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HD中字

主演:凯瑞·穆里根,博·伯翰,爱丽森·布里,拉弗恩·考克斯,克兰西·布朗,詹妮佛·库里奇,克里斯托夫·梅兹-普莱瑟,莫莉·香侬,斯利姆·克什里,山姆·理查森,斯蒂夫·蒙罗埃,亚当·布罗迪,康妮·布里登,阿尔弗雷德·莫里纳,马克思·格林菲尔德,克里斯·劳威尔,詹妮尔·麦基,雷·尼科尔森,斯嘉丽·斯宾塞,艾莉·哈特,弗朗西斯卡·埃斯特韦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2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3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4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5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6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3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4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5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6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7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8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19有前途的年轻女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有前途的年轻女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卡桑德拉(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曾是医学院里前途无量的高材生,却因为朋友的自杀而选择了退学。白天,卡桑德拉在咖啡店里打零工,而每当夜幕降临,她都会换上一身性感的装扮,出没于城市里各间声色犬马的夜总会之中,她会假扮成醉酒的样子,等待着某个“善良”的男人将她带回自己家中,由此来实行她对于男人的无伤大雅的报复。  一天,卡桑德拉在咖啡店里和曾经的同学雷恩(博·伯翰 Bo Burnham 饰)重逢了,雷恩之后开始了对前者的热烈追求。雷恩的出现再次勾起了卡桑德拉对于学生时代悲惨经历的回忆,当她得知曾经造成自己好友死亡的罪魁祸首们如今都过上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后,复仇的火苗在内心里愈演愈烈。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再战江湖2021女巫季节牛气满满的哥哥贻笑大方靠近2016最后的维米尔跳跃大搜查线2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瑞典混蛋侦探社神奇乐园历险记图书馆员第四季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触礁2020大佬2000伴我入眠黑钱胜地第一季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大象的眼泪无名者高墙边的混乱第一季达·芬奇的恶魔第一季马后炮玩偶1968降龙神掌苏乞儿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创造约翰·德罗宁姑娘小伙正当年大明女神捕之南瓜怪谈学级活动!不可思议的好朋友第一季迷蝴蝶呼吸2018法国逃跑花嫁梅森探案集第一季梦想者四夜蝙蝠侠大战忍者神龟邻里美好的一天喜剧乱如麻零度空间西部世界 第三季驿动的心香江花月夜1967兄弟本色清洁工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丧也可,燃也可~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前程似锦的女孩》的台前幕后就是由三位才女撑起来的。

导演:Emerald Fennell【英】

演员、作家、编剧、制片和导演。参演作品有且不限于:2011年《雌雄莫辨》、2012年《安娜卡列尼娜》、2015年《丹麦女孩》、2018年《薇塔和弗吉尼亚》,BBC剧集《呼叫助产士》,网飞剧集《王冠》。

Emerald Fennell

她最著名的身份是BBC出品的《杀死伊芙》第二季的showrunner(相当于第一执行制片的职位)。《杀死伊芙》这个项目连通了当代英国最著名的两个演而优则编的才女,Phoebe Waller-Bridge和Emerald Fennell。前者就是《伦敦生活》的编剧和主演,也是《杀死伊芙》的总制片。

Phoebe Waller-Bridge

Emerald Fennell跟她是《雌雄莫辨》期间相识、友情超过十年的铁姐们儿。受雇于她,Emerald成为了《杀死伊芙》第二季的首席编剧,亲自操刀6集剧本,并获得71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编剧奖。 如今,Emerald Fennell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就是2020年的这部《前程似锦的女孩》。

制片:Margot Robbie【澳】

演员、制片。她作为演员的身份更为耀眼。2016年《自杀小队》饰演奎因;2017年凭借《我,塔尼亚》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之后就成了好莱坞电影的熟面孔、座上宾。2014年跟另外三个圈内人成立了Luckychap Entertainment制片公司,其中一个是她的丈夫。2020年的《前程似锦的女孩》是她作为制片人参与的第一部作品。

Margot Robbie

演员:Carey Mulligan【英】

演员。代表作,2009年的《成长教育》,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之后的再一次发光是在小李子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饰演雍容华贵的Daisy。但真正Get到她的魅力是在《醉乡民谣》里听她用中低音唱Five Hundred Miles,从此对她的女声低音炮念念不忘。《前程似锦的女孩》的角色配置是私人订制级别的,作为她的冲奥代表作,绝不掉分。

Carey Mulligan

《前程似锦的女孩》,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洋溢着真正的女性品味。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主题表达,无论是90年代流行乐还是霓虹效果的照明,都在高调宣誓:这才是彻头彻尾的女性电影。

为解读它的结尾,网络上意见纷呈。有上纲上线者,罗列1234条,图文并用地试图证明女主角Cassie最后身着护士服前往森林小屋,就是英勇就义的暗示;之前小树林里的迷茫漫步,绝不是在求生,而是在求死。

Really? 女性复仇是一场行为艺术还是咋的。

其实去翻翻导演的访谈,里面会有答案。既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玄妙,也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另类解读。Fennell这姑娘很逗,她说故事初稿原本结束在Al Monroe圆满的婚礼和山上烧尸的火焰。虽然她很满意这个结尾,但被一致评论太悲伤了。第一批观影的同行制片人们都问她:是不是因为穷,需不需要钱,我们可以资助你再多写点,求你把它写光明些。

这才有了复仇第五章:Cassie的自救。

在Variety出品的四人线上采访中,主创详细地谈到了故事结尾的设置。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导演和演员的意思都是:Cassie从没有一刻是抱着必败的决心去挑战Al的。她的被毁灭,某种程度上只是故事逻辑的必然,因为要达到跟Nina生命轮回呼应的效果,她的死亡几乎是注定的;但这种毁灭,绝不是人物内部自发的动机。她绝不是早早计划了用死亡去实现什么,而是说,她长期抑郁的精神状态,使得她总是不知畏惧地在危险的边缘踉跄。

