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逃亡者1953

DVD

主演:Richard Brewster,Winifred Cushing,Jay Williams,Will Lee,Charlie Moss,Tommy DeCanio,Richie Andrusco,鲁思·奥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2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3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4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5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6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3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4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5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6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7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8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19小逃亡者195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逃亡者195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母亲要出远门,照顾7岁的弟弟乔伊(Richie Andrusco 饰)的职责便落到了哥哥雷利(Richard Brewster 饰)的肩上,对此感到十分厌烦的雷利想出了一个不仅可以博朋友们一笑,并且可以解自己心头之气的点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雷利通过装死让乔伊误以为是自己杀死了哥哥,没想到,个性耿直的乔伊居然在惊恐之下孤身踏上了逃亡的旅程。  乔伊的目的地是风景如画的科尼岛,然而,从此地到彼处的路程对于一个7岁的男孩来说无疑十分漫长。一路上,乔伊睡沙滩,捡瓶子,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安然无恙的前进着,而另一边,心急如焚的雷利也开始了他寻找乔伊的征程。乔伊能够平安到达科尼岛吗?寻宝囧途红色药丸东风破2010地心的纳粹炊事班的故事1养虎为患第二季最后的盐道噬神者冰雪公主2005青春之门开往印度之船空气之魂,云之精灵丛林大反攻4:吓傻了国语平静的海滩本人之死山海际会再见初恋难为情伴我纵横 伴我縱橫德国之爱阳光下的葡萄干视死如归1962曲象丛生跑女战国行SP出国(2018)唇语惊魂阿森的故事第一头牛时尚房子品评家时尚子!地狱是一座城市冷冻休眠心跳戈壁红蝎子之带泪梨花扫毒3:人在天涯 普通话征婚广告逃学神探来玩

 长篇影评

 1 ) 开先河的拍摄方式

一下子就被自然,流畅,淳朴的风格吸引了,对白不多,故事简单,环境和人物行动都充满了诗意。 整部影片都写着“上镜头性”这几个字,光、影、人、街道、海滩,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韵律,并有着在当时的美国电影中极其罕见的日常生活的真实美感。

传说一部好的电影一定要有一场雨,然后就真的等到了一场雨,Lennie写了那么多字,不仅被涂鸦篡改,还被大雨冲刷,可Joey仍然不知去向,哥哥感到焦急了,雨后Lennie看到Joey海滩在捡瓶子,奔向他,Joey一脸委屈地说"怎么不告诉我",然后兄弟俩分享了父亲送的生日礼物——口琴,我是真心感动得要哭出来了呢。怎么拍得这么好!

首要的问题是,怎样把一个小演员天然的状态发掘得如此到位!(跟那种一看就热爱表演和镜头的天才小演员很不一样哦,不是那种超出一般小孩的小大人式的可爱劲儿,而是一个儿童非常本真的状态)

看了剧照,发现一些秘密。(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75506271/
秘密在那个包里。本片主要的导演莫里斯·恩格尔,也是摄影师本尊,基本上是遮着摄影机偷拍的,罩在一个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包里,夹在腋下(这样也比较稳定),也不看取景器。

可我们看结果,灵活是灵活,自由的角度和运动(并不强调运动,需要的时候才动,紧跟人物,但并不显眼),但画面非常稳,也有很多漂亮的构图,只能说导演大人的摄影技术太好!(小盆友在木头棚子里观察阳光那段太美了有米有,还有小盆友看到的情侣亲吻的剪影,有丰富的后景活动哦,好处特别多,不一一举例了;打棒球那,摄影机被球击中了,晃了一下,但仅仅小幅度晃了一下,瞬间就回来了。)
对付非职业演员(这里还是儿童演员),把摄影机藏起来,尽量让他意识不到镜头存在,对释放他表演的状态还是很有用的。

我查不到摄影机的详细信息,只知道是一款导演大人自己设计的35mm便携摄影机。(太高能了!)不过不清楚是改装,还是拼装,也查不到型号。剧照中摄影机都装在套子里,也看不到。

我看有文章和书上都说《筋疲力尽》是最早全手持拍摄的故事片,首先《筋疲力尽》不是全手持,还是有用三脚架(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75509323/);然后这部显然更早,而且是全手持。但这部的剪辑是传统的,更注重机位的选择,而不像《筋疲力尽》里有那么多机动的运动长镜头。

这种小作坊式(预算大概三万刀)的独立制片,free-style的拍摄方式,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的引入,其实也是五六十年代青年电影的重要特征。如果说对新浪潮的影响,可能这方面意义更大。特吕弗的说法在市面上被简单化了,他说的是:“Our New Wave would never have come into being if it hadn’t been for the young American Morris Engel, who showed us the way to independent production with [this] fine movie.” 强调的是这种独立制片的方式,如果没有这种方式,就不会有新浪潮。

