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1933

HD

主演:菲伊·雷,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布鲁斯·卡伯特,弗兰克·雷歇尔,萨姆·哈迪,诺贝·约翰逊,史提夫克莱门特,詹姆斯·弗莱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金刚1933 剧照 NO.1金刚1933 剧照 NO.2金刚1933 剧照 NO.3金刚1933 剧照 NO.4金刚1933 剧照 NO.5金刚1933 剧照 NO.6金刚1933 剧照 NO.13金刚1933 剧照 NO.14金刚1933 剧照 NO.15金刚1933 剧照 NO.16金刚1933 剧照 NO.17金刚1933 剧照 NO.18金刚1933 剧照 NO.19金刚193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金刚193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导演卡尔·丹汉姆(罗伯特·阿姆斯特朗 Robert Armstrong饰)为了完成他的电影而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骷髅岛。一只巨大的非洲大猩猩金刚居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然而它却被卡尔逮住并带到了纽约,在那里它成了供人观赏的怪物。卡尔一直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女主角而烦恼,直到他遇见了貌如天仙的美丽女孩安·达罗(菲伊·雷 Fay Wray饰)。而此刻,金刚也深深地爱上了安。  1933版本的黑白影片《金刚》,融合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创了特技片的先河,在当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轰动一时。“金刚”也成为日后影坛翻拍无数的英雄角色。本片荣获2006年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最佳经典影片DVD提名。第一次的亲密接触2004橄榄树2011嗅觉神探第一季顺风车2015创:战纪萌探探探案第四季精灵梦叶罗丽2黄蜂网络愤怒之声置之死地而后生毒药恶魔在上夜间法庭 第一季雪人2017美洲足球俱乐部:战胜自己痴人说爱西尔维娅传是我们做的 僕たちがやりました死亡菜单失恋大不同天使在人间1987隐形狂人1990伤物语1:铁血篇上京物语米果的秋天生死爆破咏叹岛谋杀案塞文山脉的安东万超级英雄2018艾德·伍德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十九季追凶者也水上人家星光之城金钱世界2017开始跳舞吧一万年以后你值得什么等到烟暖雨收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Cultural Context &Subtext Narrative

原地址请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ecb420100q5wi.html

《科幻世界》2006年03期 经典科幻解讀(10): 黑《金刚》的白色影子

外加自己的一些note。 “()” 中的段子请无视。



1933年的恐怖/灾难片《金刚》轰动世界,不但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被美国电影学院列为最伟大的50部电影之一。它虽不是第一部怪兽电影,却是所有怪兽电影的祖师爷。 ( Lecture重点探讨的是这部电影背后文化的寓意还有当时的电影制作技术。)

不同的年代的人们对电影中的元素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恐怖/灾难片的喜好,源于人类原始的恐惧心理和现实的社会焦虑。1933年《金刚》大获成功,很多人以为是赚了大萧条时期人们“逃避现实”心理的巨额利息。城市人对着城市这只欺压自己的巨兽,宁愿以一张门票的代价交换一种城市毁灭的想象并庆幸自己至少还活在世上的微薄福分,所以《金刚》在1933年提供的是一场释放生存焦虑的惊心动魄的逃亡游戏。 然而影片越到后来,观众越不觉得金刚可怕,到结尾高潮戏金刚坠下帝国大厦时,很多人却同情地哭了;死去的金刚不再是令人恐惧的怪兽,反而是一种可怜的东西了。这就有些超出了一般恐怖/灾难片的格局,使得《金刚》变成了诸如言情片或文艺片那样的另外的东西。

金刚难逃一死。 一般都认为,其实是德勒姆所代表的人性的贪婪导致了金刚的惨死。猎奇制片人拍冒险电影不成,竟以不知从哪里搞来的毒气弹将金刚制服,运回大萧条时代(Great Depression)的纽约城作现场展览,以实现百万富翁的美梦,因为金刚是“比全世界所有电影加起来还值钱的东西。” 没有德勒姆的的疯狂贪欲,金刚定不会被抓来纽约。是人的意志杀死了金刚。
另外的说法是城市杀死了金刚,是文明杀死了金刚。(Modernist primitivism)正如德勒姆在百老汇展出金刚时煞有介事的开场白所言,“在他的世界他是君王,但在文明世界他只是一个囚犯,一场满足我们好奇心的盛大表演。”丛林大王不再具有王者的力量,只能等待文明的射杀和坠身城市深渊的必然下场。这里电影可以说展现的是“现代”对“原始”,“文明”对“野蛮”的征服。用今天环保主义的词汇,《金刚》之死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肆无忌惮的破坏。

