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秋2019

HD

主演:谭凯,刘德基,谢承颖,菅野伯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日本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离秋2019 剧照 NO.1离秋2019 剧照 NO.2离秋2019 剧照 NO.3离秋2019 剧照 NO.4离秋2019 剧照 NO.5离秋2019 剧照 NO.6离秋2019 剧照 NO.13离秋2019 剧照 NO.14离秋2019 剧照 NO.15离秋2019 剧照 NO.16离秋2019 剧照 NO.17离秋2019 剧照 NO.18离秋2019 剧照 NO.19离秋2019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原来九十年代的海对面和我们一样辛苦~,唉!

电影写实的剧情,把琐碎生活的一地鸡毛都扬在了观众脸上,导演还用上海话硬生生隔开了非吴语区的文艺青年们。没有悬疑,没有血腥,没有露点,也没有王家卫那种故弄玄虚,无怪乎这里评分极低!

想来,文艺青年条件好的也就拖个拉杆箱去外面待个十天半个月,浮光掠影一下异国;条件受限的,只能坐在山洼洼里与对面山头阿妹唱情歌,大多都不是导演的受众。

剧情里,妈妈对孩子的吐槽像极了我媳妇,孩子的对待学习的不热情,对陌生人的那种疏离感,像极了我儿子,爷爷不太像我爸,但是和老丈人有几分神似~。

这里面老爸刻画的太过,苦大仇深,可能他小时候看高仓健的追捕长大的,演绎的硬汉一般,潇洒而苦闷,时不时叼根烟,演技也有些僵硬,不如另外几位演员柔顺。

最后媳妇带爷爷去买衣服的地方是上野的阿美横丁集市,这里都是卖小吃,海鲜,旅游物品的地摊货也就罢了,竟然带爷爷看的是二手衣服店,导演,你这是何居心?欺负我只到过纽约,东京,曼谷,巴黎,法兰克福,圣保罗的shopping mall,没逛过夜市?错!我在泰国拖家带口打工六七年,经常去曼谷和清迈夜市捡便宜的,这种摊子熟悉的很咧!

瑕不掩瑜,总之,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

建议四十代以上中年大叔和大姐疫情封闭期间慢慢鉴赏~

 2 ) 谈谈感受吧。。。

我是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这部片子的,经过也很简单,在电视上的免费影片区偶然翻到了,看这个封面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部动漫作品,但看了看简介,感觉内容题材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至少是在内一群电影中间来看。

我是非常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像是台湾,日本哪些生活片都非常符合我本人的胃口。这部影片也是,90s的中国人生活在日本,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但90s的日本,高速发达的经济,物欲横流的都市,会对中国移民产生什么样的文化矛盾差异,这显然并不是片子着重笔墨去描绘的。影片的焦点还是聚焦在移民背景下的中国家庭,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是非常可惜的。

影片的镜头基调我非常喜欢,大量的固定镜头营造出的写实感氛围,加上日本的取景,有种莫名的是枝裕和即视感,但相比于这些电影大师,影片的美术和摄影还是差了一档,在片子中出现的客厅,厨房等等,实在干净的犹如样板间一样,虽然不指望能营造出像《小偷家族》里一样的极致生活气息,但还是希望尽量有一些家的氛围。

影片的角色塑造不错,父亲母亲 孩子 爷爷。每一个人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但这里不得不单说一下影片中男主角的演技,实在是让我有一种在看国产电视剧的感觉,特别是加上影片不是很出色的剧作,情节的推动需要大量的对话去进行,两字:很尬。但如果抛开这个,严肃的父亲,苛刻的母亲,叛逆的孩子,这个中国家庭的设定还是非常真实的。

 3 ) 普遍压抑的中国式家庭

在FIRST看的几部片子里比较喜欢的一部,看这部片子就好像在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的故事一样。 影片的总体气氛是那种比较压抑的,这种气氛很真实,就像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一样,父母不知道如何当父母,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家四口语言的问题,很微妙但作用很大。人类为什么没有成功造就通天塔?就是因为出现了不同的语言。四个人,三种语言,父母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爷爷主要说上海话,儿子主要说日语。

