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X

HD

主演:斯蒂芬·瑞,唐纳德·萨瑟兰,马克斯·冯·叙多夫,杰弗里·德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公民X 剧照 NO.1公民X 剧照 NO.2公民X 剧照 NO.3公民X 剧照 NO.4公民X 剧照 NO.5公民X 剧照 NO.6公民X 剧照 NO.13公民X 剧照 NO.14公民X 剧照 NO.15公民X 剧照 NO.16公民X 剧照 NO.17公民X 剧照 NO.18公民X 剧照 NO.19公民X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公民X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HBO出品的电视电影,根据前苏联连环杀手"俄罗斯食人魔"安德列·奇卡蒂洛(Andrei Chikatilo)的真实事迹改编。  剧情描述一名苏联的刑警花了八年时间追查一名极为凶残的连环凶手,此人在1982至1990年间在南方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杀死了五十二名妇孺。此时期正逢苏联在进行政治经济变革,警方办案的方式不断在改变,因此刑警的调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杀手的身份变成了一个谜。更糟糕的是他在调查中 发现了政府的一个秘密,唯一支持他的人只剩下政治策略专家的费提索上校。赌圣1990山炮驾到2之灵魂转移卧床休养期子不雨 双姝奇探 第一季芝加哥烈焰第三季鉴你所见:图卡恶心恶名走到尽头2014红雀西游记之西梁女国老自行车电视报道记者 连接新闻的女人们降龙觉醒哺乳动物第一季乐队的夏天第一季在另一边女气雪豹与时尚同居李小龙传奇海兽之子神探蒲松龄贼婆翻身记第一季建军大业铁腕校长1989声生不息·家年华卫视版六木道长惊涛迷局动物特工局任意依恋贴身俏保镖少年之名认识的妻子淑女本色大唐狄公案相伴到永远金曲青春坎大哈陷落沉寂的往事大山里的搏击手倒数第二次爱情

 长篇影评

 1 ) 非常规推理电影

公民X

一.不同于其他推理电影

1⃣️叙事方式,采用直叙型,会要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传统推理电影环型叙事在推理过程有种对未知事情探究的高潮,有时在注意关注情节本身的推理,反而会忽略人性,也就导致电影没有深度,这部电影一开始就锁定了主人公,这样会从侧面揭露人性,有一定深度。

2⃣️电影节奏的把握,全片没有明显高潮,看起来平淡却值得仔细品尝。

二.人物形象

1⃣️男主面相上忧郁下垂的眉眼,带着一种憨厚踏实的感觉,在对于办案一般选用一脸精明像的侦探就是一种反差,此外男主就是很典型谨慎,闷声做大事的人,面对别人的夸赞不骄不躁,5年来坐着一样的事,看起来是不太聪明的样子,但是实际上是拥有大智慧的人,第一次办案凭借直觉抓到了嫌疑人,在所有人都不认可他的时候他坚定内心想法,这大概也就是成功元素之一的自我坚持。在这种自我坚持与现实矛盾产生冲突时也会有反击的一面,他的哭泣,包括他与上校的对话,前期处处带讽刺,这也就是他的自我价值与现实产生了冲击。

2⃣️上校,一个拥有大智慧并且优雅的男人。用我的话说,他就是天生的领导者。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军装,在与官僚主义争吵时也是迈着整齐的军步。那大智慧体现在用人以及处事态度,用人明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坚信不疑,这也是变相的一种自我坚持,在处事态度上前期面对男主的质疑有足够的包容心,可谓成大事之人,处事不骄不躁,前期的隐忍与后期的爆发,这里指后期的爆发是说与官僚者之前产生的冲突,发生的时间都刚刚好。总结来看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善于用人的将军。

3⃣️值得一提的是男主与上校的友谊,随着剧情的推进,男主与上校的一开始的不理解变成了互相尊重与珍惜彼此,虽然片中没有具体表明,但是从上校开始维护男主,并且说我何时让你失望这句话之时,可谓点亮这部电影的友情,当然男主与上校的友情也主要来情节两部分的推动,首先是案件的激化,其次是官僚主义对于男主的否定,这都有利于友情的升华,正可谓患难见真情。

