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蒂娜的苦泪

HD中字

主演:玛吉特·卡斯滕森,汉娜·许古拉,伊尔姆·赫尔曼,卡特琳·沙克,埃娃·马特斯,吉塞拉·法克尔代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2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3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4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5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6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3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4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5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6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7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8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9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柏蒂娜的苦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佩特拉(玛吉特·卡斯滕森 Margit Carstensen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女画家,和丈夫结婚多年,两人养育了一个女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佩特拉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起虚伪冷漠的丈夫,不自由的婚姻生活令她感到窒息,于是,她选择了离婚  经朋友西朵妮(Katrin Schaake 饰)的介绍,佩特拉结识了名为卡琳(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 饰)的美国女子,趣味相投的两人很快就彼此吸引,开始了她们的同居生活。佩特拉供养着卡琳,并且积极地将她引入时装模特的行列,然而,卡琳却将佩特拉的爱意视为束缚,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失去了卡琳,佩特拉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情回鹭岛地震中心第三人1949喵星人(粤语版)罗斯玛丽的婴儿爱情生活第一季由内而外魔法伽利略智破奇案骇人命案事件簿 第九季师兄啊师兄有组织的工作辛德勒的名单情癫大圣(粤语版)我的解放日记雪莲花关东英雄天狼星我的女朋友男朋友超人与蝙蝠侠:启示录哭泣女人的诅咒2019クリックシネマ 好き观鸟者指导大全铁血战士2握住我的手灵欲春宵甜蜜的家乡国语拉杰玛·查瓦尔风云Ⅱ粤语修女驱魔人我失去的爱大丈夫王志文版武装机甲猛虎下山天晴烂漫!戏剧性谋杀 OVA鲨鱼黑帮奇怪的儿媳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第四季糟心的我秋月

 长篇影评

 1 ) 玛莲是谁

在《佩特拉的苦泪》中,最让人不懂的,就是玛莲这个角色。
始终在一旁看,始终百分百服从,没有声音,没有反抗。整部电影她都出场,加上摄像机对她的关注,本以为她会给故事带来什么,可能在沉默中爆发,但她没有。当我们认定了她是一心一意爱着佩特拉,或许还有些受虐情结,但结局又置我们于谜团之中。
佩特拉告诉她:“你将获得你有权获得的东西:自由和乐趣。”于是,当佩特拉的故事告一段落,玛莲突然也就似乎成了另一个人,仿佛与她之前为之倾心哭泣的佩特拉脱离了关系,漠然地收拾行李,随后漠然地离开。她究竟是谁?
玛莲就是我们,电影的观众。
整部片在佩特拉的卧室进行,唯一一次我们见到“外面世界”,是电影一开头玛莲拉开百叶窗,强烈的阳光照醒了熟睡的佩特拉。玛莲本来就来自“外界”,明亮有阳光,然而当佩特拉一声令下, 玛莲将百叶窗合上,电影开始,我们与“外界”隔离,故事上演。
从头到尾,玛莲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发出一点声音。她在工作区,她有很多活要干,但她的注意力没有一个时刻不是在佩特拉身上的,她爱她,爱到了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她是哑的也没关系,只要她还能见她芳影,还能听见她的声音。这不是和我们的观影经历相似么?远离舞台,只需用到视力和听力,我们被银幕上的所见所闻深深吸引,自始至终都是失声的。
在那九十分钟或者两个小时里,我们不再重要,“自我”暂时消失了,情绪受电影的控制,我们时而落泪,时而暗喜,爱莫能助,我们变成了像玛莲一样的“仆人”。虽然失声,她始终在场,无数次镜头落在她身上也强调了她的存在。所以法斯宾德这部《佩特拉的苦泪》很大一部分是讲电影观众的,讲spectatorship。
后来知道了她有枪,如果那么痛苦,她为什么不杀了卡琳?杀了佩特拉也好。玛莲随时都有选择终结一切的能力,就好比我们随时可以走出那个电影院,但事情发生时她不能自拔——我们是被动的。所以也有人将观影经验比作做梦,你感知到一切的发生,但在真实世界里,你在黑暗里不能动弹。
如果玛莲是观者,佩特拉是被观者,换句话说,她就是电影本身。 最后,佩特拉打开了留声机,音乐响起,玛莲开始收拾行李,急着要离开,她不再看佩特拉了,我们怀疑之前她对她的爱。而佩特拉走去床上,当她躺下,她将不再醒来,很有可能她之前提到的能让她长眠的药丸已经安息在她的胃里,更因为她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玛莲合起了行李箱,走出了黑暗的房间,也走出了镜头,我们知道她将离开这座屋子,离开电影院,回到她的光明世界,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
残酷么?法斯宾德是想说我们对电影也是那么残酷吗?音乐响起,电影散场,观众离开、遗忘。不过玛莲是个好仆人,是因为她有位迷人的主人。当遇到无聊的主子,仆人也只能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法斯宾德是位好主人。

 2 ) 法斯宾德作品《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纪要

法斯宾德作品《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法斯宾德作品《柏蒂娜的苦泪》观看现场(2015.11.14)

