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重生2001

HD

主演:迈克尔·门德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2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3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4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5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6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3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4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5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6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7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8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19极地重生200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极地重生200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本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其情节源自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喜欢你我也是第四季大佛回国狙击精英:秘密任务修女传卡片战斗先导者 overDress第三季钢之炼金术师2017骆驼言敢死队3(原声版)人蛇偷渡北部湾人家MSS特别搜查队糟糕历史第二季球员第一季迷雾2017追爱家族泰版金秘书为何那样眠狂四郎魔性剑纵横案线 第一季亲情回归豪斯医生 第六季我是岁月你是星辰我凭本事谈恋爱冰之华诡丝爱上我吧胆破心惊青春弑恋校花的秘密花园警徽与背叛初恋无限Touch(粤语)欢乐时光谋杀案保持通话苏格拉底1971县界2019杀死比尔烈火情人子不雨 双姝奇探 第一季八重之樱米格尔想战斗不便的便利屋亚人 真人版

 长篇影评

 1 ) 言语的秘密生活

小时,曾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果在进入冬季,能住在干涸大湖的中央,每天就可面对白雪茫茫的广阔世界,能守望着南来北往的无数大雁,能追逐野兔嬉闹,还能下河湾捕鱼,那该多好。但你没想到如果长此以往,没有人说话,就无法与人交流,甚至会患上“失语症”。

在德国电影《极地重生》里,远在西伯利亚的德国战俘基文斯,他无法接受25年的劳改生活,在眼看着一个个战俘遭受着非人生活后而毙命,于是在医生帮助下,准备从极地往西行逃亡,临别时,医生对他说:“每天你一定要跟自己说话,要不停地跟自己说话。”想一想,他所要逃亡的路线,是要跨越整个西伯利亚无人区,即使有人,他也得小心翼翼,在历时三年多、跨越14000公里的逃亡艰辛旅程后,他最终从原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进入伊朗,一路追赶的苏军头目,也被他感动地放了他。一路帮助过他的人,多是从善意的眼神里传达出“言语的秘密”。难以置信的是这确是个真实的故事。

无独有偶,在新近的一部法国电影《塞尔柯》中,说的是在1889年隆冬,远在西伯利亚的哥萨克族一家人,看到黑龙江边民与修铁路的地方官员发生冲突而遭到迫害,尤其是边民的马匹遭到杀戮,这一家人愤愤不平,家中小伙子迪米特跟家人说,一定要赶到彼得堡宫廷向沙皇申述情形,为边民讨回公道,于是小伙子骑上小灰马“塞尔柯”,踏上他的漫漫征程,风吹无边的雪地,只见空旷的苍茫,与《极地重生》异曲同工,跟他能说话的就是这匹“塞尔柯”,马通人性,感人挚深。

语言,在寂静的广袤天地,得以用另一种思维形式延续,从而改变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轨迹。语言附着于生命的秘密生活,也无疑是痛苦的。1942年,一批“骁勇善战”的德军,从北非战场来到温暖的意大利西西里海滨,当他们尽情嬉戏享受人间快乐时,突然接到迅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的命令,伴随着拿波里明快又动听的民谣,他们坐上往北急驰的火车,穿过阿尔卑斯山幽长又漆黑的隧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人间最为惨烈的杀戮。

严冬来临,比战斗更为可怕的是天寒地冻,这时,语言在生命中成了一种无力地呼吸,他们不停地喃喃絮语,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活下去,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说话,无力地言语演变成一场溃败的大灾难,言语在霜染凝冻的胡须上,物化成了一个个苍白生命的符号,士兵一个个僵硬地死去,最后的两个人无声地幻想着回乡的温暖场景,但他们还是冻死在白色的雪地上。

拍于1993年的德国电影《斯大林格勒之战》,其中可贵的反思精神,令人感佩,这也是二战同类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其反思力度较为少见,更多的战争题材电影,是如何演进摧枯拉朽的胜利,好像是为了炫耀战争的“必要”。德国人严谨的哲学思维,虽然经历过“大黑暗”时代,但总是能从中正直地反醒起来,这种精神是有些民族所不具备的,想起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当年访问波兰时,在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祈求原谅的情景,就让你感叹,一个敢于反思的民族,总是值得人们钦佩的。