另外对于男主最后解决犯人审讯问题的方法也别出心裁,对于那些争名抢利的人,采取了双全的手段,也是大智慧的体现。

 2 ) 公民x

这部电影太nb了,好看,精彩。体现了警察自我牺牲的精神和不破案子誓不罢休的韧劲。
俄罗斯,估计随随便便找几个路人演都可以用颜值碾压别的电影的地方,但这部电影却没有选颜值高的角色。但警察和上校的角色自然亲和看完简直要爱上他们。
其实想说的不只这些。但一瞬间只想到了这么多。电影太好看了,强推。

 3 ) 疯狂和颓败

看完了《公民X(Citizen X)》,在网上找了好几个字幕都时间轴都有问题,只好直接看原版,好在大部分都懂了,不过还是想对带俄罗斯口音的英语表达下我的欲哭无泪……

这类讲述连续犯罪电影其实可以拍的非常紧凑、惊悚,给人带来视听的极大冲击,但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却并非如此。

故事节奏平缓,许多看似随意的镜头却蕴含极大的寓意。影片更多突出末日苏联的颓败和疯狂。到处斑驳的红色,被撕掉的列宁海报,天桥落日下的大人小孩,一个个倒下的身影,一次次委员会的会议。阻碍侦查警官的是腐朽的官僚主义,让犯罪者疯狂的是他扭曲的童年和病态的心理,这两者又何尝不一样?

因为是美国的片子,所以难免会让人觉得会带着对苏联偏见,但是我看得时候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这样极端的犯罪在哪里都会发生,而红色帝国的衰落,那是注定的,扎根于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角落。影片对此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法,并没有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

硬要说偏见,大概就是破落的城市吧,苏联的城市建设还是可以的,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营造出末日亡国的哀感。

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挺喜欢这部片子的,很多画面都很值得玩味。

2016.1

 4 ) 五分钟的人性解读感化捷克

我也刚看了《公民X》最后五分钟的诠释解读才是心理学人性最大的魅力所在,人人都渴望被解读被温暖,而这种解读正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关护爱。捷克一生都没有正真的被人关护用心疼爱过,因为性的障碍,个性偏执偏激导致一场令人惊悚荒谬的杀人罪恶,一生都缺失心灵的热流激流,唯一的一次暖流关乎爱便是心理学家对他犯罪罪恶、缺失的爱,关乎关注的解读。这是从未有过的,也是导致他致命的弱点,缺失的暖流爱,足矣一下冲击致倒。 从人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捷克是个可怜的,干涸的人,他的原生家庭一定是荒谬的可怜的,这也与他的性障碍有关。可怜,悲哀。我想老师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苏联体制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优越的荒谬从而引入如今中国,了解历史了解政治黑暗。另一方面重要的便是结尾五分钟人性的解读,这便是人对解读的渴望对心与心交流的渴望。这是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身为人最稀缺也是最渴望的。 (今天没有白白存在生活,这便是生活的意义,一天天存在的意义,每天都是成长的。这是幸福美好的。有些电影是需要打底基础的,像这部电影一样,本来不想看,但是偏偏看了下来,没想到如此震撼,弥补了十天心灵的干涸。)

