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

HD

主演:西尔莎·罗南,劳里·梅特卡夫,崔西·莱茨,卢卡斯·赫奇斯,蒂莫西·柴勒梅德,比妮·费尔德斯坦,罗伊丝·史密斯,斯蒂芬·亨德森,奥德娅·拉什,乔丹·罗德里格斯,凯瑟琳·纽顿,约翰·卡尔纳,杰克·麦克道曼,劳拉·马兰洛,安迪·巴克利,丹尼尔·祖瓦图,克里森·克拉克,丹妮尔·麦克唐纳,鲍勃·斯蒂芬森,路易莎·李,伦敦·托尔,本·康尼斯伯格,维克托·沃尔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伯德小姐 剧照 NO.1伯德小姐 剧照 NO.2伯德小姐 剧照 NO.3伯德小姐 剧照 NO.4伯德小姐 剧照 NO.5伯德小姐 剧照 NO.6伯德小姐 剧照 NO.13伯德小姐 剧照 NO.14伯德小姐 剧照 NO.15伯德小姐 剧照 NO.16伯德小姐 剧照 NO.17伯德小姐 剧照 NO.18伯德小姐 剧照 NO.19伯德小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伯德小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孩克里斯汀(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跟随着家人来到了位于加州的一间教会学校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涯,虽然心中有百般的不愿意,但克里斯汀尚且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反抗家人和生活的安排。在学校里,克里斯汀最好的朋友是朱丽(比妮·费尔德斯坦 Beanie Feldstein 饰),三观相近的两人无话不谈。  克里斯汀参加了舞台剧比赛,并因此结识了名为丹尼(卢卡斯·赫奇斯 Lucas Hedges 饰)的男孩,相互吸引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段感情最终以分手告终。为了和校园交际花珍娜(奥德娅·拉什 Odeya Rush 饰)套近乎,克里斯汀不惜撒谎,遗憾的是,谎言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友谊。当克里斯汀身陷同凯尔(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的感情纠葛之中时,她的家庭也在经历着艰难时期。镀金时代加勒比海盗2家族企业法网边缘我的传奇老婆德云社烧饼曹鹤阳相声专场成都站胡狼卡洛斯花琉璃轶闻乌鸦的拇指青瓷王志文版江湖男女方世玉与胡惠乾解放·终局营救龙凤店来了个马老三好汉两个半第三季诺桑觉寺梅格雷的陷阱2016穿透屋顶的HighKick紧急审讯室航拍中国 第二季乐坛毒舌嗡嗡鸡 第十六季编辑部的故事贺岁片临时劫案 粤语版背叛来自星星的你国语中国惊奇先生赌霸(1991)大年初一立春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所罗门王的宝藏满堂爹娘虎域婚宴桌牌19号突击魔鬼岭公主大对换:反转再反转丧日少女她的微笑像颗糖天边的孩子蚁哥正传花过天晴忘川茶舍之铸剑祭魂刺杀肯尼迪2013兰花花岩洞惊魂