她不是想死,她只是不怕死。

这是两件事。

但是很妙的是,复仇第五章横空出世之后,英雄主义的自毁反而更契合女主角结尾处的只身赴险。

感觉这一切都是Cassie盘算好的,一切都是她的心想事成。否则,为什么没有像之前那样雇杀手?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为什么目睹过这些男人的原形还羊入虎口?这些行为的不可解释,恰恰留给热血澎湃的观众过度解读的空间。

换一面来看,这既可以说是故事的魅力,也可以说是故事的问题。结尾的模棱两可既可以看作是对现实复杂性的折射,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动机摇摆的结果。

从采访中,能够感觉到Emerald创作结尾的重点完全不在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而是拼命在朝她自己认定的某种结果努力——就是绝对不要写一个复仇成功的结尾,这与她想要关照的现实息息相关——女性没可能在一屋子都是男性的情境中胜出。她要揭露这件事,这才是女性需要知道的真相。

女性还要知道的真相是:她们往往真的就是被抛弃和忽略的对象。除了她们自己,没有人真的在乎她们的命运。

于是结尾真正令人窒息的点在于:连作者都放弃了对Cassie的保护。

一方面,导演坚持让扮演Al的演员牢记:“你是一个好男人,你前程似锦,你爱情美满。你根本不记得上学时做过的事情,完全不记得了。带着这样的感觉去演,当一个女人冲你亮出武器时,你一定是全力反抗,全力摆脱。”

另一边,导演又把Cassie的前途布置得意味深长:“Cassie走进的森林小屋,是没有后路的。它像个尽头立在那里。但她还是走进去。”

两边都义无反顾。两边都情有可原。

而扮演Cassie的Carey又补充说:“Cassie铤而走险惯了。她在酒吧恫吓那些男人时也不是次次都能全身而退。有时候她的身上是挂彩的。这不能代表每一次Cassie都是在寻死。”

所以究竟是不是Cassie安排了结尾这一切?我觉得至少主创传达的态度不是那么明确的。Cassie在整个故事中的状态是幻灭的,而不是深谋远虑的。试想如果她复仇的意志非常坚定,就不会7年的时间蹲守在咖啡馆,每周去酒吧吓唬男人。她一定会更加高效和精确地使用自己的时间,以及计算自己的生命。

这个动机暧昧的结尾,是整个故事最棒的部分。它成功地传达出了一种不可言说性:燃也可,丧也可。

而我更在意, 是什么让它看起来不是一段完整的移情体验,而是断断续续的一系列高能刺激。

前程似锦的女孩 预告片4

这就是故事最好看的那些镜头。一人两面的神秘女人,永远在乔装打扮中,冷不丁给你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对你犯过的错点到即止,绝不纠缠。

这是个轻量级的复仇女神在人间的设置。

或者按照Emerald的说法,这不是一个复仇故事,这是一个原谅的故事——只要你承认自己做错了,就会得到原谅。很简单吧,但现实生活的复杂在于,每个人都拒不道歉,只求被放过。

没有血腥暴力的这部电影,在揭露的,就是这个令人无奈的恐怖的现实。

一幕幕地反复验证,无一例外地,人都是如此。影片在直面这点上,做得极有想象力。

但是,串联这些有滋有味的细节的,是一个极其套路的故事线索——为了旧时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他人的枉死,她像孤魂野鬼,漫游在人间,寻找让一切尘埃落定的审判机会。

不管给它挂名是原谅的故事,还是复仇的故事,从叙事模板来看,它都是一样的东西。这种女性复仇的爽片太多了,《十三个原因》用的是十几盘录音带,将校园残酷物语的众生相各个击破;《亲切的金子》靠十几年牢狱之灾磨练出复仇之剑,将仇人千刀万剐;《魔女》中的神秘少女靠失忆的掩护,一路撕开过往的真相……

这种故事套路讲过太多次了,90年代经典气质和超现实的糖果配色也不是第一次见,要不是结尾突然崩盘又迅速聚拢的爆发性力量,这个故事大概就是那种看完就完了的片子。

它很缤纷,但都是泡影。

预告片的全程高能恰恰反衬出电影本身的故事性的虚弱。

预告片中这些最精彩的画面所构成的是高度凝聚的主题表达——Cassie,代表着所有前程似锦却毁于一旦的女孩的元神,心中永远埋藏着愤怒的火种,当傲慢又狡猾的男人靠近时,呼吸间烈火燎原,其炽烈程度即使葬身其中也在所不惜。

但是在如此应景的女性表达背后,那个支撑意识形态的故事血肉却水泡泡的。

故事里的桥段充满了无聊的铺垫和套路,看到Cassie跟Ryan的秀恩爱段落,闲得让人不知道手摆在哪里好。Cassie在恋爱中毫无破绽的健康面貌让人质疑她平日的阴霾和此时的无邪,究竟哪个是装的。

复仇目标三是Al的律师,也是复仇线索最坍塌的部分。律师的忏悔表现得极其突兀——一颗硕大油腻的头颅猛然埋进Cassie薄如蝉翼的纱裙里,这是干嘛?开玩笑的吗?

