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先生,你好

正片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科林·法瑞尔,卡门·艾乔戈,雪莱·亨尼格,纳齐恩·康特拉科特,托尼·普拉纳,布瑞塔妮·石桥,佩吉·瓦哈达特,詹姆斯·帕克斯顿,阿曼达·沃伦,安德鲁·T·李,奈尔斯·菲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2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3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4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5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6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3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4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5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6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7罗曼先生,你好 剧照 NO.18

 长篇影评

 1 ) 迫于生活的10万美金

<你好,罗曼先生>/

< Roman J. Israel, Esq.> (2017)

更像是一家慈善机构的律师所

Roman本来是一家律师所的合伙人

然而 同伴的突然去世

使得 律师事务所面临解散

一时间 这让Roman无法招架

因为他和合作人一起 为了司法公正 几乎奉献了一生

然而Roman不知道的是

这家律师事务所 一直在亏损

也难怪 他的家人 说出“更像是一家慈善机构”的话

如果说到这家律师事务所的“慈善”

一方面体现在 它保护了Roman心里的司法公正

因为他不需要上法庭 进行辩论和博弈

只需要待在幕后 整理资料

当Roman 需要亲自上法庭的时候

我们就发现 他对当事人的仁慈和理解

非但不能获得陪审员和法官的认可

反而 会因为语言交流上的针锋相对

使得 案件获得不好的结果

这种现实 增加了 Roman想要改革宪法的决心

可是这其中的难度

又让他对心中的司法公正 失去信念

另一方面的“慈善”体现在

这家律师事务所 总是接一些比较难处理的case

这是那些追求胜率的律师和事务所 放弃的案件

而往往这样的人 却最需要帮助

所以Roman和他的合伙人 是在替他们辩护

也更像是 在做“慈善” 给予他们援助

金钱是我生活中惯有的当下之急

有人不解“Esquire”的含义

它其实 是一个头衔

在法律方面 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

绅士之上 骑士之下

这是Roman对于自己的定位

他将自己的行为 比作是骑士行为

因为 他的确想要帮助那些迫切又无助的人

他会对社会福利组织提出建议

直击事实

他们以为成功的抗议 不过是在小打小闹

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 一场改革

他对在路上昏迷 且身上没有ID的黑人

有着素昧平生的善意

Roman以为这名男士已经去世

而没有ID 他就会 成为无名之人 被随意安葬

Roman无法接受 想要留下自己的名片

好让警察能够把他区别于他人

然而 警察的强硬态度 让人心灰意冷

正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善良 不轻易妥协的人

却时常 遭遇经济上的拮据

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

破坏了法律上的保密协议

将当事人告诉他的信息 为自己所用

帮助警察抓到了犯人 自己领了10万奖金

这是Roman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这种突然富裕的生活 是他不曾经历 不熟悉的

他能够给自己买两套体面的西装

体验一回海边度假

请欣赏的女孩 去高级餐厅里吃饭

换到一个不用多次投诉噪音的高级住宅区

这些并不过分的要求

是Roman曾经为了坚守司法公正 而放弃的

Roman一时间受到诱惑 迷失在这里面

但是你看他的笑容 是如此的纯真

像是一个 享受生活的孩子

不过 凡是误入沙漠的人

只有直行 才能尽早看清现实

任何人都可以犯错的

“我们都是由弱点和差错构成

我们应该相互原谅彼此的错行

那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我是被告,同时也是原告

Roman知道自己无法为已经犯下的罪 开脱

所以他决定 自己来谴责自己

自己为自己辩护

他希望 他的行为 能够为司法界做出一点改变

当Roman决定认罪的时候

他同George进行了一次谈话

他看得到George的大好前程

是如此耀眼 让人目眩

但依然希望 能够借他之力进行宪法修订

他同George之间 有一种类似同盟的情谊

连George也说 Roman的出现

震荡了格局

他期望能够和Roman创造一个新局面

他敬佩Roman一生严谨地为司法服务

如同他去世的导师一样

“真的坐得正 站得稳”

他深受感动

可是他也明白自己不会成为 那样无利益性的律师

他已经 溺在浅滩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完成Roman一直以来的心愿

提交Roman整理的 所有联邦诉讼摘要

这也算是Roman做出的一点“改变”吧

影片着重塑造这样一个小人物的世界

我们目睹了他犯错 他挣扎 他醒悟

但依然为他感到惋惜

还有很多仍在困惑的人

我们只能告诉他

“Head on,just straight through.”

