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

HD国语

主演:池亦洋,王思柔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零零后 剧照 NO.1零零后 剧照 NO.2零零后 剧照 NO.3零零后 剧照 NO.4零零后 剧照 NO.5零零后 剧照 NO.6零零后 剧照 NO.13零零后 剧照 NO.14零零后 剧照 NO.15零零后 剧照 NO.16零零后 剧照 NO.17零零后 剧照 NO.18零零后 剧照 NO.19零零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零零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跟踪拍摄12年的故事,主人公从5岁儿童长成17岁青年。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出生、成长的一代人。2006年,北京一所幼儿园。\"孩子王\"池亦洋天天带领一群男孩演习打仗,有时也会打人,被家长集体要求开除;\"小公主\"柔柔是一位文艺童年,一心沉浸在童话里,遭到群体排斥。升入小学,池亦洋因为成绩不好,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天天挨批,人生陷入绝望;柔柔进入家庭学校,自由自在,但父母为她的未来升学之路发生争论。中学来了,突然遭遇的橄榄球带给池亦洋人生新方向,他恢复自信,赛场上努力拼搏,生活中却连连受挫:早恋被批,申请美国学校遭拒;柔柔远赴美国求学,成绩连续拿A,但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离。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开幕式上他庄严地唱起国歌,这是他5岁时一度天天带领男孩们唱的歌;暑假柔柔回国,重返幼儿园做义工,认识到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世界奇妙物语 2007春之特别篇神医喜来乐马尼拉之恋乱世丽人行家族企业第一季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舞厅一杯热奶茶的等待乌鸦与麻雀飞虎神鹰遇见你之后电影版北部丛林魔法使的新娘 西之少年与青岚的骑士天涯明月刀去吃饭伐白桦林中的哨所无辜囚徒乌珠穆沁恋歌黑色丑闻满城尽带黄金甲(国语版)虎之剑敢不敢双赢2011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方程式无价之宝2023超感神探第五季非典情人秘密结晶2018神机妙算刘伯温大世界之旅第二季刽子手2017镇魂街灭绝2010终极贱靶双喜临门魔具少女第二季时空复仇记厨娘杀手七里香朱迪2019雪莲花盛开的地方爸爸去哪儿 第二季神烦警探第四季刺杀肯尼迪与麦子止杀令超清

 长篇影评

 1 ) 随感:关于自我、成长和育儿

我,一个未婚未育的学生,却花了两个半天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十年的时间,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是迅速的变化;而于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会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这是一面镜子,让人反思自己成长中的这样或那样的困扰,也足够让人思考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同样处于成长中的自己,脚步总是太过匆匆,上了大学以后,便淡忘了小时候成长的那些坎儿。自小,父母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路走来,我的学业顺风顺水,也通过升学一路从小县城走到省会。但我似乎也存在很多困扰:渴望合群,但不知道如何合群;一大群人都在的场合,我感到无所适从;生气却不知如何疏导,只能对着父母撒气;不知道如何去经营亲密关系,朋友们一个个都离我远去,诸如此类。到了大学,面对就业,我才在前辈和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尝试突破自我的束缚,在一次又一次自我否定的痛苦中,慢慢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到现在,依旧还在重新改变的路上。

我们成长在一个分数至上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受益者,也有被压抑者,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但我们必须看到,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成长到进入社会,最重要的还是明白:我是谁,我能为社会提供什么,如何和自己和社会正确相处。所有希望孩子一生快乐幸福的父母,其实如果在关键阶段教会了孩子这些,在生活中获得“快乐”,收获人生的“幸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憧憬着自己的家庭生活,最多再过十年,或许更快,我会拥有自己的新家庭,重新开始这成长、探索的轮回。希望当我成为父母时,还能再看看这部片子,再想想今日所写文字,教会我的孩子足够的技能去度过这短暂而又丰富的一生。

 2 ) 父母这个“被告”也很无辜的啊

第二集里萌萌的爸爸妈妈都是高知,家庭经济水平是中产,支付得得起孩子想要的东西,可以说是我内心一直羡慕的家庭的样子,但是他的爸爸妈妈也不理解小孩,也很固执,很形式:为了让大女儿和小女儿多接触,用买耳机换大女儿每天和小女儿玩十分钟这样的硬性要求来达成目的,然后在朋友圈拍下雨萌一脸不情愿的坐在柚子旁边自己玩积木也不理妹妹的视频打卡。其实很羡慕的东西,当你真的看到了它的常态的时候,会发现你得不到它不是自己的原因,也不是父母的原因,是你把它理想化了,它其实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心中一个理想化的罗曼蒂克的追求,因为追求虚幻的东西而将得不到的失落,错误地归因于父母,父母这个被告也很无辜啊。

