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

HD

主演:夏雨,宁静,陶虹,耿乐,斯琴高娃,冯小刚,刘小宁,姜文,王学圻,王朔,尚楠,方化,代少波,王海,姚二嘎,吴淑昆,左小青,韩冬,孙靖,刘斌,张维,杨彤林,王海,王福,胡贝贝,高保成,吴淑琨,张华,二勇,烈子,陈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4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5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6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4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5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6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7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8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9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着魔1981箭乡少女行动日拖错车今晚在U型酒场特别篇前篇爆裂魔神少女前妻的野心诸神之战 3180秒能让你的耳朵幸福吗?娜娜NANA一拍即合的我们搅局专家蒙娜丽莎1986燕山君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文艺演出意大利制造2020达妮卡拉拉队之死毛骗第一季仓储挖宝王第1-5季09级明日传奇第五季云之上2新闻记者突击再突击家有喜妇七龙珠倾世妖颜叫我玛蒂娜就好我和“叛徒”老爸莲花太子Teddy Boy暖春远东间谍战机智顾问蒲熠星:顾得上就问剑网3万花小医仙巨蜥乘客2008英语间谍教室谍之心初恋暴龙来袭洪水再临再无可失奖门人Ladies First感谢祭胜者为王之阿三

 长篇影评

 1 )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片最大的成就在于还原了一个少年们的热血时代,那时恣意妄为,因为兄弟热血在大街小巷中骑车拍砖,连不良斗殴都被冠以了《国际歌》的英雄主义,当然那也是他们自以为。而最能引起人追忆与怀念的,却是那个被编织的支离破碎又浑然清醒的梦,一个年少爱情憧憬向往又畏缩不前的梦,那么是为爱勇敢还是青涩懵懂,姜文的答案是一个似是而非,缠绵悱恻的梦,那里,一点一滴,只是将人拉回那无尽的阳光洒满长街小径的金色时光里。

初遇时不见其声,先知其人,是小说中的惯用手法,往往将你对这个人的胃口吊足,然后当你对这件事渐渐遗忘疏离的七零八落时,她却在彼时与你不期而遇,那时对这个人就是既有的印象再加上真实的印象,渲染加倍,不论是美是丑,都已带了一些向往的味道。

米兰和马小军的相遇就是如此的童话,不然说姜文真是天才,虽然有的是原著《动物凶猛》里的安排,比如马小军喜欢溜号撬锁,直接撬到了米兰家里,这一撬不要紧,撬下一个心病,那个照片中米兰清浅阳光的笑容,就这样不经意间撩拨少年的心,而望远镜这个道具是姜文自己加的,将原来那种梦幻的色彩又加强放大,并且这个道具本身也是况味十足,再外加大家对米兰的传言和夸扬,不在傻小子心里埋下情种才怪!这种心理大概类似于段誉见过神仙姐姐雕像以后,看到王语嫣就两腿发软一样,王语嫣未必有多倾国倾城,毕竟在《天龙八部》中被迷得神魂颠倒的似乎只有段公子一个,王语嫣在慕容复眼里还是个倒贴货,还正眼不怎么看她,可谁让这世上傻小子这般多,而傻小子又是最最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感的,追女孩?段誉和马小军大概都属于一类人,呆瓜两颗!

认识就认识了呗,朋友也处着,春心也动着,米兰那里咋想基本看不出来,但马小军是个纯花痴是可以直接批注鉴定完毕的事情,先死缠烂打认人家姐姐套近乎(这招太烂俗,广大男同胞真正看上哪个姑娘都基本干过,所以女同胞们注意,但凡有小伙对你追着认姐妹,便多是图谋不轨了,男女之间有纯友谊我信,但犯不着跟你姐妹兄弟相称,叫着叫着就成了靖哥哥蓉妹妹一类了)。然后是撒了劲的表现自己的英雄伟大,前面一节打群架马小军还是躲在后面咋咋呼呼的那个,现在倒是立马满血升级了,不然说爱情这玩意儿真伟大,可以让傻小子从烟囱里爬上去跳下来,但我要是米兰,跟那几个看戏的哥们心态一样,开始有些小担心,但看着小军灰头土脸又大义凛然的回到跟前,估计都是这思想,这不傻X嘛!可我知道,那时候,马小军就算知道了他们这么想,心里也一定是甜的,死了也值,因为,那时候,米兰的那双大眼睛,是盯着他看的。

之后马小军跟米兰到底啥样了?是在一起还是不欢而散,马小军为了爱情是忍气吞声还是大打出手,最喜欢的女孩和最好的哥们之间如何抉择?都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经典之作,个人以为是经典在这后面,前面不论姜导如何细心铺排,如何熟练使用镜头技法,如何让人物一点一点进入你的内心,都是中上之作,是一个电影的基本要求,可惜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做不到,大师的语法与构思是这后面,一般说开放式结尾也算是中国国粹,留白省事省心省力,还免得落下骂名,可是姜文留下的却是一个梦,一段风花沉梦,是午夜梦回心有余悸会心心念念的低语一个名字的梦,“那时我还年少,我对最爱的人有了一切的向往和羡慕,可是我真正有没有过那样的勇气,去接近她,去触摸她,去告诉她我爱你,我以为我敢,我一步步靠近你,触手所及,却是一个破碎的梦,我以为我不敢,我惊慌失措,一遍遍告诉自己从没遇见过你,于是记忆模糊,像是发黄的相片留下的痕迹,也分不清你穿的是泳衣还是睡衣,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认识过你。”(此处为小军长大成人后笔者自行为之脑补的内心独白,不谢),那是马小军和刘忆苦都已经长大了,从他们的穿着和开的车来看,他们,过的不赖,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是米兰,似乎从来没从他们的生命中出现过,是故意隐瞒那一点点不可抚摸的创痛还是早已风过无痕,了无踪迹?那句“傻B”和他们爽朗的笑声回答了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当时年少,那个心心念念的人,一句无意低语,会让你看着月光就成为诗人的夜晚。