 长篇影评

 1 ) 你的自尊是否会为亲情妥协

打五分是因为感同身受。 10年前,我和父母说,我要去美国上学。于是我悄悄地没有好好复习高考,报了美帝的几所大学。父母看了看银行账户,说,拿到录取你就去吧。实在学费付不起的话,我们就卖房子。后来不久,我如愿以偿地一个人带着行李来到了美国一所大农村上本科。那时候中美汇率,物价仍差很大,新来的小伙伴们都在争分夺秒地网购。而我付过了学费之后,还需要打打黑工支撑自己的生活。父母在国内的收入并不算低,但四年美帝大学的学费还是让他们的日子过的紧张。所以,我的学习成绩,我的实习就业,一点一滴都牵扯到父母的投资回报比。 四年大学生涯很快就要过去了。可是就在找工作的时候,遭遇了经济危机。大四的我先收到了一所农村本地公司的邀约,后又收到了一家梦想中华尔街公司的面试邀请。我站在纽约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看着帝国大厦,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我一定要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我妈抱有怀疑态度淡淡地说,你先好好面试。 后来这家公司说,不巧今年我们砍了些预算,你先来实习好了。之后过几个月有了预算看情况再转正。我激动的无以言表。 我打电话告诉妈妈,说我要去纽约了。她说,实习不好,不稳定,如果之后不给你转正怎么办。你还是接受本地那家公司吧。毕竟是个正式offer。 我说,梦想是无价的。人活着为了奋斗,不应该选择让自己后悔的职业。我心意已决,要去华尔街。 电话那头说,你别忘了我们养你给你学费砸锅卖铁花了这么多钱,你不要到最后没有工作! 在几轮大战之后,我留在了农村。 _____________ 快进5年,我在农村这家公司做得也算是不温不火。但没有一天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而每当我轻轻说起自己的感受,妈妈那边会总是以一种有气势的口气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就在这时,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而当初选择了华尔街的我的同学们,都在这几年美帝经济迅速回温的大潮中做到了经理的位置。离开公司的那一天,我坐在车里,终于没有办法抑制住情绪,把狠话甩回给了妈妈。如果没有你们参与我的决定,我的生活会好很多! 然后她就再也不和我说一个字。 我索性搬到了纽约。用签证最后有效的一个月来找工作。后来,我幸运地找到了一个老同学。在他的努力下,帮我得到了那家梦想中华尔街公司的职位。只不过,这迟了整整5年。 ______________ 搬进了新公寓,整理好了东西之后。我终于也可以说自己是个纽约客了。上班的第一天,HR把我带到了会议室,和我说公司章程。我从她的肩膀望过去,远处就是朝阳下的帝国大厦。 简单的谈话之后,HR离开了会议室。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拿出手机,照了一张纽约美丽的天际线。 我打开了微信,拉到了她的对话框,选择了这张照片,却迟迟无法点击发送。 _____________ 以上是原文。 这是篇影评,过于纠结我本身的道德与对错没有意义,我只是想结合自身感受评价这部电影。我在豆瓣看影评多年,但从来没有在豆瓣注册过账号。在看过伯德小姐的当晚我立即注册了账号匆匆写了这些,因为我在电影的最后一幕,Bird在拿起电话鼓起勇气给父母留语音信箱的时候,我真的能理解那是经过了多少内心的挣扎,触动以及勇气。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太微妙了。有人说你该感恩,该为自己负责,尤其是我在最后确实放弃了华尔街实习的决定都应该审视自身,这没有错。伯德小姐的妈妈和天下无数的妈妈一样,都在担心忧虑中把自己孩子养大,只是希望孩子们以后不需要担心没饭吃。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往往忽略了(或许是再没有精力)在乎孩子真心在想什么,想去做什么。而这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可以顽强得活着,孩子不会嫌家里条件不好,可是在适当的时候没有适当的家人的理解,那种感觉是致命的。 其实这是一部正能量电影。好莱坞的亲情电影从来都不吝啬从各个角度浓化亲情,这部片子也不例外。Christine父亲对自己上学的理解和支持微小而强大;她母亲虽然脾气很倔,但从来都没有放弃对她的精神支持。只是互相不太理解罢了。 扣题,自尊 -- 其实在亲情中,很难放下自尊。因为毕竟朝夕相处,自尊是互相“牵制”的筹码之一。Christine坚持自己的privacy以及,坚持父母叫自己的艺名,都是撑起一个自尊心的保护伞。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女孩子,不希望无力的自己的命运被父母所左右。而伯德小姐的妈妈自尊心最终都没有允许她和伯德小姐说一句告别。与家人的自尊何尝不是保护自己感受的武器之一。 而你的自尊真正为亲情妥协的时候,而必须是双方都妥协了的时候,你会发现亲情无论是母女在一起逛街的温馨,还是偶尔苦涩的冲突,其实都是爱。

 2 ) 《伯德小姐》压抑沉闷下五彩斑斓的少女心

《伯德小姐》压抑沉闷下五彩斑斓的少女心

食影兽影评人:刘正一

《伯德小姐》以典型北湾区社区文化为底板,讲述了即将高中毕业的叛逆少女Christine McPherson(自命名“Lady Bird ”)在对于家乡萨克拉门托的厌倦和想要前往东海岸求学的驱使下,与家庭、社区、学校圈子之间相处的和谐与冲突,并在中成长的故事。

Lady Bird这个名字说白了,是从身份符号上有意识地挣脱自己与父母家乡的关联,是一种很典型的叛逆行为。Christine在竞选学校干部时给自己做的宣传画报都是鸟和女孩的元素,在与旧身份划清关系的同时,LadyBird也是向往新角色的宣言,或者就像海报上说的,像鸟一样飞离家乡。

本片可以作为一部关于社会阶级差异的故事来论证一位女孩眼中的贫穷阶层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但是,与其说lady bird讨厌贫穷,不如说是厌恶贫穷带来的文化。而且,影片所表达的不是阶级差异对人物的压迫,也不是在批判社会现象,对于上层富有阶级的描述(男友Danny的家庭)只是粗略带过Lady Bird对蓝房子(Danny家的别墅)的向往,对宗教的反抗,和她对学校一些流行圈子的强行融入一样,不源自于某一阶级,而来自于整体社会中存在着的抑制情绪。这样说,真实支撑影片的基础不是阶级差异,而是文化压抑。萨克拉门托这座城市所固有的缺陷特征是金钱上的贫穷,更是文化上的贫穷。所以事实上影片只是简单生动的勾画了,在与这种压抑对抗下,一名女孩主观世界下的叛逆和成长欲望,从阶级角度来看待本片是不够全面的。

