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

HD

主演:陈豪,李蕙敏,刘雅丽,卢惠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普通话,国语,粤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电影故事 剧照 NO.1电影故事 剧照 NO.2电影故事 剧照 NO.3电影故事 剧照 NO.4电影故事 剧照 NO.5电影故事 剧照 NO.6电影故事 剧照 NO.13电影故事 剧照 NO.14电影故事 剧照 NO.15电影故事 剧照 NO.16电影故事 剧照 NO.17电影故事 剧照 NO.18电影故事 剧照 NO.19电影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分为两部分,讲两对男女的相遇相知,有点儿公路电影味儿。首先出场的是阿朗(刘雅丽),她是港深公路上一间酒吧的收银员,竟日看着人来人往,彼此间看像熟络实则陌生,她惟独对货柜车司机阿春(卢惠光)暗生情愫,认定他是带她远离这个枯燥世界的人。而另一边厢,出场的是沦为妓女的阿Cat(李惠敏),她希望以出卖身心来换取一笔金钱,好让她从此离开这个丑恶的世界,但监管她的马夫Danny(陈豪)却令她的愿望幻灭,因二人日久生情,而Danny又身负巨债,Cat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为他偿还赌债。不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二人毅然踏上不归之路。中国合伙人2万市大吉异形魔怪3天梦三个鲁伯特特工妈咪泪痕剑忧郁症患者戏里戏外第二季晒尸体列夫·朗道:娜塔莎生死大逃亡美利坚女士告别昨夜川味 第三季 普通话一块大红布执斧人血色隔离曼谷之夜我的媳夫憨星先生(粤语)夜野老师青青子衿我爱你超胆侠三时三餐渔村篇侠义小青天波士顿法律第三季营救老爸老妈秘密花园2020黑帮教母第一季女校惊魂夜逆袭的青春爱在圣诞奇迹来临时漫画家与助手们OVA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粤语边界营救行动猫(粤语版)魅力游戏第四季基地 第一季睡眠之外

 长篇影评

 1 ) 戏里戏外都是无聊人生

韩国导演洪尚秀身上有股浓烈的文艺青年味道,就像我们这边的章明。两个人有相同特点,风格上越发平易质朴,越发透着难以琢磨的迷离恍惚,看似庸常简陋的影象背后,暗藏着汹涌的情感欲求。特别巧的是,两人都好在结构上玩点小技巧。
不过洪尚秀这次玩技巧可玩大了,几乎到了玩弄观众的地步,他足足骗了观众四十来分钟,近一半电影的长度。叫人心服口服的是,我们被他玩弄,还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这就是洪尚秀的魅力所在。
厚道的观众在评说一部藏有玄机的影片的时候,是不会把玄机道破的,这是评论的底线。所以我们跳过结构上的讨论,直接奔向那小津安而郎式的镜头语言。总之记得为他的高超技巧喊声好就行了。
洪尚秀捕捉到了小津那从容淡定的神韵,简单的长镜头描绘的尽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与小津一样,餐桌上的闲聊和漫不经心的行走构成了影片的基本情趣,工整的画面流淌着最为普通不过的情绪,顶多有一些愁苦写在苍白的脸上,但尽量是往内心里克制的。
所以尽管《剧场前》围绕着死亡的主题,但也感觉不到哪来的痛恨或绝望,仿佛死亡只是影片中他们无聊时候想玩玩的游戏。以主人公的经历拍一部厌世的电影,就是一个游戏。后来拉着影片的女主角一块寻死,也只是一个游戏。他们并不是真的活腻了,只不过无聊在平凡的生活中一下子很难打发而已。
那个寻死的青年在病危的哥哥床前哭了,说明他还是畏惧死亡的,所以影片最终说的还是对生命重新认知的过程。

