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正常2016

HD

主演:张兴超,叶锐洪,李会,周嘉亨,黄馨,苏雯珊,李伊,卓雅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2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3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4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5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6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3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4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5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6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7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8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9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嗯?你拍的是个啥?

听闻著名影评人云中老师要拍电影了,看着他晒出自己电视台的履历,身为同行的自己觉得心有戚戚焉,一度因为不能去探班而心存遗憾。后来听说片子出来了,但是只是个别城市放映,于是又一次擦肩而过。没想到在标记想看两年后,终于得以在爱奇艺欣赏到这部各位耳熟能详的老师们广为赞誉的佳作。

看完不禁感慨,拍的是个叼毛!

身为影评人的云中平时没少品评他人,不过这一次站出来给了大家机会,我也就不放过了。

开场的镜头就尽显尴尬,固定镜头相比追焦或者跟拍,暴露预算不足,演员站在那里呼吸不正常的尿急屎憋之态并没人让人觉得揭示此片之内核,反而让我觉得害羞,云中老师,这就是你调教演员的功力?

后来看罢全片,突然觉得云中老师调教演员的功力比他其他能力强多了,真是不比不知道,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整部片子除了声音水准在线之外,其他统统无可救药。

爱拍长镜头,但是构图不行。

虽然可以理解预算有限,但是你后期调色把本就不怎么地的暗部完全丢掉是什么思路?

大部分演员面色黑成一坨屎。

为数不多的戏打了灯,但是因为痕迹太重可以让人一眼认出,比如银行男到客户那里谈贷款那场。

整部片子没有人物大特写!你对自己没信心,更对自己的演员没信心!

没有正反打,一谈话就是中景,远景,洪尚秀是这样拍的?

人家黑白片子也不是这个质感吧?

广州的饭好不好吃去过的人都明了,但是你片子里的饭菜什么质感心里应该有点B数吧?

片子想营造一种味道,却在大多情况下都让演员说出来,这种视听语言也是Low的没谁了。

还记得两年前我追问看过的影迷,片子怎么样,他闪烁其词的言语让我不甚明了。现在我明白了,他是不好意思开口喷啊。

那我可不客气了,毕竟这种连电影学院学生作品都不如的片子,太让人失望了!

@樹君 会在电影院看《甜蜜蜜》睡着?

出现个几秒钟的镜头也不给化妆脸色拍到蜡黄?

一星不能再多!

 2 ) 《呼吸正常》:以轻幽默对抗生活之重

得益于后窗高达兄的大力推荐,昨天下午在鼓楼卢米埃影城,观看了李云波(网名:云中,微博:清影像)导演的电影作品《呼吸正常》。这个四字片名很准确地概括了影片的气质定位,跟国内很多独立电影强调质感、粗粝,甚至苦大仇深的取向不同,本片采取了轻幽默式的城市生活叙事方式,这种表达风格,会让我想起《爱情麻辣烫》和《失恋三十三天》。

正如《爱情麻辣烫》以作为四川小吃的麻辣烫来指代爱情一样,《呼吸正常》里的广东话、煲仔饭、各式甜品和悠闲、慵懒的生活气息,也赋予这部电影浓厚的广式风味。蓑翁的好友半岛兄,曾经在广州生活过三年,而这部电影最打动他的,也正是这种纯正、真实的广州城市质感。而对于更多的没有广州生活经历的观众来说,本片通过四个男青年的故事,所折射出的当今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也足以引起他们的痛感和反思。

小张、阿洪、阿浩、老K,是影片中的四位男主角,他们家庭背景和志趣爱好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在广州这座城市的生存打拼过程中,遭遇到深深的无力感。

小张毕业前,女友以去美国为名离他而去。而他在广州频繁更换各种工作,却始终找不到对工作的认同感。他一心想写小说和戏剧,怀揣文艺之梦,可是这样的兴趣坚守却无法折现为各种基础工作所需的技能,在用人单位面前一文不值。当他再遇前女友之时,前女友并未去往美国,或许她的远离,只是从小张身上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已。

阿浩被人唤作“二世祖”(即俗语中的“富二代”),父母在佛山老家有家小厂,一直希望他回去子承父业。拥有强烈支配欲的父母,习惯于帮阿浩安排好一切,以至于阿浩总想摆脱父母的控制,却已经无法脱离父母而生活。阿浩暗恋中大的女生树树,但他却不敢在现实生活中大胆追求,而只是满足于不断刷新树树的微博和朋友圈,甚至跟踪、尾随而已。树树在阿浩精神世界里,扮演的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彼岸的角色。彼岸的存在,能给阿浩无趣乏味的生活以一点希望,但这样一个彼岸,对于生性懦弱的阿浩来说,其实永远无法到达。

