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兰西岁月

HD

主演:钟秋,周朗,卢奇,夏雨,黄海波,邵峰,葛存壮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0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2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3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4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5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6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3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4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5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6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7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8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19我的法兰西岁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时候的文艺青年们

     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 但我已飞过
     ……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而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蔡和森,李隆郅,李富春,陈毅,聂荣臻,刘伯坚,邓希贤…….他们是文艺青年,他们是有志之士,他们是各大高校学府的学生领袖,他们是中共早期的缔造者核心人物。应该说很幸运,我党在早期一没枪,二没钱,三没权,四没群众基础的条件下,居然能笼络,不,确切的说是吸引那么一批年轻有为的栋梁之才为之前赴后继,这真是一个奇迹。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其实当时摆在这些青年面前的主义、团体有很多,除了各种军阀,国军,还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宗旭之),实业救国派,教育救国派(吴稚晖,蔡元培),民粹主义,社会党等各式派别,包括军阀中都有被俄共一度考察的对象(吴佩孚、陈炯明等)。所有这些主义、团体,具备的先天条件几乎都要优于中共,如果当时的年轻人像现在选工作一样考察企业的实力、待遇等各方面条件,那像中共这样一个小党派,小公司几乎无优势可言。
      由李大钊、陈独秀这些教授带领一帮文艺青年建立的中共,诞生之初,其弱小的程度真是可谓星星之火。中共有的只是理想主义和飘渺的期望,也类似于如今善于买概念的上市公司和给消费者美丽承诺的保健品公司。成立之初,中共联合的对象不过是发达国家的薄弱环节(也就是落后国)——俄国,并且,其政权才刚刚确立,还正处于被各帝国主义及国内残余势力绞杀与反扑之中。当然,按照托洛斯基的观点,这并不重要,一切反动派绝对是纸老虎。恰好当时很多中国的文艺青年,同样持有如此纯粹的观点,一如他们的先辈秋瑾、郑毓秀、徐锡麟等忠贞死节之士,也同样被当时最为激进的新兴政治团体所吸引。
      这个团体吸引了一批最有才华的文艺青年,当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蔡和森这些不为人们熟知的文艺青年登上荧幕,我们才知晓中共早年拥有多少正气凛然、睿智多谋、慷慨激昂的英杰人物,他们在异国他乡气吞山河,谈笑风生;他们咖啡馆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在法庭上有情有义,在法国军警面前临危无惧,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独当一面的将帅,统领一方的大员。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关怀着身边同胞的一点一滴,用吃、住、上学、工作这些最平淡的事情启发大家觉悟,嬉笑怒骂间得到2000多名留学生的拥戴。这一切真是令人震惊的,一个只有50多人的激进组织在成立之初就聚集了这样一大批人才,几乎个个都是一方干将,即便后来经过党内外各种残酷的斗争,牺牲掉一批,叛逃掉一批,打倒掉一批,仍能有周恩来、邓希贤、陈毅、聂荣臻、李富春等渡过重重难关,收获革命的硕果。所以,西方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这个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是踏着同辈战友的献血拼杀过来,他们不愿看到烈士的鲜血白流,所以誓死捍卫其制度的纯洁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时的文艺青年们,之所以能有如此激烈的报国情怀,与其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仅是当时的政治腐败,国家危机,就这些方面而言,今天的tanfu程度并不比当年差。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儒家的士大夫精神在那个时代仍然存在。正如古时的状元、榜眼有着非同一般的政治含义(诸如公车上书的学生们),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学生领袖便预示着未来的政坛新星。最潮的文艺青年作为新文化旗手陈独秀、鲁迅哪怕是胡适的粉丝,不能谈论政治问题,不能有一翻独特的政治见解那简直是莫大的耻辱,如当真能站出来承担起民族危亡之重任,那才叫将文艺进行到底。
       所以,这样一群文艺青年来到了法兰西,不仅为欣赏巴黎的浪漫,学习欧洲的先进,更为了追寻大革命的起源,追寻西方近代文明的真谛。他们可能因文艺而聚集,却终究走向革命的前线,并献身时朗诵大仲马的诗句:“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