向前,径直穿过去


文章最后 想告诉大家 光xiu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

OR xiuxiuxiu_light

光xiu 再此 静候多时

 2 ) Roman,请留着你的爆炸头

Denzel Washington的戏路其实不宽,往往都是那种亦邪亦正的角色,迫降航班,怒火救援中有着嗜酒or滥情这样的不良嗜好,同时又兼具超强的个人能 力,怎么形容呢,就是一个堕落的民间高手!但是从眼神,言行中你能感受到放浪形骸下的那种自信以及淡定,特别是走路那种端着的感觉,说话时不时会抿 一下嘴唇,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华盛顿风格”,独立日里面那个狂放的形象更是把这种张扬,自信演绎到了极致。但是这部电影,是他的一次突破,形象上启 用了爆炸头+粗框大眼镜这样一个呆萌的形象,说话的时候有些唯唯诺诺,甚至不敢跟别人对视,非常典型的一个对于社会关系陌生,为人木讷的学术怪胎形 象(以前的形象是不喜社交)。但是一旦谈到“集体诉讼制度”,这个Roman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法制改革时,你会看到他眼里真的是有光的(影帝实力)。
    这部电影是中秋假期的第一天晚上看的,虽然夜深人静,但是脑海里还有恒大翻盘苏宁的澎湃,还有一把超神狗头人的激动以及深夜1点的疲惫。有些平 淡的剧情加之对控辩交易的一无所知,我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好,除了上述第一段对于华盛顿演技的认可,对于电影本身只能给出除了主演演技在 线,其他就很一般的评价,嗯~难怪豆瓣只有6.7分。中秋第二天健身房出来吃饭的时候无聊搜了搜这个所谓的“集体诉讼制度”,这个全程让我云里雾里的概 念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下子就能理解片中Roman先生的事业是多么不讨好但伟大,也就能理解为何在美国一个从业几十年的律师生活会这么撂倒 ,也就能理解女主Maya和合伙人George为何会对他如此推崇。美国有95%的案件没法开庭审理,就是由于公诉方与被告之间的这种控辩交易,我理解的控辩交 易是:“你乖乖认下这部分的罪名,我就只让你坐个10年牢,但倘若这个案件开庭了,那我一定告的你坐一辈子牢”这种威胁性逼迫嫌疑人去认罪,这节省了 很多时间,费用,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很多冤假错案。许多的被告生活在底层,不了解法律,请不起律师,很多时候也没法为自己做出有效的无罪辩护,有的 可能一威胁就被迫认罪了。剩下很多人坚持无罪,开庭了又请不起律师,只好是又法院来指定,公益律师,大多拿学分攒经历的新人来干,而William跟Roman 原来干的就是替这些请不起律师的被告做辩护。并且企图去解决不开庭的那95%,这是Roman的事业,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一个长期孤军奋战的壮士形象 就这么存在在我脑海中。
        片中主角有两种状态,一个是甘于清贫,有着强烈原则和使命感,企图变革控辩交易的革命者状态,“贤者”;另一个是接受现实, 享受世俗成功,一夜暴富的暴发户状态,“俗人”。第一任合伙人的突然离世,接连由于自己不够social,变通而导致案件败诉,屡屡投诉隔壁在休息时间施 工而没有回馈等等等等的不顺心终于在一次被抢劫之后彻底爆发,Roman选择违规越权获取巨额悬赏金从此从“贤者”变成“俗人”,享受了一阵子富足的生 活,换了昂贵的西装,收到了合伙人George的夸赞,剪掉了有些无厘头的爆炸头后收到了Maya的赞许,爱情事业双丰收,生活好像要开始“蒸蒸日上”了, Roman也有些享受这种“入世”了。但是这种蒸蒸日上是有代价的:第一次见到Maya的时候,Roman说自己未婚,因为在事业跟家庭之间他无法兼顾,他选择事 业;在George事务所他们提高了收费,并告诉客户高收费=高服务;George问到Roman集体诉讼方面时,Roman说自己已经尽力推到这个地步,进行不下去了。 在金钱,成功面前,Roman沉淀了一辈子的价值观,原则好像都变得脆弱不堪,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改变让他好像慢慢被这个陌生的社会所接受。当然,在这个 过程中他有挣扎,斯台普斯的球场中,浪漫的高级餐厅中,在跟Maya,George对话的时候,导演屡次采用了失焦的长镜头来拍摄,模糊了场景,人物,模糊了 声音,镜头中唯一清晰的只有Roman的脸部特写,他开始迷茫,他开始挣扎,并且说出了“I mean,purity can not survive in this world”。但是这里一 处很重要的细节,蛮容易被忽略的,也是随着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我在二刷特地倒回去再看确认的,在前合伙人William的葬礼上,拿回了那个斗牛士雕像后 ,主角归还了悬赏金,其实这里是三观破碎后从“俗人”再回到“贤者”并且是升华版。随后再是被那个杀人犯威胁,然后彻底醒悟,所以醒悟是在事情败露之前哦, 这个很重要, 不然Roman先生在我眼里也就不足以去支撑这次法制变革。Roman回家之后狂抓自己的头发,企图变回到爆炸头,本片中这个略显浮夸的爆炸头 其实是Roman内心变化的一个标志,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非主流的爆炸头意味着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的“贤者Roman”,随波逐流有些干练的短发则意味着迎 合了这个世界的“俗人Roman”。
       所以,Roman请继续留着你的爆炸头,以及Denzel,以后真的别留长

