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体

完结

主演:戴安·琳恩,本·施耐泽,阿什利·罗曼斯,奥莉薇·瑟尔比,Quincy Kirkwood,洁斯·萨尔圭罗,劳拉·德卡特莱特,Samantha Brown,西德妮·迈尔,塔拉·尼科迪莫,米西·派勒,詹妮弗·威格莫尔,帕丽斯·杰斐逊,Nicole Fournier,Ayesha Mansur Gonsalves,阿里·巴德沙阿,莎农·卡诺瓦斯,约翰·麦克唐纳,Sarah Booth,Kirstin Rae Hinton,布莱克·鲍姆加特纳,鲍比·布朗,辛迪·戴,桑吉特·德席尔瓦,丹尼尔·迪托马索,艾略特·弗莱彻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剧照

Y染色体 剧照 NO.1Y染色体 剧照 NO.2

 长篇影评

 1 ) 一部漫改剧需要承担议题吗?

《Y: The Last Man》 ,这是一部八字还没一瞥的漫改剧,也并非一个多么出名的项目,却引出了一些或许与之并不匹配的议题

在一个英美剧博主的文章里,见到对这部剧开发过程的介绍,博主是这样形容的:“ 这个故事之所以改编起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现实世界仍然是男人的世界。如果一部电视剧里仅有一个男性角色,其余所有角色是清一色的女性(甚至连猴子都是母猴子),这样的剧集会有多少人愿意看?估计除了中国观众之外没有哪个国家的观众愿意看。 ”(援引自该博主原话)

但是这位博主在介绍另一部《The Terror》时,则说的是:“ 该剧几乎没有女性角色(98%的演员——包括群众演员——为男性), 因此喜欢风花雪月的朋友就不用看了。 “以及”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很「爷们」的剧集,几乎没有女性角色,风格也是很「硬核」的。 ”(援引自该博主原话)

在几乎同时期介绍一部几乎全男性角色的剧集,说的是”喜欢风花雪月的朋友就不用看了“,言下之意是不喜欢风花雪月的观众还是会喜欢看的,而介绍(第一主角还是男性的)几乎全女性角色的剧集,则变成”这样的剧集会有多少人愿意看?“然后对这个假设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估计除了中国观众之外没有哪个国家的观众愿意看。“不仅是对前景的疑惑,更是直接看扁

我猜博主的意思是,因为现实世界(社会)仍然是由男性控制的,所以几乎清一色女性角色的剧,除了中国观众没人愿意看——现实是不平等的,所以女性不(太)可能会成功——女性没有能力/女性没有商业价值

看似提出了现实的不公,但得出的结论不也带着典型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类似这样的论调其实一早就有,只是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措辞来质疑女性的各种可能性

在08年《欲望都市》上映前,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女性题材的电影能够吸引足够的观众,带来可观的票房,有趣的是在《欲望都市》剧集版里面,也曾提到要将同名专栏改编成电影,出品方认为会取得票房成功(big opening weekend),女性票房的成功(chick flick big),不是《X战警》那种成功,几年之后现实中《欲望都市》登上大银幕,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反响,不是什么所谓“女性票房的成功”,而是取得了一线商业大片式的票房,甚至比《X战警》更高出许多

后来大热的《饥饿游戏》,其主创在曾在接受纪录片采访的时候说过,曾被要求将女主角换为男性,就是因为投资方不认为女英雄为主的电影能获得成功

在17年《神奇女侠》之前,几乎所有人都怀疑女性超级英雄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观众,也怀疑女性导演是否能执导商业大片,导演Patty Jenkins曾说自己压力很大,如果她失败了,别人会认为不仅是她失败,而且也会就此认为女性导演无法执导商业大片,整个行业的女性前途的重担似乎都压在她的肩上(大意)

男性角色为主,男性导演执导的商业大片那么多,为什么失败了不会被认为是男性角色为主的商业大片就不会取得成功,也不会被认为男性导演不适合执导商业大片?

如果女性从一开始就被质疑,被看扁,千载难逢才能得到一次机会,万一失败了不仅被认为是这一部电影不行,剧本不行,或者这个导演不行,而是直接被盖棺定论为女性为主的就不行,女性执导的就不行,让其他女性能得到的机会更少——这难道不正是最典型的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吗?这不正是这个现实社会各种不公的起源吗?

——为什么“我”失败了,“她”就不能有机会了?(不明白?让我们把性别、人称调换一下)

——为什么“他”失败了,“我”就不能有机会了?(看明白了么?)

