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1963

DVD

主演:虞俊芳,郑大年,马中元,王丹凤,冯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6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桃花扇1963 剧照 NO.1桃花扇1963 剧照 NO.2桃花扇1963 剧照 NO.3桃花扇1963 剧照 NO.4桃花扇1963 剧照 NO.5桃花扇1963 剧照 NO.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3桃花扇1963 剧照 NO.14桃花扇1963 剧照 NO.15桃花扇1963 剧照 NO.1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7桃花扇1963 剧照 NO.18桃花扇1963 剧照 NO.19桃花扇196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桃花扇196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侯朝宗(冯喆 饰)是文人组织“复社”的领袖,该组织主要抨击的对象是奸臣阮大铖(韩涛 饰)。侯朝宗的刚正不阿和满腹文采吸引了青楼名妓李香君(王丹凤 饰)的注意,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决定结为夫妻。  为了拉拢侯朝宗,阮大铖匿名赠送了李香君一笔巨额的嫁妆,结果被李香君识破,物归原主。崇祯皇帝死后,宏光继位,受阮大铖花言巧语的蒙蔽,将其重用视为左膀右臂。手握权势的阮大铖趁此机会陷害侯朝宗,并且打击复社组织,追捕激进人士。一晃眼八年过去,侯朝宗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看到爱人面目全非风骨不在,心碎的李香君选择了出家为尼。科学怪妓白雪公主和三只小猪(影吧端)学生闹翻天希尔达与山丘之王马孔多蓝月亮幼儿园古城会婚礼歌手1998仙剑奇侠传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虎口拔牙灰姑娘的故事:明星之恋再见女郎六月灯的三姐妹鬼眨眼古法泰拳轩辕剑之汉之云世界魔女出发复仇之旅(原声版)名捕震关东吉尔伽美什邪教杀手拿手好戏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红西服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地球嘉年华岸边露伴一动不动夜枭铠甲勇士猎铠之神脑危机烈火男儿之超级英雄诸事多疑未成年1995卷毛直播妹它从未在此野火春风斗古城1995尸体不沉默急速赛车嘿玛嘿玛食鲨之鳄枪口积奇玛莉丹尼尔·斯洛斯:现场表演小姨多鹤溶尸奇案

 长篇影评

 1 ) 《血染桃花泪斑斑》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只能透过一部黑白电影窥探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 由于没有字幕,导致不少对白听不清楚,但我看得入迷。 (1)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诗原来出自《桃花扇》。 考教资的时候背了很多遍,却不知其出处,看到李香君吟唱顿觉惊讶而欣喜。 “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这句词又令我惊艳,电影里面加了许多原著的词,使得电影美感十足,黑白画面笼罩的屏幕里几支孤枝藏在淡淡的烟雾中,显得悠远、迷离而伤感,在这样的哀景衬托下,李香君换上华服,面色凝重。 (2) 候李的爱情令人羡慕。 侯方域和李香君一见如故。 初见,秦淮河畔,匆匆一瞥未止。 再遇,一扇一帕,成就一段姻缘。 看到侯方域求见李香君时,我才明白,原来表达好感的方式可以如此含蓄,男方若想知女方心意,只需往她所在的阁楼抛上一物,若女方扔下其他物品,则二人可以会面,若楼上无回应,则无声离开便是。 我羡慕相敬如宾的二人,他们通文书,辨忠奸,知黑白,心意相通,追求一致,这样的婚姻怎能不长久? 尤为喜爱这首侯方域出口而作的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一首短诗,道尽香君之秀美。 (3) 这是1963年的电影,年代感十足,且伴有昆曲唱腔,节奏较慢,加上是黑白电影又会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但黑白电影却是我的心头爱。 李香君的扮演者长得秀丽,人物性格颇有女革命家色彩,因而少了些江南女子的温婉。 侯方域扮演者长相个人觉得略差些,不过外貌倒也周正,具有传统儒家君子所具之仪态。 (4) 候李只拥有一段短暂的甜蜜时光,却看得我泛起笑意。 不像如今的影视需要各种亲密戏,影片二人只一个眼神,便能看到情蕴其中。 当然,60年代的电影也是不允许有亲密动作的。 我在想,或许“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只适合过去的爱情,而“男女授受不亲”是封建礼教的糟粕,可在我看来,奔放先进的现代人恰恰缺那么一丝矜持,慢速酝酿出的好感所衍生的温柔是绵长而细腻的,永远不会过期。 我害怕快餐式的爱情,我厌恶为了繁衍后代而组成的婚姻,或许许多人不相信理想的爱情,但我相信。 于是写了这4句: 秦淮一瞥两心牵, 以帕还扇成佳缘。 复吟旧曲思缕缕, 血染桃花泪斑斑。 等看了原著后,我一定会有深刻些的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从人物妆容造型、台词设计,到情节安排以及配乐都可圈可点。 结尾处,泪痕点点的李香君终于与侯方域重逢,却发现昔日恋人早已依附权贵,李心灰意冷、怒而撕扇! 候——“为了你我不能死” 李——“为了你我死不瞑目” 李——“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她含泪说出这句诗,这是曾经二人依偎时用以自勉的诗句。 而如今候心境已变,只剩李一人…… 凄怆的旁白唱道: “儿女浓情一笔销 桃花扇底送南朝 扯碎扯碎一条条 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开红桃……” 全片结束。 没看过原著的我也被打动,何谓经典,何谓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就是了……