德勒姆导演和一伙白人船员们来到骷髅岛,看见土著黑人正在举行仪式,眼中露出发现猎物的兴奋和贪婪,毫无尊重土著的意思,偷偷转动摄影机要拍下这“我的妈呀真壮观的演出”。对于这些白人,任何其他文化中的神圣仪式、礼拜与庆典,都不过是一场百老汇的歌舞秀,神圣的程度只以票房的高低衡量,更何况这些土著进行的不过是些迷信的巫术献祭仪式,这些为西方科学和正统宗教所完全不齿的东西呢!他们来到一个遥远的骷髅岛偷拍电影,被土著发现后就声称自己是来“交朋友”的;他们带什么来交朋友的呢?摄影机、来福枪、毒气弹。当不得不退避土著时,德勒姆顶歪帽子、手插裤袋、打着唿哨的无赖相,实在是对殖民者和掠夺者的出神刻画。德勒姆导演要求船长跟他一起上岸的理由是什么?“去跟那些鸟对话”。“要是他们不喜欢你给他们拍照呢?”“那你就明白我为什么带来几箱炸弹了吧?”他们知道,枪和炸弹的威力,可以解决土著人用迷信和坚固大门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有理由鄙视土著民族是野蛮愚昧落后的。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至1930年代末,全世界每个可以到达的地方都被西方探险者的足迹覆盖,而殖民者的足迹接踵而来。如果他们探索的只是知识的疆界,寻找的只是冒险的阅历,带回去的只是希奇的纪念品和种种怪异的原始生活方式的图像,那也就罢了。甚至带回去的只是香料象牙、黄金白银、珠宝钻石、(敦煌壁画、西周青铜器)……也就罢了。或者白人鄙视的只是远处某个赤道小岛上的一小撮土著,也就罢了。可他们从非洲把黑奴卖到了欧、美。这样我们就突然说到白人的种族主义,说到美国人的一根敏感神经了。 (Racism)

《金刚》骨子里面的种族主义容不下金刚。在美国,黑人从《金刚》感受到种族歧视的讯号,并不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鲜说法。事实是1933年《金刚》上映后,就有黑人集会抗议影片中潜伏着的种族歧视意识。 那个黑人土著酋长,要以六个自己的女人来交换金发女主角安,买卖不成,最后竟冒险绑架了她;就是说在那个土著黑人眼里,白种的金发女人比六个黑人妇女更有价值,更会讨金刚喜欢。 而金刚对这个献给自己的金发碧眼的新娘兴致勃勃,小心翼翼视为宝贝,豁出命来也要保护占有,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白的就是好的。

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一贯直白地把黑人描绘成低等人种或猿猴、猩猩一类动物,而黑人跟大猩猩是丛林近亲的观念在欧洲久已有之,欧洲人将黑人当作希奇动物来展览的事也有史可查,跟百老汇展览金刚区别不大。美国至今大行其道的通俗漫画将黑人画成猿猴模样依然相当有市场,《金刚》毋宁说是这一形象的最好例证,所以金刚来到美国的过程,正可看作美国贩运黑奴的那段黑暗历史的隐喻。电影末尾,当德勒姆一帮人终于将被缚的金刚弄上百老汇的舞台,人们交头接耳议论即将看到的世界第八奇迹时,一个女人听说是要看大猩猩,便很不屑地说,“哎呀,纽约的大猩猩难道还不够多吗?”这话指的当然是纽约大量的黑人。 片初,德勒姆为了找一个漂亮的女演员跟他一起出海冒险,被所有经纪人拒绝,因为人们不知道这冒险对于一个女演员意味着什么危险,德勒姆回答说:“在这个城市,今天晚上不知有多少女人要遭遇更大的危险。”这句话,我们今天听来可能只不过指的是大萧条年代的纽约混乱的治安。但对于1933年的美国观众,这句话提醒的是轰动全国的“斯考茨伯罗男孩”案,9个涉案黑人青年被控轮奸两个白人妇女,德勒姆这句台词,在美国白人集体意识中刺激起来的恐惧联想,毫无疑问会很快转移并潜伏到金刚的黑皮肤下面。如德勒姆所宣示那样,这次探险拍电影的目的,就是要去找出这个“白人见所未见,非人非兽的怪物。”可不可以说,画里画外的金刚,就是专给白人看的呢? 既然南方黑人大量涌进北方的工厂出卖血汗,既然大萧条又让很多白人失去了工作,既然城市被黑鬼弄得那么不安全,而他们还要进行“华盛顿饥饿大进军”(1931年12月),那么让那个抢了我们金发碧眼瘦弱美女的黑金刚大猩猩被机枪射杀、再重重地、高高地、壮观地粉身碎骨,大概也不为过吧,呵呵。呵呵。所以骷髅岛的黑金刚,在曼哈顿岛非死不可。

