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娅

HD中字

主演:Ashley,C.,William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朱丽娅 剧照 NO.1朱丽娅 剧照 NO.2朱丽娅 剧照 NO.3朱丽娅 剧照 NO.4朱丽娅 剧照 NO.5朱丽娅 剧照 NO.6朱丽娅 剧照 NO.13朱丽娅 剧照 NO.14朱丽娅 剧照 NO.15朱丽娅 剧照 NO.16朱丽娅 剧照 NO.17朱丽娅 剧照 NO.18朱丽娅 剧照 NO.19朱丽娅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唯有爱与美食不能辜负

这部电影太可爱了,无论是茱莉亚说话的腔调,做菜时的欢乐,不在乎的哈哈一笑而过还是她与老公的蜜里调油,都让人由心底的觉得欢乐、愉悦。 365天524道菜,这种数字听着好像没什么,可实践起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至少对于我这种厨房菜鸟是这样的,那可是要非凡的毅力跟勇气的,尤其是你发到网上,有那么多网友无形的监督你,从茱莉跟她老公的对话里就知道每一次失败打击重重,最后她能完成给自己定下的约定,我觉得特别了不起。 茱莉与茱莉亚的两段美食烹饪穿插得非常好,一点都不突兀或让人跳戏,配乐棒极了,里面每一道美食都让人胃口大开,连茱莉烤糊了的牛肉我都在想那会是什么味道,看起来也还可以啊。 这部戏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唯有爱与美食不能辜负,非常非常推荐。

 2 ) 爱的体重

刚看完《朱莉与茱莉娅》,忍不住上来写点什么。

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朱莉,新搬迁到的她不熟悉的社区,日复一日无聊而又有压力的工作,还有身边时刻显摆着自己“事业成功”的朋友们,使她绝望压抑,唯有烹饪让她感到放松和快乐。朱莉娅是朱莉崇拜喜爱的烹饪师,朱莉按着一本朱莉娅写的法国菜烹饪书,在一年365天内完成了全本书里的524道菜谱,并且写成了自己的一个烹饪blog。影片分朱莉和朱莉娅两条主线同时分述两个故事。讲述了两位女士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面,如何经营自己热爱的烹饪事业。

影片一直穿插着轻快舒适的法国电影特有的音乐,因为电影的一开始是讲述朱莉娅随他丈夫的工作到了法国巴黎定居。正是因为她到了法国无事可做,又不愿意闲着,才去学习烹饪,并且几经努力,得到了一番成就。这出电影看得人心情愉快,也感触良多。朱莉和朱莉娅在烹饪上面的热情让人感动,但是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两位默默在身后支持她们的老公。

电影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是朱莉娅的老公保罗在情人节的宴会上对她说的:"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you are the breath of my life.” 朱莉娅在认真做菜,被烹饪的魅力完全吸引住的时候,保罗就坐在厨房的一边,写信给友人,一字一句描述着朱莉娅的动作,字字都是爱:“看着她灵巧的手把锅放进烤炉里就是一瞬间的事,灵活的手指这边把食材放进锅里,那边用勺子试味,嘴里还哼唱着高低跳跃的曲调……”看着爱人认真地做着字的事,就在一边陶醉地用爱意的眼光注视着她,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电影里,朱莉娅描述她在法国上烹饪课时的日子,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神仙眷侣的生活——“我在早上6点半起来,8点去上烹饪课;中午回家给保罗做午餐,然后和保罗一起午睡;下午保罗去上班,我继续回去上烹饪课……”有自己热爱的、专注去做的事情,又有一直支持在身边的爱人,还有彼此相处的时间……单听文字可能感触没那么深,加上影片里看到朱莉娅在烹饪时遇到挑战而去克服的场景,和保罗两人之间每一个充满爱意的温馨动作……真的很羡慕~~看到这里,我知道了我想要的生活,不外就是这样了。

朱莉娅的烹饪老师说,一个真正的大厨,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杵臼,保罗在朱莉娅生日的时候送了给她;朱莉沉醉于朱莉娅的生活和烹饪,她老公在她生日的时候把跟朱莉娅一样的珍珠项链送了给她。然而,最最让我感动的镜头,眼眶一度变红,是朱莉娅一直专注于她想要出版的一本cook book,但是几经波折却受出版商回绝。一向乐观开朗的她坐在沙发非常难过,保罗过去安慰她,说:“你知道吗,你的书总有一天会被出版的,总有一天会有人注意到你在做什么。因为你的书太了不起了!你的书是天才的杰作!你的书将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三个简单的排比句,句句有力,每一句都说到一个失意的人的心坎里。虽然旁人看到这些的时候,会觉得,天哪,这算什么安慰,太假情假意了,一听就只是安慰的话语而已啊。但我不这么觉得,尤其在一个女人失落和失意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在身边这么抱着她,说出这样的话,再没有别的比这个更安慰人心了!!!哪怕清楚这只是安慰,但是在自己失意的时候,却有个这么爱自己的人身边,给自己鼓励和支持,给自己信心和勇气,难道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电影讲完了,我对这出电影的评价是,这不仅仅是个关于烹饪的故事,它还更是个关于爱的故事。像朱莉在完成最后菜谱里一道菜的时候,她感谢她的丈夫,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524道菜的成功,也不会有我这个烹饪blog”。又一次明白,爱的力量,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的时候,自我的力量固然能支持着事业进展到最后,但是如果有爱人在身边的支持和辅助,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就拿烹饪一事来说,当你辛辛苦苦钻研出一道菜的时候,有什么比爱人品尝后衷心地一句“好好吃!”来得安慰和满足?所以……爱做蛋糕的女孩,如果交了一个不爱吃甜食的男朋友,多可怜啊~~(那就是我)

