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与王子

HD中字

主演:安娜·玛利亚·穆埃 彼得·西蒙尼舍克 格特劳德·杰瑟勒 佩特拉·莫泽 马克思·冯·图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2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3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4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5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6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3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4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5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6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7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8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19安娜与王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魔王进化史——也算《哈利·波特6》观后感,家长指引阅读

哈利波特电影花痴第一定律:S院出美人儿。魔王从正太到大叔到妖孽到死去到活来到再死去一直是群芳之首。哈利波特原著花痴第一定律:美人都不得好死,没死也脑瘫,如洛哈特教授。魔王是既不得好死又脑瘫。

看完哈6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哈利波特电影里动用帅哥最多的大美人儿在银幕是是怎么进化的。



阶段1,小可爱:小分头,短裤+中筒露膝羊毛袜,中文配音比较做作

在伍尔斯孤儿院虽然营养不良,但是小朋友依然出落的水灵娇艳,虽然是个雨天,但是光亮处可以看见脸上的绒毛若隐若现,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想去捏 弄他的小脸,但是伸手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条命,够不够拿来捏。

邓校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对他爱不释手吧,所以小小伏叫邓校露一手邓校马上乖乖露一手,小小伏的眼神瞬间点亮了,光彩逼人。后来邓校看到他的柜子里藏了别人的陀螺,说霍格沃茨的好孩子不能偷东西,小朋友没有像我们常人那样羞红了脸或者抵死耍赖,一脸淡定,没错,是将来要干大事的样子。带回霍格沃茨培养一下,长大了参加超女选秀。

初次见面,魔王是个非常好的小苗苗,肯定是往英明神武的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啊但是,已经看过结局的我们此刻凭栏长叹,千年回眸,梅林啊,这究竟造了什么孽。(梅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表找我表找我表找我)



阶段2,包子脸:小分头,皮肤很光

没有瑕疵的小包子脸出场时,银幕下一片惊艳的“哇偶”,还听到有人喊“皮肤真当好”。银幕上,小伏斜飞着媚眼看着鼻涕虫教授,S院的一帮正太们情深款款的看着他(编剧:喂,这几位同学,你们太直接了吧,这集是主打感情戏没错但是没有你们的分啊,耶导:没事没事,当年我拍《政局密云》的时候.......)背景正太们离场的时候,骤然惊醒般的把花痴的视线移开,站起来,还理了理衣角,就像是刚做了一场春梦啊,同学。

那时的小包子脸娇媚之中自有一股惊心动魄,一看就是个笑的越甜下手越狠的主,小小年纪就有让人舍生忘死追随的力量。他的背影气场十分强大,势力眼老油条鼻涕虫教授在这邪魅的小包子面前,明显在气势上输一筹,只有予取予求的分,给魔法界安定团结的局面带来大麻烦。为毛能推断这个小伏1号比后面七八年前出场的那个0号,哦不,2号年纪小?因为1、这里的他还没有会DIY魂器,2、这个更有脑,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3、这个演员年轻。难得的是那几个背景小哥,真是情深不渝,有脑跟了没脑也认了。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信往下看。


阶段3,话痨受:卷发分头,演员超龄,但是很纯

本来嘛,从孤儿院来到霍格沃茨,也算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但是自从粘上魂器这玩意后,小魔王的智商就随之裂变,哦不,变劣了。

我们知道,反派都是话痨,就算平时很吊,对决的时候肯定要话痨的,这样主角才有时间打110求救嘛。但是这个2号实在是.......太能唠了,和哈利一对上眼,就叽里呱啦掏心窝子说了很多,一种语言还不够他唠叨的,他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但是没有生物能满足他的话痨欲,所以他还要写日记抒解,还是互动功能的高科技日记本,不需要面对面也能唠,大脑的语言中枢显然过分发达了。这可能是灵魂分裂后的变异,大脑别的区域萎缩了,语言中枢异常亢奋。我们知道女人的语言中枢比男人的强,所以女人话多,所以.........魔王是受,话痨受。

