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第二季

更新至05集

主演:内详

类型:美剧地区:瑞典语言:年份:202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2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3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4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5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6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3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4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5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6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7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8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19爱我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不写出来睡不着的续篇:Part Two的剑走偏锋与两败俱伤(含S2E03 PTSD自愈记录)

我终于看完了第三集。也许是我的心理建设做得太到位,也许是情绪已经消化完,也许是我强迫自己站在编剧视角,看下来竟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难受。当然,E03之前还抱有的期待也消失殆尽,毕竟剧已过半、无力回天了。

实在太可惜。可惜到不分析为什么可惜我会一直睡不着的地步。所以这也是一篇必须完成的分析。也许论文式长篇大论,但治好了我自己的S2E03 PTSD。准备许久,那么来吧。

先放一个目录,如果太长就拉到自己感兴趣得部分看吧:

(一)上篇回顾:以爱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冷酷分析:德的「出轨」剧情攻击性强,但没有OOC

(三)剑走偏锋:观众愤怒、恶心、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差在哪里:与Part One技、艺、人的全面差距

(一)上篇回顾:以爱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E02 之后的上篇分析,主要目的是抽出Part One 故事梗概,并且说明从剧作角度而言,Part Two并没有剧情脱线、人物崩塌。这个观点在我被剧透E03 出轨情节之后有过剧烈摇摆,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还是回归到了之前的结论。

为什么竟然接受了这种情节后文再说,先回顾一下前面的结论,因为也是今天分析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六点:

1. 剧本故事本身的写法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即之前写过的:

首先,故事需要一个人物,人物会有一个欲望,这个欲望与他的身份有关,实现这个欲望他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他会做出一些动作、也遇到一些阻碍,然后他会去想办法克服困难,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被某些关键事件影响,至于他最后有没有实现他的欲望这个结果可能不那么重要,但他一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与故事最初的他有不同了,这个不同的部分,也就是故事想要传达给观众或者读者的主题。

2. Part One的故事梗概总结下来就是:

一位高考前夕遇到已经决裂少年好友的高三生如何决定放弃理想大学提前录取资格的故事,故事最大的悬念和看点就是他与那位对未来没有想法的富家独生子好友之间的关系发展及其如何影响对主线,结局就是他虽然没考上理想大学但是得到了成长和爱情。

3. 剧本结构是属于单线叙事,剧情聚焦于核心问题的解决,阻碍主要发生在两人之间,而非环境或他人。除两人关系的变化以外其它的剧情,对于核心问题的解决其实没有太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甚至放弃了出柜这种金手指剧情的原因——本来出柜在多数LGBTQ剧里都是可以化解两人之间任何矛盾的利器。

4. 德的欲望是「成为演员」,欧儿的欲望是「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这一点仍然是贯穿Part One和Part Two没变的,也是剧情发展依托的主线。

5. 两人关系的变化仍然是最大的悬念,Part One的关键在于「德是否能接受自己喜欢上欧儿」,而Part Two的关键在于「爱是否能一直不变」

6. 以爱的内核和主题在两部也是统一的,是成长、是对自我认知的明确、是人生更自由,而德和欧儿,是这个内核发展出来的一体两面:对人生目标一直明确、感情上呆头呆脑的德来说,成长是「本来就是你喜欢谁都行的啊」;对感情一直明确、人生目标虚无缥缈的欧儿来说,成长是「 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幸福就好」。(如果这一点没分析错的话,这个目标Part One已经满分完成,希望Part Two至少能完成六成,PMeen有点良心吧,别虐完欧儿啥也不给他)

详见之前的分析「以爱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art Two 真的人设崩塌、故事脱线吗?

而故事方面出乎之前分析预料或者我还在等待解释的部分主要是以下两点:

1. 主视角/核心主角问题。Part One是明确的德主视角、获得成长的也是他,而欧儿的成长比较不明显,之前认为Part Two一定是欧儿视角展开、欧儿会是主要事件的推动者,但E03 为止,事件主要还是围绕德在展开的,欧儿单独的成长线铺得都很弱。倒是OST数量目前明显偏向欧儿/PP,在剧外给了欧儿更多的情绪释放。(顺便说一下Hold me tight这首真的太适合PP了,用Billkin的话说就是被PP诠释得非常sexy;而Fake news有种「歌词伤心欲绝、曲子快来跳舞」的跳脱感,不知道是否有其它寓意。)

但如果从获得观众共情的角度而言,欧儿是Part Two的主导还是比较明确的。回想Part One我们大多数时间是陪德一起经历因为欧儿而导致的情绪的跌宕起伏,而这一季,两人关系带来的情绪变化大多是由欧儿带领我们体验的,我们会不自觉代入欧儿的视角

2. 基于上面的第3点和第5点,两季都不会安排「实质第三者」,这里指的是(大写加粗)主动破坏两人感情的第三方。Part One的「虚假第三者」包括丹、柏石甚至是德妈,但两人关系的关键其实只在于德的想法。我现在仍倾向于这种观点,柴也并不是「实质第三者」,但是PTSD了我话先不说那么满。

(二)冷酷分析:德的「出轨」剧情攻击性强,但没有OOC

天啊我竟然要分析这个。先声明一下,情感上我非常抗拒这个剧情,不仅因为非常喜欢 剧本、表演、画面、BGM无一不优秀的Part One,也因为德欧已经成为永远热恋的少年留在我心中,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改变。并且与剧有关也无关,我也内心大喊过无数次BKPPSZD,虽然只磕人间真情不磕xql,但这种冲击性的剧情发生在由二人发展而来的角色上,确实令人窒息。

人剧分离、再抽离观众视角之后我在想,这个剧情真的脱离了德的最基本设定了吗?德的「出轨」是必要的吗?