所幸的是还是有《异形》、《欲望都市》、《神奇女侠》、《女子监狱》、《饥饿游戏》这些一部又一部的各式各样的女性作品成功了

可即使有了这些凤毛麟角的成功,依然不能改变大家的刻板偏见,即使有些项目得到了机会,也无形之中承担了并不需要承担的压力

这部《Y: The Last Man》 难道不是一样吗?这样一个并不算一线的项目,再普通不过的项目,成功了,应该是这剧的成功,失败了,也应该是这剧的失败,而不该是因为角色几乎都是女性所以失败

是的,这是一部八字还没一瞥的漫改剧,为什么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就剧说剧,而是针对整个群体给出这些不靠谱的预测?让这剧承担与之并不匹配的议题?

因为女性角色为主的作品不多,就认为女性角色为主的作品不会成功,因为女性高层不多,就认为女性不适合做高层,认为女性导演不多,就认为女性不适合做导演,因为女性军人不多,就认为女性不适合参加,因为女性成功的不多,就认为女性不会成功,因为女性……所以女性……

以及因为有色人种……所以有色人种……

因为LGBT……所以LGBT……

这种思维模式,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偶尔的,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冒出来过?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抨击这位博主什么,而是觉得我们在不自觉间都会有着各式各样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不说并不会消失,说出来自省共勉会更好

 2 ) 烂中烂

第一集非常无聊,没有任何亮点,硬着头皮能看下去,第二集开始无语😓

人物设定一团稀烂,剧情全靠硬推,毫无逻辑。末日过去两个月结果跟暂停了一样没有任何进展?蹚水找猴子和中国人对手戏的意义是?除自己以外所有男的都死了还大咧咧跑出去是在想什么?世界末日不仅带走了全世界的男人还带走了全世界的锁?

看到男主被特工直升机拉回来和总统妈同床睡半夜爬起来找猴子惊动其他人时直观的感受到了制作团队对观众的恶意,遂弃之。

烂中烂,很难想象会有比这个更烂的剧!

 3 ) 如果世界上只剩一个男人...

又一部由DC漫画改编的同名剧开播啦~《Y染色体》,又名《世界上最后一个男人》,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哈哈哈~少有的几乎全女性阵容的剧,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刚看完《Y染色体》第一集,开篇全是尸体,说实话有一丢丢被吓到,但是更多的是有被吸引到。当时内心OS:刚来就这么劲爆吗?

趁末日还没到,快来看一下我看完第一集后为大家伙整理出来的一些口语表达吧~


1 make something count. 好好利用,让它变得有价值

count在这里用的是“有重要性”这一层意思,make something count就是让某样东西变得重要、有价值。男主角Yorick作为一个tutor,教小男孩魔术,小男孩的爸爸觉得跟他学不到东西,所以给小男孩报了个魔术夏令营,不再需要Yorick了。这节课剩下最后20分钟,所以Yorick说,就剩20分钟了,我们好好过,学点东西。

举两个栗子:

You have an hour. Make it count.

你只有一个小时,抓紧时间。

At least we have today. Let's make it count.

至少我们还有今天,好好过吧。

2 low on cash 手头紧,缺钱花

光看字面意思大家应该都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low=“低的,不足的”,没有足够的钱,也就是缺钱花,手头紧的意思。

Yorick想要跟女朋友求婚,但是他是个蛀米大虫,没啥钱,所以只能跟他姐姐说手头有点紧要借点钱。

举个栗子:

I'm a little low on cash these days.

我这些天手头有点紧。

3 Sup? 在干嘛?怎么样啊?

这是个朋友之间的打招呼用语,跟hello差不多意思。其实也是美语里比较常见的偷懒表达,原本应该是"What's up?"。我们都知道美国人说啥都懒,他们先是懒成"Wassup/Wazzup?",然后再偷个懒便成了"Sup?"。甚至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偷懒,把s丢掉,说成"Whaddup?"。一般是比较熟的朋友之间会这样打招呼,塑料朋友可能更适合用"How are you?"这种。

那么当你的朋友跟你打招呼,"Sup?",你该怎么回答呢?请继续往下看

这里列出来几个比较常用的回应:

Great. 很好啊

Not bad. 马马虎虎吧

As usual. / Same old. 老样子

4 something works either way 都可以

either way表示无论哪一种方式、不管怎样,works either way便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行,也就是都可以的意思。

这个黑人女孩在做一个炸弹,起了个名字叫Jerry,旁边的男人便问她,你怎么知道是个男孩儿(因为他的认知里面,Jerry是个男孩儿的名字)。黑人女孩儿其实并不在乎,她可能觉得男孩儿女孩儿都可以用这个名字,所以她说都可以。

举个栗子:

-This outfit only works if I'm standing. - I think it works either way.