如果再补充修正,说这种杀死金刚的白人种族主义是以对黑人强烈的性欲的想象和恐惧为具体内容的,大概就会有人说是过度解读了。然而这才是整部电影核心的核心。影片中有一幕在后来电影审查制度实行后被剪掉,80年代又被恢复的片断,是金刚在自己洞窟里面摔死那只蛇状大蜥蜴后,走到洞窟的高处,面对大海和落日,发表宣言般地捶胸呼啸一番,然后朝美女走过去。这时候一直尖叫的美女安·黛露吓得晕死了过去。 金刚坐下来,一手抓起昏死的安,另一手轻轻撕下她的薄沙长裙,一片、一片地撕下,一面端详美女的脸和身体,一面好奇地打量撕下的布片。这时安苏醒了过来,又开始挣扎尖叫,金刚就用毛茸茸的粗大黑手指拨弄她的身体,还把手指放到鼻子前闻闻,鼻翼居然一扇一扇。电影史家罗伯特·布洛克评论这个片断说,“就算弗洛伊德从不存在,因为有了《金刚》,也有必要把他发明出来。”试想,弱女子安在面临怪兽和死亡的恐怖时没有昏死过去,倒是金刚对世界宣告一番自己对美女的绝对拥有权后,她就昏死过去了:比死亡更让她恐惧的,还能是什么呢?电影没有说,却刺激着观众的想象。 (The hand in the hairy paw)

电影之初,导演德勒姆想要找一个女演员作为“恋爱兴趣点”,以便“获得双倍的票房”,即使不得不为此跟她结婚,也要找到这个女演员。当大副杰克发现了安,不耐烦地说“女人在船上只能惹麻烦”,而当德勒姆发现他对安的好感时,警告他“船上没有恋爱绯闻就已经够麻烦了”“再厉害的野兽遇到一张漂亮的脸也会立即软下来的”。这些场景无疑预告的是另外一个更厉害的野兽在一张漂亮的脸面前瘫软下来的故事走向。事实上,《金刚》中安的角色可说是一箭双雕,既是批判、也是利用好莱坞的色情策略,岂止是“恋爱兴趣点”可以了得,她在金刚手里没完没了的扭动,与其说是表演恐怖,不如说是展示性感。而金刚作为一只非肉食动物的大猩猩,对着一个金发美女产生了恋物癖般的固执占有欲, 不惜与各种跟它抢夺美女的诸多食肉猛兽拼死搏斗。 (The value of the woman(Ann) is in order to draw the gaze of the active male(not only on Kong, but also on the Romantic male). She is there as spectacle within the narrative as the erotic object for the male gaze and spectator. Woman use to complicate the male, makes them look heroic.)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说,是文明社会压抑了人,自然欲望被加上了锁链和束缚;当这自然的欲望冲破社会规范的压制,它就会变成强大的破坏文明的力量。被毒气弹炸倒的金刚,无疑象征被文明压制了的人的低级、动物本能;爬在大楼的窗口外窥视睡梦中的白人女性的金刚,则是这种自然本能在梦魇中的形象;但照相机的闪光刺激了金刚,以为是炸弹在攻击自己心爱的宝贝,于是梦魇变成了现实,金刚挣脱了坚固的锁链。狂暴的金刚到处寻找安,正是美国白人对于黑人的恐惧想象:强壮、残忍、愚蠢,有时显得很温柔,但是对白种女性的欲火不可阻挡。人性中原始“恶”的巨大破坏力量,通过金刚这只大猩猩,就这样转移到了黑人身上。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得不双倍地置金刚于死地。金刚破坏的不是抽象的人类社会的文明,而是具体的美国白人社会的文明。黑人电影批评家们很早就指出,金刚电影在将黑人男性进行“性妖魔化”方面,起了绝对的推动作用。