刚刚回顾过,「德」这个人物的「欲望」一直都是「成为演员」,他明确、坚定甚至执拗,而且非常努力。

到什么程度?Part One里他为了「 考入最好的表演系」而「一页一页抄写单词加深记忆」「做了一箱单词卡便于随时抽背」「 吃药比吃饭多」「 成绩已经非常好但为准备高考还是去参加补习」,同时 「 参加各种比赛、准备面试、争取提前录取资格」。连欧儿也说看到他背后下的功夫才知道,他看起来的毫不费力只是因为非常努力。

来到大学,他为了「学习演技」刚入学就「摸到戏剧社去自荐」「即便不能上台也要当场务」「每天排戏」,「不断试镜」又不断失败,身边的同路人一个一个离开但他还是坚持。

与欧儿总是允许也能够给自己多种选择不同,德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的性格,用百分之百的付出去达到目标,一旦集中过头就会忽视其它的一切,甚至包括之前他所珍视的。

所以当欧儿成为他心中最重要的事的时候,他「花自己复习的时间去帮助欧儿」「把词卡和所有复习资料都给了欧儿」「剪了自己的辅导书给欧儿做成语册」,以至于「放弃已经触手可及的提前录取资格」,可以说他已经给出了他能给的一切、什么也不剩了。

德与欧儿的关系稳定下来之后,他的「Super Objective」(S2E02关键词,即戏剧中角色贯穿始终的「终极需求」或者说是「欲望」)在他心中的位置又逐渐占了上风。与第一季的中文学习不同,学习表演这条路他走得并那么顺利,克服重重阻碍的过程耗费了他太多心力,导致他在不知不觉中无法对欧儿那么在意了。

这也是S2E01-E03的主故事线,不仅体现在剧情中,E02和E03除德欧以外集中的角色也都是德的表演朋友圈中的,甚至每一集使用的关键词都与表演相关——除了E02的「Super Objective」,E01是「Ice Breaking」(破冰),即演员之间消除陌生感的过程,E03是「Memory Recall」(记忆唤起),演员调动自己记忆来相信自己处于角色中场景的方法。

表演学习很难靠自己完成,必须依靠他人,而且练习的方式对一般人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侵略性,需要一定程度上克服本能。而E03就是集中体现了这种侵略性对于德的影响。

本来是比较抗拒非亲密关系下的肢体接触的,要知道是他教欧儿「两个人手肘或膝盖碰在一起而没有躲开就说明他们互相喜欢」的,也就是他知道这个界限。所以刚开始他无法完成「允许接触练习」。但要「成为演员」,他必须克服。所以以他的性格,他一定会想办法做到。

焦躁之时,柴告诉他「Memory Recall」(记忆唤起)这种方法,从自我出发去找到类似的体验,观察生活、再把生活中的一切感觉都当作表演的养料。甚至包括初ye体验。这点本来德也觉得有点抗拒,但柴德吃饭之时德感受到方法的神奇之处,也给德打开了新的大门。他相信了这个方法,为了达成目标,他也一定要学会。

然后他上头了。这还是与他本身的性格有关。

德走的应该是「体验派」的方法,除了「Memory Recall」还有写角色日记。这个方法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成为角色”,需要演员本人放大自己与角色的交集,哪怕只有一点,再把这一点在表演中下意识表现出来。就拿直男演同性恋举例,他要做的不是把自己伪装成同性恋,而是将自己内心中对于男人的好感挖掘出来,成为角色,用自己同性恋的那一面来示人,才会在表演中不着痕迹。(参考:周申答“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柴希望自己和德做到的也是这样。但德因为急切地想解决无法入戏的问题,投入过度了、没有顾及到其它。他原本就因为柴是他唯一仅剩的同路人、指导者而对柴抱有极大的信赖,又发现生活中两人也有相似之处如都是重口味,在他独自坚持梦想的路上又得到了这位懂得其中艰辛的前辈的鼓励,再经过练习中的放大,这种仰慕就逐渐开始变得跟喜欢更像,他自己也发现了。

相较而言,欧儿目前为止在人格上比德更加成熟,对于感情的坚定与意志与德对于目标的坚定一样,他善于捕捉自己和其他人感情上的变化,处理上也都比较及时果断,会直接表达、当面询问,不会拖着,有对象了就干脆利落拒绝其他可能,而且知道自己的极限、也比较喜欢在舒服的状态下努力,不会把自己逼到某种程度。

而德的性格中不仅完美主义、目标至上,而且一直都有冲动的成分,行动比脑子快,第一季中他亲丹、亲欧儿,都是在对自己心意并不明确的情况下的冲动之举。他也一贯有点幼稚又别扭,会逃避问题不去解决,明明发现与欧儿的沟通变少、欧儿的变化他内心也还没接受、知道自己对柴产生了好感,但他什么也没做,任其发展。德还爱欧儿吗?应该还爱。但他在E03时爱柴学长吗?可能也爱。非常伤人,但是这也确实是他的性格弱点。他也只有在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他才知道除了梦想之外,他真正还在乎什么。

所以德亲柴的情节是OOC吗?我觉得不是。这是德过度集中于他当下的目标、试图解决达到目标中途中遇到的阻碍、过度投入导致的,对象是他尚未明确自身感情属于哪一种的前辈、又看到过这位前辈与其他人不因爱而接吻,他冲动的性格、不坚定的感情,也成为催化剂。这确实是德可能做出的无数选择当中的一种。

但这个情节是必要的吗?我也觉得不是。人是复杂的、角色的选择是可能有很多的,而最终选择哪一种行动取决于导演和编剧的取舍。这个情节只是没有OOC,但绝对不是好的选择,不如说很烂吧。因为德亲柴这个剧情的攻击性过强,不仅攻击主角本身、也攻击主角的人物关系,甚至攻击到了观众。接着分析。

(三)剑走偏锋:观众愤怒、恶心、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以爱的观众绝对不是抱着来看无脑小甜剧的期待来看第二季的,既然主题是Coming of Age,那一定是会面对很多变化和问题。而且Time changes everthing, 荷尔蒙减退之后的感情经过三年之后很难如初,可能有现实原因、可能感情变淡、可能分手决裂,观众都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变化。

然后第一季也不是纯纯的柏拉图爱情,虽然表现得比较含蓄,但也是有情欲成分在的,甚至可以说是第一季最为出彩的部分。因情而动,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再然后,剧本角度来说,剧情发展到中点,确实需要一个有烈度的冲突事件产生看点,调动起观众的强烈情绪,如生气、难过,再想办法去安抚、舔舐观众的伤口,最后反转让观众满足结束。

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德的「出轨」情节仍然引起观众暴怒呢?是因为第二季导演忽视对于烈度的掌握,明显想要剑走偏锋,来一次毁灭性攻击之后再绝地求生,让剧的主题得到最大化的表达。也不管多少观众已经被毁灭了,还有没有机会求生。

而他这个剧情让人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在于功利性过强、观众失去共情。

一是德的行为变得功利。德的性格弱点在第一季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为什么当时虽然大家都骂德「渣」开玩笑说他「真德不行」,却没有真正怪他呢?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诚的。