 3 ) 丹泽尔·华盛顿是当代电影中的唯一不变量 新作表演完美 影片却不经典


  如果当代电影中存在一个不变量,那就是丹泽尔·华盛顿永远值得人欣赏的演技。他在导演丹·吉尔罗伊令人不安的新片《罗曼先生,你好》中,饰演了一位充满混乱、却理想主义满满的律师,又一次绝对引人注目。

  这是吉尔罗伊继导演《夜行者》之后的第二部作品,《夜行者》中形容枯槁的杰克·吉伦哈尔作为一位电视花边新闻狗仔记者,在为黄金时段的新闻频道追求无下限视频素材的过程中,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导演丹·吉尔罗伊与杰克·吉伦哈尔在《夜行者》片场

  吉尔罗伊十分关注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在《罗曼先生,你好》中,这一点再一次得到了体现,他也不断证明自己完全可以发掘出大明星的最优品质,让奥斯卡影帝华盛顿作为罗曼先生本人,惊人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

  观众们在片中第一次见到罗曼时,是在他洛杉矶破败的办公室里,文件撒了满屋,书扔得哪儿都是,这也映射了这个房间主人的性格。他的黑人式爆炸头未经修剪,西装也不合适。他家里看着就跟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学生公寓似的,墙上陈列着黑胶唱片与马文·盖伊(美国著名黑人歌手)的海报。屋里的架子上则堆着花生酱,我们猜他基本上就吃这个。

  他的家和办公室看着混乱不堪,就跟他本人一样,但在准备案子的时候,罗曼可是极具系统化。这让他的老板在法庭上光彩照人,而他本人却如他所愿,坚定地站在幕后。他非常不擅长社交,充满强迫症,认识新人的时候还非要求对方必须得叫他的全名——Roman J Israel, Esq.(影片英文原名)。他古怪得很,很有可能有自闭症,但对法律却熟悉得底儿掉,也极为是非分明。
 
  不过当他搭档突然得了心脏病的时候,罗曼必须要跟另外一家律所合作,其中狡猾又尖锐的George(柯林·法瑞尔饰)可远远超出了罗曼能接受的范围。所以罗曼这位曾为了反抗种族主义、为了民权而示威游行过的激进主义分子,这位笃信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理想主义者,被逼迫着要逐渐让自己的价值观让步于他人。

导演与丹泽尔·华盛顿在《罗曼先生》片场

  为了五斗米,他必须与George一起工作而折腰,但他非常清楚这种“抄近路”的做法,就是对他所尊重的法律的蔑视。

  吉尔罗伊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并没有他的处女作那样惊艳,故事流动得稍显缓慢,也没有那种好莱坞式的大结局。但能看到大师华盛顿创造这又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还是很有价值的,这一角色可以与他之前的角色马尔科姆·X(1992年《马尔科姆·艾克斯》)和拳击手Ruben ‘Hurricane’ Carter(1999年《飓风》)相比肩。