不同的语言划分了不同的时代和观念,爷爷代表了老一辈的观念,也是典型的中国老人的形象。(和我奶奶的思想观念很像,认为家庭最重要的是安居乐业,也乐于当子女关系中的和事佬)

父母这一代加了一层社会背景,他们由上海被迫到日本就业,这里不说太多。主要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为了生活,他们贷款买房,背负着29年的房贷,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为职业的担忧等等。他们被生活压迫,更不用提什么年轻时的梦想。(我也曾经问过我爸爸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跟我说他现在没什么梦想,就是想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儿子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父母没有给他很多爱,所以他基本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去尊重别人,特别是家人。当全家人都说中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说日文,距离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但他心里还是十分向旺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的,比如希望爷爷去参加家长会,半夜去和爷爷睡觉。但他还是有一丝恐惧的,因为父母当着他的面大吵,而爷爷又在训斥他的不懂事。一个小孩子,你不教他懂事,却希望他像成人一样懂事,这是现代家庭的普遍问题。

时代变迁、观念差异和代沟、原生家庭等很多东西都囊括其中。

 4 ) 两个字:深刻

作品构图很好,镜头的角度和切换真的甩了我们这个时代其他电影至少两条马路了。电影想讲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大致讲讲我的看法。

人物勾画很细腻。一家四口虽然是家人、是夫妻,但因为成长时代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四种人。电影通过他们说的语言,上海话、普通话夹杂日本话夹杂上海话、上海话夹杂日本话、日本话,分别代表了爷爷、丈夫、妻子、儿子。

爷爷是最最传统的上海人,更是传统的中国人,吃过上山下乡的苦,回乡后遇上改革开放,又送儿子去日本读书改变命运。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信奉的是 一代更比一代强,家和万事兴,更是愿意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可以不需要子女的陪伴。

丈夫继承了爷爷的传统,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愿意为了家庭牺牲的。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日本读书、工作,起初是为了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后面的几年是为了自己组建的新家。一晃38岁了,为了赚钱过得是双休日才能陪伴家人的日子。这都是他的牺牲。

妻子虽然也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但她相对于丈夫更利己一些。电影中交代,她不一样,她是阿姨带大的。所以她的家庭观念并没有丈夫那么深,更不会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她的人生观是不断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喜欢日本,所以不会跟着丈夫回国发展的。她骨子里追求的是浪漫 向往的是欧洲,所以让她相夫教子是不可能的。

儿子在日本生活多年,从剧中早饭要喝冰水就宣誓着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本人。思考和行为方式也都是日本人。他和爷爷在剧中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日本孩子被一个中国爷爷那种在背后无微不至的爱打动了而已。

而整部电影,通过细腻的构图,不浪费任何一句台词的对白,将四个人之间的矛盾呈现给我们,给我们展现了离我们不远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群我们认为的天之骄子 生活的不容易。

最后一幕,列车上,爷爷回国后,一家三口丢纸团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快乐时光。但镜头最后,夫妻二人在天空下一人一边,将整个画面分开。丈夫窗外的景色是倒退的,妻子窗外的景色是向前的。孩子则选择坐在了另一排的位置上,他窗外的景色也是向前。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这三个人依然是三种人,丈夫终究会回国,而妻子和孩子将在日本,但两个人是两类人。

 5 ) 五颗星

给大家说一下我的看法。 1.在《离秋》中,关于谭凯饰演角色用普通话的问题,我一开始也觉得挺尴尬的。后来我慢慢理解了这个状态。男主原本是一名运动员,肯定会接触很多不同地区的人,其次作为在日本漂泊近20年的人,待过不同城市,读过语言学校。接触的都是天南海北的人,乡音被改无可厚非。最感人的是,在与父亲对话的中,熟悉的落语都是用上海话,反而给了我一种感动。【制片人在影后交流说到这是个遗憾,我觉得反而是个意外之喜】 2.关于影片质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真的还好。家庭的对话繁长是常态,只能说作为导演来讲应该尽量使用外部环境来减少这种弊端,这一点导演可能略有不足。但本片的夜景及灯光设计的处理都还算精致。 3.关于男主角打女主的问题的一个巨大转变,很多人可能会有些困惑。因为男主在此之前虽然状态不是很好,都还算克制。那我就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此之前,男主角刚贷款买了房,并且读了一张报纸。根据制片人对拍摄时代的确定,我们可以想到关于日本房产泡沫的时代背景。男主角在日本房价上升时接盘,却在不久后房价出现了跌盘的趋势。30年的贷款压力让这个男人心理产生了变化。 4.虽然我目前还没看完影展所有的影片。但从观看过的情景来看,以电影本身为标准,它的完成度目前为止应该算是最高的。

