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

HD

主演:Issaka Sawadogo,阿尔班·伊万诺夫,朱迪斯·厄尔·泽恩,大卫·赛勒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沃尔特 剧照 NO.1沃尔特 剧照 NO.2沃尔特 剧照 NO.3沃尔特 剧照 NO.4沃尔特 剧照 NO.5沃尔特 剧照 NO.6沃尔特 剧照 NO.13沃尔特 剧照 NO.14沃尔特 剧照 NO.15沃尔特 剧照 NO.16沃尔特 剧照 NO.17沃尔特 剧照 NO.18沃尔特 剧照 NO.19沃尔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你是否也曾有那么恍惚一刻做着虚幻的白日梦想?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昏昏欲睡的幻想,以此填补无聊的空隙,庸庸碌碌多年,殊不知某天也会抛弃陈规实践远行,遇见世界的美,从格陵兰冰岛到喜马拉雅,景色磅礴,透着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有了经历有了故事的人,对生活对爱情会有新的心境。温馨励志的电影鸡汤,总给人虚幻的饱腹感。

 2 ) 敬业者的赞美诗

冲着本斯蒂勒,原本是抱着这是一部如博物馆奇妙夜般笑点满溢重度欢乐喜剧的期待进的电影院,却收获了一次秀色可餐清新宜人的轻喜剧之旅。

影片主线很明确,做着不起眼工作孤身一人经常幻想模式全开的中年老男人沃尔特米提在所任职杂志社的危急存亡之秋为寻找自己负责的封面照片底片而不远万里踏上寻找摄影师的征程,历经一系列坎坷却不失精彩的旅程终于为自己的工作圆满画上了句号,也重拾了前进的勇气,在人生中踏出了新的一步。中年危机这类题材算是好莱坞喜剧片的老梗,主人公或是通过穿越时空历险,或是返老还童走一遭,甚至遭遇不明生物卷入玄幻大事件,在九死一生千难万险后重新恢复斗志,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最终还要抱得美人归,happily ever after地在美丽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向前。本片也不例外。

先废话几句影片的整体素质。作为本斯蒂勒自导自演的片子,本斯蒂勒对男主沃尔特米提的定位和演绎可以说是本片的亮点,在这类不以夸张表演取胜的轻喜剧中把握好分寸并不容易。影片优点很多,除了一如既往地在幽默之余展现生活的闪光点打打温情牌这类惯用招式外,影片中呈现的苔原和极地风景也为视觉冲击大大地加分,当做风景片来看也几乎没有问题。影片在小细节和过场桥段的设计上可圈可点,配乐的时机和氛围把握得也算精妙。然而......转折后面自然要批评一下了。首先的问题,在预告片中作为高能噱头出现的脑补模式在正片中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估计特效太烧钱),从情节中可以知道当男主在幻想结界中梦中情人的鼓励下飞身约上直升机开启不凡之旅时,脑补超能力就消失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转变,从心理学上讲外界刺激抑制大脑的多余活动blahblah,但在剧情的流动中还是觉得有些不自然,而且不够点题(尤其中文译名算是误导了)。这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是节奏略显混乱,笑点的分布不够科学,就像在游乐园坐了3分钟过山车大回转后需要在平直的林家小径漫步半小时才能进入下一个娱乐项目,换句话说是笑点的冷却时间比较长;而片尾就直接回到正剧般的叙述道路了。这种违和可能主要源于过于欢乐的开头。

之前有个广为转发的所谓“人的一生必做的N件事”,其中有一条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不少论坛包括豆瓣这个文青和小清新聚集地,也见到了许多主题是洒脱帅气放下一切去旅行的帖子。里面的不少帖子都奉献了精彩的旅行体验,展示了多数人平时体会不到的那部分世界的美丽。群众们的反应也很强烈,旅行的意义(尤其是去大家去的少的地方)变得尤为更加深刻,从开拓眼界到认识自己的内心。其实,这部电影主人公所经历是一次名副其实“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去了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山,经历直升机跳海,鲨鱼袭击并一睹雪豹芳容,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网络征友信息,还摆脱了神游综合征,可喜可贺。