 2 ) 最早记忆的,关于昆曲了。

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大概6、7岁的时候吧,记得很清楚,李香君头撞门,血滴到白色扇子上,被人勾勒描画上枝,成为桃花扇。

 3 ) 明末爱情之一 李香君

百度上的话剧,没有电影版详细,粗略,如果不是直接去看话剧,感受不了效果,还是电影版的比较还原,但是居然说出南京我也是醉了,话剧梳笼一次居然要3000银子,电影的300还正常。梳笼在古代为妓女首次接客伴宿。
        故事都是大家俗知 复舍子弟在孔子庙前帮打阮大成,杨公子暗中介绍李香君和朝宗认识,2人郎情妾意,后知为大胡子资助拉拢,香君决意筹措退还(香君家人被阉党所害,所以痛恨),后阮大成知晓,心生恨意。后马士英,阮胡子立拥立福王为南明,抓朝宗,朝宗逃离,香君被迫嫁入弘光皇帝红人田仰,不从,头撞栏杆,血染桃花扇,娶亲作罢,后阮胡子以皇帝名义招她入宫为歌姬。后清君入关,挥君南下,史大林扬州失陷投河自尽,香君逃出,后躲入庵中为尼,后被朝宗寻回,2人琴瑟和鸣,后被公公发现身份,被家中赶出,后香君因病而死。朝宗顺治入官时,镇压农民军,因开黄河,以水为兵,几区沦为无人区,死百万。而后悔不已。几年后病逝。
      其实朝宗 包括冒辟疆 有些唯唯诺诺之式,包括杨官员,感觉那个时候的男子虽然有才,但是气节并未比的当时秦淮女子。因朝宗入官。导致市井人骂复社无君子气节。其实 冒辟疆 晚年靠写字为生,穷困潦倒,方以志脱俗出家。若当时女子能考入朝为官,也未必会逊色大名士。但是大明朝有什么好么?为嘛 投靠清朝 就被人骂了?就开始反对清复明,明朝的皇帝弄得民不聊生,不明是非,忠奸难辨,有何好?信阉党灭东林,清朝起码逐渐发展了。虽然最后从雍正开始逐渐衰败,封建社会灭亡了。不代表明朝,人民就过的幸福。 难道因为不是汉人皇帝的关系么?
       阮胡子,虽然有才能,编的一手好戏,手里培养了一群戏子,可惜人品太差,认阉党为父,祸害殃民。加害东林党人。可惜皇帝昏庸啊。世风时下。也莫说亡国了。明末清初 死千万。人口减少过半。真心惨烈啊。 不过后来起码他们2个后来在一起有一段好时光。
     推荐去看白柳门。柳如是 钱谦益。冒辟疆 董小宛 陈圆圆。吴三桂 陈圆圆。

