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2017

HD

主演: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生生2017 剧照 NO.1生生2017 剧照 NO.2生生2017 剧照 NO.3生生2017 剧照 NO.4生生2017 剧照 NO.5生生2017 剧照 NO.6生生2017 剧照 NO.13生生2017 剧照 NO.14生生2017 剧照 NO.15生生2017 剧照 NO.16生生2017 剧照 NO.17生生2017 剧照 NO.18生生2017 剧照 NO.19生生2017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跟世界好好说再见

有幸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的活动得到了超前观影的机会。

影片中莉莉奶奶的生死观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

“如果你的生命被明确告知只剩下xx天,你会努力让自己活得更久还是好好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这个世界好好告别?”

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跟莉莉奶奶一样的做法。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不要被痛苦的化疗让自己生命中剩下的时间都在消毒水的味道中度过。去跳舞,去打羽毛球,把自己的漫画书放在租书坊偷偷看看有没有借走,告诉大家即使是癌症病人也可以活得非常精彩,而不是终日在病房昏睡吊着点滴。有时候赖活着真不比好死。

只是奶奶也是人,她也会害怕。

抱着女儿以安的时候她才暴露出她乐观自由的外表下深藏的不安。

“我也好怕啊......”

可是结局终究会来的,以安最后也只能收拾好妈妈的遗物,跟妈妈住的老房子道别。

生生的妈妈也只能抱着大儿子的衣服跪地痛哭。

生生也只能给奶奶有些嫌弃却放在家里最显眼的电视机上的假鱼缸插上电,看着里面永远不会死去的小鱼游动。

最终要与世界道别的时候,就好好再见吧。

 2 ) 老年版《送你一朵小红花》,属于鲍起静

这几天是清明节假期,我出去走了走,当然也看了电影,发现这三天时间里就有九部新片上映,清明节,俨然成了一个电影的小档期。(文末有福利哦~)

比起一个需要缅怀死亡的日子,它已经有了假期轻松愉快的一面,这种共存的反差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是现代人生活多义化的一面吧。

所以也就想来讲讲《生生》,在这个档期里它不是那么受关注,排片率不到0.1%,但还是觉得它值得一说,一个比较私心的原因是,它的主角是拍戏时近70岁的鲍起静。我们总在说要给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提供更多机会,可是当这种老年女性挑大梁的时候,怎么市场和观众都不给反馈了呢?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并不是国产电影里“中老年女性”这个问题,而是《生生》里更重要的部分——它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多义性。

从片名里的“生生”你也能看到这种多义性,用“生”,来让人看到“死亡”。

更具体一点,《生生》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怕死”的情绪。

影片是那种非典型的绝症故事。鲍起静主演的莉莉奶奶是个出租车司机,得了癌症,医生说她只能活三个月,但她不服气,非要活过这个时间,就开了一个名为“活过一百天”的直播,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她,是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

男孩生生刚刚经历了哥哥壮壮的去世,他在哥哥的手机里看到了莉莉奶奶的直播,也开始好奇起她的生活,还有哥哥为什么会成她的粉丝。在跟莉莉奶奶成为朋友的过程里,他会帮她录下死后要上传的影片,也开始慢慢明白哥哥离世的意义。

他,是一个正在学习死亡是什么的人。

谈《生生》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绝症电影”,像是《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生生》是老年版的《小红花》。

从质感上来说,《生生》的松弛就和它们的类型化不太一样。不过《生生》更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很直接、残酷、白描地把衰老这件事,和绝症摆在了一起。

当创作者要拍绝症故事的时候,青年人会成为一种很好的主角选择,因为他们本身的年轻、鲜活、美丽、生命力就会和绝症产生冲撞。

可当放到一个衰老的角色身上时,这种冲撞就会很容易变得“顺拐”。

但《生生》把这变成了另一种力量。

你甚至能很直接地在鲍起静的呼吸中,感受到那种临近死亡的气息。

片中那个有一场戏是莉莉奶奶的女儿担心她的安危,给家里装了监控,她在工作的时候通过监控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你也会跟着有点担心。

随即镜头转到房间内,我们也“看到”了莉莉奶奶的静止,但更具有冲击力的,是我们“听到”的,莉莉奶奶那潮汐一般的、缓慢的、特属于老年人的那种熟睡后的呼吸声。

在那个时刻,关乎死亡的恐惧也就从屏幕和人物中溢出,来到了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前。

我们,也很怕影像中的那个老人停止呼吸。

就是这一幕

我觉得这一幕拍得很大胆,但又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

它在那一瞬间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绝症与死亡,并不完全是包裹着年轻的惋惜,而也同样可以是散发着衰老、腐朽气息的必然。