大家回忆一下密室那集魔王被消灭的那一刻,小哈明明是(间接的)袭胸,魔王当时第一个反应却是捂脸,千言万语,不言而喻啊。

看完这集多年以后,我终于在一篇同人里读到了小哈当时的心态:“老子第一次在密室里看到你就想上你了!”,nod,nod。


阶段4,终极绝代超衰大美人儿:没有头发,溶化的老脸

这个被小哈搞的死去又活来的魔王,智力已经达到了谷底,而且我们在哈4墓地里看到,变本加厉的话痨,还发展成优美醇厚的莎士比亚式话痨,完全丧失了小小伏和小伏1号的淡定风范,不知内敛为何物,在将来——算了,关于哈7咱们就不剧透了。

但是这个魔王身材变高大了,嗯,这点比007强,007从起先苛刻的188一刀切一降就是10公分,咱们魔王不长脑好歹长个了。

此时的魔王其实已经很不适合担任领导岗位了,但是一根筋的食死徒就认准了领导是永远不会错的,如果错了,一定是马尔福执行错了。虽然阿姨把唯一一个宝贵的出柜名额给了正义一方,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魔法界在精神上魔王搞过的男人是最多的。食死徒的会员卡不但是实名制,还是终身制、世袭制,所谓身心投入,前仆后继,献完青春献子孙,开弓没有回头箭,令人动容。偶尔有个像RAB那样不满足的,想跟魔王脑闹分手,魔王还没怎么地,自己留下分手信,已然哀怨的要死,这哪里是毁魂器,这是林妹妹泣血焚稿啊。(反观正义方,独裁不像独裁民主不像民主,魔法部长与邓不利多,正规军傲罗和游击队小鸟社,搞的比“大臣”还污糟,根本没能好好利用领导者的智商优势。)

这就是到哈6为止,魔王呈现给我们的轨迹,优异的开始,诡异的成长,作践的美貌,神奇的魅力,和更神奇的智商。

 2 ) 夏日凉拌黄花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本来应该是去年圣诞前的一道大餐,但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被搁置了大半年,虽然中间预告片放了无数套,剧照出了一拨又一拨,都不能使人原谅那失去的时光。愤恨已久的某花,早就下决心哈六的影评要以黄花菜为题,如果不好,就叫馊掉的黄花菜,如果还好,就叫凉拌黄花菜。

So,我对这一部哈利的观感算是正面的。它比《凤凰社》好,有不少亮点,质感厚重,整体改编还算及格,但是情绪不太流畅,有些地方让人郁闷。而且如果不是书迷,本片照例有点云里雾里。

本来以为《哈利》这套戏不存在剧透的问题,谁知今天一起看电影的朋友,在观众席坐定之后,说:“朋友说我家斯耐普变坏了,邓不利多又死了,该不是斯耐普杀了他吧?”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答:“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你看完就知道了。”

事实证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既没看过书,也不关注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所以决定一反常态,写写剧情。《哈六》在本质上,是为《哈七》大结局做的一个长长的铺垫。里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线索,核心故事是伏地魔的过去,和他为什么被阿瓦达索命咒击中以后不会死。《混血王子》给出了后者的答案:因为伏地魔学会了如何制作魂器,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了至少七片,存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就算肉身毁灭,他还可以还魂。第六部解决了两个魂器:里德尔日记和戒指。当邓校长和哈利去搞定第三个魂器--挂坠盒的时候,事情进行得不顺利,间接导致邓校长在结尾处被她家斯耐普干掉了。

《哈六》的主干就是这样。它的线索比《凤凰社》集中明晰,所以虽然枝节繁多,到底还是整出了一个像样的剧本,就算抛开小说,主要情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建议注意片中出现的小道具和细节:邓校长的魔杖、戒指、霍拉斯教授照片里的天狼星弟弟等等,这些都将在第七部里发挥重要作用。

让非书迷观众犯晕的,大概会是另一条线索,那就是哈利三人组进入青春期以后的感情纠葛。片中小朋友们的争风吃醋对主要故事线几乎没有关系,可以不必存在的。但是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哈利波特》就不是《哈利波特》了。编剧已经尽量把成长和剧情联系在一起,可是还是有些零碎无处安放,又无法割舍,只好就这么挂着。世事不能两全,难哪。

