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HD中字

主演:艾尔西·费舍尔,约什·汉密尔顿,艾米丽·罗宾森,杰克·莱恩,丹尼尔·祖尔格哈德利,弗莱德·赫钦格,艾曼尼·刘易斯,卢克·普拉尔,凯瑟琳·奥利维雷,诺拉·姆林斯,蜜西·雅格,格雷戈·克罗,弗兰克·迪尔,黛博拉·安格,威廉·温施,丹·陈,汤姆·斯特拉特福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八年级 剧照 NO.1八年级 剧照 NO.2八年级 剧照 NO.3八年级 剧照 NO.4八年级 剧照 NO.5八年级 剧照 NO.6八年级 剧照 NO.13八年级 剧照 NO.14八年级 剧照 NO.15八年级 剧照 NO.16八年级 剧照 NO.17八年级 剧照 NO.18八年级 剧照 NO.19八年级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成长中每一个没有退缩的我们真的很酷

影片很真实的反映了青春期里那些不自信女孩的窘境和苦恼。

每一个自卑的人或许都可以从女主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

对着镜子练习对话努力迎合群体; 在日志本上写上自己的小目标,比如想要变得自信,交很多朋友; 想要做一个酷酷的女孩;

被班上帅气的男孩子吸引,视线总是望他;

渴望友谊和关怀却又因自卑而局促不安,努力的佯装自信,结局却总是令人尴尬甚至窘迫。

可这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并不是失败或错误,一切都因此在慢慢的改变。

烧掉了时间胶囊的凯拉放弃了录视频,她勇敢的对自己的爸爸敞开心扉,斥责了将她的真心置若罔闻的同学。

她遇到了愿意聆听她的声音,即使不着边际的聊天也不会让她觉得窘迫的盖布。

影片中最令人暖心的是初中生的凯拉录给高中毕业的自己的视频。“现在你所经历的坏事并不会一直在你身上发生,一切都会改变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这让人感到刺激,害怕且有趣。”

所以,也许只是你暂时还没有找到而已,正确的方向,合适的朋友,以及成熟的自己。

一切都在慢慢改变。不要害怕。

这就是成长,过程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勇敢无畏,甚至回想起来让人觉得可笑或是尴尬,但是至少我们没有选择退缩,这真的很cool。

 2 ) 粗笨白痴女的初中不完全纪实片

我本来想说“大概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时光”,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刹闸,我不能把自己发生的事情推介到所有人身上。怯懦,内向,却又总想着扮酷是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不是别人的。当时的我也站在初中升高中的关卡上,拿着一部破破烂烂的智能手机,努力缩下巴,用美颜相机磨平脸上的痘;和班级里口碑不错的同学搞好关系,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对谁都不发脾气的好好先生。

事实上就是nobody cares about you,只有你自己在度过这段tough time。我还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站在平常放学回家的路口,看着那些熟悉不熟悉的面孔远去,隔壁班的班长还在和她的闺蜜讨论她的小男朋友,我心里想的是,去你妈的,初中总算结束了。

高中比初中还可怕,我顶着搞笑的短发穿着一件土旧的白衬衣去报道。新的班级我根本谁也不认识,和别人说一句话都需要巨大的勇气。新同学都来自各个区的重点,高手如林,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月考考了全班倒数第十。我妈默默流着眼泪,她可能觉得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事实证明,高中三年我一直在虚假繁荣。

扯远了,其实在每一个孤独的欧美青春电影主角身上我都能看见一点自己的影子。Kayla呆滞,肥胖,不解风情又无聊,说话吞吞吐吐,却在视频里教育别人。当我觉得世界上不会有别的女生在鼓号队里打大嚓的时候我就看见了Kayla那一脸生无可恋的特写。Fine,看来我们是同类。我们都是那种粗笨的白痴女的,可能长大了懂得心理调节,不断说服着悦纳自己,青春期的尴尬时刻足够让你在午夜梦回时不断惊醒。