死,是个很宏大的话题。由此《生生》也触及了这个话题面前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情绪。

那就是害怕。

影片并没有直接讲死亡,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怕死”。

男孩生生和莉莉奶奶是年轻与衰老的对照体。生生的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是失去了儿子和即将失去母亲的对照体。这对母子和母女,同样也构成了对照关系。在这三组关系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人群对于死亡,对于怕死的不同态度。

作为一个男孩,生生的“怕死”是懵懂的。

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好童真,因为他还不太理解哥哥的去世,隐隐觉得哥哥的灵魂会回来,还会去漫画屋帮哥哥租漫画。

但你同时也会发现这个孩子很清醒,他不愿意搬家,甚至因此和妈妈吵架,因为他明白,这个房子并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房子,而是承载了哥哥记忆的空间。搬走,就等于要承认死亡,要放下过去了。

他很怕这种承认和放下,因为承认了、放下了,哥哥也就真的死了。

旁观莉莉奶奶“活过一百天”的直播,才让他真正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一方面,他是在观看莉莉奶奶的“活着”,一方面,他又是在哥哥的离世之后,再度全程体验一个人“离去”的过程。当生生最终和妈妈一起搬家,也就是真正接受了哥哥的死亡和莉莉奶奶的离去。

比起生生的“懵懂”,莉莉奶奶的“怕死”则是隐藏起来的。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有超于常人的积极乐观,她做饭,上直播,坚持出车,帮客人养小狗,甚至会为了上舞蹈班不去医院做复诊。你也渐渐被这个人物骗了,好像她真的不怕死。

但在影片的最后时刻,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情绪崩溃,因为她抱着女儿说“我好怕”。

这么积极地活过医生预言存活期的她,也是会怕死的。她还同样害怕伴随着死亡的尊严丧失,因为曾经照顾过去世丈夫的她很明白,没有人愿意把屎把尿。

她也怕女儿因为自己身处这样的局面。

这种害怕也同样在生生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身上体现。

生生妈妈想搬家,是要赶快走出这段记忆,带着剩下的儿子进入新的生活。莉莉奶奶的女儿则寄希望于现代医学手段,一直催促妈妈去医院接受化疗。

这都算某种程度上的用“逃避”去试图抵抗自己对死亡的害怕。

影片也就由此把家庭内部、亲人之间要经历的那种死亡阵痛,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下。

莉莉奶奶——女儿——去世丈夫,生生——妈妈——去世的哥哥这两组关系,都是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中的死亡。因为亲密关系、成长记忆,这样的死亡带来的伤痛是更直接、更绵长的,也更容易让人有共鸣。

而生生和莉莉奶奶这组关系,还有那些观看莉莉奶奶直播的粉丝,上门采访的记者,则说的是陌生人之间也会经历、见证的死亡。

死亡不再仅仅是亲密关系中害怕面对的课题,而也是放大到整个社会语境下,人人都会经历的必然。

在看《生生》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那些关于死亡的电影。

怎么说呢,“死”这件事,我们都是听说、观看、见证,先于自己体验的。它好像是一件没有办法用过来人立场,来进行经验之谈,从而贴近、复刻真实的事。

但有的部分是不用体验死也能感知到的,比如亲人离世后,还活着的人经历的痛苦。比如看到病人临死前,为了活下来努力抗争遭受的痛苦。比如看到一些死亡时刻所传达出来的黑暗、破裂,冰冷。

死亡,始终在恐吓着我们。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讲“死亡”的电影都会用积极的、乐观的甚至喜剧的态度去解构死亡,去消解死亡背后的恐慌。

这是一种优秀的创作手法,但并不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唯一态度。

《生生》也不提供唯一答案,它要说的,就是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能够走向未来的。

像莉莉奶奶那样积极,简直是种超人般的能量。但我们也可以像生生妈妈那样用逃避来保护自己,用远离过去来接受和面对事实。

我们当然也可以害怕,可以恐慌。因为这,就是人面对死亡,最正常、最原始的情绪。 +++++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关注我呀。 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2qd9sEJN98VLFSLb6-B1sw

 3 ) 探讨生命的小品电影,只是有些过于平淡了。

#时不时的戏

#生生

#sensen

sensen是生生两个字的广东话发音,查了下导演名气不大,似乎是个台湾人,影片的标题立意让人想到“coco”,但作品厚度全然不及后者,看之前扫了两下豆瓣的评论,中规中矩的比较多,尽管我一直对豆瓣的留言多有三分信,七分鄙视的意味,也没太多放在心上,但看完回忆起来,感觉这也是我对于本片最想给出的评价了。

