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勿进

HD

主演:凯尔·赫德布朗特,莉娜·林德尔森,皮尔·拉格纳,米卡尔·拉姆,汤姆·柳恩格曼,Henrik,Dahl,Karin,Bergquist,Peter,Carlberg,Ika,Nord,Karl-Robert,Lindgren,Anders,T.,Peedu,Pale,Olofsson,Cayetano,Ruiz,Patrik,Rydmark,Johan,Sömnes,Mikael,Erhardsson,Sören,Källstigen,Malin,Cederblad,Berndt,Östman,Kajsa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语言:瑞典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生人勿进 剧照 NO.1生人勿进 剧照 NO.2生人勿进 剧照 NO.3生人勿进 剧照 NO.4生人勿进 剧照 NO.5生人勿进 剧照 NO.6生人勿进 剧照 NO.13生人勿进 剧照 NO.14生人勿进 剧照 NO.15生人勿进 剧照 NO.16生人勿进 剧照 NO.17生人勿进 剧照 NO.18生人勿进 剧照 NO.19生人勿进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莉娜·莱纳德尔森——写给我自己

莉娜·莱纳德尔森(Lina Leandersson),是我近来所热衷的人物。其实近来热衷的人物有很多,从南怀瑾到唐立淇,从巴菲特到克莱齐奥,但是唯独Lina,彻底揪住了我心底深处的某个部位,让我纠结,无法释怀。而这种莫名的浓稠的情绪,则发自于她主演的电影《生人勿进(Let the right one in)》。我也不想做什么电影介绍或者不着边际的评论,只是在看完这个电影后,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即坚信一定有人会产生和我一样的莫名的情感,并且坚信持有这种异样情感的人并不多。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我试着描述一下。

我其实在看过这个电影之后,就尝试着把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记述下来,但是在日记本上失败了,上周在这个空间里也尝试过,结果也未完成丢入了草稿箱。因为这片情感,仿佛潜意识的海洋,非常庞大,非常无量,它也许藏在一个冰层下面暗暗涌动了很久,直到我看到Lina出色的完成了吸血鬼少女的扮演之后,那片海洋的冰层才出现破裂,随之浓浓的海水溢了出来。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我竟然有些迷恋那个叫做Eli的少女。她是吸血鬼的化身,本来代表着邪恶与黑暗,但在这里,偏偏在这里,她是如此纯净,又如此光明。她宛如天使,不谙世事,金钱、物质乃至寒冷都与她绝缘;她又诚如少女,羞涩而懵懂,智慧而成熟。她确实是死亡的化身,她会轻易带给人间以灾难,但她又是正义的使者,带着极端残虐的复仇,让世界在刹那间弥漫寂寥。她一定就是那神秘的黑暗的力量,是人类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畏惧的力量,是比光明还要伟大的力量。

在推开门的瞬间,她的微笑将一切埋怨的化为乌有;在拥抱的瞬间,她的疑问让人痴迷而心醉;在流血的瞬间,她让人心痛,以为如此爱怜;在接吻的瞬间,我内心最脆弱的东西被结实地包裹了起来,疼痛而温暖……

其实我很清楚,在我的脑体内,产生了一种瘾,围绕着Eli,围绕着Lina,挥之不去。我花了很多的精力,试图消除她,但是越消除,她的印记越清晰。于是我又花了很多精力,想将这种挥之不去表达出来,但是越表达,越混乱。我曾一度以为我的这种混乱是来源于当时观看版本的翻译问题,后来通过互联网将这些翻译一点点补齐;我还一度以为是Eli无法辩清的性特征混淆了我的视听,所以我也很认真地寻找原著进行对比,但无论如何,结局总是我愈加痴迷这一形象。我无所谓原著,无所谓真实生活中的Lina,我只所谓,在电影中,Lina扮演的Eli。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

