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休无止1985

HD

主演:格拉日娜·沙波沃夫斯卡,玛利亚·帕库尔尼斯,亚历山大·巴尔迪尼,耶日·拉齐维沃维奇,阿图尔·巴奇斯,米哈尔·巴约尔,马雷克·孔德拉特,塔德乌什·布拉德茨基,丹尼·韦伯,克日什托夫·库兹明斯基,马尔泽娜·泰巴拉,亚当·费仁希,埃尔兹别塔·基拉斯卡,杰兹·卡玛斯,汉娜·杜诺夫斯卡,扬·特萨利兹,安德烈·沙拉夫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2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3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4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5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6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3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4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5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6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7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8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19无休无止198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休无止198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由几个初看起来并无关系的线索汇聚而成:一个律师本应为因组织罢工而被捕的团结工会积极分子辩护,不幸于出庭前死去,案件交由一个老律师处理。老律师热衷与人争论道德的可疑性问题。那个积极分子在各方面的重重压力下死去。同时,那个已故律师的妻子感到青春的虚空,沉溺于同其他男人的爱欲之中,但肉体的满足并不能代替精神的寂寞,最后在绝望中,她拧开煤气自杀。冬后是樱花蓝色乐章太阳、月亮、飓风帕高与魔法绘本双重幻想无法传达给你奇怪的她2016爱你无条件吸血鬼姐妹 2求爱反斗星生逢灿烂的日子大魔域因为爱情假面骑士圣刃后天的方向夺命奇书女犯:新奥尔良大城市小浪漫巴比龙1973英语袁天罡之不死军团热海的搜查官好小子8之笑傲城市一眉道人鸳鸯谱1958美味侦探梦想合伙人[电视剧版]法网追凶第三季琴弦上的爱十品官吴山羊夜曲2020美国公平的爱陪玩的女人四光猪现蠢记钟声颂歌维尔·达斯:为了印度布拉格的大学生1935噪反城市我亲爱的阿维娃香水兔子快跑

 长篇影评

 1 ) 离开的意义

看了老师的一篇文章来看这部电影的,可以和《人鬼情未了》对照,那部片子是爱情片,离开人间的男友帮助女友获得了新生,也把正义留在了现实的世界。这部无休无止的政治意味更浓,也更加绝望,音乐非常的沉重,女主翻译着奥威尔的作品,卷入了丈夫生前未竞的一个案件之中,最后还是选择开煤气自杀了。可以说并没有看懂,应该去看蓝红白三部曲。很好奇1982年波兰发生了什么。

 2 ) 隨寫《不絕之路》

《不絕之路》確實非常的波蘭非常的奇士勞斯基,有著他早期的政治批判與道德兩難命題,也有關於命運和神秘主義的生命透視。這部片上映於1985年,從風格上來說像是銜接了79年《電影狂》和87年《機遇之歌》之間的斷裂,雖然《機遇之歌》是1981年就拍好的作品。但女主角Grazyna Szapolows覺得眼熟,原來就是《愛情影片》那位被小男主角窺視住在對面的女人,所以準確來說這是走向《十誡》之前的作品。

電影從已經死去的男人面對鏡頭獨白開始,他成為了幽魂觀看著他遺留下來的妻女和還沒處理完的法律案件,故事似是在兩個不同的主題線之間擺盪,一是男人的妻子在丈夫死去後才重新發現她對丈夫的愛意,這裏頗有《雙面薇若妮卡》的影子。另一條線是男人生前正在打的罷工官司,他身為律師原本要以他自己的方式為被控告的勞工領導辯護,但死後案件被交給了他即將退休的前輩律師,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這裏也是導演貫穿他所有作品中政治與道德對立辯證的主題。

這兩條線像是從愛情和理念不同的方向來談一位男人的未竟之業,實際上則是追逝一段愛情和理想精神的消亡。有引人期盼的戲劇張力,雖然感覺還是非常非常地嚴肅緩慢,或說沉悶,初看下來沒先前提到的其他作品那般的魔力。

台灣院線放映字幕翻譯或許有些影響,比如畫面上文字都沒有翻譯,和一些句子通順與否的問題,但畢竟是奇士勞斯基的作品,數位修復的畫質不算令人驚艷但也還不錯,對導演有愛的影迷來說算是必看。