(os : 选的片中这个例子是想到自己成长中一直缺失的一些东西,所以角度比较奇怪,评论区不接受因为这个例子的反驳和指责。)

――――――――――――――――――――“很多人他不懂”

这句话是提取并再思考于傅雷写给傅聪家书中的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 '忘恩负义' 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 '忘恩负义' ;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世界观和父母的观念想法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什么都变了,孩子长大,父母变老了,可是我们都假装或是无意也好,没有看到这个变化,孩子以为父母还是童年时候那个比我们懂得多,能力比我们强的人,而父母也以为孩子还是那个无忧无虑,没有想法的样子。于是孩子责备父母,不懂觉得他们该懂的,为什么不懂呢?父母也觉得孩子该听话的,为什么他不听话呢?我们太习惯安于现状了,当变化来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结束,我们更习惯于忽略,早上看不到这样的变化,让我以前还应该是从前的样子。

我从孩子的角度想,要对孩子说,也是对自己说:“很多人他不懂”。因为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以窥见一个大世界,比父母懂得更多的东西,学习到科学的理论,看到事情可以处理得更好的方法。所以,我们要接受这样的变化,要接受父母的“不懂”。既然父母在你小时候包容的了你的不懂,现在你长大了,比父母懂得更多了,可不可以换成你,去包容父母的“不懂”呢?就像童年父母包容你那样。

 3 ) 可塑的孩子们

纪录片《零零后》是以2003年左右的北京孩子为背景,记录了他们从入园(芭学园)到大学前的阶段。总体来说,导演拍摄的很好,细节、人物形象等都很细腻,能很清晰地了解到镜头里的孩子的特点,让我们对育儿也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深思。

首先,家庭富足的话,孩子的选择权会更多。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论是走体制内路线的梁昊天还是走体制外的刘嘉阳、柔柔、池亦洋、辰辰,他们都是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正是这种好的家庭背景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学校、兴趣、学习渠道等。

其次,所有的孩子都是金光闪闪的。孩子生来就是可塑的,需要靠我们不断发掘孩子的优点,弱化缺点,扬长避短,用耐心和爱心不断引导孩子的成长,他一定会有所收获。看纪录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感慨,这些孩子简直太幸运了,如果是平常百姓之家的话,池亦洋、刘嘉阳又会走向何方呢?是一直成为令老师头疼的不认真听讲、调皮捣蛋孩子还是依旧会通过自救改变自己的一生?真的很难说。

一一作为一名一直以来都很内向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融入集体,收获了友谊。一直以来,在我们传统观念下(可能是我自己的观念)一直认为内向的孩子总是没有外向的孩子讨喜,不会有大的成就,但是一一就颠覆了我们的观点。虽然她还是内向(跟家庭有关),但是她能够独处的时候更能够思考自己所学所做的事情,让自己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我觉得她理解人生还是比较透彻的。辰辰也是,因为内向加成绩好,总是被他人说成高冷,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这种内向让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时刻知道你爱她。比如大李老师邀请家长去学校学习,午睡的安抚的细节都让孩子感受到;川藏之旅爸爸一路相随;一一小学成绩懵懂,家长也没有过多询问和干预;刘嘉阳的妈妈知道他很有主见,带孩子去旅行,让孩子在旅途中增加阅历,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论是申请美国还是日本的学校,妈妈都没有做过多的干预。

纪录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很感人,比如三岁的一一竟然能说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柔柔说的“家庭第一,教育第二,可以启发你的老师很重要”,正是她体会到了教育的好处,所以她才愿意投入教育中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虽然陷入深渊,但是她依旧坚信“最后的就是最好的(The last is the best)”,真的是太棒了。

看完两个关于人生成长的纪录片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多赚钱的同时,要为孩子创造条件。比如从小引导孩子多读绘本,长大后孩子可以在黄金屋里看到更广袤的世界;从小带孩子去旅行,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体验到快乐;带孩子体会高雅的艺术:如去看画展、听音乐剧等。(看《7Up》后我决定让孩子在14岁左右去矫正牙齿,嘿嘿)