这是一段尴尬到让人难以置信的表演,一度我只能笃定那是个黑色的伏笔,在未来,这个律师怕是要背叛Cassie的信任。

但是竟然没有。

还有某些镜头,暴露出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的质感。比如,无处不在的正面特写。

Carey Mulligan是很美的,但是当她看到自己的闺蜜被强暴的视频时,能不能机位挪开一点,别怼在演员的脸上。眼泪没有那么珍贵。

在明朗的镜头景别前表演抗拒和羞耻永远是矛盾的。

摄影叙事有很多时候是需要靠构图和机位调度来拉升故事格调的。把人拍清楚只是基础,拍出情绪和暗示,才是摄影的高阶手法。在《前程似锦的女孩》这里,很抱歉没有看到高明的摄影镜头和机位调度。

Fennell写故事是一把好手,写黑色女性尤其出彩。但这并不代表在导演的经验上,她天然具备大师的觉悟。她没有。

总而言之,故事是很讨喜的那种故事。它傲气逼人,既轻盈又分裂的感觉,女人味十足。跟《杀死伊芙》的气质很像,它的“我”性特别强,一看就不是男性作者模仿女性视角去讲的故事。它不需要费力去模拟女性视角,它就是女性视角本角。

开篇第一个镜头,肆无忌惮又漫不经心,暗中凝视一个个中年男人摇摆的下流之处。用男性消遣女性的方式,镜头把这些无耻男人们也调戏了个遍。只不过代替销魂肉欲的,是油腻的脑满肠肥。回忆起来,还是蛮过瘾的。

The End

 2 ) 《前程似锦的女孩》:犹在噩梦中

喧闹夜店,商务男士的西裤海洋里,名叫杰瑞的男人发现红色沙发正中瘫坐着一个烂醉女人。自认是好人的杰瑞自然会上前关心,而接下来的提出护送、哄骗回家、再到把对方的神志不清当做口头同意,在他看来也是自然而顺理成章。毕竟在他眼里,一个独自醉酒的女人,根本就不懂得自尊自爱。

然而,当杰瑞将手伸向女人身体,之前还说话含糊走路踉跄的她突然翻身坐起,毫无醉态且气势逼人地质问:“你在干什么?”

这个热衷于给性侵犯带来惊吓和羞辱的女人,就是《前程似锦的女孩》的主角凯茜。多年前,挚友尼娜遭受的强奸悲剧让凯茜放弃了医学院的学业,也放弃了前程似锦的人生。如今,刚过三十的凯茜白天在咖啡馆当店员,晚上在酒吧当“演员”——扮演轻松易得的猎物,为图谋不轨的男人设下陷阱。

当昔日同窗瑞恩带来当年事件的新信息,渴望救赎和审判的凯茜终于踏上了为友复仇的必然道路。从强奸犯到旁观者,从健忘的院长到昧良心的律师,她一个都不宽恕。

同它的主角一样,《前程似锦的女孩》也热衷于反差和反转。影片在不同类型与情绪间切歌一样游走跳跃,复仇主线的悬疑惊悚元素中穿插着霓虹映照的浪漫喜剧桥段,沉郁和愤怒里点缀着聪明的黑色幽默;它有着暗黑严肃的故事底色,却在视听上搭配糖果般鲜嫩的色彩和俏皮的配乐,拿艳粉色的章节卡切分沉重的复仇段落,用帕里斯·希尔顿的《Stars Are Blind》和紧张撕扯的弦乐版《Toxic》分别为爱情和暴力伴奏。

而《前程似锦的女孩》的最大反转,也正好对应它的最大卖点。凯茜规划周密的复仇,很自然会为影片贴上#MeToo时代女性主义复仇爽片的标签,然而当凯茜的多数报复行为被证实为非暴力的虚张声势,当影片来到令人不安甚至不适的结局,观众或许会发现,导演兼编剧埃默拉尔德·芬内尔努力勾勒的复仇电影叙事走向,不过是对观众预期的一次成功捉弄。

《前程似锦的女孩》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成为一部单纯的复仇爽片。复仇爽片的理想主角首先就不太可能是凯茜这样的,她愤怒却不狠辣,聪明却毫无体能优势,飞蛾扑火的自毁倾向和玉石俱焚的悲壮勇气都太过浓烈,随时要淹没她的娇小身躯。

而镜头对凯茜的密切注视和故事从主线上的数次抽离,也一定程度上证明,比起高效地到达一个可能的快意结局,《前程似锦的女孩》更希望在凯茜的世界里多沉溺一会,像是在悉心呵护一个爱不释手的芭比娃娃,不断用粉蓝色彩和暗夜霓虹装点她的背景,甚至不惜以流畅度和整体性为代价,也要用影调和类型上的跳跃去实时匹配她变化中的心境。

在如此偏心的观察下,凯茜身上的双重性、她的迷失和分裂更显得丰满清晰。 凯茜的装束,是她生活细节中最能凸显这种双重性的一处设计,将她刻意地放置在两种女性气质的极端。白天的凯茜永远打扮得像个恋爱中的女孩,马卡龙色的指甲搭配软糯毛衣和印花连衣裙;而晚上的凯茜则消失在浓妆和高跟后面,性感危险、线条锋利,仿佛时刻准备着刺穿下一个“热心”男人的裆部。

黑夜里这副夸张皮囊自然不可能是凯茜真实的样子,它不过是用女性魅力做成的鱼饵,但日光之下那副温柔无害的洛丽塔装扮也不太像是凯茜的本来样貌,更像是另一种安全感和自我认同双重缺失下的表演。我们没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凯茜,那个前程似锦的女孩只活在父母的痛惜和与尼娜的旧合影里。 故事中心的这个凯茜,只是丢掉了全部自我、梦想和人生的一块悲伤的碎片,她明明也是那场性侵的间接受害者,却一次次重温噩梦,在漫长时间里当起另类的行刑人。

扮演凯茜的凯瑞·穆里根,在影片中贡献了绝佳的表演。凯茜甜美风趣,机敏冷静,但这样的表层下却随时有一根弦正处在断裂边缘。穆里根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这种将断未断的平衡和张力,她像一尊美丽却易碎的瓷白圣母像,仿佛稍有不慎,填满身体的愤怒和伤痛就会倾泻而出。

《前程似锦的女孩》无意成为复仇爽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凯茜试图对抗的不是某个具体男性,而是令人窒息、偏袒罪犯的强奸文化。