-这衣服只有站着还能看。 -我觉得都可以。(都很好看的意思)

5 off the clock 下班了;任务完成了

off=离开,off the clock字面意思是不在工作时间内,也就是下班了的意思。Nora作为总统的助理,她的任务是在Jennifer面前复述Jennifer在采访时说的话,她说完之后,总统便说你的任务完成了,可以下班了。

举个栗子:

When he's off the clock, he's on a two-mile radius.

他下班后,活动范围只有方圆两英里。

6 bullshit somebody 哄骗某人

喜欢看美剧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bullshit是啥意思,人家在blablabla说了一堆之后,你觉得他在胡说,你很生气,可能就会说到:"That's bullshit! "这里是作为名词哦~

而在bullshit somebody里面,bullshit作为动词,跟某人说一些胡编乱造的话,也就是哄骗某人的意思啦~


好了,以上便是我看完《Y染色体》第一季第一集总结出来的7个口语表达,还没看过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煲剧啦。

也许小伙伴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世界上只剩一个男人,作为女生的你会怎么做,或者作为最后一个男生的你又会怎么做呢?

我先来我先来,我会先学好英语,免得末日来了要逃命,遇到老外了都还听不懂老外说啥哈哈哈哈哈(bushi

|本文作者:Yuki

|审校:Juliet

|排版:Anita

|总编:大风哥Wind

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看电影学英语,想加入我们一起创作,请关注公众号:Wind教口语

 4 ) 看到第二集,就感觉像在鬼打墙

第二集的时间线已经在事发日过去60多天了,完全没懂这些人都在干什么。都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大街上尸体都没人去收。总统除了讲漂亮话只想找自己女儿,连个重振秩序的想法都没有,不知道在混什么日子。剩下的一些配角,还有总统女儿和儿子都不知道在乱晃什么。也没有在做重建工作,也没有统计幸存者,也没有什么目标要干什么。就虽然这是个大灾难,但是又不像行尸走肉那样还有新的危险咯,女的大部分也都活着,男的也活了一小部分人,怎么整个社会完全就没人想重新来过好好活下去啊,看的我满头问号…

 5 ) 个人观感,个人理论,可能比较特殊?

可能因为自己太过鸽派再烂都喜欢看或兴趣特殊喜欢看些比较扭曲的东西,这个豆瓣评分5.3的玩意自己硬是一口气看完,还整体观感不错。

所以以下也只是一些偏个人向的理论和观点,应该是不符合大部分人的评价吧。

从整个剧上说,这个脑洞有创意但早就烂大街了,不过把这烂大街的创意做出来的倒似乎仅此一家,也算是比较独特也不错的一方面了。剧本、技法、演技、效果等自己不够专业也不敢贸然评论,整体上说给自己一种中规中矩感,并没有在这些方面显得明显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而整个剧的题材上,可以说是“中头奖了”。在当今这种各个主义越来越激进与追求多思想表达与发展的时代下,直接在“女权”这个敏感又难以明确解出答案的问题上雷区蹦迪,争议或是批判也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话题本身就无法让所有观众都同意其观点。

但,也是就这个方面上,我开始感到这个剧独特而有趣一些内容了。

以下是核心理论区了,更是可能出现过分解读或解读谬误的出现:

自己的观点是,此剧的作者们正是借着这个敏感而独特的话题,结合原著漫画本身,阐述了一种作者对这个话题的见解与表述。

剧作的一开始,大篇幅地展开了各个剧情线路的角色,核心主题始终围绕着:女权(基本上吧,不完全)。让女特工制作炸弹交给自己的老板、总统与议员的对峙、男主对女友的求婚、男主姐姐在救护车上发生的一幕。这里作者的表层语言很浅显:渣男人。总统的问题绞缠不清、女性总是需要去带孩子、明明有了家人还要特意说谎搞外遇、把女性接受男性求婚当成必须。

然后,就把这群男性搞死了(此处不谈论争议的转性问题,至少我国内还不是那么敏感)。

结果就是导致了巨大的灾难与危机,一句话就是:没有男性的世界会产生灾难。这里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Wrong!没了男性女性也能自力更生。这种观点没错,但个人认为作者是希望从更宏伟的层面展开这个问题:同样没有女性的世界更会产生灾难,但是这是从物种、生物繁衍遗传来说的,也是为什么设定死亡的不仅仅是人类还有其他物种的雄性。

这里留一个疑点就是:既然让所有雄性都死亡了,那么为什么只有人类社会发生灾难而不去详细讲述动物身上发生的灾难呢?仅仅是拿“物种灭绝”一笔带过。是因为此段意义在于阐述社会性下两性别更是有重大意义与责任?还是说刻意营造一种人类女性离不开男性的氛围?