 2 ) 【人物一句评】

赵世炎是谋士,蔡和森是侠士,周恩来是隐士。宗旭之是阴谋家,陈箓是纵横家,吴稚晖是戏剧家。陈毅敲边鼓,李维汉跑龙套,聂荣臻煮咖啡,李富春分奶酪,王若飞飘渺若飞,邓希贤刚上道。

江山代有才人,英雄发自龙潜。荣辱屈伸挥手间,激情壮志载百年。乱世豪杰,盛世大家。王侯将相跸华殿,我自坊间阅闲章。

 3 ) 写点关于赵世炎给我带来的思考

赵世炎,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太深。看剧的过程中着实想写点什么,反反复复却又不知从何写起。世炎身上散发着的非凡领袖气质和人魅力丝毫不逊于周恩来,时而理智冷静,时而热情澎湃,辩论天下,能屈能伸,在我能想到的形容词前都显的苍白无力。理想和信仰对今天的人来说有点虚无缥缈,而对他来说是看得见的骨子里面流淌着的热血。“能参与挽救苦难的祖国,能为理想而成为战士。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也是我的荣幸。从今天起,我不再属于我,我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将献给这个崇高的事业” 年仅二十岁的世炎这番话让人热血沸腾,只可惜英年早逝……在属于他们的法兰西岁月里,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和平年代,吾辈当自强,珍惜当下。最后实力安利一下这部剧,电影式的光影处理,话剧式的台词功底,这样的国产好真的少有了

 4 ) 林逸品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刚放假的时候,我曾抱怨今年就没有一个我能看的电视剧啊······可能我品味怪异吧。
不过后来终于让我给撞上了,就是这个,《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谁说红片主旋律就枯燥无味?这未必划等号嘛。小平同志不是说过吗,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主旋律还是全明星,能引人入胜的就是好电视剧!
    说了半天,这是个啥电视剧嘞?就是讲20世纪初,中国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才俊在法国是如何学习、生活、斗争的故事。在这次浩浩荡荡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涌现出了未来的革命家、思想家、总理、元帅、总设计师······但是当时他们还都是学生,都是青少年,打点零工买面包,去图书馆蹭书读。他们也会痛苦,会失败,也会绝望,也被人瞧不起,还有的也有缠绵的爱情···而不是像我们平时了解到的那样战无不胜,高高在上,或是被画在纪念章上,或是在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捆绑发行的邮票上出现。因为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他们没有那么多神圣光环——这时的聂荣臻,去给别人骑着车送牛奶;这时的陈毅,打零工蹭商店旁的交响乐听;这时的邓小平,宁可饿着去买法国对乌拉圭的球赛看······总之,他们的法兰西岁月里洋溢着人情味。这里的伟人不像历史书中的那样教条,他们拿着老面包蘸盐就水吃,还乐在其中的样子深刻在观者脑海里,就比书上写再多类似“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字眼还要深刻!

      至于为何要说说这部剧,我想先说些常规的大道理 我们的安稳生活是用他们的血换的,而我们这些21世纪的新青年,却又有多少记得他们的?赵世炎,陈乔年,陈延年,蔡和森,向警予······他们用二三十岁的生命换中国一个光明。若是觉得空洞了,那么请想想当今的叙利亚,利比亚,阿富汗,这些仍被强权肆虐的国家。和他们相比,我们,不可谓不幸福吧?起码我在街上不用担心路边有人火并,在家里不用害怕房子被炸了。。。所以,请认识一下这些20世纪的青少年吧,在法兰西破旧的工厂和宿舍里,竟是些永垂不朽的灵魂。