希望有类似经历的女孩都自信起来吧,我觉得Kayla那个自我催眠的办法还是挺有效的,不断告诉自己我已经是个自信的人了,我只要演出来就好了。

 3 ) 导演访谈整理 - 八年级、网络、人生和“我其实啥也不知道”

*多数取自bo burnham在ucla的两次访谈

关于八年级的小孩们

跟十三岁的演员们很愉快。跟成年人合作,你跟成年演员说站在哪个位置,这个演员可能会问:“啊,我打光怎么样?妆容怎么样?” 跟十三岁的小孩合作,你跟他们说:“往你手心吐口水!”,他们只会问:“那只手?”

我希望我故事里的十三岁孩子们能像真的十三岁的孩子们那样讲话。现在很多电影里,小孩的说话和表达能力并不像小孩,像一个成年编剧。我想拍一部电影,小孩就像小孩,喝着牛奶傻乐说胡话。

(针对现在的创作者常常和自己所创作人物脱节的现象,比方说男性编剧写女性角色,白人写黑人 - “ ... writing something not necessarily identify with... ” ) 我为什么会想到去写一个十三岁小女孩角度的一个故事?因为我实在说不出关于自己的东西了,关于一个27岁的男性喜剧演员的所有事我都没什么可说的了,是的,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和我笔下的人物有脱节,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去讲一个十三岁的小孩的故事,因为我不想再去讲我自己了。当然,我和她肯定是有相似处的,我透过她能看见自己,任何人都能透过别人看见自己。

我不了解现在十三岁的孩子们,没有人真正了解现在的十三岁是怎么想的,如果非要拍一部真正讲述十三岁的电影,那应该让一个现在十三岁的人来导演,可惜我们不会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导演。

如果你找一个成年演员演一个未成年人,感觉是不一样的。确实,你经过一个年龄阶段了,你知道那个年龄阶段是怎么回事,你能演出来。但是问题是,如果你真正是那个年龄阶段,正处于那个年龄阶段,你不应该知道这个年龄阶段是怎么回事,就像我现在在我的年龄阶段一样,我他妈啥也不知道。

关于网络

我最初做youtuber的时候的网络和现在的网络是不一样的,那更多是你做一个开心的视频,然后传到网上,现在就更复杂了。

我不想评价网络是好或者坏,我对网络始终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只有一堆模糊不清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部电影尝试去不带评判地、客观地描绘网络。我没有说去设计一个结尾让女主把手机丢进海里,然后脸上终于露出快乐的笑容,原因是我并不知道怎么去评价它,我真的不知道。

现在的社会像是加快了,有些是好事,更快的交通,更高效的劳动等等。同样的情形放到网络,尤其是网络社交方式,比方说你原来可以和10个人说话,网络允许你和10000个人说话,你原来可以和1个人谈1小时,现在5分钟你能和100个人聊上天,可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你如果要在一个电视节目上骂脏话,你要上美国国会更改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政策(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但是snapchat允许一堆小孩尽情地互相传播儿童色情照片,这个世界是挺操蛋的。我想到的方法解决就是有更多年轻人能意识到这些事,因为我们这些老人远远没有你们更懂这些。相信现在科技领域出现更多女性也会有很大帮助。

其实网络上有一堆人表现得像十三岁一样,我有时觉得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处于八年级。

关于成功和人生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为了钱做自己想做的事。( "Doing what you love for money! " )

(主持人提到女主起床,化好妆理好头发回到床上拍照,装作才睡醒的一幕)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不是说人生不需要观众,每个人都需要观众,但是,啊,我不知道,就是,你展现出的自我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你活出的自我并不是一场表演,啊,我真的不知道,你知道你有的时候你要接受采访,你得装作你知道的样子,然后开始瞎说,但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点感想: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找一个词去评价我的感受,看采访听到bo说自己啥也不懂所以尝试表现出一种比较客观的现实(without judgement),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个客观不是让人感到置身事外,而是感到更深层的真实。电影没有想去批判什么事情,说什么什么不好不对,也没有想要赞美什么,去说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去做,而就是在讲一个故事,你看了,你思考,完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挺好。