接着的故事线剧情线就不展开说明了,大致可以分为(自己分的,实践上可以有其他角度)3条线:新政府内部线、仅存Y染色体线、亚马逊武装线,其中未能再进入政府的母女和转性者同男主姐姐并入了亚马逊线(但是一定发展后),武装暴力者并入新政府线。

在这三条线上,展现出此剧的独特性和让自己感到不错的剧作方向:通过这几条大线,既是各个层面去反映“女权”这个问题(这个多线代表多层实践上并不算少见了吧,特别牵扯到宏大议题的内容上,如《炭疽》这样的。但这样谈论女权的是第一次?阅片不够不敢肯定。)又是以次背景充分刻画人物独特个性去上述大议题中角色的扁平化。

对应的政府线可以看成是美国高层政府对于女权的反应与态度观点。剧中显出的是一幅为民为安全的形式,高层的冷静与统筹解决实际问题,而人民的内心愤慨、悲伤、阴谋论则放置次要。对应就是代表着美国政府整体上现实出在女权争取与法案权利等争取中,政府更优先关注实际性物质性的议题,如国家经济、疫情、稳定上(真实怎么样是新闻的事,此处说的是剧中暗示的现实)。

同时政府中也多次提到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女权态度,保守党激进党的不同反应,在国家完整统治中、总统稳定执政中,明显是优先考虑上面所说的内容。而当两党派相争时,女权不过成了一个攻击的武器,包括第一集中议员与总统的争吵,以及后几集的政府内部出现分裂与争议中,总统候选者拿外面暴动人群来说事实际上并不完全关心外面人心里的内容,而是作为一种攻击手段来辅助自己夺权。

而在这种角色扁平化进行表明立场观点后,同时又加入各种变量为人物添上独特的个人色彩。暂任总统对儿女关心与尽力处理的事物,第一夫人和其女儿的过程经历,这些是直接给人观赏时表层的快感,对某个角色的爱恨情仇。

在亚马逊武装线中涉及的议题显得更为宏大,有关于转性者在那样环境的境遇与个人态度,也有对不同意识形态女权主义的暗示。

此团体领导者自称曾是警察,在团体领导和实际中充满魄力,人物本身也极具自强自主的独特魅力,却在后面不但露了马脚而失去不可一世的地位。剧中对她的人生经历着了不少笔墨,可能就有以下暗示:

她一开始只是普通职工女,有权希望拯救女性不平等地位但屡屡受挫,因为她本身自然是有各种不好的缺陷,更无法爬到道德制高点去打压别人。象征着正常个体女性身边索取自我赋权而被淡化抹除或象征激进主义“女拳”(用词可能不准确)在个人情境下根本产生不了破坏?有待进一步阅片再解析。

而后她一方面靠恐惧放枪另一方面靠武力杀戮,练就了自己的团体领导与个人实力。此处的得到团体意味着较激进女权者因在意识形态上不为一般人所接受,只能通过特殊手段来实现团结与联合,一个外在灾难的压迫与恐惧点燃后实现。同时她练就个人枪法实力与个人魄力的过程确实暗地里放女性的冷枪,个人认为是对应着极端激进女权主义者更多不是因为自己生活被父权生活完全打压而形成的,那种情况更多是产生隐藏起来的复仇心和表层的服从与恐惧(这个团体开始时的其他成员应该是这种境遇)。真正的激进者有过一定受男权主义打压的境遇,但更多的靠着在暗处(如网络旁观、现实旁听)吸食其他女性的悲惨受压迫经历来形成一种自己的极端理论。简而言之,她(们)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太多,但看到太多了,加上非亲身经历自然造成的一定程度上经历失真与扭曲,她(们)的女权极端性反而比正常受压迫女性更要扭曲。虽然她(们)表明着自己看到(暗处旁观的看到)自己女性同胞受到迫害的过程自己是无比心痛与仇恨,而且也是实话。但同时她(们)也十分希望这样看下去,因为每个女性的惨痛都是自己极端理论的完美佐证,也是让自己与自己理论壮大的完美途径。剧中对应着暗处放枪,喝酒取乐,现实就可能映射着在各种同经历自我治疗者全体论坛或圈子(USA)中浏览,对受害者安慰几句并记下经验,随时准备联合这些人们一同组织自己的团体。