导演Greta Gerwig的叙事话语一点不拖泥带水,片子开头母女开车考察校园这段,通过母女对于考学现状的争吵,Lady Bird成绩不佳却想着离开加州到东部学艺术,最后以Lady Bird忍受不了老妈的唠叨直接跳车收尾的情节,在故事正式开始前就交代清楚了:母女的冲突关系,Lady Bird的离家动机,有限的学习能力,目标障碍以及叛逆元素。角色的交待可以说是洒脱而迅速。

在另一场教堂内Kyle(Lady Bird的第二任男友)揪女生辫子的戏里,学生一一排列整齐,镜头从背面捕捉Kyle揪Jenna辫子的动作后,切到前一排的lady bird因听到嬉笑声而好奇回头。这个矢量动作配合错误对象的反应,玩弄了观众的思维惯性,原以为是Kyle和Lady Bird之间的打闹,却变成了Lady Bird作为第三者旁观Kyle和Jenna调情。两个镜头无需对白,直接巧妙地表现出了Lady Bird对于Kyle的爱慕渴望和作为第三者的失落。

极端化是导演话语的一大组成部分。片头以Lady Bird跳车为表达出口极端化了她的叛逆情绪,把要逃离家庭管教和本土文化驯养的欲望推向绝顶。体育老师代课去教戏剧的战术式教学方式亦是如此,将体育老师的人物思维特点极端化。再者,父亲发现与儿子面试同一份工作也是将父亲的无业尴尬境地最大化。还有不能不提Lady Bird满18岁后到便利店买香烟、成人杂志和加州彩票scratcher,三类成年才能购买的物品也是Lady Bird努力想要摆脱幼年束缚的极端具象。一个个日常生活中透明的人物心理活动被导演放大

影片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其代表性,对于萨克拉门托地域文化的准确呈现,或者说对乃至整个加州湾区普遍现象的归纳呈现。首先,导演Greta来自于萨克拉门托,之后去了纽约求学,和片中的Christine一样,可以说大部分的角色构建和故事灵感都来自于导演有无意识的自我反射。抑郁症,墨西哥裔,天主教,富家同性恋,虚无主义,阴谋论等都是典型的北加州式社区和人物的特点。再加上故事设定在911事件左右,(导演也是2002年从萨克拉门托St. Francis天主教高中毕业)更凸显出来这些特点及它们在时间线上的存在意义。

在外,Lady Bird的第二任男友Kyle是个典型的虚无浪荡反大众的娇惯王子。他的行为可笑却不失真实。像Kyle鄙夷经济和政府体系,拒绝使用手机科技和购买市场香烟等一系列反叛行为完全不是凭空捏造。由于911背景造成民心疑乱,这些行为本身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作为加州历史的一部分有证可寻的。关于时代背景对其产物的影响,可以看看70年代美国在水门事件和恶性通货膨胀所导致的文化不振下,催化出了《电视台风云》《窃听大阴谋》《纳什维尔》《出租车司机》《午夜牛郎》等经典反政府影片。总之,Kyle的角色塑造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真实的当地人物特征临摹出来的,很多片中角色都是如此。

在内,父亲是个UC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生毕业的无业抑郁症患者,温柔成熟达理却又极度弱势敏感,每天因为不能送女儿到学校门口而自认为让女儿在同学面前失望。除了作为母女冲突的调和剂,父亲对于家庭支撑的作用几乎丧失,在母女又一次争吵时,父亲在背景里玩扑克牌电脑游戏,这父权无力的设定已经是无语到让人同情了。父亲这种过度空闲,受长时间室内影响所造成的自卑空虚的性格让他变得抑郁敏感。而父亲抑郁症的来源解释起来很简单----贫穷和闲置。

片中人物的性格元素都强势地展现出了对于文化的抓力。剧中Lady Bird的各个圈子里,家里家外的角色们,都存在着些许抑郁情绪和地域文化带来的性格特征。这样,故事就不单单容纳了阶级和成长话题,还呈现出了一幅真实的萨克拉门托风情画。至于对加州文化的思考,可以看看昆汀的《低俗小说》和《四个房间》对于加州不同室内空间的表达。在加州这种自由独立又地广人稀的地方,俗话说就是“不进人家门里,你不知道人们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 最后再回看本片,Lady Bird身边的各个知识社区都很典型,很加州,却又如此截然有异,简直是五彩斑斓地不同,五彩斑斓地叛逆。

—FIN—

再看烂片就把你吃掉!