学者们在研究刺激这种想象发生的历史-社会-经济因素时,认为除了基督教传统将黑色等同于道德堕落和罪恶,将白色等同于纯洁高尚这种历史原因以外,白人感受到的黑人在就业上的竞争威胁到了他们作为家庭经济安全保障者的地位,促成白人为捍卫“男人尊严”而以白人女性保护者的姿态来与想象中的“凶残黑鬼”对峙。保护白人女性不受黑人的侵犯曾是白人种族主义拯救“白人文明”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白种女性恐惧黑人、哪怕被看一眼也会觉得受到凌辱的歇斯底里症的来源。那些大量的对黑人性侵犯的不实指控都由此而来。这种将经济威胁转化想象成性威胁的编码方式,是电影种族主义的基本机制,所以说金刚抓着小鸡一样的金发女人在曼哈顿大街上疯狂破坏的场面所反映的大萧条时代的恐惧,应该说是主流世界的白人的恐惧,他们在南方涌来的大批黑人移民面前感到自己女人保护者的地位摇摇欲坠。杀死金刚,可以使白种男人重新获得雄性的自信;白人的文明不单是征服了一个黑鬼,更要紧的是赢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金发女人。电影里,当广播员说金刚爬上了帝国大厦时,一向自信傲慢的冒险家卡尔·德勒穆第一次气馁地摇摇头说“我们没办法了”,这时,正是杰克——美女安的合法(=白种)未婚夫,想出了用飞机攻击的策略(又一个雄性的符号!),终于再次救回了这个“恋爱兴趣点”。也就是说,白人终于战胜了黑人。难怪《King Kong》片名在德国,干脆被改为了《金刚与白种女人》。

金刚从帝国大厦爬上和掉下的画面,可能是全片中唯一的金刚不再显得巨大的场面;不但不大,在“雄伟庄严”的帝国大厦衬托下,金刚那黑黑的影子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让人想起“蚍蜉撼树”、“螳臂挡车”之类的成语,这也正是金刚爬上帝国大厦这场戏想传达的语义。可以说,电影《金刚》跟帝国大厦本身一样,是一个关于美利坚帝国坚不可摧的寓言。


但是毕竟,老《金刚》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简洁流畅,特效微妙逼真,不带明确褒贬的叙述态度使得这部聪明的电影带着貌似简单的道理而广被接纳。对于《金刚》的广受欢迎和持久魅力,《纽约客》已故的著名影评人保琳·凯尔曾写道:“白人们有时候说金刚带着种族的耻辱,但我的黑人朋友们却一直喜欢金刚,把它幻想成是他们自己城市丛林里的猩猩-游击战士(gorilla-guerrilla):在自己的地盘称王,被用锁链带到美国,却力量强大,可以在城市最高处朝天发出反抗的怒吼,在倒下去的地方溅起一片光荣。”
(Popular in foreign markets because strongly visual, universal storytelling & the emotional "winner" was the monster who violently challenges the intensions of the arrogant American explorer/entrepreneur)

 2 ) 《金刚(King Kong)》:好色的大猩猩(AFI100 TOP 043)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61158948.html

King Kong (1933)

如果本片不是位列AFI100的一百部电影中,我是不会看它的。为了丰富我的看片广度与深度,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