      再说这个戏最吸引我的地方吧。我以为,《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这一点把它和其他大多数主旋律剧作完全区别开来,以为那些总是属于四五六七八十岁的叔叔伯伯爷爷们。而在这部剧中,有最得意的年华,最激情的青春,最奔放的性格,最可爱的勤工俭学生! 青春气息使得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一锅人从干巴巴的会议和纯理论的文章中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学生去叛逆,去抗争。我看蔡和森带领着一票人马去游行,去向政府请愿,讨要留学生的维持费——那个聚众闹事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郑州一中(我毕业的高中)学子们去抗议食堂菜价不公,还为了争取晚上22:30之后的用电权而“武装起义”~~这两者虽然相形见绌,却让我产生了共鸣。当他们去罢工时,去长征时,去北伐时,去开会时,我们是很难产生共鸣的,因为我们不曾经历过,不好理解。但当他们是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这些高中生、大学生看到总理元帅们当年也和我们一样嘻哈打闹,青春无敌的样子,自然是喜闻乐见了~

我记得剧中最风趣的一幕,要数周恩来同学第一次见到李富春同学(未来的副总理)时,李富春同学正酣睡,然后大梦初醒,睡眼惺忪----

                 周恩来同学:“你好,我是周恩来。 ”

         李富春同学:“你就是周恩来?! (上下打量)真是耳闻不如一见啊······比我都帅!!! ”

         周恩来同学:“哪里,,, 你也是···玉树临风啊,看你现在的摸样,很像希腊神话里的睡神修普诺斯。”

         李富春同学:“ 你等会儿,我穿好衣服再给你行礼啊。”

         周恩来同学:“用不着行礼,我得向你学习,听说,你很会挣钱。”

         李富春同学:“不是我会挣钱, 是这钱啊,偏偏往我口袋里面钻,踹都踹不走它······”

         周恩来同学:“有机会,跟那钱商量商量,往我口袋里也来几张。 ”

         李富春同学:“我一定替你实现这个愿望! ”

      

 就是这样幽默到有点扯淡的语言。后来嘞,李富春就是个管理经济的好手了。。。。

          

     最后再谈谈思潮吧,当时那个百家争鸣的劲儿啊,演说也,辩论也,出刊物也,热闹非凡。各种主义有各种信徒。在法国留学生中也是如此。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自然是铁杆的共产主义者了。可是陈独秀的两位公子陈延年陈乔年(也在法相依为命),由于少时父亲没有照顾好他们,引来两兄弟忌恨父亲。都说陈独秀能断国事、天下事,唯独家事一塌糊涂。。。陈延年陈乔年信奉无政府主义。其实后来陈延年自知无政府主义救不了中国,但他就是叛逆,逢父必反。陈延年当时此态,照应了现在为数不少的青少年的无原则逆反情绪。叛逆,每个青少年都会有,但是不能什么都无原则的、情绪化的反。如果要反对一些不合理,不公平,那就要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如果没有解决办法而空是反对,那作用只能是0。

      谈完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优点,再谈谈其缺点。此剧虽然是极力想把一些主义上的事和留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但是也会时有突兀之处。有时候俩哥们一见面不打招呼就开始谈主义了。。。未免有点不贴切。我们青少年不太理解主义之争,欲使此类剧集行教化之作用,还需导演们在想些办法把主义的事情弄自然些······

               

                如果要我说我最喜欢哪个人物——周恩来,赵世炎!

 这回周恩来终于让朱亚文演了。早在2008年初,几乎无电视台不播《闯关东》时,我就觉得朱亚文与周恩来形似神更似(和那个经典照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巨像)。他有那种从容与洒脱。愿他以后能成为总理的特型演员。

赵世炎是随和近人,有担当,有领袖气质的非凡人物,尤其是他演说时,细小的眼睛里藏不住那成熟的帅气。
可惜,他牺牲的太早了,和蔡和森一样英年早逝。


最后扯一句:告诉有的女孩子们,就算你们不喜欢看这种片子,但是奔着看帅哥,也值当。。。。不亏本,帅哥一大锅呢!