影片用很多精准的细节还原了猎食女性的天罗地网,重现每位女性都不陌生的噩梦般的日常。陷阱、危险和潜在的强奸犯随处可见,夜店里,捡尸的“好心”男人们成群结队业务熟练,而约会时,表面无害的男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约会对象带到了他家楼下;

帮凶也随处可见,网约车司机即使看到女乘客不省人事也默许男乘客修改目的地地址,到了第二天清晨,独自回家的女人又会收到路人男名为“walk of shame”的新一轮贬低和侮辱。

而一旦性侵不幸发生,“前程似锦的男孩”会受到无罪推定的袒护,受害女性却要面对异性的狡辩、同性的割席、铺天盖地的荡妇羞辱与二次伤害,被迫完成自证清白的不可能任务。

男人真是让人羡慕的物种。他们有太多托词也太会互相包庇,“我喝多了”“我还是个孩子”可以成为百试百灵的借口,而只要兄弟们沆瀣一气氛围到位,当众强奸女性就变成刺激玩乐,甚至谋杀都可以粉饰成意外。

但到了受害女性这里,无数人拿着放大镜在她们的伤痛之中找污点,一旦发现不完美,就欢天喜地地为她盖上咎由自取的印章。如片中律师所说,一张受害人在派对上喝醉的照片,就能让陪审团的天平倾向侵犯者。

面对这样密不透风的系统,凯茜注定很难取得理想化的胜利。最终对峙时,当年的强奸犯委屈地表示:“受到这样的指控是每个男人能经历的最可怕噩梦。”凯茜反问:“你能猜到每个女人最可怕的噩梦是什么吗?”

《前程似锦的女孩》无意将男女分置对立的两极,故事中既有悔悟的男性也有冷漠的女性,但影片确实呈现出一种两性间无法互相理解的悲观。光教导男人们“拒绝就是拒绝”是万万不够的,他们对于各类道德准则其实都心知肚明,但仍然会抓住一切机会,心存侥幸地去求取性别优势下的诱人奖励。

凯茜用虚假情境让女性旁观者感同身受,也恐吓威胁了一帮欠缺贼胆的男人,但她终究无法让大多数男性,特别是权力最高位的“阿尔法男”共情、忏悔,只能不断以自身为饵,以惨痛代价求助于更有威慑力的外部武器。最终,《前程似锦的女孩》没能带来大仇得报的爽快,只留下了持久的憋屈和隐痛。所谓的复仇电影,不过是又一出没有赢家的悲剧,一位破碎女人的糖果色噩梦。

我们初见凯茜时,她正身体舒展挂在酒吧沙发上,而最后她也用同样的姿势告别,双手平举,像极了十字架上某位著名的赎罪者。美好的仗她已经打完了,至于剩下的我们,犹在噩梦中。

(本文首发于《环球银幕》公众号)

 3 ) “这些男孩前程似锦,别让性丑闻毁了他们!”“那女孩呢?”

文 /绝望生鱼片 (提示:本文有剧透!!!!)

一个穿着性感超短裙、烂醉如泥的女孩坐在酒吧一角,找不到手机无法打车回家,此时酒吧里的男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会做什么?

很多男人都会做相同的决定——把她带回家或酒店,也就是所谓的捡尸。 当男人正要对醉倒的女孩实施不轨时,女孩突然清醒过来,直直地盯着男人,问:“你在干什么?” 男人瞬间被吓到。

这就是最近的一部新片《前程似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的开头片段。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吸引人? 继续看下去,原来一切都是女孩提前策划的,并且她每个晚上都在各个酒吧装醉,等男人把自己带回家后,在男人侵犯自己的前一秒,她突然表现出非常清醒的样子,质问男人在做什么。 下一个镜头就是她从男人家里走出来,带着胜利者的姿态。

你以为她杀了男人吗? 看下去就知道,其实并没有,男人毫发无伤。 因此虽然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女性复仇爽片,但其实看了才知道,全片笼罩着非常悲哀绝望的情绪,女主的复仇过程一点也不爽。

女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孩,在咖啡店打工,跟父母住,被父母嫌弃,但她无法负担一个人出去租房的开销。在父母眼里她没有正经工作,没有上进心,甚至夜夜不归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实她白天打工,晚上则化身复仇女神,去各个酒吧装醉,故意让男人捡尸。

然后就像刚才说的,每次在男人想要侵犯她的前一秒,她突然表现清醒,质问男人:你刚才在干什么?我说我要回家了,你听到了吗? 看到突然清醒的女主,几乎所有男人都会瞬间被吓得后退,然后才意识过来女主刚才是装醉。于是男人立刻不再碰女主,并且要她离开房间。

对,她的复仇计划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让人都无法置信:这样就可以免遭性侵了?是的。因为就在女性清醒的一瞬间,男人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权,对方不再是不清醒的、任人摆布的、事后也不一定记得起来发生了什么、就算事后闹起来也不占道德优势的被动弱势的女性。

于是男人也一下子清醒了:眼前的这个女人,不好惹,不能碰,赶紧远离她。 所以你说女主是在复仇吗?其实并没有,她只是在提醒这些表现上看似光鲜亮丽的男人们:你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我现在提醒你,赶紧收手。

女主以自己的方式提醒这些男人,最终的目的是要向这个仍然庇护强奸犯、仍然对受害者荡妇羞辱的社会报仇,因为她大学时的闺蜜,就是在一次喝醉的情况下被强奸,并且有一群人在围观叫好,而事后她向校长警方报案时,由于她当时是喝醉的,没有证据显示她不是“不自愿”的,而校长则说“那些男孩都前程似锦,他们以后都要当医生,是社会栋梁,不能因为这么小的一个性丑闻而影响了他们。

事实也的确如此,女主的闺蜜最终自杀,而女主自己从医学院退学,如今三十多岁仍在咖啡店兼职打工。而当年的那些男同学们,包括那个强奸犯,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医生,前程似锦。

回到片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也是来源于现实中的新闻。2016年斯坦福大学一名男生被告性侵时,法官称他为“前程似锦的男生”(promising young man)。为何人们都在担心性侵丑闻会毁了这些前程似锦的男生,那有人关心过这些受害者——前程似锦的女生吗?