这一部的画面做得相当好,既保留魔幻色彩,又用大块的冷色调带出格局的扩大、青春的纠结和局势的阴冷。非常非常喜欢冥想盆的画面设计,水墨飘荡,沉淀出记忆,实在是酷。霍校的走廊、塔楼和地窖,都好像施了伸展咒,比前几部空旷了许多。效果不像《凤凰社》的呆板,而的确是营造出了青春的孤独和痛苦。魁地奇比赛赢了之后那晚,长镜头扫过霍格沃兹的窗口:哈利陪着失意的赫敏坐在楼梯脚--罗恩和拉文德在旋梯上接吻--马尔福悄然独立在天桥上--惆怅。

童年转向少年的过程中,同一个地方,隔一年来看,往往感觉完全不同。也许《哈利》系列经常换导演,换影片基调,却正好表达出了那种恍如隔世。哈利在片子结尾说:“我从来没发现这个地方是这么美。”没有发现过吗?不是的,每集都美,但这一集的美不同罢了。

画面可以打8-9分,耽搁了大半年,他们毕竟多了一些时间经营,总算有弊有利。可圈可点的场景甚多,比如小小伏地魔和小伏地魔出场的两段,比如海边岩洞的入口(注意:海边岩洞的图片,曾钉在小小伏地魔的房间里,邓校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比如凯蒂被恶咒害到飞起在半空。。。都做得凌厉凄美。

音乐只保留了少量代表童年的主旋律,就是John Williams当年写的那个。本片有很多新乐章,暗示角色们真正告别童年,迈入更广阔的世界。

表演方面,大腕太多,争奇斗艳。Helena Bonham Carter,Alan Rickman,Maggie Smith这些精哪怕镜头再少,都会出挑,Alan Rickman更是不用说话就能让观众哄堂大笑。不过最厉害还是两个老头:Michael Gambon的邓校长和Jim Broadbent的霍拉斯教授。尤其是后者,简直跟我心目中的霍拉斯教授一模一样,本集最鲜活最完整的角色非他莫属。邓校长终于英明神武了一把,而且很可信。想起从第三集开始Gambon老先生就在梦游,居然只须一集就扳回以前的颓唐,树立形象,不能不佩服他。

少字辈里,罗恩(Rupert Grint )的搞笑本领实在太强了。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咯咯发笑。这在表演上,其实很不容易的。只要有罗恩,就有好戏。新人Jessie Cave演的花痴傻大姐Lavendar是本片一绝,非常可爱。小小伏和小伏集美丽与阴沉于一身,从哪儿找来这么出色的孩子,居然还找了两个,气质容貌演技都一等。他们选哈利的时候怎么没有这种眼光和运气呢?唉,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马尔福(Tom Felton)要另起一段单独说。这个角色的造型完美,性格复杂,是一个惊喜。估计花痴马尔福的MM要以几何级数增长。

赫敏(Emma Watson)长成了大美女,单这一条,就很不容易,咱们要求不能太过分。她在这部里表演没有以前那么用力,舒服多了,赏心悦目,虽然对剧情似乎没什么推动。卢娜(Evanna Lynch)还是非常可爱,更可爱。她和哈利在一起,其实是最舒服的,大概罗阿姨绝没料到这种情形,不然把卢娜配给哈利,岂不是比硬邦邦的金妮要好得多?

终于不能回避哈利。罗杰艾伯特在评这部片的时候,说了一句话:“Radcliffe's Potter is sturdy and boring, as always; it's not easy being the hero with a supporting cast like this.”(小丹演的哈利一如既往,坚实沉闷。有这么一副配角阵容,当主角可不容易。)阿弥陀佛,这话公道。

事实是,丹尼尔•德雷克里夫,the Chosen One, 就像他扮演的角色一样,是个天分并不出众,却被命运推到风口浪尖的孩子。他的肢体语言和对镜头的灵敏,远远比不上Rupert,更不用说簇拥着他的那些大腕。这是天生的,再怎么努力都看得出来,没有办法。然而他的确是努力的,这也像哈利,这些年,他想必也不容易。所以,虽然他的僵硬免不了让我分心,但看到后来我决定接受他。也许哈利就应该是这样,虽然小说以他为中心来写,写得天花乱坠,但也许从观众的角度看,他有可能的确是坚实沉闷那一类人,罗阿姨也从来没说他是美男子。而且小丹有一个特别的优点,那就是含蓄的幽默和自嘲。我曾经看过他客串的一集《临时演员》(Extra),他其实有很不错的喜剧细胞,不是Rupert让人开怀大笑那种,但也相当抵死。《哈六》里颇有几处他负责的搞笑。