                                                                               2012·7·15
                                                                          林逸 于郑州家中
 

 5 ) 好剧,是能给人信仰和力量的

必须承认的是,我原本是冲着刘智扬先看了李富春的个人cut,不想竟被吸引到把全剧刷了一遍。这是非常神奇的一部电视剧,它看似又红又专,几十年前的往事看似与现世无太多关联,却能轻松把人带入,并让你从每个剧中人身上找到力量。 要说本剧没有瑕疵,那绝对是过誉了,剧中给总设计师过多的加戏,以及把反派宗旭之表现得太坏,都是硬伤。但瑕不掩瑜,摈弃生硬的说教、整体洋溢着青春气息、美到梦幻的自然光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剧都是红色题材中的佼佼者。 开始看本剧时,恰逢每年最忙季,加之还有几篇论文要交,压力山大。我向来是压力太大就想逃避的人,然后便翻到此片。前十五集简直完美,我看到扑面而来的朝气,看到热血飞扬的青春和纯粹而坚定的爱国心,因压力而阴霾的内心,瞬间亮了起来。 导演非常厉害,在后人眼中,剧中人都是伟人,必然不凡。可当时的他们也不过是20来岁的年纪,难免幼稚冲动,如何把握这个度?作为群戏,角色多又都是名人,要让每个人都闪光,又要让每个人都特点鲜明、与日后的他们相符,还要展现其年少的青涩与飞扬,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本剧做到了。尽管除邓公外,其他人的出场时间都很有限,但每个人物都非常立体,让人印象深刻。总理冷静睿智谈吐不凡、赵世炎成熟隐忍、蔡和森冲动固执却意志坚定、乔年单纯有担当、延年外冷内热、李立三脾气火爆嫉恶如仇、陈毅稳重老练充满文人气质、张若名温柔大气、向警予成熟文静气场十足、聂帅儒雅可靠什么事都能办妥,而我最爱的富春和蔡畅最像现代的我们,活泼又阳光。当我看完整部剧回想起他们每一个,竟没有一个不喜爱。听说康导选演员要求很严格,我想,每一位演员自身的气质与人物契合度原本就很高,再加上细腻地演绎,这才能让每个人物形象都如此丰满而有说服力吧。 很庆幸能看到这部剧。有它之前,那段历史只是教科书上慷慨激昂的口号,这些伟人只是个名字加头衔。我们心底知道应该要尊敬怀念他们,但是要说动情入心,真的有点难。而好剧总能让人不知不觉地入戏,它将你拉入其中,让你感觉自己站到了他们中间。那段岁月开始有了颜色,那些教科书上的名字开始会笑会哭,有雀跃有沮丧。你仿佛与他们一起走过那段日子,开始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他们走进你心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亦师亦友时时激励着你。你忽然就有了力量,并且在生活学习中下意识地开始学他们:遇到麻烦时想起总理的冷静和温和,做决定时学小平的果断和通透,受委屈时试着像世炎般隐忍、大度,开始学和森的坚定、聂帅的公正不偏私,并从富春和咸熙身上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明白美好婚姻的基础必然是一致的三观和相同的信仰。 好多弹幕说“好羡慕他们,好想活在那个年代”。哈哈,其实真的去到那个年代我们未必忍受得了那样的苦吧,可是我也好羡慕他们。现在的生活固然安逸,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理想太现实,所以任何微小的得失都变得重要吧?计较得多,自然无法快乐。好剧总能带给人反思,为何如今不需扛着救国重担的我们,反而不如他们快乐有朝气呢?也许对人类而言,生命的意义终究还是重要的。所以,想要快乐,理想大一点,才是关键。 绕不开的话题是,本剧的政治以及爱国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是有传播理念,影响思想的作用的。所以,还是想劝那些一听说政治二字即排斥、逢爱国主义必反的朋友,以一颗平常心来看看这部剧。既然每一部剧都有类似的“洗脑”作用,为何我们一定要排斥宣传爱我们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作品呢?毕竟看了那么多好莱坞大片和美剧的我们,一直被洗着脑。如果能放开心胸去看这部片子,即便你对他们信奉的主义无感,甚至反感,你依然能从这群人身上得到力量。 写在最后:看剧时,我一直在想着一句话“今日中国,可如您所愿”。我感到迷茫,因为他们想要的世界大同、平权、消除贫困,我们似乎未能做到。100年了,我们的国家是富强了,可先烈们痛恨的事情依旧在发生:贫富差距严重、资本家剥削工人、官员腐败无能的情况依然存在,且绝非个案。当年宗旭之推崇的、先烈们批判的国家主义,似乎也是现如今所提倡的了。而人民,在一次次的波折中,丢失了信仰,变得自私。那场革命真的顺胜利了吗?我很怕他们泉下有知,会觉得自己的牺牲白费了,会对今日之中国感到失望,但也许是我想多了。初建时,精英云集,且仅有信仰之人方可加入,自然纯粹。而今,国家那么大,必须大范围吸纳人才。范围一大,如何确保无害群之马,这本就是人类社会的难题。他们当年心心念念的,是为中国找寻再次崛起之途径,他们做到了,何来失望?如今我们已强大到无人敢欺,全仰仗先人的努力和牺牲,该感激。而消除如今的种种社会乱像,不让先辈们失望,是我们的使命。与其纠结如今之中国,是否辜负了先烈们,不如从自己做起,力求不让他们失望。虽然有点事不在渺小的你我的控制之中,可总也能出点绵薄之力。再不济,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地爱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也是一种贡献。若每个看完本剧的人都能做到,也算是这部剧的另一种成功了。