德因为说了重话去给欧道歉,他只是想道歉。

做成语册子给他,他只是想帮他。

把名额让给欧儿,只是因为想给他。

哪怕是亲欧儿,也只是很想亲他。

没有其它目的。

而第二季,德隐藏着想要「把体验拿出来用」的目的去跟欧儿睡觉,直觉上无法接受。过程越美好,越感到恶心。

不仅如此,他还在明知自己已经动心的情况下「把体验拿出来用」在柴身上。德确实「不干净」了。

这是剧情对于主角的攻击。

二是导演本身的功利性。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执导、又是编剧出身,第二季导演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追求剧情的烈度、追求自我表达,更在乎是否表达出来他想表达的,角色是他的工具,他只想利用他们而不在乎他们。

说到底成人的世界里有功利性也并非不可,爱情不会一直那么纯粹,但是观众需要被说服这种改变是必要的,才能够继续与主角产生共情、愿意随着他继续经历故事的发展。但导演完全不想说明,那让观众如何去接受,曾经用满满炽热真诚建立起来的感情一下子变得功利了呢?同样的剧情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坦诚告诉欧儿他的目的,比如在亲柴之前强调德对于解决问题的焦躁,可能效果会完全不同。

这毫无疑问是导演对于观众的攻击。

所以这个情节不是必须有、即便要有也可以有更好的叙事方式。现在的设计让观众对于主角失去共情,对任何一个故事而言都可谓是灭顶之灾了。剑走偏锋需要高超技艺,不然就是两败俱伤。

(四)差在哪里:与Part One技、艺、人的全面差距

平心而论,如果脱离第一季,第二季没有那么差。德妈知道德欧在一起给两个孩子护身符、海洋馆的众目睽睽下亲吻、欧儿数到十睁眼发现没有德、德欧吵架之后泼过来的一盆水,就这几场戏让我一直对S2抱有期待。

只是与第一季一对比,还是显出各种差距。怀着第二季为什么不直接换个名字另起炉灶的愤慨,虽然已经花了端午两天的假期写了这么长了,我也就是想把这种差距明明白白摆出来(如果端午多放两天我甚至都想再另开一篇长文分析贴)。

一是技不如人。这里主要指讲好一个故事的技巧。

第二季想用冷冽现实劈开第一季的炙热美好,可以明显感知到这种意图,但是导演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掌握好叙事节奏。每一集一个困难,节奏这么统一又来得突然走得急促,又不是打怪升级类剧情每集一个boss打完就完事。第一集欧儿的思乡病好了第二集你倒是交待一句啊?第二集德遭遇打击之后是怎么坚定信心越挫越勇的你也倒是说一句啊?不用台词,镜头语言也行啊,观众不傻能看懂。比如第一季,欧儿决定自己参加高考之后他做了什么?只要给一个几百张词卡都已经从「不会」那一筐到「会」那一筐的镜头就够了,就很明了欧儿绝对是在认真备考了并且效果不错。甚至于还细心呼应了之前总错的词,“伤心”(不知道记错没),他也会了。

而又是另一个问题引发的,就是一集一年这个非常死板的节奏。所以每一个剧情都必须在一个规定的、不变的时间内完成,造成有些剧情的未能完整展开、有些剧情显得多余。前者比如欧儿转专业之后两人的变化以及欧儿为什么突然变成红发,后者比如E03德跟柴的相处刻画过多导致喧宾夺主,其实即便要交代德为什么会亲柴,只要意图明确一两场戏完成足矣。而最为关键的德欧两人关系的变化反而缺少中间步骤的呈现、也缺少大量充实的细节、甚至没有交代清楚动机。

剧情详略和节奏的失控,也导致观众无法适应每当新的一集出来时剧中其实已经过去一年了,这一年里剧中人物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才每集都有OOC的讨论出现。

二是艺不如人。这里主要指对故事的艺术表达。

第一季经得起360各种维度分析和解读的原因是,它确实以不同方式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细节,隐藏在剧情中。你可以从画面、颜色、BGM、道具等一切你想得到的角度切入,然后都会发现它们经过精心设计,都有其意义,也服务于剧情。

比如如何表达喜欢一个人还不明确?PBoss并不直接说,他选择先让角色迷恋上对方身上的气味来传递。但是气味如何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呢?通过触觉。而椰肉看起来、摸起来都很像肌肤,所以欧儿就变成了椰子味儿的。(其实也是PBoss自己喜欢椰子味)

这种「以物叙事」的手法在另一个情节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德放弃提前录取资格决定重新复习参加高考、翻开他剪掉的词语书的时候。书已经被剪得全是坑洞无法复原,就像他对欧儿的感情也无法回头了,因为他已经付出了所有;这本书是之前两人补习时用的,也代表了两人共处的时光,也同样一去不回头;而书中美好的词都已经给了欧儿,剩下的所有词都消极而灰暗,跟当时德的心情也呼应起来。不用其它渲染手法,只是这个表达能力,我就已经要跟德一样嚎啕大哭了。

第一季中这种近乎Magic的表达太多了,知道剧情也每一次都会被打动。而这种艺术表达手法在第二季近乎全无。第二季基本上所有剧情都非常直白,也挖掘不出什么东西。

此外,第二季导演对于镜头调动、人物走位、动作设计等表达的运用能力也远远不足。比如抓背这个设计,第一季中既是两人之间的秘密,也是情欲的信号,同时也体现了两人的成长——小时候的抓背长大之后再做,意义就不同了。类似的设计在第二部不仅一个没有,而且除了海洋馆用了海面之下的亲吻,其他第一部已经铺陈好的那么多设计全都没了。好像德与欧儿和观众一起在普吉岛发生的一切、以及观众通过第一季知道的两人之间的秘密,都消失在海里了。第一季沦为第二季背景板,就起到了介绍人设的作用。

三是人不如人。这里是指人对于作品的追求。

与第二季导演不同,PBoss对于剧的抓马程度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而是要求扎实程度。他做第一季的时候的标准是「十年之后再来看也不会后悔」,他对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我拍的是电影,只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播出来」,他顺便想达到的目的是「希望看过剧之后大家都想去普吉岛玩」,他思考的是「我们要向社会传达什么、剧会引导什么方向、考虑每句话会不会让人想到什么、延伸出什么别的含义、会不会有负面影响」。

他对于如何写出让人高度入戏的剧本是这么说的:「理解人类是最基本的,理解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是什么,能够理解那种状态。即使没有相关经验也可以,我们可以感知,通过采访和探索自身。只是要首先理解人类。」