 6 ) 5颗星

在FIRST看的几部片子里比较喜欢的一部,看这部片子就好像在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的故事一样。 影片的总体气氛是那种比较压抑的,这种气氛很真实,就像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一样,父母不知道如何当父母,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家四口语言的问题,很微妙但作用很大。人类为什么没有成功造就通天塔?就是因为出现了不同的语言。四个人,三种语言,父母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爷爷主要说上海话,儿子主要说日语。 不同的语言划分了不同的时代和观念,爷爷代表了老一辈的观念,也是典型的中国老人的形象。(和我奶奶的思想观念很像,认为家庭最重要的是安居乐业,也乐于当子女关系中的和事佬) 父母这一代加了一层社会背景,他们由上海被迫到日本就业,这里不说太多。主要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为了生活,他们贷款买房,背负着29年的房贷,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为职业的担忧等等。他们被生活压迫,更不用提什么年轻时的梦想。(我也曾经问过我爸爸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跟我说他现在没什么梦想,就是想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儿子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父母没有给他很多爱,所以他基本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去尊重别人,特别是家人。当全家人都说中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说日文,距离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但他心里还是十分向旺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的,比如希望爷爷去参加家长会,半夜去和爷爷睡觉。但他还是有一丝恐惧的,因为父母当着他的面大吵,而爷爷又在训斥他的不懂事。一个小孩子,你不教他懂事,却希望他像成人一样懂事,这是现代家庭的普遍问题。 时代变迁、观念差异和代沟、原生家庭等很多东西都囊括其中。

 短评

#FIRST青年电影展#故事是在日本拍摄的一家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家庭 上海爷爷的到访之后 家庭矛盾的突然爆发,三代人之间贯穿故事的讲述,主要视角进入到这对生活在日本的夫妇与孩子身上,工作、生活、上学。影片结合当下移居国外与是否回国的现状展开了对生活,理想信念的探讨。很可惜没有去将影片所呈现完全交代清楚,剧情过于俗套。爷爷的表演很动人,演员的表演很不错,加分。

6分钟前
  • 水片
  • 还行

虽然几个设定上有些不严谨的地方,整体还是“戏”味十足的。爷爷和妈妈两位有最佳男女演员级的演出。

1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挺差的吧,看似有个社会环境,最终呈现却接近真空,口音梗毫无实际作用甚至导致bug频出。吃饭戏撕逼戏直逼国产电视剧水平。展现困境本身还是有效果的。

14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较差

给所有一星点赞

17分钟前
  • 烦恼什么呢
  • 很差

在别处过着一种别人的生活

2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家庭撕逼戏轻易别碰,看完这片唯一的感想是:《都挺好》拍得实在是太好了。表演痕迹重到让人冷汗直冒,剧作上各种低级Bug层出不穷。单说两点:1、孙子和爷爷一个日语一个上海话沟通如此畅通无阻,所以是吃了哆啦A梦送的翻译蒟蒻吗?2、宏宏这一张纯种日本血统的脸,爸爸和妈妈是不是应该带他去做一下DNA亲子鉴定?