当女主得知当年的强奸犯如今也在当地的医院工作时,她又展开了一系列复仇计划。

她先找到当年上学时的好朋友(她到如今仍然认为女性喝醉了被强奸是自找的),把她灌醉后,找了一个男人把她带进了酒店房间,第二天早上她在酒店醒来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找到当年的校长(她认为男生们都前程似锦,不可能干出那些事),告诉校长她的女儿现在就醉倒在酒店某个房间里,跟她认为的那些“前程似锦的男孩子们”在一起。

她还找到当年为强奸犯辩护的律师(他为不止一个陷入性侵案的男人们辩护使他们脱罪),找了个壮汉在律师家门口等待着女主的指令。

你以为女主用了这些残忍的手段来达到报复的目的?让这些人也尝尝被性侵的滋味吗? 又错了。 女主其实再善良不过。

她只是让一个男人把醉倒的好朋友带进酒店房间,什么也没做。她只是对校长说了个谎,校长的女儿其实完全没有处在危险之中。而当她发现当年的律师已经痛改前非,十分后悔当年的辩护,还跪下请求女主的原谅时,她让门口的壮汉离开了。 她只是想让当年那些人体会一下作为受害者或受害者母亲的心情,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就可以了,并没有让他们受到实质的伤害。

片中还有个小插曲,女主遇到了一个老同学,老同学对他展开追求,她也对老同学有点动心,两个人像小情侣一般相处了一阵,女主甚至还带他回家见父母,在他撞见女主在酒吧装醉被捡尸后,她还满怀愧疚地去找男生道歉。 谁知到最后,女主才发现了一个真相:这个老同学也是当年围观闺蜜被强奸的旁观者之一。

一切爱情的美好都破灭了,老同学被发现后还露出了直男癌的嘴脸:“我当年也是个孩子啊!我什么都没做啊!我只是在一旁而已,你现在是要毁掉我的前途吗?你这个烂人!”

我们的女主终于从这段短暂的crush中走了出来,更坚定了自己的复仇之路。

而最后,当她终于计划好去报复最后一个目标——当年的强奸犯,一切都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悲剧结局。体型弱小的她根本无法和强壮的强奸犯抗衡,她只是想在强奸犯身上刺上文身,教训一下他而已,但却不小心被强奸犯压在身下,最终窒息身亡。

是的,这个娇小的复仇女子,最终付出了生命。但事情没有结束,原来她早就准备好了赴死,并且将对方杀死自己的证据保留了下来,影片的结尾,强奸犯终于以杀人犯的身份被逮捕。 强奸犯终于被抓,但是看得爽吗?一点也不。

这也就是整部片悲剧的地方,看似女主报复了一个个潜在的强奸犯,但比起她闺蜜的自杀和她生前遭受的荡妇羞辱,那些男人们遭受的“强奸未遂的小挫折”又算得上什么呢?看似强奸犯终于被抓,但这是女主用生命和一辈子换来的啊,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女主和她的闺蜜,原本两个前程似锦的女孩,因为一个男生的侵犯和一群旁观者的不作为,因为校方和警方以及整个社会的荡妇羞辱,一个年纪轻轻就自杀,一个30多岁选择用生命的代价来复仇。

这让人想到三十年前的电影《末路狂花》,同样也是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宣扬强奸文化的社会对抗的女性,在片尾,两个女性开着车向着悬崖纵身一跃,全剧终。 那是个非常悲壮的结尾,她们付出了生命来寻求属于女性的乌托邦。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也大变样了,然而《前程似锦的女孩》这部女性复仇片的结尾,依然有种乌托邦式的悲剧、无奈和绝望

这个社会依旧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强奸文化、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一旦女性爆出自己被性侵的事件,当事人男性还会被打造成受害者,一副委屈的嘴脸,觉得这件事毁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正如片中的女主所说:“男人们最大的噩梦是卷入性侵丑闻,那你知道女人们的最大噩梦是什么吗?” 答应我,如果不想卷入性侵丑闻,那就不要去性侵别人,好吗?

 4 ) "Boys will be boys, but girls will be women."

女主心念醉后被强奸、在各方压力下自杀而亡的闺蜜,为弥补自己当初不在场陪伴的悔恨,在酒吧佯装喝醉引出“绅士们”,以强有力的姿态惊吓/震慑他们酒醉的女士并非他们的玩具;后得知当年躲过诉讼的强奸犯再度现身,并即将举行婚礼过上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美满生活,决定挨个找出当年主犯、起哄、包庇、攻击受害者的冷漠众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体验女友曾遭遇的痛苦以反省和认错。最后以身犯险与强奸犯正面交锋,用第二条命的代价将犯人送进监狱。

在事件中的几类人是浸润了厌女思想的典型: 1.强奸犯和起哄的男性。自以为女性喝醉就是默认可以发生性关系,将女性当作玩具找乐子,事后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玩弄女性一事甚至可以成为夸耀“男子汉气概”的证明和男性同盟间的凝合剂;

2.围观的男性(以影片里的儿科医生、女主的男友为代表)。没有参与侵害女性的行为、在生活中也表现得对女性尊重有加,但与加害者是密友,私下里会开女性的玩笑,谈论男人们的inside jokes。这类人看似是中立派,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彻底倒向厌女同盟,凭借女性对其的信任对她们造成伤害,需要警惕;