想起来,和宝宝搬到一起住之后,做了很多很多的菜和蛋糕。当时我们没住到一起的时候,就喜欢一起幻想,说:“以后我们要去超市买很多很多食物,把家里的大冰箱塞满。”厨房和饭桌是两个人爱的fantacy,不是一顿简单的饭菜而已。住在一起的这些日子里,想起来宝宝在那本《爱的小煮意》上面贴的五颜六色小纸条(使翻阅起来更方便的note),一起包的饺子他擀皮我剁馅,我第一用电动打蛋器做蛋糕的时候他帮我用纸巾挡着但我还是弄到到处都是……和宝宝在一起之后我磅了6斤,因为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前一个人的时候只是随便吃点就算了,而且心情不好也没胃口,可是现在就每天固定两餐,还会随心所欲吃甜食、宵夜……可能因为我骨架小,稍微胖一点就会很明显,现在这个体重,数字上是胖了6斤,但是跟我同学一说,她仍然很吃惊:“6斤?什么你才胖了6斤?比我刚见你的时候你才胖了6斤?”听得我很心酸……看来我外表上去应该是胖了十几斤才对……心宽体胖这个词真不是盖的,古人的确很有智慧,总结出来的成语都是真理。

但谁能抗拒在一起吃饭的快乐?每到晚餐时间,我们的心情就像小学生排排坐等着看电影一样兴奋,两个人抱着自己的碗坐在电脑前面,吃着他做的招牌红烧鸡翅看着《宫心计》,的确是太幸福的事情了。每次我说要吃什么,宝宝总说,好!我们做!或者我们去吃!所以,就这样胖了起来……我又这么想,以前不单瘦,而且还很憔悴,看上去就更瘦了……现在不单胖,还经常乐呵呵得,看上去就更圆……也许,这3kg,就是爱情的重量。以前,我是一个单薄的干扁的小姑娘,我的身体里有开心伤心快乐难过各种各样,但就是没有爱情。现在我还是以前的我,但是身体里面多了一样非常有重量的东西,那就是爱情。这3kg,是爱的体重。爱有多重?看你谈恋爱的时候重了多少就知道了。

PS:其实我真的不怎么会做蛋糕,我做的蛋糕都是在超市买的cake mix,只要自己加鸡蛋牛油什么的就行了,只要家里有烤箱和模具就能做到。真正会做蛋糕的人是我的好朋友瑶瑶,她能做出跟蛋糕店卖的一样的蓝莓cheese cake,提拉米苏等等~太佩服了~我还没到那个境界……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是非常非常爱蛋糕的人。

PPS:在豆瓣上,有个女生问我,关于真爱和折腾的问题。

她说:“是不是真的对的那个人,不用一直折腾你,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我不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不一样,不是说不折腾的才是真爱,折腾的就不是真爱。也有人处的很平稳,可就是不那么爱;也有人爱得很累,却又爱得很深。

但就我自己个人的观点来说,折腾说明一样事情,就是这份爱情没有安全感,有怀疑有猜测,有不确定,不稳定。就好像,在一段真诚稳定的关系里面,你不需要经常要问自己:我到底应该爱他这么深吗?我到底应该坚持下去吗?我这么付出会有回报吗?他到底爱不爱我?有多爱我?为什么他都不感动?为什么他不跟我说他爱我?

一个有安全感的爱人,会在适当的时候说我爱你,在你做了什么之后他会给你回应,他会紧张你,在乎你,疼爱你,而且这些你全部都会感觉得到。你知道你爱他,也知道他爱你,一切都是确定的,你不用反反复复地问自己,不用害怕自己的付出被辜负,不会担心他有没有别人,不用生气他对你的在意太少……也许,这就是对的人出现的形式吧。

