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情未了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艾曼纽·贝阿,安德烈·杜索里埃,伊丽莎白·布尔吉娜,布丽吉特·卡蒂永,米丽娅姆·博耶,斯坦尼斯拉斯·卡雷·德·马尔博格,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2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3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4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5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6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3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4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5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6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7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8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9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今生情未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史蒂芬(丹尼尔·奥图 Daniel Auteuil 饰)与马克西姆(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是相处多年的好友,性格迥异的两人之间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让他们成为了工作上的完美搭档。两人共同创建了一个小提琴工作室,提供出售和修理小提琴的服务,日 子过得平静而快乐。  作为工作室的客户,卡米尔(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饰)的第一次光顾就吸引了两位好友的目光,马克西姆更是立刻就对卡米尔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是卡米尔的目光却落在了表面冷漠的史蒂芬身上。在拒绝和吸引中,三个人的恋情无法得以善终,多年后,当他们重新聚在一起,是否会因为曾经的退缩和恐惧感到淡淡的伤感?向阳而生最后的前线2020大佛普拉斯凶草奇谈失踪的女人恨君不似江楼月她的一生光的孩子出戏来玩游戏吧异教徒2011忠犬八公犯罪生涯风满楼2015闪闪的红星丘比特的遗愿最美不过遇见你奇情快车邻家英雄贴身女保镖2019浮草12把椅子海上秃鹰女子推理社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恋爱Y世代爸爸,别骗我狼族盟约雏鸟2功夫小子山村姐妹欲望迷宫2022吃货与大胡子掌门人大清王爷爱上我遗忘者之绝命狙击心动的颜执大四喜粤语遮天:禁区生化危机真人剧战神阿瑞斯同Grace Chan谈情说爱