  你无法将目光从这个内向的怪胎身上移开,这是丹泽尔这位梅开二度(一共获得过七次提名)的奥斯卡影帝(1989年的《光荣》与2001年的《训练日》)又一灿烂的创造。在《罗曼先生,你好》中,他对于这样一位陷入道德不确定性深渊的灵魂的演绎,很有可能会为他拿下又一次奥斯卡提名,他真的就是这么出色。

  《罗曼先生,你好》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举办了首映式,华盛顿得到了媒体一致的赞扬,尽管一些影评人对影片本身颇有微词。

华盛顿可能贡献了本年度最佳表演之一

  《名利场》称,“罗曼是一个精妙绝伦的角色,华盛顿紧绷的表演是他从影生涯中最大胆也最吸引人的一次。他就是驱使这辆列车前行的发动机,不管是在票房方面还是在奖项方面。而由丹·吉尔罗伊自编自导的《罗曼先生,你好》(正是他拍出了让老吉拥有狗仔记者发烧梦的《夜行者》),虽然对于华盛顿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基座,但影片本身却无法成为传世经典之作。”

  《卫报》给了影片四星的评价(满分五星),说本片是“萦绕心头的经典美国悲剧,鉴于如今当局态度暧昧的道德观,简直是充满了先见之明。可能由于影片标题古怪、剧情奇异,电影票没那么好卖。但《罗曼先生,你好》一片绝对承载着本年度最佳、也最长情的表演之一。”

罗曼先生也许可以与华盛顿早期塑造的角色马尔科姆·X比肩

  《罗曼先生,你好》目前在烂番茄的新鲜度是50%,16家媒体中的8家给出了“新鲜”的好评,平均分为5.9分。本片将于11月3日在美国公映。

作者:Martyn Palmer

 4 ) 你好罗曼先生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写了一篇无关设计的杂感,关于电影,今年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Roman J Israel,Esq.》,算作设计之外的思考,不一定非要有一个结果,但可以有一个开始…

那个环境——美国,在那个时代也会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以“The People”这样的大词汇做事的过去式;而且当时的环境也已经进化到好人也很难做坏事的地步,如何进化的?不是像剧中那样张口就以“The People”的名义定罪量刑,而是Roman他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适应社会新游戏规则的改变,即便这种规则看似犹如交易般简单 。而他还在为旧秩序旧规则(人性中的善与自我修复)努力坚守的矛盾中不断被撕裂着(我不觉得Roman是真的因为忍受不了那里的惨状才会“退居幕后”,否则影片就是一个伪命题)。

“Each one of us is greater than the worst thing we've ever done”

我的英文不好 ,但也能看出电影中的翻译字幕貌似有点问题,至少从这句话表面多少还是能体会其中内涵的深意。

工作的意义为何?剧中Roman问George:你和这宝马有什么区别?没错,只要给加油(钱)就能为你(老板)加速开路,无非不同的职位就是不同档次的车,不同档次的车加着不同档次的油。

这让我想起如今常用的名词——内卷,我觉得这个词过于心机了,心机到它会麻痹让人只是单方面从个人的角度思考产生此问题的原由——首先是自己主动或自愿接受并进入内卷体系,或者讲是默认这个体系是风光的,有价值的,但却让更多的人忽略什么才是产生并不断吸纳个体进入内卷体系的深层原因。

Roman的工作属于另外一种,为了一个纯粹的执着,信念。社会貌似是由一小部分人推动的,其实应该是每一个人,Roman就是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其中一个,并为此默默坚持并坚守着。

……

在反复的观看中我强烈的感觉各种“矛盾”充斥在整部剧中,一个“老实”人被一个更伟大,光明并有价值的话语引领者,也可以说是笼罩着,以至于与“真实”世界渐行渐远而不自知,当有一天灵魂的导师无法再为他的生活负担时,他才发觉独自面对生活的现实的自己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这是谁造成的?是他的灵魂导师兼老板?还是他自己?因为我们身边也不乏这种可以在一个公司,企业待很久的忠厚老实之人,貌似这种人就非常适合被一个光明,神圣的精神或是某种被塑造的阴影下被带领着,被引领着,甚至被使用着,以至于无法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缺乏保护的生存,而这又恰恰证明了“那个”的正确性。这种生存的本领我把它总结为“为自身种下可获得自救途径的福田(交易)”