莉娜·莱纳德尔森。

写给我自己。

 2 ) 又冷,又暖,又洁净〉〉〉转

 韩松落

  瑞典电影《生人勿进》2008年露面后,获奖累累,比如翠贝卡电影节最佳剧情片,瑞典电影学院奖五项提名等。《科洛弗档案》的导演马特·里夫斯也已着手翻拍本片。

  瑞典电影是北欧电影领头羊,作为北欧最早拍摄电影的国家,瑞典在1897年就拍摄出第一部电影,此后,伯格曼、阿尔夫·斯约堡、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则不断为瑞典电影增添分量。不过,我更愿意把北欧电影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北欧电影,似乎总在为丹纳的《艺术哲学》中的观点做出的笺注,即,艺术家的艺术品,总要反映培育出他们的地方的地理气质和民族性格。北欧电影就有种再也不会让人认错的气质,创作者总乐于把镜头对准雪地、暗夜,也最善以极为锐利的笔触表现孤独、痛苦,整体气质呈现为冷感、克制、隐忍,而且,大概因为冷,所以对那些庇护和温暖人们的事物,有种微妙的感情,房屋、门、灯光、火炉、玻璃窗、棉衣、水,在北欧电影里,总给人异样的暖意。

  《生人勿进》比较集中地呈现了北欧电影气质。影片改编自瑞典小说家约翰·林德科维斯特(他也参与了电影剧本创作)2004年的同名畅销书,由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导演,两位从未演出过电影的少年亨里克·达赫尔、莉娜·莱纳德尔森主演。影片主线是一对12岁少年的友情,一个是男孩奥斯卡,老在学校里受人欺侮,只能以假想的形式发泄自己的恨意,另一个是住在他隔壁的小孩艾丽(性别模糊),与一个来历不明的老男人生活在一起,艾丽不断鼓励奥斯卡要勇敢起来,并在最关键的时刻救了他。当然,这个故事最令人惊骇之处在于,艾丽是个生存了300年的吸血鬼,依靠吸血存活,“我已经12岁很久了”,她这样解释自己的来历。

  《生人勿进》故事清简,风格却杂糅,貌似吸血鬼故事,却属写实主义风格,完全颠覆以往吸血鬼影片的约定俗成。吸血鬼小说及电影,一向以华丽、妖淫、奢靡为主要特征,而《生人勿进》却呈现了一个“贫穷的吸血鬼”(网友戏谑的说法),住在简陋的、没有家具的房子里,时时陷入孤独和无助。所以,《生人勿进》只是借助吸血鬼故事类型,反映人生那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吸血”完全可以替换为某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或人生无法剔除的情意结,以及某种紧跟不去的命运悲歌。它和2008年的《玛丽亚·拉斯森的永恒瞬间》(瑞典)、《火焰和雪铁龙》(丹麦)、《安息吧!贾米尔》(丹麦)、《爱约格的人》(挪威)、《黑蝴蝶之家》(芬兰)等等,构成了北欧电影的新图景,当然,这张图,照例是又冷、又暖、又洁净。

  但我最爱的,依旧是《生人勿进》里数次出现孩子在冬夜的玻璃窗上按下手印的情景。这让我想起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的那首《谁在我童年时代从窗户旁经过》:“谁在我童年时代从窗户旁经过/往玻璃窗上呵着气/在我的童年,在那深深的/没有星光的夜晚,是谁走过。/他用手指在窗户上作了一个记号/在湿淋的玻璃上/用他柔嫩的手指/……/是谁走过了/经过我童年深深的夜晚/留下我单独一个人/永远。”

 3 ) 一样血养百样鬼——另类恐怖《血色入侵》

从小我就是个胆小如鼠的孩子,没爬过墙没爬过树一个人的时候没走过夜路——都是用跑的,长这么大半部恐怖片都没看过,看人也从来不敢看半面的。——你理解吧,半面,就是半张脸,比如终结者那种半边人脸另外半边眼珠像面条似的垂下来的……自从去年年底冒着生命危险看了《TRUE BLOOD》之后,就中了vampire的毒。都怨Alan Ball拍太好,Anna Paquin演太好,而Stephen Moyer那样忧郁古典的英国气质男更是让我HC得无法自拔。人说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我是一旦心里的窗口被打开一扇就控制不住地开了又开,一直开到没有窗为止。感觉这部美剧比珍珠粉还管用,看完此剧后,胆子陡地变得贼大。看片的口味也猛然间加重了许多,重到自己都有点儿受不了。¥%……#&……¥##@@*(今年七月开始播第二季,万分期待)
   (以上这段为 TRUE BLOOD的植入式广告,所以又重复了一遍。不好意思。)