 3 ) 伯德小姐的成人杂志和香烟

伯德小姐被送到医院,早晨起来,她看到病床对面坐着一对母子。画面中的母子,母亲歪着头,小男孩缠着绷带,她看了一眼。然后走在大街上,问路人“今天是星期几?”这时候她是克里斯汀了,不再是伯德小姐。 回到电影最开始,伯德小姐和母亲坐在车里,听《愤怒的葡萄》,两人边听边哭。听完后,母亲说让我们消化一下这个故事,伯德小姐说你是认真的吗?母亲说:我们不能总靠娱乐麻醉自己,不是吗? 冲突因伯德小姐去哪儿上大学的事情加剧,最后伯德小姐跳车,母亲一声尖叫。电影开始三分钟左右,观众已经了解母亲和女儿的冲突了,不管这是关于母子关系的电影,还是关于青春期的电影,克里斯汀给自己起名为伯德小姐,任何关于青春的日子,你记得的还剩多少,哪些影响你决定,反对你这样那样的亲人,他们都已经老去。 伯德小姐为了赢得朋友,撒谎自己住在大房子里;固执地认为自己与男朋友“灵肉结合”了,其实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穿着红色的裙子去舞会,但最后她选择和最初的朋友一起度过这个时刻。经历过尴尬和虚荣,而在这之前,在换衣间,女儿说:希望你能喜欢我。母亲无奈地说:我当然很爱你。儿女:但是你喜欢我吗?母亲:我希望你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女儿:如果现在这样就是最好的呢。 伯德小姐18岁的时候,买了成人杂志和香烟,一个人站在街头,这时候她的天空就像那一缕缕飘起的香烟,你明明感觉世界很大,很想闯进去,但自己又像烟,随时会被吹散。接着她拿到录取通知。她把自己房间的墙刷白,这是全新的一面,以后就是重新开始。 然后她收拾起行囊。 父亲、母亲、女儿,一路无话,到了机场,母亲借口要去停车,这里停车费很贵,丝毫没有犹豫就开走了。在转了一圈之后,她又开始着急,开始流泪,急急忙忙又追去。感情总是这样,心里早已原谅,嘴上就是不说,勉强忍着,最后互相伤害。 在大学里,她给同学介绍时,说自己叫克里斯汀,她承认了自己的姓名。她带着哭花的脸,在大街上给母亲打电话,然后不知所措。而在送她去大学前夕,母亲一遍遍地给女儿写信,写了又揉碎,揉碎了又写,心也被揉碎。 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你喜欢我吗? 也许,所有的父母和子女都有过这样的冲突,随着儿女的成长,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要求都在变化,而父母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问你吃饱了没,穿暖和了没。以前和爸妈打电话,电话开头就问:“饭吃了没,吃的啥”,这几乎是每次打电话首先要问的句式。 年轻时我们认为这是生硬的句式,直到后来,你才会理解,这些话的背后有多少担心和忧虑。你原本以为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其实这不仅仅是关于青春,而应该说这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生活不像电影,真实的和解来的远没有这么快。直到有一天,年轻的一代感受到这些并理解之后,我们才明白,其实并没有冲突和矛盾,都是因为爱,爱没有错。 电影最后,克里斯汀打电话给母亲说,当你第一次驾车在沙加缅都的公路上时,你是否感觉心情激动?我是挺激动的,我本想和你分享这感受,可是那时候我们几乎不怎么说话,哪些我从小就知道的马路拐角,商店,还有其他所有我熟悉的地方,我想告诉你,我爱你…… 告别了成人杂志和香烟,我们还告别了什么,一段时光,一段你以后回想起来无比怀念而又自责、后悔的日子,在哪些日子里你执拗,用冲动伤害亲人,很少跟他们交流,直到这些我们叫青春的日子过去后,我们在某一个时刻和路口,才发现你一直爱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们曾经不那么互相喜欢,直到你开始理解,你才打心底里感受到,原来他们都还在,你只要好好的。

 4 ) 我们都曾经是Lady bird.

这部可爱的青春喜剧片是我2017年最后一个月遇到的惊喜。烂番茄榜167鲜,成为刚刚上映好评最多的电影,女主角罗南妹子目前为止已经得到了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最佳女主提名;电影本身也已经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照这个趋势下去,今年奥斯卡上这部电影也不会缺席了。

看电影之前我很不能理解,一部青春题材电影要多与众不同多出彩才能好评如潮,拿奖拿到手软。但实际上它的选材就是寻常青春片的套路,跟父母的叛逆,懵懂的爱情,坚持心里的执念。听起来有些凌乱,但新人导演Greta Gerwig将这部半自传性的电影拍得无比真实又无比特别,每一个段都似成相识,但每一个段又都是惊喜。尽管你没有跟女主角一样的经历,但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情绪,会让你回忆起高中时的自己。

女主角Christine住在Sacramento,加州的首府,却是一个没什么名气,有些无趣的城市。她成绩平平,爸爸失业,家里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但她的梦想是去纽约,去东部的城市上大学,像她说的那样 "I want to go to where culture is." 她与妈妈最大的分歧在于妈妈不支持她这个梦想,一方面源自对Chrisitine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里没有钱让她跑那么远。当妈妈挖苦她说,你就应该去镇子上的社区大学,可能没有读完就进了监狱,出来以后你才能明白身边的人对你的付出。Chrisitine听完直接开车门跳车,然后摔断了胳膊。

Chrisitine跟妈妈的母女关系一直很紧张,她觉得妈妈无法理解她也不喜欢她,她们见面就会互不相让的争吵。相反的电影中,Christine的爸爸扮演了那个调和母女关系的角色,他跟Christine说,你只是跟你妈妈的个性太像了。

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里,都有我们父母的影子。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青春期里,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琐碎的原因跟父母声嘶力竭的争吵过。我曾经跟很多朋友聊到过他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很难有人觉得父母可以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我们与父母之间最大的问题来大多数父母不愿意放下他们的权威感来试着理解我们,每当我们想掌控自己人生的时候,总会被不现实不成熟如此之类的理由阻止。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Christine的妈妈跟她说,“I just want you to be the best vision of yourself that you can be."