为什么说服自己接受哈利?因为他是主角,如果不能接受哈利,就不能接受这个片子。这个道理,就跟不接受佛罗多就不能接受《魔戒》,不接受卢克就不能接受《星战》一样。哈利、佛罗多、卢克,都不是讨喜的角色,可是必须存在,否则故事不存在。


喜欢的细节:跟霍拉斯教授有关的一切。韦斯理先生的工作间堆满废弃的麻瓜家电和插头,笑死了,一定要注意看啊。韦斯莱搞笑商店里的产品和顾客。罗恩中毒时哈利的紧张和毒解后他的后怕。罗恩哈利抢魔药课本。混血王子的魔药课本。消失柜的设计。Lavendar在车窗上画的心形。校长讲话时张开翅膀的铜猫头鹰。沾沾自喜的Cormac Mclaggen, 比书中可爱得多。。。

不喜欢的地方:开头的伦敦桥被毁,意犹未尽。海边岩洞的内部设计。陋居遭袭。金妮和哈利接吻(我看哈利还是不要再有吻戏了)。。。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

总之,虽然黄花菜早就凉了,吃起来还凑合。我也只剩这一碟菜,会特地跑去电影院吃。这一部《哈利》,至少不比传说中的《终结者》、《变形金刚》来得差。甚至比早些时候的《星际迷航》更打动我。当然,我是这套书的书迷,所以本文的角度是书迷的角度。《哈利》这套片,我没办法当一般的片子去看,因为先备知识太多,干扰极强。看片的时候,虽然不像其他观众那样一头雾水,可是心里的明镜太亮,也是很讨厌的。要把原著抛开不可能,比较和挑剔也就不可免。所以,大家该怎么看就怎么看吧。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唉,可惜我是做不到的。



转载请注明连接和作者。

 3 ) 西弗勒斯.斯内普

这一部拍摄的有点混乱,没看过书的时候看不懂,这一部最难拍,完成度也不是很高,书里确实有很多场景是电影表现不出来的,没看书的时候总以为邓布利多会复活…但是也许,他从来没离开过啊。

说实话第六部算是一个转折点,邓布利多死了,哈利的保护伞没了,剩下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在斯内普说出他就是混血王子的时候,有惊讶,更惊讶的是他对莉莉的感情。

其实斯内普这条线埋得是最深的,到最后一部才能真正的被他震撼,然后反过来看前面的时候,会忍不住为他流泪…

 4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平庸沉闷的视觉奇观片

作为一个看过6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观众,我觉得《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以下简称为“哈6”)是我看过的最沉闷和最无聊的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导演把青春成长、校园喜剧、推理悬疑、奇幻、动作等诸多类型中最糟糕的部分准确地挑选了出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堆砌出了这部沉闷的视觉奇观电影。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那些视觉奇观场面,对于并非原著小说粉丝的观众来说,这两个半小时将会如同史诗般漫长。而对于原著小说的那些铁杆粉丝来说,他们恐怕更会出离愤怒──因为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在电影中基本都是匆匆略过,而剩下的东西恐怕除了导演外没人能明白有什么意义。

把中文版有484页长的一本小说塞进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必然要做大幅度的删改。但是哈6这部电影最后采用了一种最保险也是最平庸的改编策略──那就是只做纯粹的减法。这种改编策略可能会让J·K·罗琳感到满意,但是对于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说,这种可怕的改编方法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观影乐趣。

如果你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书迷,那么你很有可能看不明白这两个半小时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如果你是书迷,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被彻底激怒──因为无论导演怎么减,都会有人不满意。哈6原著小说作为最后大结局前的一部承前启后之作,虽然在剧情上有着先天缺陷,诸多故事线索和人物变化都是在为大结局在做铺垫,很难深入铺陈,但是哈6这部电影更是放大了这一缺陷,以至于在150分钟的故事里,各个事件之间都是彼此孤立地发展,最后都没有办法提炼出一个明显的主题。

