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之国

HD中字

主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JB·布兰科,史蒂夫·布卢姆,让·巴尔内,杰森·格里菲斯,玛丽·伊丽莎白·麦格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画之国 剧照 NO.1画之国 剧照 NO.2画之国 剧照 NO.3画之国 剧照 NO.4画之国 剧照 NO.5画之国 剧照 NO.6画之国 剧照 NO.13画之国 剧照 NO.14画之国 剧照 NO.15画之国 剧照 NO.16画之国 剧照 NO.17画之国 剧照 NO.18画之国 剧照 NO.19画之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画之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孤独的美食家2023除夕特别篇嗳!乡下女孩死亡森林的秘密 第一季吓到笑国语龙门飞甲决战天门向日葵女孩一见又倾心死灵狩阿呆与阿瓜炙爱之战青幽渡新队员方世玉之胜者为王异能男友鬼4虐韩国都市怪谈医疗内幕凌云壮志包青天我的绯闻爸爸一路走來半世纪粤语跳水男孩菜鸟烘焙大赛:墨西哥 第二季吸血粘土拉字至上第四季大侦探波洛第十一季同学来了恶搞之家第十五季甜蜜的家乡国语爱逗团团转仿形魔时空终点开端相棒:X-DAY蓝色星球 第二季悟空奇遇记空中监狱(粤语版)榴莲飘飘真实魔鬼游戏初到东京LV1魔王与独居废勇者

 长篇影评

 1 ) 人生如画,寻找真理

特别的动画片,与其他水彩画风的动画片不同,她采用的是油画的画法。法国的浪漫抒情配上关于人生,世界观的哲学。
表面主题看似是爱情,影片深层的主题却是一种哲学观念——世界是否是如我们看到一般是真实?我们是谁或者是谁创造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影片根据画中人物寻找画家的过程一一带我们引导答案,然而答案却不明确,只有我们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心中的答案。
影片的特点,画中人物突破障碍走出自己所在的画作,还可以走进其他的画作环境,于是几种画风交叉混合,色彩斑斓,颜色运用我好喜欢。影片结尾揭露,以画套画的形式(找到的画家只是另外一幅画中的人物),就像斯宾诺莎的用宇宙的观念看自己的生命,是那么渺小,于是会猜测是否有个超凡的“上帝”在控制一切,世界真的是我们感官经历的那样?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吗(就像画中人物一直希望要找到最终的“画家”)?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个哲学家了。爱情与追求真理比起来,就显得肤浅了。
人生如画,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表示法语叙述好好听。