这是一部探险片,还是一部灾难片,只不是上个世纪初的产物。一个以猎奇为目的的电影制片人召集了一队人马,他们驾船驶向了神秘之地,一个除了他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地方。船上除了有船员及制片人外,还有制片人得力的助手和一位从大街上找到金发美女。这位美女来到船上,完全是为了报答制片人的相救。航行的时候,美女与助手互相产生了感情。到了目的地后,船员们才知道他们来到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小岛,而且岛上还有着神秘生物。到了岛上,他们被岛上土著人的进攻吓了回来,深夜里土著人还劫走了美女。美女要被土著人当成祭品送给神秘生物——大猩猩,祭祀仪式刚刚举行一半,大猩猩就迫不及待的把美女掳获走了。助手发现美女失踪了,于是召集船员们一起去救她。随后,人们与大猩猩以及岛上的其他生物如恐龙等展开了一番番的恶斗。最后,大猩猩取得胜利,人类死了好多人,恐龙们也有死有伤。英勇的助手发现了美女,在大猩猩与恐龙恶斗时,将美女救了回来。美女回来后,大猩猩随后也跟了过来。制片人与众人们用毒气弹将它制伏,把它带回了纽约。大猩猩被当成了奇观供人们欣赏,可是第一天大猩猩就因为见到了金发美女失去了控制。大猩猩先是大闹纽约,然后又抓走美女爬上了帝国大厦。它在帝国大厦上耀武扬威着,军队则派出了飞机去攻击它。在损失一架飞机后,大猩猩终于因为心脏中弹,掉下了大厦。这场闹剧结束了,电影也结束了。

这部电影看的很痛苦,有两个原因。其一,看过2005年翻拍的《金刚》之后,发现翻拍版与本片情节几乎一样,这样就让我失去了看片的兴致。既然知道了结局,还有什么好看的?其二,电影的年代太久远,电影画面中的特效实在不堪入目,太假、太粗糙了!比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还弱智的画面,怎么能让我看下去?所以,本片我是硬着头皮看完的,好久没有这样做了。

虽然这部电影现在已经不好看,被2005年的版本超越很多很多,但本片还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经典。首先,电影的创意很超前。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能想象出巨大的黑猩猩、史前的恐龙这样的生物,而且还让他们大战一番,就非常了不起。现在的影视作品依然还会有这样的题材出现,可是本片拍摄的要比起他们早上八十年左右!无论怎么说,本片都是怪兽电影的鼻祖。其次,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电影特效已经做得很完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虽然大猩猩、恐龙等各种生物很假,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背景方式的画面,但这些假景、生物以及它们打斗都很真实,甚至恐龙流出的血都很逼真。在那个飞机才面世十几年的时代,能有这些的画面,实属不易了。第三,场景设计很大气。抛开特效、剧情不说,单单电影里的大场面就很震撼。片中有恐龙大战巨型大猩猩、众人大战大猩猩、大猩猩爬上帝国大厦、大猩猩与飞机恶斗,这些场景放在现今的好莱坞大片里也是吸引眼球的大场景,何况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就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让现今很多没创意的烂片自愧不如。总之,本片还是具有经典地位的,而且本片能入选AFI100,也是有一定理由的。

至于电影中角色的设定,比如要钱不要命的制片人,英勇神武的助手和脑子少根筋的女主角等等这些角色,完全符合好莱坞类型片的模式。他们的形象已经成为了电影惯常的设定,比如脑残的必定是金发大波妹,英雄必定高大英俊等等,他们也给后来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只不过,本片里这些角色的存在完全是配角成分,他们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引出大猩猩。所以说,本片的正在主角是大猩猩。从这个角度看,本片还是第一部以非人类为主角的实景片呢?

既然本片的主角是黑猩猩,所以其他演员都是配角,演员的选择也确实如此——他们的相貌与演技也确实一般。让黑猩猩起了色心的女主角Fay Wray并不漂亮,倒是完全符合角色性格特征,傻乎乎的。另外两位男演员既不英俊也不帅气,更是一般,一位是制片人扮演者Robert Armstrong,一位是助手扮演者Bruce Cabot。编导这样选择的用意颇深啊,生怕男女演员抢了大猩猩的风头!

总的来说,本片很经典,它经典在引领的潮流,以及它给后世电影所带来的借鉴意义。单纯从电影上来说,比2005版的《金刚》差很多,无论是特效、剧情,还是演员上,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Fay Wray

Fay Wray

序列:0547

IMDB.Top194.金刚.King.Kong.1933.D5.MiniSD-TLF

2011-09-12

 3 ) 你说1.0的笔芯塞进0.5的孔里,可以么?