 3 ) 以女性的名义拥抱男权

       当你不得不就一部电影写两次评论,第二次便注定是理性版。不过搁着没处放,索性贴上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我看我家里的每一颗钉子都是我自己买的,没用男人一分钱,但是,这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如果碰巧你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对苏青的这两句话深有感触惆怅莫名的女人,那么号称“以‘女性电影’名义领跑2009暑期档”的《朱莉与茱莉亚》将会在你身上产生难以言喻的化学反应——我是说,它们所表达的情绪如此相近,以至于你会在浑身酥软或者一场痛哭之后,用残余的理智发现,这是一部“伪女性”,甚至是“反女性”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两个生于不同年代的女性成长故事:茱莉亚,政府小职员,美国五六十年代著名的美食家和烹饪师,外交官的妻子,唯一的兴趣是享受美食。在跟随丈夫前往法国后,因百无聊赖而决心把兴趣变为职业,最终克服万难坚持信念成为美国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厨师;朱莉,21世纪女性,政府小职员,因生活枯燥而导致心血来潮要在一年时间内学会茱莉亚的四百多道美食,并将其雄心壮志通过博客公告天下,最终冲破情绪和现实的艰难险阻,名利双收。
    朱莉和茱莉亚的故事在影片中反复穿插,但几乎没有实质交集,唯一的联系就是两位女主角经历的相似性以及朱莉对茱莉亚的刻意模仿。你可以说这不过就是“美国梦”(AMERICAN DREAM)类型电影的变异,但影片中添加了美食、和乐的婚姻生活、女性特有的同情、敏感和猜忌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几乎就要相信这是一部纯之又纯的女性电影。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一、为什么一定是厨房?
    厨房和烹饪,在女性主义的观照下是“私人领域”的典型象征,影片正是依赖于这个象征展开全部故事。
    当茱莉亚的丈夫问她兴趣何在时,茱莉亚乐呵呵地蹦出一个词:“食物!”;而当朱莉的丈夫问她要在博客上写什么时,她说:“我想写一些能让我完全放松的事情,就好像……我每次做饭都能感到非常放松。”
    这让我想到美国小说《小妇人》里这样一个情节:梅格为了增进自己与丈夫约翰之间的感情,心不在焉地谈起政治来:
    “他欣然应允,非常温和地读了一个冗长的辩论,然后十分清楚地解释给她听。梅格装出深感兴趣的样子,想找些聪明的问题来问,尽力阻止脑子从国家状况漫游到她帽子的状况上。然而,她暗自思忖,认定政治和数学一样让人头疼。政治家们的使命似乎就是互相咒骂。她把这些妇人之见留在心底,当约翰停下来时,她便摇着头,说出她认为具有外交含糊性的话:‘嗯,我真看不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约翰笑了起来。”(第三十八章)
    接下来,梅格兴致勃勃地谈起手里的帽子,约翰便带着怜爱亲吻起他的小妇人来。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梅格针对约翰读出的辩论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政治见解,并与约翰就此展开争论的话,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呢?
    我想可怜的约翰非但不会亲吻梅格,反而会奇怪自己怎么娶了这么个女人,然后索然无味地倒在摇椅上打起盹来。而与此同时,读者也会索然无味地翻开这页书,认为还是被丝绸包裹着的莫法特太太比较讨人喜欢。
    同样,我们也可以就影片这两段对话做一些假设:如果茱莉亚说“我的兴趣是政治”,朱莉说“我每次想到法律都能感到非常兴奋”,事情会怎样发展呢?
    不管她们的丈夫会怎么说,电影至此肯定会响起一段讽刺性的音乐,听起来像是“老天爷,你就不能干点别的?”
    那么,为什么是厨房呢?为什么政府工作或法律不能让她们幸福,而只有厨房能让她们幸福?为什么办公室里的朱莉总是那么心烦意乱,而厨房里的朱莉总是充满激情(即便遭遇挫败,朱莉的反应也是非常“积极”的,不像在办公室里那么得过且过)?为什么曾经是政府职员的茱莉亚对政治局势一窍不通,在麦卡锡时代还能保持天真的幻想?难道女人只能在私人领域里找到天堂吗?
    影片对这些问题的回避或忽视决定了它显然不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
    当然,平心而论,我相信连同我在内的许多女性都更喜欢食物和帽子而不是政治和法律(当然,我们喜欢嫁给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和法律工作者,这是两码事),更喜欢烹饪而非哲学思辨和口头辩论。而且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的众多分支,“是厨房”本身并不能说是“反女性”,影片真正“反女性”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只能是厨房”,从而粗暴地关闭了女性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茱莉亚走向烹饪之路,是因为作为外交官夫人,她无事可干又想有所建树。但摆在她面前的机会非常少:既不懂当地的语言,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如前所述,她唯一的兴趣就是食物),更没有机会发掘自己更多的兴趣,因此她唯一的选择就是在烹饪和美食上下功夫。朱莉是碌碌无为的政府工作人员(其地位相当于中国语境下的“编制外”职工),年届三十而看不到事业上任何光明前途,她几乎是在极端绝望的情况下才想到利用自己唯一的专长:做饭。
    朱莉和茱莉亚不是在政治、法律、教育和烹饪中“选择”了烹饪,而是在注定的失败和可能的成功之间选择了“唯一可能会成功”的烹饪。事实上,这就等于没有选择。
    影片中,朱莉说到烹饪对自己和茱莉亚的意义时,用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字眼:拯救(save)。“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被烹饪拯救了”(”both of us were saved by food in some way or others”)。亦即,烹饪并不是一个可以由她们自主运用以提升自己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够把她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格化的东西,她们像躺在玻璃棺材中的睡美人,等待“烹饪”这个王子来把自己吻醒。烹饪拯救了我们。。这句话完全可以翻译为:除了烹饪,我无可选择。
    于是,通过情节和语言的设置,《朱莉和茱莉亚》明白无误地昭告它的女观众:觉醒吧,除了私人领域,你别无选择!

