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头1977

HD

主演:杰克·南斯,夏洛特·斯图尔特,艾伦·约瑟夫,珍妮·贝茨,小哈尔·兰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橡皮头1977 剧照 NO.1橡皮头1977 剧照 NO.2橡皮头1977 剧照 NO.3橡皮头1977 剧照 NO.4橡皮头1977 剧照 NO.5橡皮头1977 剧照 NO.6橡皮头1977 剧照 NO.13橡皮头1977 剧照 NO.14橡皮头1977 剧照 NO.15橡皮头1977 剧照 NO.16橡皮头1977 剧照 NO.17橡皮头1977 剧照 NO.18橡皮头1977 剧照 NO.19橡皮头197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橡皮头197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阴暗压抑的工业小镇,刺耳的机器轰鸣噪音。亨利?斯班瑟(杰克·南斯饰)初次拜访女友家,然而目睹到的却是一个怪异扭曲的家庭,霸道的母亲、无能的父亲、植物人似的祖母以及笨拙的女儿。而更令亨利感到无助的是,他被迫与女友结婚。一夜之间,亨利成为一个畸形儿的父亲。相貌丑陋恶心的婴儿让亨利异常恐惧焦虑,也让新婚妻子因忍受不了婴儿的啼哭而半夜出逃。亨利再也忍受不了如此不堪的生活和夜夜噩梦,他最终亲手用剪刀肢解掉了这个畸形的早产儿。   由美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旗手大卫·林奇创作的长片处女作《橡皮头》,历时五年完成。一经公映,便以强烈的前卫诡异风格挑战了当时还相当传统和保守的电影界。在情绪化的摇晃镜头与随处可见的阴暗腐败中,大卫·林奇构筑出了一幅扭曲病态的家庭人物关系,赤裸裸地破开人性的阴暗面。这种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来剖析人类精神世界中焦灼郁闷的手法,加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萨拉热窝事件那年时光安好埋藏的真相:消失的德国女子天使坠落人间我心灿烂王志文版修女有枪美国甜心(2001)最后的维米尔百分百感觉侦探者也追忆篇迷离夜惊笑搞怪秀 第一季邮差2015爸爸很漂亮真相至上重案行动之连环凶杀(国语版)西瓜头心惊胆战的同居鬼屋1988可人儿代号蓝色行动游侠阳光灿烂 大海珊瑚小小的奇迹杀人2014美丽女孩被征老爸蓝调女王芭比梦幻仙境之彩虹仙子玻璃假面2005大猫竞技背叛俄罗斯版登月计划特朗勃格斗吧囧探佳人立花登青春手控制特别篇扑克脸2023双生花缅因姐妹中国刀锋战士欢迎来到切彭代尔斯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非具象化的恐怖

我的生理机制注定了我与所有标签里带“恐怖”的作品无缘,小时候看《洗冤录》《走近科学》《传奇故事》都能产生阴影。

《橡皮头》似乎不同于以往传统恐怖片,应该叫cult片,cult片,就是恐怖得毫无逻辑,但是又确实地叫人恐惧。它的恐怖,不是具象化的,比如形似ET的怪胎婴儿并不会让我觉得恐怖(好吧不要细看),因为没有故事背景,比如说辐射危机、生化武器,导致人的变异,或者鬼怪寄生、异形降世,我很清楚它只是一个道具,还会感叹嗯做得真逼真啊。

 2 ) 软弱的人面对残酷生活的办法就是做梦

这部片是一段很high的感官体验。把难以用语言,场景,(通常意义上的)人物表演来表现的心理活动,用更直接的视觉&听觉冲击直接轰进你的大脑。你可以复制般地体会主人公内心的纷乱躁动,恐惧犹豫,厌恶,绝望,挣扎直至歇斯底里。

有的地方不得不捂上耳朵,我怕交感神经受损。

亨利,一个小职员,百无聊赖的生活。踩进水坑袜子又脏又湿,也就是无奈的看看,脱下来扔到暖气片上。一个照片都已经撕了的前女友?突然喊他去见父母,亨利羊入虎穴地去了。

电影中,一切都是夸张的表现着。

玛丽:睡觉时都不拆的细致盘发,面对母亲紧张地犯抽风,说明是一个受严格家教的女孩,未婚先孕导致她必须和亨利结婚,婚后想做个贤妻良母,但压根不愿让亨利碰(一种可能是对亨利没感情,另一种可能是性生活导致怪胎这种结果让她心里有阴影),加上根本也没有做母亲的准备,玛丽逃回了家。