      1933年版的《金刚》好看得出人意料,虽然在电影《苹果酒屋法则》里见识过孩子们每天临睡前都要重看一遍《金刚》的热情,可还是没想到将近80年前的一部怪兽片可以如此刺激。

    当然,那时的电影特效在如今看来幼稚得仿佛孩子的玩具,可超凡的想象力、齐备的娱乐元素都无可挑剔,以至于彼得·杰克逊2005年翻拍《金刚》时,压根就没有对剧本结构做什么改动,只需要在故事枝干上添枝加叶即可,基本属于照本重述。而相对于彼得·杰克逊版《金刚》前半段节奏上的拖沓,1933年的老版可谓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潇洒得很。

    《金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全世界块头最大的雄性动物,爬上了生殖崇拜的最高峰——帝国大厦,结局不是征服世界,而是死亡——为一个女人而死。前后两个版本的《金刚》,结尾几乎一致——面对金刚的尸体,警察说:“飞机打死了他。”将它从蛮荒之地带到工业文明之都的电影制片人摇了摇头:“不,不是飞机,是美女杀死了野兽。”电影里的美女看起来似乎除了尖叫一无所长,始终处于需要被拯救的位置,可无论是金刚还是勇敢的船员,都肯为她而死,眉毛都不带皱一下的。所以说啊,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还是在后的黄雀更聪明。

    看完这部电影跟朋友小徐聊天,发现她的QQ签名是:“你说1.0的笔芯塞进0.5的孔里,可以么?”我忽然邪恶地觉得这其实正是《金刚》要讲的故事。

    杀猪网
    http://shazhude.net

 4 ) 歧视,产生恐惧

那个时代算是可以了,故也算是流畅,但我们如果以我们如今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的话。还是觉得很粗糙。

我说的不仅仅是特效方面,而是30年代好莱坞那种白人至上,土著被设定成愚昧无知,对巨兽无比恐惧,而“英勇”的白人却组成了小队,去对抗“凶残”的巨猩。这也或多或少地,凸显了西方当时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

最后,那一句杀死巨猩的不是子弹,而是爱情。我觉得更是对白人的一种讽刺。诚然,如今的西方社会对种族歧视也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点矫枉过正,就拿近年的电影来说可见一斑。

无论是月光男孩和黑豹,还是绿皮书,都在宣扬政治正确,可能是西方社会这么多年来的不断自我矫正。

但有时候物极必反,现在也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逆向歧视”。如果,你不为黑豹为月光男孩叫好,你就是三观不正。如果你说绿皮书不好看,你就是种族歧视。当舆论变成只有一个方向,这太恐怖了。

歧视,就是不应该的。不管是种族歧视,还是任何歧视。因为,世界上怎么会有最完美的东西?有时候歧视者也同样是被歧视者,被害者也许是曾经的施暴者。爱他人,就是爱自己。我不想去说教,因为这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5 ) 金刚

很多的特技技巧我还是不知道当时的摄制组是如何拍摄而成的,在1933年能够看这样一部片子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电影视为商品,其实也未尝不可取,因为把电影看成商品,无数的好莱坞制片人才能想法设法的将商业电影做大做强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这样的氛围无疑是利于电影的发展,直至今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还是被世界人民冠以视觉盛宴、奇迹等词,一个国家科技文化的强盛,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各个层次人们的创新,只有人们的思想是不断进步的,这个国家便是不断进步的。

 6 ) 三十年后还会有人重拍《金刚》

美女和野兽的故事每三十年拍一次都会大卖。确实,在世道不好的时候脱颖而出的电影生命力就是强。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滥俗的好莱坞题材–1976年版的《金刚》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大胆发挥想象力的剧本、新锐电影技术的运用足以使这样的题材成为经典。

1933年版就是一个经典,时隔七十多年,还是能带给人震撼。虽然技术所限,在英雄跑到猩猩窝里救美女的时候明显有动画片阿凡提的感觉,但瑕疵毫不影响带给观众的震撼。想想吧,1930年代的时候一个50英尺高的大猩猩站在帝国大厦顶上对着飞机捶胸示威。

烂片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不鲜见。匪夷所思的是,1976年版赢得票房的同时,居然也能赢得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在三个版本中,这一版本除了更加色情、煽情、滥情之外,就是拍得更糙。女主角的演技跟她穿的衣服一样多;金刚手握美女的特写镜头多次出现,很失败,一眼就能看出是橡胶手。导演居然让金刚的嘴当吹风机,女主角还挺享受。我的天,一个不刷牙的巨型动物,它得口气,得吃多少口香糖啊。还有,石油公司对付土著居然不是子弹而是烟花,虚伪还是反讽?