生物课告诉我们生物体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展开来讲,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基因相似度,决定我们和他人不同的主要还是后天的部分,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由其经历塑造的。经历越丰富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越丰富,相对而言认识就更完整。但除非旅行家,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活动范围很有限,而每个人真正的长进真正的修行还是要在这漫长乃至有些无趣的生活中完成,悟道的本质也是长久的专注,格物需要坚持才足以致知。出去看世界的意义除去满足好奇心(可能是最重要的),往往在于切换一个环境,为我们的思考和认知提供新鲜的信息和处理环境。真正的认识自己参悟真理,不一定非要在山巅或大洋,日复一日参禅的高僧和久居小镇的康德一样能获悉世界的秘密;梦想的光芒和挑战的火焰,比起按着攻略跋山涉水,更耀眼的却总是出现在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坚定的目光中。跨越千里的历险,沃尔特见识到了想象之外的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险,自费机票,为的是找到一张底片,这是他在生活杂志工作中的最后一项任务。他丰富了阅历,但对他更重要的是,他做好了自己最后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在影片的最后,在生活杂志最后一期的封面上,出现的是沃尔特米提,一个已经被解雇的无关大局的底片资产部员工,在聚精会神观察底片的场景。“献给创造了生活的人”,这是摄影师捕捉到的最感人的画面,是老掉牙的口号“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工作”的注解,是一篇敬业者的赞美诗。

 3 ) 生命和大脑

思想是个很神奇的存在,大脑是实体的物质组成,然而思想作为大脑的产物却没有定性定形,让人想不透摸不着。

在我们所知道的生命体中,人的思想和感情是最复杂的。动物生存本性的吃饱穿暖并不再保证人的满足,我们日复一日的不满、低落、消极,其实有多少不是主观的空虚呢。

白日梦想家似乎是在说这么件事,去大胆的做吧。但是也可能不是。整部电影面子工程做的不错,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对于城市中如蚂蚁一般生活的我们,那种广阔的空间冲击太大了,画面的震撼性让影院里的观众时不时忍不住的“哇”。故事本身却偷了懒,单纯运送美好影像,却没有好好梳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

白日梦想家从开始就给自己设了个很远大的目标,想探寻生命的目的--拾起勇气,奔向未知。然而故事投机取巧,完全靠风景和Life杂志的精神遗产这一概念拉感情票。整部电影都在使劲积聚情感,期望达到生命意义这一高度,可是碎片化的情节不停给故事泄气。角色过于自我中心,主人公Walter走到了这些未知土地上,却没有走进这些土地的文化。未知并不只是陌生景色的新鲜感,旅行之所以带给我们震撼,是视野的开阔,视角的转换,用全新的视角理解世界。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投影出的异国风情、Life杂志的象征意义,最终只是被利用了而已。

科学证明,人的大脑是渴求震撼的,震撼所造成的情感反应可以转化为物质层面的健康提升。经历震撼感后,我们会感到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有耐心、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也不再那么物质。虽然生活继续,一切照常,然而震撼的经历却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想读有关这个科学研究的看这里:http://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3/12/make-time-for-awe/282245/

整部电影,真正打动我,让我感受到与角色相通的一刻,是Walter在幻想的Cheryl为他弹唱着鼓励的曲子的激励下,跳上起飞的直升机,那一刻,他随着机身起飞,慢镜头下的Walter眼睛瞪的滚圆,跟随他眼睛一起打开的,是他看到的世界的另一种景象。那一个镜头真的可以让我想起自己被世界的美打动、震撼时的感受。这些时刻是可以改变我们的。

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this is the purpose of 'Life' ".

想象整部电影的高潮只是美景和几句激励人心的话,那还要故事做什么。

(另,电影里的格陵兰和阿富汗部分都是在冰岛拍摄的。)

 4 ) 不觉得多鸡汤,却实在被肯定。

这是一部在我看来槽点跟赞点一样密集的电影。
槽点无外乎,你在喜马拉雅山脚踢球!美国人体力好也不是这么玩的是不是~以及这就是美国旅游局赞助播出的吧!美国护照想走哪儿走哪儿。

赞点言简意赅说呢,就是优秀的BGM,美丽的风景跟拍摄角度,最后呢,就是我最喜欢的影片立意之一——被认可。

说实话,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什么心灵鸡汤的fu~平静的沉默,平静的追求,平静的爆发。从脑洞无限大到人生经历丰富了一整页的resume,在我看来其实都还好。

但是无法自持的是,那张费尽千辛万苦找到的底片,是肖恩对米提的肯定。16年认真工作的肯定。那段静默隐忍的时光,是生命的本质。
这一点是我再喜欢不过的。
不言不语,一片风景。