 2 ) 剧场前

190217开学前一天晚上 《剧场前》 这是第一部我看完之后甚至看的时候就想要二刷的电影。 镜头语言很简洁,开篇的长镜头、简单的推拉、中景与特写等镜头的切换都使人感到简洁,这是经典最初的模样,个人觉得与这部电影风格很匹配并且有很强的写实效果(演员的演技也很高,始终在线,很难出戏,真实性很强)。 配乐我很喜欢,开头是电视塔似的东西,很高,镜头推得很近,被树枝几笔遮挡着,这个意象后来也多次出现,是电影青年们的幻梦,很高,很远,但反复,出现,音乐很欢快俏皮,就像东洙见到崔英实并且走在她身后时听到的情绪激昂的声音,特形象,我都笑了偶尔来几个人声当配乐,也很好听。 剧情太强了!非常好看。我一直纠结于是不是戏中戏,还是说假戏真做,还是说有太多隐藏部分;《剧场前》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在电影中的电影中出现一个戏剧式的舞台,“元电影”的意味可以说是很强了。 关于人性的部分,我想二刷,过于复杂了,再补点电影台词什么的。看到别人自杀会更难过?前后电影的对照,很有意思,有种想把前面片中的男主换成后者的冲动。对了,后来的导演和女演员谈话那段,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崔永元与冯小刚。。。很多深邃与精彩的想法似乎在脑中一闪而过,捕捉不到了,渴望有一台机器直接读出我的想法呜呼,以免电影一结束,头脑中的弹幕全部化为乌有,随之ng了。 并且我惊奇地发现,我好像分不清哪个是男主了(可是颜值的缘故?orz

 3 ) 忧郁的一炮

在第一段的戏中戏里,男人与街边偶遇的曾经女同学坠入爱河。事实是男人早就爱上了女人,可当时女人有男友,所以这份迟到的爱如今才来,但他们却在游戏般的吃药自杀同归于尽行动中闹出笑话。男人从医院打着吊瓶打车回家的画面叫人忍俊不禁,而回到家面对母亲的严厉指责和哥哥的耳光似乎让男人再次有了自杀冲动,拔出针头,扬长而去。此刻,戏中戏嘎然而止,真正的男主金东秀出场,原来刚才的戏中戏是金东秀在影院看的一部电影,电影导演是金过去的一个朋友,而金也是一个导演,不过是一个失意颓废的导演。而电影里的自杀戏码正是金曾经真实干过的事情,所以他怀疑朋友窃取了他的“知识产权”。而后金偶遇了朋友电影里的主演,也就是电影里和男人一起吞药自杀的女主崔英实,这里不由让我想到了同是金相庆主演的《生活的发现》,同样是跟踪,同样是有关同归于尽的话语,只是本片里金更加猥琐........洪尚秀作品里的男人跋山涉水、千言万语最后都会融化于那一炮中。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在金与老同学以及同学聚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冷,金把自己的围巾送给同学的女儿戴,可是在下车离开时,又强行将送给别人的围巾要了回来,惹得老同学让他赶紧关车门离开,这样的分别场景与他们刚见面时的状态大相径庭。而在晚上的聚餐上,曾经的同学再三强调他不要喝醉了,结果金就刻意摆出一副喝醉酒耍无赖的样子让一桌子人难堪……他就像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甚至故意挑衅常规的局外人,唯一想做的就是和女演员崔英实来一炮。金和崔在吃饭时,金表示她主演的电影故事的原型来自于自己,但催表示很多人看电影都会觉得影片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最在乎自己,尤其一个忧郁的人,更容易也更喜欢寻找共鸣,而电影里的角色往往就成为了另一个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催会对金说你并没有看懂那部电影。两人的炮战如期而至,金最在意的却是为何催的身上没有别人传言的伤疤。当然,有没有伤疤只是炮战的附加节目,最重要的还是射精的那几秒。洪尚秀的电影里,女人经常扮演了更加理性和善于跳脱出来的角色,比如一夜情就是一夜情,过后好聚好散,不多打扰,而男人则成为了跟屁虫。就像做爱时,金不断说着我爱你,而崔则一个劲的说慢点.......

 4 ) 你好象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过去几个月,自己不只一次和别人说过这话。想来总是有些不可思议,曾经日夜颠倒、放纵沉溺其间,而这种短暂的疯狂终于在不经意中就被自己丢弃。

再一次听到这话,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剧场前》严智媛饰演的崔英实在唱歌前提起的一句话,虽然场合各异、心境不一,但依然仿佛被什么东西扎了下,有点颤抖。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细腻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某个场景被触动,继而在影片接近现实的刹那,产生某种难以理解的亲切。

一首无关痛痒的情歌,因为真情流露的演唱,突然爆发出一种令自己难以承受的悲哀,实在有些莫名其妙。确切说,我想起了在与电影相伴的那些日子里,电影带给自己的莫大欢乐,当意识到离开也许是将来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我进而产生更多离奇的想法,但都是一闪而过。在电影与生活之间,也许它们依然要结伴前行。