接着一个核心点就是原为政府的一位母亲发现了她的背后阴谋,清朗了她对整个团体的机制。此处的群体社会心理学内容基本上就可以参考电影《浪潮》了,极端而响亮的意识形态(统一的敌人与精神批判对象:你懂得)、特立独行又集体意义的口号(亚马逊女战士,这其实还能扯的更远)、集体精神(团体内姐妹一般的亲密与无私)、仪式的存在(葬礼与诞生,基督教一样的洗礼,新名称与新生)以及武德充沛,详细的极端意识形态的行为看过都知道,虽然可能是一大看点但在整体性分析上仅提到此。此处意味着现实中偏向激进与极端化的女权团体可能不仅仅是为女性提供庇护与赋权争取,更可能是为了那个背后操纵她们的领导者的把戏。拿这种群体心理学蛊惑与利用,实现自己的理念与目的。

但这位母亲并没有说撕破脸皮,而是提出条件并延续。这位母亲可能代表的就是比较偏保守一点的母系女权形象(可能不太准确,不清楚核心是在于其母亲的形象还是说其在女权中代表的形象,第一集她与总统的话复杂了此人物但也体现人物多面性),而她的认同与加入也表明了这样的偏极端女权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在此环境下反而是很好的团体,明显可以看出和其他团体比这个团体的生存力武力凝聚力都要强大很多(最后决战等下再说)。也象征着现实中通过较激进(可能用词不准)手段争夺女权的团体并不是暴徒,也是为实现自我权利的一种大胆尝试与有事实历史价值的活动。这位母亲的加入不代表她符合或希望符合她们的极端意识形态,而是作为自己的一个平台或跳板,也可以说是被迫,也象征着现实中不少正当索权的女性不得不投身激进运动的尴尬局面。

最后团体气昂昂(前一句有一个字可能比较敏感,没说)地进行战斗,却被能包容正常男性、转性者的集体给击败了。讽刺一般的,这里还多是更可能有暴力色彩的囚徒,反而原因在极端情况下包容其他异己者。而亚马逊的失败则暗指激进团体可能有成效但也损失巨大,而多样化的女权团体可能会一时显弱但因为历史性(剧中就可以代表主角光环了)而必然会长久存在。

战败回去的女领导者与那位母亲产生激烈的争执,此处的争执与前面两团体的战争,除了表层意义,有可能就是深层理念的冲突与斗争。激进与多样的冲突,较保守与较极端的冲突。

较激进者认为对方不敢开枪,而那位母亲则没有犹豫地按下扳机。此处可能意味的是:母亲意识到激进与极端虽然能带来一时之利,但其本质就是拿女性的身体去堆起一个莫名的理念,而真正能为女性争取来的权力(剧中的资源)并不多。而她只是杀了领导人而不是彻底与团体决裂,是代表真正该被女权争取者铲除的是背后利用她们而并不完全考虑夺权的极端理念者?也或者直接表明女权者应打倒的敌人除了父权体系外还有“女拳”者(同争议)?

其中领导者表示的你不敢开枪显示激进女权者对保守型稳定型女权者的看不中,或者至少是认为她们不会把矛头伸向自己的姐妹,较激进的女权争取者。但那一枪的鸣响也彻底意味着女权与“女拳”(同争议)的决裂,她们如果真正希望自己有明确的赋权与平等,就要警惕内部的平均主义、利己者、激进极端的人等等。(不恰当的比喻,伪科学比非科学更需要被科学去打倒,因为它以假乱真,更会为科学沾上污点。空想SH主义与ZB主义比起来,前者更需要SH主义者警惕。)

同时此线中的独特变性者角色也比较特殊,他没有Y染色体,在群体中并不受待见。象征着那些性转者的几度悲惨,原性别不认同,新性别也不认同,个人就夹在其中备受各种言语与道义的折磨。此处因为是处在较激进组织而产生的,所有也明确了性转此事本身虽然很有自由派激进派作风,但与较激进极端的女权组织完全不是一路人,他(她)们不但无法在这里找到归宿和认同感,找到另一性别的认同感,反而备受诟病。

而那位母亲在一定情况下也找过转性者希望两者一起,但被否决了。意味着转性者意识到,她(他)也并不属于这一个保守式较正常的女权团体,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痛苦。最后他(她)忍无可忍地离开而奏起了琴声,也象征着虽然她(他)们的性别可能受人诟病,但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美好是无论什么性别什么情况都可以甜美共享的,一个童话式的结语。