虽然纪录片有很多亮点,但是我觉得如果能有一档节目跟拍孩子、学校和家庭教育会更好。比如在传统眼光中的“小霸王”池亦洋,他在学校“称王称霸”的时候甚至全班同学的家长来“弹劾”,想要让学校放弃他、让他退学。但是学校并没有,大李老师召集家长耐心地解释原因并希望大家给一个机会给吃亦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地关注他,引导他去发挥自己的优点,让更多的男孩子学习他身上的男子汉气概、领导力和勇气。当然,老师也一直在教他原则和自尊心,让他放弃用暴力制人,这真的很令人感动。同时,池亦洋在学校里的成绩不佳,总是被老师批评,如果他背后没有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他怎么又变成一位能顺利申请国外高中的孩子呢?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申请美国高中时,虽然校方认为他的成绩不佳,橄榄球也需要努力,但是肯定了他的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我想这个和家长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关系。我真的很想看到每一位家长对每一位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同样适用于柔柔,一位内心敏感的 完美主义小女孩。是教育成就了她,所以她才会想着从学生时代就去滋养下一代,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我也很想了解她的家庭教育、更多的幼儿园时代的教育、私塾教育对她的影响,这些教育手段也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学习。

不过本纪录片虽然是关于00后的成长故事,但是基本上记录的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成长记。不论是他们的住家条件、芭学园、私塾、国际学校还是国外的学校,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且,正是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孩子们才有可能有更多的选择,那其他的贫困地区的或者是中产阶级、背景不同的00后呢?从这个纬度看来,的确是《7 up》更胜一筹。

 4 ) 人生就是一场虚无的角色扮演

北京的中学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北京的爸妈就是这个样子的。当年的同学就是这样,当年见到的家长也是这样的。从幼儿园就听出来这帮孩子的京片子,中学以后又加了北京孩子的贫嘴,片中出现了两次“你哪儿不会啊”“我哪都不会啊”的对话,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教室,跟同学们聊天儿的日子。片中两个爹都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候发脾气:“为什么啊”“我问你了你说不知道,那我只能瞎蒙了呗”,有理有据无言以对。奋斗小学,三十五中,三帆,十一,在海淀孩子看起来这基本就是家门口拍的。如果我以后留在北京,估计十几年后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我也会成为这样的家长。我小时候遇到的事情,在这部片子里的00后也一模一样无可避免。在看完片子的某个瞬间,我甚至想现在就去死以避免重复这已经上演了无数次的人生。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国家能够繁荣稳定,在现有的经济状况下,人们的生活就可以这样平稳地,可以预见地度过一生。成熟稳定的社会里,人们的选择也会自由一些,但惊喜也比过去少了许多。人的生活未必一代比一代强,不过是近代历史缺乏稳定,给了我们这样的错觉而已。1840年出生的乱离人,未必过得比1839年去世的太平狗好。也许之后我们也没法期待子孙会比自己更上一层楼。片中孩子的父母预计都是高知,而这还有另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父母基本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平庸。从辅导作业就看得出来,高智商的父母来看再简单不过的题目,以小孩子的大脑发展,理解确实需要时间,而他们的父母多半没有这个耐心去等。
在稳定的生活里,人确实容易失去斗志,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但上学期间,总还有个毕业年限,升学给人压力,也给人希望,更好的学校,更广阔的天地,如果可以顺利跨过去,世界也会越来越大,选择也会越来越多。而开始工作以后呢,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当然希望员工长期稳定的工作,调薪可以预期,升职却未必有保证。人在暂时的稳定和可以预期不会结束稳定的日子里,结婚生子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也许一份工作三四十年,一晃而过,而期间生活的最大变化,是自己的孩子从小小的一坨肉变成了大人。人们仿佛是有所期待,对自己教子有方颇有成就感。而细想起来,这个小人儿也不过是重复了父辈前二十年的生活而已。所有的事情都有前人尝试过一遍,并且不断尝试出更好的办法。什么事情都会有人专职教学,如何把妹,婚庆公司套餐,孕妇营养科学育儿,如何面对子女青春期,子女离家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享受退休生活,养老保险,遗嘱公正,都有定例可循。而且经证实这样还不错,自从我不再自创菜谱之后,做饭越来越好吃了。大家都这样,那么每个人只要选定一个职业,加技能点即可。以前玩游戏我最喜欢术士职业,到半路又突然想当药师帮队友加血,但是技能点儿不够用,中途转行的成本格外高,于是要么删号重来,要么一条道走到黑。那么人生和角色扮演游戏是一模一样的。
自毕业以来,我觉得工作仿佛只是为了找个地方朝九晚五地呆着,免得无聊又没钱,免得无聊到四处花钱和没事儿找事儿。社会不需要步子太大的变革,人也只好顺应趋势。片中两个男孩子的所谓体制内外的不同,本质上是中国的体制和日本的体制而已,日本的升学压力和各种规矩,并不比中国少。乐乐要去美高打橄榄球,也是希望在美国体制下做一个受欢迎的高中生。那业余爱好呢,小孩子从小培养特长,也不过是为了有个固定项目来打发掉下班和上班之间多余的时间。内向的人也许读书,技术宅,打游戏,外向的人也许是泡吧,桌游,攒局。总之,把多余的时间打发掉,把多余的钱花掉。游戏一局结束仿佛感受到无尽的空虚,而人获得成功或是达成目标之后,也会觉得空虚,要今早找到下一个目标才好。大学四年我在图书馆有五百多本借阅记录,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不过是听上去仿佛我用更高尚的事情填补了些空虚,知道了譬如“茴”字有另外三种我一时也想不起来的写法而已。所以人生的意义则是在于给自己找些事情来填补这些空虚而已。
那么这一辈子,我到底要扮演什么呢。如果像《马丁的早晨》一样,每天都有新内容再好不过,而这显然不现实。我想片中的一一应该早已悟到这一点,那么将来她选择扮演什么,是不是可以抽离出一部分来置身事外。虽然不是上帝视角,但可以算是个导演吧,告诉当演员的自己,此时应该怎么做。但是人格真能分裂还是挺困难的,入戏深了也能体会喜怒哀乐,但是泪水和笑脸都不会是永恒,消散后的情绪还不是无影无踪。
为了避免这重复了无数遍的无聊人生,那去改变它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历史的车轮能够碾轧那么多人,显然是质量巨大惯性也巨大的,虽然它无法阻挡,而加速也是挺难的。先驱者只能在身后留名了,多半活着的时候也不会好过。选择扮演这个推动者是需要巨大的勇气。选择安稳得一眼望得到自己坟头草的生活,也许更符合人类本能。