 长篇影评

 1 ) 冬天的心

因为这部电影成了Claude Sautet 的粉,于是接着又看了“真爱未了情”——也就是Nelly et Monsieur Arnaud,还搞到此君早年拍的警匪片。 总体来说,Claude Sautet 的这两部片子应该算是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中产阶级的一幅细密的风情画了吧。非常喜欢他的镜头语言,平静而从容,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也许是为了强调某种隔离或者客观性,他经常隔着玻璃拍摄。演员的衣着妆容和表演也是一样,传达出一种日常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都是关于人心灵奥秘的些微流露。有人说他像侯麦,但是他其实比侯麦更冷更节制也更“戏剧性”一点。 看完不由得感叹,这得是多么了解人性,才敢这么从容平稳,丝毫不差地,一句句清晰完整地,用一种严谨的方式把故事讲掉啊。一点也不赶,没有一点烂尾,也没有一点不合拍,真是严丝合缝的古典讲故事方式。 也因为这部电影开始听懂了拉威尔,才明白为什么说他是站在古典上面对现代的承前启后之人,或者说,为什么他不认为自己是现代作曲家,他特别的旋律下其实让人感受到的也是这种古典主义的严谨框架。也真是Claude Sautet 的这部片子才配用拉威尔。反过来,听完拉威尔,就真l明白了为什么马勒是此君的反面,也明白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首映会搞成那个样子,而为什么拉威尔当晚会是热烈支持史特拉汶斯基的人了。 对故事情节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看到斯蒂芬,我有时候会想起拉尔夫费因斯演的奥涅金。虽然两个人可能从性格、道德或者行事的出发点上看截然相反,但同样是内心中涌动着某种冰冷的东西。当然,费因斯和丹尼尔奥图的表演也是截然相反的,费因斯是华彩的戏剧性的精准表达(故事所限),奥图则是深水静流极其沉得住气,弃絶了任何一点戏剧性,完全日常化,让观众自己去猜想。两人表演的共同处在于都是极为精准。奥图的表演使得斯蒂芬的行为可以被任意解读,你可以解释为爱无能与恐惧,也可能解释为某种强大的神性和自尊。 不过斯蒂芬的那种被动和消解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他其实一直过着某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他的壳太坚硬了,很难打破:有一门高超的手艺,马克西姆是他与现世发生联系的某种触角,而老师的存在弥补了斯蒂芬对温情的渴望。加上有个闺蜜,其实他的生活很“完美”,确实也没有打破的必要,所以他会本能地不去改变。 除去对老师的温情,其实他内心一直对世俗化、温暖而俗气的马克西姆存在着某种羡慕和一点点非常轻微的蔑视吧——人们对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互补的人总是有这种微妙的感觉的。 话说过了很久,再看这部片子,马克西姆的俗气的温暖更明显一些了——从女性的角度看,嫁人还是嫁他吧,忙前忙后装修,偶然撒个小谎,对女友和朋友都很体贴,也足够大度。 斯蒂芬最终是那个能有勇气或者说足够冷漠可以替老师实施安乐死的人——事后他和马克西姆在咖啡厅里见面的时候,算是正式恢复邦交了,也能面对卡米尔了。两人坐着,马克西姆看他,有敬畏也有担心。卡米尔来了,马克西姆非常体贴,让他们独处。卡米尔确实是值得斯蒂芬爱的女人,谈起老师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你爱他吧?直指核心,无需废话,这就是知己。 从帮助老师安乐死到最后卡米尔克制的那一眼凝视,导演和演员真是好,好得行云流水,含蓄而张力十足。 失去了马克西姆,闺蜜远走他乡,老师去世——孑然一身的斯蒂芬,他身上那种冰冷和非世俗化的东西也开始有点变化了——他最后一次从窗户里凝视离去的卡米尔,甚至在此之前,他见到卡米尔经纪人时,他的眼神已经改变了许多。正如他所说,我在变老,这本身就是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失去了那么多,也许并不是坏事,因为不能更坏了,只能从头开始。 电影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卡米尔对前来向她倾诉的斯蒂芬说的那句话。斯蒂芬那时并不是在祈求原谅或者试图复合,他只是纯然诉说,强似讲给自己听——他说:“我感觉毁灭我的人是我自己。”卡米尔似乎所答非所问:“现在,空虚的人是我。” 其实,无论她与斯蒂芬在一起否,这句台词都将最后出现,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这就是人的悲剧。爱与自我保护和幻灭往往只隔着一层纸,然而,我们中又有多少人能捅破那一层纸然后幸存呢? 艾玛纽贝阿的美貌在这里固然耀眼,但是她为了演出小提琴家付出的努力更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导演的风格,这部片子里的演奏部分是没有办法用大特写或者替身对付过去的。 因为她和导演的手法,这两部片子有了某种奇妙的串联。顺带说一句,我是格外喜欢Nelly et Monsieur Arnaud“真爱未了情”里那位让·雨果·安格拉德的长相,对我来说这才是性感男人。他在玛戈皇后里演不幸的法兰西国王查理九世。此人的脸就是那种纯然的古人脸,加上个RUFF领子穿上紧身裤,放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任何古典主义时期的绘画里都不违和。 而且奇妙的是,因为这两部片子的关系,我对巴黎人的日常穿着与生活方式有了种很实在的感受,一种仿佛触手可及的感觉。巴黎变得不再像时装片中那样遥远浪漫,反而是琐屑而日常的,咖啡馆里的简餐,人们熟悉的小饭馆,健身房与公共泳池……人们的衣服也是如此,黑色、开司米开衫、丝巾、大衣、V领针织裙……越是美貌的年轻女郎就越含蓄,卡米尔始终是深色调,黑色V领衣裙,头发简单绑个马尾或者梳个含蓄的发髻,小小的耳环,伊人直到最后热情表白的演奏部分才穿上红色,痛苦宣泄时才擦了大红色口红,因而显得越发凄艳。而她的经纪人人到中年风韵犹存,反而一直打扮得很明媚,短发,耀眼的耳环配艳丽的开衫——巴黎女人确实是可以一直美到最后的。 巴黎人的穿着有一部分始终是经典,一直延续到现在。

 2 ) 三类人生追求

史蒂芬和马克西姆是同窗好友,两人一起弄了个小提琴工作室,卖小提琴,并修理小提琴,后者深受各路大师的青睐。史蒂芬负责手艺,马克西姆负责社交,拉生意。史蒂芬内向,心思深不可测,马克西姆外向,八面玲珑,两人合作愉快。

卡米尔是个小提琴音乐家,有着大师的潜质,关键还美得不可方物。

卡米尔的出现,让马克西姆和史蒂芬都瞬间被吸引。马克西姆迅速追到了卡米尔,建立了肉体关系。卡米尔来工作室修小提琴,迅速被史蒂芬的内在吸引。史蒂芬因为卡米尔的出现,从未燃起过的火山口迅速喷发,然后又迅速冷却。卡米尔饱受爱而不得的煎熬,向马克西姆坦白她对史蒂芬的感受,马克西姆说他也看得出来史蒂芬喜欢她,因为他太了解史蒂芬了,从来没见他这么不正常过。