 2 ) 往事总在忘却时被人提起

往事总在忘却时被人提起
                            ——观《阳光灿烂的日子》想到的



在“金王纷争”四起的时候,我第一次读王朔的作品。
自从因买了一本矫情的《廊桥遗梦》(——当时的畅销书),后悔不迭后,我就长了记性很少买畅销的文化食品。我知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绝对不好受——不管那人是带你去吃屎还是糖。
在将别人的纷争当作风景匆匆略过的时候,我读到《动物凶猛》。一次滞后的阅读,感觉不错。它还使我回想起一些以前的事,譬如, 一天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因发育发生变化时,死活都不肯去公共浴室洗澡,我为自己的变化萌生羞耻感。当我掩着下体蹩进浴室,透过迷蒙水汽,我发现自己和大人已经很像了。水从高处降落,打在天灵盖上,我渐渐适应了变化。
我向朋友推荐这部中篇。有一些朋友以为我是保“王”派,几欲与我反目成仇。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并不爱凑热闹,他们认真地告诉我姜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原著更出色。
我记得罗伯·格里耶说过“改编而成的影片总是可笑的”。我带着怀疑的目光进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片蔚蓝的天空。最后的字幕打起,我要说影片拍得很棒,和小说是两个独立的事物。小说更强调以成人的目光回首往事,影片关注成长,将你推入过去的年代,与那个叫马小军的男孩一块儿长大。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已被各类运动折腾得疲惫不堪,不过人们的觉悟普遍较高,工作、革命还是按部就班。除了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的稚嫩与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体中产生矛盾冲突。马小军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执迷于虚无的英雄主义:戴着老爸的军功章、军衔,在镜子前耀武扬威;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烟囱顶端,从高台纵身一跃,只是为了引起米兰的注意。他怀有虚幻的感情:我们从他在米兰的床上捡起一根长发时专注而幸福的表情,从他将米兰悬挂在床边的照片想象成穿着泳装等细节,可见一斑。他的生活方式极其虚浮,整日游手好闲,时不时地聚众滋事,以配万能钥匙开百家锁为乐事。当时,马小军们的梦想像升上高空的气球,濒临破灭的危险;他们的行为像疯狂旋转的陀螺,疯狂之后是什么?盎然生活还是悄然死去?他们的信仰如同热铁皮上的猫,无法停留,无处驻足,难免产生绝望之情。片中有一个镜头深深地嵌入我的脑袋。马小军想从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边,就有一条腿将他踹回水里,优雅的音乐“配合”下,一次次徒劳的努力……这才是现实生活的象征。
姜文给我们讲述了一则有点忧伤又不失快乐的青春故事。我的情绪为影片左右(——我无法摆脱),作为男性,我理解马小军的所作所为,有一些我们十五岁的时候不正是这样做的吗?——放学扎破恶言相向的老师的气胎;课间议论女生半成熟的性特征;暗恋葡萄的同时,不忘狐狸一般卑鄙地贬低葡萄的质量。也许不能说我们卑鄙,这样不客观,只能说我们渺小,渺小得仿佛一抹阳光,唯有被阴影证明了,才能被别人意识到。
我非常喜欢影片运用黄绿色为光影主基调,符合人物的心境,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质感,颇赋唯美的倾向。顾长卫的摄影始终带着人性化的力度(比如一系列的跟拍)。还有经典老歌(音乐)的巧妙穿插,也是影片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姜文脱离王朔的文本创造了许多新人物(比如受气的老师,王朔扮演的小坏蛋,具有点睛功效的傻子古伦木等等)使主要人物愈发饱满,使影片的主题愈发鲜明。
影片快结束前我差点失望。因为叙述者马小军长大了,他和他的朋友有的成了大款有成了英雄,大多名利双收。他们的俗化是否意味着我将来的俗化?这时古伦木骑着他的棍子出现在画面中,“古伦木、古伦木”昔日的伙伴趴在豪华的超长车车窗上,大声地冲他喊。傻子古伦木也变了,他不再像过去口齿不清的回答“欧吧、欧吧”了,他狠狠地骂道“傻B!”我被意料之外的结尾逗乐了,笑过之后,心头有一丝惨痛,黑色的幽默撕碎了诗意的完美。他嘲笑的是我吗?我越发清楚,青春于我已是一首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了,如果我认为诗越美好,那么就证明我现在的心情越苍老。
                                  
                           赵磊

                                 (5/30/00 2:11:26 PM于宁波)

 3 ) 《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隐藏关于米兰背后的秘密

二刷《阳光灿烂的日子》,

明白了很多关于女主角米兰背后的事情。

当初看的时候忽略的很多细节也忽然都想通了。

先解释一下全片中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米兰到底有没有被强暴?

答案是在影片中没有。

在影片中马小军更多的是发泄,

是报复,他追了这么久的米兰,

却轻易被刘忆苦追到手了,

而且他发现米兰并没有那么余蓓北说的那么纯洁,

她对于男孩子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游刃有余。

他嫉妒,愤恨,想要好好教训米兰。

带着愤怒他扑向了米兰,

米兰毕竟是比她壮的,

她反抗打了马小军几巴掌制服住了马小军。

可是马小军再次扑过来,

米兰却是解开了马小军的裤带,

扑向了马小军。

马小军这时候已经没了兴趣,

才第一次经历这事儿的马小军在翻来覆去中也就完事儿了。

所以这事儿顶多算是米兰帮助马小军撸了一把。

关于米兰的反映也有很多人说当时没有别的工具,

米兰只好抽出马小军的裤带当作武器。

其实这个回答对待米兰是太过于友好了,

后来的翻滚是马小军处于被动状态,

可以说先是马小军试图强了米兰,

可是后来反而是米兰强了马小军。

看完《阳光灿烂的日子》才猛然醒悟,

原来那个时候就有照骗了。

马小军是看了米兰的照片,

才开始疯狂思念。

然后第一眼看见米兰,

实际上并没有像照片那么惊艳。

1.