而生命的这张脸,也总与言语的秘密相关,总与落寞与博大相关,也总与生生不息的痛苦与幸福相关。我们有否真切地想过:在这张脸背后,生命固有与本真的价值在哪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言语,一个人也有一个特有的言语历程记忆。言语的秘密生活,见证了生命和沧海桑田变化的印迹。想起1974年在家乡大湖中的情景,那几年每到小学放暑期,正值农忙“双抢”季节(收获早、中稻,赶插晚稻,所谓“一年三熟”,多在长江中下游,农民很辛苦),十来岁的你,就要参加劳动,那时的大湖大多已“围胡造田”了,无边的湖野,就是无边的稻浪谷香。以生产队为单位,中午就餐就一队人围在一起吃“大锅饭”,每每这时,说笑吵架的很是常见,有一家壮如蛮牛的父子最喜欢对骂,十六、七岁的儿子,与四十来岁的父亲,有一次开骂给你印象特别深。

那天,有一个小学老师正在看《参考消息》,蛮子问:“有没有打仗?”蛮父听到:“有没有打仗,管你屁事?!”“我问一下还不行吗?”“操,你有本事,你有本事去打台湾,那里还没解放呢。”蛮子放下“芦花碗”,袖子一撸:“打就打,毛主席要我上,我就会打个国民党狗日的。”“牛逼哄哄的,你去填海喂鱼还差不多。你连老子都打不过。”蛮子气得摔碎大碗,冲着蛮父上来就要开打,一队人都在看热闹大笑,蛮父指着他脑门:“你长了个猪脑,还想打台湾,你个猪獾子。”越说越逗乐,人上来劝说才作罢。

《言语的秘密生活》,其实是一部西班牙电影,一个女护士放弃一个假期,来到海上一个钻井平台,照顾一个严重烧伤的男人。她从始至终,一言不发,这种关系围绕在秘密的言语中,衍生出幽默、善良和谎言,也派生出感情与痛苦。原来这位漂亮地女孩子,来自前南内战,背身烙下了条条的痛苦伤痕,与其说言语,成了这对好事多磨恋人的秘密生活,不如说,言语成了不出声情感的最有力表达和魅力所在。

由萨拉-波莉出演的小护士,虽然鲜有台词,却在眼神与面部表情上,传情达意,着实用活了言语。而男主角则由蒂姆罗宾逊出演,这位在《幕后大玩家》和《剌激1995》中名声鹊起的实力派演员,着实演技功力不凡,要知道总是躺在病床上表演是很不容易的。

每个人都有“言语的秘密生活”,生活也总包含着“言语的秘密”,这是人类的思维家园,心灵净化的容器,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2006、12、14

 2 ) 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

电影。
故事发生在二战。
男主角是德国兵,在俄国被俘,押运至西伯利亚蛮荒之地,开采铅矿。
 
天寒地冻,无路可逃。
死心塌地打算逆来顺受了,却被告知:迟早都会铅中毒,所有的人。
绝望,恐惧,犹如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暴风雪,他甚至还没弄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就被裹挟进了逃往的风雪中。
战俘营医生把积蓄许久的衣物、食物、指南针、枪、刀全部给了他。医生早想逃亡了,万事具备时却发现自己患了癌症。
 
白茫茫的雪原上,惊弓之鸟寒冷、饥饿、惊恐,当发现干粮殆尽了,当发觉自己居然走回了老路,当被雪橇无情碾过,他始终缓慢地微微舒展开一点点躯体,证明自己还活着,还能动,还可以走。
他承诺怀孕的妻子:圣诞节一定回来。
北极光的炫目里,他哪里还算得清时日。过去的时日里只有记忆了,记忆驱使着他奔向未来,而未来的时日唯有听天由命。
 