 6 ) 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很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激情,应有的生活啊。

尤其喜欢张若名跟宗玉佩说的那通话,一个女人,无论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奋斗一生,还是为情爱追随一生,都是没有错的。这部片子,难得地还加上了一些女性主义的思想。

陈乔年和宗玉佩的感情,也是我喜欢的戏。我主旋律影片看了不少,《新四军》里面那种革命友人的爱见得多了,宗玉佩的小女孩情怀真让人觉得喜爱(虽然是虚构人物)。

陈乔年,陈延年的兄弟感情,以及跟陈独秀之间那种纠葛,也是我所喜闻乐见的。

------------------开始拍砖------------------------------------------------------------
导演,编剧,配音你们认真一点会死么!!!!

法国工人罢工的时候,赵世炎他们跟着去了,到底是什么让导演和编剧您认为他么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的中文沟通?既然片子里那么多对白都翻译了,这处,为什么不能统一呢?

还有那个警察头子,究竟会不会说中文,一会子中文,一会子法文,跟陈箓之间有时全中文,有时全法文,有时陈箓说中文,警察说法文,中文水准还时好时差,这是要闹哪样!!!!

四川籍的几位留学生更糟糕了,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四川话。全篇都用普通话,没问题。用现在的语音拍嘛,全世界都在干这件事儿。每个人都说各自方言,像以前的电影,毛泽东都说湖南话,一样,也没问题,还原么。但,能不能统一一下呢?感情在1955年之前,大家也都学过普通话,可以跟现在大学生一样,普通话方言无缝对接啊。

这些都是认真一点就可以克服的问题啊,真是可惜了。

 短评

非常棒的剧值得推荐值得观看周恩来最喜欢总理

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叫我怎能不羡慕着那个时代的有志青年,他们的精、气、神。这部人物群像的塑造强过恰同学少年啊。

6分钟前
  • 豆芽
  • 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青春偶像剧!各种款型的帅哥,理想和信仰,热血与良知,他们的青春在历史长河中璀璨闪亮

10分钟前
  • 爱哭的痞子
  • 推荐

尼玛怎么可以这么好看!!!!颠覆观念!!