剧中的矛盾在Roman到医院时达到爆发点。所以Roman从这里开始要以自己刚感受到的现实社会的法则来为自己争取更高质量的生活。是的,他忽然发现自己被浪费了太多太多的青春。“一个所有人的感情都是互通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能贡献的空间”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用纯粹的理想去付诸实施。其实换个角度或方法也同样可以很好的诠释这句话,只是没有人告诉他,可能也没人有义务告诉他。

……

“让我们因不公而愤怒,却不要被不公所击垮(distroy)”我想此时的Roman最能理解“击垮”或是“摧毁”的更深层的涵义,那就是试着去所谓的融入。就像Roman在William葬礼后说的那样:“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部,而在我们之中”。

我很喜欢Roman在被告知自己行为败露后回到家里疯狂的恢复自己原有发型那段,数不清道不尽的内心活动与挣扎,懊恼都被这一连串的动作表达的彻彻底底。

电影里还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暗线就是在NGO工作的Maya,我想她的意义并不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与变化,依然有人在坚持,毕竟这个团体里的人不见得都那么高尚与纯粹,也不见得都能够将善意的内心推己及人。但还得有Maya的存在,好让善良找到一丝被接纳,认可与崇拜,也好在最后让Roman将那个“自己”最终托付给她,可能Roman也知道除了Maya以外也不会有人再能够懂他了吧。

片中仿佛还有一个潜在的遗憾,如果Roman当时再坚持一下,其实工作和生活都会慢慢好起来,剧中的被赏识,被晋升与顺理成章的好生活都会接踵而至,毕竟Roman在逐渐被认可。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剧情的发展,如果我们是当时的Roman,谁能知道接下来是否还有更加惨烈的现实在等待明天的到来?

电影最终的结局看似多少能够补足些许遗憾,George继续并完成了Roman内心坚持7年的执念。是的,从另一方面讲,能够推动社会某些方面进步的,可能恰恰又是George这类人,有实力的这类人,只是最终Roman依然在光辉的阴影下悄无声息默默无闻。

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5 ) 罗曼,还是罗兰

越来越关注美国,你会发现,作为美国人和中国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每天有人被人性里的邪恶驱使,做一些超越人力所能控制的事情。

迄今为止,我才明白什么叫做死亡是一件终极的事情。因为死亡没有人能评判,没有人能因为死亡去责怪死去的人,只有活人在无止境地折磨对方。电影里罗曼先生自从业开始就扑在法律上,找到自己人生事业的目标;可是,经过了陌生人的打击,朋友的离世,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所以他丢下了一直坚持的法律,追逐了流氓。可是,最令人难堪的就是揭露几乎所有人都会明知故犯的现象,因为没人会拒绝死亡的批评,所以从这一点上看,他好像成功警醒了一些人。其实,能警醒他的老板乔治就说明他延续了自己的事业,传承了自己的价值;从现实来看,他没有人脉,不圆滑,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不过,他认识了一个能重新燃起激情的人,不得不说,这才是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秩序中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收获到他的价值。

基本没有人会去计较犯人为什么犯罪,基本没有人会去计较无辜的人枉死,基本人人都对这样的陌生人爱莫能助。这真的对我来讲有一股巨大的冲击。这让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努力,不同的结果,不同程度的运气都让每个人都时常会有水深火热的感受,要去表达,要去理解,因为你根本没办法一个人生活,你只有去诉求自己的存在感,这就是一个循环。

有束缚的自由。活着的尽管活着,死掉的也回不来。

 6 ) 理想主义者需要的是同盟者

在即将选择新方向的时候,看到《罗曼先生,你好》,好像是与自己的对话,选哪条路走?