 4 ) 《八年级》熟悉又陌生的初中年代

《八年级》 是今年的Lady Bird,只不过女主人公年纪更小,所带来的初中经历也更让观众目瞪口呆。影片一边带观众回到青涩又任性的初中时代,另一方面也展示当代美国00后们的真实人生,吓坏即将成为这些青少年父母的成人观众。

片中所有演员都是新人,包括导演Bo Burnham本人才27岁,也是一个网红出身。相对很多老年导演,他对在社交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绝对有更加细致的观察。影片拍摄方式十分简单,台词的幽默主要来自真实的生活,是一部不太起眼但非常值得关注的作品。烂番茄评分高达98%。

虽然没有那么多犀利的语言及知名演员,但本片与Lady Bird一样贴近生活。小姑娘经历的各种关于社交,成长的困惑几乎是每个人青春期少年少女都肯定经历过的。很多人会从她对父亲的大叫大喊和在聚会上的害羞胆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很难不去联想到自己初中时的样子。虽然咱们14岁时不一定有iPhone但有了随身听也一样是常常戴着耳机,不愿意听家长说话。

另一方面,如今青少年经历的很多我们当年却没有。比如片中孩子们从五年级就开始用Snapchat,到了初中就会说出:“现在谁还用facebook?”这样的话了。这些生活在校园枪支暴力威胁下的孩子们也要从初中起学习如何应付出现在学校里的枪手,性懵懂时闹出的各种尴尬,还有社交网络带来的各种困惑。作为成人观众的我们看到这一切又惊呆又有点同情他们。相对来说,我们当年的14岁,似乎单纯很多。

这种共通性和陌生感在本片中交错出现,让观众对女孩和她的父亲都可以产生共鸣。

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我看了本片更多的是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如果两岁的儿子已经天天要iPad,不知道未来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将会面临怎么样的问题。但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知名人士斯皮尔伯格曾说的,他小时候母亲曾担心当年的人类伟大的发明--电视机--会毁了他,但后来证明,并没有。不过,当片中小姑娘被一个高年级男生差点性侵时,不管你是不是家长,都会不由得产生对年轻一代的深深担忧,顿时觉得自己像个忧国忧民的老人。

经过了本片和前一阵子看的《Searching》,我深深感到,比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作为一个柔弱青少年更可怕的,就是作这些青少年的家长真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又操碎了心。

如果你是正在经历各种挫折觉得“人生怎么那么艰难”的年轻人,应该看看本片。它会告诉你:长大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它可以让你有机会变得更好。而且多年后回头看看,也许你不如当初预期的好,但也没有那么遭,没到40岁的我们,都尚且有机会变更好。不是说过了40岁就不可以,只是外界比较不愿意相信你会改变了,不信看看James Gunn。如果他那些话是初中时说的,他的人生会比现在更加乐观。

特别是,担心别人是否会喜欢自己,是否受欢迎,根本不止是青少年的烦恼,是一辈子的烦恼所以打起精神来,不开心的时候看看你们的父母,他们其实比你更恐惧更困惑更不知所措

 5 ) 《八年级》: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怯懦的小女孩

Snapchat公司的PR和影视方有合作,所以我们才得以在公映之前在圣莫妮卡的Arclight提前看了这部电影。一句话,拍得真是好。有人说像少年版的《伯德小姐》,我觉得还要好,更真实,更怯懦,更温馨。