 4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打算看《桃花扇》,里面用词古典,与现实文章有些乖离,虽然也不是读不下去。但终是弃了。找了这部老电影来看。电影创作于1963年,虽然没看过孔氏的原文,但大衹知道其情节脉络。电影结局改动的比较大,以1935年,男性左翼作家欧阳予倩的剧本,并不符合原作,与历史也不相同。也有味道,但实不如原作有禅机。

影片总的来说很不错,并没有受到过多的意识形态影响。说是昆曲电影。其实只有四五段,不喜欢戏曲的也能听出美感。其实解放后前三十年古装戏曲的都有这种特点,比如京剧《红灯记》,从来不用西皮慢板这种“依依呀呀”的调子,事实上一种精华的浓缩。这也是本片的亮点。

本片好的地方在于,演员们演的都很认真。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革命现实主义创作观的逻辑在里面。虽与历史不符合,但是放到新中国,比较合理。侯朝宗很帅气,这也算是一个亮点。

 5 ) 儿女浓情一笔销

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丟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清明之朝,其臣多廉;浊乱之朝,其臣多贪,势所然也。我原是秦淮河上风月场上一介歌女,小时候,听的是太祖朱元璋起义开国出洪武之治,总觉得能再有一次永乐盛世。长大了,只看到宦官专政,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当年我的小楼也是富贵王孙络绎不绝,虽是冬季,庭中芭蕉青翠,杜鹃姣好,就算当时清兵的金戈铁马已经染红了半个大明,十里秦淮依旧莺歌燕语春意融融。

若论未奴化的知识分子,对上不媚,对下不娇,有良心的文人里,我最欣赏的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

阮大铖欺负侯相公忠厚,就做成圈套,要败坏他的名声,花三千两骗侯方域娶我。能和梦中情人永结同心我固然欢喜,可大丈夫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怎么能为三千两折腰,我就是沿街卖唱也要把钱还了阮大铖。我的英雄绝不会受他的恩惠,绝不会做他的走狗。梧禽不与鸱枭同枝,麟虞不与豺狼连群,清源不与浊潦混流,仁明不与凶暗同处。如今处处都是陷阱,我定会竭尽所能护得方域周全。

阮大铖当初借着马士英的势力无所不为,人人抢官做,做了官,权力和脑筋却只用在千方百

计搜刮民脂民膏,明朝如此落得这般田地,放

很望去,老百姓都不是人,只有做官的活的才

像个人,现在看来,老百姓始终还像人,有官

职的才真的不是人。

青葱岁月,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好景不长,阮大铖因为方域不跟他合作,要抓他,他必须马上动身,我们只能两地相隔,这样的时候,豺狼当道,国家危急,读书人早已有家归不得,芸芸众生,我能和方域相遇,以是万幸。

我娘 贞丽待我极好,她却常常不能理解我在坚持些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想做人,所以田仰来要人我誓死不从。我是贞丽的女儿,我是声名远扬的八艳,我是技艺高超的歌女,可我想,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反抗权奸,矢志守节的大明百姓。他们把我看成下贱女子,可我的心还没有死。你们都逼我,我便血溅这扇面。我香君不止会为爱流泪,更有勇气为爱流血。这无关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而是天荒地老孤臣血泪啊。

杨文聪拿扇中桃花取笑我,我倒觉得血如桃花,桃花如雪,扇上桃花,是我是我以血坚守的山盟海誓,是我愿意一年复十年,十年复永远的生死恋情。所谓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美,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与权奸者也!

适逢阮大铖宴请丞相,席中有人唤我唱歌助酒,我便伸冤道,如今明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百姓被搜刮的家空业尽,叫苦连天,而他们不仅不以身报国,还要栽赃诬陷,陷害忠良,更有心思饮酒作乐。我虽出生卑贱,却也不至于把国家大事放在脑后,苟且偷生,粉饰太平。我出生章台尚且寸心不死,达官贵族何以丧尽天良?

为了方域,我守节明志,不惜入庙为尼,苦等数载,换来的却是异服改装投奔敌人的的陌生人。他没了也就没了,可再出现,为何变了油彩,怎不叫人心寒!