第一次见米兰的时候,

她就很胖,

大概就是我心中的“丰乳肥臀”形象。

马小军为了维持自己的初心,

更能够自圆其说,

他始终追随着米兰。

实际上这时候米兰的圆润是有点奇怪的。

那个年代没什么吃的,

大家都很瘦,

余蓓北都那么瘦。

而且第一次马小军潜入米兰家里,

她家的柜子里就收藏着饺子。

可见米兰吃得其实不一般的。

2.

米兰为什么这么胖?

她也是在农场里干活的。

她为什么能随意从农场里回来?

那个年代,米兰的爸妈都不在身边,

只有外婆住在自己家的隔壁。

她一个女孩子,

还能出卖什么换回自由呢。

3.

说回前面,

他们一群人说很多人为了米兰的美貌大打出手。

还有人被打死了。

那么打赢了的人呢?

也许就是能够得到一次米兰的拥有权。

4.

第一次出场,

米兰戴着墨镜。

在70年代,戴着墨镜都是不一般的人,

给人一种见过世面的感觉。

看她的家里面,

苏式的套楼,还有老式家具甚至还有望远镜……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米兰的身世不一般,

又去农场工作,

后来从外婆的口音看出来,

米兰不是本地人。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父母是干部,

来北京之后出了革命,

被派遣到别的地方或者迫害致死了。

而米兰维持生活获得自由的资本一定是有人默默帮她。

5.

马小军第一次带着米兰到大院里跟朋友们玩的时候,

朋友就说了一声,

“这屁股一看就是老战士了,屁股都被草圆了。”

这句话后来值得深思。

6.

在游泳池的时候,

肖总拉了一把米兰的手。

后来这群人过去问,

米兰很明显是认识肖总的。

肖总也是个小人物,

米兰居然被拉了一把就敢大骂“去你妈的”,

这个时候也能看出来米兰不是小绵羊,

米兰背后的人可能是比肖总还要大牌的。

7.

马小军生日的时候,

玩游戏。

马小军开玩笑说米兰不是处女,

米兰只是尖着嗓子大笑,

后来玩游戏中,

米兰领会了自己说出的那句“拔不出来”

……

种种都表明米兰并不纯洁,

她什么都懂,

要是纯洁的女孩子,

遇上这种玩笑早就生气走了。

8.

后来在部队大家一起看小电影的时候,

就只有米兰一个女孩子,

看着那样的镜头居然脸不红心不跳,

那么自然,一定是早有经历的老司机了。

9.

在泳池的时候米兰问马小军自己是不是有点胖?

马小军说:“你这身材就像是生过孩子的。”

米兰嗔怒着打了马小军一下,

却并没有特别生气。

10.

马小军认识米兰不久,

问米兰为什么经常不回家。

米兰提到自己最近生病了,

要在家修养一段时间,

可是从后来米兰的活蹦乱跳来看,

米兰并没有生什么大病。

再从米兰不正常的胖来看,

只能有一个推测,

就是米兰是怀孕了打胎完了,

回来修养的。

米兰之所以能够对这群男生这么游刃有余,

就是因为她见惯了这些,

不相信爱情了。

到后来马小军扑过来,

从刚开始的意外到后来的适应,

她极快的反扑过去。

她的思想已经被影片中的时代强了。

11.

在生日会的游戏上,

马小军问她第一次谈恋爱是多大,

她回答16岁。

明显,米兰已经至少是20岁左右的大姐姐了。

12.

马小军从刚开始的看照片爱上米兰,

到后来的不断的试探,

发现米兰跟余蓓北一样,

并没有那么纯洁,

男孩子的搭讪她也都不拒绝。

再到后来的强暴被反扑,

他开始彻底失望了,

也算是青春期梦中情人的消亡。

原来一直单恋的大姐姐并不是那么美好,

那么纯洁。

13.

米兰在家里换衣服的时候,

并不避讳马小军,

只是在穿衣镜子后面直接就换了。

正常女孩子那个年代,

还不直接让马小军出去了吗?

一是,米兰觉得马小军不具备威力,

她只是把马小军当成是弟弟;

二是,她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

过了那个害臊的时候,

见惯了这种事情。

14.

回过头来看马小军第一次见米兰的时候,

米兰就像是什么都懂,

说一句,“小毛孩你才多大,就干这个?”

明显是米兰的美让她生活中没少被骚扰过。

15.

后来马小军说的“掰了”,

一是说他跟米兰以后不会再往来了;