这是53年哦,应该最早这么拍故事片的,过了好几年才有手册派的那些年轻人拍的生机勃勃的电影,卡萨维茨也才开始拍片,如果说卡萨维茨是美国独立电影之父,那恩格尔起码是它大爷了。(很有趣的是恩格尔跟卡萨维茨一样都是夫妻档,家庭式团队,卡萨维茨两口子是演员出身,当然卡萨维茨也很精通摄影的,而恩格尔夫妻都是知名平面摄影师出身)。即便跟纪录片风潮相比,《小逃亡者》也比直接电影更早,而那时英国自由电影也刚刚启动。

再追溯一下呢,怪不得Engel会选择这么自由的制片方式,原来他在二战中当过战地图片记者(应该还是受纪录片的影响)。又看了一下他的平面作品,非常出色的人物摄影。再一查,了不得,他跟过Edward Steichen大师。

总结:手持拍摄(偷拍)→ 对非职业小演员的天才发掘(专注在人物的状态上,而非故事),捕捉生活质感(纪录+即兴成分),全新的个人化的制片方式。这确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电影。

可惜导演的作品真心少。

参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ttle_Fugitive
http://www.tcm.com/this-month/article/220887%7C0/Lovers-and-Lollipops.html

 2 ) Joey, I’m not dead!

这是近期看过最纯真的电影。这是一部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的优质低成本独立电影,讲述了Joey 的“逃亡故事”。片中有大量的面部特写镜头,让观众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展现出孩子的童真。即便是“杀了人”,弟弟把所有游戏都玩了个遍;弟弟不见了,哥哥不知所措,不敢报警,等弟弟的过程中还有心思玩游戏,这是真实还原了孩子爱玩的心理呀。在这部低成本制作中,小Joey 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他盼望着成为真正的西部牛仔,想融入哥哥的圈子,想长大,在“逃亡”时,他通过捡玻璃瓶赚钱去骑马;为了能在砸罐子游戏中获胜,他用西瓜皮和棉花糖来练习投掷,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执着又倔强的孩子。这位小逃亡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或是在空无一人的沙滩上漫步都凸显出他“被遗弃”的身份,瘦小的身体连挥个球棒都费力,敲击游戏的锤子也几乎拎不起来,可爱又可怜。全片欢乐的配乐和时不时出现的幽默镜头(比如不同的旋转木马特写和对白同时切,仿佛是木马在说话)都预示着这两兄弟最终会平安无事度过这两天的“无主生活”,也肯定会更加珍惜彼此,事实便是如此,回家后哥哥帮弟弟换衣服,擦头发都带着充满关爱的不曾见过的温柔,最后两兄弟听到妈妈要带他们去Coney Island 时两人会心一笑,决定一直守护这个属于他们的珍贵的小秘密。

 3 ) 短评字数有限

这是一部很打动我心的电影。因为真实。越来越喜欢真实的东西,呵呵,真是矛盾,因为也不全然,毕竟我在无耻的看着金贤重的啥啥啥(都不好意思说)。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更珍惜这份真实吧。这是一个纠结于何为真实的年龄。我想起《再见,我们的幼儿园》一部所谓治愈的电影。我很讨厌治愈这个词,治个毛啊,矫情呗。《幼》有一种别样的美,但那时成人世界YY出来的故事。离真实太远,离我自己太远了。那样的没如同善良一样,是需要标榜的,但只能是趋于接近的。反之,《小》有一种可爱的,质朴的,平淡的,动人的美。因为它如此从容。把故事讲得很从容,故事本身也很从容。嗯,生活得过的从容吧。从容多美啊。
撅着小脸、小屁股经历恐惧和忧伤,却快乐着,努力赚钱,又努力快乐,被欺骗了也无所谓,傻傻的笑笑,多可爱啊!妈妈下周还要带我们去克林岛呢O(∩_∩)O~

 4 ) 很好的儿童电影

乔伊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给那个年轻的妈妈打来了水,小心翼翼地穿过人群,却扑通摔倒在沙滩上,水也洒了。他往年轻妈妈的方向看了一眼,她正张扬着,像在思考:水呢?怎么还没回来?于是他俯下身,偷偷地往另一个方向爬走了。
雷利来到科林岛寻找乔伊,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他想了个办法,在乔伊可能经过的地方写下醒目的启事。注意这时候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中景,可以看到,因为启事的高度原因,那些大人们是看不见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会低下头来往这个高度投注视线,反而是那些路过的孩子们都认真地看了启事,甚至还在一旁加上了批注——是的,大人和小孩的世界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因此绝难有交汇的时刻。最后,我们看到雷利在木马那里也写上了启事,这个启事,他是几乎趴在地上写的,他完全放弃了书写的舒适,将自己放低到乔伊的位置——他愿意主动地走进弟弟的世界,这为后面二人的和解埋下了伏笔。
最后,雷利和乔伊在海滩上重逢。雷利说:你为什么会相信啊,这只是个玩笑而已。乔伊说:可是你没告诉我。然后,他就把自己的手交给了雷利。
我想说的是,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电影,一个成年的导演,舍弃了成年人被这世界规训过的视角,完全站在一个孩子的位置,去经历,去冒险。
最后乔伊就那样原谅了雷利。别忘了,有一个时期,我们也是乔伊。