侯方域以前是我与现实世界唯一的联系,是我对世界的认识。我心病难除的不是因为情爱,而是不愿相信我所信奉的理想和气节已经彻底变更了。我不是消散了,而是撕碎了,和桃花扇一起。

侯方域错了吗?他曾饱读忠义诗书,一心要报效国家,可如今国何在,家何在?君何在,臣何在?他亦曾书生意气,想力挽狂澜,可如今乱世之中,一己之力如蝼蚁,他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握,又怎能怪他不理江山风云?怪只怪他在乱世中只顾苟且安生,为了苟且安生,必须丢了他的放任潇洒,丢了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丢了他的年少不识愁滋味。最后也必将失去爱他的那个我。可或许我才是错的那一个,我将芳心错付,从头至尾,我喜欢的只是那个,未下海之时,在闺阁中使我掩面而泣的英雄岳飞。

短短余生,有人只想找到自己的爱人,什么江山社稷,国计民生,都不重要,只要两人相伴就够了,一介风流名士,一生所求仅一知己。

余生短短,更有人愿意用性命来维护自己的贞洁和道德大义。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纵使借尽西江水,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

你说为了我你不能死,谁知为了你我死不瞑目,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6 ) 男主委实配不上女主

同样是戏本,但这个改编比较多,如果单看情节,会比《牡丹亭》更好看,这个的故事性更好。 女主李香君聪明剔透,有情有义,至情至性,本来该是“有妇如此,夫复何求”的神仙眷侣,可惜了,男主侯朝宗配不上她,他当不得她的知己。 女主忠于明朝,坚持民族大义,男主却为了自身的前途选择投靠清朝。 看似清醒,实在糊涂。 读了十几年书的书生,最后还不如秦淮河边的风尘女子有气节。 让人叹惋。 看前半段时就觉得男主傻白甜,女主清醒明白。 有的时候想,男主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拿人手短”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不明白。确不如女主。女主若为男儿身,定是个人杰。 妈妈和媚香楼的大家也很好。 杨龙友这个人我没大看明白。他像墙头草,既和复社的人打交道,也和阮大铖有交情。你说他硬气,那他就不该和阮大铖有关联,你说他软骨头,可在李香君要被马士英打死时,又出言相帮。 电影是好看的(虽然我还是不大习惯讲话慢慢的),只是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短评

王丹凤真心的美!

7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因某些猪一样的演员减一分。英雄离家的故事远不像西方人讲的那么光鲜 呵呵。

12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大概6、7岁的时候吧,记得很清楚,李香君头撞门,血滴到扇子上,被人勾勒描画上枝,成为桃花。

17分钟前
  • River小河
  • 力荐

骂筵一出,酣畅淋漓,为全局最出彩。堂堂列公,半边南朝……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却不知见此该作何感想。

19分钟前
  • lennon1966
  • 力荐

勉强及格。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作为知识女性与青楼名妓的结合体,她并非妇节的受害者,而是主动选择守国节,反衬出明朝士大夫精神上的萎靡与不贞,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有明显的男性文人笔下工具人的特征:读岳飞传也要给岳飞名字圈红、秦桧名字涂黑,以至骂筵、以至绝情。近40岁的王丹凤状态上有老相、表演上太苦相,让角色欠缺可爱,守国节的种种举动也因此硬化。阮大铖依附宏光搞事情之前,电影里的人物都有种老派雍容,才思敏捷的侯朝宗、暗中布局又委屈巴巴的阮大铖、青楼姑娘们的调笑,尤其八面玲珑但又能坚守立场的杨龙友,带出了一个疑似丢失可又意外出土的古典中国,人际关系里有份中庸、优雅之美,比后半截的民族对立左右忠奸有趣的多。史可法振臂一呼固然热血,可全片无大场面。侯朝宗抛扇定情,也是美好的相遇

2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商女亦知亡国恨,歌尽桃花扇底风。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桃花扇的文本意象确实值得深思,李香君的演员好漂亮,但是有点用力过猛。所有演员的台词都好好。//中国现在任何拍古代电影电视剧的都应该来看看这个,现在导演编剧化妆服装师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现在那些个口齿不清、挤眉弄眼、身体僵硬的演员难道不会感到脸都丢光了吗?