影片内容很简单,围绕着一个八年级(相当于我国初三)的小女孩初中的最后一段生活。小女孩Kayla内向、不出众,在看脸和看“social”的美国校园里处于垫底的阶层。然而她的少女心不比任何人少。她希望走出自己的内向性格,去和更多人交朋友,对班上的帅哥有一颗花痴之心,然而现实和幻想总是有距离:班花有自己的圈子,基本全程看手机翻白眼甚至都不在意她的存在;帅哥只想让她给他口`交;好不容易交到高年级的新朋友,等着她的却是更大的坎儿……

影片全程的线索是小姑娘Kayla在youtube上自己录制上传的视频。每个视频看的人数都是个位数,每个视频的主题都是她做不好却在教别人怎么做的事情。“如何交朋友”、“如何找到自我”……这个拍youtube视频出身的导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可是笑着笑着,我觉得这太真实了:她在告诉自己怎么做,也在告诉我怎么做。那个藏在我心里的、小小的初三的我慢慢跳了出来,那些当年困扰我的课题——怎么与人交往,怎么忍受班花的白眼,怎么与班里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女生周旋,怎么变得更外向……这些都是我历历在目的事情。

而几十年过去了,我才发现事情并没有好转。你长大了,学会了掩盖,学会了专注在另一些事情上,比如工作,比如柴米油盐;可是那些当年困扰你的问题,比如怎样才能揣度他人的心理,怎样才能厚着脸皮与陌生人谈笑风生,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得寸进尺什么时候示弱求饶……这些我原来不会的,现在还是不会。我们用冷漠掩藏了羞涩,如果你在宴会上看见我有一张高冷的脸,那只是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话题;我们用平庸掩盖了不熟练,我们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因为我们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我们无数次告诉自己,人生就这样吧,那个在心里的八年级女孩感叹到。

所以,我还是佩服Kayla的,她愿意去尝试——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尝试——但她还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感情饱满的信放在时间胶囊里,对未来充满着信心。这信心不是“我一定会更好”,而是“不好也没关系”,而这个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末尾与她父亲的超级感人的一段对话。Kayla问爸爸:我长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是不是很难过?爸爸笨拙而温柔地说:怎么会难过呢?我以上帝的名义起誓,我比幸福还要幸福!你是那么容易让人爱上,从小到大……我以为我要教你善良、教你分享、教你这样那样,可是我发现你不用教,自己就学会了这些东西。这个单亲的爸爸,含辛茹苦地把女儿一点点带大,每一天的成长对他来说都是奇迹。

是的,我们懦弱、内向、不好看,可是我们都是奇迹。

 6 ) 用裸照交男票,和校园婊做朋友,这样的青春真酷吗?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八年级》将镜头聚焦在一位校园食物链底层的女生,她一直有心理焦虑和不自信问题。

在解决生活烦恼的过程中,她最终学会了成长,勇敢地迎接高中生活。

烂番茄新鲜度98%。

IMDb8.1。

电影一经上映,便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凯拉,一个满脸青春痘,身材有点肥的女生。

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她,一直与父亲生活。

她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这让她的校园生活变得糟透了。

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怪人。

她总是高票获得校园最衰的奖项——“最安静”奖。

在学校里,傻逼搞怪、丑陋百态的人实在太多了。这让她觉得学校生活太傻、太无聊。

由于样貌不好看,身材不够好,凯拉一直生活在校园生物链的最底层。

她就如空气一般,丝毫没有存在感。

她被同学轻视和排斥,连一个闺蜜都没有。

更别说男朋友了,脱单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为了克服自己焦虑,她在房间贴满励志的便利贴,时刻鼓励自己。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她还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变得更自信,交朋友,找个闺蜜,谈个恋爱。

她经常在YouTube发布一些关于自信、成长等励志鸡汤视频,渴望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虽然她一直鼓励别人,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做到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特别崇拜和羡慕长得漂亮的女孩。