玛丽的母亲:强势的一家之主。可能玛丽的父亲絮絮叨叨是被妻子压制的,也可能是因为他懦弱导致妻子成为leader。而逼问亨利时,关于亨利和玛丽的性行为联想居然让她对着亨利亲了上去。

如果婚前,亨利的生活仅仅是麻木;婚后生活对亨利来说,作用是把他的房间变成了地狱。

婴儿:为什么那么丑?首先人类幼体刚出生的时候的确很丑。其次,这个孩子本不应该存在,父亲母亲甚至任何人都不希望它降临。第三,玛丽和亨利互相厌弃,这孩子身上一半是玛丽一半是亨利,因此在双方眼里,它都丑的没边儿。

亨利的婚后,突然陷入了独自照料婴儿(增加负担,失去自由),妻子离开(无性婚姻)的生活泥潭。

这里就显现出亨利的特点:对自己的生活毫无主动权,随波逐流地总是被动地改变生活轨迹。

他想拔腿离开,被婴儿的哭声唤回。过着不想要的生活,也就只能在梦里寄托希望:美丽的歌女唱着“在天堂~什么都好~”。

对门的妖艳美人(当然形象上行为上都是玛丽的反面)这时候看穿了他的需要,一夜云雨对亨利来说真是天降甘露。

而这时候不识相大声啼哭的丑婴儿,更讨人嫌了。以致于亨利做噩梦也做到玛丽又生了许多可怕的丑婴儿,一个接一个,噩梦无穷尽也。

这种被婚后生活碾压的绝望使亨利恨不得卸掉自己的大脑,卸掉之后原来身体里只剩一根阴茎。如果只有性生活多好呀——而很快阴茎的位置被丑婴儿取代——性生活为什么会带来这么可怕的产物。亨利不想思考了,他也思考不明白。他的头成了铅笔上橡皮头的原材料。擦完铅笔字后灰飞烟灭。(这里有一条可爱的联想——“人都会犯错误,这就是为何他们会给铅笔装上橡皮头的原因”《伦敦生活》台词)

最后的爆发来自对妖艳美人的无法求爱(而不是求爱不成,再一次,可见亨利有多懦弱,或者说对这生活的无力挣扎)——这懦弱还遭到了丑婴儿的嘲笑。一切都是因为你!——亨利最终忍无可忍用剪刀捅死了婴儿。至此噩梦般的生活结束了吗?会结束吗?

而亨利也仅仅勇敢了一点点,敢在梦里和暖气片歌女幸福地生活着而已。

 3 ) 父弑子、子弑父

所谓大师,大概就是,一两个画面就把人物的处境和关系表达清楚,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现实主义。第一次看大卫林奇的电影,觉得颇具天才气质。电影内容方面会有更多维度的解释空间,第一遍看下来,简单讲就是:父亲是儿子的橡皮头,地球是人类社会的橡皮头,这种“铅笔—橡皮”关系是一种坚实而庞大的体系,我们的存在方式何时变得如此畸形?这是值得考虑的。

有趣的是,林奇这部电影没有在橡皮头擦过后,橡皮的粉尘被一掸而尽而结束,他拍了一个反叛的结果——父弑子。“父弑子”隐隐回应“子弑父”,我将它看成对古人神话的回应。这部电影内部也同时具备父弑子与子弑父的形式。如果说父母对子女是一个古老的谎言,那么子女对父母的谎言似乎更加现代化,更是体系化的结果。西方古神话中父弑子的故事似乎并不罕见,子弑父更显得反叛,如今却似乎相反了,这是就具体形式而言的。但如果着眼更大的体系来讲,从反叛与自由来讲,这两点都可以归结到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气质,这种从古至今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感到它是超越的,是灵魂天生的,也或许是上帝赋予,来反抗所有伪上帝的。

========

睡了一会儿想到,这部片从性的角度阐释也是通顺的。最后那个姑娘,两颊长了两个鼓鼓的球,很像睾丸,球与身体的比例神似勃起的XX。所以这又是一个男人找回自己的鸡巴(纯粹的性欲),自我解放的故事。