25分钟前
  • lalalalid
  • 力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他一定不是那样的人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流畅自然 文本非口白的部分不错 燃鹅表演风格里有阶级斗争的影子 题画一折用民乐唱+看图说字趋于平淡机械 国破用阮家轻描带过 乏舞台力 骂筵出彩 结尾冲击力 欧阳予倩这个安排还是有戏剧性的 总体保留了精华 二度皂罗袍依旧动人

26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字幕真好看,李香君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誓死不嫁宁撞头,活脱脱一刘胡兰。

3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丹凤之美,在李香君身上更体现的完全。之所以说改编成功了,光《牡丹亭》那曲一出,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这断壁残垣,意境全出。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李清照的诗,黑白光影间,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也就此别过了。

3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小时候爱看故事和美女,看的是王丹凤,长大一点儿开始看戏了,于是专门来看李倩影和丛兆桓,来听李淑君,再长大些才知道要看帅哥,终于看到了冯喆……

36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这应该算是个爱情故事,有气节爱国强烈的美貌女子,死死守着最后的底限,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命不要爱情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幽幽怨怨的昆曲唱腔,柔情似水,眼神深深,如汪潭。盼君还,盼君归,盼那太平盛世,

41分钟前
  • 穷褥
  • 推荐

其实看的时候就大概能猜到这片子在当年必然得受到批判。。。。国民党总以南明自比,也是毕竟起点就是驱除鞑虏,还在整反清复明那一套,你说这片子里大段的忠于大明能不让人忌惮吗?况且还是在南京拍的,我想还没忘记渡江战役吧。。。在这里提到南京沦陷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片子如果是国共战争之前拍,宣扬民族大义,同仇敌忾是应景的,可在新中国后成立不久,一个新的政权急需掌控对全国控制之时,这片显得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46分钟前
  • 一步之遥
  • 推荐

2009.1.13想看;2018.6.28资料馆2号厅竟还真银幕上看到了!早忘了之前那个“想看”标记了。犹豫半天放弃了同时大厅的威尼斯电影节《1988年的尼可》,看到有那么多北昆演员时就遵从了内心声音。演员演得不错,有些地方略夸张,结尾也不是“双双入道”,却也是桃花扇底送南朝了。

49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小时候在电视机上懵懵懂懂看过这部电影,长大后看了多年的昆曲,也是看着《1699桃花扇》从金陵城走出,唱遍国内外。电影剧情经过简化比较精炼,片中演员个个面孔鲜明,连李贞丽最后的一场戏都异常忠贞,呼应凸显了那个“贞”,剧本显然下了大功夫。1963年文革前拍出这样的戏,难得难得。

54分钟前
  • 熊猫眼小A
  • 力荐

本来一部怀古剧,竟拍成了革命戏,却仍旧没有讨得成毛皇帝的好,被批成反革命,男主角被抓被斗被自杀,真是一腔苦水向东流。从文化内涵上看,颇考究,特别是吟古诗时居然还听到古调,各种服装家具房舍摆设,全部一丝不苟,不易。

55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侯朝宗终究还是个软骨的贰臣

57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没想到这么老的戏曲电影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起伏或哭或笑或忧愁或哀伤//李香君扮演者真的太美了啊!忍不住截了好多张图,简直惊为天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贞烈的香君,尽管不太赞同这样的爱情观,但是真心敬佩她的气节。//

1小时前
  • 浔我在遥远深海
  • 力荐

李淑君演唱的插曲真是天籁之音,现存她所有的昆曲录音和后期为话剧蔡文姬配唱的插曲都无法与电影里嗓音的巅峰状态相比。谜一样的北昆四名旦之一虞俊芳几乎没有影像资料,在电影里出镜扮演傻大姐似的郑妥娘。冯喆楼下抛扇王丹凤楼上掷樱桃的片段纯真而美好,一直记得许多年。

1小时前
  • apfelana
  • 推荐

复社公子、秦淮名媛,如今皆风消云逝,唯有那些诗词歌赋、那把桃花扇、这些美妙的艺术形式永远长存。盒子会始,盒子会终,有始有终;才子佳人结局不落俗套,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式结局,一番义正言辞申斥,令古今多少得软骨病的文人骚客汗颜斯文扫地。

1小时前
  • 海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