她每天都跟着网络美妆博主学习化妆,打扮自己,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

为了和最受欢迎的校园婊做朋友,让自己变得很酷,她逼着自己去参加同学派对。

虽然长相一般、身材普通、人不酷、还有社交恐惧症,但挡不住凯拉对初恋的向往。

她一直暗恋着学校里最帅的男生艾登。

没错,他就是《寄宿学校》的小男主。

每次偷瞄到他,花痴的凯拉都会两眼发直、口水直流、浮想联翩。

想要*1

想要*2

想要*3

想要*4

当得知艾登是单身后,她甚至还打算用裸照来勾引他。

艾登问她会不会BJ时,她还夸下海口,说自己非常在行、灵活了得。

为了跟校草谈一场恋爱,满足校草的需求,凯拉偷偷去学BJ这门手艺。

但是,凯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她依旧是那个“最安静”的女孩,一个没有任何朋友、校草看不上她的普通女孩。

中学的无趣和失败,让凯拉向往起高中生活。

在一次校园活动中,她认识了一位高中女生,奥利维亚

在凯拉的眼中,成熟的奥利维亚非常酷,她一直渴望和这么酷女孩做朋友。

她一脸崇拜,兴奋地跟奥利维亚一起混。

然而,在一次聚会之后,凯拉经历了一场性骚扰。

这让她对高中生活产生了疑问,自己也陷入了失落的低谷。

当然啦,这部电影不会传递消极负能量,即便生活再失败,也会触底反弹。

凯拉在爸爸的帮助下,重新开始振作起来,勇敢地迎接自己的高中生活。

《八年级》延续了美国青春片一个基本的套路:

校园食物链底层的学生+霸凌or校园婊+暗恋一位遥不可及的对象+处子之身or性启蒙。

套路归套路,这部电影依旧凭借细腻真实的感情和表演,让观众为它鼓掌,为它叫好。

第一好,小演员演技棒。

凯拉的扮演者是美国童星艾尔西·费舍尔,她的表演真实而自然,拿捏到位。

导演采访时透露,当初在选角的过程中,参加试镜的女孩都是试图去表演一位不自信的姑娘,而艾尔西·费舍尔本身就是一个胆小羞涩不自信的女孩,她是试图强迫自己自信。这正是电影中凯拉的角色定位。

饭桌上跟爸爸斗嘴,厌烦他的唠叨。

参加派对,她调整呼吸,放松心态,自我暗示,克服自己的恐惧。

当交到朋友时候,她会兴奋到发狂。

当拿着香蕉学习BJ时被抓包,她变得十分害臊、惊慌失措。

当被父亲跟踪,她会立马跟小伙伴辩解,不给自己丢面子。

观看大尺度性教育科普时,她会对BJ表现出恶心的状态。

第二好,折射当前美国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八年级》探讨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虑现状。

电影中,凯拉一直遭受着焦虑问题。

她容易紧张、不自信、退缩、封闭自己,再加上身边同学的冷漠,最终变得孤独、不合群。

这不是个别现象,22%的美国青少年正在抑郁和焦虑中挣扎。

无安全感、恐惧、绝望、孤独,焦虑正在青少年中蔓延,这是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它刻画了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沉迷。

凯拉一直沉迷于社交媒体,吃饭也离不开手机,甚至跟爸爸大吵大闹。

她每天不间断地刷Tumblr、Snapchat、Ins、Twitter。

在网络世界里,追喜欢的明星,看最时尚的八卦,分享自己的照片,甚至还有少儿不宜的内容。

这反映了美国Z世代对社交媒体的态度。

在青少年的心中,社交媒体已经是生命里的一部分,他们对社交媒体几乎是宗教性的崇拜。

第三好,让观众对角色感同身受。

《八年级》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自己的焦虑困扰。

这部作品不仅是反映青少年的焦虑,更是写给导演自己和那些感觉自己不合群、不自信的人。

我们也经历着焦虑、不自信,更经历着世间的偏见和冷漠。

所以,凯拉不仅仅是剧中的人物,而且还是生活中的我们。

生活继续,让自己变得勇敢、成熟。

做回自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评价,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轻易改变自己。