《柏蒂娜的苦泪》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之一(2015.11.14

《柏蒂娜的苦泪》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之二(2015.11.14

《柏蒂娜的苦泪》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之三(2015.11.14

                           
时 间: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上午11:08—11:3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法斯宾德作品《柏蒂娜的苦泪》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李华、杜素梅、郭一橙、王淑金、池云飞、赵玲玲、刘海庆、张小萍(观影者:庞健、姬伯庆、万邦炎、朱松法、翁锡良、王月芳、徐涌、傅佩影、范大茵、田瑛、马以乐、张征辉、姚筱凤、朱明、朱艺、丁云珍、朱剑云、倪云霞、姜希珍、蔡玲、韩美娣、朱卉、张培红、朱俊杰、章毓苏、章勤、赵一宁、姜天鸿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刘海庆

影片通过六个女子演绎了关于女性的爱的丰厚主题,其内涵意义是比较深的
范达明:今天这部影片就像个舞台剧——据说法斯宾德就是依据他原先的一个舞台剧改编拍成这部影片的。全片场景始终是在主人公兼为工作室的家里:只有一个环境,前后一共五幕,幕间通过黑片转换。人物不多,而且都是女性;戏剧冲突主要通过对白,第四幕开始还有一段独白。主要人物是4个:一是女主角柏蒂娜(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佩特拉•冯•康特),是一个离了婚的有成就的著名女装设计师;二是她的秘书或佣人玛丽娜;三是她的好友西多尼,她来自澳大利亚;四是年轻美丽的美国女子卡琳,由西多尼在澳大利亚与之相识,被介绍给柏蒂娜,后者宠爱并培养她为时装模特。人物出场最多的是第四幕那个场景,也就5人:少了卡琳,增加了柏蒂娜的女儿和柏蒂娜的母亲。但是法斯宾德的这部影片通过这样六个女子,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关于女性的爱的丰厚主题,其内涵意义应该是比较深的。

爱如果是贪婪的,可以毁掉开始的美好,毁掉一个人
金爱武:影片表现了女主人公很痴的一种爱。通过一开始她与女友的聊天,我们了解到柏蒂娜的爱情、婚姻以及生活的诸多方面。她是个很讲究的人,讲究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很饱满,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后来她爱上了同性的卡琳,以至走向崩溃。虽然从她以前的生活经历来看,也有点怪异,但在遇到卡琳之后,她就彻底撑不住了。卡琳比较现实,她可以爱柏蒂娜,也可以爱别人,还可以找异性。而柏蒂娜却显得很极端。影片着重表现了人性、人的爱的过程、人的偏见,包括对同性的、对异性的爱,以及在这些情感中的选择。柏蒂娜虽然主张追求自由,想要放松,结果在对卡琳的情感付出上却显得很累,终于走向死胡同。爱如果是贪婪的,可以毁掉开始的美好,毁掉一个人。

因为爱得深,占有欲很强,就显得很狭隘,也导致了对方离开
李华:女主人公是爱成痴。她丈夫对她似乎也是如此。因为爱得深,占有欲很强,就显得很狭隘,也导致了对方离开。从影片剧情看,柏蒂娜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从其困境中走出来了,譬如她最后接到了卡琳来的电话,也很冷静。她的内心坦然了一点,她还让她的秘书也自由了。应该说,柏蒂娜还是回到现实了。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金爱武发言(2015.11.14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李华发言(2015.11.14)


女主角没有真正走出来,导演放弃她了,是悲剧的结局;影片总的感觉是压抑
杜素梅:我觉得这个电影好像不是导演法斯宾德的风格。女主角柏蒂娜没有真正走出来,导演放弃她了,是悲剧的结局。总的感觉是压抑,那么小的一个空间,几个人物,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导演对主角是放弃的态度,从最后人物的表情看,也没有看到什么希望。

影片表达的是一种爱的失落造成的精神崩溃,这是人的情感达到的一种极端状态
范达明:影片剖析了爱的两面性:爱可以是博爱,那是祥和的,宽容的;也可以是占有欲的爱,那是可怕的、疯狂的,爱变成了一种极端的私欲。拿卡琳与柏蒂娜来比较,卡琳的爱,就属于前者;柏蒂娜的爱则属于后者。法斯宾德影片的一贯的主题,就是揭示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领域的极端的东西、阴暗的东西。影片表达的是一种爱的失落造成的精神崩溃,这是人的情感达到的一种极端状态,也就是变态。我们上周看的《四季商人》,实际上也是描写了一种人的精神的崩溃,不过,那个男主人公汉斯,其要害还不仅是爱的问题,主要是人或人格的尊严、人的社会地位与尊严的失落而造成的。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杜素梅发言(2015.11.14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郭一橙发言(2015.11.14