阿洪倒是这个三人组当中难得正面、积极的形象。跟小张和阿浩相比,他拥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在银行的工作,每天也在积极为生活勤勉打拼。然而遗憾的是,他的女友由于出身富贵家庭,是一个极端的物质主义者。阿洪在银行中的辛苦所得,根本无力应付女友不见沟壑的物欲。阿洪在爱情中的迷失感,折射出的,实际上是一个毫无背景、全靠自己努力的个体,跟一个从未品尝过生活艰辛、从小衣食无忧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阶层隔阂。阿洪之所以会移情别恋,对从事记者工作的小王产生感情,正是由于两人无人所依、独自在广州打拼的生活状态,迸发出强烈的共鸣。

跟上述三人相比,老K的烦恼又来源于他方。他家庭背景优裕,父母都是成天到处旅游,而他自己也经受过良好的理工科教育,从事科研工作。然而整日沉浸于科学理论,让他的生活多少显得不接地气,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技能欠缺,以至于在相亲、找女朋友的时候,也只能自顾自嗨地鼓吹自己的科学观与人生观。尽管生活无忧,并且满腹经纶,但是强烈的孤独感还是让他迷茫、失落,而摆脱这种负面感觉的方式,最初他选择了说唱、独立电影等地下艺术,后来当眼镜女孩出现后,他就把挣脱无力感的希望,放在了女孩所指向的爱情身上。女孩最终会选择自我、木讷,而又明显不接地气的老K吗?影片结尾处设置的两人在镜头中相遇,于天桥下重逢的场景,确实给人几分温馨的想象;但至于他们的爱情是否会有结果,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四位男主角,各自演绎出面向不同、烦恼各异的多元化人生面相;然而总结起来来说,他们的烦恼却不外乎源自于阶层固化、经济理性主导社会价值观,以及高消费、低收入这些共同的社会问题,因而尽管影片具有浓厚的广州特质,但它通过这四个故事所反映出的,却是中国当下的80后、90后青年所普遍遭遇的社会困境。大规模的改革和阶层流动时代已经结束,社会发展进入平稳期,大学毕业已经成为青年人的标配,就业困难、婚恋困难,要实现自身阶层的向上流动,更是难上加难。在社会学家周晓虹老师的眼里,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世俗青年”来概括,区别于20世纪前三个历史时期里的激进青年、革命青年和造反青年,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已经无法给他们提供成就英雄梦想,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认同的大舞台。状况好一点的青年,可以像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白领》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白领,满足于科层制的权力支配和一份尚能生活的收入,聊以度日;而状况差一点的,则只能像影片中的小张那样,不断在底层的颠沛流离中挣扎,梦想和诗意永在他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张的困窘与迷茫,与富士康跳楼的年轻打工诗人许立志并无二致。当然,影片也展现出跟小张同阶层的年轻人的另一种人生选择,那就是进入所谓传销或者类传销的组织,依靠各种空洞的青春、努力、坚持的鸡汤话语而生存。然而片中几位年轻人一起K歌时的场景却一语道破天机。面对传销青年的所谓积极向上,阿浩毫不留情地说:“你再怎么闹,还不是一个屌丝而已?”鸡汤话语带来的,其实只是虚假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和满足感而已,它根本无力改变自己的阶层属性和生活状态。

在无力感普遍蔓延的状态之下,如果不希望从传销式鸡汤话语里寻找认同感,那么剩下的排遣方式,只能是模仿各种媒体营造出来的虚幻梦境了。于是在影片快结束时,我们便看到阿洪对小王的一番表白,表白里的语句,几乎完全照搬TVB电视剧里的台词。通过这样的戏仿和模拟,阿洪得出的结论就是:原来TVB里的桥段,也可以真实在生活上上演。这样的场景安排,既可以被视为导演对于自身营造影像、又评论影像(导演是知名影评人出身)的一种戏谑,也可以反映出当下很多青年生活如戏、戏如生活的真实状态。

尽管影片反映出的社会面相如此沉重,但本片最为难能可贵的,就是以一种轻幽默,去对抗世俗生活无法承受之重,或许梦想、爱情和生活永在别处,但好在还有无厘头和放松一笑。这难道不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代世俗青年的真实写照吗?

就此搁笔。

2016.8.7中午作于竹林斋

 3 ) 我们在广州,活着

在一座城市生活十年,并将它视为家乡,是不是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我说的是即将在院线上画的影评人云中所拍的《呼吸正常》。

前提是,如果你像这部电影的导演云中一样研究电影超过了十年。

这是一部集邮电影,不是集男或女朋友,集的是广州的风物。

四男四女的广州故事里,绝对主角却是我们的大广州。

从来没有人对广州这么用心,精心地罗织了那么多名胜古迹,即使只是扫一个背景镜头,也要带上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里电视主持人珍珠的脱口秀似乎有点脱离主线,但是重点是中山纪念堂啊,在看完演出后走出那栋高远古老的建筑,这才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文艺逼格。除了国师老谋子版的《图兰朵》,你能经常进出太庙看戏吗?