 5 ) 从摄像机的运用来看

    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其清新的风格。这要归功于导演恩格尔摄像机的运用。还记得小演员在玩棒球机时的长镜头吗?Joy不小心把球打向了摄像机,镜头一颤,小演员谨慎得看了一眼机器后面的导演,呵呵,太可爱了!这样的镜头也被保留下来……

实际上,影片在这个年代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像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记录片。加之小主角的毫不做作的表演,让你打心底里喜欢。

 6 ) 父亲在哪里?西部在哪里?

早在1953年,雷•阿什利执导的《小逃亡者》就预示了60年代对传统和家庭的反叛和逃离。这部电影不仅荣获了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而且影响了特吕弗的《四百下》,被认为是启迪了新浪潮的重要作品。作为一部独立电影,阿什利敏锐地洞察到当时好莱坞主流影片的精神困境,并在他的《小逃亡者》中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小逃亡者》是一部充满了童趣的作品,然而童趣之中却透露出美国社会当时的困境。主人公乔伊是个只有7岁大的小孩,平时由他12岁大的哥哥雷利照顾。母亲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看他们,而父亲则在电影中没有任何交待,只曾听母亲抱怨过一句:“雷利,如果你爸爸在家,那就不同了。”可以推测,父亲也许是上了战场。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美国男性离开了家庭奔赴战场,家庭妇女不得不在社会上从事男性的工作以养家糊口。

在这种背景下,母亲只得长期把乔伊扔给雷利照顾。这却苦了雷利,由于年龄的差距,雷利和乔伊根本玩不到一块。原本雷利生日这天,母亲答应他去科林岛(美国一处平民游乐场)游玩,却因为母亲临时要照顾奶奶,而要求雷利必须一整天都照顾乔伊,哪也不能去。生气的雷利与伙伴欺骗了乔伊,让他以为自己开枪打死了雷利。吓坏了的乔伊拿着母亲留下的钱独自逃到科林岛,没成想却玩得很开心,而雷利必须在母亲回来之前找回乔伊。

乔伊的出走是被迫的,而迫使他出走的原因,与其说是被哥哥雷利所骗,不如说是父亲的缺席所导致的。父亲的缺席导致了传统家庭关系的破坏,这不仅使雷利和乔伊的关系失和,同时也让母亲与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疏远。但乔伊有两个想象中的父亲,来弥补现实中父亲的缺席,一个是他的哥哥雷利,另一个就是西部英雄。这在影片的开始就表现了出来,乔伊在地上信笔涂鸦,所画内容正是一个牛仔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腾;而哥哥随后出现,如同父亲一般训斥他不要在地上涂鸦。现代都市里虽然没有西部,但有科林岛这处俗世的乐园。逃亡到这里的乔伊,在钱花光后靠拾玻璃瓶赚钱,并像西部英雄那样骑了真正的马。马场老板某种程度上再次替代了乔伊的父亲,他不仅亲切地教乔伊骑马,还告诉乔伊真正的牛仔必须学会跳马,并煞有介事地向乔伊演示了一遍。最终哥哥雷利找到了乔伊,两人安全地回到了家庭,只有妈妈被蒙在鼓里。

乔伊的出走是一个精神上寻父的过程,也是对美国神话的一次验证,在父亲缺席、母亲温柔不再的现代都市里,家庭伦理是否还在发挥作用?个人奋斗是否还能实现理想?这次离家出走以胜利告终,乔伊在科林岛当上了牛仔,而与哥哥的隔阂也化为无形。在影片最后,乔伊看着电视上的西部片,拿着自己的玩具手枪不断射击着,而哥哥在一边像父亲一样为他脱下湿掉的衣服,换上新衣。乔伊的两个精神之父都回归了。虽然他真正的父亲仍然缺席,但他已经证明了美国神话依然有效地运行,在路上的孩子很安全,而且可以回家。

 短评

#Berlinale #AkademiederKünste #Retrospektive #WesAndersononhisselection 第十二场,韦斯安德森推荐,无经验的导演处女作绽放出别样的光。小孩子的演绎太好了,能看到很多小孩子主演的低成本电影都有受到这部作品的影响,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四百击》了,逃离,游乐场,海边都一一对应,感觉特吕弗是观看此片后带入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视觉化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视觉上手持镜头,大量摇,自然光,其中几场戏的光影设计绝美。听觉上则是全后配音,配乐部分的口琴也是结合哥哥和西部片的设定。小男主角演的太好了…