Christine穿着她自己挑的毕业舞会的晚礼服,从试衣间走出来,对她妈妈说,“What if this is the best vision."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我了呢,也许让我活成我自己喜欢的样子,也不错呢。

Christine自己取了个名字 “lady bird", 并要求所有人这样称呼她,她染着粉红色的头发,肆无忌惮的张扬个性。她参加学校的音乐剧,认识了怦然心动的初恋。跟初恋在一起以后,回家偷偷把初恋的名字写在墙上,脸上是藏不住的小鹿乱撞的笑容。青春里的爱情啊,无关结果,无关对错,轰轰烈烈的喜欢过你,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lady bird本来有一个好朋友Jules, 她普普通通,微胖,是班级里最不起眼的女孩子。Christine跟她躺在一起说,我最近又吃胖了,对方回答,我也是啊。后来Christine跟所有青春期的我们一样,虚荣心占领高地,想跟班级里最酷的女孩子成为朋友,从而撒谎说自己家是镇上最fancy的那座房子。为了融入最酷的女孩子的朋友圈,Christine努力变成她自以为很酷的样子。可是成为最酷的女孩子并没有那么有趣,要当最有个性的那一个才行啊,你就是你,不用成为任何人。

这部电影有勾起你哪些回忆和共鸣?

我觉得太多了,我想到我高中的时候,穿着学校硕大的校服,晚自习结束走出学校的路上,心里最期盼的就是有一天离开这个小城市,去更远的地方,去“where culture is";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是真的来到离家乡十万八千里的地方,真的跟想象中的一样吗。像如愿以偿来到纽约的lady brid, 宿醉之后,望向天空的眼睛里,少了些兴奋,多了些失望和落寞。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

独特是一种幻觉,是少年人的一种纯粹的产物,是自命不凡的一种形式。

成长就是接受失望和接受自我的过程,可能一切不如你所愿,可能一切你力所不能及。但要接受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平凡和缺点。

可是那个觉得自己是最独特的,一腔热血又自命不凡的我,就是电影里的lady bird呀。

回头看看青春里这一切,我跟电影院里后座上五十多岁的老阿姨,一起笑一起哭,这些生活中记忆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被导演用一部青春喜剧片结合到一起,总能让你找到自己的角色,从而触及你内心最温暖的地方。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是Lady bird, 用最鲜活最热情的青春跟这个世界碰撞过。2017年的最后了,我们都在离那个青春疯狂又执着的自己越来越远,就像Lady Bird擦掉她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郑重的告诉新朋友,I'm Christine.

我们的青春小鸟都一去不复返啦,愿你勇敢的一路向前,永远记得家乡小镇上,最闪耀的阳光。

公众号内回复“伯德小姐” 获取电影资源

关注公众号,获取电影资源

 5 ) 我们都不是那么有出息的女同学和男同学

看伯德小姐(lady bird),哭成泪人。上一次看片子哭成这样还是感觉自己泪腺堵塞七情六欲枯竭活得好像僵尸把《阿郎的故事》拿出来复习的时候。

好东西要大家共享,把伯德小姐推荐给周围的人,喜欢的人却不多。有的朋友说听主题就有点cliche;有的朋友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家里人拨冗看了两眼,说不知所云。看电影有时候也跟吃饭一样,说起来人多比较有意思,实际上还是各看各的比较舒服。

金圣叹评水浒,说一百零八将无非都是些“世态人情”。“世态人情”也是美国文艺电影偏爱的主题,奥斯卡获奖热门。在大众娱乐里面,剥开各种宏大或者炫目的主题 -- 信仰,悬疑,政治,历史,科幻 -- 观众最能产生共鸣的内核,还是人情二字:人性,情感,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 家庭,爱情,友谊,成长,伤害,温暖,自我的救赎和毁灭 -- 不外乎就是这些。

流行美剧讲人情有他们的套路:单向的人情升华 -- 不管多剧烈的冲突,多不合拍的两个人,都能够争吵和互相伤害中穿上别人的鞋,掏心掏肺,剖肝沥胆,终于达成谅解。情感在冲突--和解--谅解--接纳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经过提炼和拔高,从喜欢(有时候甚至是嫌弃)升华成爱 -- 包容一切,接纳一切的爱。