卡米尔找史蒂芬表白,史蒂芬虽然内心喜欢卡米尔,甚至可能这是他此生唯一爱的人,但他拒绝了卡米尔。崩溃的卡米尔在调整了情绪后,再去找史蒂芬,让他打开心扉接受这个世界,史蒂芬再次定住。

后来,史蒂芬自己开了提琴工作室,马克西姆再次和卡米尔在一起,史蒂芬远远地看着。

必须把以上写完,才能分析这三类人生追求。

马克西姆代表最大众和普遍的那类人生追求,追求外在——美貌,肉体,技艺。

卡米尔代表精神层级的追求——她不会在意道德框架,没遇到精神前,她不拒绝肉体的愉悦,在遇到精神后,不顾世俗看法,毅然地去追。心灵的需求和依赖,是她最需要的。

史蒂芬代表一种山顶的对孤独的追求——他轻易不会动弹,心如磐石,遇到他真正能拨动他心弦的人他也会共鸣,但最终他选择了孤独,尤其是他半夜去造访老师,窥见老师和朝夕相处的伴儿大吵后,更加坚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热爱的小提琴不会伤害他,而人,会。他也不会伤害他热爱的小提琴。只有和物保持着关系,才会不出现痛苦。他看明白了人生,所以宁可放弃和卡米尔的精神共鸣,保持孤独,乐在其中。这类人少之又少。

导演应该是追求孤独的那类人。他拍了这么一个大多数人看不明白到底要说什么的影片,他根本就没想在意别人怎么看吧,反正他乐在其中。

(现实中,史蒂芬的扮演者和卡米尔的扮演者有过十年的感情)

 3 ) 爱的技巧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往往有这样的误区,以为爱是独立于此之外的,不需要技巧,只要去爱就好,否则,似乎不够纯粹,甚至有所玷污。其实,爱人是最需要技巧的。

就如同以直率之名行事,伤及旁人,还委屈莫名:我便是如此,我不加掩饰,啊,至少,我不虚伪。

爱的技巧在于……哈哈,作为一个毫无技巧的人我只能以失败感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却不能道出一二。

如同片中的男配角,在女主角事业上支持她,找来修琴好友帮助她,在她的爱情转移时宕开一笔不纠缠,在关键时刻给男主角一巴掌,最后留在她身边的还是他……作为一个不年轻的人,也许他也积累了很久,才如此行事潇洒,看似圆滑,但观者和接受者应该都觉得在情在理,受用十分。

如同片中的男主角,爱一瞬间发生在眼神的闪烁中,却只是循情而动,时不时去一下录音室。压抑自己的感情是性格及经历所致,不成褒贬,即便在女主角表白时违逆自己的心情,也是个人所选,但本能的毫无技巧的拒绝,令女主角受伤、进而行为乖张丢人,便是无技巧的憾恨了。我觉得,一开始,他就没有给这份感情规划未来,无论是勇于承受还是断然拒绝的未来,什么都没有考虑,只是在不能压抑时找方式消解,或是持续地压抑着。即使爱上你是我自己的事这一类感情,也应该是有技巧的吧。

爱是有愉悦与伤痛两个层面的,如此,爱的技巧便指正面意义上的至少不去伤害所爱之人最好令他幸福愉悦的技巧。小到动作、用语(语言有时是多么尖锐的武器),大到行事、为人。与无技巧的爱相同,一颗真心不可缺,否则,技巧就真的沦为了钓鱼工具。

如此,爱也是泛义的,扩大到家人、朋友,越是深爱,越应讲求技巧,珍而重之,令这爱的意义凸显。

但是但是,想了这么多,不过供那聪明有悟性一点就通而尚未意识到的人儿,做个警惕。

片中男主角那样的人,已经不年轻了,我恐怕他是永远做不到了。爱情到底不是特效药,不能突破壁垒,令冬天的心融化。

至于在一个人和一群人中都活得很好在两个人中就死亡的自己,望着无法断言的未来,微微苦笑。

--------------------------------------------------
本片从情调上讲似乎有点类似《去日留痕》,但我觉得两者区别很大,后者才是真正的古典美,压抑是出于观念和责任感。而本片极度现实、苦涩,在我上周叫嚷着有没有不浪漫的法国片之后,终于看到了一部不浪漫的法国片。