还有很多啊,那个相亲男,那个胖下属,那个胡子男。
都认可了男主角,不说喜欢与否,那种认可,让我沉迷。
这太好了。

 5 ) 白日梦想家带来的思索

白日梦想家 讲述的是沃尔特·米蒂因父亲的早逝不得不担当家庭的重负,高中辍学在披萨店打工。他放弃在现实中追寻梦想,却在白日梦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成长为一个爱做白日梦的杂志洗片经理。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幻想自己成为英雄,到处经历各种冒险。某天,当西恩·潘饰演的冒险摄影师发来的图片不见后,沃尔特决定亲自前往寻找。整部电影其实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正是这种平淡中的冒险更能刺激人们的神经,主人公为了找到第25张底片,跑到格林兰找塞恩,后来从喝醉的壮汉那得知塞恩在一艘船上。于是他在犹豫是否应该冒险一次坐上醉汉的直升飞机去找那艘船。这时候音乐想起了,女主角边弹吉他边走到男主身边。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男主不知哪来的勇气跳上了直升飞机。之后的剧情就是他从直升飞机跳入大海,然后与鲨鱼搏斗。到冰岛后抢到一部自行车,溜滑板赶路,趁火山爆发前从小镇逃出。最后虽然还是被公司给炒鱿鱼,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塞恩。阿富汗,喜马拉雅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影片的结尾男主角已然获得了新生,经历了如此这般的经历过后,生活虽依旧平静如初,意义却已全然不同,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答案之一,值得我们去思索。

 6 ) 迟来的成人礼-二是因为缺爱

整个片子节奏感很好,轻松愉快又有点荡气回肠,加上格陵兰冰岛阿富汗各种体现人类极限的美景铺垫,插播亲情爱情小泪点,很舒服的观感体验。

主线讲一个42岁中规中矩的大龄单身猥琐男,患有严重的白日梦症状,梦里常做英雄,现实却很挫,追个妞发送个wink表情都障碍半天,跟上司面前显得犹豫无能。后来故事渐渐展开,才发现原来男主以前是个阳光朋克少年,父亲去世后压抑情感才变得畏首畏尾,没有信心。他心中有梦,却勇气不足,只是自己做做白日梦。

追25号底片事件,使男主在强烈的爱的驱动下勇敢出发,用实际行动实现心中所想。行动起来了,就不做梦了!多棒的寓言。但追梦岂能一帆风顺,一旦受挫不知所措的时候男主又开始白日梦,白日梦是弱者的自我保护,停止行动立马打回原形做弱者。千辛万苦后,终于在雪峰和底片主人shawn见面了。shawn的角色有点上帝的隐喻,是一切的缘起你时时打交道却从来没见过,只有几度追寻并孤身一人爬上雪峰后才得以和他面对面交流,他却告诉你自己扔掉了机会上帝也没办法。上帝就是那个孤独攀登后还不放弃的自己啊!shawn 来到极寒雪峰为了拍摄雪豹,最后雪豹来了,他却说,最美的时刻他不想让机器妨碍,他只是感受那一刻。这个比喻又挺深刻,过程大于结果啊!跋山涉水九死一生的爬上雪峰终于捕捉到ghost cat的踪迹,最后按不按下快门已不重要,这份经历和感受,已经属于你了,这份人生财富锁定了,谁都抢不走,成就你绚丽夺目的履历表。行动起来,本身就是实现梦想,和结果无关。走过,经历过,就是意义。


片子还通过对25号底片的追寻,悉心的诠释“行动起来,改变生活”的几个要素。23号底片是一片水,角落里有渔船名字在水中的倒影,象征了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女主也是他的方向,所以男主出发开始行动-- 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24号底片是手指,象征了人和人的联系-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导演别具心思的选择了人之罕至的地球之极之巅,不管在格陵兰还是阿富汗,都要积极参与生活,与人踢球唱歌喝酒笑谈,如果只是旁观,男主就无法和醉汉直升飞机驾驶员不打不相识,就不能辨认他戴戒指的手指,没办法继续追寻。26号底片是钢琴落漆的一角,象征着家人的爱--to feel。钢琴是父母感情的象征,因此综合了两个人对男主的爱,最后卖掉庞大而影响正常搬家的钢琴,意味着关于父亲去世带来的伤痛包袱最终被卸下,之前白日梦里男主一直变小也暗示他受困于父亲去世而心理停止成长;而老妈帮助他找回了底片,老妈做的蛋糕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暗示老妈一直以来都在支持男主。家人的爱可以是负担伤痛,更是我们最可依赖正能量源泉。