然而伯德小姐不是这样的。整部电影的情节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高中女生在申请大学的那一年中和她周围的人不断产生的各种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存在于她和她妈妈之间,这些矛盾在电影结尾都没有真正的和解,而每一个场景,几乎都可以概括成:争吵从不知从何而起,又不知为何而终结。

第一幕就是母女二人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而吵,也没有吵出结果,没有输赢,更没有和解 -- 除非你把其中一个气得要死跳车自杀算作一种合理的结果。少女和全世界拔河,这场拉锯战,没有谁赢,也没有谁输,甚至没有平局。一笔糊涂账,说不清谁对谁错,只是让戏中人绝望,让看戏的人悲伤。我喜欢这种不落俗套的结构和叙事,因为比较接近我认知中的人生真相。

孤独。孤独的来源之一是隔阂,你不知我,我不知你,你是你我是我,横在你我之间的,是你我坚硬顽固的自我。育儿专家说,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共情(empathy),但是如果你走过的路和我走过的路完全不一样,怎么共情呢?伯德小姐问她妈妈:“你的母亲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想?”她妈妈干脆地说:“我的母亲是个abusive alcoholic。”中年人警告年轻人,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老年人警告中年人: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 可是我不是我的妈,我的妈也不是她的妈,这个等式是没有办法传递的。三个不同的时代,三个不同的女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将心比心这种事,在颠簸不定的人生旅途中,特别难操作。

 support system。伯德小姐的妈妈问她的病人:你有support system吗?病人说support system是什么。她说就是你在困难的时候能听你倾诉的人。病人摇头。伯德小姐的妈妈若有所思,沉默不语。其实伯德小姐的妈妈也没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女人,家庭的梁柱,用光和热照亮身边每一个人的女人,她也没有support system。这个貌似和伯德小姐没有直接关系的小情节,似乎在为全片的主题做注解 -- 人生来孤独,不管你有多伟大的爱,多了不起的一颗心。

嫌弃。少女对她周围每一个人都不乏嫌弃,包括她自己。这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被嫌弃的是她胸怀宽广憨厚诚实的父亲。然而TVB经典台词说得好:“感情这种事,是不能勉强的”。当我们都用诚恳的姿态和我们自己的内心裸裎以对的时候,谁敢说自己从来没嫌弃过一两个不该被嫌弃的人呢?不知感恩是青少年的原罪,父母的付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自以为是的爱是父母的原罪,你说你为我好,可是你哪里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好?情感没有对错,嫌弃不过是一种情感,可是当嫌弃写在脸上伤害别人的情感,那就是错 -- 所以少女的错,不是她嫌弃谁,是她还没有学会掩饰自己的嫌弃。

一边是嫌弃,一边是维护。少女伯德在妈妈面前维护爸爸;在别人面前维护妈妈 -- “she has a big heart”;在老朋友面前维护新朋友;在新朋友面前维护老朋友。她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她只是比较纠结。

自我。亲人之间最伤人的语录:1)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2)it is not all about you;3)you are not that important;4)what if this is my best self。最后一句是伯德小姐说的,细想催人泪下 -- 我就只能这样了,你还喜欢我吗?她不停地给母亲道歉,与其说是道歉不如说是赌气。她的妈妈根本不吃这一套,针尖对麦芒地吵到天荒地老。伯德小姐说:“I am sorry I want more......”。更多什么呢?更多的大学学费?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赞美?更多的爱?我不是不知感恩,我只是想要更多。我猜她真正想说的是:对不起我不是你理想中的孩子 -- 求有比自己年长优秀的sibling的人的童年阴影面积。

本来准备把这片子推荐给所有做了父母的朋友,特别是有女孩的父母,可是想想还是算了,又不是育儿宝典,即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说得不好听片子里每个人都是loser,有出息的人才不会过分纠结于孤独、嫌弃、自我......文艺电影是比较任性的,不会自问自答,也不可能像人生导师们那样煲十万加的成功学鸡汤。也许每个中年妇女心中都住着一个渴望爱和认可的少女伯德,我就喜欢这样的任性。如果要说这部片子教给我什么人生大道理,我觉得也许就是,爱可以是无条件的,喜欢却是有条件的。爱却不喜欢,这样的相爱很可能变成伤害。为了好好的爱和被爱,还是努力变得讨人喜欢一些吧。