二、“一个好男人娶了她……”
    朱莉在一篇博客里比较自己和茱莉亚,其中提到:“一个好男人娶了她,一个好男人娶了我”(“a really nice guy married her, a really nice guy married me.”),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在这部影片里,女性的主角地位毋庸置疑,男人似乎只是一种陪衬,象征着“美好的婚姻”。不过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男人才是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一个幸福的女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男人。
    这句父系氏族社会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茱莉亚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茱莉亚学习烹饪之初,学校主管告诉她课程很费精力,也很费钱。茱莉亚听了以后不仅没有垂头丧气,反而双眼放光,立即报了这个课程——我承认自己在那一刹那非常嫉妒:这个女人哪来那么多钱和时间?
    答案昭然若揭:不是她有出色的能力,而是她有出色的丈夫。
我的专业告诉我一些外交官夫人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也同样告诉我大多数的外交官夫人的全部作用不过就是跟在丈夫屁股后面微笑和挥手。茱莉亚显然属于后者:有太多的时间,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还好她出色且善解人意的丈夫保罗给他提供了钱,甚至给她提供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童话式环境,自动屏蔽了外界的霜风剑雨。即便在麦卡锡主义闹得人心惶惶的年代,她还是不以为意,一心扑在自己的烹饪书上。茱莉亚依靠男人的庇护成就了自己。
    相比之下,朱莉更独立一些,但这种独立也带着几分虚幻:朱莉心智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丈夫艾瑞克促成的:是他提议她写博客,是他鼓励她不要放弃。遇到挫折时朱莉只会躺在厨房地板上闹脾气,艾瑞克却总能说出那么一两句理性的话。反正,朱莉的成长几乎完全归功于艾瑞克,而同样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艾瑞克几乎不需要成长,似乎生下来就那么理智。这让我想到《爱玛》——艾瑞克不过就是一个年轻的奈特利先生,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女主角父亲的角色。
    假设茱莉亚的丈夫是一个蹩脚的懦夫,朱莉的丈夫是一个暴躁的酒鬼,你觉得她们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她们的丈夫从一开始就反对她们成为美食家,她们还有没有可能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者,如果她们干脆没有丈夫呢?我想,故事可能从一开始就无法成立:茱莉亚作为政府小职员,根本不可能去法国,即便去了,也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朱莉不过是连房子都租不起的工薪阶层,没有目标,没有毅力,只有一大泡眼泪,即便开了美食博客,也不会坚持下去。
如果说对厨房的“选择”表现了影片对男性主导的妥协,那男性“保护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设置便意味着它对男权主导毫不保留地拥抱:没有保罗和艾瑞克,就没有茱莉亚和朱莉。

    《朱莉和茱莉亚》也许是一部好电影,但绝对不是一部女性电影。
    本文开头引用了苏青的话,现在想来不免引喻失义:苏青笔下的故事的确是“女性”的,它体现了女人的挣扎和宿命,是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反思。那两句话里包含的复杂意味,本片不能及其亿万分之一——它甚至还比不上美国肥皂剧《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后者中的女性似乎还更独立一些。《朱莉和茱莉亚》仅只把女人当做一种可以被尽情观看的依附物,并对此欣喜莫名。
    反女性不是错,但以女性的名义反女性,我想,就难免太不厚道了。

 4 ) ■ 不怕晚出场,至要紧是做完场

    牵肠挂肚好几个月的<Julie & Julia>终于等到下载,好像家庭主妇赶在早市时去抢一块最新鲜的牛脊肉,忙不迭地down下来,忙不迭腾空时间,挤掉其他一切安排地趁热看掉了。

    想不到一部美食题材的喜剧片,招得我是一泡鼻涕两把眼泪,就跟女厨神Julia Child欢天喜地切出了一堆洋葱山似的,哭哭笑笑都是痛痛快快。这可能不是09年度最好的一部电影,却一定是最好看的电影,是好感度最高的电影。所以索性就不要脸打个五星来偏心一下好了,写篇日记再吹捧一下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跟我理论。要知道好电影多得车载斗量,大都看得人气苦愁深,能叫人看到这么爽的却不那么经常遇见。斗胆想:真正意义的喜剧就该是这样吧,情节不重要,但每一只细节都可爱,看完后会觉得生活丫怎么这么美好呢,活在世上,又有个目标可以奔着,简直是太阳光金亮亮,眼见日头都是喜悦的,心绪干净而又满足。
    
    现代人做什么都心浮气躁,虎头蛇尾。事情也好,关系也好,甚少有耐住性子,投入心血,像煮一道好菜那样,守在小火边,慢慢去煨,慢慢去等的。多半急着掀锅盖,又疏于照看,始已乱,终于弃,到最后肉发柴,汤发苦,不了了之。
    像Julia Child那样,慢工细活,花十年时间,写出700多页的美食圣经,反复实践,斟酌,修改,辗转遭拒,不获出版,期间劳心劳力,恐怕不是不辛苦的,但却从来没喊过苦,乐呵呵把所有挫折不快从眼前拂开去,专注去做当下的事、手边的事。不管人生是什么形状、颜色、和味道,都接受它,享受它。
    真正的大材通常都有这份耐磨性,能把做事情,当作做游戏,开心是做,不开心也是做,不如笑着做。