在我的感觉中,本片与《神秘失踪》归为一类,后者凶手的无逻辑杀人和本片男主角的封闭情感都是无法解决、常人较难理解的。

 4 ) 那些没有说出口的

    少小时候习惯于接受大人们给予的标签式记忆,于是德国成了严谨,法国代表浪漫,日本是某种古典派的婉约。等直接间接地尝到其他国度的印象,得以发现这些标签无论款式还是色调都颇不合身,时间倏忽已经走过了若干年。
    法国人或许是浪漫的,唐璜走俏了那么多年,今天仍然用来指代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而若不自量力地以管窥豹,我要说的是法国的浪漫也好爱情也好,其底蕴中流淌的并非艳得化不开的玫瑰色,而是恍惚的灰茫然的蓝。有那么多的话不曾说出口,就消失死寂,只有彼此留存一脉心印。现从最近看的法语片中信手拈来两部,略为佐证。
    《Un Cœur en Hiver》。中文译作《冬之心》(又译《今生情未了》)的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尽是寻常的法国生活场景。咖啡馆,他的工作室,她练琴的室内,录音棚,他当年的小提琴老师在郊外的家。除了男女主角的职业稍微有些特殊——他和好友合伙经营着一家提琴修理作坊,他负责技术,朋友统筹经营;她是小提琴新秀,一曲拉威尔如泣如诉。她有一张拉菲尔笔下圣母般的脸,不同的是这张脸上少有柔和,浮现某种静谧的冷色,而他干脆几乎缺乏表情,似乎所有的热情都投注在倾听之中。他倾听并调整提琴,让每把琴适合驾驭它的手。他对她从头至尾几乎只有注视与聆听,这个眼看着必将成功的提琴女孩是他最好的朋友兼合伙人的情人,但阻止他夺人所爱的并非所谓伦理或道义。他凝视,他沉默和若有所思的眼神带着重量,进入她的内心。她在演奏结束后兴奋地告诉他:我是为你拉的。他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
    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室,此外要么去听她排练,要么去拜访垂暮的老师。他有个女性朋友,每次见面他也只是听对方絮叨。他在电影开初独白:“我的内心有一种无生命的东西”。等她放下所有尊严和高傲,来求他,尽失尊严,他仍然固执地拒绝,似乎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力也关在门外。就如同他热爱音乐却只是制作提琴,这样间接辗转却精确地倾注自己的所有。他的合伙人目睹爱人的狼狈,打了他。两人散伙,他自己开了一个小小的作坊。故事到这里却没有结束,老师已经虚弱,他亲手帮助老师安乐死,那之后的某一天,他在曾经挨打的咖啡馆重遇那张不食人间烟火的面孔,她仍然在合伙人的身边。两个男人已经简单地重归于好,三人互相道安。咖啡馆一如既往地温暖嘈杂。她坐车离开,他坐在原位,看着她,就那样看着,一直。
    《L’homme de Sa Vie》。中文名为《他和她的男人》。这不能称为是法文版的《断背山》,和《冬之心》相似的是,一切都不曾发生。Fred住在乡间的大屋,有优雅的妻子和稚气的儿子,有闹哄哄的一群朋友过来度假,生活每天无非在露天和众人晚餐,午睡,到山间慢跑。邻居Hugo出现之前,他的生活饱满得正如乡间午后的阳光。Hugo毫不避讳自己是gay,并笑称自己这个族群等于是残疾人士。Fred邀请他来吃晚饭,两个人在所有人散去后继续聊天,坐在院子里看着天色薄明。他们聊天的片断被分割成一段段,在Fred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不断闪现,你可以说这是刻骨铭心,或只是心有挂碍。
    Fred作为丈夫和父亲,Hugo作为被父亲驱逐的儿子,两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面对自己的家庭。他们的唯一共同之处,似乎只有慢跑。Hugo说:你不是完整的自己,你只是假装自己是Fred。Hugo有着坚硬的眼神,不愿意陷入任何形式的固定关系,他说这样才能维持真实。Fred多年来岿然不动的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忽然间就因为一席谈慢慢地瓦解。没有任何事情发生,Fred陷入心不在焉的恍惚,他的妻子敏感地生出被弃之感。Hugo最后放弃了抵触,回去探望临终的父亲,临行前夜,Fred拖着受伤未愈的腿去Hugo出没的夜场所找他,深深注视他,终于只是说:你要走了。
    技术性地说,这两部电影都有着开放性的结局,我们无从得知其中纠葛的人物最终将去向何方。这多么像生活本身,暗流或许能把人的生活整个儿掀翻,但很多时候,所有的话语都被掷入了虚空之中,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因为我们有所顾虑,因为,有些话无从出口,就消散在空气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法国电影讲述的,其实就是那些落花流水的照见。不一定有结局,不一定曾开始。看完这些电影你会琢磨好久,久而久之都不知道自己在琢磨什么。我们由此能得出个标签式因而有可能依旧走偏的结论:法国原来是个没事偷着深沉的国家啊。