他对于自己笔下或者镜头里的角色,是有爱的,就是有缺点的德、不完美的欧儿,获得了观众共情和喜爱。他甚至也说过,对于德他的想法是,「如果未来这个孩子长大了,他可能遇到其他男生、也可能喜欢其他女生。没必要被定义,顺其自然。」我很想看看如果是PBoss,会如何讲述德变心的故事。

而第二季导演,我只想用Fake News的一句歌词,「既然不爱又为何要假装告诉我」。你都不爱你的角色,还指望观众会爱他们吗?而且这不是你创造出来的角色,不属于你,不要把他们仅仅当作导演的工具人。

(五)结语

7500字,从天黑写到天亮,又从天亮写到天黑,确实是一篇论文的数字,还是查重率应该都0%的全手打(如果万一真的有在校生拿去交课程论文,起码点个有用再关注下我吧,其它地方使用的话麻烦发个私信问一下,不要学之前人人视频拿了就用还备注错名字)。我都怀疑会不会有人看完。但是我写完了,真开心。至此我自己的E03 PTSD已经痊愈,希望之后的E04和E05不要又给我整懵了让我缓这么久。没时间再写这么长了。

 2 ) ……

看完第三集之后过于愤怒,短评写不下了,所以来写写剧评。


EP 01:

说实话,第一集有点失望……😞

可能是因为太爱第一部了。第一部是白月光,续作不论拍成什么样,都会觉得它不够好的。

果然不应该带着第一部的滤镜来看第二部吧。

第一部的普吉岛是世外桃源。第二部的曼谷才是现实的都市生活。

既然是生活,就会有矛盾,有争吵,有鸡零狗碎和满地鸡毛。

其实吧,冷静下来想想,如果德欧的故事就终结在第一部末尾的海滩拥抱,也挺好的。就像《Call Me By Your Name》终结在那个意大利小镇的夏天一样(没错我就是在diss《Find Me》……


EP 02:

看完第二集,心碎了。谁来心疼欧儿。

PP把欧儿的楚楚可怜演得太好了。

欧儿看起来柔弱,但其实,他一直比德勇敢。

-

剧情再怎么虐都无所谓,BKPP好好的就可以了!


EP 03:

捏妈,第一季第三集直接封神,第二季第三集是什么sb玩意儿?????导演喂屎还不够,还非要把第一季里的美好全都毁掉吗???为什么要让德穿着月亮T和柴接吻???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次第一部里碰腿的梗?为什么几乎一整集都在说德和柴???我们对柴真的没有任何兴趣,我们只想看德欧啊……

第二季和第一季真的没有任何关系,众所周知《以爱》只有第一季和番外。

为了BKPP,剧我还是会追完的。打三星是我最后的温柔。

P'Boss,大家都好想你。

-

睡了一觉,稍微冷静了一点。昨晚很气愤,现在是难过大于气愤。

上周末在家又重温起了《以爱1》,依然震惊于它的细腻和美。重温的时候注意到了更多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隐喻,于是更加感动于导演构思的精巧。

随手一拈就是各种意象和隐喻:椰子,扶桑花,红色和蓝色……

还有高级的画面和色调,恰到好处的配乐——我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看第二集结尾的船戏时,字幕组很贴心地翻译了歌词,我当时一边看歌词一边想:卧槽,这就是为这个场景量身定做的歌吧???剧中人物没能说出口的话、没能意识到的心境,都通过歌表现出来了。

中文的运用也很妙,比如一开始德想着欧儿,在本子上写满了“敌人”,而德欧和好之后,本子翻过“敌人”,变成了“亲密”;欧儿想在桌子下碰德的腿,最终还是缩回,继而在本子上写满了“秘密”;还有第三集的名场面,“两个男主角可以吗?”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我写这么多就是想说,第一部里细腻的情感和精巧的隐喻无处不在,我随口一说就能列出来这么多;为什么在第二部里,所有的精巧感都消失了呢?剧情开始平铺直叙,甚至开始狗血,开始烂俗。BGM也没有第一部里的精巧感了,很多地方都让我觉得很突兀。

德的人设崩得一塌糊涂(看了其他人的影评,发觉欧儿的人设其实也崩了),这真的还是我们在第一部里爱的少年们吗?

最让我不能忍的是,第二部自己烂也就算了,为什么非要拖着第一部,把第一部里的美好也都全部毁掉,这是连一丁点美好的念想都不能留给我们吗……

《以爱1》之于我而言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重要的剧。在这之前我是从来不看LGBT作品的,我觉得我接受不了,也没兴趣。但是《以爱1》实在太美了,它让我知道,原来真的有跨越性别的爱,原来我是可以接受同性恋的,原来两个男孩子之间的爱可以这么美。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以爱1》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念都不为过,好的作品就是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我太爱《以爱1》了,所以我不希望它的美好被第二部亵渎。

很难受。回想起当初知道《以爱2》定档5.27的时候,心心念念在手机里定了提醒日程,从五月初就开始每天掰着手指盼着5.27到来。现在看来,一个月前的我自己真傻,《以爱2》拍成这个样子真的对不起我的期待。

德欧的故事,就终结在普吉岛的夏天吧。他们永远都没有去曼谷,他们永远都是普吉岛上肆意奔跑的少年。

-

EP 04: 看完第四集,心情居然稍微好一点儿了。心态放平,不把它当做是《以爱》的续集,就当看个狗血爱情故事。只是想到第一部被毁成这个样子,还是免不了心痛惋惜……

一脚踹开渣男的欧儿好样的!👍🏻

德不会永远爱欧儿,但是Billkin会永远爱PP~🥰

-

看完《以爱2》花絮第五集,好甜呀,情感浓度太高了。被德欧狠狠伤到的心,现在被BKPP治愈啦~

是拍完悲伤戏份,导演喊“咔”之后立刻就要拥抱的BKPP呀。

下辈子好想活成PP的样子呐。

-

EP 05:

第五集真是狗血又无聊。上一集欧儿还坚定地一脚踢开渣男,一年后怎么就又突然心软了?