柏蒂娜讨厌虚伪,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哪知她内心其实仍然非常脆弱
郭一橙:我是第一次来。我觉得女主人公也就是活在自己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她太独立了,不接纳很多东西。比如她的女朋友似乎是苟且地维持着自己的婚姻,而她却追求自由独立,于是提出与丈夫离婚。这也是艺术家常见的问题吧。由于爱钻牛角尖,让她陷入一种困境。其实,她本身是高级知识分子,讨厌虚伪;她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哪知她内心其实仍然非常脆弱:外界的一点东西就能让她情感波动,比如卡琳的出现。其实她们两个人的家庭、文化层次都不同,卡琳更世俗一点。她们原本是两个不同世界、不同领域的人,她却那么爱卡琳。也许是她太久没有了爱,精神太空虚寂寞的缘故。
范达明:对于柏蒂娜来说,卡琳的出现就像沙漠中久渴的人终于见到了水一样。说到底,人都有两面性,哪怕你是明星,是富婆,是外表看来多么伟大的人,而在人们所不知道的背后,在你自己的心灵深处,往往总还存在着一些虚弱的地方,那就是你的软肋。
杜素梅:她有很多需求,然而又得不到——比如,卡琳的年轻美貌,也是吸引她的。
王淑金:我看了后不太懂,觉得这个爱、这个人有点变态,她是爱得很自私吧。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王淑金发言(2015.11.14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池云飞发言(2015.11.14


影片的结局处理得很好: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他们离开了才意识到他们的价值
池云飞:这是部女性电影吧,我倒觉得女主人公不一定是变态。柏蒂娜从婚姻破裂到因为丈夫虚伪而情感偏向同性,后来认识卡琳,感情很深,说好彼此坦诚,却还是遭到背叛和不忠,很受打击,所以她借酒消愁,终于精神崩溃,到了自我毁灭的边缘。在卡琳背叛她时,女主人公不仅诅咒她,还辱骂上帝,因为导演本人也是同性恋吧,基督教是反对同性恋的,所以影片也是借女主人公的口发泄一下。当女儿、妈妈出场后,影片描述了家庭的关系和感情。影片的结局,我觉得导演处理得很好。女佣人一开始任劳任怨,一句台词都没有,恰恰在柏蒂娜对她态度改观后又离开了她。这说明,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他们离开了,才意识到他们的价值,那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影片中能看到爱的三层关系;柏蒂娜的爱,把她折腾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
范达明:据说这个扮演女秘书的演员伊尔姆•海尔曼(Lrm Hermann),在现实生活中,对导演法斯宾德也是崇拜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疯狂地爱着他,哪怕受到对方的虐待与侮辱。这一点在影片女主人公柏蒂娜身上也多少有着投射。本片确实是有着女性主义的色彩,虽然导演本人是男性。我们在影片中能看到这样的爱的三层关系:卡琳在最上面,因为她的爱是开放的,不苛求于哪个人,因此可以说是居高临下;柏蒂娜居卡琳之下因而居其次,因为她对卡琳爱得五体投地,是有求于她的;居最下者当然是女秘书玛丽娜,因为她完全受女主人柏蒂娜的支配,也心甘情愿受她支配,而且她对柏蒂娜也同样爱得五体投地。爱,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爱和被爱的地位就是这样不平等。从影片表现看,一开始柏蒂娜与卡琳两个人是平等的,她们都是刚认识对方,都打扮得漂亮非凡,耀眼夺目。最后,柏蒂娜成为失恋与失落者,极端的情绪加诸其身,让她也根本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了,我们见到此时片中的她,满脸憔悴,披头散发,也已不事打扮了。柏蒂娜这样的爱,是如此折磨着人、摧残着人,把一位雍容华贵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就这样折腾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赵玲玲与张小萍(2015.11.

《柏蒂娜的苦泪》观后座谈会:刘海庆记录(2015.11.14


导演安排的艺术思路确实不一般:柏蒂娜不断说话,女秘书则是表现内心世界
张小萍:导演安排的艺术思路确实不一般。女秘书没有一句台词,但并不是跟演双簧的手法那样:女主人公和她形成对比,柏蒂娜是不断地说话,女秘书则是表现内心世界。最后女秘书走的时候,拿走的洋娃娃正是女主人公最喜欢的东西。卡琳终于来电话了,或许会让柏蒂娜的情绪有所缓解。