于是乎,很庆幸看到了洪尚秀的《剧场前》,以前对导演作品并无太多关注:即使他的片子在戛纳电影节上被打出过尴尬的低分,听闻过与他有关的韩国电影“三人三色”。当然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他是韩国最具有实验精神的导演,只是对于经受了太多搞笑爱情韩片的国人而言,不论李沧东或是洪尚秀,总会隐约觉得他们的作者电影实在显得底气不足。除此之外,还有人对韩片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这些都是后话。

了解韩片也无非是几年间的事情,2004年韩国电影的风光无限自然与洪尚秀无缘,这一年是光彩夺目的金基德和朴赞旭。其实影片吸引我的原因并非是对日韩片的几分偏好,而是电影海报上一对陌生的男女。扫了几眼介绍后,影片的“戏中戏”显然让自己对它多了几分额外好奇。看完之后,又懊恼着轻信了不负责任的介绍。

《剧场前》并非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与电影院也并无太多瓜葛,非要强加个概括,它是关于电影与现实的思考。《剧场前》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电影中的电影,后一部分由这个故事所引发而出,一男一女被安排在了虚拟与现实场景中前后出现。和洪尚秀以往风格一样,画面平淡中夹杂着不厌其烦的对白,看似依然在熟悉的无聊小事上作些文章。电影里的音乐有些怪异,电影里的故事结束时竟是轻快小调,而东秀街上追随英实时又是慷慨激昂。惟独两处情歌响起,微有了伤感的迹象。影片时间跨度只有两天,东秀那身衣服甚至都没换过。导演把很大篇幅都用在了对话、吃饭、交谈的琐碎凌乱,极尽生活困乏中的无聊。

曾有人说洪尚秀的《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是最贴近韩国现实社会的男女,老实说我不喜欢这个有点执拗的片名,于内容本身并不怀疑。因而作为导演最为擅长或者说最着力去表现的东西,贴近现实在《剧场前》里一样得到体现和发挥。当然《剧场前》依然少不了情爱场面,有人说这一类场面是累赘,完全可以隐去。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暴露的情色场面已然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噱头,或者对于韩国电影而言,类似东西让不少人已经深恶痛绝。非要坦言,洪尚秀电影里的情欲并不故作缠绵亲热,相反总是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冷漠,这也可用来理解电影里的男女,偎依取暖却总要面对分离,床戏用以取悦观众的理由并不充分。


不少忠于洪尚秀的影迷指出《剧场前》故事相当随意,并且抱怨节奏太慢。前半部分将近40分钟——电影里的故事,年轻大学生和昔日同窗在街边久别重逢,随后俩人愉快地约会见面,吃饭散步,突然心灰意冷决定一起服药自杀。随意的地方出现了,至少在两个年轻人身上,我们尚难以察觉他们厌世轻生的迹象,只好相信这不过是情侣间善意的玩笑。耐人寻味的是洪尚秀在自杀前后扯带出的一大堆缘由:年轻大学生几次畏缩逃避到最后一刻终于吞服下药片,而甘心追随的女孩逃离了生死约定。年轻人对于生死不谓轻重,最后落了个无奈好笑的收场。“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消极颓废在现实层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在40分钟故事里,主角的思想转变和心理冲突缺乏必要的逻辑,有点难以置信。