3.围观且指责受害人有罪的女性旁观者。看到轮奸女性的视频录像带觉得好笑、指责受害者就不应该喝醉、言行举止应该检点,类似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四处寻求支持、证实清白,这才意识到冷漠不是中立,而是助攻加害者有恃无恐、摧毁受害者希望的又一利刃;尤其是在默认同性别的人能理解彼此处境的情况下,她的冷漠对她的伤害更是加倍。共情能力与性别无关,个体间的差异并不比性别间的差异小;

4.对受害者的求助无动于衷的当权者(影片中的时任教导处主任)。从法律上来说,在定罪以前,一般假定被告者无罪,谁提出谁有义务举证这无可厚非;但教导处主任只是以这条准则为借口,在对话中透露出不其愿意毁了男孩们远大前程的想法——但实际上女主和闺蜜的成绩排名前列,她们才是前程似锦的女孩们(promising young women)。男性长期霸占领导位的现象会让人产生一种心证的刻板观念,似乎男性天生就有更强的能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此无论当权者是男是女都会不自觉地多给男性机会,甚至他们有一些道德上的过错也无伤大雅。

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有多难,从本片中可见一斑。尤其是结尾部分,眼看着女主即将复仇成功、在强奸犯身上刻下闺蜜的名字让他记住犯下的错,但最后却被意外反杀。结局让人很气愤、很唏嘘,但这不正是印证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处境吗:她们的反抗于男性而言不过是隔靴搔痒,反正又不会社会性死亡,换个地方依然可以重新开始光明的生活;而她们付出生命的终极代价也无法让他们偿命,新闻报道可以引导舆论走向偏颇、法律可以保护加害者的人权。

正如Dua Lipa在歌中唱道:

“Boys will be boys, but girls will be women.”

(“总归是男孩子嘛,天性爱玩,长不大的;女孩就不一样了,乖巧懂事,多包容多体谅,没什么大不了。”)

女性崛起之路道阻且长。

 5 ) 燃烧了自己,就一定能照亮别人吗?

【强大】

刚出场的女主无疑让你确认这是一部爽片:短短几分钟描述了被称为“捡尸”的夜场文化——男性在夜店酒吧等场所猎艳的入门级挑战,就是把醉地不省人事又落单的女性如同尸体一样扛回家或者酒店,进而进行一段不可说。

这“不可说”,往往是对于女性而言;对于男性,是和哥们儿一段easy girl的笑谈,或者网上吹嘘的资本。更有甚者,如同台湾的富二代李宗瑞那样把过程录影,用女性的不堪兑换炫耀的资本。

What are you doing?

女主Cassie在即将被侵犯的那一瞬恢复100%清醒的状态,冷漠又强势地质问着“捡尸者”们。三段开篇小情节中的男性,利用、剥削弱者的心态顿时崩溃,不堪一击。

清醒着的女性,对男性的要求无疑是高了许多。做捡尸这种下作事的男性则大多数不愿意也没能力满足这种要求,除了不自信之外,男女关系中的不对等和剥削也在捡尸文化中体现地淋漓尽致。Cassie反套路的报复行为,狠狠捅了他们一刀。

失去了一次不可说的机会是小,精神上的阉割才是最致命的。

【心死】

但,作为如电影名一样promising的医学院的美女高材生,Cassie是为何选择放弃一切在咖啡馆做侍应生、蜗居父母家、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教训捡尸男们呢?

女性友情,此时浮出水面。

这要是在我看来电影中唯一一段纯洁的、令人向往的“爱”——Cassie&Nina。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丽质天成前程似锦。Cassie却选择在Nina离开后,也对自己进行了社会性死亡,退学、离开朋友圈、在社会低处安静地以自己的方式复仇。

充满自毁气质却又迷人的气息,找《了不起的盖茨比》的Carey Mulligan出演,再合适不过。

破碎感,就是要这种美人来碎给你看,才会令银幕前的观众体会到痛。

【灰复燃】

“男主”的出现,却令Cassie和观众都充满了心死而灰复燃的roller coaster般心理历程。

他是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办公室里都贴满小病人们感谢他的画作。他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富帅,却以惊人的谦逊有礼让Cassie更加高看几分。特别是在虚荣的Cassie母亲面前,他的不卑不亢、对自我价值观的维护,简直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者Cassie最欣赏的男性了好吗?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也会像我一样,作为普通女性不断发出aww~的CP认同感,心中大喊“在一起在一起”,那首甜腻到不可思议的Paris Hilton大俗金曲Stars Are Blind真就是唤醒了80后的姨母心啊~~~

(此处有背景音乐响起)

【是深渊也是起点】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最终,世界上果然,没有所谓完美男人。

只是男主暴露的方式,太过于残忍,并且红心正中Cassie当初坠入深渊的死结,将其再次穿透了她原本被灌了蜜糖的心。

“砰”的一声,如同比赛的枪响,唤醒了终极报复的起跑。

结局太过于残忍,又不得不说是多年未见的最高级的女性爽片结局之一。将Cassie封神,她变成一个彻底的女权主义者,知行合一,以一己之力把不可摧毁的社会阶级、黑暗的司法制度戳了一个黑洞出来。只是这次吸进去的不再是Cassie和Nina这种小康之家的好姑娘们,而是真正的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白人男性精英阶层。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是普世价值观中我们从小被培养的理念。

然而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无论是爱情中的真心错付,或者职场中的遇人不淑,都一次次挫败了这信念。

但看了Cassie的人生,不禁感慨,有谁真的有燃烧过自己吗?

呼唤女权,除了在网上投机地站在风口上吆喝几句以外,在现实中看到地铁爱心座位被健康成年男性霸占,连声也不敢出;

倡导进步,转发一切先进理念的言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开放和与时俱进,在公司还不是拍老板马屁遇到不公平的事什么也不会做;

鄙视消费,经常用匠心/传承/文艺的高级形容词汇来包装和输出个人的价值观,《血钻》看完哭了擦干眼泪的手上还戴着钻石。

所以啊,看到本片结尾,不禁想说,燃烧自己,首先,最起码,您得燃烧一下吧?