请了影后出演,想必也是影后为此片的剧本所打动,那一口港味的普通话在我听来好熟悉,在看片前上厕所里,这家影院也是一直在放广东歌,勾引了好多广东的回忆。

剧情是讲一个知道自己肺癌晚期的老年后的各种心情与活动,导演为了让这个作品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引用了直播这个概念,但也只是让人感觉共情了时代而已,我始终认为演员只是导演呈现的作品中的陪衬,再好的演员也会受限于各种,这部是最好的证明,导演想尽了很多小清新式的桥段来丰富整个剧情,比如提前录好视频之后上传,比如老人用漫画记录抗争的每一天,老人与小孩打羽毛球的片断,老人留恋自立更生的生活而留的眼泪,其实挺用心的,但又非常让我很难抓住泪点,整个剧情的节奏还是台湾电影的通病,文艺的形式过于大于剧情,如果这个电影浓缩成个15分钟的数码产品的亲情宣传片,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来今天其实因为有事不太想来,但因为剧情讲肺癌,而外公最近也是因为这个事情住院,还是选择来感受下,尾段的时候,看到老人各种回忆岁月与时光,我心里闪过很多的换位的念头,当我的年岁走到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活动会是怎么样的呢?

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秒吧。

 4 ) 生生

片名“生生”除了是小主角的名字…个人认为还“活着”的意思~片中表达了从不同年龄段对“死亡”的态度。莉莉(女主),是积极面对,希望最后的时刻还是开心的。小男主角是害怕,哥哥的死亡让他觉得有点害怕。女主女儿面对妈妈将要离开是不舍与内疚。但大家到最后也被莉莉的乐观所感染。人生很短暂,请珍惜眼前人,不要让自己后悔。希望所有人看完都有所感悟!

 5 ) 我们的一生都在奔向和解

影片娓娓道来的讲述让观众代入感极强,生死的话题是永恒的,不避讳,不张扬,直面生死。今年有很多抗癌电影,这又是一部,很有是枝裕和的风格,淡淡的讲述下揭开了生活的必然。近两年,台湾电影越来越不错。影片中男孩和妈妈,莉莉奶奶和女儿,他们因为生,因为死,彼此沉默,彼此沉重,最终,都和解了。影片的主题意义很深远。

 6 ) 被鲍起静老师圈粉的一天

有评论说,《生生》是继《送你一朵小红花》后的又一部探讨生命和离别的影片,没看过《小红花》无从比较,但这种以平实的角度来展现离别态度的题材,我真的很喜欢,哭了全场,头疼缺氧,连带第二天双眼皮离家出走。曾经读过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书里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记得了,只是对临终关怀印象深刻,那时候边看书边想,如果自己到了人生的末尾,不得不跟世界告别的时候,希望以什么样的姿态过完最后的时光呢,是选择医院治疗,与病魔抗争下去,还是选择尽量减少痛苦地快活一段时间,然后离开呢?至今我也想不明白,因为这个选择很难,只要世界上还有让自己眷恋的人或者事,就一定会想能不能继续活下去,是不是还有机会好起来……所以我很佩服莉莉奶奶的选择,很佩服她放弃治疗在生命的最后活的精彩的勇气。作为独生子女,尤其是离家在外,看到这种故事的时候总会特别难过,我会想应该如何处理父母老去与自己生活的纠结问题,但从来都是无解,或许真的到了需要面对这个难题的时候,必定会做出当下最恰当的选择。说回电影,最喜欢的情节的是奶奶在书店里等待会不会有人借走她放在书架上的漫画,她说店员早就知道了,这个世界上会有人一起帮你维系一些可爱的小心思和小愿望,这样的感觉真好。面对生死,很多人都是歇斯底里的,是情感剧烈的,但在《生生》这部电影中,一切都显得平和而温情,仿佛离开人世只是一次普通的远行,离开的人交代好了一切准备好了放下,留下的人也不要让自己困在痛苦中,要珍惜眼前人,要继续发现幸福。

 短评

只能说,这种温吞水般的台式小品对于鲍起静这种老戏骨来说,太简单。

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莉莉奶奶在片中唯一软弱的一刻,就是抱着女儿说“我好怕,我也很怕”。有些人不敢死害怕死,可能也是太心疼留下来的人,就想狗狗不想让主人看到自己的死亡。