本片全名叫做《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但是整部影片只在开头和结尾匆忙提到了“混血王子”这个概念,然后就一直在东拉西扯,少年伏地魔的霍格沃茨往事,马尔福的卧底生涯,魔法三人组的校园时光,邓不利多的降魔之旅,诸多故事线索支离破碎地搅和在一起,等观众彻底晕菜后,斯内普教授才在结尾时得意地爆出他就是混血王子这个惊天秘密。坚持到结尾的观众要么已经麻木,要么已经糊涂,谁会在乎斯内普教授这个面部神经麻痹症患者到底是谁呢?刻薄地说,斯内普教授完全就是为了交作业才在结尾时蹦出来糊弄一下观众,提醒大家一下这部电影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混乱平庸的故事让哈6彻底沦为了一部依靠电脑特效场景来撑场面和时间的视觉奇观电影,没有这些视觉奇观的支持,哈6就是一部蹩脚的校园青春推理悬疑剧。但哈6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第六部,它又无法在视觉奇观场面上给观众新鲜的刺激,无论是巫师在麻瓜世界的争斗,还是魁地奇球比赛,没有什么是观众之前从没见过的,因此在新鲜感上无疑会大打折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视觉奇观只能是调味的佐料,如果食材本身出了问题,靠猛放芥末或辣椒是无法挽救一道菜的。



[闲扯两句]

就原著改编电影来说,其实哈6有很好的机会能够成为一部真正黑暗的电影。不知道是片方的意图还是编剧的局限,哈6并没有真正触及核心的故事价值──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的关系。

哈6的中文译名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其实按照原书的故事,我以为“半血王子”可能更符合原书的意图。作为一个一半巫师一半麻瓜血统的天生英雄,哈利波特生来最大的敌人就是伏地魔(而他也是一半巫师一半麻瓜血统)。这种黑暗和光明之间的争斗,发展到第六部的时候,无疑已经足够黑暗了。但是在原著诸多的故事线索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谁是半血王子”这个悬疑发展出来的故事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哈利波特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需要发现伏地魔的过去,需要探索霍格沃茨的现在,光明和黑暗之间的争夺将会开始腐蚀他的内心,生而俱来的仇恨,以及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哈利波特发现和掌握自己的力量──毫无疑问,投向黑暗能够更快地掌握更大的力量。这就让哈利波特这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主角开始涉及到了一个很终极的问题──我是谁?

有了这样的大前提,哈6应该是有机会成为一部类似《黑暗骑士》那样气质的电影。哈利波特发现了半血王子的线索,通过探寻半血王子的秘密,得知了伏地魔的霍格沃茨往事,以及伏地魔如何走上终极黑暗道路的秘密。这个过程,让哈利波特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有机会成为像伏地魔这样的人物,现在只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而真正的半血王子斯内普教授,以及邓不利多教授则是帮助哈利波特做出正确选择的导师人物,通过他们的牺牲和自我牺牲,让哈利波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最后的自我毁灭道路(看过大结局的人应该知道,哈利波特最后能活下来完全是J·K·罗琳对读者的妥协)。哈6作为黑暗大结局之前的一部关键性铺陈之作,它的黑暗气质应该是全系列中最浓厚的,只可惜哈6这部电影实在太温吞水了。

 5 ) 我觉得豆瓣分儿太偏颇了。

华纳真有钱,为哈利波特7拍摄了一部长达两小时四十分钟的预告片,为了噱头,取名叫——哈利波特6。

虽然这么说,片子还是不错的。可能我是一挺宽厚和随性的影迷……|||没有豆瓣上小文艺们那么把自己的品味当回事儿。

真不明白为什么到了这,分儿才6.1。

哎,中国虚假繁荣的电影工业和盗版下载倒是培养了大批挑食到快得厌食症的影迷们。

 6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部亮点在于爱情的出现,罗恩和赫敏,波特和金妮,还有就是混血王子斯内普杀死了邓布利多。虽然导演没变,但感觉这部拍的偏重情感去了,主线发展的较慢,也许是要大结局了吧。爱玛沃森真是越长越标志啊。
邓布利多最后在山洞里施放火焰魔法的那段特效超棒。少年汤姆·里德尔的演技爆表,尤其是他问霍拉斯教授魂器问题的时候,外表衣冠楚楚,眼神里却满是冰冷阴鸷。曾看到有人吐槽哈利·波特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成上下两集赚钱,作为哈迷其实想说从火焰杯开始,其实每部小说都可以分别拍成上下两部,以一部的时长根本不够看。