终于见到一棵树了。
孤零零、光秃秃地挺立在风雪里。
他竟然欣喜若狂、嚎啕大哭:这是生命啊!14000公里逃亡路途中第一次昭示出生命的东西。
 
没有人的雪原逃亡,连绝望亦是孤寂的。
逢着了人的逃亡,恐惧丝丝入扣进每一缕神经末梢。雪原不再死气沉沉,但伙伴极有可能不知不觉就让你沉沉死去。
他救过的挖金矿的人猛一回首、一挥拳——他猝不及防,滚下了雪崖。
 
当地土著帮了他。
那是逃亡里最美妙的时间。
坦诚相见、真心相待,我几乎怀疑他再不会离开,那冰天雪地里热乎乎的温柔乡。
还是上路了,家里,妻子等着他,女儿等着他,未出世的孩子等着他。
 
路上,他走过一张张脸,别人的妻子的、别人的孩子的、别人的父亲的喜怒哀乐的脸。
他的脸越发瘦削,眼越发警惕,嘴越发紧闭,衣服褴褛,气味熏天。
这次帮助他的是犹太人。居然是犹太人!
这一个人实在比那一国人渺小,却因为微不足道而值得怜悯。
犹太人临死前对苏联警察说:谁都会帮他的。
 
是的。光有毅力是不够的,光有运气也是不够的,还是得靠帮助,一位位陌生人实心实意的帮助。
包裹着一重重陌生人的援助,凭籍着回家的唯一念头,他终于回到了德国,来到了家的门口。
隔着窗户,他看见:妻子正在与女儿低语,从未见过的儿子已是茁壮的儿童——近乡情怯、近家情怯,他竟躲了起来。
 
逃亡,一开始的主题,慢慢地竟然越来越偏题了;情怯,倒喧宾夺主了。
怯敌人,因为是俘虏。
怯陌生人,因为人心叵测。
怯坦诚的陌生人,因为无以为报。
怯至亲至爱的人,因为——相见时难!
 
终于,在教堂,他一手拥抱着女儿,一手紧紧搂住妻子。
显然是一个牵强的圆满,在一个既感恩又忏悔的地方,德国大兵的一家人终于在二战后团聚了。
 
二战,至今。
恨,还有多少?
理解呢?恐怕一如当初那样难以一言蔽之。
 
想起这些日子读的文字,中印缅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美国大兵、英国大兵、印度大兵、印缅土著兵,还有日本兵,多少只能魂归故里了。
还有格瓦拉,穿越美洲的日子、丛林游击的日子,为了信仰,竟然是越艰苦越幸福。
“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极地重生》开篇的隽语。似乎适用于每一个在路上的人。

 3 ) 《极地重生》之影评--什么是追求!

 一部好电影,也正如一部好书,抽托去那些华丽的场景和炫目的特技,最终让你回味眷恋的还是其中的人性和哲理,很多的东西是那么的真实和人生,他所面对即你所见,《极地重生》就是这样的一部。
 
               该作源于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自2001年由德国再拍。二战末期,片中的主人公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少尉在战争中沦为了战俘,后被苏联判处25年的刑期,随后便被押送到迪尼夫角,而该地位于苏联东海岸,毗邻美国的阿拉斯加,由苏联西部到东部,历经1.5万公里(看过苏联地图的人就知道这条路有多长),这些德国俘虏乘坐火车,又要历经严寒和暴风雪,在缺食少暖的情况下,一路上不断有人冻死饿死。而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直面的纷争和你死我夺,背后的亲情和战争结束后对双方的创伤一样是沉痛的,苏联军人对现在德国俘虏的冷漠无情一样是心中仇恨的发泄,所以科利基文斯此行是悲痛的,他们也在恐惧,也怕随时被苏联给处死,也正如他们在战前处死那些俘虏一样,其实人性是脆弱的,特别是处于弱者的时候,此时悔恨的不仅是战争,而是回想其和亲人的温馨相处,倒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寄托和精神依靠,科利基文斯尤其如此,在漫漫行程中,把藏于衣缝中小小的妻子和女儿的照片不时的端详和回首,泪从心中流。
   