自那以后一听说是vampire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一部都想不放过。像昨天和今天,就连着看了两部。一部《暮光之城》,一部《血色入侵》。两部虽然题材一样,风格却完全不搭噶,反差巨大到有点消化不良。

在人类世界里,可以这么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在vampire的世界里,就是一样血养百样鬼啦。同样是vampire题材,瑞典电影《血色入侵》和《暮光之城》,根本不具备可比性。《血色》据说08年惊艳欧洲各大电影节,IMDB评分8.2,做为一部恐怖片,这样的分数算是高得惊人了。欧洲电影我之前看得少,特别是北欧的。《血色》的镜头感,一如片中那常年飘雪阳光罕见的瑞典小镇,冷静、沉默、黑暗、残酷中又透出一点温情,就像冬日的阳光照在脸上,虽然没有多温暖,身体依旧感觉寒冷,但心里却仿佛被什么东西点燃,明亮而平静。俩个小演员据说之前从来没有拍过电影,在镜头里的表现非常自然,接近完美。被好莱坞的大制作大卡司洗脑之后,看看这部清新隽永绿意盎然的小成本电影,真是说不出的舒服。此片横扫欧洲之后,传闻好莱坞要翻拍此片的英语版,不敢想象那些乐观固执的美国人会用好莱坞的俗套把这部气味独特的吸血鬼电影拍成什么样。

这部片子在网上争议很大,因为有原著小说做背景,再加上导演含蓄冷静的拍摄方式,很多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相互间的交流也增加了看片的乐趣。^_^ 接下来,我就说说我的理解吧。

事实上,我觉得这部恐怖片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导演把吸血鬼拍得太真实,真实得好像随时会发生在你身边,让你想到搞不好在你小时候班里那个行为有点诡异的同学,可能也是吸血鬼。:0 影片的血腥镜头,虽然艾莉和艾莉的“爸爸”是在杀人,但镜头给人的感觉是杀人者面对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猪或者一只鸡。电影拍到类似画面的时候基本上用中景和远景镜头来处理,冷静超然,被杀的人少有扭曲挣扎,也没有用来煽动观众情绪传达影片气氛的背景音乐,那老头把人倒着吊起来,在脖子附近轻轻捅一刀,血流出来之后,地上有汽油桶盛着,一系列熟悉的动作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过节看爹妈杀鸡杀鸭。——电影一开始的台词就是奥斯卡光着身子在房间里拿小刀凶巴巴地威胁空气:“像猪一样嚎啊,叫啊”。从杀戮的角度来说,电影里的艾莉也好,他爹也好,奥斯卡也好,都是我们。

艾莉也清楚这一点。当奥斯卡问艾莉“你是什么人”的时候,艾莉回答,我和你一样。我们都一样的孤独而暴力。当奥斯卡辩解说可我不杀人的时候,艾莉又回答,如果你可以的话,你也会杀人的吧。奥斯卡沉默了。我们杀鸡杀鸭,只是出于某种需要(而且还是很自私的需要),然后这样的行为不会给我们带来恶果,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做。而之前为人之后变成吸血鬼的吸血鬼,喝人血也是出于需要(而且还是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然后这样的行为也不会给他们带来恶果,所以他们那样做了。这是同理可证的事情。关于这一点,艾莉表现得很明白。她在电影里第一次喝人血的时候,完了趴在尸体身上抽泣;当奥斯卡发现她的吸血鬼身份,质问她的时候,艾莉抱着他,平静地说道,请从我的角度想想,请从我的角度想想。奥斯卡又沉默了。是吧,从你的角度想想,我们人类也是可恶而恐怖的吧。一个个看起来衣冠楚楚家人去世了会哭朋友离开了会难过的人,为了一己私利,伤害、杀害任何一种生物,甚至包括我们的同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文学家和宗教家创造出吸血鬼这样非天使非人类非魔鬼的身份尴尬的矛盾体,并且许多人为这样的虚拟人物痴迷神伤牵挂不已,也许正应和了人的潜意识和内心常有的狂乱冲突吧。