而随后,电影告诉我们,那只是一部电影,我们陪主人公看了一场电影。出场的主人公金东秀是个对生活无甚渴念的失意人,唯一让他有所眷念的是电影本身。他对老同学导演的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认为对方有意的利用了自己经历。当东秀遇见了电影故事里的女演员崔英实,他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虚幻与真实交汇的那一刻,恐怕也是很多人所幻想的,他不可避免地寻求角色代入。在其他场合,东秀与周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编织寻找的借口也是苍白无力,和朋友碰面后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会上,他遭到了冷嘲热讽,人际交往糟糕不堪。对老同学病情无甚挂念,对旧交故友的处境漠不关心——如此一个颓废沮丧的男子,却在电影里寻求着莫大的安慰,用以填补面对现实世界时的无力困乏。剧情也顺水推舟,让他和英实交谈、喝酒、住进小旅馆。只是影片用英实的一句话来回答了东秀:你好象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洪尚秀依然在《剧场前》放置了男女关系的话题,只是故事里的男女主角截然相反。如果说东秀的消极因为终日沉湎于虚幻猜想,他的冷漠是因为遭遇到了是非不公,那么以整个影片来看,在大致清楚了东秀的性格背景后,回头去看他“自己的故事”,自杀终于不会显得那么牵强了。但故事本身真是他的真实经历,这点还是难以琢磨。当英实在东秀老同学的聚会上,带着哭腔地唱起了电影里的歌曲,她的情真意切更多是在感谢导演的知遇之恩。毕竟她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她的身份不过是一个演员,故事的设定、离奇的情节,对她而言只是一次偶遇。离开电影她依然是现实中的女人,现实与电影的界限被她划得很清楚。这跟她在故事里作为“东秀”多年前的情人一样,权衡过生死轻重后选择了离去,理性而独立,难怪有人说英实这个角色是电影里最耐人寻味的。对那名惟利是图的导演(东秀的老同学),她颇有怨言,又因为感恩动容。故事里的英实从年少无知、未谙世事的冲动到适时的抽身离开,而现实里作为演员的英实独立自主,伤心买醉却断然拒绝了东秀的纠缠。

电影阐释的因由不能拿来解决现实里的复杂,电影里的男女尚且惧怕死亡,而恍惚迷糊中的东秀为眼前景象困惑,冒出的痴人梦语只是个天真笑话。病入膏肓的导演害怕死去在床上失声痛哭,而戏外的英实在床上无非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女人罢。电影里延续下来的情绪让东秀得到了满足,但最后现实却不忘抽他一记耳光。最后,东秀也在老友的痛哭声中深省,生活又将带给他什么发现,是否他还继续着电影里的情绪与冲动,这些不得而知。【2005 09/15】

 5 ) 【译】《Cine21》采访《剧场前》拍摄中的洪导

“观察电影带来的影响很有趣”——拍摄新作中的洪常秀导演

原载于《Cine21》2005-01-11 摄影:오계옥,文:정한석

自己翻着玩,非专业人士,应该有错译……

原文标题:“영화가 주는 영향을 보는 게 흥미로웠다”——신작 촬영 중인 홍상수 감독 인터뷰,链接:http://m.cine21.com/news/view/?mag_id=28125http://m.cine21.com/news/view/?mag_id=28126

(首二段略)

乍一看依然是重演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但《剧场前》中有很多新的尝试。洪尚秀首次开了制片公司“田园社”[전원사](说是因为公司前面有一个庭院),将过去平均两年一部的周期缩短了一半,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之后仅时隔1年再拍新片。还打破以前只和新演员一起合作的规则,继《生活的发现》之后和金相庆二度合作,这或许会成为《剧场前》可以预想到的关键词。另外两位主角李己雨和严志媛饰演了洪尚秀电影中年龄最小的角色。此外,原来固定的框架现在开始奔放地动起来。这不是指《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的摇镜(panning) [注],而是眩晕的变焦镜头(zoom lens)(虽然很难想象……)。不仅大胆使用大家嫌土气而弃之的变焦镜头,还用了看起来有特色的旁白(voice-over narration)。洪尚秀的电影之前不讲述人物内心,如今终于有了echo。

译注:panning,将摄影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跟着移动中的拍摄对象,让摄影机水平转动。

原来片头这个是洪的制片公司logo,手画的,似乎每次都不一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剧场前》都很有趣。但不可预测。因为连正在拍片的他也还有很多事要碰上再说。“拍电影之前好像说太多了。如果拍得不好,也有可能是胡言乱语。”洪尚秀说。因为剩下约24次的拍摄都是这种发现的过程。虽然惆怅但也只能慢慢等了。

-因为刚开拍,请大概介绍下新电影《剧场前》吧。

=有时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后,某种程度上,短则几分钟、长则一整天,会沉浸在片子带来的影响之中。好像感觉那种反复的日常经验有一天会变成电影的素材。一直有这种感觉。津津有味地看完很tough的硬汉电影(마초영화)出来,我也曾像主人公那样猛抽烟。那样的自己挺滑稽的。就会想:啊,还有这样的啊,其他人也会这样吧。这次想做做这种东西。观察片子带来的影响会如何显现,这本身就值得回味,因为随着模仿不断加深,自我重复是有结构的,也很有趣。我自己对这个结构中最终需要拥抱并表露的人际关系的想法和态度,正在一点点丰富和形成的过程中。