Roman J. Israel,由据说黑人届王子般存在的丹泽尔华盛顿饰演,演技自不必说,跟他配合的是饰演乔治皮尔斯的科林法瑞尔,反而给我更大的启发。

跟现实周遭相似,大部分人从内到外的麻木的适应着环境体制,然后依照规矩流程办事,习惯性选择无视那些需要被关怀的人性,同时也总有一些格格不如的人,比如男主Roman J. Israel ,年轻时代曾为人权运动奔波,恐怕是厌倦世俗选择了做幕后人,然后也真有识货的律师愿意跟他合伙,之前律所里的这种微妙的平衡,保护着他不用与外界过多的接触,专心在自己的天地里。一旦脱离现实,在愤世嫉俗与深藏幕后的综合作用下,他自然就会变成很难与人沟通正常交流的人,他坚持的那一套至少从表述上已经过时,演讲时年轻人无法理解他的用意,NGO的实习生无法理解他到底要干什么,流水线上的律师、警察、检察官会因为他的固执产生口角和争执。

影片中罗曼的历程,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历程,曾经为了理想而奋斗,然后躲进舒适区,直到舒适区被打破,不得不面对现实,固执着做着自己,结果遭到现实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击,路只有两条,要么适应环境,要么做回自己,选择任何一条都是艰难道路,得头也不回,心无旁骛。罗曼先生挣扎的结果选择做回自己,但还是为自己一时的动摇付出了代价。通过与NGO的Maya的对话,来表现罗曼从抗拒、接受改变到做回自己的过程中心态的变化和价值取向。

纵使他是真的知道体制下那些被剥夺人权、被无视的底层人的痛苦,他也深知社会机制是怎样运作的,所以才会总这样愤世嫉俗。他想要做对的事,而不是流水线作业的生意,他需要的是一群懂他的同盟,帮助他实现应付现实,所以那些帮着理想主义者适应现实,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识货的合伙人、秘书、NGO的工作人员还有新Boss乔治皮尔斯们就显得更有价值。乔治皮尔斯是个吃法律饭的生意人,依靠着这套system生存发财的人,能被罗曼的前合伙人选中想必也是看重了存在于内心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的执行能力,能够继续成为罗曼的同盟者保护者,正是这个乔治皮尔斯,不会因为罗曼不怎么Nice的表达就无视他的才能,也正是乔治皮尔斯一直在听他说话和试图跟上他的脚步,总是要跟罗曼说自己的各种计划,在罗曼先生坚持不住在外表上忙于适应环境时,询问他集体诉讼进展,也是乔治皮尔斯会在罗曼离开之后,组织公司资源将他的意愿实现。

影片中最后一段,也是乔治皮尔斯提着罗曼的皮箱走进联邦法院递送诉状,继承了这个死去的理想主义者的坚持,想必也肯定是经年累月,花费精力人力可想而知。

 短评

搞不好,丹·吉尔罗伊就是下一位斯皮尔伯格。

6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所有人都以为罗曼疯了,只有他自己知道无比清醒,清醒地看着这个世界沉沦。妇女权益得不到保障,流浪尸体将被粗暴处理,线索只会被切断,人们都只是旁观,他的古道热肠尤其格格不入。策划了一场乌龙悬赏,起草了一份自我诉状,在倒下的前一秒还对这个世界不肯失望。他是疯了,才会像斗牛犬为理想消亡。

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很有看头的故事,然而被它波澜不惊给毁了,直接造成人物性格两度转折欠缺说服力,如果拍成惊悚片可能还有点感觉,这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鸡肋一样。丹泽尔·华盛顿驾驭角色的能力再强也难以拯救电影的平庸,而且就这样的一个角色来说,他根本就是驾轻就熟,不能说有什么突破,这个奥提有点水。

8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3.5 非常有张力的故事摊上了个重心与节奏混乱的剧本,对两个重大的转折点缺乏细致的描绘,连带着丹泽尔·华盛顿原该相当出彩的360度又360度旋体式高难度表演最后被呈现出后手不接的尴尬情形。不过至少,本片和导演前作一样,都不是为讨好颁奖季所生的片子,即便成品质量大相径庭,好歹诉求到位了。

1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演的太好,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一个瞬间几乎盈眶。「如何原谅奋力过但无声」,但这个人物也有让人很困惑的地方,比如此前的信仰和此后立即的沉浮。