 5 ) 罗斯托屠夫

当年桑桑上面讨论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已经很是神往了,但也没有费心去找,这次总算看到了,也可能是太过期望的缘故,所以一见之下觉得惊奇却没有惊艳。
和大多数侦探片不同,重点不是放在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凶手,侦探如何和凶手斗智斗勇,案件如何扑朔迷离山穷水尽又如何最后柳暗花明水落石出的;与之相反,影片一开始就把凶手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它的重点不在于和凶手的斗争而在于和体制的斗争。
案件从1982年春天就开始了,在苏联南部的罗斯托突然出现了多具被虐杀至死的年轻人尸体,引起警方注意,随后将此案件交由一名法医即斯蒂芬雷扮演的布拉科夫处理。后者和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侦探不同即非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也不是双目炯炯闪着智慧的光芒,他根本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会因为验尸太累而想偷懒休息,也会因为调整工作而向上级要求分配一套新房子,扮演者斯蒂芬雷我们最熟悉的角色大概就是《哭泣游戏》里面的男主角弗格斯,演员本身长的不是什么帅哥(什么有一口白牙明亮蓝眼睛的警察,omg),而且有一种木木的仿佛前半生都在压迫和不如意中度过的感觉,所以演这个小人物侦探正正好。然后随着剧情的深入陡然发现他的形象开始高大起来,当然这个过程是以苏联官僚体制的一系列毛病为基础的,比如为了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粉饰太平,这种连环案件只可能出现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我们是没有的。共产党员怎么回作案,侦探先生您居然敢怀疑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上头派来的侦探是绝对正确的,等等等等。很多时候让我想起大搜里面警视厅对青岛的钳制,好在青岛有室井,而这里布拉科夫也得到了费提索夫的帮助。相比之下费提索夫更好利用了体制中个人的漏洞采取了一种黑吃黑的办法,比如抓住市长的私生子对其威胁不要阻碍布拉科夫的办案等等。最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布拉科夫在遭到长官们的批评后愤怒的对费提索夫说地区区长是个白痴,后者轻描淡写的说恩也许他是很愚蠢,但是他当权。无独有偶,最后时刻审判凶手的时候,莫斯科来的长官一筹莫展却不愿将可能的功劳给这帮下属,面对费提索夫的怒气,布拉科夫用同样的话来回答,他也许很愚蠢,但是他当权。我想此种经历大概很多人就有过的吧。笑,如何在愚蠢的上司手中巧妙的利用漏洞来达到最好的效果真的是门学问呢。可能是太喜欢俄罗斯的关系,对于苏联尽管历史学习中了解到它们曾经是怎么样的压迫我所喜欢的作家,对于民众自由民主是怎么样的钳制,对中国人民是如何的出尔反尔,但是依然没有恨意,所以影片不遗余力的批判苏联的时候我有时候还会觉得难过以至愤怒,哎对于自己所爱的东西果然是十分盲目的啊。
而凶手就这样的在体制的“保护”下继续无法无天,从1982年到1990年,此间警方的调查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直到苏联解体,费提索夫掌权,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才开始。电影中费提索夫去莫斯科的一段很有意味。然后终于真相大白,曾经1984年被当作嫌疑犯抓进来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的安德鲁契卡提洛就是恶行累累的罪犯。抓住嫌疑犯并不意味着结束,审问过程中安德鲁对于自己的罪行避而不答,审问者从莫斯科来的长官不肯将审问大权交给布拉科夫,直至最后一天,费提索夫大发一通脾气之后,布拉科夫不紧不慢的对审问者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人让他承认罪行不也是你的功劳嘛。然后心理专家出现然后水到渠成。
电影的摄影非常棒,罗伯特的摄影很低调,没有采用过多的花头,用暗淡的类似旧胶片的暗黄色调恰到好处的渲染了整部电影的气氛。出现于镜头下的都是灰暗的天空,颓败的房屋,空荡的街道,以及作为杀人现场的冷寂的森林。非常逼真的再现了80年代那个死水般的苏联。密林中的杀人场景让人一阵阵心寒却又并不血腥。对于人物面部光线的处理很到位。