 4 ) 大卫林奇的幻想世界

大概大卫林奇的作品都是这样抽象,但又让人无法捉摸,你可以把本片看成是一部一个屌丝男的丑陋生活,他养的那只怪物其实就是他本人,亨利在工作和爱情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整日封闭在自己的陋室里,他幻想与对面性感的女人做爱,幻想暖气片中相貌奇特的歌者给她带来的片刻温存,幻想他的女友可以照顾他陪伴他。。。但最终他内心的丑恶就像他养的恶心怪物一样,自卑的种子会在他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时发芽膨胀以至于毁灭他的内心。所以当他与女友睡觉时会看到恶心的像巨型精子的东西不断的从女友的身上流出;当他幻想登上暖气片中的可爱畸形女孩的舞台时,他会让他养的怪物婴儿顶断他的头颅,并且他的头会被街边的儿童拿去卖给制作带有橡皮头铅笔的商家卖钱用来制作铅笔;最终他终于鼓足勇气去敲对面性感女孩的门时,发现并没有人,内心的怪物就开始不断嘲笑自己,当他发现对面的性感尤物带回来的不过是路边让人生厌并且长相丑陋的老男人时,他的内心已经崩溃, 他认为所有的错都在于他不断容忍不断培养的怪婴,他拿起手中的剪刀犹豫的剪了下去,怪婴就开始不断膨胀,流出恶心的液体,虽然导演并没有叙述怪婴的结局,但可以推断出怪婴的死亡。最后亨利还是被幻想中的暖气片畸形女孩拥抱,整个画面由一直黑暗无生气的颜色转变为充满屏幕的白,亨利的所有希望实际上就是想摆脱那个内心脆弱自卑的自己,他渴望被关心和拥抱,渴望生活可以如人所愿,所有的愿望的实现只有下定决心杀掉那个畸形扭曲的自己。
      导演以一种极端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内心扭曲的人痛下决心的改变,值得一看,部分cult镜头让人不适,请看前做好心理准备。

 5 ) 怪鸟们为何只剩皮囊

怪鸟们为何只剩皮囊



    林奇碎片式意象拼缀而成的这部《橡皮头》,是一曲关于碎梦的工业摇篮曲,也是他诸多后续创造力的先兆。

    所有的恐惧都是用来阉割美梦的,自我记事起,最令我恐惧的一个梦是一些没有形状的婴儿卡死在黑色的零件之间,那些黑色的零件齿轮般运转的,但是与婴儿的没有形状并无二致。那些卡死的婴儿令我头皮发麻,醒来时床单已湿,我受邪恶所迫的汗液浸满了漫漫长夜。

    因此,我更加不能违心地夸口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即使你早已为其冠以杰作之名。说实话,这是部令人恐惧的作品,依稀是林奇制造出来取笑世人的作品。这部由林奇以血浆编织或勾勒出的黑白梦魇,带着工业社会独有的冷酷,贯穿着刺耳的噪音与怪异声响,以怪诞的暗示与象征性的物件搭建的内心建筑群。只是这建筑群,随着被剖解的怪胎,而砰然崩塌。

    对待公牛最残酷的方式,是将他的睾丸放在他的面前砸烂,这部具有象征意味的橡皮头似乎也有类似的强劲功效。在夏季闷热的夜晚,疲软着身躯勉强在影像中前进,怀着对林奇在别处赢得的好感和热衷,艰涩地进入这部崎岖的剧目,像在医院的病床里进入一具你所厌恶的女体,你承受并感恩于这场令人沮丧的快感,仿佛只消一丝多余的风就可以吹落你逢场作戏的卑劣念头,阴暗而潮湿。

    当然,这部黑暗的直至腐烂的片子自始至终带着实验的姿态,兼具摇滚气质的气氛也从未间断。多重压迫性的符号从四处涌起,仿佛他们原本就在那里:怪胎,噪音,危机,无果的性,被毁灭的精虫,压力下的欲望,黑暗中的窥视。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对于不相干的观众来说,至多也只是一种风度翩翩的折磨。