虽然我随口扯淡了这么多,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暮光之城》是披着吸血鬼外衣的青春偶像片,那么《血色》就是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片。而关于片中的爱情,是一个很诡异的不好谈论的话题。电影里的两人说不上是年少痴狂情窦初开,倒有点儿李太白诗里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的情形。因为超自然的原因,艾莉看起来是孩子实际上却有一百多岁,小时候被割了生殖器,12岁的时候成了吸血鬼,永远12岁。没来得及发育,看起来又像男孩又像女孩。艾莉的思想已经成年,从他留给奥斯卡的那张纸条“去则存,留则忘”可以看出来。他离群索居,东躲西藏,非常寂寞。在孤单了很多年之后,他遇上一个同样孤单的12岁的小男孩,他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小区楼下的雪地上,一抬头看到他光着身子在房间里挥舞小刀对着空气咆哮。他俩是邻居。后来他就爱上他了。再后来,他把他带走了。

吸血鬼是爱奥斯卡的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电影里艾莉每一次杀人,都直接或间接和奥斯卡有关。导演的讲述是诗意而内敛的,借助不同程度的血腥画面,表达艾莉的想法和感情。从拼好的魔方,到专属于两个人的摩斯密码,从署名“爱你的”,到“非常非常爱你的”,从让奥斯卡快走,到把置他于死地的那个高年级生撕成五六块,从倔强的那句“我不会和你做朋友的”到那个长达十几秒的缠绵的吻,艾莉对奥斯卡的感情越来越深。电影有太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多看几遍也不为过。另外片中几段比较长的场景对话相当有意思,在此不再赘述,剧透太多是会遭天谴的。:目

我想,类似这种怪物或异类和凡人之间的爱情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尤其女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塑造了许多女生心里憧憬着的“爱你胜过全世界”的理想lover的形象:一个充满力量、英俊或丑陋(通常都是英俊),却本性善良的男人,受过很多伤,被世人误解,被迫向全世界宣战,杀人如麻伤痕累累暴跳如雷,但却可以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献出生命,类似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实里很少发生,但我们有做梦的权利,最重要的是,电影这玩意儿,拍起来像真的,其实是假的;想起来是假的,那种感受却是无比真实的,所以拍电影和看电影的人,愿意花很多时间在电影里找寻,虽然我们都知道电影不是真的,但仍然愿意相信,并在享受这一切的时候,能够由衷地感到快乐。

 

 4 ) 一些解惑和一些疑惑(加强版)