-之前的电影标题与内容保持了距离,只在感觉上有连接,而《剧场前》这个标题则有所不同,比较能预想到内容,更具可读性。

=因为担心被理解为是"Meta电影"(메타영화),会感觉有负担,而且对现有的Meta电影好像也有抵触感。对此我决定甩开负担感,即便别人是这么看的,那我不这么做就行了。反正《剧场前》标题里要有“剧场”,想把这两个字放进去。词汇带来的感觉、读起来的味道,或者以前在哪里读过、熟悉过,残存的词汇音感、韵律之类的,似乎都会影响选择。我自己想了一下,以前好像有好好读过名为《万岁前》[注] 的小说。大概是因为这个关联,所以出来了《剧场前》这个题目。时间上的“前”,剧场前面的“前”,讲故事的“传” [注] 。 像是个好题目,就定了,但直到印刷出来之前,还只是暂定标题。 也有可能会起其他标题。 但就这样吧。

译注:《万岁前》是作家廉想涉192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三一运动之前的朝鲜社会现实。 小说采取东京-神户-下关-釜山-金泉-大田-首尔的纪行结构,一路上对殖民地社会和时代精神做了逼真的观察。

译注:汉字“前”“传”在韩语中同音,都是전。故<극장전>兼有《剧场前》和《剧场传》的意思。

-虽然角色还在创造过程中,但希望可以解说下现阶段《剧场前》主人公东秀(동수)、尚原(상원)和英实(영실)。

=剧中剧里的角色是尚原(李己雨饰)和演员英实(严志媛饰)饰演的女子,电影中的现实里的角色是演员英实和电影导演东秀。剧中剧里,尚原刚开始复读,而英实从高中退学,在眼镜店工作,打算参加高中同等学历考试。电影中的现实里,东秀的设定是,为了当导演准备了很久,差不多有8到10年,但没有拍出长片。性格或关系等都是写剧本摘要(treatment)[注] 的时候定的,随着与演员的见面和拍摄,会逐渐变得具体化,所以现阶段说起来有点草率。

译注:剧本摘要(treatment) 是为了让观众明确了解电影的内容和情绪号召力而制作的说明文,省去剧本(scenario)的专业和繁杂,描述登场人物、情节和预算的一种电影制作企划案。可以出售给电影公司,也可以在拥有企划案权利的同时发展成剧本(scenario)。

-目前为止(你)电影中最年轻的人物出现了。

=虽然也会有剧中剧的结构上的反复,但电影中的现实里的角色东秀也会受到剧中剧的情绪上的反应。是所谓少年变成男人的视角吗,那种原型故事是什么呢?会这样思考。

-这是您和金相庆合作的第二部作品,是第一次与同一演员重新合作。

=设定为走出电影院的人后,接着就想故事,想到准备当电影导演的人这个人物的同时,就想到金相庆了。《生活的发现》结束后还和金相庆保持联系,有信任感吧。 他对我所做的事情表现出共鸣,增进了亲密感和情谊,作为人也有和我相投之处。以前是去见照片或电影中的演员,以初见感觉到的新鲜感开始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好奇和合作过的人再合作会如何。虽然金相庆在《生活的发现》里已经做了非常多,还是非常期待他这次会怎么做。有些会重复之前做过的,也会发现并混入之前没有展示过的东西。

-有没有想过其他演员?

=没有。剧中剧有一个场面,大纲和《生活的发现》中金相庆演的差不多。我意思不是说要看完我之前所有电影,可能对观众来说不那么重要,但对我来说(二者)有关联是很有意思的。《剧场前》剧中剧的这一幕似乎在《生活的发现》的那一幕之前就发生过,可以这么说吗。那种联系让我觉得很有趣,是说得通的。

-看过《生活的发现》的人应该知道是哪一幕。

=今天要拍戏,能不能清楚地展现出来、到底如何,要拍出来才知道。

-那么可以说模仿和反复的主题(motive)这次也是很重要的?