 2 ) 光与影交织的绮丽孤独

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奇幻印象派以莫奈一幅惊艳人心的日出图横空出世,同样出身于法国,《画之国》貌似也染上了些许极具质感的颜色。
不同于惯常的动画电影,《画之国》的画风并注重人物的精致,而是惯于用无数颜色的混合和光影的交织来营造出人物的流动感,从而使本不算貌美的人物显得意外的鲜活动人,在我看来这是很新鲜的,每个角落都显得非常灵活。
光影绮丽,衬得孤独也显得美艳而梦幻
是的,画里的每个人都显得如此的寂寞而又孤独,每一框画里塞满的都是画中诸人无比的孤独。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威尼斯狂欢节寥落的一角,一个拙劣的画师晾着一幅画,劳拉走上前去摸了一下,画作里人物胸口的那点很丑很丑的紫色很不负责任地花了,标准画师打扮的画师立刻“怒气冲冲”地跑出来“教训”罗拉,“你不是画家,画是死画,真正的画要比这个好看多了”我似乎能听到画家内心被撕破的感觉,他只是被放置在街角的一个固定的NPC,他说“你知道什么,这里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那你的面具是什么”画家呵呵一笑,自作聪明地取下面具露出一张和面具别无二致的脸,继而笑得很蠢,劳拉似乎看到了傻子一样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而那个画师是在后面追着呼喊着,无力着说着“别走”在一个每个人只是在无意义狂欢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以真面目示人,一个画师怎么能画出真正好看的画,那点无意被罗拉破坏的紫色或许是画家稍有心机的点缀出来的一颗心?画家想画出好的画,想要给别人看自己真正的脸,所以戴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具,可是,依旧只是面具。作为一个无人搭理的NPC,劳拉的到来就好像一道彩虹,这个姑娘让他喜欢,让他有了交谈的权利,但终究要走开。而他想要追上去,他却只是个愚笨的画中人。
故事完了吗?并没有。拉莫心急如焚地去寻找劳拉,也邂逅了这个画师
他的画布上已经换了一个景象,尚未完成的小姑娘是劳拉。
“怎么这年头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对我的画找茬”
“她真的很漂亮可惜没办法稳住她”
对于劳拉来说这个画师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画中人,但对于画师来说,劳拉是梦魅,她是他得意的作品。画师画得真的很漂亮,每个细节都是劳拉,当我以为他终于有一幅美好的画时,他画完了劳拉的脸:三笔带过,像是画笔一不小心蘸出来的墨点一样难看。他渴望有人来买他的画,最终是“算我倒霉”。或许已经习惯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或许每个人脸上只有面具,然而这个画师已经画不出眼睛,鼻子,嘴巴,已经画不出一个人的脸了。
白天到黑夜,光的变化映衬着他逐渐黯淡的心。
而这个画师也许只是自画像画得一幅画。
何等的寂寞。
三百个画师每天来到广场画落日,无数的画师在桥拱里画星星月亮,画指示牌,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
而那个拿着镰刀的骷髅死神,总在影子和灰暗的光里出没,他那么执着于布包里蜷成一团的勒浮人,是不是因为自己只是一块布包起来的虚无,才想要来陪自己,填充自己?
是不是画里每个人都只是用皮包裹而不真实的怪物?
画师的自画像厌恶着画师,厌恶着自己,气愤着无奈着,而无法画出好的东西“完成他的作品就无法令我不开心了”他也爱画画,可也不能画,他也爱画师,可他了解他以至于厌恶他。
那个裸着身子的美丽夫人呢?她是如此深切地爱着画家,她是画家以自己的爱人为原型的作品,她安静优雅地躺在床上,香体半露,小红窗外金色的光淡淡地泄在她身上,她温柔地说着,等着画家一件一件地为她披上衣服,等了不知道多少年,“男人爱梦想,更胜于爱女人”。
玛让达的画就简单粗暴得多了,大家甚至不知道自己只是画,每天无比敬业地打仗,军士精神闪闪发光,画里是灰暗的天空和浮浮沉沉的雾气,所有人都没想过为什么打仗,玛让达厌倦了,也许不止他一个厌倦了。
画室另一角,大幅大幅被丢弃的画作,草稿撒的满地都是,那个时刻音乐和光影所晕染出的,是地狱之火的气氛,换一种角度理解,是被抛弃的画在多年后重见天日时候一齐发出的哭泣声,他们也渴望光明。
我以一个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的梅花莞人“住在花园也挺好的”心底里却“确确实实地想去跳舞”的感情,看得两个勒浮人相互守护的感情 看得自以为是的图全人在看见新鲜色彩时候那种欢欣与雀跃,“本以为时间就此停止,然而完全不是,每个人按部就班地呼吸”油画给予画中人思考并且活动的权利,然而不给他们以自由。
最后大家找到了颜料画笔,欢喜大结局,许许多多绚丽的色块还有清澈的光,大家都在笑,不分彼此。
画里的人被画外的人安排着,没有人关心他们是否孤独。
兴许每幅画里都住着些许“不谙世事”的“智者”,诸如劳拉,诸如玛让达,诸如没有勇气去追求的画师,他们想过不一样的生活,想要改变,但画师终究没有追上去,玛让达也留在了另外一幅画里,只有劳拉还在走着。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件事情,玛让达曾安逸地躺在画布上,对着身旁的劳拉说“我的梦想是去看海,听海的声音”,然而最后,是劳拉一个人跟着黄蝶,穿越着草地,去寻找大海。
人都是在变的,玛让达使命感地改变了自己的“故乡”时,没有选择看海,而拉莫给克莱尔画上颜色时,克莱尔的脸上不是蓝色的杏仁眼睛和红色的胭脂花,而是淡淡的橘粉是眼影以及薄荷绿的唇。
“当两个人相爱时便不再孤独,有他,有我,还有我们的爱”
“可是对我来说,我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找我们的爱”
也许在某个时刻,劳拉喜欢上了玛让达这个勇敢可爱的小伙儿,但是最后,她依旧选择了穿着留白的裙子,一个人去看海。
也许这个聪明的姑娘已然预见了自己的故乡在短暂的欢愉后,依旧会回归原有的步调,毕竟自己的家人觉得没有画全的自己不行。
其实所有的人不过是为了不再孤独。
原谅我用了如此之多的“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知道这些画里的小家伙到底在想什么,但我能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测。但有一点很高兴的是,画家说的那句话,他说一幅简单的图画,往往比工笔画还要美丽,这是我一开始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有两点,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轻视孤独
劳拉在被画家问道到底想要什么时的回答真的特别好
“我想知道你是谁画的”
终究要有人敢于面对自己的孤独并有勇气去改变孤独,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画里。
但愿每个人,被死亡之花,温柔以待。

