也要学习的过程。如果你从未教我如何去面对现实,那当然就不能期待我可以在接受人生变故时,而不会崩溃沮丧。我们需要从接受无法随意拥有一样玩具开始,接受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开始,慢慢去了解一切生活中的无奈,沮丧,不得志,同时学习如何生存。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如果有父母的陪伴,它却不那么难过。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婚姻当然也是一样,离婚或分手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事。很多时候家庭的不幸福,就是来源于一段始终无法磨合的婚姻。小孩是家庭的成员,自然可以感受到这种无声的压力,但如果除了忍耐,父母永远都是回避这个话题,真正的代价,是有一天孩子凭借自己感知了解到这个世界的真相,终于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时候,已经不会向你敞开心扉,他们也一样会沉默。

当我们长大,走上自己的人生旅程,也许会违背家人的期望。很多时候,得到赞许是不敢奢求奇迹,得到支持是渺小的心愿,更多时候只是希望身边的人可以接受并给与理解。但无论如何,心里仍旧会渴望,成为父母为之骄傲的孩子。

如果你将来有一日为人父母,请在必要的时候试着对孩子坦诚相待,没有了那么多不得已的隐瞒,相信人生会轻松很多;而已经成为父母的你,无论你的小孩多么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也请接受他或她原本的样子,不要让现实再成为分割彼此的围墙。

关注我们的订阅号:海角一刻 分享海外生活的点滴奇遇,好书推荐,漫谈人生。

 5 ) “毒奶罗振宇”,在《奇葩说》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江湖地位

我是罗振宇的忠实听众,但是这次看完《奇葩说》,我彻底脱粉了!

《奇葩说》第六季第二期下,最后一组黄执中VS雷哥。

两位选手还没开始讲,雷哥刚做完自我介绍,罗振宇就准备把两个杠都给黄执中。

他这么做是为了向黄执中提前献殷勤,希望黄执中加入到他的战队里去。

可是,他考虑过雷哥的感受么?

而且,他这么做,除了“鸡贼”,还让人联想到这两个稍微有点重的字:“舔狗”。

更有意思的是,他把自己的两个杠给了黄执中,结果黄执中最后还输给了雷哥。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下面这张图:

(这幅图还少了贾跃亭,也是罗振宇奶过的“新物种”)

谁成想,罗振宇来到《奇葩说》是为了给这幅图加上一个黄执中?

但即便如此,罗振宇虽然最后选队长,还是如愿以偿得到了黄执中。

在选人环节,因为有黄执中的存在,罗振宇还得到了颜如晶,组成了目前实力仅次于蔡康永的战队。

选手们信任黄执中,所以加入到他的队,那么罗振宇又是怎么回馈自己的队员的?

第五期,许吉如因为发挥不好,她讲的道理平平,无法跟观众引起一点共鸣,比赛时压根没跑票。

本来我以为,像许天奇这种上个辩论节目唱三次歌的,观众应该不会喜欢这种类型的吧。

可是没想到,这是个比下限的比赛,许吉如的观众缘更差!

后来我仔细想了下,这个小伙子至少给大家带去了欢乐,许吉如的演讲则给观众带去了枯燥。

其实许吉如被淘汰也没啥,她的水平被选为队长,其实已经是被高估了的,之后估计也走不远。

但这时候毒奶罗振宇再次站了出来,他把自己队的复活卡送给了许吉如!

他还自信满满地说:“我相信我的队员会支持我的。”

但事实是,他的队员在后台都炸毛了,还支持你!自己队员不救,救薛兆丰的队员,要是自己队员输了怎么办?

相较于罗振宇帮助对手祸害队友的行为,再来看看蔡康永是怎么护犊子的。

三个辩手都结束发言后,薛兆丰队后排的梁秋阳站起来发言,蔡康永立即问马东:“后排是可以站起来完整发言的吗?”

蔡康永认为对面后排的发言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比分对己方不利,直到詹青云也站起来发言之后他才作罢。

许吉如被淘汰,罗振宇又将她救了回来,但是她在复活之前要跟蔡康永组的胡老师来一场PK。

蔡康永继续他“没有用”的抗议,他认为这对胡老师不公平。

但是,蔡康永的“抗议”真的没有用吗?

抗议将蔡康永的“抗议”分成两段。

第一段,他用较委婉的方式暗示观众,罗振宇之所以将复活卡送给薛兆丰,是因为两人彼此之间有交情。

第二段,他谈到自己的队员胡老师十分努力,已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为什么要让导师们之间的馈赠,去影响她最终的走向?

其实这两段说出来,胡老师就已经赢了。

后面胡老师发挥不好,说话前后自相矛盾,被许吉如抓住攻击,但是观众们依然让胡老师赢了。

大佬们因为油腻的想法去伤害弱势群体,大部分观众都会对这样的场景报以同情。

蔡康永通过他的共情力,用他的方式,成功保护了自己队员!