    Julia Child遇到老公时已快40岁,还是处女身。放到现在的女孩子,实在不能想像,首先心态上就拼不过。现在女孩子们大多急功近利,又精明世故到傻的程度,二十岁刚出头已经嗷嗷待婚,爆发自我价值危机,怎么能做到Julia那般悠然自在、气定神闲。
    一个人若是有她结实致密的精神内核,活在再糟的境遇中该都不会多么惊慌失序。有句话讲得就好:不怕晚出场,至要紧是做完场。Julia这女人有份天生的大气,表现出来则好像是孩子气。她心宽体胖、富富态态,总笑闹聒噪,似乎是没心没肺,但血液里流动着可贵的生命力,任何时间能量条总是加满状态。有上进心,没企图性,失败时一笑带过,从头再来,绝不自我贬薄,自哀自怜,算是真正的强者。人生给什么,就接受什么,来什么,就承担什么。并不叫唤,也不宣言,更不推三阻四、讨价还价、埋怨、挑剔、算计、逃避。依从直觉信步走,用心爱每一个当下。
    她刚结婚时连只鸡蛋也不会煮,近40岁才从零开始学烹饪,50岁以后名满天下,著书、教学、做节目,忙碌充实活到91高龄。这告诉我们,任何时间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都不会晚,旁人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大可当它乱放闲屁,干我何事。

    Julia跟老公保罗高质量、高保鲜的婚姻,是另一段能够羞死现代人的佳话。现代人是多情以致于薄情,甚而无情,早已不知竭尽全力、专注于一人去爱,该是怎样的好滋味。Julia与老公既为夫妻,又兼挚友,彼此欣赏、尊重、谅解、支持、鼓励。而保罗每每看着Julia在灶台边忙碌时的眼神,都是灼热含情的。两人相见虽晚,但此后一直相携相依,不离不弃,共同走过50多年人生。想来喂老公这事,就跟喂猪一样吧。吃得越香,喂得越欢。人生难得有猪喂,怎能不好好施展,积极性是互相给予的,良性循环。这电影叫人觉得,人生再难,其实不外两道题:付出真心与努力,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爱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相比于厨神Julia,厨女Julie的故事可能缺乏点传奇性,但我个人还蛮偏爱这条线,因为它好在够实在。说来,Julie可没她的偶像Julia那么好运气。Julia跟随做文化官员的丈夫住在巴黎的高尚住宅,每天打开窗子看到的是凡尔赛宫,院子里爬山虎翠绿了整面墙壁,风吹过来都带着阳光暖融融的气味,她没有生计之忧,只有难以打发的时间,学烹饪纯粹为了找乐趣。

    Julie就惨一些,30岁还做着一份没有任何成就感和将来性的牛工,薪资微薄,更得受气,每天接投诉电话,听各种人发脾气诉苦已经听到几乎生癌。家住纽约皇后区一家小比萨店二楼的旧屋,电车经过时的隆隆声吵得人夜夜难眠,街上总飘着脏兮兮的烂塑料袋。
    无论对境遇、对自己,Julie都有太多怨念需要发泄。为着“想要变成个好一点的人”,捧着Julia的圣经开始365天、524道菜和1间小厨房的日子。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完毕,还要研究菜谱、观摩录像、跑市场、买食材,回来洗洗切切、烹炒炸煮,至少弄出两道复杂而完美的大菜。接着,又要坐在电脑前打字写博,记录过程、点滴与心得。

    当90岁的Julia听到Julie在一年里攻克她一生的绝学——524道法国大菜,成为新一代美厨代言时,据说颇有微词。这也不难理解,在Julia看来,美食厨艺都是人生之乐,须带着好心情从容享受,不该这样赌气拼命,咬牙切齿好似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更不该成为一种执着,过程中又屡屡抱怨,牢骚满腹。Julia估计不会理解、更不会赞同现代人那种迫切的速度感,凡事带着强烈功利心,急急惶惶向前赶,过程往往丢置一边,忽略不去品位,一切都有三五个回合以内就必须搞定或直达的目的。
    两人在境界上虽高下有别,但小女子、小粉丝Julie重塑自己的决心还是叫我感动。说实在,大家谁不是日日都在心里盘算着改头换面,焕发新生的“变成个好一点的人”?但谁有精神毅力,设好目标,便不惜代价如Julie的坚持到底,就算是一场任性胡为,也豁出去誓死做出个样子来给自己看看,羞死从前那个“我讨厌死了的我”?
    每个人都憋着怨气在生活,都想走到外面,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和发泄给别人,想来,这么没有建设性的事情,应该及时打住,不如关进小厨房,给鸭子去骨,调戏一只龙虾,做两道好菜。不管生活在多烂的环境里,去干点儿有意思的事儿,自己高兴起来。
    其实所谓的幸福也不过就是: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实在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就去喜欢自己在做的事。因为,“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