=我在构造什么的时候,并非因为我觉得模仿或重复是重要的框架而去做,而是活着活着,发现自己在使用那个框架。解释日常现象时需要一个框架,可以是好莱坞的剧作法(Dramaturgy),也可以是既存社会通用的各种信息和意识形态。我呢,想在二者之间的自由状态中开始和完成电影。好莱坞的剧作法往其中插入素材时,好像有种有意无意被迫的意识形态;另外,既存的意识形态不是说它本身好不好,而是先确定后,再把素材编排进去,这样出来的效果不会让我有发现了什么的感觉。首先,是不是应该从这点开始就自由地采用能解释所谓生活和经验的最低限度的框架呢?带着这样的目标去做结构,偶然出现的框架就是反复和模仿。试过几次之后,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并不是有意为之。对我来说,解释生活这块疙瘩的框架是很有用的。

-如果说《生活的发现》感觉像层层反复的结构的完成的话,《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则如你之前所说,是一部“在单线中插入形式”的电影。这次是像前作(《女人是…》)一样,还是像《生活的发现》一样把几个碎片放在一起,你有决定吗?

=结构上仅就目前的剧本摘要来看,好像与《生活的发现》更类似。对仗更加工整,更有一种融合在一起而结束的感觉。稍微不同的是速度感。会更多使用zoom-in/out,也会加入旁白,剧中剧里的人物的年纪远比我之前拍过的人物年轻,因为这些,会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则是,一开始有某种情况,对此首先立马浮现的是我的情绪反应,接着又对那种反应有点怀疑。应该重新回味生活中无数次浮现的情绪反应,《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这部电影的起点则有所不同。某种情况出现时,很奇怪,它自己具有形成完整结构的形态。这种形态已经具备完整性。有的电影需要好好选择其中出现的素材,这就是《剧场前》。当然,如果全部做出来的话,会是一模一样的电影,也会有情绪反应,但在起点上就存在这样的差异。

-从技术上来看,也是第一次尝试变焦镜头(zoom lens)和画外音(voice-over narration)。

=前面的作品也准备了zoom-in但没做,对旁白是早就有兴趣的。好像是时候实践想做的东西了。看剧本摘要时也觉得对了。

-为什么不用移动推车(달리,dolly)或轨道(tracking)而是zoom或旁白呢?

=用zoom-in的场面,不管是用cut还是用推车轨道,现在都没什么排斥感了。这部作品里虽然用了zoom-in,但我认为也可以用cut。曾经觉得有区别的差异和态度,像烟雾一样消失了。如果说以前认为应该用长镜头(long-take),角度(angle)也该扩宽些,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的是既给我紧张感又有趣的话,那么好像从《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起就松弛下来了。而且做得多了当然就想试试别的,可以说已经做够了,感觉在那个角度呆了很久了。几个zoom-in,可以是像其他电影一样,是为了放大情绪反应,但对我来说《剧场前》中zoom-in的使用90%以上是实用性的。用zoom-in代替cut。至于旁白,可以迅速消化你想放进去的信息,缓解紧张感,是动作和台词之外的另一个选项。

-听说镜次(take)的数量减少了很多。那么导演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作为导演,我对电影的节奏(pace)、演技的鲜明性、察觉不出来的小失误的宽容度是不一样的。但我觉得那都很好。再拍10次,拍出来的微小差异,在大荧幕上一闪而过时,是不是感觉得出来,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一种浪费,对此我好像有自己的判断。有的镜头可以拍20遍,而有的镜头没有必要微调。那么给演员导戏说的话也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说,在没人的地方久久地凝视、欣赏某张照片的方式,跟欣赏电影这样的动态影像的方式是不同的,长时间凝视照片,似乎会产生某种倾向。这种倾向拍成电影,似乎会让我执迷于细节...但考虑到观众的反应,会很实际地想:‘把精力用在别的地方吧’。

-《生活的发现》是7天,《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是48小时,电影的素材通常设定为有限的时间内的事。 这次也对戏中戏和戏中的现实设置了时间限制,因此很好奇会不会增加其他什么要素的密度呢?

=那也是直观上是那么回事,好像也挺值得分析的。但是没分析过。因为电影的时间比较短,这样的好处是日常琐碎的行动可以自然而然地连着走。 想用所谓并不具戏剧性的场景(scene)来解释生活,因此好像电影时间越短越好。开始构思的时候,应该在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就是这样想的。 人物也是如此,通过人物表现出来的矛盾或困境也是如此,似乎自己有可选择的种类或局限。 不过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无聊的时候,我得考虑一下。 (笑)