 6 )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Lady Bird

《伯德小姐》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友情,还有寻找的故事。


第一次见罗尔莎·罗南时,那年她只有13岁,在凯拉·奈特利、詹姆斯·麦卡沃伊等一众知名演员中饰演一位《赎罪》的女孩。

白皙的肌肤,衬着阳光闪烁着点缀着星空的眼眸,楚楚动人,把一个猜疑、善妒、爱幻想的女孩演绎地惟妙惟肖。

《赎罪》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会演戏、眼睛会说话的爱尔兰小女孩罗尔莎·罗南。

之后虽未过多关注,但她的作品基本每部都会在看,《可爱的骨头》、《宿主》、《布达佩斯大饭店》等等,无论他人如何评价,难忘的依旧是那双背后藏着秘密的眼睛。

到了《布鲁克林》,记得当时是在飞往英国的飞机上看到,因为长途跋涉很疲惫,本来想看点不用动脑的动作片打发时间。翻看目录时看到罗尔莎·罗南的名字,不禁回忆起那时那个小女孩的眼神,于是静下心看完了《布鲁克林》。

这一次,眼神已不再是她最大的杀手锏,故事虽没有多么精彩,但罗南的表演却令我记住了这个角色,这个憧憬着布鲁克林生活的外乡人,想过像其他女孩一样依靠男性,在爱情上也有过犹豫,认真、努力的少女。

如果说《赎罪》时,罗南可以以年龄优势完美匹配角色特性的话,那么在《布鲁克林》里她则在用自己的表演打破偏见征服所有观众。

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成天幻想犯了大错忏悔的女孩了。


这次到了《伯德小姐》,彼时她本人已22岁,扮演一位高三学生。

与母亲争执、自命不凡、向往自由,Lady Bird身上好像囊括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所有的特质。她可以因与母亲一言不合不顾危险跳车,也可以在墙上用马克笔写上自己心仪男孩的名字。

看完的第一感觉,Lady Brid就像是王小波小说里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与全世界为敌,爬墙上树完全没有作为一头猪的任何觉悟。

Lady Bird就是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染着另类的发色,在人生的单行道上逆流而上。

越往下看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很奇怪,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命不凡的时候,想要突破重围,改变现状,然而我们与Lady Bird最大的区别则在于她有这个勇气,她要用全身的力气拼命抖掉身上所有的标签,自己赋予自己一个全新的生命——Lady Bird。

换一种解读,作为Lady Bird,她可以做许多自己作为Christine无法做的事情,比如和母亲吵架、谈恋爱、偷成绩单、破处,如果把Lady Bird比作一种动物,那么她一定是一只浑身长着刺戴着狐狸面具的刺猬,贪婪、自私、任性,却又脆弱、善良、可爱。

一方面她从不愿知晓母亲用意与她从早到晚争吵,一方面她为了爱情抛弃友情“跪舔”bitch,情绪躁动、自信毒舌,这难道不是每个人年轻时都曾经历的过程吗?

影片最后,Lady Bird宿醉后从医院病床上起身,从凌乱的妆容中渐渐露出真是的面庞,她没有拭去脸上的污渍,而是保留着来到教堂。

电影里无数次把镜头放在教堂,她上的学校是教会高中,或许她并不相信上帝,但最后在教堂,当她听着圣歌,脑海里回想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上帝,而是她的家, 萨克拉门托的树木河流 ,是她的母亲,还有她小巧温馨的家。

全片看下来,我一直觉得Lady Bird最像的就是她母亲,个性强硬、刀子嘴豆腐心,两个人毒舌起来的冲击波绝对可以殃及无辜。

就像影片结尾,导演把Lady Bird学车时的画面与母亲开车时的画面重叠,你可以自己赋予自己名字,那是你的代号无所谓,但你这个人,却是由你的家人、环境所赋予,你永远也无法改变。


Lady Bird就仿佛长在了罗尔莎·罗南身上,每一次皱眉、微笑,哪怕是放声咆哮,都是理所当然,都是Lady Bird应有所为。

喜欢甜茶

印象里很少见罗南大吼大叫,而这次在《伯德小姐》里的角色却与之前截然相反,不再暗藏内心、隐忍坚韧,反倒像个大厨自己把控生活的火候,在大荧幕上自由烹调。

很难得,也看到了罗南的成长。

友情或许并非是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加点调料就可以敷衍了事;爱情或许就是一盘自欺欺人的棋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亲情或许无法比喻,但是它给予你温度、赋予你姓名,哪怕你已粉饰一切,那个地方那间房间依旧包容着你所有的秘密。


这部《伯德小姐》作为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成长型自传处女作, 电影并非神作,不过电影的完成度,以及导演所想要表达的内核来看,真实的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

当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会想起另一部佐藤健、有村架纯主演的日本电影《何者》,同样都是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也许是和过去say goodbye,也许是与家人分开,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迷茫。

不同的是《何者》里展现的是人性背后不为人知的苟且与阴暗面,而《伯德小姐》中更多的则是在表现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与青春式燥热。

谁的青春不迷茫?又有谁没有个sb的过去呢?