9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迷路大宝终归主,母女同鞋合脚穿。缸内假鱼游不断,活过百日赛网红。抖音和漫画贯穿始终,用属于年轻人的娱乐项目连接起一老一少两个“生”:面对生命将至的生 与 经历生死离别的生。片名好像杨德昌《一一》,叙事节奏也略平缓和单调。这种描写生死的简单小品是不会出错的保险题材,用来展现演员表演恰好,遗憾本片拍得温吞水、琐碎化,变成了催眠电影。

10分钟前
  • 科林
  • 较差

杂音太多了

15分钟前
  • 还行

鮑起靜小姐在香江首映後大駕親臨映後談, 在很親切地回答了影迷問題後, 又大合照, 榮幸的我和影后距離只有 0.0004公里......影片不知是否有真人改編, 幽默感人, 各演○演出太自然.....鮑姐也說要被比下去.....

16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3.5。平铺直叙,但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一看吧。

21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3点5星。生老病死,一日千秋。四个人,四份孤独的灵魂,因为相识而改变,适合与《又见奈良》对比观看。

24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非常一般的一部电影小品,虽然不至于很差,但总觉得导演可以打磨的再精致一些,现在看起来还是个半成品。所幸的是包括鲍起静在内,无论是扮演女儿的,还是那个小孩的,都极有质感,算是在总体上用表演挽救了这部电影

26分钟前
  • 满江红
  • 还行

20200213:一個年輕的小孩追隨過世至親活過的痕跡,與一個將死的老人邂逅。生生這個名字也暗示了這種人際關係互動中生命的延續。有意思的命題和故事。但劇作本身問題太多。只有老人一廂情願的鏡頭的展示和傾訴,缺乏小孩/女兒/媽媽的反打,關係的交匯完全沒有拍出來。

30分钟前
  • 露丝玛莉很悲伤
  • 还行

很有意思,生活物品因为它被谁所有而具有一种生命,如果人去世了,除了让人趋之若鹜的财物,其他东西的生命也随之黯淡,变得多余,甚至也同时具备死亡的气息,令人避之不及。。。

34分钟前
  • luer..一串字母
  • 推荐

「我也只活到這個年紀, 以後的人生, 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告訴妳. 如果有一天, 妳知道了, 妳一定要告訴我.」

37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我也只能活到这个年纪,以后的人生,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你一定要告诉我。”一部平平淡淡毫无戏剧矛盾的电影,却能让你在最后半个小时疯狂流泪。很少能在市场上看到把老年人当主角还能把她刻画得如此可爱、生动、独立的电影,整个故事就四个人物,痛失大儿子的妈妈,懂事的小儿子,身患绝症之后开始努力把握人生的母亲和外地工作的忙碌女儿,从头到尾没有贩卖任何的现实痛点,而是平铺直叙地建立着一段忘年交,由此串起了两个家庭的温情故事。即使乐观人生依然会害怕死亡,即使不忍失去也要勇敢放手,生活如此,生命也是如此。

3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太真实了,老人的固执,与儿女的无奈。台湾电影特有的细腻感和娓娓道来的叙事,不是给人猛的一击,倒是让我隐隐难受许久。到底要如何面对生老病死,或者说面对老人弥留之际我们该如何陪伴,我想我该做些思考了。

42分钟前
  • Xl
  • 推荐

生和死的讨论总是相辅相成。湾湾电影的细腻、生活化。郊区的鸟应该向这一部学学如何低调又不容忽视地体现地域特征。鲍起静衣服颜色饱和度好高,像童话里的仙女一样安祥。

44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拍出了生命的洒脱和随心,也克制了煽情,比较节制且有控制力的表达。

4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三星的电影。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给四星,给的是题材,是主题,是生死,是母亲,是鲍起静。

5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生生不息,必有回响。噢,记错了,似乎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唉,不管怎样,有回响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53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時空環境意外精準,65歲後不得駕駛的法規和租書店的租片廣告(《全面攻佔2》等)都與行事曆的日期能夠貼合。不過還是台片老毛病,場景都「乾淨」的的不太自然,例如一個忙到沒時間接小孩的夜班單親媽是怎麼有辦法維持自家房子一塵不染無衣不折?

5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这是一首关于爱的小情歌。If you love me,tell me when I'm still alive;if you need me,tell me before I die.I'll disappaer but love forever.

60分钟前
  • prost
  • 还行

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尽量在不滥情,鲍起静演得还是好。只不过她拒绝化疗拒绝女儿的原因,还是很中国式的“我是为你着想”才做的这些,让我天然带有不适感。“生生”是里面小男孩的名字也挺拉胯的。有很多地方声音做得不太好,就算开那么多电器,也没必要有这么多杂音。

1小时前
  • kakakar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