下文的主干是自己写的,但由于最近看了不少讨论,又搞清楚了一些东西,但是忘记了作者具体是谁,所以若是涉及到“版权”问题,先抱歉了,有问题请联系俺未来的律师,谢谢~
可以肯定的几点事实有:
  1,Eli的性别:eli在成为吸血鬼之前是男孩,一来是小说中有交代,二来片子也有小oskar偷看eli换衣服发现了他被阉割的伤痕,三来,片中eli也三番五次对oskar说,他不是女孩。所以目前eli的身份,更简单来说,是不是人妖吸血鬼呢……
  2,oskar会成为下一任采血人,理由有二,一,oskar用来打伤小霸王的棒子就是老头子用来处理尸体的棍子,eli让老头子死,又给oskar生,这些都带有很浓的“交接”仪式的意味;二,片头片尾都出现了一场雪,相似度极高,导演总不会是想玩风景吧?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种轮回的暗示。
  3,eli对oskar的感情是真的,如果阴谋说成立的话,eli在第一次遇到oskar是就应该花枝招展,而不必等oskar说他闻起来怪怪的时候才处理“体味”(整天喝人血还不洗脸刷牙洗头,那味道能好喽?),如果阴谋说成立,他也不会几次三番说自己不是女孩,世上哪有这么老实的阴谋家?不过如果有人一定说他读过孙子兵法要以退为进,也就没什么好争辩的了……
  4,eli是善良的,至少不是滥杀无辜的,吸血是生存需要,当一个吸血鬼饿了的时候,是很痛苦的,看到那个virginia了吗?宁可让太阳烧死也不要受折磨,所以eli为了吸血而害人,不代表他不善良;而且吸血后,他把人脖子拧断,也是为了让这人免受成为吸血鬼的煎熬;在泳池对付大霸王的时候,他也没有赶尽杀绝,那个坐在一边哭的小胖,eli就没对他下手,可见对eli而言,分大霸王的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小爱人,至于结果--谁让他劲大呢…… 而且导演在给eli特写的时候,一律选用轻柔舒缓的音乐,在结尾处oskar看着eli眼睛的时候,这种氛围的烘托几乎可以排挤掉背景里的残肢,连导演都这态度了,我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5,eli和oskar一样,都是有些偏执,寂寞,软弱的;eli说“to flee is life,to linger,death”(去则存,留则亡),也可以说是“生活是用来逃避的,死亡是用来徘徊的”,靠,都不用多说都能看出一个吸血鬼的价值观了;而oskar呢?别告诉他只是一个被欺负的小男孩,远远不止,在一个人的时候,他拿着刀子练习杀想象中的敌人,在报纸上剪下各种各样的凶杀案件收集,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想取人性命的念头,已然很可怕了。当然咱不能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衡量人家嘛,即使是你,在被欺负的时候难道没有过把对方干掉的想法?即使只是一闪即逝?所以呢,这两娃的阴暗成分,不知道会不会在对彼此的关爱中慢慢消退,应该是影片接下来要表现的主题之一。
  6,杀戮和爱情不是反义词,试想,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是你关心的,而其他人对你都只有冷嘲热讽,那么为了一个爱人,就算是去杀千万人,又如何?人道主义在孤独者的世界里是无意义的。所以,这部电影,即使充满了杀戮,也是关于爱情的,即使是有些扭曲的爱情。
  7,老头子是真的真的很爱eli,即使假设他是恋童癖,那也是爱情啊!为了他,老头子在被人认出来之后就带着瓶硫酸,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还把自己当成最后一顿晚餐,eli说他不该留在这他说那你怎么办?(更何况这还是比较自觉的恋童癖,eli和他相遇时,他正准备自杀。)我倒想问问,有哪一对正常的恋人可以做到以上几点?但eli对老头子,很可能是只是出于同情,据说eli是在老头子愧疚到想自杀的时候救下他的,而且有一幕老头求他别去见oskar,他抚摸老头时的神情,有感情成分,却不见得是爱情,或许是可怜?
    8,Oscar的老爸不是gay,只是酗酒,这是导演自己说的,不是大家分析的...不过我个人觉得,那位演得也太gay了!
    
  我仍然困惑的是:
  1,片中有一幕很是奇怪,当eli七窍流血对oskar说“be me a little”时,有一秒钟,oskar看到eli变得很苍老,何解?
  2,和eli一起的老采血人的身份,小说中说他是在自杀时被eli所救的恋童癖,但电影中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反而更像是eli曾经的爱人。
  3,eli为什么离群索居?一般来说,吸血鬼都是三五成群的(详见各类吸血鬼片),难道在吸血鬼的世界里,他也是被欺负的?
  4,eli的智商有多高?心智有多健全?我一度觉得吸血鬼在生理方面会停留在成为吸血鬼那一刻(eli的伤口未愈合可以作证),那么大脑的发育也就停滞了,不过智商在大脑发育停滞之后是否可以提高呢?她玩魔方的架势,很是天才,可平时表现的,又不是那么聪慧。另外,智商高低也直接影响剧情发展,即阴谋论成立的可能性大小……