就,情感转折得一点铺垫都没有,为了HE而HE。

只能想到一句歌词来形容这最后一集:“大团圆的烂结局。”

题外话:林PP的演技真的肉眼可见地突飞猛进!👍🏻

 3 ) 放大镜追剧:导演都用了哪些暗示手法【01】持续更新ing

第一季://movie.douban.com/review/12973387/?dt_dapp=1【已完结】

第一集:

1.这里第一季中有埋伏笔,可能德会考虑复读,但是看这里的学校名字,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志愿

2.一家人拥抱的镜头也是从三人的近景到远景的,配乐不知道大家听出来了没有,是第一季里面,他俩和好的一起骑摩托那一段音乐,不过这一段音乐就换了节奏,比较舒缓,第一季一直害怕被妈妈知道,怕他不接受,这里用这个曲子也是暗示一家人从心底里接受和好

3.妈妈好像一直比较的迷信,比如第一季里面的迈左脚,这里把符文放在枕头底下辟邪,然后两个人在海洋馆的镜头,如梦如幻,一边告诉大家妈妈接受了,另一边两个人站的地方又是一个佛像被沉入水底。还记得第一季的时候拍了很多寺庙的镜头,这个镜头就很有深意,而在印度把佛像放进水里有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思,(佛教本身就是印度传入国内的)而且周公解梦中提到,梦见佛像在水里有误会化解重归于好的意思,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很会

4.这一段亲吻两个人的眼波流转,气氛升温开始,原先的路人嘈杂的背景声一下子戛然而止,两个人的眼里只有对方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两个人从屏住呼吸的试探靠近,到动情拥吻,慢慢的背景音乐才一点点起来,一段非常优美舒缓的和弦,有点像第一季的时候两个人摸胸那一段一样(这段纯音乐在国内音乐app没有上线,可以去Naodao Bangkok官方账号听)然后剧情开头的时候就买套的问题侧面写了他俩已经do了不止一次了,但是镜头却只着重拍了这个亲吻镜头,还记得他俩的初吻也是在海洋里的,这里就不在水里了,是暗示两个人的情侣关系目前已经在台面上,被接受了

5.这里两个人在街道谈起双方在演艺事业的心愿,准确提到了是我们一起走到那一天,这里我觉得应该不只是说的德和欧儿的心愿,更是bkpp他俩的心愿

6.追剧的时候看到黑暗中的玫瑰花这一段我就猜到了,德肯定会用这个伎俩来撩欧儿的,果不其然后面确实是,德看到玫瑰花这段有一段节奏慢慢向上的钢琴声,后面欧儿看到台上的德的时候却用了另一段音乐,就是他俩在海洋馆亲吻那个bgm,后面导演应该会在每一次他俩感情升温的时候都会放这段浪漫的曲子,浪漫轻快的和弦来表达两个人心贴心的状态

7.他俩的吵架的伏笔已经埋好了,欧儿本身是一个内心比较纤细敏感需要陪伴的人,在新的环境里,交朋友这一块欧儿属于慢热的类型,但是他主动邀请女同学吃饭,还打给以前的好友,还有主动的打招呼,努力积极融入社交圈,又给妈妈打电话,但是还是想家,需要陪伴,德在追求自己事业的同时如果忽视了这一段,后面肯定会有吵架的

8.这个Q一定是个弯的,他是主动介绍自己把欧儿拉入自己的朋友圈的,欧儿哭的时候,也是他第一个安慰,然后给欧儿弄冰沙,偷看欧儿,还非常心机的把涂了指甲油的手放在了欧儿的腿上

8.这里双方的新朋友登场对欧儿的名字发表了看法,但是这里德朋友提到欧儿的名字怪怪的,德没有出面解释,欧儿就很尴尬的撇嘴,然后德就直接转移话题给欧儿介绍学长学姐们了

9.这里可能大家没有看懂,这是欧儿第二次在黑暗中睁开眼睛,看场景应该是他一直在等德,有椅子有舞台,然后那束花就被带到了派对上

10.这里说第三次睁开眼睛,是在派对上,但是伏笔已经出来了他睁开眼睛之后迎面走来了一个人就是Q,(情敌来了,德自求多福吧)这里两段睁开眼导演把他放在一起讲,就是要刻画欧儿寂寞失落的心情,两次失落叠加之后的效果是双倍的,这种缺少陪伴然后又有人趁虚而入,两个人后面肯定是要吵一架的

【第二集】

1.这里开头特地写了德在学习表演时候的喜欢,热爱,反衬后面的欧儿的不自在不愉快

2.这里欧儿总是去Q家里,拒绝饮酒这里其实还说不上有多不愉快,但是后面他们提到说是明星随便就几十万轻轻松松,剧情有提到金学姐多次面试都不过,然后加上这是德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事业,被人嗤之以鼻他是直接刚回去了,但是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德跟这群人是没办法共处的,三观不同,伏笔

3.纹身算是两个人争吵的第一部曲,虽然最后德当场表示接受,但是实际上他是很担心欧儿可能学坏了,后面肯定还有争执

4.这一段表演练习,刻意单独拿出来,是为了后面的导演的挑刺和两个人做伏笔的,后面老师对于这段表演的点评也是跟前面德的如鱼得水相互反衬,他俩在表演里获得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欧儿是不自在的

5.这里欧儿的眼神其实有点身在心不在,他其实对于表演没有太多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看德的表演,他更多的是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对比后面他在广告课上的窃喜,状态差很多

6.这里就是我前面说的,伏笔闭环

7.这又是伏笔,这里是埋下了一个种子,后面跟德的争吵中会再说

8.选择在浴室拍这段,其实这是一次相互坦白心事的过程,是没有遮掩需要剖白的一段戏,从欧儿大大方方的说出自己因为女气被拒绝,想换专业,这个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是欧儿自我的一种赤罗展露

9.吵架干嘛非要cue第三个人呢?这里又继续伏笔了,金姐躺枪(吵架错误示范,请广大直男朋友千万不要学)

10.这段的音乐原本是循环没有起伏的,是从欧儿坦白自己已经去旁听开始戛然而止,德是惊讶没有跟自己商量擅自决定,没有告诉自己

11.这里这个语气就是非常瞧不起那帮人,也觉得那帮人把欧儿带坏了,前面就埋下的伏笔,这里闭环了

12.这里德提出自己的质问,就是觉得欧儿擅自决定没有告诉自己,欧儿问出以后又道歉两个人又稀里糊涂的,德说大不了再回来他是就觉得欧儿又三分钟热度,根本没觉得他会好好学,只是因为跟着那帮人学而已,但是他还是妥协了,第二次吵架告一段落,其实他俩之间的问题根本没有摊开来,两次矛盾都没有彻底爆发,后面肯定是要有一次真正爆发才能解决的