             在经历几个月的行程之后,他们又转而步行,此时死亡人更多,可以想象一下,靠近北冰洋的极地环境下,气温低至负40度,而这些俘虏只身穿了一件内衣和外大呢子衣,要想这样轻易的步行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对人的体质和意志力是多大的考验,此处也正是侧面反映了科利基文斯后面逃生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折磨有多大。直到他们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他们这些俘虏来到迪尼夫角是来挖矿的,而且挖的是铅矿,正如片中的医生所说,我们终究都会死在这里。因为在没有防护的措施下,铅毒会慢慢渗透到人体,直至死亡。这对科利基文斯触动很大,因为心中对妻女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追求,他愈发萌生逃跑的想法,所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尝试了逃跑,但一切的仓促和无计划性,致使逃跑失败,他面临的不仅是苏联人的惩罚,而因他的行为,同行的俘虏都受到断粮5天的处罚,一回到营地便遭到群殴,但这依旧没有阻挡他逃跑的念头,后在德国医生的提示和帮助下,他第二次逃跑才得以实现,其实当时的德国医生也一样是想逃跑的,他身为医生,更加明白再呆下去肯定也是必死无疑,但逃跑前他发现自己患了癌症,所以他把逃生的准备和计划给了科利基文斯,希望他能把对亲人的寄托由科利基文斯转达。
            
           科利基文斯先是照计划往北直到到了大海之后再往西,再到勒拿河往南,而正是这样的行动使他早期躲过了追捕,但他面对的困难和折磨却是无比艰辛。在暴风雪里,面对一望无垠的白色世界,又冷又饿,时而在恐惧中产生种种幻觉,时而因为迷失方向而重回到起点,在艰难的过程中,他得到过淘金人的帮助,也遭到过淘金人的抛弃;在他遭受狼群围攻的时候,几处绝望的时候又得到了雅库茨克土著的帮助;其实他这一路逃的艰辛,而他所处的战俘营的上尉主管却对他紧追不舍,在别人都认为科利基文斯应该早已冻死的情况下,苏联上尉却不放过蛛丝马迹。在科利基文斯得到雅库茨克土著的帮助并赠送了一条哈士奇(应该是把,但叫声有点不像)后,一个偶然的被捉,科利基文斯沉着应对,得到了接近苏联中亚南部的机会,应该是现在靠近伊朗的塔吉克斯坦吧,但同时也暴露了行踪,苏联上尉随后也追了过来,在一处火车站准备围捕科利基文斯的时候,他们碰面了,但哈士奇救了科利基文斯,它直接扑向了苏联上尉,随后科利基文斯逃脱,哈士奇却死在了苏联军人的枪口下(这真是一条好狗)。
      
             科利基文斯经过辗转终于到了苏联毗邻伊朗的一个边境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犹太人,在他戒心重重的情况下,他跟随了犹太人,犹太人没有为难他,反而还帮助了他,他非常惊讶,正如片中犹太人问他一些关于德国人压迫犹太人的时候,犹太人知道科利基文斯难以启齿,犹太人直接把可以搪塞这个问题的理由都说了出来,让科利基文斯感到深深的愧疚。有人评价此片的时候,表述犹太人用宽容代替仇恨,其实如果明白相关宗教含义的时候,宗教是不再分种族的,犹太人更坚持了他所信奉的原旨教义,而不是同种教义下的种族冲突,片中也是在反省德国的清尤行为和深深忏悔。随后科利基文斯在犹太人的帮助下,拿到了假护照,骗过了边境人员,当他正要跨过苏联和伊朗的那座边境桥时,得到告密的苏联上尉也赶来了,却正好站在科利基文斯的对面。这个时候科利基文斯思前想后,也在审时度势,分析他当前的处境,也准备随时逃生,从片中可见,科利基文斯的逃生欲望是多么的强烈,当他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情况下,他怎能就这样的失败。然而苏联上尉说了一句话后还是放行了。“胜利还是属于我的”这是苏联上尉所说的话,有人认为这是苏联上尉在良心的发现后在帮他,但结合后面的伊朗人要判科利基文斯死刑,也可以分析是苏联上尉要借伊朗人的手杀科利基文斯。但我认为一方面苏联当时与伊朗关系虽分两大阵营,要把科利基文斯再押回去是轻而易居的,所以苏联上尉认为科利基文斯你要逃是逃不掉了,但其心理其实也是非常佩服科利基文斯的,一个人历经3年多,从苏联东部跳到苏联中亚边境,其中困难是何其重重啊,可见科利基文斯对生活的追求和意志力是多么顽强。所以说“胜利还是属于我的 ”是苏联上尉的一种表态,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能力的认可,也是告知科利基文斯最后是我放你走的,但后面的路却也不会平坦。
 