*本文已刊载于《开啦》,请勿转载,谢谢。

 5 ) 冬之心的魅力

重温《冬之心》。
想明白了几个问题。
为何影片名字是冬之心?
为何斯蒂芬喜欢卡米尔,却不接受卡米尔的爱?

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就是对于斯蒂芬性格的描绘。

必需承认斯蒂芬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他的安静和专注,来自于他有一个丰富的不对外开放的内心世界。我们总会觉得他拥有一种什么,但我们看不到,又进不去,所以就有吸引力了。
我们总是讨论人是偏理性的还是偏感性的,无论是马克西姆还是卡米尔,他们都是比较正常的人,他们拥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温度,也就是他们拥有足够的感性,换句话说就是缺乏足够的理性。而一旦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理性就会像斯蒂芬那样。他拥有我们不能拥有的力量,而这力量实际上是理性的力量。

冬之心暗指斯蒂芬内心的理性力量像冬天一样沉静,肃杀。也因此只有他可以平静地为自己的恩师注射安乐死。

他之所以不愿意尝试去接受卡米尔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恐惧,也不是因为马克西姆的三角关系……而是因为他的预见性。他预感到他们的恋情不会长久。因为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他不能满足卡米尔的需求。

正是因为这种理性,至少是我很缺乏,真是蛮有吸引力的啊。
但是他会因此而缺少乐趣吗?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呀。

 6 ) 我看着你最后坐在窗前,想象你复苏的痛感

在南方生活了5年后头回过北方的初春:冷,没有什么颜色有明亮阳光的大风或者静止的阴霾,裹在大衣里想的全是能不能晚两天停止供暖。
在一个几乎没有日照的周末午后看「冬天的心」,觉得自己不合时宜但又与这天气并无违和感。

卡蜜儿爱上斯蒂芬几乎是注定的:具有气质上的相似性。卡蜜儿曾经陷入绝望,如她所诉说,陪伴她的经理人拯救她照顾她,但是她又开始厌倦了这种依赖,或者说安全,艺术家通常有对危险的激情,所以同样愿意照顾她的马克西姆比不上忧郁的斯蒂芬吸引她。

危险和伤害是这个姑娘自找的,这也是她的迷人之处,因为她是以一种独立的、自觉的姿态对待甚至迎接危险的:她爱斯蒂芬,并且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感情。她躲开众人的聚餐对斯蒂芬说"我通常不这样,但我想要你"时的表情真真切切让人觉得为爱奉献是伟大的,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也是敢于面对自我的表现。没错,她通常不这样,关于她的从前我们并不了解,然而我固执的以为:她的为爱勇敢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来修炼的,所以更可贵,更摄人心魄。

因此当斯蒂芬拒绝了她时我瞬间开始恨这个男人:我跟卡蜜儿一样相信他爱她,只是长久的封闭让他羞于或不敢于承认。从前我最同情这般对爱和被爱充满恐惧感的人,因为我的性格也存在这种负面的成分,然而就像越来越觉得卡蜜儿的可贵一样,我对那些"迷信了孤独就软弱的抛弃了我的等待"的人开始厌倦,厌倦到想跟他或她说萨冈写在书里的话:你畏畏缩缩,回避爱情,我判决你终身孤独"。