     做为一名与Julia Child一样 “比起逛时装店,更钟意超市和菜场”的女人,看这片子最大的煎熬,还是那种美食当前,却不过镜花水月的凄凉吧。还有瞧着笨女人Julie渥只荷包蛋都惨败连连,恨不能哇呀呀卷起袖子,冲进画面,手把手给她调教一二。此刻写着写着又饿了……什么时候,我才能煨一锅汤,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厨房里,静静地读一本书,写一些字,等着飘出肉香来,就端去喂我养的两头猪呢?——我能想到的人生的奢侈,大抵也止于此了吧。

 5 ) 美食不可负

朱莉和朱莉亚都有一个非常疼爱她支持她的好丈夫,一个愿意陪着她吃遍她做的所有美食,失落的时候也不断的鼓励她安慰她,并且相信她可以做到!

朱莉亚对烹饪那绝对是真爱,充满了激情,烹饪的每一件事都让她觉得开心,非常乐观积极!印象最深的是在学烹饪期间,她为了不让同期男人看不起她,回家切了一大堆的洋葱,最终做的比他们都好!

朱莉亚在厨房忙碌时候,她的丈夫觉得她在厨房忙碌发出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会!她丈夫爱她的一切,也是一位浪漫的人!她们的爱情让人羡慕!

而朱莉她只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因为工作压力生活浮躁,她想通过喜欢的烹饪来改变生活,她通过茱莉亚的书来学习烹饪,在这过程中她经历种种困难,失败发脾气!甚至迁怒于丈夫,冷静下来思考后继续研究菜谱!由于自己的坚持,最终收获大众的认可,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成长和改变!

即使茱莉亚并不认可她,她感到伤心但她依然爱朱莉娅,因为朱莉亚也因为自己的坚持,她的人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升华……

只要坚持努力不懈的做一件事,最终即使最好结果不是你所预料的,但在这过程中你得到了成才,足矣!

 6 ) 《朱莉与朱莉娅》:你完成了目标,但仍然是个失败者

很多人喜欢电影《朱莉与朱莉娅》。因为里面有美食,有爱情,有青春,有梦想。更有一个普通人实现梦想后的成功和喜悦。

但在我看来,剧中的两位女主角朱莉与朱莉娅是不一样的。茱莉娅是达成目标的成功者,朱莉虽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却是个失败者。

为什么呢?就像《一代宗师》里的那句话:“人活一世,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朱莉完成了自己制定的目标,赚得了名利,活成的是面子。而茱莉娅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实现了自我价值,活成的是里子。

一、

《朱莉与朱莉娅》是一部根据真人经历改编的电影。茱莉娅确有其人。她叫Julia Child,是美国著名的厨师、美食作家和美食节目主持人。电影中的情节,基本还原了她学习厨艺,出版著作的过程。

朱莉娅的主要著作就是这本厚达700多页的《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先后再版了60多次,是经典中的经典,名副其实的长销书。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世誉为“一代厨神”的女人,直到37岁,还完全不会做饭,连煮鸡蛋都不会。

在剧中,当茱莉娅打电话给父亲,说她要去学烹饪的时候,父亲竟然说:“你没钱了吗?我给你钱,去请个厨子!”

家里不需要茱莉娅去当个厨子。她的父亲是个成功的房产经纪人,母亲更继承有家族产业。而她自己,曾经就职于美国战略情报局,也就是后来CIA的前身(我确定她跟《碟中谍》中的阿汤哥没关系哈)。

朱莉娅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一个职业女性。

可为什么后来茱莉娅要去学做厨子,而且要做个好厨子呢?

因为她喜欢。

茱莉娅和丈夫是在工作当中认识的。丈夫保罗是外交官,被派往巴黎就职。茱莉娅就这样接触到了法国美食。

曾经,朱莉娅也和很多女人一样,想亲手给爱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可她手艺太差了。加上老公也不计较。所以,做饭这事就放下了。

到法国后,茱莉娅试过学做帽子,学打桥牌。不过最后她发现还是喜欢做饭。不是煮鸡蛋这种家常饭菜,而是地道的法国美食。她已经被法国菜迷住了。

喜欢上一件事情,就像爱上一个人。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她想上专业厨师学校。老师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可能。因为没有女人学专业厨师。

但茱莉娅去了世界上第一所,也是最有名的西餐与西点人才专业培训学校——蓝带厨艺学院。

到了那里一看,真的全是男人。而且,茱莉娅基础太差,切洋葱时连刀都不会拿。

这点困难算什么?茱莉娅在家买了一大堆洋葱练习刀功。丈夫保罗下班,没走到厨房门口就被熏得两眼掉泪。而茱莉娅却边流泪边哈哈大笑:“我可不能输给那些男人们!”