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奇葩们都不选罗振宇。

现在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

他终究是个商人,暴风、乐视都过得不好,但是他的公司市值却已经到达了70亿元。

也许今后许吉如可以跟他合作,也许他可以巩固和薛兆丰之间的人情来往。

可是,他终究是伤了自己队员的心,也让一批老粉感到他商人油腻奸诈的一面。

这是个比赛啊,即便你以赚钱为目的来参加这个节目,但还是得尊重一下比赛本身,将比赛做好。

尊重比赛最好的方式,是像蔡康永那样,为了维护自己队的权益,做到“斤斤计较”的地步,而非像罗振宇那样,将赛场当成自己的生意场。

ps:我建了个《奇葩说》吐槽大会的群,入群加我微信:joker19931115,记得备注“奇葩说”,一起来吐槽吧!(群内不可发广告)

 6 ) 邱晨的存在就是奇葩说第六季的高光时刻

奇葩说看久了,小编慢慢就留意以下类型的辩手:

1.既能把辩题打出价值多元化,还能讲理能共情能延展能精准表达;

2.同时以丰富的学识和临场反应进行价值底层逻辑的剖析直抵人的内心深处

3.说出来人们愿意相信却无从表达的话。 第六季里面能持续稳定,在节奏里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句句在理又让人听得进去的辩手,好像邱晨真的是排行榜第一了,尤其是把硬一点的感情题正面打出社会性,延伸到生活生命个人价值观这方面,第六季的她所向无敌。 这期奇葩说第六季里'父母固执己见该反抗吗'辩题,邱晨又打出了满堂彩。 1.不逃避问题; 2.厘清争论的概念; 3.看清彼此观念形成的原因和生活环境状态; 4.造成差异化的原因; 5.提出'我们和父母有时差'这个概念,尊重彼此好好生活。 真是周到入微,丝丝入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反之也是成立的)。 邱晨能持续稳定输出优质观点,这个能力本身就是一杆旗帜,稳定军心,步步为营,徐徐推进,满满的力量感。 稍稍扯远点,'奇葩说'本质是娱乐节目,偏重感情辩论路线,目的就是要吸引大众观看。 专门设计的赛制使得选手在共情能力方面拼命挖潜力,不约而同打感情牌,想尽办法让现场观众不断陷入情感选择的两极拉扯。 而观众很多是依靠“我的价值倾向在你这方”来判输赢的。逼得选手纷纷通过共情来赢得观众的支持。 但邱晨还是能用辩论的方式,在奇葩说这个重演绎轻辩论,明显压制专业辩手的舞台上活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走哪哪发光,说啥啥有理有情有趣,她说过的话经得起回看,能放到心里。 她真的是把感情题当成社会性议题来打,基本上就是正宗辩论的路数: 1.直接正面杠并拆解; 2.通俗解释逻辑的能力强,用逻辑和道理铺垫着一步步让观众自己把自己的感情煽起来,直指人心,基本上次次奏效; 3.观点有一套内在体系支撑非常完备; 4.反应速度很快(结辩和开杠可以看出来) 她极少讲自己的,亲人的,别人的感情经历,同时几乎每次还能让观众不知不觉被很代入,细节补充围绕主线,不空洞也不让人感觉一直在打感情牌。 好几次都是用层层递进的启发性论点来吸引观众,而且保持逻辑链完整,立论不垮。 整个人看着人畜无害,真实表里如一,阳光大方,进退有序,礼貌周全,靠才华和专业度日,方方面面从容大气,说服力极强。 真是喜欢。

 短评

非常失望,考不出司考离开律所的人只要包装成"美女律师"就可以三败三复活,为了保送进决赛还调整播出顺序尽早拉人气,还能说什么呢。

4分钟前
  • momo(叶修Ver.
  • 较差

第一个许吉如要炸呀

9分钟前
  • shmilywcl91
  • 力荐

讨厌黄执中不堪一击的假价值配合翩翩的形象包装成绝对真理,讨厌对小黑的心高气傲火上浇油,讨厌肖骁善用情意失去了敢爱敢恨的贱味道。喜欢詹青云,喜欢傅首尔,喜欢shary,怀念姜思达,喜欢说的漂亮,更喜欢活的带劲儿。辩论是话术,是谎言,是包装的艺术,不要为了辩论失去可爱啊。

1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奇葩说都成长了,你为什么还喜欢廉价的共情呢?其实大王和肖骁不是“成长”了,他们是更会懂观众喜欢听什么了,亦即用个性的泯灭和趋同去媚合逢迎这个节目。我怎么会不喜欢你们的成长呢,我只是不喜欢你们“杀死过去自己”的样子。看到你们大智若愚的掌握“玩法”,心里才是下了一场场粉红色的雪吧。如果真有第一期的按钮,真的希望救活过去的你们,那个跌跌撞撞不知讨好的“最初”的你们,RIP。