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说,后辈导演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照本重述,彼得·杰克逊就是个聪明人,除了在1933年故事的枝干上添加一些枝叶,没有动任何东西。比如把女主角设定为一个杂耍演员,免得观众觉得美女只是一朵会尖叫的玫瑰花。其他的一切功绩归超级电脑。

如果说1933年站在帝国大厦上的金刚象征着工业社会被吓人的大萧条击败的话,1976年站在世贸中心的金刚则象征着后工业社会被恐怖的石油危机击败。2005年,金刚再次回到帝国大厦顶上,这时,世贸中心早已成瓦砾,如果说有什么象征的话,那就是象征着人类社会被超级电脑所击败,电流硅片之上只有修修补补,只有重温旧梦。

过度阐释一下,金刚是以超男人的面目出现的,爬上男性象征的大厦(从这一点说1976年版比较傻),征服了男性世界,但最终被普通的男人们击败;美女虽然只会尖叫,但却成为这个超男人的选民,有点天注定的味道。各色观众都可以认同,真是个好故事,所以我估计再过三十年,还会有人重拍。

http://my.donews.com/buckzhao

 短评

⒈放在1933年,这应该是部吓坏很多人的恐怖片吧?⒉安被导演选中的情节设置也太随便点了吧?⒊金刚、恐龙等看着像是定格动画,那个年代做出如此真人+动画特效也是蛮屌的;⒋还是2005年的翻拍版更得我心,老版的金刚感觉更像是把安当做是心爱的玩具,而缺乏后者那些触动我的美女与野兽之间的情谊;……

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人类对动物的早期想象,原始人和金刚是野蛮的象征,而现代人是文明的象征。动物被物化,人类自以为比动物高级。更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女性形象,作为暴力的受害者,被塑造成需要等待男性来救赎的形象,另外,女性始终穿着白色裙,象征代表女性特质的纯洁。

3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勉强及格。比杰克逊的翻拍版好看,前半段故事紧凑没什么废话,表演也好,那位导演有种胆大包天的劲儿,第一次遇上土人后,看他如何让雇员冷静,临走前还把帽子弄歪吹个口哨以示轻松。海面上雾气蒙蒙场面的营造让我想起32年的《亡魂岛》,可惜对那个年代的电影不了解,不知本片的特技是经历了怎样的铺垫——定格动画做的很纯熟,金刚手里的真假人的切换、由近及远的真人、金刚、真人的分层画面,都是靠灵活的定格动画层加精确的剪辑点设计实现的。后半段主要是各种张扬的想象力了,什么金刚大战霸王龙翼龙、大闹纽约,不再注重人物塑造,显得单薄。可笑很多人在这个美女野兽的变体故事里找性隐喻,女主的白衣服都成纯洁象征了,那分明主要是为凸显角色的视觉考虑好么,这些《豹族》《亡魂岛》之类电影的异化角色,都在传达现实世界遭入侵的恐惧感

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现在看来特效有点搞笑,当年或许是大片。“是美女杀死了野兽”这句话意味深长。

8分钟前
  • 坍塌
  • 还行

King.Kong.1933.REMASTERED.INTERNAL.DVDRip.XviD-PARTiCLE

10分钟前
  • Milandini
  • 较差

七十多年后,自小深深受此影响的彼得·杰克逊找来神似菲伊·雷又美而甚之的娜奥米·沃茨,在经典的魅力正因时间的冲刷而被遮蔽、侵蚀之际,以最华丽的技术配置最大程度地重现了经典。作为一个绝对的影迷导演,比起所收获的成就,真正让PJ感到满足的一定还有纯粹的圆梦般的幸福感,这太令我艳羡。

12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在迪士尼做出第一部动画长片之前,雷电华已经将定格动画完美结合到真人电影中,背投、接景、微缩模型、局部特写,数场巨兽间的肉搏战,无论在丛林还是在城市,从金刚出现后始终给人压迫感。以当时的特效技术集大成,呈现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结尾处的帝国大厦是1931年竣工,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41年)的摩天大楼,而《金刚》的特效技术甚至保持时间更久,要等到80年代后电脑技术才迎来真正突破。除了特效冒险奇观,内核居然还是伟大的爱情悲剧,即便能战胜世上所有的对手,爬上世上最高的楼顶,依然无法赢得美人芳心。”不是飞机杀死了金刚,是美女杀死了野兽。“