12分钟前
  • Giants
  • 力荐

我觉得这应该能成为我远离电视机这么多年之后唯一一部守着电视看完的片子吧!真心好看!→ →真的一集一集的守着电视机看完了。除了邓公分量太重之外,好喜欢周相和赵世炎呀呀呀!!!还不到一百年,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了,该做的还有很多,可是你们看到了吗 值得的吗 会安心吗?会更好吧

16分钟前
  • 乔麦|灰
  • 力荐

鲜衣怒马的少年英姿群像,康洪雷导演真是良心保证,主旋律偶像化也是个新路子--赵世炎扮演者李梁是最大亮点,压过朱亚文的总理

17分钟前
  • 洛水之渊~~
  • 力荐

期待会有我们的莫斯科岁月和我们的黄埔岁月

19分钟前
  • 阿拉贝斯克
  • 力荐

能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

22分钟前
  • 宁芙与露西安
  • 力荐

好久没看见过这么中意的中国剧集了

24分钟前
  • 月一
  • 力荐

剧本写得生动而不做作,故事情节合理而不夸张,同类里的精品。

25分钟前
  • 月暝堂主人
  • 力荐

被赵世炎,周恩来的风度迷倒了不说,邓希贤被那个小男孩演的既有头脑胸怀又不失可爱,比较困惑的是蔡和森,性格和我理解的蔡和森反差有点大。最后,我想说,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书信总结的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真是境界啊~~谢谢全体演员和导演给污浊的现代营造出这么晶莹剔透的作品。

29分钟前
  • 挖鼻屎的年轻人
  • 力荐

除了把和森兄刻画得太二之外也没什么不好的了~

30分钟前
  • 五月的麦地
  • 力荐

曾经大家有一个深深相信的东西,但是后来却被这个深深相信的东西深深地伤害了,于是开始变得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33分钟前
  • 李洛克の下忍
  • 力荐

周恩来赵世炎太有魅力,求此款男友

34分钟前
  • Elly
  • 力荐

身为一个90后,我觉得我们的同龄人应该多看看此剧,对我们是一种鼓励和惊醒。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最缺少的就是那股勇气和志气!

38分钟前
  • annayun
  • 力荐

大神们都是神交已久的:-)还有这剧不分“高才帅”组合“屌丝组”,应该分“英年早逝组”和“将来搞大事组”。

39分钟前
  • 日常
  • 力荐

不算在苏州大学的山寨背景和不搭调的配乐 这部电视剧真心可爱。没有口号化的爱国 没有做作的忍耐 只有年轻人逐渐形成的信仰和勇气。反观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不胜唏嘘 也许唯有苦难才能让人成长 才能让人拥有真正的理想。ps:超爱赵世炎~ 看到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 不知这些早已牺牲的前辈们会做何感想 唉。

40分钟前
  • hook桃
  • 力荐

红色剧这么拍才有市场嘛,对每个教科书上的人物做大胆挖掘,再找了这么一堆演技过硬的帅哥来演,聂荣臻、陈氏兄弟、李富春等一系列人物帅得有点不科学啊(¯﹃¯)。最难得的是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独特的精神气质。不过陈乔年爱情支线的狗血以及对非赤色的丑化还是硬伤。最后,求导演剪辑版!

45分钟前
  • 未来有限事务所
  • 推荐

记住他。赵世炎。他被遗忘了那么多年。另,小书虫子你老了……

50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力荐

时间点正好衔接上觉醒年代。赵世炎太有魅力了,演员李泓良演得真好,台词好强,整个人钻进角色里了,非常精彩。世炎哥哥本人的魅力肯定比演出来的更胜百倍。邓爷爷的演员演得也好,好可爱。陈乔年帅气又可爱,陈延年外表冷酷但内心柔软。朱亚文演得最差,表演太轻浮,讲台词摇头晃脑,光顾着耍帅,没有深入角色。总体质量上乘,人物刻画真不错,聂帅、陈老总、蔡和森、李立三和李富春等都很鲜活。

51分钟前
  • Augentropfe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