13.这里回应第一集德两个人许愿的伏笔,欧儿却中途退出了,德心里的气球是越来越大了

14.这里把德生气的点列出来了,面试被拒,发消息给欧儿还不理,说是学习广告实际上在玩儿,迟到,加上这段时间的妥协,累计起来的气球突然就被拓普这句话戳破了

15.这里德讲话真的超难听的,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留的,说完这段是我也忍不了

16.这里德音乐也是从欧儿说完就戛然而止的,但是这就是回应之前的伏笔,看到德抱了金姐,又吵架的时候拿金姐做对比,欧儿确实是吃醋的,顺嘴就说出来了

17.其实这里德也是吃醋才说这些话的,因为欧儿三分钟热度习惯了,他以为欧儿喜欢自己也是三分钟热度,认识了新朋友对自己的注意力就少了,改变了很多,他直接说不喜欢跟那群人鬼混,其实从这个层面来说两个人对于另一半忽视冷落自己有不同的反应,欧儿选择自我消化,给自己找新的朋友认识新的人接触新鲜事物转移注意力,德就不同,他是直接把矛盾点丢给欧儿的,体现了他的幼稚和占有欲

18.这里两个人话赶话吵架的时候,背景音乐有越来越重的钢琴声,到三个敲击的音,调越来越高,体现的是人物心理的心跳越来越重,用这样越来越高的三个音提现欧儿的问题之后期待回答和害怕回答的两个心理

19.特意拍了德跟柴的对话,和这个领带。后面应该会有两个人毕业的闭环,这里应该是个伏笔

20.关于金姐去做空姐的原因其实在前面已经有提到了,现实跟理想就是有差距的

20.这里问金姐什么时候做的决定,其实在前面浴缸的时候,德也问过欧儿什么时候决定是去广告的,德同时回忆了两个人,就是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被抛弃背叛的,他要一个人孤独的走这条路

21.这里柴打过电话,联系不上,但是前面柴跟欧儿已经留了联系方式互粉了,所以这里是柴通知欧儿的

22.这是德第一次正面的道歉,没有别扭了,之前第一季的时候他俩每次吵架,德想和好的时候都是问要不要补课,说明德也是在成长的

23.其实德在某些方面真的还挺孩子气的,他即使是懂得道理,他还是要闹一场,他就是觉得自己是被抛下的那个

24.德的内心世界比欧儿还要敏感,他对于这份感情的看重比他自己以为的还要深的多

25.这里为什么是两个人都要发誓对另一半的爱从始至终都没有变,一如从前,欧儿就泪崩流泪了呢?还记得前面他俩吵架的原因吗?德说欧儿变了很多,是欧儿问是不是自己变了就不喜欢自己了?德回答的是可能吧,所以对于欧儿来说,他也很害怕德不再喜欢自己,两个人对于爱不会改变做出了承诺誓言

26.还记得第一集他俩第一次提到关于爱不爱的话题,经过第二集吵架,他们相互承诺会永远爱,但是新的预告却丢出一个问题【爱真的不会变吗?】感觉是个伏笔,最后两个人在月亮下和好拥抱这段音乐也很美,但是没找到是个什么曲子

(持续更新🆕)

 4 ) 我遗憾你的变化,但是我欣然接受。因为这才是人生

一部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这部剧中让人看到的不能只有情爱。我有在这部剧看到我所想看到的挣扎,放弃,坚持。上一部让我觉得它能成为经典的电视剧是陈情令,可惜了真人cp毁了一部剧。这个剧我希望能跳脱出情爱。让以后想起来可以说我在剧中感受到什么,而不是只有bkpp是真的,太狭隘。

第一集我们到了新的城市,这个城市没有熟悉的海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甚至和你名字一样熟悉的普吉小吃,但是有我和你。

第二集我们有了不同的目标,在你放弃表演的那一刻我好像被抛弃一样,我曾为你放弃提前录取的名额,客是你觉得你自己并不适合,让我一时之间怀疑了自己,也气你的不坚持。 第三集,当我们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的时候,旅途中你遇到的意外,你如何能避免? 如果是我,我应该不会避免,我坦然接受我在与你渐行渐远中被其他事物吸引。 人是会变得,人也永远会被那些看似美好且朦胧的人和事物吸引。 在我爱你的那些年,谁能保证没有对任何其他事物动心? 我们没有败给世俗,没有败给亲情,我们失败在人原来是会变的。 无论开始有多么美好,过程中有多么动心。结果依旧可以那么惨烈。

我喜欢柴这样的人,生动,有趣,善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人本身就是致命吸引。我理解你的不能自控,也遗憾你的不能自控。

第四集我们分开了,我不能自欺欺人的说你还爱我。这一集在整季中并不是很出彩。没有太大的感触。

第五集的最开始欧儿和朋友泳池边的对白让我觉得就到这里吧。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你会为了他的成就而开心,也放过了自己,这好像是我能想象的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但后来你们又相遇了,再次遇见我依旧对你怦然心动,我觉得也好,因为无论怎样的重逢,怎样的结局我都能坦然接受。

我爱过你,喜欢过别人,最后发现我依旧爱你如初。

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海边,尽管过程不尽如人意,但结局自己满意就好。

再见少年

 5 ) 社会的进步,不是以腐,而是以爱,

我感觉以爱2才是生活,不是腐剧,这是一种进步,

一直以来拍腐剧都是因为拍摄而拍摄,为了收视率而腐,但不是因为爱情,

也许我们不懂夫夫之间的爱,当然也因为收视率,所以很多导演都是以腐出发点而拍,

就这3集的以爱,至少我感觉到了进步,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这个时代进步

也许这才是导演的初心----是真正的以爱,而不是腐

他以夫夫之间的生活学业,为切入点,展开的夫夫之间的摩擦,

裂痕,成长....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现实生活中夫夫,

夫夫群体始终是网络,在抖音,在腐剧,在电视剧中,而没有真是的落实到生活中

我们大众的很多观点也许有爱,但更多因为不了解,而夫夫的生活却没有导演去拍,因为资本,因为收视率,因为诸多原因,但是以爱2展开到面前,以生活、以爱情、以理想、层层递进,

这才是尊重现实中夫夫,尊重不同群体表达爱的方式,我不是夫夫,我总是在想,夫夫

在看到导演拍的很多腐剧,会不会亲切的问候导演的十八代,总以腐为卖点,你觉得现实中夫夫不会友好的问候导演吗

夫夫的取向很多是天生的,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希望社会更多的接纳,包容,理解,