15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特技太CULT了hahaha几个恐龙也是太劲爆了,美女叫的很卖力让我对她没那么的抱怨了。金刚和许多老怪物一样被美女毁了真是太惨,瞧它的动作多摆多质朴多RAW多老派,真是惋惜

20分钟前
  • 豆友1167238
  • 力荐

much more than a simple horror film, beauty and beast, both exploited by the capitalist mercenary

24分钟前
  • 葱油饼
  • 力荐

monster系列鼻祖,田中友幸与圆谷英二观此片后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哥斯拉系列。金刚大战恐龙/金刚误入城市空间的场景,奠定了类型片模式的基础,直到今日林黎胜导演巧妙运用西湖当作《百万巨鳄》的地理空间,搭建奇观,仿其雏形。“查理”一角,代表了早期好莱坞电影的中国人形象。白人获胜乃惯常逻辑。

2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大猩猩把娇嫩美白的女子捏在手里剥掉她的衣服,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我讨厌金刚以及它的一系列电影!

30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久远回忆

34分钟前
  • 半个半
  • 较差

原来彼得·杰克逊真的是“翻拍”,剧本几乎跟老版一致,只不过把一只霸王龙增加到了三只,把一只长颈龙增加到了一群……

35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It was the beauty killed the beast. 美人杀死野兽,或者美杀死野兽,好过爱情杀死野兽。

37分钟前
  • souvent
  • 推荐

要是按特效来说,其实以我现在的眼光觉得不好看,但是估计当时应该很厉害,以及野兽和美女的设定也很赞。05版是完全按照老版来拍,这点来说老版有过自己的辉煌~

40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推荐

那时的电影就成了现在的纪录片,仿佛看到了人类那张画皮的演化——70多年过去了,人的气质与认知进化了多少,一目了然,世界的感觉亦变化,这已不是故事所能掩蔽。食草恐龙们真凶猛啊!定格动画真给力!

4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电影史永远属于那些梦想家灵光一现的烂漫空想,和一定要去实现它的巨大行动力之中。

49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对特效师威尔斯·奥布莱恩(Willis O‘Brien)长跪不起……他在完成世界上第一部以动画模型和定格动画为主的长片《失落的世界》后,便参与了这部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还可以看到恐龙模型的沿用,但不同于上一部默片形式,本片是有声电影,后期金刚声音模拟采用了狮子和老虎吼叫声,定格动画流程已基本完备。当时的模型包括弗里茨·朗尼伯龙根系列和《失落的世界》都属于手动控制机械特技模型,使用人力驱动,由多个人在内部使用滑车推动,但不同于《失落的世界》几处较明显“穿帮”(引线),本片细节更加完美动作仍免不了过于僵硬,但动画与实景结合部分可圈可点。奥布莱恩在《失落的世界》后期就已经逐渐能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定格动画和实景拍摄,本片中最多展现了两个行动的人“同场观看”三种不同动物打斗

52分钟前
  • Elanor
  • 推荐

怪兽电影鼻祖,好莱坞特效大片先驱。1.片中综合运用多种特效技术,如仿真模型、(布景前)微缩模型、背景投影、遮片绘景等,最重要的技术当属对金刚与其他史前爬行动物进行逐帧摆拍,本片的特效总监威利斯·奥布莱恩在多部奇幻片中都用了定格动画技法。如今看来也不算很假,只是金刚动作稍有卡动跳跃,霸王龙的头部过于可爱失真了。2.后半部节奏非常紧凑,让人无暇思考,细想来,影片确实值得从后殖民与意识形态角度挖掘解读,那段金刚一片片撕下安的衣裙,并端详细嗅的场景很erotic,爬到帝国大厦顶部被打下来的情节设置也意味深长。3.菲伊·雷与娜奥米·沃茨神似,看来彼得·杰克逊确实在选角与情节架构上有意识地复刻老版[金刚]。不过,还是新版更佳,不仅是视效与惊险度。老版的安对金刚只有恐惧,而新版则有更多情感,最终令人泪下。(8.5/10)

5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是美女杀死了野兽

60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