    这不是梦里的游吟,也不是怪异的田园牧歌,林奇的锤子面前,双膝跪地的公牛正优雅地吃草,无异于一种嘲笑的是,你发霉的头发仿佛只能等待扭曲的命运。

    当你躺下,压路机就会轰隆隆而来,不舍同归的殊途。

 6 ) 一场噩梦

    真的很好奇大卫林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竟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这电影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噩梦,而且还是小时候的那种。
    个人觉得,小时候的噩梦和长大以后的不同。长大以后做了噩梦,醒来以后就会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也许会稍微分析一下做噩梦的原因(比如,睡前听了鬼故事),然后就什么都忘了。而小时候的噩梦,首先你不能足够理智地知道那不是真的,然后你也不会分析做噩梦的原因,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它都会像一片阴影一样留在你的心里,即使不去想,也会感觉到它的存在。
    片中男主角好像就是生活在这样一场噩梦之中,挥之不去,无处可逃。他的女友长得倒是不难看,可惜有抽风的毛病,也许还神经衰弱;他的岳母比女儿更胜一筹,第一次见面就对他进行了骚扰;他的岳父似乎是个懦弱的家伙,能做出会蹬腿会流血的烧鸡;还有个植物人一般任人摆布的祖母——如果说这些还不够的话,那么他还有个看上去滑溜溜的很像一只爬行动物的、没有手脚身体缠在纱布里的、整天虚弱的哭闹呻吟的、生病的样子很瘆人的……畸形婴儿。看这电影的时候我不断想起这导演拍的短篇《祖母》还有后来的《Dumbland》。猜想他大概从小就有什么阴影,不然怎么动不动就搞这么阴暗的家庭。
    对,就是阴暗。
    这是一部黑白片,而且是在黑白的基础上把亮度调低。这样还不算完,影片的场景大多是在亨利脏乱的公寓,床上的毯子有很多破洞,地上有成堆的看不出是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桌子上还躺着畸形婴儿;他女朋友家没有这么乱,但有压抑的气氛诡异的家人和会流血的烧鸡;有几个室外场景,泥泞的道路和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蒸汽都烘托了阴郁不祥的气氛。片中唯一比较亮的场景是“暖气片女人”出现的场景,不过有这样一个女子站在面前,即使有难得的明亮的光恐怕也不能给人安慰吧。
    比画面更能制造压抑气氛的是声音。影片对白很少,没有对白的时间大多被一种低沉的嗡嗡声占据,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耳机坏了。这样的声音听久了会被忽略掉,但它带来的阴郁的感觉却是真实的,让人郁闷了半天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郁闷,杀人于无形之中啊。
    影片中充满了各种怪诞的意象,它们制造了不折不扣的噩梦效果。太空、皮肤溃烂的男人、巨大的精虫、精神病的家人、畸形婴儿、流血、暖气片女人、橡皮头……弗洛伊德也好,卡夫卡也罢,后现代也好,表现主义也罢,反正我是没怎么看明白。虽然不明白,看的时候那种感觉可是没得说。既兴奋又厌恶,觉得可怕又不由得被吸引。最佩服的一点就是竟然能有人这么贴切的描绘出一场噩梦,这导演真的是天才。
    当然,男主角的演技也很不错。他的表情很有张力,疲惫、压抑、茫然,还有恐惧,能把观众带到电影中,和他一起经历这场噩梦。
    记得有人评论《祖母》和《Dumbland》的时候说,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的,大卫林奇只是从一个很独特的视角上把它展示了出来。他的目光很敏锐,能洞穿人们心底的阴影;他的语言很犀利,能把这些阴影这样贴切的表达出来。这些阴影也许就是恶梦的根源吧。
    以前看今敏的《Paprika》,觉得这就是对梦的很准确的展现了。今天才知道,原来噩梦是这样的。
    

 短评

"Exterminate all rational thought." Visual storytelling, visual远高于storytelling. 这是最林奇的电影,后续作品中几乎所有元素都从中有迹可循,领会了它就领会了林奇。也是他作品中最不需要在意情节的一部,声音与影像直接入侵潜意识。

10分钟前
  • Cheesy
  • 力荐

以后可能再也吃不下老妈兔头了

1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影史处女作TOP3,不输《皮囊之下》等任何一部当代科幻的水准。在拍摄有人物运动的中景或近景时,人的头部(包括表情)其实是观众首先下意识注意的部位。人的脑袋是一个巨大而陌生的星球,身体围绕头颅漂浮。摄影机像“卫星”那样运动。每个人的头部都以夸张的形象出现,男主角、腮帮子鼓鼓的女人…硕大的、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子头部坠入卵子,交媾诞生成人类。主观镜头也神棍极了,回忆一下我们从地球上看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它等于“地球”的眼睛在看月亮。

18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产后抑郁症大战新保守主义狗崽子

22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重看#四星半;77年的大师处女作,时隔七年再看,震惊和讶异未减少分毫(观影初期的口味维持至今);梦见自己死去,梦见一切摧枯拉朽,梦见所有光和影都沦陷,没有经历过地狱怎会在腐烂泥沼中涅槃出光明,噩梦是灵感源泉;从主题和技法上讲,林奇后来更著名的片大多没有超出本片。