 3 ) NO END|无休无止

“我死了,在四天前……”
一摞厚厚的纸消失在过道里
我想起我的钥匙还在
她刚刚挂起的大衣口袋里
早上露水的痕迹,显示
每个人都成了透明的影子

我像第一次那样张开双臂
大声地喊她,她抬头
四处看了看,并没有听见
我的声音,好像我是死了的
见到的每个人都这么说
我竟然差点错过了自己的

葬礼。在厚厚的棺木外面
她抚摸他,目光穿过
空荡荡的房间,一直向外望去
今天的天气依然湿冷
只有一条薄薄的床单
在她们的起伏的肉体下面

蓦然,她的脸迅速凝固
她应该是看见我了
看见我在变冷的墙壁里面
像是抖去了最后的一点尘灰
我是那名字被她偷走丢失了的
丈夫,离她仅仅一步之远

 4 ) 死亡的權勢:兼論與《藍色情挑》的對讀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五章55節》 0.喜歡《藍色情挑》的都應該要看一下這部。

1.誠如德勒茲所言,特寫的鏡頭解消掉觀者對物體的輪廓的熟悉度,讓人難以感受到被攝物立處的時空座標,因而產生一股純粹任意時空內的動情力,形成所謂的動情-影像。《不絕之路》的開頭,一個鳥瞰墓園以黑暗模糊物件輪廓的畫面,只見滿佈忽明忽滅的晃動火光,配以莊嚴肅穆又帶有哀悼性質的背景音樂。這樣的開頭不是在指任何一個特定時空內的敘事,而是帶出貫串整部片被死亡與黑暗壓迫的基調、如同風中殘燭般的希望與情愫以及伴隨這種景況的哀悼之情。 (如果有看過《藍色情挑》的話,可以發現這首貫串整齣劇的主題曲,在曲調上和《藍色情挑》是如出一轍。)

2.下一幕鏡頭,一個低垂的手,一個仿若不知何處像是從天降下來的手,從他欲言又止的動作仿若想要觸摸床上的小男孩,接著鏡頭往後拉我們才知道他是一個穿著黑色大衣的男人,鏡頭隨著男人走動伴隨著室內空間的穿梭以及穿梭時隔板暫時的視線阻擋,男人道出他已死去的現實。原來剛剛第一幕那個構圖上仿若不知何所來的手,的確是在暗示那是來自另一個時空的存在。死者自道的安排似乎看起來有些蛇足,但從開頭一路貫串至此,其實都一再暗示整部片的一個主旋律:陽界和陰界不是隔絕的,這引申出兩個子命題:(1)死亡不斷籠罩在人存活的世界,(2)陽界的終結不是結束。而「陽界的終結不是結束」讓這部片的結尾並存著兩種相對的解讀,也同時讓片名並存著兩種可能的想像。

3.同樣都是面臨摯愛的逝去,《藍色情挑》裡並沒有死去人物讀白的鏡頭,更沒有生者與死者在特殊的狀態下交通的情節(在《不絕之路》裡就是催眠的那個橋段),從Julie的自殺失敗作為整部片的開頭,就意味著死亡這條路的被拒絕,在這部片裡早已是前提而不會是選項,生者雖煢獨地被拋擲在陽界,但這同時也代表著這部片只能,也必須要在陽界裡開展出生存之道。但在《不絕之路》中,死亡的大門就是對著陽界展開的,甚至以男主角做為代表,死亡仿若是觀察的主體在觀察這個世界。死亡代表的可以是沒有出路的絕望最後必然的選項,但若是死者在畫面中並沒有被隔絕於鏡頭外,那死亡又何嘗不因為著他與陽界連續性的關係而不再代表著終點,甚至是陽間的延續。

4.那這樣看來,NO END的片名既可以意味著沒有任何可以作為解套的終點作為出路,也可以意味著生命乍看之下的終點(壽命的結束)其實不是終點,而它仍然再繼續著,甚至可以說在另一個世界才達到了另一種圓滿。這是一個究竟要不要把死亡視為負面性的弔詭,若是肯定了死亡的負面性,似乎過度生與死之間的對立,而放棄掉兩者間彼此關聯的想像;但若否定了死亡的負面性,當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詮釋出可能性時,是不是我們也間接降低了外在壓迫的負面性(特別是片中政治性壓迫的描述是主旋律),對於現況批判的力度似乎又會下降。我認為導演是刻意設這樣的局,讓兩種互相對立(又或者可以說互相補充)的意義能同時被展開。