案件资料:
姓名︰Andrei Chikatilo
外號︰「羅斯托屠夫」(The Rostov Ripper)
出生日期︰1936 年 現況︰死亡,於 1994 年 2 月 14 日在獄中被槍斃處決
殺人數目︰最少 53 人
殺人方法︰折磨至死、虐殺並烹屍吃掉
犯案地點︰橫跨整個俄羅斯,主要在羅斯托 (Rostor)、莫斯科 (Moscow) 和聖彼得堡 (St. Petersburg)
殺人時期:1978 年 12 月至 1992 年 定罪日期︰1992 年 10 月 15 日 有關電影︰《Citizen X》
惡行實錄︰Andrei Chikatilo 曾經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在家人眼中更是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在鄰居眼中則是一個快樂的已婚男人,他是那一種在「可能是連環殺手」的嫌疑名單中排名最低的人,偏偏他正是俄羅斯一連串虐殺和食人案件的元兇。根據他的妻子 Fayina 在後來所講,導致他丈夫連環殺人的原因,應該是因為他無法正常地勃起與女性性交,他只有在對方死了之後,才能進行性行為。
他最喜歡在巴士站或火車站留連,遇上適合的獵物便跟蹤,偶然也在街上找。對象以離家出走的小孩子和妓女居多,性別和年齡對他而言也不重要,例如他第一位殺害的就是一個只有 9 歲的女孩,也殺過 20 多歲的男性。另外他殺人時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會把被害者的眼睛除去,因為他害怕死者眼中那份欠缺生命的空洞。他也喜歡把獵物帶到森林裡去,有時甚至先和他們行幾哩路才下手。但比起他令人齒冷的殺人行為,他的被捕過程卻相對地平淡得很,只是警行憑不斷努力進行偵查,證明他是真兇並拘捕他。

 6 ) 宣传需要技术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侦探片,实际上是一部政治宣传片,主要目的是黑苏联。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反衬中这个政治体制的操蛋和不负责任。
当然,苏联确实也很垃圾,否则就不会解体,不仅前加盟共和国多半都举步维艰,除了有油气资源的国家,大部分都过得比较惨。甚至像乌克兰这种重工业发达的国家,现在的生活水平都远远不如中国。俄罗斯也是吃苏联的老本吃到现在,变成一个资源型国家。

里面有些黑的地方是比较夸张的,例如那位书记对主人公咆哮,你居然抓了共产党员?
这是在开玩笑么?苏联枪毙过多少共产党员?

只是电影导演把这个问题与血液检验的差错混在一起,使这个情节的荒谬感登时变得可信了。这就是政治宣传的技术。如果那位书记不是因为检测的证据来找主角,单凭一个共产党员的理由要求放人,就会显得过于荒谬而失去可信性。

我的一位学生到中学教学实习,组织一个“爱国主义”的班会,中学的指导老师要求全篇不允许说中国一点点争议之处。这种宣传水平都是无脑的,一粉顶十黑。

好莱坞才是宣传高手。在这部黑苏联的电影中,主人公是高大全的人物,这样才能全面衬托体制的落后。

 短评

作为一部电视电影不能要求太多,对苏联的刻板印象把那些陈腐老态的顽固分子刻画成低智商白痴和恋童癖患者,而英勇的主人公却是有美式理想主义的英雄,抛开人物塑造的单薄,部分转折场景实在牵强幼稚。

8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还行

不得不承认,HBO网罗最好题材,但也总少不了流水账导演。

10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西方拍东方的宗旨永远是告诉人们你不要生在东方

13分钟前
  • 6
  • 还行

从电驴上下的,连英文字幕都找不到,只在网上查到一位前辈听录的txt文档字幕,于是一边开着文档,一边看画面,遇不懂的现查字典。。。。就算这样,也看的惊心动魄,非常过瘾!!!

16分钟前
  • apple
  • 力荐

影片中,上校这句台词重复出现两次:他也许很蠢,但是他在掌权。第二次由法医还给上校,这个细节处理得非常妙。现实中无数真实的案例正在告诉我们,许多悬案的最终侦破,除去侦破手段的进步,皆源于基层刑警多年的不懈坚持,个人的热情和态度看似微不足道,却也会水滴穿石,影响到很多人。

18分钟前
  • 包大人
  • 力荐

簡單的案件重現,流水帳得很。有意思的卻是泱泱大國爲了保持尊嚴和和諧,死一些人也在所不辭。

19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虽然最早就揭示了凶手,但因为整体沉稳的氛围、较为节制的情感表达,仍维持了非常高水准的心理张力。对苏联体制的刻板化描摹,却是通过上校和警长颇有意味的应对方式折射出来的,因而也有些意思。