正如某位朋友说的,这部电影的引人之处就是它给人一种可能性,所以我在这里总结下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说一定如此,是非善恶,还是自己说了算。
最后提供导演的立场,导演说“Eli不完全是在利用Oskar,他们是真相爱了”

 5 ) 剧情和画面一样冷冽

一部来自北欧的吸血鬼电影,风格清奇,带给人不一样的另类惊悚。那压抑后瞬间爆发的血腥感带来的恐怖效果让人非常难忘。在惊悚之外,本片还有这一种与众不同的温暖感。正太奥斯卡与爱莉之间的感情令人动容。爱莉教会奥斯卡变得更加勇敢,而奥斯卡则激发起爱莉对爱的渴望。

从晦暗不明演变为冷冽尖锐,白雪皑皑锥心刺骨的北欧为此般血腥的恐怖片重新着色。铺散的冰雪凝结成一条滚烫的血河,我们蜷缩于腥红,接受孤独冷落遗弃,在险恶世界中张开双臂挥刀或是狠狠吞噬敌人的血肉,而当我们面对彼此时才小心藏好自己的武器,收起浑身尖锐的刺,双眼开始闪烁,生出温柔彼此相拥。

 6 ) 和你在一起

oskar是eli的right one吧?在2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eli拥有过多少right one并不是个重要的问题,只要我们知道此时此刻他拥有的只有oskar一个就够了。相爱是件怎样的事情,总是想不太清楚,好像在这部电影里和性别无关,和年龄无关,和性爱无关,甚至和是不是同一种类都无关,只是当孤独的男孩遇到生来寂寞的吸血鬼时,命运就开始有了交点,即使第一次见面eli就冷酷地对oskar说“我无法成为你的朋友”,即使每次拥抱他也都告诫oskar自己不是个女孩,我相信就算有再多的即使他们还是会相爱, 因为他们是彼此的right one,在无数的巧合却是命运的必然中遇见了对方,即使知道是错误的相爱,也不愿再放手。然而到底怎样才算是错,那只是一些世俗之人的定义,人本来就是任性而自私的动物,对于缺少关怀,受人欺辱的oskar来说,eli的出现是黑夜中的一丝光芒,只有eli能陪着他,守护着他,给他想要的温暖和关怀,而这些都可以是一辈子,所以哪怕这一生都为自己爱的人而活有什么不好。
eli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当初的想法的?
他不忍拒绝吃下oskar给他的食物在街角呕吐过后,被oskar一把抱在怀里,
“如果我不是个女孩,你还会喜欢我吗?”
“我想会的”。
eli从冰天雪地里跑来赤裸着钻进oskar的被窝里,
“我们不能像现在这样吗?”
“可以。”
“既然这样我们就在一起。”
当他们手心贴着手背握在一起时,就是真的在一起了,还有什么动作比这个更能表达爱意?但那天早上eli还是一声不响地离开了,留下那张“离去是自由,逗留是死亡”的纸条,想要在一起的愿望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eli知道留在这里只能给oskar带来更多的麻烦,让他越来越偏离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轨道,毕竟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才是一只吸血鬼的生活方式,于是他说了要离开,然后用沾满鲜血的嘴唇亲吻了oskar,他们都无法拒绝对方,即使血腥味让人作呕,那张嘴却是属于深爱的人。也许只有这些鲜血才能让oskar更加成熟,敢于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激发出想要复仇的愿望,变得坚韧起来。
冰雪皑皑的北国,只有你才能给我温暖,也只想你一个人进入我的内心,了解我的过去,体味我的痛苦,倾听我的故事,我多想让你变成我,感受我的感受,体会我的体会。“be me a little,oskar”,eli百年的孤寂在瞬间苍老的容颜上一览无遗,在这孤寂的永恒生命中,一只吸血鬼也许早已厌倦活着的一切,但对爱的渴望却不曾减少,每个人都多少有些孤独但又害怕孤独,于是不停在寻找伴侣,遇见后却又怕受伤害或是伤害到对方而压抑着自己的情感,oskar没有压抑自己,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懦弱、胆怯,至少随着一只吸血鬼去流浪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以后的生活也许是充满了杀戮,洋溢着血腥味,但只要和eli在一起就什么都无所谓,现在将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是被谁给利用,而是心甘情愿,至少当oskar在旅行箱上用莫尔斯码敲出“吻你”时,露出的是幸福的微笑。
路途遥远而漫长,只要有心爱的人在身边就好,一起去享受爱的美好,去接受逃亡的惩罚,和你在一起。