第三条主线自己就不好解读了(实力不够),角色少(从1个人到2个人到3个人),人物多面性更丰富,不易进行扁平化理解。整体上个人观点是:整个剧设定的全男性死去(以Y染色体定义,无冒犯意),代表着把镜头拉入现实的女性或女权生活,而女权中虽然几乎无男性但总会有一两个,不过目的可能又需讨论(男性为自己利益而加入女权,或是真心真意为身边女性赋权,或是被女权运动当道具般使用)。

男主觉得自己就是第三者(长两个腿会跑的Y染色体),他的存在是为了女权(剧中世界)更好的进行,为了人类。但他又渣又屑还管不住自己的猴(可能象征着什么?),猴子可给他闯了不少灾难他还总是不想锁住他反而更显疼爱,身边人说过这货烦人但这也是唯一的雄性而过去了(这时大家应该都能猜到猴子暗指什么了吧,但因为自己也不确定我就点到为止)。

除了猴子以为,他其他的操作也是巨婴一般的让人迷惑,总想找女朋友,不懂得体贴人还总搞圣母行为坏事,相比之下其优点屈指可数。但他确实又是唯一的男性了,加剧的矛盾产生戏剧化的效果,但一定会让大部分观众极度不适(可能也是剧作评分低的一大原因吧?)。此处自己太会解析,可能代表的是女权运动中就算怎么努力,也会因自然遗传规律而无法完全摆脱男性(实际上应该可以,据说几年前就实现了卵卵结合并成功),正常女性确实与男性的各种情感关系也使得在社会层面男性必不可缺。就这样男性像橡皮糖一样黏在女权的脚底(无针对意,仅指剧中男主渣男行为的象征意),希望摆脱而事实无法摆脱。

最后的一战中追杀弟弟的竟是姐姐这样戏剧化情节,个人认为:姐姐加入亚马逊确实实现自我赋权,但却对弟弟饶恕并放走了他。暗指被极端激进女权冲击后,摆脱那种不切实际的理念的一大方法就是亲人,想想身边的男性亲人,哥哥弟弟父亲等(不说那种这些亲人反而正好就是你被压迫的真正来源,就算一定程度上是,如剧中那位姐姐一样确实受到家里一定的性别那啥)在暴动战争灾难等情况下,亲情会跨越那种总让人很在意的性别问题(剧中也算是此处试图升华了,效果怎么样看个人感受)。

总结来说,上述仅仅为个人观点与理论,既可能过分解读,又可能解读过歪或扭曲本意。同时在几个观点上,自己也仅仅是去阐述作者希望在本剧表达的观点,非个人观点。

满分5分给4分,是绝对从理念和各层面说起还不错,至少给平均分数2.5。自己很久都没找到能让自己看到折射这么多社会层面问题的剧,再添0.5分(最后是感到此剧这种评分5.3太可怜了,拉高平均而给的1分,实际上应该是给个总分3.7上下。)

 6 ) 说句外行话,这电影的漫画版很差劲

无意中看到这部名字叫 世上最后一个男人的漫画居然开始出电影了,一方面佩服这个导演胆子够大,一边也拍好觉得难度很大

因为当初看这部漫画,作为一个男人也是很兴奋,但是后来越看到后面就越觉得别扭,因为这部漫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定义不清,不像日漫,要么你就开后宫,要么你就拯救世界

漫画版世上最后一个男人,看完后给人感觉,这个美国男作者,又当又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仍然是以男性的视角和思想来看待这个只有女性的世界,同样,结局仍然很糟糕,男主的复制品以一个跳窗结束了自己下落不明的旅程,黑人保镖也挂了,顺便黑了一把以色列女兵

以前在知乎看到这种问题,比如全球男性突然都完了,那么人类是不是会灭亡,很多人拿什么原子弹,水坝之类的男性为主体设施无人管理来作为证明

其实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就是地球上男性不灭亡,而这些关键设施的负责人全部消亡的话,人类在他们嘴里还是要灭亡,因为懂得操作这些器械的人不存在了,就是你从街上随便拉一个男人过来,他也不会操作这些东西,那么按照这种论调,人类还不是要灭亡?

并不是什么男性不存在,女人就活不下去,而是懂的操作现代科技系统人不存在,人类会很麻烦!