并且我欣赏卡蜜儿在经过被拒绝的狂乱后所表现出的冷漠和矜持:与斯蒂芬不同,她的冷漠和矜持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她不拒绝走进她生命的人事,不拒绝外部的力量,以至于在她被拒绝的那一刻,我就确信,没关系,她当然会痛苦,但她一定会继续成长。她这种关于成长的天分也让她在经理人面前、在马克西姆面前不再只是一个天才的但无力照顾自己的女提琴家。
然而这些思绪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忽然被修正:三人重逢后,马克西姆善解人意的留给卡蜜儿和斯蒂芬相处的时间。好吧,说说马克西姆吧:他的存在让人相信有些人真的天生是高贵的,继承的富足的闲适的生活没让他变成一个纨绔子弟,而成了一个尊重人和事物价值的鉴赏家,他爱且相信爱,他灵与肉合一,他懂得适时的离开和回来。所以我才好奇自己怎么能忽略他的可爱呢?这是卡蜜儿看着他的背影问斯蒂芬:你爱他吗?斯蒂芬答道:是的,唯一的。

之前瞬间对斯蒂芬构筑的仇恨又在瞬间瓦解:原来他是爱的,并且终于承认自己是爱的。一个人,一旦承认了爱,就等于承认了软弱,从前的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立刻显得不堪一击,他脸上的冷漠忽然全都变成了孤独。于是我又开始意识到在爱里勇敢的那一方事实上的残忍:无论如何,卡蜜儿都是一个启蒙者,她没能让斯蒂芬爱上自己,但却宿命般唤醒了他的爱,而唤醒了爱,就是唤醒了疼痛,就是唤醒了孤独。

卡蜜儿最后透过车窗远远望了坐在那里的斯蒂芬一眼,于我的理解,那是应该是遗憾,是释然、是悲悯,而置于这个眼神之中被独自留下的斯蒂芬,我暗自揣测的是:他会恨她吗?会宁愿做从前那个"缺了点什么"的人吗,会像是枝裕和的「空气人偶」里那样害怕感情麻烦而请求产生了人类感情的充气娃娃变回无感情状态吗?我并不确定,因为承认爱不过是爱这件大事里最初的一步,谁知道这不是受罪的开始呢?

然而即使我不确定,不确定他被唤醒了痛感的心该如何在冬天真正结束前准备好度过将要来的让人眼花的春天,我还是不能不生出了那想象的带有冷感的希望,仿佛就算被唤醒的是痛感,若捱得过冬天,也称得上是复苏。

 短评

艾曼纽化好妆来见奥图。“我想要你,我没有投怀送抱的习惯,但我要告诉你。”“我的确想引诱你,但我不爱你。”“是游戏你就跟我玩到底,和我上床。”在餐厅众目睽睽之下被拒,颜面自尊无存。

3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1.艾曼纽·贝阿太美了,想起波德莱尔的话:有些女人你想占有,有些女人你却只想在她目光的注视下死去。2.有时你得承认,爱情,作为一种精细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赋去拥有的。via X

4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修琴的,卖琴的,和弹琴的之间的故事。修琴的冷感,卖琴的冷静,弹琴的敏感,于是三人行,必有遗憾。贝阿真是美得让人战栗。

5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或者,在很早之前,他就明白了,对于爱情,人生还是个印象派比较好一些。

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技法工整干净,叙事未点到,即止,如隔岸再隔人群观火。层次丰富的凝视。人群的头顶所见火光是卡米尔,其他则是二手新闻。相比于故事主线,更想念身边海琳那样的朋友,好事程度刚好,是更不多得的友谊。贝阿的美不言而喻,布光这么柔全因有她。卡米尔的征服欲,斯蒂芬的眼神(咖啡馆第一幕,录音棚第一幕,新工坊第一幕)已经出卖他们各自,也都并非爱情。马克西姆优雅处事滴水不漏。可是,恋情?另一个病人罢了。和卡米尔打开心扉那场对话很好。爱是太主观的感受,说有就一定有吧,我真的信,但像这样专家级的暧昧,我无法在意其中是非、深浅。不如看看表演,都是过来人,每句话说完的嘴角弧度都控制得那么细腻。

11分钟前
  • Superhat
  • 还行

斯蒂芬的爱深邃无形如水,一触碰就从指缝漏下;卡米尔的爱真挚热烈似火,一经确定不惜燃尽一切。两人碰在一起,难免不是悲剧。或者也跟时机有关,更年轻一点,他还能相信;更老一点,他压根不会去招惹。不管怎样用头脑恋爱的人都很苦逼,爱情本来就是一种错觉,闭上双眼坠入情网就好。有什么关系。