二是他的梦中情人的幻想消亡了。

马小军是明线,米兰是暗线。

这部影片见证了马小军的梦想幻灭,

也见证了米兰的人生悲剧。

 4 )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真实与幻觉

几个版本:
1、初次剪辑版——时长:约3小时45分钟
不同之处:在《阳光》中饰演刘忆苦的耿乐曾在几天前北京百老汇的复映活动上说,姜文手中还有一个“四小时”版本的《阳光》,其实他所指的就是这个最原始的初剪版本。这一初始版本不仅包括了与公映版完全不同的开头和结尾,一些重要场景如马小军一行到公园划船与彪子对峙、斯琴高娃饰演的马母喂奶(含裸露镜头)、男厕毁坏公共设施被方化饰演的老干部责骂等片段均在其中。2010年底,姜文曾在一次《阳光》重映活动上公开表示有意将此版本提供出来放映,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也在随后与姜文方面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沟通,但最终因此片版权复杂以及其它原因而放弃,而这一版本中从未曝光的片段时长约为85分钟。
初始版开头与结尾内容大致如下:92年,已是旅美归来的马小军(姜文饰演)在母校的原址——如今的饭店里与当年同学团聚,一起聚会的还有白发苍苍的胡老师(冯小刚饰演),胡老师仍然一本正经,他毕恭毕敬的代表全校感谢为校捐出巨资的马小军,而马小军却对眼前的一切不感兴趣,记忆又回到从前……而影片的初始结尾则是马小军与胡老师等人一起出席母校的新小侄奠基仪式,马小军却在啦啦队中看到了一个形似米兰的姑娘……
2、94年威尼斯参赛版本——时长:约2小时18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是在《阳光》赴威尼斯参赛前按照广电总局相关“修改意见”临时修改的版本,它与本次修复版的片长相差无几,但较为明显的改动有两处:1、马小军等人胡同打群架段落的《国际歌》配乐被取消;2、方化饰演的老首长看禁片《罗马之城》的段落被删。
3、香港等海外地区发行的国际版本——时长:2小时08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便是现在网络上流传的与市面盗版碟所采用的版本,多称为“日本二区DVD”版本。这一版的区别如下:1、“吐烟圈”、“梦中梦”及“酒后真言”这三个段落均被删去;2、杨皋看到于北蓓湿身而“直了”、老首长看禁片《罗马之城》以及米兰被马小军强暴未遂后的“露点镜头”这三个片段得到保留。
4、95年国内公映版本——时长:2小时14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是在95年拿下5000万票房的公映版本,也是2010年底北京百老汇影城复映《阳光灿烂的日子》所放映的版本,它与国际版的区别如下:1、保留了接近5分半的“梦中梦”段落;2、删去了前述的杨皋“丫直了”及“露点段落”;3、对胡同打群架段落的《国际歌》声音进行了弱化(而非如威尼斯版一样直接取消);4、保留了老首长看禁片《罗马之城》的段落;5、与海外版一样“吐烟圈”及“酒后真言”的段落均被删。
5、13年威尼斯修复版——时长:2小时20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为目前已公开放映/点映过的最长版本。2-4版本中不同程度的被删除段落在本版中都得到保留,但“初剪版”中的大量片段仍未收录。

网上流行的版本多为134分钟版本和128分钟版本两种。
--------------------------------------------------------------------------------------
在1994年那个时代,当对文革批判和反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或者说“政治正确”的时候,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可以说具有很多超越时代的思考和反省。那个时候,田壮壮已经有了《蓝风筝》,陈凯歌有了《霸王别姬》,而张艺谋已经有了《活着》。与这些典型地第五代导演不同的是,姜文出生于,成长于那个环境之中,他没有经受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导演们的磨难苦痛,十年无法表达的迷惘等等。或许也是这样的巧合,让他在表达的时候,没有着重于苦难,民族,底层人民,本土意识这类的主题上,他跳跃过这些,带着处处的黑色幽默,为我们讲着一个少年在革命年代的成长故事。

片子伊始,旁白可以说是开宗明义,
“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功夫她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
是的,正如这开场的旁白中所说,幻觉和现实,心中难以掩饰的欲望,夏天,正是这个片子想要表达的某些东西。
影片开始于鲜亮明快的色彩和音乐中,人民战争正进行得有声有色,生长在军大院环境的马小军,父亲是“身份良好”的军人,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来自于成分不好的资产阶级家庭。受着那个时代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的影响,马小军梦想着中苏开战,在新的一轮世界大战中成为一名战争英雄。他幼稚,不成熟,活泼,充满着原始的野性。在那个伤痕累累的古老城市中茁壮成长着。
随着马小军将书包高高地抛向天空(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的镜头,同样充满着喜悦和振奋的感觉。但不同的是姜文的喜悦或许是对于原始野性的某种喜悦,这点随后再谈),马小军升入了初中,
然后姜文的声音响起
“70年代中期,北京还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和豪华饭店,街上也没有那么多人,比我们大几岁的都去了农村和部队,这座城市属于我们。”
这是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炽热,灿烂,充满活力,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如同题目,in the heat of sun.所以成年后的姜文们或许很难从中分辨,他们到底怀念的是少年时代,还是人们所批判的革命时代。(我的69年出生的父亲谈起旧时代时也有姜文旁白中“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 ”式的复杂情感)
片子始终在一种发黄而陈旧的基调中进行着,实际上并不是那种夏日的灿烂金黄,而是像黄昏时候的阳光一般,灿烂和热烈中却没有多少暖意,昏昏黄黄,正如那个时代的革命一样,人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苦痛和悲伤却深藏其中。但对于处于少年时代的孩子来说,回忆为何却带着忧郁的色彩?
叛逆的马小军喜欢在上课的时候逃课出去,溜门撬锁,游荡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打开人们的家,潜入他们的生活的空间里,并不为偷走任何东西,只是以少年的目光观察着成人世界。直到有一天他在这个自娱自乐的偷窥活动中遇到一个神秘的女孩,米兰。她相片中的朦胧笑容,都成了少年的梦和幻想。于是
“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地守候着画中人的出现,她像一个幽灵,来无踪,去无影,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她的存在,我延长了守候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仍旧一无所获。”
以性压抑来寓言高压政治似乎是艺术作品的一个常见的手段,姜文在这里双关式的运用,不仅代表着少年青春期的迷茫和焦躁,同时也让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社会环境的某些特点。是的,为什么马小军对米兰有那么深沉复杂的情感,为什么少年的爱恋竟如此浓烈以至到深深迷恋的程度,仅仅是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么,仅仅是因为,他追不到喜欢的女孩子?他一次次的守候,焦灼地寻找,在那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苦苦追寻着,怅然,焦虑,迷惘。昏暗的阳光洒满屋顶,拉长了追寻人的身影。(好似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里的罗伯特德尼罗。)姜文将那种迷恋而压抑的感觉表现得越深,就越发让人意识到,真正的原因不会是简简单单的荷尔蒙。
马小军们在那个时代,自我表达的需求被压制,人们受到高度化的政治管制(比如马小军被抓到公安局一段可以一窥当时的执法机关),但少年们不会认识到这些,他们只是在无意识中感觉到焦虑,压抑,迷茫,在传统权威面前他们不容置喙,他们不知道是谁错了,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他们愤怒着,不安着,孤独着。上街认识女孩是耍流氓,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竟是罪恶和不道德的。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只能梗起脖子耍流氓。
就像是移情作用一样,少年在那个时代的迷茫和压抑,在遇到米兰之后获得了倾泻般的转移。他们对于自身存在,对于体制的种种疑问都转移到了对情欲本身的迷恋上面。这种欲望在大量的细节里让观者感觉到愈加真实,而愈是真实的欲望当它遭到压制的时候,就会愈发让人感觉到荒谬和矛盾。