勇敢地将自己融入外面的世界,面对自己的恐惧,让别人认识真正的你。

逐渐地,你就会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你,你就会是那个最酷的人。

(关注影探公众号ttyingtan,后台回复八年级,一起来看片儿)

 短评

三星半。带着对最近美国青春片的巨大信心予以期待,结果还是略微失望,关键是太浅了,最后还得靠父女谈心这样的戏码来“救火”,结果反而显得更加突兀;近两年美国校园片井喷式出现,几乎把每个年龄段和群体都囊括其中,感觉那点事儿都被道尽了(导演们真没想过换个角度和思路来拍吗),这部貌似也说了不少,逆反心理、同学关系、暗恋、网络社交…但其实就只讲了一件事啊——努力想要融进周围圈子的八年级怪女孩;一句“圈子不同就不要硬挤”便可以轻易概括了嘛,充分利用兴起的网络社交平台串联剧情这点,虽然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乏味,但其实这一伎俩也并怎么不新鲜了。不过,结合最近这些青春片的受追捧程度,想来井喷也并非空穴来风;导演是个90后,还是值得鼓励,年轻人拍年轻人,没毛病,估计今后这类90后导演拍00后故事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人物扁平脸谱化,台词啰嗦又苍白,一个大写的失望。其实根本没带着什么期待去看,也从不觉得这会是那种言之有物的电影,只想看美式校园幽默段子而已,但竟然连这个也没有,可以说是傻眼了。不及格

9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那种teenage angst and hopes and dreams描写得好真实,好美好,好心碎。既有arc又不是特别乐观,life goes on的感觉。还有这种青春片一般都会处理sexual awakening,但是这片子难能可贵地描写最懵懂的开头,与其说是awakening不如说是“孤独写照“和”寻求融入”。

13分钟前
  • Salzig
  • 力荐

即便难,也要熬,就是成长。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Stay cool. I can’t wait to be you.”

19分钟前
  • 开花店的诗隽熙
  • 力荐

有 Elsie Fisher 惊艳的表演加持也只是合格而已。节奏拖沓混乱没有发展,像是一小时的短片硬被拉成一个 feature。除了女主以外的其他角色都很平,连爸爸都没有弧光。对于 Gen Z 的讲述有趣味,社交恐惧/尴尬的刻画也能够带来共鸣,其他方面都平庸甚至糟糕。严重过誉了。

22分钟前
  • smolcello
  • 还行

真不错的电影。有点像青春版Lady Bird题材但拍得比Lady Bird好。另外美国孩子都只用snapchat和IG了,fb已经废了哈哈哈

27分钟前
  • waking王小心
  • 推荐

啊,果然是圣丹斯爆款。8分妥妥的。小姑娘演技炸裂般逆天。写得很细腻准确,那些说没啥破事儿的人你们看过[秒速五厘米]吗?美国小孩酷不酷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片中小姑娘头一次去商场找大孩子玩那一段写心理简直绝了,音乐摄影配合得上佳,堪称全片最亮的一段了。整部片子声音剪辑很有想法。

2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和预料差不多,就是挖我们平凡女孩的心。处女作、非专业,影像剪辑上的水平就这样了。变成大人也没有忘记青春期有多痛苦,每一天都糟透了,可能会好。Bo没有露出他的聪明,说是关于nervous我理解了。

32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笑得血淋淋的。我们普通女孩的青春片,真的太残酷了!明白再多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永远梦想着成为世界上最酷的女孩,而现实里你永远是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A24牛逼。

36分钟前
  • 顾老肉
  • 推荐

一方面感叹00后真可怕,另一方面这些令人尴尬焦虑的事也确实是很多人成长中都会碰到的。作为一部处女作,对于小细节的的拿捏很到位

3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D+/ 这种尴尬到连观看者都仿佛在被公开处刑的真实感其实是比鸟小姐更具代表性的,简直时时刻刻都置身于英语口语练习现场。呈现一种直观的青春状态而非执着于各色人物的刻画或许是其反类型之处,但总体还是没有突破美式青春鸡汤框架。毕竟这不过是将被遮蔽的青春呈现出来,然后收编到光鲜亮丽的主流话语之中。