 3 ) 两只阿米巴原虫

在佛斯特的肚子里,靠近幽门的地方,两只阿米巴原虫快乐地生活着。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从来没饿过肚子,而且根本用不着干活:因为他们就是所谓的寄生虫。这两个好朋友相处得很愉快,但时不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他们性格迥异,并且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一只热爱思考,总是想着第二天可能会发生点什么;相反,另一只是个大吃货,一天到晚吃个不停,也很愿意继续这样下去,完全不考虑将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有一次,饭点时分,喜欢思考的那只阿米巴虫告诉他的同伴,今天早上自己都思考了些什么:
“可能,”他说道,“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这些河流,这些高山,这些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有这天空,都不是真的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这个世界可能很小,我们看到的这一切可能只不过是很小很小的玩意儿,藏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而这又是藏在一个更大更大的玩意儿里,而...”
那只贪吃的阿米巴虫,一边嚼着一根超大的扁豆,一边告诉他的朋友这是不可能的,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佛斯特吃完盘子里的扁豆,又吃了两片药丸,那两只阿米巴虫子随即消失了。
随后,佛斯特和他那贪吃的客人恩里克继续闲聊。佛斯特说这个世界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玩意儿,存在于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面...恩里克一边吃着自己面前那盘扁豆,一边打断他:
“这是不可能的,”他说道,“我觉得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Gonzalo Celorio

 4 ) 会讲故事的画

《画之国》是法国73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的第四部动画长篇,制作周期历经五年。在3D当道的今天,还能坚持做2D动画的导演显得弥足珍贵。全片没有煽情的泪点,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但还是吸引我顶住排片表上“6岁起”的压力再一次走进影院。此片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都是我近年来看的动画长片中的佳作。


1. 美术风格

动画本身就和美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把它解读成“活动的画”显然太狭隘,怎样把两者完美地结合一直是个难题。《画之国》对美术和动画的结合做了个有趣的探索。

片中的背景大量运用整体色块,让画面充满油画的质感。开场大量冷色调的运用,让人还未看故事,就首先感到一丝压抑和不安。城堡中明亮的黄色光线显示出杜班人(法语“画全的人”的谐音)高高在上的地位,而饱尝禁忌之爱痛苦的拉莫和克莱尔只能躲在黑暗中。魔法森林入口线条扭曲,蓝、红、黑为主色,渲染出恐怖的氛围。随后,水流渐缓,颜色转暖,明亮的黄色和充满生机的绿色将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随后表现战争的画中,背景是简单的灰白黑,充满了冷酷和无情。相反,画家笔下的情人嘉朗斯和威尼斯城明亮欢快,粉、橙、紫等大量过渡色使画面饱满鲜艳。当死神来抢夺高姆时,画面又逐渐转黑,配上激烈的进行曲, “死神来了”的情节让人不寒而栗。(我被吓到了,前面坐着的妈妈一直搂着小孩……)

人设也同样精彩。男主角拉莫以蓝和黄为主色,显得沉稳而勇敢。女主角罗拉用了紫、黄、绿,与开朗、勇敢、机灵的性格相符。布吕母和高姆则是只有轮廓的勒夫人,设计上借鉴了油画打稿的草图,不难想象转化为动态的难度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两次幻想桥段,人物幻化成素描般的轮廓,配上舒缓的音乐,在多次变形中把对爱人的渴望表现得唯美而诗意,是片中的点睛之笔。