甚至是法律的承认保护,而我们现实中的夫夫,对腐剧更多的问候和问号,难道夫夫没有真正的爱吗

夫夫生活天天都是腐吗,以爱2的切入点是夫夫的生活,也许会让生活中的夫夫欣慰一点,现实不能实现的,至少在影视剧中有导演以爱的切入点去展开夫夫之间的生活,在才是现实中的夫夫的生活,在才是人现实中的生活。

 6 ) 水土不服的椰子(完结)

EP1:(5月28日)

心心念念,时间终于走到日历上标记的位置。

看完有点失落,相较于第一季的灵气逼人,第二季稍显笨重。镜头语言生硬,人物割裂,伏笔又沉不住气。透着人为干预感,少了自然流淌的轻盈和韵味。

剧情直白粗糙,事件走向刚露个头,就立马能猜中后面。比如演到德骑电瓶车去学校迟到,就猜到现在的同居不可行。所以后面再铺垫德一次次的调早闹钟,一次次的在路上耽搁时,我的注意力便从剧情中溜走,开始走神。当欧因为心疼德,主动提出让德搬回宿舍住时,我的内心:呵,果然。一种毫无惊喜的印证,透着麻木和不耐烦。

伏笔沉不住气,降低了冲击力。前面刚讲“暗适应”,紧跟着就发糖:在剧场的黑暗中,德跟欧甜蜜互动。接着又扎刀:孤单失落的欧再次闭眼,德未出现,新的男性角色走进视野。伏笔埋的太短,太浅,剧情推进和情感堆积不够,大大降低了观众的惊喜感,也就没了“哇,好妙,原来在这里等着我”,这种智识上的爽感。

人物性格有割裂感,德突然就行了,欧突然就变成木头了。德的外放和主动很突兀,他是个谨慎又有秩序感的人,突然地亲亲抱抱举高高,让人很不适应。而欧,妖精一样发散魅力的人物,突然就枯萎了,整日伤春悲秋嘤嘤嘤。因为乡愁,和来到陌生城市的不适,让妖精变成小哭包,网红有了社交问题?在我看来,更像为了激发矛盾,强行改变人物特性。

当然,还有客观原因。暧昧期是一段关系的高光时刻,确认关系后的磨合最枯燥。花园里的玫瑰美得勾魂,某君惦念许久,终有一天,有幸剪下插入瓶中,接下来便是心如止水,只道寻常。

也有巧妙的地方,比如德忙着剧团的事,没空陪伴欧。这段时间,他衣服的颜色基本都是黑的,象征他男友身份的缺失。又比如对德母亲角色的处理,本以为她会是全剧最大的阻碍,结果却是她对儿子情感状况早已察觉并选择包容,出人意料,又让人动容。

会继续看,但不会抓耳挠腮。

水土不服的椰子,远离海边和潮湿闷热的夜,粉红泡泡消散了。

………………………………………………………

EP2:(6月4日)

浓墨重彩,空间压抑,像夏夜密不透风的浓妆。

剧情零碎分散,情绪来不及堆积和酝酿。东边飘来一团乌云,西边降了一场雨,南边又露出一缕天光。我是该看云、雨、天光,还是变化?

………………………………………………………

EP3:(6月11日)(四星改为三星)

“宾客满座,这杯梅子酒,见证了爱情的开始和结束。”

德把感情问题,写在只有学长能看的笔记本上,明晃晃:快来钻空子,寂寞空虚冷。

参演学长的戏,更像是为德办的一场测试,结果令人唏嘘。经不住诱惑,像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又是约定,这次换作与旁人,好像也能真情实意。

第一部:你落在后面,我愿拉着你一起前行。

第二部:你落在后面,我嫌弃又沉默,偷偷看向旁人。

第二部最大的作用,是把第一部的美好硬生生摧毁了:原来王子和公主的结局,并不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往后的日子伴随着痛苦、不确定、以及无数次精神游离。

神神叨叨,心性易变,不叫深刻。要看深刻,要看人性,我何不去看纪录片,或直接在现实里结结实实摔上几跤。生活的本真已够深刻,我无须再从爱情文艺片中习得。我看它,是想从琐碎生活中短暂逃离,体会稀有的悸动、美好、光和希望。

模模糊糊的色调,模模糊糊的角色,不论从视觉还是心理,都是昏昏欲睡,雾蒙蒙似噩梦一场。

……………………………………………………

EP4:(6月18日)(三星改为二星)

德,请脱下你的红色月亮背心。

它是属于普吉岛上的率真少年,不是你这个缩着脖子,弓着背,眼神迷迷瞪瞪,整整梦游了四集的摇摆男。

“戏一拍完,就跟学长撇清关系。”你从哪儿学的渣男语录?欧儿生气离开,你不去追,站在楼梯口干嚎?这次又是穿着扶桑花衬衫去道歉,这是求和专用战袍?

这么容易因戏移情,劝你尽早放弃做演员,省的误人误己。

接吻戏上集放一遍,这集又放一遍,导演是担心我们死的不够彻底,再补一刀?

跟第一部有关的东西:碰腿、月亮背心、扶桑花衬衫,全化作一把把尖刀,刺向观众心头。把这些美好意向恶心化,摧毁第一部构建的世界观,到底是为了什么。剧的口碑,收视率,演员,导演,金主爸爸,制作团队,到底哪一方能获利?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

第二季不如不拍,连累第一季像个悲剧。从没来过曼谷该有多好。但愿普吉岛的海滩,椰子,扶桑花,能成为梦游人的灯塔。

……………………………………………………

EP5: (6月25日)(完结)

随着海滩上德和欧儿背影的远去,第二季落幕。

闭上眼睛,想第二季到底讲了些什么,一片混沌。像打翻了的颜料桶,在满地狼藉下,由着性子胡乱涂抹,导演自以为梵高再世。配上看似现实,实则毫无逻辑的台词,让第一季里哭出鼻涕泡的德,在第二季的多场情感戏里,竟像个游离场外的观众,眼泪都挤不出两滴。

至今听到第一季的歌曲,情绪仍会翻涌,无数的场景在脑海里闪现。是椰子,是扶桑花,是月亮背心,是夜晚的沙滩吊床,是楼梯下的紧紧相拥,是海底寂静无声的吻,是“别把我的时间给别人”,是“可以”,是“万里迢迢江水未曾把我阻拦”。