4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仿佛看了少年版的Lady Bird,但竟然是一个男导演的处女作。Kayla听着“We'll never be the same”那会儿我正好在想:多媒体时代捧着手机长大的这代人跟我们再也不会一样了,且这条代沟远深过之前任何一条。但看到后面又觉得不管哪一代人,成长中的彷徨、坚持和情感联系又始终是相似的。

43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推荐

A24 似乎想复制去年 Lady Bird 的成功,但这片子是不是有点挑观众,成长过程中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会有些共鸣?否则大概就会看得很尬且全程翻白眼了。影片堆砌了大量不痛不痒的细节,试图解构这个代际的少年,但没啥太新的解读,视角也比较僵硬,最致命的是每到一个段落结束就有些拍不下去的感觉。看完也不知道导演你是想让我同情这个姑娘还是怎样,讲一个 be yourself 或者寻找同类的故事需要这么拖沓费劲么。怪咖青春片而论,也远远不如《壁花少年》或者《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44分钟前
  • cinvro
  • 较差

简单温暖也感动了我,这才叫青春电影?最简单的才是最动人的。配乐和摄影也都让我眼前一亮,尤其喜欢导演对女主背着书包走路背部的特写——年少时有很多梦,想成为一个酷酷的人,想被所有人喜欢,想遇见一段爱情。在脑海里想象自己是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但回到现实只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连自己可能都救不了的青春期发胖满脸青春痘的自卑女孩儿,取悦别人却忘了自己。希望每一个善良温暖的姑娘到最后都能意识到没有什么比取悦自己更重要。你不用勉强,你不需要道歉,除了自己你没对不起任何人。在你埋下一盒子梦想之后,你会获得新生。

45分钟前
  • 开眼虎
  • 力荐

尽管《八年级》的生活在社交媒体里环绕着知性、优雅和酷,然而透过屏幕到了线下平凡的小宇宙却依然沾满了无趣、粗俗与普通的元素。本来就处在不谙世事的年纪嘛,哪来那么多逆流成河的愤怒和感悟?故而这种人前人后的形象差异也就织成鲜明的对比。但这部成长主题的作品反思了科技给人的沟通方式带来了改变却没能将人们的关系拉得更近,这才是青春电影该有的姿态。

47分钟前
  • Muto
  • 还行

美国的成长类电影都差不多,中规中矩吧,看分类是喜剧似乎并没有什么幽默片段。很多人说这就是普通女孩的青春,其实不是,普通女孩也不会这么敏感怯弱,应该说,学生时代每个班级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女孩吧,电影无法引起我的共鸣,但是我能够理解她。

52分钟前
  • Neroat
  • 还行

啊!这不就是我本人么…永远是最安静的一个,又自卑又不会聊天的冷场王。永远梦想成为最酷的女孩。在幻想里,我已经酷到有幻肢了,现实里还是个(伪)社交恐惧症。

5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电影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可作为一部电影,它基本上是失败的,情节没有推进力。在一场又一场的废话中,女孩对她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混蛋,对那些把她当垃圾对待的人来说是一个害羞的小混蛋。感觉倒很真实,目的何在?编导还放入一些关于技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就像毒品的讨论,其实也没有任何意义。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可以用美颜相机遮掉痘痘,跳进泳池藏起赘肉,对着镜头说一百遍我今天变美了,青春里的真心话却是我确实比她丑。怀想爱慕的男孩拼命意淫,追随学姐的圈子努力融入,在鞋盒上写一万遍最酷的女孩,成长中的大冒险却是接纳自己的平庸。青春就像摔裂的手机屏,易碎扎手。成长却是一字排开的酱料,酸甜自知。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