5.續寫。 和《藍色情挑》相似的是,留下來的人都繼續了死去的人的「事業」。Julie 是續寫亡夫未完成的曲子,Urszula則是協助亡夫曾經的客戶替他們找律師。它們「續寫」的東西也很有暗示性,Julie續寫的是一首為歐洲共同體譜寫的會歌,而Urszula的丈夫則是幫助一位政治犯進行辯護,最後續寫的「成功」如何似乎也同時暗示著兩人在處理逝去摯愛過程與結局的不同。歐洲共同體歌曲的完成,甚至是由一個曾經歷過「分離/分裂」而由分裂後遺留下來的另一個人「接續」寫出來的,代表著的不單單只是「聯合」的可能,更是「再次聯合」,「破裂後再次聯合」的可能,無論是縱的破裂(世代的破裂),或是橫的破裂(時代的破裂)。

而《不絕之路》最後這場官司是否真的算是一個成功的官司?表面上看來被告最後被無罪釋放了,可是這是妥協下的結果,接手的拉布拉多說:「我跟Antek(Urszula的亡夫不同),我只在意結果。」而政治犯則說Antek更在乎的是順從自己的良心。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說這個官司的結果就Urszula(繼承遺志而言)是個失敗的結局?在更大的黑暗籠罩下(政治迫害/死亡)我們似乎無能為力,但再一次地,「死亡」究竟是正面性亦或負面性的弔詭又再次出現,政治犯逃離了「死亡」卻代表著妥協,那選擇「死亡」的Urszula,究竟代表的是放棄掙扎,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明志?

6.死亡意義的曖昧游移,誠如整部片不斷出現的光影切割。臉部被一半的光給照亮,另一部分蒙上一層陰影;室外照進來的陽光帶著因鐵窗伴隨而來的陰影,切割了室內的視覺感受以及在其中的人物表情。政治犯想要跳樓明志,但窗外有鐵窗隔絕,鐵窗是名為保護的控制,鐵窗外像是自由的光被鐵窗切割成不完整的希望與殘破的自由。點起蠟燭來被燭光映照出匯聚光明與黑暗的臉龐,點起蠟燭對著鏡頭說「我愛你」「我好想你」的特寫,仿若被解消掉整個時空座標,在黑暗中如風中殘燭的純碎思念的「面貌」,成為導演在整部片中最讓人觸動的動情-影像。

 5 ) 直至我生命完结——从Bez Konca说起

       又是一部没看懂、没领悟到的影片,但是已经不急着去明白什么了。不是放弃,而是心里已经滋生出了一种力量,这力量由相信带来的,相信自己终究会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明白它。知道了这个,当然就没那么焦躁 了,这种感受像是一份安慰,让我稍稍有了一丝安定,不再像个什么都抓不住的焦虑的小孩。
       对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我庆幸自己能够被其吸引而来,的确是庆幸。
       找这部《Bez Konca》来看,因为这是普赖斯纳和基氏合作的第一部影片。而自己最初接触的,竟是他们最后一次的合作,“蓝白红三部曲”系列。
       这部影片的音乐果然用量很少,不难相信普赖斯纳在刚触碰到这部影片时真的尝试了说服基氏这部电影不用音乐。是的,这是普赖斯纳,即便是别的影片,他也没有做过放大量音乐进入的事情。混好莱坞的配乐师们做不到这样,他们巴不得塞入大量、再大量的音乐,任何可能或不可能的地方,只要导演肯点头,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普赖斯纳看不上好莱坞先生们的做法,也公开表示了他认为那里的电影音乐与艺术无关。纵然这一看法略带偏激,不过普赖斯纳却实实在在是艺术的,他的音乐和基氏的影片,是艺术的。
       影片中出现的合唱,是普赖斯纳在完成《Bez Konca》的乐谱之后,找来管弦乐队的人唱录的。普赖斯纳不要他们演奏,而要他们唱出来。他不想用合唱团,他希望乐手们唱出一种在教堂里人群被要求唱颂新乐谱时的感觉。他做到了。
       当他拿着完成的录音去找基氏,心里带着不确定,毕竟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两人都还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彼此的灵魂。然而基氏听过之后,普赖斯纳问,“可有兴趣与我继续合作?”
       然后这便是一幅画面了,一个男人笃定地望着另一个男人说,“直至我生命完结。”