          后伊朗准备以科利基文斯为苏联间谍处死的时候,慎重起见,找到了科利基文斯的亲叔叔,但其亲叔叔也没有认出科利基文斯,而是通过一本相片册来证实他,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科利基文斯拿出一张照片,表示后面有给母亲的文字的时候,这才是升华这笔,可见科利基文斯对亲情的向往,对自由和平的生活的追求,他把亲情深深的刻在了心中。
 
         本片最后以科利基文斯与妻子和女儿热泪相拥结束。这最后一幕就是科利基文斯历尽万难,跨越10年(1944-1954)才争取回来的。一个人有多少十年,而这种与家人团聚,与亲情相拥的感觉值不值得一个人用十年的奋斗来换得。所以换作现在的我们,是否真的懂得珍惜这种亲情呢!
 
        全片以德国的视角来拍摄,述事基本,受政治影响较小,从根本上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和人性思考片,通过这样一个事例,更加的控诉了战争给向往自由和平的人类所带来的摧残和痛苦,也从中反映了人性中很多脆弱和善良的一面,同时主人公的坚定的意志力也是值得大家所钦佩的。而给后人的影响,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种族冲突及国家战争之间对百姓的疾苦深层次的控诉。建议大家去细细品味,同时也更多的想想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没有失去的时候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爱!
 

 4 ) 不能说,一说全是痛

《极地重生》早早的就收进LIST,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搁置未看。昨晚,宝终于帮我达成这个心愿,陪我在被窝里看完了这个片子。看罢,却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男主是二战时期的战俘,被流放到距家14000多公里之外的西伯利亚。心心念念记挂着妻子与女儿,无时不刻记着答应女儿回家过圣诞的诺言。劳改5年后逃出牢狱,扛住了酷寒、饥饿、追捕的重重劫难,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在第八个年头的圣诞节回到家门口。

幸福似乎手可盈握,盼了那么久恨了那么久,镜花水月终成近水楼台。手脚不由自主欣然前往,八年来无数次默念的那句“我回来了”终于要梦想成真脱口而出,却在最后一刻被躯壳里的另一个自己硬生生喊了一声:卡!宝说,千山万水来到家门口,却犹豫不敢向前走,不甚理解。

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犹豫不前,不敢开口,那是因为爱入骨髓,无法成言。

风雪八年,身上的每寸肌肤痴念至狂,每个细胞片无完肤。因着爱你的执念,辗转回到你们的面前,内心深处既希望又害怕你们不再原地等待,既祈祷又恐惧已有双手替你们分担八年的辛酸。所以不敢贸然上前,不愿造次相认。生怕这一开口,会再次打乱你们辛苦修复的平静,会是无边无际潮涌而来再无能力承担的痛。所以只能默默跟随,小心求证自己是否一厢情愿。

若说世上的快乐都是相似的,而痛却又不尽相同,那么灵犬莱西的痛,又有几只狗犬能感同身受呢?莱西为了回到前主人的身边,从苏格兰一路500英里涉山涉水逃回约克夏。夜里抵家,无灯火。跑去校门口,主人亦不再原地等候。那种不再被需要的惶恐足以压垮500英里的意志,疲累不堪得无法坐立,只能卧地,无作为的等待。声声泪泪,全是痛。任何举措,皆是执念。回家,竟是痴心竟成妄想,竟是种无药可医的痛。

他们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但其实,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爱你爱到痴迷,却不能马上抱你入怀,对你说我爱你。