其实,《画之国》的剧本起初并没有限定画面风格。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也是一名画家,考虑到剧中人物需要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把风格限定到抽象画派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主要参考的画家有夏加尔、马蒂斯、德朗、博纳尔。片中有印象派的影子,更有后期象征主义及超现实主义风格,构图平面,明暗对比强烈,脱离对现实的模仿,“主观化的客观”为剧情和主题服务。导演对画面风格的选择由故事而来,所以整个影片风格非常统一。这对水墨动画的发展也是个启示。


2. 故事主题

影片以拉莫、罗拉和布吕姆在画内外寻找画家的历险为主线,画中杜班人对巴菲尼人(法语“未画全的人”的谐音)的压迫为辅线,两者交汇在杜班人拉莫和巴菲尼人克莱尔的爱情上,以此为矛盾点推动情节。

寻找画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把未完成的画作补完,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其实世界本来多彩,外表的差异无可厚非,可总是有人致力于建立一个标准,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这个转换非常高明,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颜料是人物的命脉,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结尾处,所有人都按自己的喜好用颜料重新画了自己,所以找画家也变得不重要了。

但是影片主题并没有停留于此。寻找画家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我的探寻。小孩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是 “我从哪儿来”,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当所有人都忙于用颜料画自己时,女主角罗拉再一次走出画作,终于见到了画家本人。画家说:“我并没有抛弃他们,我给了他们最基本的东西。一副简单的图画通常比一副精雕细琢的油画美。”所以为什么要忙着把自己包装成另外的样子呢?原来的自己才是最美的。不受外界的干扰,忠于自己的内心,坦坦荡荡地活着,才是世界本来该有的面貌。

影片开头借罗拉之口说出“这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既是对主题的隐射,也可以看作导演对影片的期待。如侯孝贤所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画之国》对小孩来说,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比如那些在学校总被同学欺负的孩子看此片估计非常有共鸣。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隐喻:对外表的过度关注、种族歧视、极端主义、集权、死亡……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自己。


《画之国》的故事非常有想象力,叙事流畅,风格统一,画面和音乐对叙事的辅助堪称典范。要说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尾罗拉在光线充足的实拍镜头里略显死板,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所以说,动画技术的探索和画画一样,没有尽头。

 5 ) 虚幻与真实

      
       这是一部启示性的作品,虽然它在揭示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时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揭示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给人带来的启示或许比答案更重要。
    
    油画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滞,油画中每个人都各就各位按部就班的呼吸谈气,导演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嘲讽。画面的开始是一个颇具古典风格的画框,连接着画内的虚幻与画外的真实。随着画框的放大,我们也随之进入那个带有强烈油画色彩的国度里。
    
    作品讲述的是一群画中人的故事。画中的人带有极强的等级性,形态饱满、色彩完整的尊为上等的图全人,色彩不完整的为梅花莞人,而那些线条简单且毫无色彩感的则为下等的勒浮人。故事是从梅花莞人劳拉的角度叙述开来的,从她的视角看去,一群高高在上的图全人正在远处的城堡聚会,他们高谈阔论并欣慰地欣赏彼此的色彩,下等人的存在让他们产生出优越感。
    
    “画家不会回来了,”图全人中的代表在城堡中如此趾高气扬地宣称,以此定义自身完美的绝对性,定义相对于“画中渣滓”的绝对地位,并带着一种可笑的对蒙受造物主恩泽的谦卑。等级衍生特权,特权导致专制,专制扼杀平等。受到冷落的梅花莞人和遭到压制的勒浮人因此深陷这种不平等带来的痛苦中。
    
    与此同时,进步图全人拉莫和梅花莞人克莱尔的一场超越等级的爱情正在暗中甜蜜且痛苦地发展着。当小可怜高姆被无情地扼杀在城堡后,所有的矛盾便随时间的洪流不可避免地汇聚到了一起。于是,觉醒的人便开始踏上自我解救的道路——寻找画家,也就是寻找他们的创造者。
    
    痛苦使我们怀疑生活本身,怀疑使我们探寻真实意义。探寻就意味着希望,觉醒的那一刻,就如同劳拉跃出油画的那一刻,自我就已经跃入了真实的存在。
    
    脱离油画后,拉莫、劳拉、普鲁姆以及唐布尔•玛让达开始发现自身的虚幻,并在进出其他油画的过程中渐渐接近真相。他们来到画中城威尼斯,威尼斯是所有虚幻的汇集,人群是虚幻的,狂欢是虚幻的,连恐惧也都是虚幻的。可就在这座虚幻之城里,他们找到了解救的方法——颜料,他们开始懂得绘制自我,对造物主的信仰转变为对自我的信仰。他们带着颜料回到油画中,当等级被消灭时,矛盾也就消失了。
    