7分钟前
  • 推荐

12.19 孩子眼中快乐最重要,简单得毫无瑕疵。快乐着,把生活给过了。

12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1944《孩子在看着我们》-1946《擦鞋童》-1953《小逃亡者》-1956《红气球》-1959《四百击》,小情节之父亲缺席的成长主题,法国新浪潮的灵感来源;傲娇哥哥,倔强弟弟,童趣的游乐场冒险,不灭的西部牛仔梦;摄影音乐剪辑都非常清爽,看了想生儿子的那种片儿~

17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ed2k://|file|%5B%E5%B0%8F%E9%80%83%E4%BA%A1%E8%80%85%5D.Little.Fugitive.1953.DVDRip.XviD-CycLOPS.avi|733274112|2ce13a2ddb13dddf4aa28dedd437a

19分钟前
  • 马克爱马克
  • 推荐

Eddy Manson 配乐+演奏 旋木reminds me of “Sat Night & Sun Morning” (1960 UK) 战后跳 婴儿潮 海滩金 斑马影 牛仔热 气球跃 Parashoot was our little bittersweet secret—— how we got lost and found. ps 七八九 狗都嫌 -_-

23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四百下》《红气球》都在其之后……

2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没有莫里斯·恩格尔的《出走的孩子》,就没有法国新浪潮。”——碟商如是说

29分钟前
  • 高压电
  • 推荐

我的童年也有如此盲惑的时刻~

31分钟前
  • 吴秉翰
  • 力荐

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园我想去游乐

34分钟前
  • 沈涵
  • 力荐

小时候是最勇敢的 小时候我抓娃娃鱼啊螃蟹的都不怕反而长大了就不敢了 长大真不好

37分钟前
  • démodé
  • 力荐

确实是开先河之作,但是要说没有本片就没有新浪潮,又有些言过其实。在故事和风格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在总体情绪和方法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以致着眼点也是美国化的。还是另一说法称其为美国独立电影里程碑之一比较中肯。

4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你一定要原谅我,遇不到街角的那红气球,沦为游乐场里的小逃亡者。

45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力荐

口琴配乐太棒了。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想到的是Mouchette,虽然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电影;后半部分看到了红气球的前影。红气球是拍在三年以后

47分钟前
  • 蘭女
  • 推荐

50年代美国婴儿潮,是儿童西部电视剧最火爆的时候,所以影片中的小乔伊一直盯着电视机看儿童西部电视剧。虽说大制片厂一直很烦电视机,甚至不允许影片中出现电视。但独立制片却很喜欢电视,因为可以把他们卖不出去的B级片卖给电视。这片不就体现出导演对电视的爱吗?

52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跟小时候做过的一个梦前半段几乎一样!不过梦里我一直到长大也没有被家人同学老师找到,现在想起也悲伤。

56分钟前
  • vivi
  • 力荐

New York, 1953

59分钟前
  • 【守破離】
  • 还行

看的时候不禁笑出来,短假就看了三部电影,这部最好,喜欢笨笨的Joey

60分钟前
  • 艾玲
  • 力荐

无论是剧本,节奏,表演,配乐,剪辑,摄影。全部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你自然知道这个孩子最后会被哥哥找到,但是从他开始流浪到最后被找到的过程,真是动人!!这个独立电影拍的有意思。能从里面看见点点新浪潮的影子。孩子么,总是和大海在一起的。新浪潮去掉的,正是战后这欣欣向荣的乐观的美国精神。他一天之内上哪儿找那么多瓶子!!

1小时前
  • 李子鲤|Lilith
  • 力荐

小丑男卖萌亦有亮点,美国梦+闪亮的日子

1小时前
  • 王福
  • 推荐

记录式摄影捕捉纽约的日常气氛与场景是其优点。时间上介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之间但缺乏社会分析和批判视角。编导立场保守,有其时代局限:白男中心叙事儿童版。对枪、马与西部片的迷恋,对其他族裔(原住民、亚裔、非裔)的浮光掠影呈现有贬义与猎奇成分(从西部片学来的描述原住民的方式,沙滩上亚裔小孩与被淹的非裔游泳者)。恶趣味之杀人游戏。沙滩上承诺却没有兑现的一杯水。美式流行消费文化逻辑的儿童版缩影:赚钱,消费,无节制地吃喝玩乐。棒球,西瓜,棉花糖,降落伞,骑马…有些场景如今看起来有点不安全,有点剥削小演员。不过那是1950年代的底层白人家庭小孩的生活,摸爬滚打的皮实,也跟现在美国对儿童的保护意识不同。

1小时前
  • 黄小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