因为我害怕我的冒失出现叨扰了你失而复得的安静,因为我害怕时光驱散了你的原地等待,因为我害怕我一说出口,思念势将溃堤成灾。所以只能小心翼翼退后再退后,战战兢兢靠前又靠前,如履薄冰的拿捏着分寸,如临深渊的丈量着距离。生怕一不小心,悬于一心的期待以及经年的努力灰飞烟灭。

历尽千辛万苦逃回家,你满心以为一切的含辛茹苦在靠近家门的那一瞬终成过往,到家就是大团圆。但其实这只是涉世未深的孩童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世间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让人不能说的痛殇,谁又能知晓多少?所以,有生之年,能够打开门大声地自如的说:“我回来了!”时,尽情地说。

 5 ) 白左YY的又一次虚假胜利

非常优秀的电影……如果不是弥漫着浓郁的白左气息以及对苏联的讽刺看起来就舒服多了。苏联对待战俘确实不咋地,但作为战争发起方的德国人在这里面却表现出了团结舍己为人的正面精神,而影片中呈现的所有苏联人都是狡诈冷酷恩将仇报的,为数不多帮过主角的还是犹太人(永远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雅库特人。

老实说,导演似乎没太多反思的地方,反倒是不断揭示苏共的残酷,无处不在的斯大林头像没让人想起来几年前的希特勒么。

顺便说一下,这片子最震撼人心的是“改编自真实故事”。但我查了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型克莱门斯·福雷尔1944年参军,三年后的1947年就已经回到了慕尼黑并且注册了户籍,1952年才到印刷厂工作,也就是故事中“他回到西德的时间”。所以首先这“历时七年”就站不住脚。另外,故事发生的杰日尼奥夫角劳动营实际上建成于1949年秋,也就是在原型已经到家的两年后,所以他不可能到过这地方。历根据西德意志广播5台的说法,官方档案里真正从西伯利亚劳动应逃回家的德国战俘只有一位,叫做奥托·里纳斯,1945年被俘,但是仅仅一年后就冒充波兰人逃了柏林。比起小说里的主人公徒步一万四千公里,里纳斯是不断换乘火车,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平心而论,抛开虚头巴脑的东西,这片子拍的不错。

 6 ) 补充一点《德国出版零时年》里关于原作的资料

小说的历史背景不明,叙述者始终紧贴他的德国主人公,在描述主人公遇到的其他人物,尤其是苏联人和西伯利亚的少数民族时充满了种族主义的陈词滥调。他们,“至少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孩童,有一种幼稚的残忍和乐于助人的习气”,在小说中,他们“消瘦、眼窝深陷,一副穷酸样,看上去卑鄙、可疑,就好像他们能活下来都要感谢绞刑架上断裂的绳子一样”。战俘营中的一名苏联护士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既不能对任何德国犯人感同身受,也不像正常人类那样有情绪的起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几个德国人,即使深陷困境,他们也能保持“教养”和人性,其中尤以昔日的军官最为出众。

直到几年前,巴伐利亚的一位广播记者才发现了“中尉福雷尔”的原型。他综合了很多可靠的线索,证明了小说中叙述的故事从未发生过。在故事发生的时间内,西伯利亚东端根本没有什么战俘营,而所谓“真实的”克莱门斯·福雷尔也早在1947年就离开苏联战俘营返回了慕尼黑,因此不可能辗转跋涉3年。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此书讲述的究竟是谁的故事?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疑问,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小说,而是类似的关于战争和战俘的作品的真实性都非常可疑。

在展开叙述的过程中,鲍尔不仅仅依托于对时代的见证者科尔内留斯·罗斯特(福雷尔的原型)的描述,其自身的丰富经历也是他创作的源泉。鲍尔于1940年加入纳粹国防军,还参加过对苏联的战争。他当时的出版商赖因哈德·皮珀,很早就曾表达过有兴趣出版一本关于他这段经历的书。这与鲍尔的野心不谋而合,他一直关注着战争,开始勤勉地搜集资料。“从我们第一天越过边境开始,直到今天,经历了无数伟大的、振奋人心的、可怕的和令人恐惧的事情。”他在给出版商的信中写道,“伟大的经历从来都是战争,是我们的战士所打过的仗。……苏联的风光千姿百态,无不美丽、灵动、震撼人心。令人恐惧的是苏联人,22年的统治留下的痕迹远比战争中的他们更可怕。我当时并未弄清为什么这一目标值得追求,但是处处都可以看出,灵魂的缺失、简单化、同质化以及所有对人生价值的贬低都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必须面对这一切令我感到恶心和仇恨……命中注定我要遭遇战争,对此我毫无怨言。我很愿意再重新经历这一切,虽然辛劳,但我最终获得了成长。危险并未大到无法承担的程度。我相信,我会从这一切中受益。”