2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大卫林奇横空出世,这部处女作也影响了他今后的发型选择。真是把生活恐惧的噩梦都具象化了,好久没在影院里看过这么恶心的电影了还是巨幕,观察旁边观众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感觉好几个被男友带来的女的都快码架了。70年代的特效模型噪音先锋实验颠覆,但作为长片还是有些勉强,有些凑。北影节科技馆。

32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我以为他的头是用橡皮做的。。。

35分钟前
  • 女魔头
  • 推荐

拍完这种电影居然还有人给钱他拍商业片……

37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A-. 恐婚恐育终极指南,繁殖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彻底的畸形秀。这部处女作就像大卫·林奇职业生涯的某种“摘要”与“宣言”,他在后期作品中所钟爱的手法(打光的方式,轰鸣的环境音,梦与现实deja vu式的勾连,标志性的游走pov镜头)与主题(性渴望/性压抑/性无能的矛盾,光鲜秩序下的疯狂失序,生活本身的戏剧性与表演性),基本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型。更重要的是,他由此奠定了一种编译恐惧的法则:通过将熟悉陌生化,去诱发基于纯粹感官与直觉的uncanniness。He really is iconic right from the start. 2022.1.7 Filmothèque

41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音景有趣,不絕於耳的工業噪音(大者如工廠機具聲、小者如唱機指針磨蹭聲),好像所有角色動作造成的聲響都加大回音,許多對話聲異常尖銳刺耳聒噪(或許因而加深惡夢感,讓人想逃、想醒),當然,可能也是表演太爛使然⋯(有讓人想起John Waters)大銀幕重看後不得不說,Lynch首部作有點過譽、有點裝逼⋯非常吃氛圍。

44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B-】想象力不如之后的作品也没有之后的好看,我不觉得这部的故事有许多人想的那样复杂,除了几个明显的梦境,大部分东西只是对费城工人家庭的映射,与其说故意让人看不懂,我倒更觉得那是因为大卫林奇本来就不是正常人

47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霉的情书。

4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焦虑压抑下诞生的畸形怪物,紧张不安下飘洒的橡皮屑,你最惧怕的噩梦被林奇用影像具象化出,阴森抑郁深入每一寸骨头,现实?幻想?梦境?梦醒?实物?隐喻?一场内心最深处恐惧与焦虑的噩梦,梦没有尽头。 8.5 ★★★★

51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一部以极端的“所见”引发对“所不见”之关注的电影。在这个角度上,我能够在它呈现的所有畸形、机械与恶心里看到对自然与自然物的无力渴求,和失去自然的恐惧、绝望与哀伤。无论欣赏与否,林奇都是一个从处女长片就拥有了自身电影语言系统的导演,不仅个性,而且完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嫉妒的了。

5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大卫·林奇导演处女作,大胆,诡谲,离奇。断续的噪音、让人不安的配乐加上黑白摄影与用光营造出阴暗恐惧感,梦境,想象与现实交织的无序剪辑与叙事让人如坠云雾,畸形人、种种梦魇般的意象和无处不在的性隐喻直指人心,这也许是最好的展现在压迫与恐惧中彷徨挣扎的人性图景的作品之一吧!(9.0/10)

5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精神多了。

5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你们水瓶座的脑洞我们大射手都hold不住……倒无所谓看不看得懂,片子里那种焦虑的情绪是很容易直观地体验到的,至于将这种情绪对应于何种原因,则视观众的经历而定。就我个人而言,最有共鸣的是男主角突然醒来后,从身旁的女伴被子里不断揪出巨大的精子一幕,那种恐惧感最为直观。

58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反正我是看爽了!!!

1小时前
  • 像一把刀子
  • 推荐

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丝丝入扣。焦虑恐惧不安黑暗困惑,令人毛骨悚然的梦境。黑白片的好处就是能更好的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这部处女座和后来的穆赫兰道比后者就只能算是林奇的通俗片。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摇晃的镜头和充满矛盾的情绪正是林奇风格的完美体现。

1小时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天才之作. 大卫林奇在处女作中完整地展现了其后毕生的创作观念,长片宛如短片的感觉证明了凭借一种美学或风格足以支撑叙事,在这个意义下他堪称雷德利斯科特的先行者;之所以将他与卡夫卡相提并论,正是因为其作品以虚构的形式"如实地"描绘生活,以致反而凸显出"真实世界"的不真实. 作为七十年代的低预算影片,出类拔萃的声音设计可谓十分惊人.

1小时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