前后都交代清楚了,25号底片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候导演并没有表现太多surprise,一带而过。白日梦,是鸵鸟藏头的沙堆,庇护着弱小未成年的心,几十年来阻碍成长,工作还算勤恳的男主,无法正常的去组建家庭,也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直到遇到女主后触发了强烈动机,有方向,有行动,有互动,有爱,男主学会了勇敢真实的生活,孤独困苦也不放弃,和上帝对话后,领悟生命的真谛。从雪山回来后的walter mitty, 完成了迟来的成人礼。之后的卖钢琴,找女主坦白,都是以成人理智优雅的方式。在我看来,全片虽然围绕25号底片,但底片的底片,谜底的谜底是26号,也是secret life的真正含义。情感,是我们生命的依托,是底片的底片。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不能行动,为什么我总在逃避和拖延?我自己也常常在思考这些很basic 的问题,为什么我成不了学霸,为什么我总是想得比做的多,看这部片子,很意外的找到了答案:因为缺爱,不够爱自己,不够相信自己是好的。 行动起来,成为想成为的自己,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深层次的强烈动机具足才可以持久。这个动机就是爱,我们常常会利己,但却不够爱己。爱自己,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此处可换做各种其他神佛或父母上司等),完完全全没有一丝怀疑。

当然,爱也许是另一个醒不来的白日梦

 短评

有没有十颗星可以给!本斯蒂勒都成精了,Space Oddity那段不知道为什么看一次哭一次,可能是卢瑟的脑波正好对上了的关系吧

8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本片其实讲的是一个胶片摄影师和底片处理师之间深厚的基情。

11分钟前
  • fomalhaut
  • 力荐

“认识世界,克服困难。洞悉所有,贴近生活。寻找真爱,感受彼此。这就是生活的意义”、“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上一部本·斯蒂勒自导自演还是08年《热带惊雷》,没想这部竟来了个如此大的转变与惊喜,走走停停,简单生活。“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只想享受在那一刻。Stay in it. Right here”

1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还是前部分更有趣,大玩脑内小剧场,估计很多爱做白日梦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吧。不过这个主题最终转向了必须走出去,just do it这种。世界风景无限好,宅男啥也干不了。太鸡汤,也太浅了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每个人都想突破自己的平淡生活,成就不凡冒险。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完成生命中的精彩,但有一种电影能让我们有那么片刻的怅然所失。

1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在片中《LIFE》杂志闭刊号封面出现的那一刻,我完全被击穿了。

21分钟前
  • 仙剑风晨
  • 推荐

好好看!电影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纸媒文化的衰败默哀,实则却是悼念着正在消失的记者精神。为了拍火山爆发而把双脚绑在飞机翼,为了拍雪豹而在雪山装成一块岩石…这些都是不复再的记者精神。年度五星推荐😭😭😭

24分钟前
  • A-sun*
  • 力荐

如果你见过格陵兰,喜马拉雅和冰岛的火山,就再不会被生活打败。

25分钟前
  • 福娃迎迎
  • 推荐

美好从来不主动寻求关注。

29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是时候让梦想照进现实了

33分钟前
  • 憨大仁
  • 力荐

虽然还是太过罐头励志,缺乏细节,不少片段还是优美感人的。

38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本来是年度最期待,因为之前谈过一个类似的剧本,一个摄影师因为一个遗愿走遍世界各地,亲情一丝一缕的被维系,眼里是一片大陆的变迁。这片子的创意差不多,只是执行力太差,情节都是好莱坞这类电影中被用烂的陈词滥调,幸好还有剧本的那点想象力,主流的美式价值观注定也只能是心灵鸡汤了。★★★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给这片子挑毛病的话,那真是没法挑。因为到处是窟窿,到处都是硬伤,到处都是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还是打五星因为喜欢啊,因为这就是表达内心任性的时刻嘛!画面好看,音乐好听,而且燃啊!真他妈的燃!PS:电影中出现的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山竟然都是在冰岛取景的。

44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不是心灵鸡汤,是我等老男人非常受用的心灵老鸭汤。

4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加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自勉。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53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喜剧片中将大自然风景拍得最美的、风景片中拍得最富喜剧感的、会拍风景的喜剧片中配乐最燃最激昂的、风景好配乐佳的喜剧片中预告片剪得最热血沸腾的。自导自演的本·斯蒂勒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用标志性的冷面滑稽演绎了一部献给所有有过白日梦的观众的心灵鸡汤。Stop Dreaming & Start Living

54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这种构想也只适合拍部短片,浅显幼稚的心灵鸡汤,激昂配乐+绝美风景就像尼康广告一样具有煽动性和迷惑性,本·斯蒂勒不是冷面而是面瘫。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只能看看风景,其他...就没有其他了。白日梦是噱头,到后面连噱头都省了!呸!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在香港看的,跟一个很喜欢的人,现在想起这个片子就很幸福。

1小时前
  • 自由极光
  • 力荐

其实早就想到25号底片大概是什么了。预告片准确给到了全片精华,正片反而是收着来的,西恩·潘的点睛之笔看到热泪盈眶,可以说Ben作为导演不够商业甚至专业,但本片对生活本质的触碰却异常深刻,况且风景和原声也值回票价了……stop dreaming,start living,喊口号的有很多,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1小时前
  • ==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