 6 ) 惑

波兰是个受委屈的国家,二战时第一个突然死亡,胜利了以为当家作主,又被东西方瓜分。

一个女翻译家刚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丈夫,他的生活变成了一场与遗忘的战争,他用了许多方法,催眠、寄情工作,甚至向一个美国人出卖肉体,只因为他的手像她的丈夫。在一切都无济于事之后,他选择自杀。

基氏这部较早期的片子似乎也是讲一个家庭的伦理故事,但不可避免的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政治转型期的碰撞造成的伤害,波兰也一个没落下,工潮、罢工、暗杀、绝食,年轻人们白撒的鲜血,面对民主,既感受到魅力也受到蛊惑。

我想基氏对激烈的政治运动是持怀疑态度的,里面有个老律师的角色似乎代表了基氏的视角,他通过这样一个旁观的老人,说出了政治运动的盲目与破坏性。在争取民主的道路上难道一定要采用不民主的形式?这也许是基氏后来规避政治,专涉伦理的原因吧。

由于到处都找不到中文字幕,看着英文字幕有时候反应不过来,最后律师念了一首女主角的诗歌,似乎是全片的点睛之处,可我没怎么听懂。

结尾女主角从容的拧开煤气自杀,眼神中似乎没有什么依恋。实事求是的讲,我没看懂。

 短评

死意盎然的一部作品:一切的爱欲火焰 回忆迹象 挣扎与生途 都最终囚于死之道中 p.s. 加缪和奥威尔的提及点缀

4分钟前
  • wangzhy
  • 力荐

分不清是披着文艺外衣的政治片,还是披着政治外衣的文艺片

6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BJIFF2021#修复版,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观感类似于《蓝》,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重——沟通无效之痛,威权政治之痛,丧失至爱之痛,社会动乱之痛,生不逢时之痛,信仰塌陷之痛,绝望空虚之痛,无止无休之痛……大概是基耶最政治化的一面,但关注点依然是人的精神困境,因为缺少希望,所以有人死去有人出国有人入狱,年轻律师主张要勇敢说出真相,而老律师说只有忍辱负重才能活下去。北岛《波兰来客》说的是类似心情,带有时间痕迹的画质,基耶与普瑞斯纳的经典搭配,此时个人风格已基本成熟。相比最后自杀结局,个人更喜欢《蓝》的处理(重获自由与女性意识觉醒),而此片与《两生花》多少对岩井俊二的《情书》有影响,不过后者留给观者以感动与希望。

8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我也不知道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从一只苍狼变成赖狗是狂风在无情抽打着我脸是仰望天空的双眼露出贪婪的光芒还是身体里袭来的阵阵恐惧的回音侵扰我的灵魂也许是我的项圈一无所有被人遗忘踉呛屈从一只丧家犬主啊请在无声的哀求中割开我的喉咙赐予我自由的生活流泪也情愿(有删减因为字数不够痛苦)

12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东欧影片似乎都与政治有关,但是,对比美国政治电影里体现出的情绪化,倾向性和爱憎分明,基氏电影是冷静的、克制的,甚至有些压抑,如同冰的火焰。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1.大理石人男主脸部太有记忆点;2.基耶斯洛夫斯基最明显的那部分作者风格与主题初现;3.命运之“偶然”实际是幽灵作祟,这幽灵实际是政治性的多重魂灵;4.被打破的主观视点镜头可以被解释为幽灵视点,但我倾向理解其为对女主意识与“被女主意识/臆想/制造的”幽灵意识的连接,毕竟结构很稳定:仿造女主视点——打破——旁观第三人称视点。

18分钟前
  • 两头烧蜡烛🌕
  • 推荐

从这部可以看见蓝的前身,对情绪的探讨和对个体自由的寻求,也表达了基氏对法律这种扼杀个体独特性条文的抨击,但缺少了个体之间的影响和映射,自杀的结尾也有些败笔,毕竟电影是给或者并且想继续生活的人看的

19分钟前
  • Dr.Lecter
  • 推荐

关于道德和信仰的拷问,仿佛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热衷的。波兰当时的政治环境给了他切入当时社会的切口。结局对现实的无法逆转,信仰的崩塌透漏着他对当时人性的失望,所有人物伤感的情绪凸显了他作品的忧郁气质。手法的略显粗糙,情节上刻意,让这部影片稍显沉闷。