 短评

男主靠着一双脚横穿西伯利亚,为了家里的妻儿穿越天寒地冻,爱的力量有多大信念就有多强大。

4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苏俄地盘的生命接力棒:医生-淘金人-蒙古人-雪橇狗-伐木工人-中亚人-犹太人

6分钟前
  • 推荐

机遇与运气胜过决心与毅力

9分钟前
  • 炖兔子要加枸杞
  • 还行

细节欠佳,苏联军官真是恶趣味。。

11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原来不止美国人会意淫。。。Anatoli Kotenyov 长的太像Campino了。。。

14分钟前
  • s
  • 还行

本来这是一个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一个德国战俘从西伯利亚劳改营逃出来,徒步行走三年穿越蒙古、中亚、伊朗重获自由的史诗级故事,但实在拍得太糙了,又全程流水账缺乏重点,看得很痛苦。喜欢男主的一句话“丽莎,已是初春,我在归家途中,还剩一段路要走,西蒙说只差一万多公里。”

15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较差

主演Bernhard Bettermann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死于战后的苏联战俘营,据演员本人解释犹太人“以德抱怨”的作为是出于人的怜悯心(“人会帮助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哪怕曾是最坏的敌人”)。影片中犹太人说“你们不知道,只是奉命行事”,这只是对德国人说辞的嘲讽。最后桥上苏军军官的出现是主角幻觉吧。

17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不谈意识形态,不纠缠历史对错,简简单单的一个越狱回家故事,横穿欧亚大陆的万里征程自带传奇色彩。还是喜欢这种电脑特技泛滥之前拍成的传统大片,冰原狂奔、激流航行、雅库特少女、中亚风情……交织成色彩斑斓的逃亡之旅。以一死玉成他人的医生、义助德国逃犯的犹太人都充满人性光辉,苏俄军官的桥头放生也是,只是少了些铺垫,略感突兀。

1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简直就是俄罗斯游记嘛,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到炎热沙漠的中亚,从睡雅库特姑娘到被穆斯林女子垂怜,一开始还被上尉大吃他和俄罗斯女看护的醋。上尉是不是有个外号叫俄罗斯朱时茂?另外,这路上杀害我运输人员一名这事怎么算?

21分钟前
  • 芷菲鱼
  • 力荐

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只不过这里支撑他从苏联东海岸逃亡回德国的是对家庭的承诺

22分钟前
  • 牙齿冒汗
  • 还行

结局很好。

23分钟前
  • Jane
  • 力荐

真人真事改编,从东西伯利亚起始的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回家(逃亡)之路,与《回来的路》类型一样;与后者相比,少了些戏剧化的故事组合,但本作更加踏实、真实。一路向西,只为爱与承诺,卑微之人亦可创造堪称伟大的奇迹。这是一部反思战争、思考人性的好片子。

28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题材很好,这片要让美帝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3分钟前
  • 文艺气的痞子
  • 推荐

极地重生,这是什么译名啊,就不能直译一下吗。

37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细节安排太粗糙。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1万4千公里, 3年,每天12公里。 光是这些数字,已经让我流泪了。

43分钟前
  • CL
  • 力荐

德国人的坚韧,难得从德国人的角度拍二战,非常人性化。苏联人的集中营比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

47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求生片子,4星半,太過經典!

52分钟前
  • 禁臠
  • 推荐

有时主人公命运的翻转拍得太简单了点

55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一个人身体里只剩下求生欲望的时候,是最纯粹的人。科利基文斯在雪原上见到那颗孤零零的树痛哭失声的那一幕是最震撼人心的场景。

57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