第二天到学校,切洋葱,谁都不是茱莉娅的对手。

茱莉娅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电影里有个镜头,初到巴黎的住所,茱莉娅看到什么都觉得高兴。看窗外觉得风景很美,趟床上发现床很舒服。可又感觉哪不对。抬起身一看,原来,她个子太高(据说身高1.88米),双脚都伸到床外了。可她照样乐呵呵的。

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她成名后,也依然随和没有明星的架子。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她在节目中翻锅失败了,就随手将撒到外面的食物放进锅里,很自然地说:“失败了整理好就行了,反正厨房里就你一个人。”

这种直率真实乐观的态度,不仅让电影里她的粉丝朱莉哈哈大笑,连我们这些看电影的观众也会笑起来。真是个有趣的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茱莉娅吸引了大量粉丝,不仅是电影里的朱莉,连我们华人世界有名的美食家蔡澜,都被茱莉娅吸引。甚至将她的名字“Julia Child”直接译为“朱儿童”。两个有趣的灵魂相遇,注定会迸发出迷人的火花。“朱儿童”的称呼果然贴切自然又风趣。

茱莉娅对美食的态度就是:永远不要为你做坏的东西感到抱歉。别管好坏,吃掉它。

二、

可50年后的年轻姑娘朱莉,却没有她的这份天然与洒脱。

朱莉和丈夫住在一个披萨店的楼上,周边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她很不满意。不过因为离丈夫上班的地方近,就将就住下了。

朱莉对工作也很不满意。她在一个公司做小客服,每天要应付大量无聊的电话。而闺蜜们则都飞黄腾达,有的生意越做越大,有的职位越升越高。只有她,30而立之后的改变,只是让自己的作家梦半途而废。

唯一能让她开心的只有晚上回家认真做一顿饭。

为了逃离琐碎的令人心烦的生活,朱莉决定写博客。把自己学习美食的过程和心得写出来。

而她学习的榜样,就是朱莉娅的食谱《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她要用一年的时间,做完书里的524份食谱。

在此之前,她从没有完成过一件事。人的一生,总要做件事吧。

最后,朱莉的博客如她所愿,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很多出版社都来找她,希望将她的文字结集出版。

甚至,连朱莉的偶像朱莉娅也知道了她,也看了她的博客。

但,朱莉娅不喜欢朱莉。

为什么?朱莉不理解,观众也很迷惑。一个粉丝喜欢自己的作品,亦步亦趋地按图索骥,学会了自己所有的食谱,难到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学生,一个优秀的粉丝,一个励志的好青年吗?

直到结束,影片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

答案就藏在朱莉和朱莉娅的人生态度里,藏在对待烹饪的态度里。

她们都喜欢烹饪,也都认认真真学习烹饪。但朱莉娅通过烹饪,收获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朱莉则用烹饪收集大众目光,最后获取名声和利益。

朱莉娅为了练习刀功,在家自己练习切洋葱,不惜辣得眼泪直流,但依然笑容满面。为了取得考核机会,拿到毕业证书,她不惜一次次向不喜欢她的学校负责人提交申请。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她始终不气馁不灰心,坚信自己一定会是个优秀毕业生。

朱莉就不同了。她会因为害怕博客没人看而惴惴不安。会因为没有处理好冻肉而发脾气,咒骂厨房,咒骂这所房子。甚至后来有一次,一个小小的失误竟然能够让她崩溃到直接躺地上大哭起来。

只有粉丝们的回馈,媒体的注意,才能让朱莉兴奋起来。可当第一次媒体采访因为大雨取消时,她感觉整个世界都被毁了。

自己辛辛苦苦做的美食,没有机会被品尝,被赞赏,便白做了。这是多么功利和可怕的想法!

丈夫安慰她说:“这么美味的食物,我们自己吃不也很好吗?”朱莉依然不懂得放下。当她发现自己拼劲全力做的主菜,竟然忘了放盐时,朱莉恼羞成怒,和丈夫大吵一架。

朱莉被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智,逼得失去了理智。

四、

纵观朱莉从学烹饪,定目标,列计划,到关注博客的留言量,再到出版自己的书。她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这件事能为我带来什么”上。而朱莉娅则始终关注“我学习烹饪,能为别人带来什么”。

有人说,在茱莉亚之前,美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烹饪,充其量只会填饱肚子。

朱莉娅认为自己的老乡们,太没有口福了。她一定要让美国人学会享受法国美食。

所以,当她一次次被人说“你不会喜欢的,你不行的”时,她始终坚持不放弃。当出版社说她的书太厚了,没人喜欢时,她坚持说这还不够,还有很多美食需要介绍。

当出版社拒绝出版后,她也曾经失望过。但丈夫一句话就点醒了她。“你学烹饪的目的是什么?”