-你一直对日常中运作的某种幻想性保持警惕,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对人们的影响即是如此。看完某部电影后受到的影响,就是被其中的幻想性所吸引,稍微丢掉了自己的东西,而这次却以这个过程作为故事素材。之前警惕的东西,在这部电影中被正面讨论。那我想知道,这是从日常的角度来表现幻想,还是你转而承认幻想和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我想可以谈两点。在这部电影里,电影被称之为一种简单化的幻想,想一下这和电影中的现实里的人物的感受,好像不会采用用台词直接提到的方式,而是,如果人物看完什么电影出来,电影具体的样子和具体的关系就有了。这样就会出现很多角度的评论。看了那部电影后,会有常见的评论,也会有以电影中的电影和现实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为基础的评论,也会有人在结尾的时候再做判断。虽然很难说清楚,但这好像是我会收集到的回答。

第二,从幻想和现实的关系来说,我觉得人不可能完全掌握现实。 实质是某种你永远无法了解的东西。 没人能全部了解,不是吗? 对幻想的警惕是相对的,有限度的,如果一定要追究的话,在人生必要的时候打破让尽可能压抑自己,让自己无谓地变得残忍或愚蠢的幻想机制,赋予我们这种能力的不正是文化吗。电影就是这种东西。 并非所有的幻想都是不必要的。说白了,即便是庸俗的幻想,但如果它能给那些太辛苦的战场士兵,或者那些只能做苦工的人带来眼前的幸福感,那也是好的。 并不是说幻想本身不好,而要是警惕压迫着人门的幻想。

-有人说,《女人是男人的未来》之后否定的能量(energy)是不是再次增强了?那这次电影会怎么样?

=目标和原则之类的没有变化。打个比方,我遇到A后再遇到B,各自会不会做出不同的行为,有没有这类的差异呢? 有直观选择的素材和由此产生的形式,有演员们,跟着这个形态去尝试,然后从中收集东西。

 6 ) 已识洪尚秀,期待李沧东!

早就买了洪尚秀的《猪堕井的那天》,一直没看,在我放碟的抽屉里逐渐沉没下去,象一艘失事潜艇。这次淘到这张碟,心想趁早看了,不然不好意思了。
 
洪尚秀被誉为目前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他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1996年,他凭《猪堕井的那天》一鸣惊人,其后又拍摄了《江原道之力》。2000年的《哦!水晶》获得2000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2年的《生活的发现》被韩国电影界认为“提升了韩国电影的价值”,韩国权威电影周刊《Cine21》在评选90年代韩国十大电影事件时,更提出“三人三色的作家主义导演洪尚秀、李沧东、李光模”这一说法。
 
因为李沧东是我很推崇的,所以对洪尚秀也一直很好奇。加上今年韩国以本片出击嘎纳电影节,获金棕榈提名,虽然最终空手而回,不过也算颇获肯定了。

 

本片看下来的感觉是稍平淡了些。冬日的汉城,萧瑟的阳光,人们没来由地悲伤和沮丧。我曾经分析过韩国电影近年全面超越日本的原因,在这部影片里也可以找到答案:韩国电影不刻意的人文气息,还没有被商业社会完全污染。日本自小津和黑泽以降,电影其实是在走下坡路。深刻的失去了,细腻的也快不见了。只是靠北野和岩井寥寥数人,迟早要被中,韩灭掉。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大东亚共荣战,日本真的胜算无几了。

 

看完洪尚秀,更加怀念李沧东,徐秦豪。韩国我还是最喜欢这两个导演。谣传李沧东买了余华的卖血记,想想李沧东电影里的人物,还真是和许三观如出一辙,没准,就是这个韩国导演,比我们任何中国导演更适合拍卖血记呢,呵呵。

 短评

在制造尴尬这件事上,洪尚秀永远不会止步。两个大段落,单拎出任何一个来看,无论人物的行为还是语言,都令观众感到“奇怪”,是乏味且难以接受的。但将它们自然地合在一起,文本之间的互文所迸发出的戏剧张力又使人拍案叫绝。同行朋友总结得好:到了这一部,洪尚秀已经从对两性关系的怀疑转向自我厌弃了。但我觉得,对于这种厌弃,他又是感到恐惧的。非常矛盾却难以自拔的男人,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借用尼采的书名来评论:“人性的,太人性的。”女性在肉体上的迎合只能说明:她服从于两性交往的僵硬规则,她对这个世界从本质上也是不怀有希望的。