16分钟前
  • 谢明宏
  • 较差

冲着程思博和詹青云这一段,几颗星都不为过。

17分钟前
  • Ocean
  • 力荐

其实看到一半我突然分神在想一个问题:上一次让我留下印象的辩题或观点是第几季?第一反应,第三季“时保联”那集?再想想第四季好像也能想起一两个,第五季?只记得陈铭很厉害,詹青云也不错,如晶挺不容易的,没了。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对奇葩说的观感变成了这个辩手好会说,好有趣,而不是他的论点好有道理,令人耳目一新。渐渐地一个“奇葩”观点相互碰撞的节目变成了“奇葩”选手的选秀节目。我不能说不对,可能让赛制变得更有冲突感增加播放量比录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辩题更容易些吧,毕竟第二季就因为辩题下架了还封了两集。

21分钟前
  • 高达君
  • 还行

奇葩说这一季的成长牌、感情牌打得很成功,大王的进步和肖骁紧张后的成熟发挥都直击人心。辩论,立论真的太重要,接下来加分的就是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了。小黑和许吉如都很棒。那个,奇葩说突然定档,是为了帮京东喜迎双11咩。PS:第二期李诞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辩论,吹爆!

2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吉如给人的感觉很政治正确,像从小配着三道杠长大的大队长,你也毫不怀疑师长们会对她抱有喜爱。而阿詹更有一种淡泊的闲云野鹤的感觉,以至于她聊世界观的时候总让人觉得她饱含悲悯。(没有说前者不好的意思,真的都是超优秀的女孩子了)

26分钟前
  • 甜罗望子
  • 推荐

人类发明了语言,却用它来诡辩。

29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一路追着奇葩说到了第六季 我发现我笑的变多了 深思变少了 无形中 奇葩说正逐渐从观点化转向综艺化 这种变化是必然的 但 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真的

30分钟前
  • 逃子
  • 推荐

透过马东的神情我们发现,他真的累了。第一季的洒脱睿智早已经不见,换来的却是迎合和木讷,挺让人心酸。

3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我辛辛苦苦才找到的房子,你就要我搬走,你是人吗?” 哈哈哈哈哈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罗振宇能不能直接一键淘汰? 罗振宇在奇葩说这一季的每一个行为表情都令人厌恶到恶心。从一开始为了得到黄执中直接送三杆的跪舔 到为了救许吉如不问自己队员直接把救人机会送给别人的自私 以及雷哥淘汰还自以为是的为雷哥发声 无一不体现了罗振宇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道貌岸然 自以为是 狂妄自大 权利崇拜 贩卖焦虑的伪君子。用范伟老师的一句话:你让我觉得恶心。

36分钟前
  • 黄瓜味好丽友
  • 还行

怀念陈铭

39分钟前
  • kay
  • 推荐

它已经成功带动了中国当代青年的包容力与思考力,给了部分人做自己的勇气,已经足够了不起。

40分钟前
  • 莫诺
  • 力荐

没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陈铭老师真有点不适应,马晓康组合又凉了?希望极富娱乐性的辩论可以一直做下去,毕竟在这个纷扰的世界奇葩说就是那场粉红色的雪。

43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还行

随便吐槽一下这么多赞有点慌,没有恶意,随便一说,本来就是娱乐,没有那么严重。我现在觉得她挺可怜的,没那么有能力,被强行捧神让她自以为自己很强,又被这么迅速的杀神。她的凌厉只是因为她只会凌厉,她没时间改变自己习惯的姿态,更没时间充实自己空空的头脑,她当的队长有名无实,权力被上面架空,被下面不服,完全是个被资本活动运作而冲昏头脑的小人物而已。接下来她还会被资本进一步利用榨取,她依然没得选,不愿意正视自己,沉溺于他人给她伪装的壳子,继续强装振作,等待更加悲剧的命运。她一点也不强,却没有机会再放下那虚假的架子了。

47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虽然少了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但依旧好看。第一期全新洗牌,新奇葩够勇敢,够奇葩,老奇葩够味,可。另外,希望没人用呼唤爱这个特色,因为这个特色只属于他。

49分钟前
  • 本加菲猫不吃鱼
  • 力荐

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奇葩说》最大的贡献就是马薇薇的那句~我总最后一个选持方,是因为理解这个社会的少数派有自己的不得已,交锋带来多元。也不过六年而已,曾经站在浪尖的《奇葩说》似乎很难再给我们新的感悟了,也再没什么能让年轻人惊讶的观点出来了。似乎这样ok,那样ok,怎样都ok,也许这六年里,我们见过太多,适应太多,理解太多,包容也多了。感谢所有能够为这个多元世界披荆斩棘的勇士们,谢谢六年前穿着裙子走出的主持人们,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奇葩不再觉得奇怪,而是将他们理解为像白开水空气那样理所应当的存在,就是奇葩说教给我最酷的事!

54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其实当你真正参与辩论,你会发现《奇葩说》强悍的地方从来不在于论点,而在于节奏和共情。

57分钟前
  • 湖心亭雪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