关于影片的结局与人物的命运
金爱武:女秘书玛丽娜身兼女仆,她是很爱女主人的。影片中一开始描写她们一起跳舞,镜头只有两人穿着鞋子的双脚,应该是表现她们的亲密的。最后玛丽娜走的时候还拿了一把枪。我想,她离开主人后可能会去自杀。因为即使她在这儿得到的是奴役而并不是爱,但是离开后对于她来说,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刘海庆:我倒觉得影片结局是好的,乐观的,不是悲剧的。当然手枪的那个细节我没注意,但我觉得女秘书玛丽娜对女主人的感情很深,一开始玛丽娜听女主人聊天讲到生活的痛苦时,玛丽娜会流泪;后来看到卡琳给她带来的痛苦,看到她恼羞成怒地骂卡琳是妓女时,发现玛丽娜还暗暗高兴。最后女主人跟玛丽娜说给她自由和快乐,她虽然收拾东西走人,女主人并未阻拦,脸上的表情还是快乐的吧;玛丽娜拿走了她最喜欢的洋娃娃,她也没阻止。我觉得影片最后玛丽娜拿走那洋娃娃,就是拿走了女主人过去痛苦的标记,这对她显然是一种解脱。影片的这个结局,意味着她俩开始了新生活。
女性的爱,终极目标还是男性。爱与欲望或爱与欲望的纠集是影片的基本主题
杜素梅:导演拍这个片子时候多大呢?我感觉导演的手段很高,表现出复杂、丰富的人性。布景也很有深意:开始的空间很窄,后来就是很大一块地毯,很空了一些。
范达明:本片拍摄于1972年,那时导演27岁。十年后,1982年,法斯宾德去世,才37岁。14年他导了41部片子,很厉害,他本人的生命历程,也含悲剧。影片最后的空空荡荡的室内空间,就是女主人公爱的失落的象征。还有背景的那些油画,男女裸体的,尤其是男的生殖器,一直很醒目,贯穿影片始终。我想,女性的爱,终极的目标还是男性。爱与欲望或爱与欲望的纠集,就是影片的基本主题。
刘海庆:影片虽然没有直接出现男性人物,但女人们的烦恼都是和男性有关:柏蒂娜是与他丈夫离了婚,卡琳的离开则是因为她丈夫来到了德国与她重逢,柏蒂娜女儿的烦恼,也是她爱上了个男生。
范达明:而且她还是可怜的单相思。所以,可以说,这部影片有很丰富的内涵,包括了异性和同性的爱、欲望,把人性、人的感情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5年11月15日整理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04篇纪要。

 3 ) 《柏蒂娜的苦泪》观感和台词截图

在我看来,本片就是在描绘社会上大多数的婚姻关系所要经历的东西。
    人设巧妙——一个中年女艺术家伯蒂娜,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卡琳,一个单方面付出的女助手玛琳。
    伯蒂娜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现代思想的人;卡琳是父母双亡被丈夫抛弃的,仅有美貌的傻白甜,她寻求的是安全感,她在婚姻关系中寻求的是一个坚硬的壳让她自己不受伤害,这是很多现代婚姻中女性的心理——可是爱就是要把这层壳给打破。她俩的结合注定了伯蒂娜的苦泪。因为价值观相差太大,付出和回报无法交换对方想要的东西,伯蒂娜想要的是占有,卡琳想要的是物质带来的安全感,卡琳的爱在她丈夫那里,伯蒂娜没有看到这一点,这也是她的愚蠢之处,被外表蒙蔽。伯蒂娜想要占有卡琳的年轻美丽,她以为只要把卡琳留在身边就等于占有了这份美丽,就像采颉花朵戴在头上就以为占有了花的美丽,但真正爱花之人是把花留在枝头。
    女助手如奴隶般服务于伯蒂娜,就像机器人,甚至没有台词。爱是相互的,这种单方面的付出无法得到伯蒂娜的爱。而且,玛琳想要的也不是伯蒂娜的爱,她的奴性思想让伯蒂娜在片尾想与她修好时断然离开。
    母亲,女儿,丈夫,好友,情人各种社会符号在电影里被讨论,人偶这个符号又表达的是什么?拥有人形却没有思想,没有行动能力。
    全片仅在一个房间中以对话方式进行,这种封闭式的空间容易集中人们的关注点,就好比在昏暗的房间看电影比明亮的房间看更容易专注。更好地去观察婚姻。
    同性恋同传统婚姻关系一样,种种情形同样存在。相比于《阿黛尔的生活》,本片更严肃更具有哲学思辨,种种符号的隐喻也让人感叹艺术高于生活,启发生活。















 4 ) 爱情奴隶

这种电影不知道拍出来干嘛,极度做作,又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服装丑炸,拖沓沉闷…毫无节奏,节奏只有一种死掉的节奏……不知道在发什么痴……感觉才是痴子➕难看夸张的假头套的破电影……还好看到一半dvd卡牢了哈哈哈哈………女主角一个婴儿肥 一个牙齿辣辣黄…还有一个拼老命打字大饼面孔和打字机干上了…毫无美感可言……从头到尾没有音乐…当然脑残粉赞誉此为一种“风(疯)格”…我只能说德国人我看不懂 法海我不懂爱🍳艾玛 刚看到婴儿肥的脸上还有一个坑😾btw 大饼脸的妆是两截头的 脸煞煞白 头颈色差泾渭分明………这种又不是在拍日本艺妓的化妆,那人家是这样的……我不明白所谓那么细腻了解女人的男导演编剧怎么会这么粗糙
………毕竟27岁,感觉根本不懂女人…除了说女人是疯狂的爱情奴隶……然后没了……感觉没什么审美的…

 5 ) 爱的囚禁与解脱——柏蒂娜的苦泪(又名 裴特拉·冯·康特苦涩的眼泪)