这里不得不说那个经典的镜头,马小军趴在床底下偷窥米兰,半遮半掩的视角,宁静的丰腴小腿。从弗洛伊德泛性论来看,偷窥欲的满足,其实是性欲满足的一个延伸。正是从这种镜头中我们感受到马小军偷窥欲望的强烈,从侧面感受到环境对人的压制。

真实和幻觉,期望和欲望,自我认同和非本真存在,理想我和真实我,开始幻化为一体,真假难分。

“01:09:45 我的记忆好像出了毛病,事实和幻觉又搅到了一块儿,可能她根本就没有当我的面睡过觉,可能她根本就没有这样凝视过我。那么她锥子般锐利的目光,和熟睡的样子,又是怎么跑到我的头脑中来的呢。”

所以这时候姜文清楚地告诉观众,或许马小军从未在那个狭小逼仄的房间里遇到过米兰,在床底下窥视她丰腴的小腿和裸露的身体紧张得满脸是汗,或许他从来没有在灿烂阳光照射的午后,倾斜着水壶让温水顺着她的头发流下,或许,他从来没有和她在房间中伴着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跳舞,看着她熟睡,认她做姐姐,在她面前幼稚地逞强。
或许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马小军随母亲从唐山姥爷的丧礼回来后,看到刘忆苦和一个穿着漂亮凉鞋的女生亲昵地在一起,刘忆苦说:“马小军,好久不见,这是米兰。”

那这个虚假的马小军,这场虚假的闹剧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果回忆记录下了这个虚假的故事,那么它便有某种意义。
而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
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这里旁白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

种种事件发生得是如此神秘,在故事的前半段,几乎没有“第三者”在场的佐证,而欲望幻化成的故事,也终于在那场跳水之后,化作了水中月一般的回忆。
那场跳水,在某个程度上可以视作马小军成长的分割点,在其之前,马稚嫩,不成熟,狂放,桀骜,迷惘,焦虑,充满着中国社会自混沌蒙昧之中走出初期的非秩序状态,而后来,马经历了青春期的挫折,自我认同危机,马小军长大了,而这时候客观环境的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改革开放,自我和社会都进入了更好的成熟期,但是某种东西,姜文所缅怀的那个东西,某种野性的力量,却被丢掉了。
所以,当我们随着马小军一路走来,行至片尾,灿烂的色彩却转变为信息含量更低的黑白色,难道现在比过去的记忆会更加模糊不清吗?
我们看到马小军们功成名就,有企业家,有战争英雄,他们坐着豪华的汽车喜庆地行过北京的大街时,偶然遇到连接着童年回忆的古伦木。他们惊喜地大喊古伦木却得到傻逼的回复。马小军们愕然,观众愕然。

现在再谈谈全片一个核心的东西,某种原始野性的力量。
我想这也是夏雨将马小军演得很传神的一个地方。
这种力量和青春期的叛逆混在一起,是马小军们一种反体制化的野性。他们逃课,扔书包,蔑视着传统权威奉若经典的课本知识,抽烟,打架,拍妹子,溜门撬锁,偷窥而且毫无道德层面的罪恶感,当着在众人眼中的坏孩子。马小军们敏感地感受着周遭的一切,他能在洋溢着欢乐的社会中感受到怅然若失,迷茫和焦虑。在高压政治的社会环境造就的混沌状态下,孩子们获得了较低的体制化。
其实用王朔的一段话就可以讲的很清楚了,
“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在过曝带来的金色光芒中,姜文不仅仅是在讲一个带有自传色彩的故事,真实和幻觉的较量也没有以谁胜谁负收场,幻觉更像是真实的镜像一样,在讲述着真实背后的真实。

所以它当之无愧《时代》的评论
“中国导演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

即使那一年《蓝白红三部曲》《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燃情岁月》上映。

2014.12.22

 5 ) 《阳光灿烂的日子》温后

最近没有什么好版本的新片看,昨天于是购买了一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来看。仔细想了一下,距离上一次看这片子居然已经快十年了。隔了夜的饭,最适合拿出来翻炒。因为饭粒失去了很多水份,有嚼头。

似乎是这样的,在这十年里,我不下三十次向别人推荐这部片子。也不下十次在碟店里看见它,但是居然一直没有动过念头收藏它。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要比这人的脑子聪明太多。因为昨天我看完这片子以后,产生了一种惶恐的心情,我恐怕我因为太年轻而太轻率下了很多结论,也太轻易地接受了某些说法。

有一种说法,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是不是“之一”并不重要。《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反应“那个时代”最好的片子,是哪个时代也不重要。还有一种“圈内”的说法,说姜文是极聪明极自负极通透的一个人。快十年了,我居然就这么相信着。

昨天我把这片子从头到尾再看了一次,觉得现实是件太残忍的事。看完了,我疯了一样冲进茶馆,手下带着哭腔只反复敲几个字:屁股!你们瞧瞧那屁股啊!