有几人可做到。

我们大部分人,只是精致的尘埃。

————————————

【我看出的剧中彩蛋】

本片导演本人,客串了Cassie在youtube上照着博主学“妖艳贱货”妆容的博主本人,简直xswl;她还出演了最新季《王冠》中的卡米拉,演技同样炸裂;

第一个出场的捡尸男由美国曾经的国民男神Adam Brody《橘子镇男孩》饰演,他现实中老婆是《绯闻女孩》的Leighton Meester。所以北美观众一瞬间会觉得刚出场的Adam Brody应该maybe possibly most likely不会捡尸??oh well…

本片的拍摄仅仅用了23天就完成了;

饰演咖啡店店长的是变性女演员Larvene Cox,她也是第一个登上TIME杂志封面的变性女明星,在美国是绝对的左派Icon~

 6 ) 「獅鳥」(私了)

在今年「頒獎季」的幾部大熱作品之中,《Promising Young Woman》是較有所謂「劇力」的一部電影。本片若要簡單地去概括,就是關於一個復仇的故事——當在「常規」下無法令侵害的人受到應有懲罰之時,主角只能另闢蹺徑,也就是我們所很熟悉的對他們進行「獅鳥」(私了)。

《Promising Young Woman》於某些時候,像是一部青春偶像劇(片內甚至出現Paris Hilton的《Stars Are Blind》),並大量用到了很「少女系」或是很鮮艷的色彩(包括女主角那具有標誌性的彩甲)。但這些色彩如糖衣一樣(女主角Cassandra還自稱過自己叫做Candy),包著一個精心策劃、或令人看上去有點毛骨悚然的復仇計劃。本片在室內,用了類似以下離遠她的鏡頭,及讓其身後背景大面積「留白」的畫面,去展現她與我們的疏離、深不可測、和她的孤獨。《Promising Young Woman》於某些時候,像是一部青春偶像劇,但於某些時候,卻讓我聯想到像是《發條橙》那類型的電影。

注意:以下開始有劇透

本片開頭具有迷惑性。女主角在夜店扮醉,吸引男人注意,然後讓男人帶她回家;但女主角究竟有沒有對這些道貌岸然、故意裝好人「送」她回家的的「賤男」下殺手呢?在出片頭的一幕,電影特意有一個由下往上的鏡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女主角赤腳走在大街上,然後鏡頭升高,給大家見到她白襯衫上被濺上了類似血液的東西(觀眾可能會以為她昨晚已經殺害了「賤男」);但之後,鏡頭繼續上升,我們看到她正在吃早餐,原來濺在她身上和手上的紅色液體,極有可能是食物流出來的醬汁。

電影以此一幕,交代了女主角,雖然有時會令人心寒、害怕,但她仍未做出一些超越某底線的行為(例如去殺人)。她在重遇其醫學院舊同學Ryan,並得知當年侵害自己摯友的「罪魁禍首」的下落和他即將要結婚之後,雖然展開了對涉及到其中、或有份令到摯友自殺的人士進行復仇之計劃,但起初這些行動,都是點到即止(包括對旁觀的同學、對息事寧人的院長和幫罪魁禍首辯護的律師所進行的行動)。特別在女主角與曾幫「罪魁禍首」辯護的律師進行會面後,她有所動搖,並接受了摯友家人的建議:往前看,且也因她得到愛情的滋潤,被澆滅了仇恨,令其一度放棄了繼續復仇的行動。

然而,當旁觀的同學再次找她,並將一段過往收到的、有關其摯友當時被性侵犯的短片交到女主角手上之時,情況發生了180度的改變。於這一幕,電影又再次出現了將女主角置中,讓其身後背景「留白」的鏡頭(如下圖所示)。這一幕考驗了女主角的表演,電影雖沒有出現那段短片的任何畫面,但從女主角的表情可反映了她的難受——而且是看到她「有層次」般地、愈來愈痛苦,尤其是男友Ryan竟然在現場出現,更對她造成沉重的打擊。

警告:以下有更關鍵的情節透露

自此之後,女主角的復仇計劃開始越過「底線」。她於「罪魁禍首」舉行婚前單身派對的那晚,打扮成俏護士,並特意不穿鞋(呼應片頭赤腳行走)地走向派對所舉行的場地(此時配樂用上Britney Spears的《Toxic》,寓意明顯)。女主角的計劃看似進展順利,但誰知「罪魁禍首」竟掙脫了被女主角鎖上的手銬,並用枕頭反壓著她令其窒息致死!這個「反轉」相信出乎很多觀眾所料,顯得既殘忍又有點震撼;「罪魁禍首」如此的自衛與最後的燒屍,及過往女主角摯友的自殺,都反映出「罪魁禍首」的行為一直被人包庇,甚至連他的朋友在「罪魁禍首」誤殺女主角之後,都說他「沒有做錯」!

影片《Promising Young Woman》揭露了人性的弱點或黑暗面,那曾經深愛女主角的Ryan,於女主角失蹤後,明明知道她當時去了那裡,但因為要保全自己名聲和出於各種考慮,他竟然對警察隱瞞了關鍵的線索。電影最後再來一個反轉,也表現出女主角行動一向的周密性。但這個結局,於某程度上卻有點諷刺——女主角開始時不通過或不相信「常規」的方式可以實行到報復,但最後仍然是要靠律師、要靠報警,才能捉拿到她要報復的對象。若「常規」的手段,能早點介入和令罪有應得的人受到懲罰,兩位有前途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還會於最後都死於非命嗎?