21分钟前
  • xīn
  • 推荐

以真凶浮出水面的艰难过程体现体制的变迁,讽刺迂腐可憎的官僚作风,52人的鲜活生命抵不上长官的面子问题,幸好学会在体制编制夹缝中生存的两位正面人物,还之以响亮回击,当然也不无理想化。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整片前三分之一都是美国对苏联政治的揶揄。中间的三分之一是冗繁的叙事,终于在后三分之一精彩了。美国完全仿造东欧的感觉拍出来的。本来东欧片就生硬,美国拍的一看就是模仿那种生硬。

27分钟前
  • ShackleSoul
  • 推荐

尽管是电视电影,尽管是美国人拍的苏联,但氛围营造和演员都赋予极高水准,不亚于《12宫》。十年凶案正逢苏联进行政治经济变革,警方办案的方式亦在不断改变。同时以警探、杀手两条线来渗透出对苏维埃政权及其官僚体系的鞭笞。

3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把连环杀人案放在电视电影平台呈现,只能以小角度切入,捋着体制变革为进展,政治批判与调查真相辉映成趣,倒不失为改编高承勇案的一种方法解读。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美国高级黑苏联。连环杀手的调查收到上层掌权人士重重阻挠,因为不能被其他国家认为无能,借机对同性恋调查迫害,如果是党内人士或正当职业者也被放过。。。“Chikatilo综合症”,用来指代由于政治,宗教,文化传统等主观因素而对连环杀手现象的盲目否认。奇卡提罗也是厉害,调查人员曾多次将他的血样与被害人身上调取的精液或血迹样本进行比对,但是结果往往发现二者并不是同一血型。。。

36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看过最特别的犯罪电影,案情和政治体制两条线同时推进。原型Andrei Chikatilo被捕时一共杀了53个人,他本身也同时是极左和极右两种政权的受害者,斯大林的大饥荒时期哥哥失踪(据说是被邻居吃掉),又亲眼目睹母亲被德国士兵轮奸,但电影没有展现这些背景,大概觉得他所犯的罪行已经无法去寻找原因。

40分钟前
  • 大大
  • 力荐

当因为经济,阶层,权力等受到压制成为弱者之后,这些不能控制自己人性中兽性部分的人会将自己的仇恨,黑暗,丑恶发泄在更弱者身上。很像白银案,不过现实更加丧心病狂。叙事手法有点陈旧,但延续黄暴台一贯的画风,缓慢,幽冷。PS:真的没人发现上校和男主暧昧的感情吗?

43分钟前
  • 判官
  • 推荐

镜头语言明显模仿东欧电影的感觉,一点都不HBO。

46分钟前
  • Raindog
  • 推荐

始终记得那句台词啊,“你知不知道你抓的那个人是个共产党员?”用冷酷视角展现的一桩被政治左右的火车站连环杀人事件。色调和运镜很有欧洲电影风范。

50分钟前
  • RYZ
  • 推荐

害,官僚才能实现人民真平等,连环杀手一样拥有自由空气,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有点儿拉踩,但改制前的种种形式确实触目惊心,只可惜好题材拍得实在一般。另,看到伯格曼御用男主算小惊喜了。再另,应该和《叛国作家》一起大力宣传下。

5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有些刻板印象,包括凶手和他的环境时代,从九十年代角度看,还是可以接受。主要成功点在两个男主角的互动,成了死水一样的案子里,唯一向前推进的关系。

54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气氛营造得不错,对于一部电视电影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57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我看过的最好的连环杀手电影之一,很多年前在网吧看过这部电影,一直想重看一遍,却忘了名字,现在终于找到了。电影里面对腐败、臃肿的官僚体系对犯罪侦查的影响的破坏性的描写,是我看过最经典、最真实的!

58分钟前
  • 夜歌信陵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