同样在漫画里的男主,基本手无缚鸡之力,要不是他母亲是总统估计也早挂了,从头到尾被各种虐,甚至被黑人保镖虐

但是从他的各种言辞,各种行为举止里,你仍然能够看到作者试图展现的那种刻意的男性文化,比如在聊天和争吵中总是不断重复一些男性文学,音乐方面作家的名字,穿着一些展现男性特征或者刻意表达的男性行为

还有和一位女船长航行中提到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表面上是无意或者表达男主的冲动,

实际上仍然是有意无意的暗示女性,这个世界仍然轮不到你们来管理,爱情和家庭才是你们的主要归宿

真正认为男女差不多的人,会让男主哪怕拿一本干物妹小埋,乌贼娘,小林家龙女仆之类的漫画,或者女装一下,昂首阔步走在街头,或者在舞台上跳舞,比如这次奥运会闭幕式出场的,日本著名宝冢歌剧团就有不少的女装大佬,打扮惊艳让女人都感到羡慕

都比这种有意无意宣传男性的特征和文化要强,谁说男性一定只能读男性的书籍,体验男性的文化呢?

里面的女权主义者被黑成了杀人狂,集权主义者,以色列女兵被黑成了从漫画开头追杀男主到结尾,并且干掉了黑人女保镖的罪魁祸首

整个世界的女性看到男主仿佛发了疯一样,因为他好像是仅存的地球男性,但是疑问来了,这个主角从头到尾基本没什么特别技能,他除了被拿来研究怎么免疫,以及配种外,最多就是克隆一下造点人,还有什么价值?

要说病毒,设定里对女性免疫,男主又是特定人群也免疫,我不明白慌什么,罪魁祸在首漫画结尾,找了半天,还是个男性研究员搞出来的好像

作者潜意识,女权主义者都是极度激进的,至于以色列女兵为什么被黑,中东那个地区因为历史文化原因,能够抛头露面的女性相当少,更不要提能够当兵的以色列女人了,还有她们的内衣照

在中东战争后,几个绿绿国家被以色列和美国揍的鼻青脸肿,以色列女兵的出现,其实也是挑战了那个地区的父权制度

漫画结尾,作者应该是迫于压力画了个女性世界美满的结局,虽然男主结局很糟糕,虽然有些东西讲的确实需要思考,比如男性为主的那些重要岗位,电站水坝原子弹等重要设施完全无人操控该怎么办,自然灾害时候,比如森林大火女性消防员不够怎么办,还有刚开始时候,社会上两性瞬间失控,而出现的动荡不安的问题

这个作者给我感觉就像是美国版的徐克,他并不了解女权的本质,就急于画了一部所谓打着女权主义旗号来非常片面的漫画,其实里面的本质无非就是把一群集权的男性换成了女性,女主换成了男主这种狸猫换太子把戏而已。就现在人角度来看,真的非常幼稚

徐克同样的,在不了解东林党情况下,连拍了两部龙门客栈为其洗涤,并且完全打破了前辈胡金栓老爷子理念,作为一家龙门客栈的江湖栖息地,对阉党和东林保持中立的原则

现实里面并不是没有这种类似的女性社会存在,图阿格雷人就是中东一个非常有特色母系种族,在那里,男性需要遮住面纱,女性则不需要,具体原因不可考,但是,那里的女性知识水平很高,谈恋爱时候甚至会写诗给男方,这在一个类似荒蛮的沙漠地带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就是这样发生的,还有近几年崛起的库尔德

另外波兰也有个小镇,之前报道过,12年来,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生不出男孩,于是女孩子们自发承担了镇子上一切,老师警察消防员,几乎无所不包,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宝宝,看样子也是很宠爱,并没有像那个作者漫画里那样,没有男人惊慌失措,看到男人如恶鬼一样穷追猛打的让男性看到都觉得很别扭的思想

还有北欧国家,男少女多,挪威,冰岛,丹麦,瑞士,芬兰这些国家,女性在社会上承担的职责并不比男性少多少

还有著名的女人岛 //baike.baidu.com/item/女人岛/6289694?fr=aladdin

所以个人觉得,这部漫画相当失败,既没有开后宫取悦到男性,也没有因为了解女性思想而取悦女性

到最后,男主后宫没开成,世界也没拯救,所谓的逃亡把自己克隆复制一代一代就这么结束了,顺便搭上了黑人女保镖,什么玩意儿画的

搞这种设定,如果是真心探讨男人消失后女人怎么办的,肯定是不会弄这种设定和剧本的

这作者心里小九九其实已经猜到了,又坏又怂,想开后宫,又怕被喷,想拯救世界,但自己一个人能干啥?而且设定上还是个三无男主

如果他真的敢像日漫那样,或者拯救世界,或者开后宫,或者讨论人生的,我倒是佩服他,可惜在这个作者漫画里,三样都没发现

建议想看这种电影的观众看看 波兰人的1984年的铁幕性史 //movie.douban.com/subject/1401208/

是怎么描述女性当政后的世界,设定跟这部漫画几乎一样,甚至怀疑,这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是抄袭了这部电影设想,就像徐克篡改了老版本的龙门客栈,自己改的面目全非那样

比这个美国老男人画的漫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点,美国佬还是要学习一个! naive!