在我的记忆里,马小军同学一叠声的“我操”让人HIGH到爽,爽到毙。但当我听到夏雨同学念白时,他的“我操”已经全然没有生气,类似一个垂死的老男人从肺管尽头喘出的痰气,那种无能为力的欲望。演戏,没有什么比在看电影时感觉出是在演戏更令人沮丧的事了。正如那一群男青年骑车穿越小巷时,深沉的画外音在说“那时的北京是我们的城市”,而我却清晰地发现墙上的光影是遮光板的反射,苍白且摇晃。

姜文的确极聪明,在处理扔书包的一场戏里,马小军的书包飞上了天,居然半天都落不下来,相当黑色幽默。而当书包终于落下来,马小军也就长大了,处理得干脆利索。可惜,这只是技巧,而没有成为全片贯穿始终的风格,我震惊于拼盘上箩卜雕花的精美绝伦,而根本忘记了菜的味道。其实,我真是来吃饭的,而且我应该吃菜,而不是欣赏雕花。等到马小军记忆模糊,分不清什么是回忆什么是真实之时,我看见的全是机灵,一大盘子箩卜雕花。

我对妇女充分尊重,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依然坚持米兰必须被马小军强奸掉。正如耶酥基督必须被犹大出卖,铁达尼号首航必须沉没,烈士必须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一样。王朔让马小军已遂,配合上《动物凶猛》的标题,我觉得非常合适。在那样一个无聊而恐怖的年代里,血管里躁动的精力和激情最终爆发出原始的兽性,一个羞涩腼腆的男孩子就此恶狠狠地步入了男人的世界,我觉得这很震撼人心。而强奸未遂配合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标题,我个人觉得不知所谓,且力度被严重削弱。马小军被踹下床,提着裤子跑,我真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许应该让米兰从床上爬起来,冷静地用小手枪在马小军身上打出很多窟窿。如果接下来马小军跑去弹一支钢琴曲,这可能是中国版《洛莉塔》。如果米兰走过去,用皮靴践踏马小军的头部,那是《红樱桃》II。

但别以为这样我就能觉得这是《中国往事》。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片子要被重拍,我希望从米兰的屁股开始。你美丽如女神一般的初恋情人,你的回忆之镜聚焦在她硕大无朋的屁股上,上面还套着一条 XX国棉二厂生产的肥大内裤。面对着这屁股,一个人或许能忠实地回忆起逝去的岁月,在触目惊心的屁股面前,容不得人说假话。不会把自己扮演成为傻子打抱不平的骑士,不会把自己扮演成浴室里洗澡时勃起居然被羞辱的纯洁天使,不会让自己强奸未遂依然保持男孩状把头阴险地往“姐姐”怀里扎。

不要掩饰人狼的本质,不要回避凶残时代的特征。否则,一个人就应该被那个肥屁股放出的肥屁结结实实地给熏死。

 6 ) 阳光灿烂的日子

1
    似乎很久以前在港台电影里听说了这个词:惨绿青春。后来又知道有个电视剧,叫《血色浪漫》。相似的意思,相反的颜色,大红大绿的,挺有趣,挺热闹。但是这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我只看过几集,完全不能评论;为了节约时间,还是看了小说原著,所以只好说说这个。
必须说明的是,在阅读小说之前、之中、之后,我都抱着一种预期和一个标准,就是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或者可以说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关于“文革”、“惨绿青春”、“机关大院”、“高干子弟”这些在当下颇能吸引眼球的词语,《动物凶猛》是我已有阅读体验的全部前见,因而它也作为一个他者、一个比较的样本,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很不喜欢《动物凶猛》,所以就很期待在相同题材的《血色浪漫》中看到不同的东西,看到更能引发我的思考、打动我的感情的东西。可惜,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看到了新鲜,却看不到震撼。
2
特权。
我讨厌《动物凶猛》的全部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字,或许有些偏激。理性地说,这部小说被我视作一个压抑的时代里青少年朦胧的性心理的细腻写照,至于把主人公设置成大院子弟实在不能成为批评它的首要罪名。但是,在感情上,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特权阶级优越感不能不引起我的拒斥情绪。想想,这么一群孩子,一方面凭借父母的权力地位,享尽了当时最好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又挥霍着荷尔蒙无法无天;等享受完了、挥霍完了,大多数的同龄人还是擦拭着苦难留下的伤口时,他们一收心一转型,凭着原有的特权立刻又成了新的特权阶层。怎么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说实话,我不相信王朔的童话。不是酸葡萄心理,特权,尤其在中国,是你不服不行的真理,酸也没用。诚然,如王朔、陈凯歌、李少红许多有真才实干的社会精英也的确是从特权阶层起步的。但在王朔的小说里,没有这一特殊人群在特殊时代的独特苦难,也没有他们的挣扎、迷茫和个人努力,我们最后看到的就是王侯将相之家的幸运儿,就是挥霍青春的孩子,就是一直被幸运和特权庇护到老的成功人士。不知道王朔是省略了很多,还是掩盖了很多。或许这是他自己编造的童话,也疏导着几代青少年无处发泄的激情,也满足着某个时代某些人的怀旧春梦。但是,即使有特权的地基就这么“随随便便成功”吗?是不是每一个曾经有特权的子弟都无一例外地一帆风顺?再退一步说,凭借特权成功也就算了,还要把这种成功方式拿出来炫耀,是不是有点得便宜卖乖?这是我的疑问,也是我不能相信这种童话的原因。
《血色浪漫》同样是一群特权者的故事,一群吃穿不愁、碴架泡妞、最后凭借特权成功回归主流社会的人的故事。《血》这五十步的逃兵尚且能嘲笑《动》一百步的,就是它还多少写到了些“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特殊心理,写到了他们当时的某种被涮被遗弃的感受,写到了他们自己的苦难经历和奋斗历程,从而没有了王朔掩盖不住的、令人生厌的优越感和得意劲儿。但是,归根结底,两者都是特权者的故事,两者也存在着相似的价值取向,即对那个时代、那些经历的美化、梦幻化、浪漫化。为什么叫“血色浪漫”?因为主人公钟跃民一面可以极富艺术感受力地描述音乐、文学(浪漫),一面又可以极具流氓精神地斗殴打架(血色),人称“背着菜刀的诗人”。而把这一精神推而广之,文革也就成了在浪漫激情催动下的血雨腥风——就这么“血色浪漫”了。
不过,我也不相信都梁的童话。虽然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仅有的印象向我显示的也是伤口和鲜血,眼泪和苦难。血色的背后是宗教式的狂热、是无理性的暴行,无论隔着什么样的审美距离,我也断不能看出有什么“浪漫”可言。没有勇气正视淋漓的鲜血,也不必为其披上浪漫的外衣,这种“艺术加工”无非是软弱的自欺。