多数此电影简介中,都说裴特拉是第一女主角,卡琳是第二女主角。但我认为两位女主角应是互为对照的裴特拉和玛莲娜。卡琳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无可深究。以下主要分析裴特拉和玛莲娜的对比。

裴特拉以自我为中心,玛莲娜以爱人为中心。这是对比的核心所在。此核心即是她们各自的牢笼。影片结尾,她们分别认识到此核心的荒谬之处,核心破坏,内心的牢笼打开,最终两人分别得到解脱。

裴特拉是利己主义的代表。她离了婚,事业有成。她认为只要努力追求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她不明白爱情并非物质。她对卡琳百依百顺,想以此留住卡琳。她的愚蠢显而易见:玛莲娜因为爱她而做了她的佣人,可她却不爱玛莲娜。既然她自己无法回报玛莲娜的付出,她又凭什么认为卡琳对她的付出就会有回报呢?

裴特拉的利己主义将爱变成占有欲。片中,裴特拉不止有一句台词表明要占有卡琳。她满足占有欲的方式就是给予卡琳物质享受。她不明白,只要卡琳不爱她,即使卡琳留下,她仍会痛苦。而爱情,是不可能用物质换取的。

裴特拉生日当天苦等卡琳。最终痛苦至极而大发雷霆,直闹腾得精疲力竭,倒在床上。此时卡琳真的来了电话,她反而平静了。

我想反复折磨裴特拉的,不是卡琳,而是“占有欲”的不能满足。想要占有他人的念头,最终捆绑的是自己。裴特拉最后意识到,卡琳对自己不重要。正是此刻,她获得了自由。

裴特拉是一个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就是玛莲娜。

玛莲娜爱裴特拉,为她付出一切,包括尊严。最终,她的清醒源自裴特拉的两句话。

影片的结局是,裴特拉从失恋的痛苦中清醒过来,才注意到玛莲娜。她说要让玛莲娜得到“自由和快乐”。玛莲娜笑了,要亲吻裴特拉的手,裴特拉立刻抽回手,说“别这样!”,接着安慰似地说道:“说说你自己吧……”。玛莲娜无语,收拾行李,离开。

裴特拉果断拒绝玛莲娜的亲吻,让玛莲娜明白裴特拉对自己没有感情。裴特拉要玛莲娜说说自己,让玛莲娜明白裴特拉对自己始终无视。明白这两点后,玛莲娜才明白如此付出毫无意义。要追寻“自由和快乐”,只有离开:离开裴特拉的家——现实的牢笼;离开对裴特拉无望的爱——心灵的牢笼。

三人的感情纠葛是两段注定无望的爱情,两个悖论。其一,玛莲娜愿意为爱人付出一切,而她爱的人恰恰是崇尚自由独立的成功女性裴特拉。裴特拉自然不会对情愿成为爱情奴隶的玛莲娜有丝毫同情,更别提爱情。其二,裴特拉爱上同样自私自利、逍遥自在的美女卡琳。同样的利己主义将她们推向一条线的两端。一方面,利己主义的观念将裴特拉的爱变为占有欲。另一方面,利己主义让卡琳无视裴特拉的付出,更别提被占有。

裴特拉是一个有趣的角色,她既是被爱者,又是爱人者;既是被付出者,又是付出者。她处在这两个悖论的连结点。两个悖论连接在一起变成一个环,牢牢捆绑住她们。而悖论存在的前提,恰是三人错误的爱情观推导而出的逻辑。因此,只有当她们各自意识到观念的错误,才能打破这个环,获得解放。

另:

玛莲娜的表演者:爱玛·贺曼

“她(爱玛·贺曼)身材高大,乌黑的小眼睛深深陷下去,不漂亮,却藏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力量。在所有跟法斯宾德过从甚密的女人中,恐怕没有比贺曼更爱更崇拜他的了,也正是这“爱”使她在法斯宾德眼里变得轻贱。法斯宾德为她打造的角色都是不起眼的,这次也不例外,是个机器般的工作狂女秘书,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转自网络

如果上述为实情,爱玛·贺曼就是现实中的玛莲娜,法斯宾德找爱玛·贺曼来演这个角色也再自然不过。只是不知爱玛·贺曼演到电影结尾处是否明白法斯宾德的用意所在?

场景

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是整部影片只有一个场景,而且还是摄影棚搭出来的内景。整部电影更像一出话剧,而不是电影。以人物对话为重,情节为轻。但不知是否是翻译原因,对话读来有些不知所云,不免让人昏昏欲睡。

演员

幸好片中美女如云,颇能提神。两位台词最多的主要演员演技极佳,均为法斯宾德御用女演员:玛姬特·卡特和汉娜·许古拉。我看过前者主演的《玛尔塔》,后者主演的《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两部电影都十分吸引人。两位女主角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过相比之下,我得说还是玛姬特·卡特在《玛尔塔》中的形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汉娜·许古拉是标准的美人,颇有风韵。但玛姬特·卡特的长相却十分特别,尤其那双眼睛、那张嘴和她的骨瘦嶙峋,让我过目不忘。《玛尔塔》中她的出色演出(我觉得她比男主角演得还要好,也许是因为男主角看上去还是没有她特别),让这部电影在我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6 ) 走吧,走吧,玛丽娜