 短评

剩这么个货色……还不如一枪崩了。P.S.弹幕里以及评论区某些跳脚蝻可真比剧情精彩多了。😄

5分钟前
  • 宇大人
  • 还行

y染色体海报都是女的,干脆死完算了

7分钟前
  • veto
  • 很差

以为强设定会带来惊喜。然而,就是平平,披着强设定讲夺权(宫斗不比这香?),披着强设定讲特工(毫无亮点?),披着强设定的废材(废材究竟有什么用?说实话这个确实很吸引人哈,可是故事也不讲啊)。干嘛非要最后一个,直接死绝,讲讲强设定多好。视角可以多个拉开,爱夫的,恨夫的,受到压迫的,一直反抗的。编剧拉胯,我来讲几个可开脑洞的:男性职场,财产继承,欲求不满,性向改变,集体无领导,母亲肚子里的男孩,感觉自己又可以当编剧了。额三集无惊喜,再看一集,毫无惊喜直接弃。剧情没有女性不可替代性,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12分钟前
  • Feem
  • 还行

一个女性统治的世界,焦点仍然放在最后一个男人上,这个世界的阳刚之气真是过剩了。

16分钟前
  • Caraway
  • 很差

角度挺有意思的,而且我也幻想过这个事情,起因是某年单位里很多男的都感冒了,女的都没事。

18分钟前
  • S
  • 还行

没有喜欢的人设。一集弃

23分钟前
  • funny
  • 还行

一集弃。本来是冲着这个女性视角和科幻设定而来的,失望。拒绝任何理由的暴力解决问题,无论男女。没有感到应有的,合理的科幻氛围,反而只是极端展示两性间的冲突关系,那你直接打出个字幕说:所有男人都该死,现在他们都死了,我很开心~不就好了,搞什么科幻设定,扯那么多理由何必呢~

26分钟前
  • Quester
  • 较差

忽然想到这样一句话:天底下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嫁给你。

30分钟前
  • OMG
  • 力荐

带着很高的期待看的 结果味同嚼蜡and男主和🐒怎么不去死?

32分钟前
  • 盖不来了😀
  • 还行

虽然拍得烂 但能让男人跳脚也算是功德一件

37分钟前
  • villanelle
  • 还行

戴安琳恩的儿子又成了全世界的希望是吧

40分钟前
  • Jorge. Wo 🍇
  • 还行

第一集就好磨叽混乱,都不知道导演想要讲什么,到了第三集仍然是注水的剧情,弃。

45分钟前
  • 秀了个咻
  • 较差

我只是无法理解没了男人为什么女人要去白宫闹事……

47分钟前
  • 我亦鬼也
  • 还行

这部剧唯一的价值只有所有男的都喷血而亡的那一分钟

52分钟前
  • 凯莉真美
  • 较差

什么样的人才会爱看这片子?可能是看了能得出“果然男人是天,果然女人的问题都在自己身上”的人吧。批着女性主义的外皮,吃着女性主义的红利,却拍成世界没有男人不行、女性全是争端、情绪化、能力不足的样子。真搁这儿演猴戏呢?

54分钟前
  • 海鸥叭叭🍟
  • 很差

设定还不错,观望后续,知道是铺垫但是前面男性角色真的太冗陈了还不如直接从末世开始,或者相关剧情塑造好一些,前面完全不知所缘,去掉完全可以...

57分钟前
  • Los🌈
  • 还行

看第一集的时候觉得好女权好精彩。虽然男的有点多但也知道异性恋是为后面男死铺垫的。可是第二三集真的太无聊了,线好多又没有巨大的波澜,已经有点不知道期待什么了。朋友提到没有探讨指派性别/性别认同/性取向,我也感受到且觉得这方面不够,但我更觉得剧情本身就有很多问题,都末日架空剧了就不能更激进极端一点吗?

1小时前
  • 范文婧
  • 还行

即便全世界只剩一个男人,电视剧还是在围着这个男人拍。这个世界不行啊。

1小时前
  • angrybaby
  • 还行

这个傻逼儿子,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傻逼角色,弃了

1小时前
  • 👀look cv.s👈🏃🏃🏃
  • 很差

少了一半人,又不是大地震,不至于断水断电断食物。现代化工业都有操作手册。

1小时前
  • 我是国王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