6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我觉得你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窝的天,这部电影感觉是洪尚秀最聪明的一部了吧,你所能想象到的洪式戏中戏——对没错,看到一部电影,喜欢上了里面的姑娘,进而真的泡了这个姑娘。而且嘴老毒了,姑娘跟人上床以后竟然给那男的甩出一句“我觉得你根本没看懂这部电影”,当时就给我吓懵在影院座位上哈哈哈😂

1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骗姑娘上床是多么水到渠成的事情啊。

1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本电影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对号入座。剧场前请勿喝酒聊天发生性关系

1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008.6.27 看不出什么意思。镜头总是推。。。推。。。。推。。。吃安眠药后女主角哭,表演让我感动。后面那个怪男有点意思。

1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居然把男女相遇吃饭做爱分开的过程拍了十几部电影

20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你好像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该男文青缺乏成就感,脆弱自尊拒绝直面失败,但是乏力感依然侵蚀内心,进而寄情自溺情感,将性偶圣母化情感神圣化,但这种拔高虚伪违心,毁灭性冲动必然出现。女演员摆脱不过唯有因势利导,将自我普通化分析展示,纵其肉欲后飘然而去。男文青在征服欲达成后释放压抑,终于可以去冷静思考鸟~~【8】

27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6/10。典型的侯麦式”女英雄“(独立自强、适时的抽身离开),男性反而渴望单纯的爱,但约定自杀这个梗太出戏了,完全不见主角有厌世情绪的铺垫暗示。个别细节还是很洪式幽默,例如酒席上男主去拥抱来讨好前辈,结果前辈嫌他搞基....零度剪辑,缺乏演员调度的定焦,毫无叙事关联的突然特写,技巧真是粗。

2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梦境对梦境 神经病对神经病 并不觉得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比有什么特别

30分钟前
  • 杀猪大娘
  • 推荐

光影内外,似真非真,似幻非幻。借他人电影,浇自我欲火——希望和失败之火。

35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推拉之后,洪尚秀变得更随意,也更加远离了原来的水准。与前几部相比,无论对结构的实验,男女的刻画,所涵盖的容量明显变少,趣味是更多了,比方说跳楼时俏皮的配乐,跟踪时响起的古典乐,都让人觉得是绝对的洪尚秀,但戏里戏外,探讨得不够美妙,也不够实验。

3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戏中戏结构,给一部原本并无太多思考余地的影片加上了点思考空间,并非是形式花哨了起来,而是两个故事内外交织所形成的深度得到了拓展。这样的文本着实出色,聚焦文青内心的脆弱与外界的压力,细腻真实且深刻。差不多的形式,如果你因为看了《吉祥如意》而高潮,那你一定是没有看过本片。

40分钟前
  • 野凡
  • 推荐

戏中戏的结构,想不透的人总动不动谈到死,其实只要想透了,什么都可以改变。

4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临走那句台词亮了

48分钟前
  • 衫弃
  • 较差

故事的主角看似是英实、导演和金东秀三人,但在戏中戏的结构之中三个人以五个人的形态发生复杂的联系。金东秀把自己看作银幕上的导演,追求银幕上的英实,通过这一过程偿还自己成为导演的欲望,实际上英实才是全片唯一活在当下而非电影里的人。电影对现实的渗透在于事物以及情状,倒不在人的自身了。

52分钟前
  • 麻友安
  • 推荐

后半段没看完睡着了...每场戏上来都要推镜头,在两个人间推来拉去,对话也慢慢吞吞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就上床了,莫名其妙就双双自杀,莫名其妙又都活过来了。时不时一两句画外音跟小城之春似的。可能后面揭示戏中戏会有趣点。洪尚秀我看得不多,还没熟悉他那神奇的思维,抱歉了。

5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洪尚秀第六作,快速变焦推拉开始广泛使用。熟悉的两段式结构,前半程影中影,后半段则是戏外自我代入的另一位导演对女演员展开纠缠求爱的过程。电影情节与现实行为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比如青年人头脑发热的殉情自杀与中年人一夜情后拍屁股走人,还有男女方喊痛的倒转。音乐的反讽式运用:悲伤与危机时的欢乐乐章。PS:影中影里的短瞬梦境颇有意思,坐在楼梯上吃苹果的白人女子恰似异域诱惑的象喻。(8.0/10)

5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用“喝完酒就去小旅馆“这种题材居然也能拍这么多部电影!!!

60分钟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