    在梅花莞人和勒浮人都沉浸在改头换面所带来的欣喜中时,劳拉却安静地离开了。劳拉的觉醒是彻底的,在怀疑这条道路上她选择了继续走下去。作为贯穿电影始终的主要人物,劳拉将最后的镜头拉向了画家。在这短暂的具有真实感的场景里,画家的回答已经不再重要了,当劳拉提出想知道是谁画的画家的时候,真实感已荡然无存。最后,劳拉在行走中步入一张更为广袤的油画之中,一切重归虚幻。
    
    其实虚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虚幻本身的怀疑,可能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实,可能也并不存在真实,可能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电影中的那句话——“我们梦想着做自己,这是很单纯的想法。”

 6 ) 画之国

动画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我以为要数结尾处萝拉对老画家说的话。

画家问萝拉现在想干什么。

萝拉边走边回过头来,向画家大声说道:“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

我创造了谁,谁又创造了我?

动画在萝拉的这句疑问中戛然而止,令人拍案叫绝。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感受到画之国强大的魅力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短评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四个寻找画家的人物。你们这些艺术家可长点心吧!

7分钟前
  • 狐斯塔夫
  • 力荐

不該浪費時間

9分钟前
  • hitlike
  • 较差

高品质的法国动画,内涵非常丰富,从头到尾都满载话题,充满着对于哲学、艺术、政治、人性等的通俗讨论。典型的欧洲写意画风展示着别样的绚烂,如同流淌着的情绪跃然于画面之中,洋溢着迷人的感染力。

14分钟前
  • cjy
  • 推荐

隐喻棒,想象力更棒。亲手给爱人上色真是太浪漫了。最后萝拉的那句“我很想知道是谁画了您”是我最近见过最精彩、意味深长又回味无穷的电影结语。

17分钟前
  • 小爱
  • 推荐

劳拉

20分钟前
  • Santa 紫霞仙子
  • 力荐

法国动画片总是不乏新奇的创意和优美的色彩。画中的人物产生阶级对立和压迫,来到画外寻找画家,却又进入其他画作中的世界。这种创意很棒,剧情似乎有政治寓言的意味。但是感觉收尾过于潦草了。最后真人的出现也有些违和。三星半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24分钟前
  • 徐小猴
  • 力荐

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这个转换非常高明,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颜料是人物的命脉,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

27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推荐

180 浪漫的法国动画。。倒是可以弄成科幻故事呢~

32分钟前
  • 慢点儿
  • 推荐

惊喜!曾经的梦里,画里面的世界是存在的,画里的人是有生命的,画框正是连接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于画中的世界来说,画家正是造物主一样,于画家来说,画中的人这就像自己孩子。电影的结尾很棒,不但重新赋予艺术作品生命,又带有对艺术家深深的敬意。致敬导演。

33分钟前
  • 蓦兰
  • 力荐

三星与四星之间吧,画面跟立意都不错,故事可以再加强一点

37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法国的动画更适合称为美术或是艺术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画家消失了,未完成的画作角色踏上了寻找画家之旅,只是迷失在更多的画作中与更多的迷失画作角色中……画作宇宙的crossover,最早我们在《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中也见识到了;三渲二的话实在显得廉价,如果能像《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那样处理好空间感,2D自然是首选,不知道未来今敏的《OPUS》会怎么改编。

4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颇有深度的动画片。

46分钟前
  • 汪达
  • 力荐

还是走不出画框啊!

50分钟前
  • 玩命裸奔
  • 力荐

Typiquement français ^ ^

53分钟前
  • 庄淑女
  • 力荐

所有人都追求“完美”的时候也有人乐于保持“自我”~

54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力荐

Plot Keywords: Surrealism | Painting | Painting Comes To Life | Parallel World | Castle

55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明月装点了你的窗,你装点了谁的梦。

56分钟前
  • 力荐

画风诡奇,配乐优美,但还是令人拍手称赞的想象力制胜,而结尾一段的诗意是点睛之笔。相比较之下叙事能力显弱,实在可惜。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