“对啊,我学烹饪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别人啊。出书只是一种手段。我还可以办学习班,还可以到电视上教。”几秒钟之后,朱莉娅就又笑容满面,信心十足了。

具有不同目标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著名的情绪ABC理论也是这么认为。

A指一个人外部的人和事和物。B指一个人的内心的信念。C指一个人的言行和情绪。

人的情绪言行是由外部人事物,和内心信念结合产生的。人的信念目标不同,同样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和言行。

朱莉和朱莉娅的内心信念和目标完全不同。所以,她们为人处事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而朱莉娅对待朱莉这样的人的态度,片子里其实早有说明。一个美食著作的前辈,来向朱莉娅传授出版经验。但整个过程根本不说烹饪,口口声声只有钱。朱莉娅对她嗤之以鼻。

这就是为什么朱莉娅不喜欢朱莉的原因。

五、

比起朱莉的博客时代,现在的互联网自媒体更火了。也有更多人想和朱莉一样,飞快跑到最强劲的风口。

听说开公号赚钱,有人就去报各种写作班,并发誓一定要日更。听说小视频火了,有人就赶紧下载抖音快手。

但结果呢?很多人报的学习班都静静躺在手机APP里,日更也因为积累不足,无法继续,或者勉强更了,也因为没有得到自己的预期而中途放弃。而刷抖音快手则让时间悄无声息地快速消失。

在风口被吹得最高的猪,掉下来也一定摔得最惨。

就跟朱莉学烹饪的目的一样,做一件事,如果为了跟风,为了博眼球,为了单纯的物质回报,即使坚持下来了,完成了自己制订的计划,也会不开心。

而如果像朱莉娅一样,为了发自内心的喜欢,为了给他人提供价值,不但一直坚持下来,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1966年11月25日,朱莉娅以“法兰西厨师”(the French Chef)的身份,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2012年8月15日,在茱莉亚百岁诞辰的时候,谷歌首页显示:朱莉娅·查尔德是改变了美国人厨房的一位大神。她的料理电视节目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大受欢迎。以至于她在将近90岁高龄都没有淡出公众的视线。

为里子而活的人,心态是放松的,性格是开朗的,待人是热情的。她的价值满足,不用靠外界人和事的肯定。

为面子而活的人,心情紧张,情绪不定。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

活里子的人,不为别人活,却能自然得到外界的认可。为了面子的人,在得到面子的同时,也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

 短评

我喜欢的结尾是,偶像终于知晓自己,却说并不喜欢她。梅姑可以为她扮演过的众多角色不停改变口音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电影院里都是老头老太太~

10分钟前
  • Lauren
  • 推荐

真正美味的關係是在生活中感受到愛,在愛中擁有酸甜苦辣的各種滋味,以真心相伴,餘味自然無窮。

15分钟前
  • 愛永
  • 推荐

成为一个家庭煮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你身边的男人会像一只完全没脾气的拉布拉多一样温顺忠诚,善解人意

19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重温一遍被治愈哭了呜呜,原来AA的男友现在就是Mindy的Danny嘤嘤,还有打了酱油的Casey Wilson,让人想起当年看了这个后我也开了个博客,虽然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另外今晚就想拾起前几天偶尔淘到的Julia Child自传了。

2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好亲切,第一次做coq au vin就是用的Julia的菜谱呢。一直觉得烹饪并不是家务,而是在与世隔绝的小空间里的专心做一件事的自我满足过程,就在前几天对朋友说了和Julie一模一样的话,“cooking is a way that i get away from what i do all day.”

26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烹饪版《时时刻刻》,温暖的女性故事,一口气看下来心情大好。梅姑太可爱了,“Bon appetit.”!

3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Julia和Paul的关系如此完美,就像世间上从来不会存在。一度觉得,对于他们没有遇上对方以前的往事,电影语焉不详得像潜伏炸弹。例外,这是部喜剧片,所以更省略掉了。或许这片也可叫,美味与情爱的完美关系。如果没有他,一个人是否会孤独地煮食并乐在其中?

34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Nora Ephron的片子,怎么看都能找到些女性主义的解读脉络,是自我女性主义么?anyway,她毕竟不如我们这代人理解网络。

3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挺好看的。。梅姑的语音。。真强大。。=。=

41分钟前
  • 7!1107us!0Ro0n
  • 力荐

美食太棒了!老公们太棒了= =!

46分钟前
  • 浑浊儿
  • 力荐

令人惊叹的Meryl Streep的演技! 其他都一般般!

48分钟前
  • Jean
  • 推荐

最后留点遗憾好,两个时空不必相遇,敬仰和误解才是常理。

51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她一生喜爱厨艺,热爱生活,友善待人,与丈夫保罗彼此相爱,相互支持走过近五十年的岁月,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水木丁。时过境迁,还容不容得下一个乐观,并将喜欢的事儿持之以恒的胖子。出乎预料,被片中好几幕击中泪点啊

52分钟前
  • shu
  • 推荐

茱莉与茱莉亚的两段美食烹饪穿插得非常好,一点都不突兀或让人跳戏,配乐棒极了,里面每一道美食都让人胃口大开。

55分钟前
  • 慕詩
  • 力荐

很成熟的女性电影。

57分钟前
  • Minjie
  • 推荐

挺美好的故事整罗嗦了,斯特里普算合格吧

5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Streep阿姨的表演无人能及啊!

1小时前
  • Rocinante
  • 力荐

Julia的乐观,Julie的坚持不懈,她们的丈夫的默默的支持都散发出一种柔软的温馨。故事的架构和节奏掌握的非常好,没有拖沓和沉闷,色调和配乐都很温暖。除了美食和浪漫,还有感动和励志。真是一部好片儿!

1小时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WOW~影后。

1小时前
  • 在废土扫垃圾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