14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推荐

郎心似铁,因为郎爱的是个男人~

19分钟前
  • NA
  • 推荐

他们俩自始至终都用vous称呼彼此。

24分钟前
  • 一又
  • 还行

“你没有感情吗?可你却喜欢音乐。”“当然,音乐,是梦的材料。”另,果然是有深度的音乐电影……

26分钟前
  • xun
  • 还行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看懂,我以为史戴芬爱的是马克西姆。虽然他一直说自己和他不是朋友,只是工作关系。结合种种线索我觉得是这样。首先当马克西姆要与卡米尔开始新生活时,马克西姆特意慎重地跟史戴芬做了交待,史戴芬听到消息后的反应不是恭喜而是有些惊讶;之后卡米尔却莫名地被冷漠的史戴芬吸引,史戴芬一度表现出了仿佛也爱她的样子,但卡米尔向自己表白后,他却说自己不爱她,他甚至说只是为了报复马克西姆。电影最后一幕三人又重新相聚,卡米尔问史戴芬:你喜欢他(指的是马克西姆)?史戴芬回答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他是我唯一喜欢的人。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理解他之前对卡米尔的行为了。虽然卡米尔非常有魅力,但他喜欢的是他,而不是她。但也有点点疑问,是因为史戴芬情感状态呈现出来的异常冷静甚至冷漠。

29分钟前
  • 萱草
  • 推荐

有那么点Kierkegaard的味道

33分钟前
  • 点点
  • 推荐

她这样孤傲的女人,在同一个晚上两次向同一个男人明示爱意,他却只用刻意的侮辱来回避,那么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保全尊严。既然爱你不能言语。

38分钟前
  • 名残り
  • 推荐

如果一个艺术家说要爱你,跟你走,请你千万不要伤了她的心。剧情寡淡,但是我很愿意沉醉在艾曼妞贝阿天蓝色的纯净眼眸里。

41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这个故事相当于,一个读者,相较爱上另一个读者,他爱上作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就像你要世人博爱,但世人却爱上帝,因为那是一个世界体系的创造者,拥有某种神秘强大的创造力在吸引着你。

4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剧本总是那样,命运之外,角色使然而已。她是个小提琴演奏者,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热情和音乐交错在一起,完全的释放出来。而他只是个调琴师,和音乐之间的是沉默的交道,他对她对音乐的爱都是无言的,爱的隐忍和不善表达。 “在我心里有种无生命的东西

45分钟前
  • 安妮忘记了
  • 推荐

你长久以来营造的自我世界封闭,我无所谓。你不能这样下去,你要接受内心松缓的感觉——冬之心。

46分钟前
  • Aubrey
  • 推荐

凡是打动他的东西,都将是他用沉默深埋的东西。用乐匠的身份爱音乐,用拒绝的方式爱卡蜜儿。他想要的太多了,只有他自己的世界才能给。而现实世界只属于像马克西姆那样享受生活的人。

48分钟前
  • 麥爾斯
  • 力荐

更喜欢《冬之心》这个名字,和《沉静如海》有着相似的基调,是美国电影几乎不会花心思去阐述的类型。讲人的品格,高贵,讲一种气质。看多了剧情激荡、复杂的片子,这类如清泉一般,细腻,抚过心底。拉威尔三重奏很好听~女主很美。

51分钟前
  • qwfwq
  • 推荐

斯蒂芬爱卡米尔,为什么却不与她在一起?许多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斯蒂芬在影片中所说的"我身上有一种毫无生气的东西".他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完美主义者,他热爱音乐,并且上了音乐学院,但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发出的声音就休学了,转而当了一名制造和修理小提琴的手工艺人.他宁愿让别人用他制造或修理的小提琴演奏出更美丽的音乐.其实他内心里有一种怯懦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卑的东西:虽然卡米尔现在爱着他,但是他没有把握能永久拥有卡米尔的心,因为卡米尔太优秀了.他只能选择放弃.

53分钟前
  • 蓑笠翁
  • 推荐

贝阿仿佛有个遥不可及的天上的恋人,她的心早就为此燃成灰烬了;所以面对人间的一切爱恨,她既幽怨又心不在焉。我想这是由她惊人的美貌和谦卑的脖子弧度混合而成的效果。此片人设非常适合她所展现的这种特质。

54分钟前
  • 雾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