——法斯宾德的《裴特拉.冯.康特苦涩的眼泪》


唯一的场景是卧室,主要道具——床。

介绍一下影片的简要剧情:中年离异的时装设计师裴特拉,通过前来探望自己的好友西多尼,认识了一无所有、孤身来德的卡琳。裴特拉爱上卡琳,将她收容在家里,提供物质生活并全力将她打造成名模。但是一旦获知丈夫也来到德国,卡琳就毫不犹疑离开了裴特拉。裴特拉频临崩溃,在生日上叱责亲人好友,发作过后冷静下来,接受现实,并决定跟一直伴随着她却受到苛刻对待的玛丽娜重新建立关系。

这是一出全是女人的戏,但男性始终在场:话语里出现的丈夫们——离异的,复合的,身处异地的,躺在墓碑下面的;还有占据整面墙的巨幅油画,位于中央位置站立的裸体男人,凸显着镜头里反复出现的,悬挂在爱恨交织的女人们头顶上的一枚下垂的、短小精悍却宛若权杖的阳具。

法斯宾德这么安排当然有他的意图:正是这根权杖,在指挥裴特拉追逐名望、金钱、地位,握住了它,她才能够支配他人、操控他人并试图以此填补由于强烈孤独感生成的欲望缺口;被权杖戳倒在地的下场很可悲,卡琳的父亲在失业后酗酒,导致杀妻自杀,让往日一家五口骑自行车出行的快乐回忆变味且令人质疑——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保障,人们那些平凡而琐碎的幸福就是这么岌岌可危。

所以,虽然是男性文化统治下的社会,但做为权力符号象征的“阳具”,是男人可能失去,而女人可能占据的——虽然占据的不完整,并且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裴特拉成功了,在时装界的“阳具”争夺战之中,成功得很不容易,维护战果更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不单创作是一项必须不断超越自我的挑战,作品出来,还要担忧着能否被接受,是否受欢迎。是的,稍不留神就会失败。西多尼看到裴特拉因为卡琳的离开而歇斯底里、自暴自弃时,规劝她:“走下坡路很容易。”下坡路对她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根本不用提醒,裴特拉对此深信不疑:一旦栽倒将一无所有。母亲和女儿需要她的钱;情人卡琳则不仅在经济上依附她还需要她的社会地位和才华;甚至在跟好友西多尼的争执(关于婚姻和男人)当中保持强势,也是建立在她事业成功的基础上,这样她才可以在婚姻破碎的废墟上维持自尊,拒绝怜悯,并反称跟丈夫重归于好,提倡理解和谦虚的西多尼“可怜”。

一切都笼罩在权杖的光辉下,裴特拉以此跟亲近的人产生互动,吸引、给予和打压。她对亲人和情人慷慨付出,但同时又施加压迫感,要求她们满足她的意愿,忍受她的颐指气使。她渴望得到爱,却又对所爱之人失望和不信任,认为她们是冲着自己的金钱和名誉而来。情绪失控之时,裴特拉骂母亲“寄生虫”,骂卡琳“婊子”,然而她又曾经那么低姿态地百依百顺,流着眼泪恳求“骗骗我”。 这样的矛盾纠结和反复无常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所有爱她的人——女儿在入睡前哭喊:“妈妈,别再折磨我了!”

“人与人之间不得不相互需求,但又很难相处。”裴特拉发出如此哀叹。其实,她的情感危机在于将个体对应社会的征服与屈从带进了私人生活,以在精神上施虐和受虐的模式宣泄强烈情绪,那只能生成超乎游戏状态的S/M关系。虐恋动了真格,那是很痛苦的,况且倾慕的爱侣未必愿意配合。

影片里谈到强制性,隐含对社会秩序的态度,做为顺应者并从中获得好处的裴特拉显然是认同的,并且试图说服卡琳去遵从(以此争取能力、成就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劝说她重返学校的事情上。卡琳则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她并不是一个能够追随裴特拉路线的,很好的合作者。在此之前,两人在出身背景、人生观等方面的交谈就已经明确了某些方面不可融合的差异性,卡琳甚至预感到自己可能会给裴特拉带来麻烦,遗憾的是裴特拉对此无视。裴特拉没有从他人的立场考虑的习惯,但问题是,她又那么急切地想将他人纳入自己的轨道。

生日那天,西多尼送给裴特拉的洋娃娃酷似卡琳,不愧是知心好友,看来她很清楚裴特拉需要的是怎样的一个卡琳。她渴望占据的,从来就不是一个真实的卡琳——到最后,裴特拉从情绪爆发中平息下来,终于意识到。可以是任何人(当然还得符合她的“标签”),只要能填补寂寞,驱散孤独感。裴特拉像小孩子一般无理取闹,痛哭,深切感受到自己是那么疲惫和无助。