23分钟前
  • Rocky
  • 还行

三星半。政治与人性两条线交织得有些牵强,所以从这部片开始,老基不再触碰政治,而专注于人性。

24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双线叙事。一条是难以接受丈夫辞世,自暴自弃甚至援交美国、背叛革命的妻子;另一条是笃守信念,以绝食与当局对抗的革命同志。事实上,坚定的同志最终选择了妥协,而看似软弱的妻子却将革命进行到底,伴随着自由意志与夫君共赴黄泉。官司打赢了,法庭里无人欢呼;妻子自杀了,死者的魂灵却得到了安息。

27分钟前
  • 麻麻睇
  • 力荐

基翁的剧情片里,死亡的暗影总是挥之不去,而《无休无止》是最浓重的一部,就像开煤气自杀那个推到炉灶深处的镜头,审视了一个人是怎样在痛失所爱后无可挽回地堕入死亡的。她似乎有很多继续生活的理由:乖巧懂事的儿子、熟识多年的追求者、有意义的事业。但这些最终都没有成为能够让她继续留在人间的羁绊,才更让人感受到至哀的无可纾解。作为《无休无止》的镜像,《蓝》实在太温暖太治愈了。政治的部分作为副歌,在补完逝者形象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对于波兰来说,那个介于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完美可能,已经夭亡了。

3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蓝”的雏形。花絮中收录的基耶学生时代作业“办公室”已显大师风范。

35分钟前
  • 37°2
  • 推荐

无法理解,《无休无止》当年居然会因为“不够政治性”而受到批评,一开始就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已死的男主角很难不被看做是突然死掉的团结工会运动的象征。作为基氏中段转变期的作品,现实主义的法庭戏和形而上的哀悼戏绝非平行发展,而是拥有深刻的联系,连结在无所不在的鬼魂形象里。死亡作为本片里最高的存在,它对生之届的入侵造成了一系列矛盾的事件:被告要取得肉身的自由,就要成为一条拉布拉多,妥协掉已死的自由理想;已经从婚姻中解放了的女人却要封住自己的嘴,加入死者的队伍,获得灵魂的自由。这个时代的波兰,死亡占据威权的位置,尽管题目点明死生间的无限循环,它却如海报上的曲别针,还没咬住自己的尾巴,故而拥有了一切的最高解释权。到了《蓝》里,对死的克服才以全人类大团结的形式完成,而这也是另一种不自由的形式。

3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一只苍狼变成了一条赖狗,可能是我脖子上的项圈。」面对老律师的妥协劝告还能义无反顾坚持追求,却在实习律师的坚决就义声中发生了动摇。被宣判「你自由了」,赢得诉讼的所有人却都像输家被困在了原地。借律师/丈夫的幽魂视角凝望两场道德困境,原本坚定的松动求生,原本犹疑的从容赴死;宛如《十诫》的前奏,这里被审视的罢工者,后来去审视众生,一种循环轮回,无休无止。7/10

39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为什么要自杀?

41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在今天(昨天)观看的几部影片的反衬下,这部的观感尤其好。我需要基耶这样的宿命论悲观主义者,看完内心很熨帖,很平静

46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應該是Kieslowski最壓抑絕望的片了吧....理想(律師)一開始就死了,只能作為鬼魂無能為力地看著。兩條線的發展都很悲觀。結合當時波蘭時局梳理。更能體會其絕望由何而來。這部也是他創作的重要軌跡,可見未來他邁向大師的雛型。此部如果拿日後"藍"做為對照頗有意思

47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便爱用小景别系列组合,以小画框凝聚冲击与矛盾。政治叙事与男女之爱,始终是彼此重叠错落。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导演需要填补很多细节。

49分钟前
  • unspoken
  • 还行

看基耶夫洛夫斯基的电影就好像在欣赏一曲低沉哀婉的古典乐,那种淡淡的自然情绪流动,贯穿始终。由这部开始,基耶夫洛夫斯基奠定了后来颜色三部曲的风格。政治和信仰,欲望与良知,曲终人散。

50分钟前
  • 陌上柳随风
  • 推荐

⒈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即使他/她不在了,还是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⒉-有天晚上我醒了,你们房间里亮着灯,爸爸趴在你身上,你们都没有穿衣服,我梦到了同样的事,你们是在干什么?-做爱。我们相爱。因为爸爸的拥抱,妈妈才有了你。⒊“我死了……”的独白开头联想到《萤火虫之墓》;……

5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