 5 ) 可以喜欢一个人玩吗?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入园后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玩各种项目。看着娃进去以后什么玩具都没拿起来,就那么一个人地站在那里看其他人玩,心里很不是滋味。某一瞬间,娃朝着大门方向站,我就和她挥挥手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她看到了以后一边挥手一边快快地穿过大半个操场走过来,离近了看到她的表情是拼命忍住哭,我和她说拜拜,她忍住哭也一边挥手一边说拜拜。我赶紧掉头就走,因为看到她这样我也忍不住要哭了。从幼儿园去上班的路上,我和孩子爸爸谁也没说话,最后爸爸说了句,以后晚上还是带她去儿童乐园玩吧。

平常问她喜欢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她说自己喜欢一个人玩。人可以只喜欢一个人玩吗?内向家长,内向娃,我之前觉得不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也很正常,经不起幼儿园老师反复说。看了这个纪录片,也有个芭乐园就好了。还在想,是不是孩子喜欢一个人也是因为在交往中处于弱势的一方 觉得没有意思,孩子年龄在班上偏小,性格也像我比较包子。看了几个小朋友的成长记录,觉得她要和一一似的,我很能接受,如果和辰辰一样,我还是希望能有些改变,能和这个社会更好的融合在一起。Anyway,晚上和周末继续带娃去外面多接触其他孩子。

 6 ) 萌萌篇

说实话零零后时光若倒流这一集我看哭了,不是搞笑的,是真的和萌萌这个小姑娘产生了共情,我虽然不是当事人,但是通过屏幕深深感受到了萌萌的悲伤。我曾看过的奇葩说里的一集辩论生二胎是否要通过老大的同意,我认为是一定要的,我同意一位辩手所说的,大概意思是当老大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不够时,才不愿意分享给另一个人,自己都不够了为什么还要分给别人呢?


萌萌的父母说了小时候兄弟姐妹感情不好长大了反而好了,觉得这个不是大问题,我只想问家庭情况一样吗?时代一样吗?北京可能比我们这儿思想要先进一些,我们的父母和萌萌的父母是一代的,可能还要大那么点儿,当然我的朋友们同学们的父母也是,他们有些父母认为父母就是把孩子养大只要活着并且身体健康就可以了,还想不到兄弟姐妹去。当然活着身体健康并没有什么错,但父母不应该把自己觉得以为的强加给孩子。


有了二胎忽视了老大。连那位阿姨朋友都说感觉萌萌父母和柚柚才是一家三口,没有柚柚的时候说感觉把孩子看得太重了,有了柚柚又不那么想了,我理解是父母成长了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可是对萌萌公平吗?连萌萌过生日的时候仿佛柚柚才是主角,全家人围着她转,可以理解她还小需要照顾,难道萌萌就不需要了吗?萌萌也不过十几岁,谁还不是一个宝宝了?