当我们褪去华服,面对镜子,如初生般赤裸相对,没有了外界的指指点点,没有了自己贴在自己脸上的金子,没有了看似生命的骄傲、自尊时,抱紧自己,用臂弯感受最初的心跳,外面的世界再怎么寒冷,愿当你摸着自己时能够感受最初的温度。

一部电影,一种味道。

谢谢~

个人公众号,分享一部电影,一点小感悟

 短评

个人心中近年来最好的同类型电影,罗南贡献了生涯最佳演技。剧本十分聪明,没有过度展开不该展开的故事,想要涉及的点都描写的恰到好处。在本来以为要结尾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故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多余,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画龙点睛,个人看来还算喜欢。#TIFF#

5分钟前
  • 小G好吃么
  • 力荐

去tahoe的路上路过sacramento,确实是平淡无奇的城市,比起三番,更别说纽约了。我跟她一样,不,有点心思的姑娘都和她一样,想去自由的地方,过自己定义的生活,但很快会发现,美好东西的背面总是有着碎屑与忧愁,世上没有完美的地方,而自己更是不完美。你爱上这张床,你走出这个地铁站,你还是你。

6分钟前
  • donger
  • 力荐

即将来临的奥斯卡评奖季的热门影片。很平常的青春成长故事,但却做得哪哪都是对的!准确,恰当,舒服。不给满分仅是因为题材、内容对我这个老年观众来说,引不起多大共鸣及热爱。

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实在是很喜欢,太喜欢罗南妹子了。Sacramento选的很妙,顺便表达下宗教观念和政治立场。总的来说,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传统青春片套路。人物都很讨喜,整个片子都很轻松幽默,但完全没点虚情假意。结尾煽情还是摸一把眼泪说了句娃儿你长大了…

14分钟前
  • 逢澶Ty
  • 力荐

所有小镇女孩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内心波澜不惊,没有一丝触动。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最喜欢的一幕是Christine离开萨克拉门托前把自己房间的墙壁涂白,好像这是一场告别童年和少女时期的仪式,真的长大了,要离开家了,抹掉了18岁前的所有荒唐事和回忆;然而,等到我们长大一点,才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青春更弥足珍贵。

22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轻快幽默,平淡真诚。罗南演了那么多“大”角色,回来演青春期少女能发挥的地方更多了,演得太棒了,搞笑却一点也不浮夸。非常有氛围的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觉得我的青春简直普通的就像屎。

25分钟前
  • pat-paddy
  • 推荐

敌视现实,虚构远方;东张西望,一无所长。可以说是《弗兰西斯哈》的前传了,你以为好逸恶劳的文艺青年从哪里来的,十八线小镇的爱与封闭,青春期的探索和失败,涅槃一样走过一遭成长,终于坦然接受自己的名字。在所有人面前丢脸,然后独自在暗处发光。还有别的办法吗,“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

26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在纽约逼仄的楼宇间才想起Sacramento的阳光,只有听见陌生教堂的唱诗班歌声才怀念教会学校生活,只有离开了家才知道爱着爸妈。矫情不一定是无病呻吟,有时只是无能为力。

29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力荐

罗南妹子太棒。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和女儿在试衣间的对话“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你”,“如果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3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可爱。简单明快,恰到好处。没把中二病真的拍成中二病,比较难得。涉及一点社会问题,处理方法潦草乐观,也很真实。“你从哪来?”“椒江。”“什么?”“杭州。”“哦,杭州是个好地方。”

32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气质上很像《弗兰西丝·哈》,本质上还是都市文艺小清新,只是将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人物放到了保守的小镇,女主角的叛逆青春很容易引人共鸣,这类片子里的角色往往都是胜在人物个性的真实。它讲的不是事件,更多的是人物在某个年龄段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亲情、爱情、友谊、性和故乡的认知。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目前是烂番茄评分最高的电影,但没看出比其他青春片高出的那一大截在哪…间接证明烂番茄已烂

41分钟前
  • planetarium
  • 还行

西尔莎·罗南1994年4月出生,我1996年2月出生——刚好完美的姐弟恋年龄差是否已经揭示了我们终将步入婚姻殿堂??

42分钟前
  • Vincent Lan
  • 推荐

全片里最有温度,行事最正常、最睿智、总是以善意出发的那个人,是与抑郁症抗争了十几年的父亲。讽刺吧?母亲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但做起母亲来,却糟糕又笨拙,有张特别mean的嘴。至于女儿,这位伯德小姐,完美注释了本身并无多少敏感才华,却爱怼天怼地,跟整个世界闹别扭的中二期“傻白mean”。

43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一部电影集结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新生代演员也不容易啊,罗南妹子几乎全程素颜!以颠簸的母女关系为轴心,转动整个青春期生活。很轻、很温柔、很女性,让人联想到Juno和Frances Ha。等等...这片的导演是...厉害!!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青春,很细腻,很真实,很感动,特别是母女关系的描写。非常自由的一部电影。尤其是,罗南妹子又美回来了。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如果Lady Bird出生在中国,可能就不叫Lady bird了,叫“我心飞翔”。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5.0/5.0 看完对着男朋友哭了一会儿

55分钟前
  • TakeItEasyTe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