普吉岛的夏天,带给我的美好感受,照进了生活。手机里有了战歌,相册里存着无数的剧照,梳妆台新添椰子味香水,书桌上摆着关于bkpp的台历,三月十一日的位置,用彩笔细细标注。

而第二季播完,只剩下厌恶。对导演,对故事,对角色,对色调和画面,甚至是对曼谷。

导演太贪心:日本航线,韩食店,中国元素。

又太傲慢:依托第一季的东风,内心却瞧不起小情小爱。

还特别愚蠢:想玩高深,大讲现实。结果整个剧播完,也没讲出个子丑寅卯。薅了一地鸡毛,导演拍拍屁股走人了。

想把亚洲几个国家的观众讨好个遍,却又不肯实打实花力气,只浮皮潦草糊弄一番。导演实乃糊弄学高手,花架子第一名。再延伸到剧,那就是不愿沉下心认真研究,全程带着愚蠢的傲慢,想当然地拍了个皮毛,皮下全无半点骨肉和血脉。整个故事悬浮于海上,泛着眩晕的色调,脆弱地经不起任何一个小小的浪头。演员不入戏,观众更不能共情。

第一季结束:我相信德和欧儿,定能冲破重重阻拦,坚定在一起。

第二季结束:我相信德,定会继续出轨。

 短评

我已累计刷了第一季7、8次,从台词、配乐到构图……实在有太多太多喜欢的地方,德与欧儿的故事已经很完整了,真得不需要有第二季。如果一定要有,那么请换个名字。叫《长大成人》或者《曼谷大学生》,与爱无关,更别说“诠释”了,一点心动的感觉都没有,何来“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7分钟前
  • 喵星人001
  • 很差

有惊喜。 欧儿数 “1 2 3 4……”然后睁开眼这两段太好了,pp表现很棒,BGM应景,就氛围感拉满!预告完全骗人…不是妈妈的阻拦,不是社会的恶意,不是小三的烂桥段…唯一有关的是时间让彼此“成长”,“陪伴”显得尤为重要,这恰恰是BKPP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标签(告诉我这不是纪录片是什么!!!)。昨天直播的时候billkin透露,5集会拍完5年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环境各方面都在变化,不能以看part1的心态直接延续来看part2。其实我觉得这一部导演更内敛,很会拍内心戏啊~人物塑造很棒啊~pp眼神绝了!billkin吻戏绝了!有几个场景绝对是本色出演啊啊啊啊

12分钟前
  • 雷闪闪
  • 力荐

20201121:第二季不结婚很难收场;20210610:第二季不be很难收场。

17分钟前
  • 一只蕃麦
  • 很差

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21分钟前
  • 是博博博博呀
  • 很差

好真实的男通讯录故事,曾经挣扎出柜的老公如今背着自己在外面做0,被伤害是不是每个太烂德磕药鸡的宿命

25分钟前
  • Mountebank
  • 很差

评价一律如此走低,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看神剧走下神坛。然而事实上没有人能永远生活在像是世外桃源的普吉岛,也没有人会一成不变不会长大,不会变得复杂,同样没有人能爱一个人一直等在原地。现实和理想本就存在太大的鸿沟,有裂缝再正常不过。但人们不愿意看见,也不愿意去承认,这种裂缝存在于每一段关系里,只要有光照进来就能看见。可看到裂缝了,分开了彼此,却还是想要厮守的两个人,可能才是现实中大部分爱情的模样。如果这样来看,并不是编剧太烂,而是人们讨厌有裂缝的感情。可现实不是童话,爱情就是不完美的,哪里又有完美的爱情呢?

28分钟前
  • ileana
  • 推荐

掉分掉的这么严重,是因为大家只想看耽美偶像剧,而导演想讲一个更真实的同性故事。(当然导演水准的确有点点下降,但为了这份“想说现实故事”的心,我觉得值得奖励四星

31分钟前
  • xxmgzfjAmgkg
  • 推荐

第二集把德写的像个精神病 写不出好的剧情就别拍 宁愿德欧永远停留在普吉岛

35分钟前
  • kk
  • 很差

剧情就…没啥意思,越来越像个唯美MV。

37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剧情照进现实,互相爱着对方的BKPP。

38分钟前
  • 在鲸鱼肚子里
  • 力荐

为虐而虐,狗尾续貂。别和我说什么现实向,人设都崩了。5分,平庸的续作。和第一季差太多。

40分钟前
  • 亂臣賊子👅
  • 较差

如果结局是BE就回来改成两分。

41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勇健说:“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第二季不是德欧,为了欧放弃考试名额、费尽千辛万苦想要和欧在一起的才是德。

43分钟前
  • 路之遥
  • 很差

什么狗屁玩意儿,一个镜头能无限掺水加长,换了个什么狗屁导演真是的

48分钟前
  • 寝ても覚めても
  • 很差

第一季的藤井树气质消失了 像一切暧昧终结之后的索然无味

49分钟前
  • kdh7¥4’jd
  • 还行

从海报释出的那一刻就笃信不会压错宝,大概十年之内这都会是我的泰剧天花板了。——————————————————————(编导真的毁灭吧,这辈子跟你们不共戴天)被第三集打脸,我可以接受他们之间在学业、梦想、交际圈、生活方式等一切问题上有分歧,只要这是在合理的人设框架和情节基础之上,但绝不接受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不忠诚。德为了欧甚至能够放弃宝贵的大学名额,编剧笔下却变得如此自私和不懂珍惜,这已经是对观众、对这个项目、对BKPP最大的不尊重。我的五星只给留在普吉的两个少年。

51分钟前
  • free最好的时光
  • 力荐

失去了第一季最吸引我的特质 变得普普通通

56分钟前
  • 站在楼顶吃西瓜
  • 还行

冲着今天这一集 它的总评分就不配评分上9分了 对我来说 第二季到这一集就已经结束了 看的时候我已经把这辈子会的脏话全说了 如果不是不能发出来 我可以不重复的骂十分钟🙃我可以理解导演想表达一些感情里会遇到的状况 但那么相爱的两个人 为了对方可以放弃梦想可以对抗世俗的两个人 你让他出轨?!脑子里进屎了吧🤬我真的 为我今天看了这一集而给自己道歉 脏了我的眼睛🙃

57分钟前
  • 好好晒太阳
  • 很差

这一季终于搞完了,真的好雷。能批评都地方太多了,导致已经无力吐槽了。

60分钟前
  • 穆阳
  • 还行

和第一季比差太多了吧,现在看起来就和普通泰腐剧没啥差别了

1小时前
  • 💊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