 短评

自问再没有人再更懂欣赏你,日后血液里渗透着你的美

4分钟前
  • A-sun*
  • 还行

感情拍得又酷又温柔又细致,不只Oskar和Eli,Eli和那个中年男人也很让人心碎/有遐想空间。斯堪的纳维亚是天然好布景。

9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比同类型的《暮光之城》好看,因为我也遭受过校园暴力所以若当时真的在现实中有人来救我,是吸血鬼也无所谓。

1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冰冷与温情并存,很北欧。

18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永世轮回,世世真爱,不如阳光,此去不返;尽管原作里那个老人,只是和艾丽相伴了很长的时间,并且换衣露出女阴处时看到的是阉割过的痕迹,我却仍希望这个故事所讲述的,是世世真爱疲倦轮回之后,真正比较特别的一次:两个人原本是一同成长的,而她却永远十二岁,很多书影中都讨论过这个主题。摄影极美

19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拍得求其,丝毫不精彩。。。节奏和叙事都算不上高明

2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吸血鬼世界里难得一见的精彩!!

24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果然具有北欧电影的气质,阴冷却也迷人,况且还有美丽的冰雪风光。只是依旧沉浮着闷而略显长的毛病,吸血鬼,同性之爱,两小无猜,故事确实多元,但杂糅的结果就是无论哪一个都表达的不够完美和饱满,比恐怖片少惊悚,比同性恋少纠结,比两小无猜少了更多的童年趣味,马马虎虎三星

2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宁静、感动、诗意,这些几乎与吸血鬼电影绝缘的词汇,却是对本片最恰当的形容——《欧洲电影》。个人觉得过于沉闷了。

2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生活是一场逃亡 不能坐以待毙

31分钟前
  • drnuk
  • 推荐

邪恶的结局。★★★★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种驯养的关系和恐怖大师第一季的Jenifer有点像,只是Jenifer是不需要驯养者帮忙觅食的。到底已经是200多岁的吸血鬼了,怎么可能真的对人类动真感情呢,何况他本身也还是个little boy,这片同志情节很重啊

38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纯爱,美景,简约,鲜血,萝莉,正太。真好看啊。

3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忍不住还是快进了...

43分钟前
  • 还行

先看的美版。这么看来除了开篇的倒叙和一些细节有变动,美版基本的主要情节和主旨都是照搬的瑞典版的,而瑞典版胜在摄影构图场景。还是那样的纯爱,还是要找吸血鬼助理。7.3

46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去吧,孩子。侍奉她是你后半生的使命。

48分钟前
  • hua
  • 推荐

披着重口味外衣却诗意满满的文艺片.白雪皑皑的冰冷长夜下,是沉静冷峻的摄影,即使杀戮场面也没有快速剪辑,而是用凝重的长镜头.结尾泳池戏绝美.配乐少却雄浑苍凉.细节丰富而含蓄蕴藉,给人无限遐想空间——吸血鬼的永恒孤独与飘零.第一次看到如此寒意彻骨又情暖人心的恐怖片,感动得一塌糊涂。(9.5/10)

5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实在是无法评分 到后半段是跳着看的,唯一吸引我的是男主角的那头漂亮的干净的头发 最后结尾很美

55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还行

儿童版的暮光之城。。。。。。那个小男孩几十年后又会变成杀人取血的老头吧

56分钟前
  • mango
  • 力荐

很多很多地方都模棱两可,但是吸引人的也恰恰在于此

59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