13分钟前
  • 乐謭
  • 还行

如果这个反情节的电影剧本扩容写成剧集,赋予更大的时间长度和表达空间,那么像转折生硬、角色设定雕琢感过重之类的问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仔细想想,罗曼的所有经历就像是另外一个维度里的沃特·怀特。

1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完全不敢想象这是处女作就拍出「夜行者」的导演的作品,两颗星全给Denzel Washington

20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较差

向來不關心演員,但我很同意友人言:這齣戲是被丹佐華盛頓給拖累。只要他頂著這張窮餘正氣的臉孔,觀眾便永遠不可能相信羅曼會墮入歧途;即便會,也頂多是在繞遠路。事實亦然。諷刺是,奧斯卡獎唯一提名此片的就是男主演。或許它們也像律師老闆一樣,需要一位《羅曼》列隊,充當可看不可有的斬節吧。

2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总是不忍心看这类片子,因为很揪心,我们只能看着那些纯粹的人在红尘中四处碰壁,并且关上电影自己却仍然需要随波逐流。

24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还行

现代版“基督最后的诱惑”,献给全须全尾理想主义者的挽歌。一间公寓两双皮鞋三套西装不会带来“实际”的成就感,所有满足都是麻痹,只有鞠躬尽瘁才会真正死而后已。丹泽尔华盛顿用小动作填充人物这招是不是跟梅姨学的?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丹泽尔从固执正义到举报堕落再到平静应对这三个层次的表演,实在丰富,场景服装动作和配乐,也恰到好处地跟上这种转变。介乎爵士和勋爵之间的这个自定义Esquire的奇特人物塑造太立体了,科林.法瑞尔这片绿叶也起到了很好很合理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Roman挑战司法体系的理想太抽象,以至没法编剧圆场

30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当你背叛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来换取物质享受的时候,你不仅会活得不开心,而且有可能会万劫不复。

35分钟前
  • 道友请留步
  • 推荐

男主能从自己坚信不移的道德观中拔身而出,转变自己的态度,理应是一个该好好展现的重要桥段,可片中的处理却极其生硬。亮点在于部分情节偏黑色幽默。Denzel的表演差不多带动了全片,但人物设计感略浓,欠缺灵魂,使得角色说服力不强。摄影和配乐也是不尽人意。说句题外话:Colin笑起来好看得要命。

37分钟前
  • 未沙丈雅
  • 较差

一定会有人觉得看不懂这份理想主义,一定有人觉得这部电影无聊透顶。但这正是这个不善交流的,离不开 iPod 的坚持自己原则的纯粹主义者存在的原因。纯粹在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给丹泽尔·华盛顿打 Call,值一个影帝。

39分钟前
  • Elizen
  • 力荐

其实好莱坞导演可以组团来中国大陆采集奥斯卡奖必备原材料,足够你们八辈子都拍不完的猛料~

43分钟前
  • temur
  • 还行

一个纯粹的人终于有了一次例外后,圆满了

47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这电影真不讨喜,有种似乎割裂又似乎铆劲的模糊感觉,不知道是大智若愚还是糊里糊涂,难怪分数不高。但是它终归延续了《夜行者》对于道德良知、激进越界的探讨,在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投机主义交汇的当下,男主几重变化,带有一种鲜明的讽刺与挑衅。看得进去就不沉闷。法瑞尔帅一世。三星半。

5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75/100 电影反套路的故事会让习惯了好莱坞模式化的观众无所适从,为什么其貌不扬的主角不是一个打出漂亮翻身仗的人物?为什么似乎代表世俗趋利的角色没有被批判?罗曼先生人物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个层次,让人无法不感受到即使是为公众奉献的人同时也可能是极度脆弱的,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些人?

54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其实和《夜行者》一样说的都是和社会主流格格不入的小人物的故事。只不过前作的角色在极度的疯狂和偏执之下走火入魔,让电影的刺激程度节节攀升;这部有个交际障碍的主角,故事却没有了同样的精气神,角色行为唯唯诺诺看不太懂,连华盛顿都感觉有些用力过猛,总之不太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哎

57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剧本是空包弹。西装科林加一星,配乐也不错。nightcrawler没有传说的那么神,这部没有传说的那么弱。丹泽华盛顿确实值一个提名www

1小时前
  • MammothStepp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