2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2.5/5,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70分钟处的一个小冲突。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一些小事积累的情绪到最后都会爆发,对家庭问题的认知以及理解和作为异乡人的矛盾没有合适的事件去点睛,爷爷的闯入带来的首先是语言的问题,这个有解的bug被主创自动忽略后,很多问题就少了趣味!想做是枝裕和抑或山田洋次并没有那么容易。

3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爷爷的外来人身份原本很适合处理成与这个家庭尤其是孙子之间的语言矛盾,谁知道这么有趣的点被编剧完美略过。我一直弄不懂他们是如何在你说日语,我说沪语,他说普通话之间无障碍交流的。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再怎么模仿小津都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3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没有中途离场的唯一理由是 实在不知道出去能干点啥...

36分钟前
  • 乐高本高
  • 还行

吃饭,一家人吃饭,上海祖孙三代一家人在日本。

39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那些打一分的得了吧!里面弱弱的上海男人想出人头地,上海爸爸如姆妈一样的照顾,上海大小姐为人母后的那种抽离,日本小朋友的格格不入,并且在异国他乡地无奈和坚持。背后的逻辑都是真实的。父母介入就是鸡飞狗跳,但是也不会一下子变好,这tm才是正常转变的节奏啊!而且画面也很干净。打这么低分,比历届上海电影节那些没头没尾的练习作品好不少吧!这个世界的审美糟糕到什么程度了…

41分钟前
  • 吴秉翰
  • 力荐

父亲表演尴尬,台词水平很差。爷爷的表演是最好的。某些镜头和调色很小津,但也仅限于此了。

44分钟前
  • 罗夏
  • 还行

女主人实在是太讨人厌了,又不关心儿子,也不在意老公,公公给烧饭也没有感激之心

47分钟前
  • Vivian
  • 较差

观众瞎。

51分钟前
  • 吴托大
  • 力荐

导演有早期李安的影子 但是片子美术真的太假了,场景一切都干净的像样板间,远离生活化的生活片实在令人尴尬。但优点在于故事剧作真的蛮用心,以及片中丈夫向妻子扔筷子的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记,仿佛站在那里的就是我的父亲

55分钟前
  • 黄瓜味好丽友
  • 推荐

这真的是想讲什么就拍什么,谁说话就拍谁,丝毫看不到导演有什么有趣的想法。一个吃饭讲话的镜头,来回正反打好多次,家人出门还要拍一个尴尬的老头依依不舍的回望镜头...本来一个现实题材的电影,非要剪得稀碎,破坏它的真实性...语言台词上还有个巨大的bug,孙子用日语说橡皮将来要用,不懂日语的爷爷竟然还来了一句“将来用将来再买”...题材也老套,镜头也无聊,表演也虚假,台词也生硬,处处都想要模仿日本导演拍家庭生活,但根本把握不到日本电影的生活精髓。

60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很差

男主不会说上海话,比孙子爷爷跨语种交流更可怕,不过片头看男主是出品人也没办法,但这片子不得不说对上海人诠释挺准的,如果你觉得价值观不太对劲,那就对了,要体现当代上海的畸形面嘛。

1小时前
  • 黑狗成
  • 还行

【上海电影节展映】中国导演拍日本90年代的年代戏不容易,演员造型上是下了功夫的,摄影光顾着躲避了。但整体成果仍不能差强人意。一家四口人各自操持着上海话、普通话、日语三种语言,上海人儿子全程跟家人说普通话,爷孙本应是鸡同鸭讲各说各话,电影却表现得沟通顺畅,造成一种不自然不和谐的拧巴感油然而生。这种演员选角失败造成难以磨灭的出戏惨剧,无疑是导演、编剧的问题。让一家人不像一家人,再扎实的剧本都立不住。更何况故事本就平庸无奇甚至刻意,角色刻画也不够细腻。相比之下至于餐桌道具的小穿帮细节已不算什么槽点。一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较差

爷爷这么拎得清,怎么养出这么浑蛋的儿子……男主的演员上海话、日语都不会,为啥选角时不换个人呢??? 内景真的太差了,风格庸俗,毫无特色,真像样板间,还是没人住过的那种。

1小时前
  • Hiina Kapsas
  • 较差

剧本还可以,但是整体拍得像国产电视剧,布景太不用心了,厨房干净得像样板间,没有一点生活气息,同在一个屋檐下,各自说着日语上海话普通话,中年危机代际隔阂都点到为止。

1小时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