具有象征意义的洋娃娃,被玛丽娜带走了。

最后说到玛丽娜,这个人物设定很有意思,没有一句台词,但绝非小配角。依我的读法,法斯宾德给她的安排其实是女二号,戏份甚至超过了卡琳。玛丽娜的动作设计极其讲究,譬如西多尼与裴特拉这对密友在卧室的床上交谈,特写是玛丽娜俯在室外的背影,一只贴在玻璃墙上优雅舒展的手,隔离,静止,渴望触及又相当克制。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嗒嗒作响又时断时续的打字机;对应裴特拉的某段话语沉默的凝视;不合时宜插进来的接电话的手……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玛丽娜无所不在,并默默推动剧情。

一身黑衣,顺从听话却显得木讷笨拙的玛丽娜如同裴特拉的一道沉重阴影;而总爱改变装束和戴假发的裴特拉只有在玛丽娜面前,才素面冲天且肆无忌惮乱发脾气。整出戏里,真正配合裴特拉玩命令与服从的,其实就是默不出声的玛丽娜。

这么讲还是太表象,我更愿意设想玛丽娜象征着裴特拉受压抑的另一面人格。深藏在攻击性极强、戒备森严、自我中心的裴特拉背后,是具有同情心、温柔而善解人意的玛丽娜——她可以付出无私的、忠诚的爱,但代价是牺牲自我,一再退缩和让步。那么面对严峻的社会化竞争机制,主场当然是裴特拉。但是情感生活方面,没有尊重和解放玛丽娜则不可能获得平等的、相互取暖式的共处,也就是裴特拉流出苦涩眼泪的根源。于是,最后的对话是别具深意的,还有玛丽娜的出走。

裴特拉终于认识到玛丽娜的价值,真诚道歉并提出“并肩作战”的建议。女王不存在了,玛丽娜的服从模式也就此打破,并迅速作出反应:搬出裴特拉的家。在颇为雄壮的音声中,玛丽娜拖出箱子,做游戏般一件一件往里面扔东西,再穿上大衣,抱走了属于裴特拉的精美傀儡——“卡琳”洋娃娃。这一切,是在裴特拉的欣然注视下进行的。

虽然带着孩童般的嬉戏成分,却不失为一个光明结局:玛丽娜的出走正是这两人高度默契的表现,从虐恋关系的game over到新型战友关系的建立,要斩断旧模式,就得从生存空间开始。分离,未必都是坏事。玛丽娜的走,意味着她和裴特拉的新生,未来怎样还难说,但两个人的努力总比一个人苦撑好吧?



另:裴特拉可以是男人,法斯宾德为她选择了女性身份,我觉得关注点倒不在于同性恋之类的问题,而是因为女性身份更能将这样的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向极致,再回落到情感问题上,表现出更深切的无助和孤独——她渴求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活上给予慰藉的爱侣,还是具备战斗力的同盟者、合作者。这在男人来说不成问题,两者是可以分离的,甚至是提倡分离的:家庭归家庭,事业归事业。而做为女人,没有保持一致性就很容易分裂,裴特拉跟前夫的婚姻失败就是因为“标准”不同,于是最终不可协调。

 短评

9。目前最喜欢的一部法斯宾德,可能是最好的单场景电影。虽然实际出场的人物不多,但算上壁画、模特以及长时间处在画框一角的秘书,大部分的场景都相当复杂。构图以及作为背景的壁画常常反映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秘书这个角色设定非常有趣,出场时间第二多,却总是被安放在角落或者多层阻隔之后。

6分钟前
  • 灰色幽默
  • 力荐

古典亦剧场(原本即法氏舞台剧),可很明显这是个诡论:用舞台反讽舞台,用剧场式的处理反讽柏蒂娜伪装的感情。全片只在一个房间内发生,固定而刁钻的取镜、鲜艳的布光效果和冗长的对话等组成该片的独特风格。

1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里面一个男人都没有,怎么行

14分钟前
  • Mr.D
  • 很差

8.5/10。三个女生之间的三角恋:女主A与她秘书B是sm关系(A是s)但并不完全是真正的恋人,A爱着另一个女生C(而有丈夫的C不确定喜不喜欢A甚至喜不喜欢女人)。最终B和C都离A而去,留下痛苦的A陷入绝望与黑暗。影片运用纯室内景(本片为单一场景,具体是女主的房间)、如油画般华丽而凝重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丝滑优美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营造了一种精致而压抑的氛围(正如同女生们的气质和故事的基调),但本片如舞台剧般浮夸的表演并不符合影像压抑的气质,扣1分。

16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4.5.Karin的谎言,Marlene的眼泪,Petra的爱情。舞台剧,最难过的三个细节是Karin和Petra在一起是Marlene的打字机只是空响,Petra低到尘埃里,Marlene最终的离去。她究竟是真的爱上了还是以为自己爱上了。

17分钟前
  • vivi
  • 力荐

伯格曼是真苦小法总有些讽刺和不当真,他写女人讲的台词听着有共鸣可见感情的洞见未必非得分性别。单一场景,画面瞎眼!片头有猫,中间有Walker Brothers的歌还出现了唱片封套哈哈哈。结尾劲酷加一星。