 短评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女性复仇爽片,它的爽不在于男性崇尚的暴力和鲜血,而在于女性独有的浪漫和伤感,用神经质的自我毁灭掩盖善良,用柔弱的身体与世界的不公所对抗。影片并非用女权攻击男权,而是让人以弱势群体的角度去审视强势群体所定义的“规则”和“保护圈”。那些享受这些利益的人不会忏悔,直到他们也成为这些“规则”的受害者的那一天。

3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看完了好几天,还没缓过来,一直没勇气标记。闷拳捶胸口,一下一下又一下。“女人要如何在几千年父权结成的铁牢笼中凿出一纳米的缝?”答案:你的生命,你的所有。

7分钟前
  • 力荐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心想I like this film; 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心想omg I love this film.是大型狗血现场,以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浪漫又伤感、带劲又绝望的情绪铺展开来。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我们都想改变,可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这就是丑陋的真相。所以无论这片子入不入围颁奖季拿不拿奖,我心里都给她颁奖。

12分钟前
  • L U K E
  • 力荐

我觉得没有一个男的会懂这个片带来的窒息感 最后婚礼那里我爆哭

13分钟前
  • Momo June
  • 力荐

不像电影,倒是很有美剧的质感。人物剧情各方面处理的都比较仓促单薄,完全适合拍成一部长剧。

18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看前期宣传本以为是同态复仇的爽片,但点开电影十分钟就知道不是这种情况。有人能从Cassie的复仇行动中感觉到报仇雪恨的痛快吗?我没有,一丁点儿都没有,即便是她抡着铁棍砸坏别人的车窗,每一下都像是砸在我心口,因她从来都不是psycho,看到这里我心已经碎成渣了,后续更是反复碾压。那些罪人里只有一个人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无力的自我救济,Cassie瘦弱的手臂和那人坚实的臂膀呈鲜明对比,你妈的我真的好心碎,她付出了所有才让罪人罪有应得,彻头彻尾的一部悲剧。

21分钟前
  • 上世纪老人家🍦
  • 推荐

电影中间那段甜蜜的、女主精神慢慢变好的情节把我看到烦躁,如果不是因为送上门的手机,她大概也会完全放弃这段复仇了。所以谈恋爱可真坏事,你永远不知道在你面前温顺可爱的男人背后在brotherhood中又是什么模样。“It's not your fault”,这句话简直养成了多少社会巨婴。而男人们又是多么团结,需要女人用如此殉道般的牺牲来换取正义。虽然结局真的让我看到压抑的心情好了不少,但这样的复仇,只让人觉得更绝望。只有抱着如此大的决心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才可以让男人付出代价。这厚墙已经如此密不透风,必须怀着必死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撞动它。Such a Promising Young Women

24分钟前
  • DeadVolcano
  • 还行

“即使是在复仇电影里,她们也无法得到应得的正义”

27分钟前
  • 井井有緖_
  • 力荐

想看女性复仇爽片的可能要失望了,这分明是同归于尽的悲剧,这份决绝与勇气让人敬畏也让人伤心,每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都在用血与泪艰难求生,即使是在复仇电影里,她们也无法看到应得的正义。

31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男人毁女人只需要出一根Dick,女人毁一个男人需要赴死。

33分钟前
  • 鲁-西西
  • 推荐

前半个小时让我以为这只是一部metoo时代的女权爽片,但编剧蛮聪明的,最后结尾用一个悲剧设定展现了社会上所有人是如何相互帮腔,受害者又有多么容易就此失声、被遗忘。Joe对强奸犯兼杀人犯Al说的那句“This is not your fault”太戳我了。总有些男人在出轨、强奸、杀人,也总有人在对他们说,it's not your fault.

34分钟前
  • kidultcc
  • 推荐

怎么可以把一个还不错的故事拍的这么零碎分裂 配乐也好奇怪 除了toxic那一段配乐都很奇怪 除了女主几个男性角色演技都很烂 结尾也不好看 就感觉这个故事烂在导演手里了 哦对 最值得纪念的地方是 这是人生第一次不看中英文字幕看完一部电影 观感不好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没看懂一些台词吧…

36分钟前
  • Woo Davi
  • 还行

和一般大女主反杀复仇的戏码不一样,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对于这个前程似锦的女孩来说,要付出什么才能改变“坏人总能赢”的定律呢,答案是,所有。

41分钟前
  • 朵朵鸭🦍💨
  • 推荐

好过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99%的女性复仇戏,当大部分男性导演还沉迷于将镜头中的女主角塑造成某种痛定思痛勇闯龙潭的“特工”时,同样是肉体凡身,本片却以一种近乎残酷和决绝的方式予以回应,也为所有善良且勇敢的女性立传。

4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他拿枕头捂住她的头,大吼“别再动了”,她偏全力挣扎,直至死亡。既然“被动”被刻进女性的命运里,那主动求死,就是女孩们唯一还可以选择的,惨烈的,前程似锦。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She‘s drunk. He’s just a kid.

55分钟前
  • 木至木告悭
  • 力荐

年度失望,看作类型片能量匮乏(正反打贯穿几无场面调度),看作现实主义剧作牵强(复仇的时点与动机均为粗暴之必然)。依然是投其所好的喂食类电影,仅凭女主一人的表演烘托影像,令控诉被简化为点对点的个人私仇,失去了向外爆破飘散的可能。

5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

58分钟前
  • 文淇
  • 还行

#Sundance2020 个人认为在Sundance看到过今年最好看的复仇电影,真的屏幕打出第四道划痕的时候整个人激动得不行,是我这次最爱的电影,娱乐味十足但是又剧情在线!女主的复仇手段真的是惊人之举

1小时前
  • 梨花
  • 力荐

三星半,什么爽片女性复仇谁开的头贴的标签放你妈屁!这根本就是悲剧一切都是那么绝望自杀式救赎!·穆里根真美!!!

1小时前
  • 了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