3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在苛求《血色浪漫》和《动物凶猛》,因为两部作品的着力点完全都不在对文革的反思上,也不在对一代人命运的揭示上。我只是在抱怨前理解中落空的期待,借两部成功的作品来抨击同类题材创作的盲区。其实,《血色浪漫》还是有吸引我的地方,只是浪漫的不是血色,而是——
钟跃民。
这是一个绝对浪漫的异类。他代表不了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代表不了与“老兵”相对的平民子弟,也代表不了他自己所属的“老兵”阶层,甚至,他根本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时代语境下能够造就的类型!
从小说开头,1968年,仅仅在文革开始的两年,钟跃民就已经以自嘲的态度反思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了,这不只是政治上的先知先觉,更是一种敏锐和清醒的人生态度。换句话说,他不是那些盲目狂热、丧失自我意识的青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自我意识太强的理性主义者。所以他才能够像个文学青年和艺术家一样鉴赏文学艺术,又能够变成一个十足的流氓去打架斗殴,插队、要饭、当兵、摊煎饼、做生意、开饭店,他能够完全投入和享受每一个角色和过程,又能及时地抽身而去,随心所欲地展转于各种角色、各种经历以及各个女人之间,永远选择、永远创造、永远不固定,要的就是一种“在路上”的感觉。这是何其精彩的表演性结构,这是何其精彩的表演人生!
那么,你还能说塑造这样的人物是代表文革中的一代人或一类人么?不能。正如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看完《血》第一反应就是看《在》,无奈图书馆暂时借不到,否则读完《在》再来评论钟跃民会更到位),钟跃民与其说是文革青年,倒不如说更像“垮掉的一代”,甚至比我了解的垮掉的霍尔顿(《麦田里的守望者》)更加高明:后者只是以破坏性的叛逆来对抗既定秩序,而钟跃民则完全自为自主地在导演自己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钟跃民确实是一个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者——浪漫是他全部的生活,而不是一个时代的狂乱,理想是自我设计的导向,而不是意识形态编造的“理想”。读这个人物,我倒是常常想到自己了解的几个70后理想主义者。其实钟跃民完全可以是保尔•柯察金的战友,可以是五四运动的革命青年,可以是美国垮掉的一代,可以是五月风暴中的法国学生,甚至可以是70后、80后——只要其核心是“在路上”的感觉,以上时代背景都能够提供相应的补充作料。
所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文革背景只是小说的一种调味品,或者说作者选择写这种比较熟悉的生活,而这一背景与塑造主人公的联系并不紧密,主人公的核心特点反倒有挣脱背景达到普遍性,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总而言之,《血色浪漫》绝对不是什么刻画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它只刻画了一个人,一个不同于“一代”、甚至不同与中国、却达到了更高普遍性的人。它也不是一部“成长-教育”小说——钟跃民表面上丰富的人生履历并没有改变他性格的核心部分,反而是这一核心的不断展开。它还不同于《动物凶猛》——《动》选择文革为背景意指那个压抑的时代,多少与青少年性心理有关;而《血》的背景可以与人物剥离,实际上,它离文革更远了。最后,《血》算不得一部优秀的作品——虽然塑造了一个精彩的钟跃民,但是怀旧色彩的刻意掺入、以及集爱情、军旅、动作、悬疑于一身的杂烩架构剧写法,使它在文学意义上沦为平庸;我喜欢的《亮剑》改成电视剧删去了1/3,而《血》,我怀疑它压根就是为电视剧而写的。
顺便说一句,不看好今年它在茅盾文学奖上的前景。