18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N个女人一台戏,完全的室内剧。谁动情谁痛苦,不分男女,不分同异。

23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舞台剧,巨幅油画高高在上是欲望的象征与权力的控制,华丽的服饰之下包裹着空虚寂寞情感与金钱交易的情感,在封闭室内寻求对空虚情感安慰的角落。法斯宾德在此片中彻底的操控着表演者,封闭室内三者位置关系与调度充分表现了三者心理的主客关系,佣人的存在更像是柏蒂娜的精神另一面,最后的释放带走象征性的洋娃娃,空留疯狂的一面禁锢黑屋之中。佣人是另一面的象征,细微表情都与剧情进展相呼应,65分35秒在柏蒂娜与卡琳确定关系之后佣人特写镜头颗粒化处理,柏蒂娜与卡琳分裂时分割构图,柏蒂娜油画前跪地祈求。(见相册)

28分钟前
  • 我到河北省来
  • 力荐

I was exactly like her in that 20 min carpet scene. Hateful yet still hopeful. Hysterical until exhausted. I guess everyone would have to go through that kind of experience and come out of it, only to experience it again, or never. With my whiskey, it reminded me why I have dared not watch Fassbinder's movie for a long time. And it shall remain so.

32分钟前
  • KAPO
  • 力荐

女人爱起女人来也是往死了招呼~虽然是室内剧,但是看着还不闷~

34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我们是不敢面对并享受自由的,于是总要寻求奴隶般的境地。于是爱所馈赠的压迫似乎就成了最好的。

39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还行

法斯宾德这部被低估的杰作无疑是对《葛楚》的重述.与后者相似,意愿攫取一切的will-power必定显现为提纯了的语音――玻璃门木质墙面吸音毛毯,居室不正是被设计成一间录音棚,用以聚焦人声的物质性? 在"降噪"(voice取代sound)环境中,Petra作为欲念最强劲者无法停止射出词语,意志薄弱因而无言的女仆只得充当伴奏,空敲打字机(埃里克·萨蒂式的配器).有所意指和预告的言谈渴望Erfüllung,它势必盈满整个空间故绝不会随剪辑运镜而产生混响层面的"位置"变化(因此恰恰是无空间的!);既然作为振幅的音量从不暗示空间关系,充当了距离丈量工具的乃是摄影机――它审慎地用步子估测房间大小,一尺,两尺...

42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8.4 机位调度、演员的走位与位置关系以及打光与构图,都透出一种被冷漠与隔阂包裹着的欲望,而主角Petra的每一句台词都透出她对于自己欲望的伪装以及对于真爱的渴求,与Petra相对应的Marlene是个十分有趣的角色,几乎就是Petra她内心另一面的写照。

44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8.7;若問你會如何,你會罵我別傻

48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完完全全的舞台剧范儿,单一场景,布景、台词、表演都很夸张,演员的每个动作都是经过设计的。但是,用评论音轨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多么美啊”,连角色的痛苦都那么美。

49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法斯宾德又一聚焦女性的作品。全片场景只有一个房间,登场角色均为女性,但男性却依然充当着缺席的在场者,结构着女人们的话语、情感与思想。房内墙上作为背景的油画是Nicolas Poussin的名作《弥达斯与巴库斯》(约1630),指称着不聪慧、放纵与非理性。法斯宾德在从柏林到洛杉矶的一趟12小时的航班上手写了整个剧本,之后仅用时10天就拍摄完毕。“德国新电影的心脏”让他的缪斯汉娜·许古拉出演了双性恋女时装设计师眼中的女神。影片用色考究,光艳华美,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沟通之失落。有意思的是,始终受佩特拉颐指气使凶狠谩骂的女佣人Marlene从头至尾未说一句话,处于不折不扣的失语地位,却至终在女主的释怀与感激表示后收拾箱子走人。于是,虐恋与受虐的母题便这样彰显出来。PS:以塑料模特呈现蕾丝边之爱。(8.5/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Fassbinder异常的冰冷.如果不是这个平静的结局,我一直忍耐在痛苦中看完这部英文字幕的电影.她的歇斯底里,她强大的占有欲,她的孤独和她可怕的爱.一切又是和我相似."我们需要对方,却不知如何生活在一起."

53分钟前
  • SupErModiFied
  • 推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nTfjCEohs

56分钟前
  • Shudoku
  • 力荐

一開始看這部片就自動進入午睡模式,真是糟糕的習慣。這部非常舞台劇化的電影切成好幾幕,每一幕都是冗長對話的室內劇,佈景鏡頭都非常華美。在我清醒後才了解這是在講女同志愛情中的殘酷權力關係,一個得不到回報而近乎崩潰的迷戀情事。演員表現精彩。

58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看这个确实让人想睡觉。经典之处在于本片很明显想探讨电影中的空间与画面叙事对于话剧里被忽视的人物角力的加强,并反思大部分主流电影对于场景上运用的疲软。后面冯提尔的狗镇也这么想着探讨,总归不如本片极简却五脏俱全。

1小时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