 短评

哈利长大以后的故事感觉没那么好看了

4分钟前
  • 番茄炒蛋不加蛋
  • 推荐

太伤了,我被这一部前所未有的伤到了。仿佛已经不再关乎故事核心,机关重重设置好让邓布利多的死变成了全片唯一的独角戏,也只有邓布利多的死能让整个系列开始真正的进入黑暗。前几部中所谓重生所谓取命都无关紧要,只有让光明熄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恐惧。

6分钟前
  • veryfamous山川
  • 力荐

给五星,是为了怀念那个故事。至于电影拍得如何,没在意。

10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剪辑有点凌乱,还有就是光线有点暗。除此之外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了。惊觉标记日期是09年8-11,不知不觉,过了这么多年了啊。(2016-4-9)

12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在田老师家看的,哈利波特能不能拍个系列电视剧?就演霍格沃茨的日常生活那种,我能看十季。

17分钟前
  • 何丽丽
  • 还行

当年居然没标记,今天补上。国庆的时候听闻一个朋友从来没看过《哈利波特》系列大为震惊,我说你就算不看书,电影也一定得看!然后他花了几天看完了全系列,好评不断,发来消息“我这几天的快乐都是哈利波特给的!”羡慕每一位还没看哈利波特的朋友,你们人生还有好棒的一个惊喜等你开启!

22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大家都在感受爱情的刺痛 只有马尔福在专心搞事业

26分钟前
  • 白金溶剂
  • 推荐

黑暗的基调

2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一句"Oh, to be young, and feel love's keen sting"(年轻真好,还可以感受爱的刺痛)真是胜过千言万语。

33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推荐

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看在特技和卢娜的份儿上。。。

35分钟前
  • 大悦
  • 推荐

《混血王子》于我而言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感觉又漫长又无聊的一部。—— 原来只打3颗星,不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八部《哈利·波特》连映时和一群哈迷一起观影看得挺享受就多加1星了!虽然《哈6》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但片中惊险刺激的大特效场面却寥寥无几,开场的“伦敦大桥垮下来”和“邓布利多用魔法驱赶阴尸”是看起来比较费钱的其中两个段落。——《混血王子》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获得奥斯卡奖最佳摄影提名的一部,影片的整体影调感觉比故事剧情本身还阴暗。-2021.08.12

3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邓布利多要求斯内普答应杀死自己的时候,斯内普粗暴地问“为什么不让德拉科动手”。邓说,男孩的灵魂还没有被完全糟蹋,不想把他的灵魂弄得四分五裂。斯内普反问,那么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我可以想象他脸上的神色。那时候我真是出奇的悲伤。

42分钟前
  • 冷岫烟
  • 力荐

说实话,一看到Helena Bonham Carter我就想起Fight Club。有多少人是真的冲着HP的剧情去的?至少一年又一年六部看下来,我觉得每部的剧情用几百个字就完全可以概括了——我是说,HP真的有什么剧情可言吗?

4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比较起来对这部没多大感觉

51分钟前
  • 无语望天
  • 推荐

这可能是前六部中唯一一部在电影院看的,而当时的我还不幸睡着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在邓布利多死的那一刻,整个剧情还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死亡、挣扎、背叛、人性,有些时候你会失去内心笃信的一切东西,生活会变得灰暗无比。所谓黎明前的黑暗,也许就是这样的时刻。

5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鄧教授說:年青真好,還可以感受愛情的刺痛。

58分钟前
  • 张恩勾
  • 还行

邓布利多居然死了

60分钟前
  • Chrno
  • 力荐

忘了打分!Hp系列比较喜欢的一部,虽然属于灰暗的剧情,但是穿着西装一脸冷酷又心有不甘的德拉科真的帅到抖腿。斯内普其实也挺可怜的哇。

1小时前
  • Neroat
  • 推荐

2009.07.27 18:15

1小时前
  • 叫我マグロ
  • 力荐

严重无语加虐心的一部,谈恋爱占去半集。结尾邓布利多死了。斯内普自爆是混血王子以后嫣然一笑飘走。。什么玩意嘛!

1小时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