总得来说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我也知道父母不容易,没有完美的父母,萌萌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会犯错,知道当父母其实很难,所以现在想生孩子的也越来越少,因为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不想犯父母犯过的错,不想自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最后望萌萌的爸爸妈妈可以早日重视这些问题并解决,希望萌萌重拾美好的笑容,不再想着时光若是能倒流,因为前方的时光或许会更美好。)



(PS: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我比较幸运的是爸妈想要二胎的时候明确问过我并想说服我,我拒绝了,理由是你们最爱的就不是我了,就没有然后了。相信我能理解萌萌,或许我有过度共情综合症,我看什么都特别身同感受ᥬ᭄)

 短评

第四集 少女心智早熟就会不快乐

8分钟前
  • 叫我姐姐
  • 推荐

像乐乐所说,外向的人总是有了一群挚友后又有另一群挚友,生命永远是希望与前方,看似多情其实未免薄情,内向的人总是陷于静默、沉思、独处、回首,正如辰辰,看似无情其实深情。孩子的天性是上帝的赐予。看见一一,想起儿时的自己,人类社会正是因为内向者的存在而变得高贵而美丽,深情而深刻。

13分钟前
  • 如蕤
  • 推荐

中国版《seven up》

15分钟前
  • 心晴若雨
  • 推荐

太片面了,这片子不要叫“零零后”,请叫“大城市中产阶级零零后”。仿佛全国零零后都是这样,明显的精英主义立场。说实话这种成长环境的小孩在零零后整体里是小比例。

18分钟前
  • 熊里的小木屋
  • 还行

第四集。小时候孤单,但自得其乐,而且压根不知道自己孤单,所以并不在意。现在把疏离感隐藏起来,有了社会气息,又无法全身而退,回不到自己封闭、孤独却完整的世界里。感到自己泯然众人,眼耳口鼻无一不污浊,怀念小时候的少言寡语,又深知必须适应社会。没办法,不得不亲手摧毁自己的小世界。

23分钟前
  • 王恶
  • 力荐

02集,论二胎对一胎的杀伤力。

27分钟前
  • 米米
  • 推荐

北京三环内中产家庭孩子们的喜乐悲观。太喜欢独立清醒的一一了。

30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推荐

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莫过于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长大或者不长大。

3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单就它十年的跟踪拍摄就值得五星

36分钟前
  • ciFer
  • 力荐

一一从小就懂得独处的乐趣,妙不可言

37分钟前
  • 稍息立正
  • 推荐

诚实的纪录而没有任何评判。教育这件事,是博弈,像赌博。每一对父母都付出全部努力,结果却不尽相同。为人父母的巨大责任,有时想一想,觉得真是太重太重。

41分钟前
  • 炒虾仁
  • 力荐

欢迎收看大型国产纪录片《北京三环内的零零后·00后》

44分钟前
  • 我的学号就是这
  • 较差

养育一个孩子,应有一份纯粹的爱意,更应有科学的教育手段。评论中或有阶级固化的诟病,但片中包含的育儿理念难道不是普世具有借鉴意义的吗?

48分钟前
  • 鞋舌不跑偏
  • 力荐

清风不会画画,何必乱吹画儿;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51分钟前
  • 番茄
  • 还行

为一一疯狂打call。

52分钟前
  • 牛排口味的饼干
  • 推荐

那个才3岁,叫「一一」的女孩,被幼儿园老师问到「别的小朋友都有好朋友,你为什么不需要呢?」时,回答了一句「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听了这句话,我惊呆了。

57分钟前
  • Layer
  • 还行

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找结婚对象其实是给娃找个有爱心的负责的愿意牺牲的爸爸。

59分钟前
  • 桔梗
  • 推荐

有俩小孩儿,从小身上就有获得成功幸福人生的征兆,一个刘嘉阳,一个一一,前者发散性思维领导者,到哪儿都受欢迎,后者早慧。沉着冷静,温柔有力量。简直是我之前跟别人形容的,两种在世界上生存的最好方式,向外的代表和向内的代表

1小时前
  • 木寸木寸
  • 力荐

我很喜欢第四集里面的一一,可以看出是看过很多书的孩子,被大人引导着进入社会角色,同时拥有自己的想法。看到芭学院里和她关系很好的有有,我想到了我初中毕业时和我一起去旅行的小孩之一点点,那会儿的我偶尔也爱独处,也爱发呆,那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仿佛能够洞悉一切,在我独自一人时陪在我身边

1小时前
  • 懒宝宝
  • 力荐

最喜欢一一。总体来说,如果没有好的物质基础,很多都是白谈。

1小时前
  • 南歌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