4
虽然我承认我蛮不讲理的苛求,虽然上面我也抛弃了这个执著的前见评论了小说本身,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追问文革题材的价值取向和创作盲区,尽管无力——就像老师对着出席的同学抱怨缺席。
有点奇怪,对于这隐含着不公正的特权思想的童话,却没有多少人对其价值取向表示怀疑——也不奇怪,移情,本来就是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重要的心理机能。我们总是很容易地把感情投射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正面人物上,与他们合而为一,所以在成龙李连杰痛扁对手时,不会有人站到挨打者的立场。所以在《血色浪漫》中,不会有太多人想到李奎勇和小混蛋的阶层。更何况,在《动物凶猛》小说中,与马小军一伙对立的阶层干脆缺席,于是曾经的平民子弟、知识青年、今天的下岗职工——被时代戕害了的一代人又被彻底地遗忘。更可怕的是,我怀疑在小说和电影的广大受众当中,恐怕还有不少这类被遗忘的人。理想的幻灭并没有促使他们反思和忏悔,现实的不如意反而让他们继续沉浸于自欺,时代的弃儿在不遗余力地向时代的幸运儿移情,对他们来说,那也许根本不是段荒唐和残酷的往事,反而是他们未了的旧梦和可望不可即的“理想”。
至于我们这一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创伤记忆”,文革的一切只不过是抽象的符号、历史的存在。而明知是十年浩劫,却又对它怀着莫名的好奇和向往,曾经荷尔蒙乱飞的时代与今天我们当下的处境遥相呼应,又激发出一种追求刺激的渴望。在这个意义上,这类作品还具备了类似《古惑仔》和青春偶像剧的功能。
然而,那不应该是一段难以摆脱的噩梦吗?不应该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吗?不应该是一碰就疼的伤口吗?如果是,如果创伤如此深刻,为什么移情却如此轻松?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民族,一个幼稚不长进的民族,一个缺乏自我意识、反思和忏悔精神的民族。
或许我的阅读有限,我也愿意相信总有反思性的有深度的作品,但是事实是近些年走红的作品总是把文革作为调味品和擦边球,在这个意义上,文革与老上海一样,都成了怀旧的元素而模糊了本来的面目。而接受者们则有选择地将真正的苦难赶到了无意识深处,向仅有的美好移情,再回首,曾经的苦与乐都蒙上了一层玫瑰的颜色,好,和谐了。
幸运儿还在移情中自得,弃儿们还在移情中自欺,后来者还在移情中幻想。姑且篡改朋友的一句话作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由正面视角,生出真正关于文革的叙事?

 短评

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6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冯小刚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还有《功夫》。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啥都不说啊,经典啊。。。最爱的大陆片之一啊。宁静这身材才激发少男欲望啊!

1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1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作为处女作它确实成熟得令人惊讶;作为一场青春的自我意淫梦,它更是我所见过的最华丽、而又最粗鄙的。姜文是个才华喷涌的男人——这点将永远被铭记在影坛上,纵使他的青春已经过去,但他记忆中的夏日将永远在涌动、在迷惑,所有的欲望都流着汗水,所有的生长皆带着光辉。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一个男人的成长,往往来源于女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对的,正如总是走进别人房间的马小军,永远猜不到有天也会有人走进他心中的房间。其实米兰不过是一场梦,是一个符号,是青春所必须的荷尔蒙。我也不知道对于那些曾经的幻灭,还有多少故去会被骂作傻逼。年少时我曾摒弃过的梦,日后竟也开始摒弃起我来。如今这些都已被时光带走,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我,不由得记恨起时光。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们将一去不返,尽管今天的阳光也一样灿烂,明天的太阳也照常升起

23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没办法,只能打五星。

28分钟前
  • 卢十四
  • 力荐

一群红色后裔对小贵族兼小流氓式的大院生活的闷骚式怀旧。

32分钟前
  • DIANLIN
  • 还行

王朔《动物凶猛》——我把硬币夹紧,问她第三个问题:你和第一个男人睡觉时,他都说了些什么?。她抽硬币,我夹4紧0手4指,她无论如何4拔0不4出来,她骂道——你夹那4么0紧4,我哪4拔0得4出来!

3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性显然是姜文创作的原动力,当[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人公爬上了高高的烟囱,他似乎把世界都踩在了脚下,正是这种年轻人凶猛的征服欲让电影显得那么可爱。无论哪个年代的青春都意味着永恒的大太阳和过不完的日子。唯一的乌云来自旁白,它无数次地提醒我们韶华已逝,人终归要被独自落在泳池里自己扑腾。

3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姜小军的自传式处女作,回避文革时代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和荒诞的表现方式,消解权威、解构神圣,再现成长的喧哗与骚动,青春的梦幻与激情。明明是最坏的时代,却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甩当下青春打胎片一个世纪。

37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别人说这部片子很绝望,我看到的只是与我无关的,男生的青春期

38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

矫健又圆润的身材啊,这才是健康的审美。

41分钟前
  • 丹AI🌵
  • 力荐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牛B地看到了时代的悲剧,我却傻B的没看出什么来?

44分钟前
  • 纪恩同学
  • 推荐

大陆青春片的巅峰之作。

46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理想是用来毁灭的。一句傻逼,喊出青春最有力度的挽歌。

49分钟前
  • 呱呱
  • 力荐

在举国最灰暗的日子里,这帮大院子弟却在打架、泡妞、幻想,恣意消磨自己的黄金岁月,在一方小天地横行霸道但也畏惧大人。开锁、游泳、爬烟囱,少年在处理自己无处安放的欲望。闻到烧荒草的味道,是因为梦境被阳光烤黄。后来呢?后来的人生是黑白的,他们人模狗样地推杯换盏,活成了古伦木口中的傻逼。

52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看看当年夏雨演技多好,浑然天成。看看宁静,看看耿乐。这么牛逼的一群人。后来怎么都混成这么四六不靠的。

54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姜文导演处女作,夏雨成为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帝。1.运用意识流、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反映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迷惘、暴力和懵懂原始的爱情;2.主题曲是哀婉凄美的[乡村骑士];3.纯真的意淫,回忆的扭曲与掩饰,结尾傻子的"傻B",残酷青春;4.大量过曝和逆光镜头,灿烂得唯美;5.吹气球,泳池戏。(9.0/10)

5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姜文,夏雨,张一山长得太像了!

60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推荐

高干子弟那点破事,影片结尾尤其恶心

1小时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