广州塔、花城广场、白云山,老西关,老牌坊,木棉花开,糖水,煲仔饭,猪脚饭,炒花甲,凉瓜炒蛋……云中这十年看到的广州的好,广州的妙,他恨不能在这一部片子里全部推介给观众。

云中大抵是希望这部片子让后来想拍广州的人说一句,“眼前有景拍不得,云中有片在前头”。

除了风物,地道的广味还在人物身上。

云中是从北京逃离到广州的,他和很多新客家人一样爱上了这座城市。人们穿着拖鞋走进花园酒店,在白天鹅可以看到无敌海景的中餐厅喝早茶,五星级酒店不是那些参加广交会的歪果仁的专利,开得起法拉利的壕们却天天开着广本,无论高低贵贱,人们都爱坐在街边大排档打边炉烤生蚝……

片中的极品理工科男问,北京路的街道下是什么?还是街道啊。

像岩石分层一样,不同年代的街道降沉在地底下,如同历史的云片糕。广州的风物因为有来处和时间的积淀,显得格外淡定沉着,一幅举重若轻的模样。

这风物的面貌也雕刻了人的面貌。与相对浮躁的外来广漂新客家人比起来,片中的厂主二代男和银行贷款男都是本地姜,他们的语言活泼泼有生趣,没有那些僵硬的口号和书面化的东西,广漂可以很快学会粤语,但是那种骨子里的淡定和广式幽默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习得。

厂主二代男的困惑在于要不要做厂主二代,工厂与他的生活趣味截然不同,但是这是家族生意,他没得拣。或许在30岁之前他会像我在大学城的某些朋友一样宁肯生活无着地漂着,依着荷尔蒙胡闹,变成暗恋狂跟踪狂,对他来说,每天通过偷窥暗恋对象的朋友圈,想象她如何上课,如何运动,如何休息,如何打发闲暇时间变成了他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

银行贷款男徘徊在两个女孩子之间,一个是单纯物质女孩,一个是知性小记者,两个他都爱,前女友是青梅竹马,劈腿的是精神伴侣,都见了前女友的家长了,他还是下定了决心要与前女友说清楚。

北方来的打工男,他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某天,他说要写一部《上帝,我,机器人》的小说,还有一篇本土化的戏剧《麦克白》,打工男成功晋级小说男,但是他的命运暂时还没有改变,他的两部大作一直处于烂尾状态。但是他至少找到了自己的职场定位——做文案。

在改变银行男和小说男决定的潜意识层面,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励志哥,天天将认识你自己,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挂在嘴边,虽然满嘴的心灵鸡汤,说的话有直销培训模式和套路的嫌疑,但其实文艺青年更需要鸡汤,正是他将身边的朋友一一唤醒。

外地读书多年的量子力学宅男,融合了北方人的豪爽和港式的无厘头,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广州仔版的谢耳朵具有超强的学习天赋,跨界混搭得天衣无缝,从搞科研到搞地下艺术,从RAP、钢琴伴奏到视频录制,无所不能。他的困惑在于多年的异地求学经验让他找不到家的归属感,发掘世界的真相到底用科学还是艺术?他选择了记录此时此刻的广州,他相信真相就在镜头对时间的记录里。

与之对应的四女着墨不多,量子力学宅男心仪的女孩令人印象比较深刻,她具有受女孩欢迎的中性特质,在广州有一大票这样的女孩,内涵低调,看上去沉静如海,实际上闷骚俏皮,令人惊喜。她们冷静淡定的气质和咋呼大气的帝都女不同,和洋气爱作的魔都女不同,是一种更耐人寻味的单品,自带无印良品的光芒。

知性小记者是银行男眼中的奶茶妹,一直在片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树树只在厂主二代男等公交的时候出现了两秒,然后就被没有然后了。至于小说男的前女友,剪了短发的她与他生硬地对话,让人以为尴尬癌都犯了。

有人说现在的90后身在福中不知福,物质条件那么好,怎么还有那么多忧愁呢?先天物质条件较弱的70后80后是没有时间哀叹青春的,他们一头扎进生活,珍惜每一个工作的机会,赚了钱忙着贷款买房买车,将自己绑定在一种盲目的忙碌中。90后就像当年美国垮掉的一代,他们的父辈大多数已经脱离无产,为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有条件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呼吸正常”用北方话说,就是“喘气儿的”,片名与戈达尔《狂人皮埃罗》式的《精疲力尽》正相反,有种不甘的平淡,不安的正常,但这一切喧嚣与挣扎都归于了平淡无奇的正常呼吸。

在我看来,《呼吸正常》是一部中国90后新人类的《活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活着》的版本,南中国广州的4男4女,他们在2014-2015年间的生活被这部电影记录了下来,N年以后,如果想找一部忠实呈现这个年份的青年男女生活影像,这部电影将会成为极细分却极有参考价值的人文史料。

法国新浪潮旗手之一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精疲力尽》,作品里充满了对时代的反思,他用一种极致张扬的叛逆,甚至不惜犯罪来反抗被物质异化的现实世界。《呼吸正常》里没有激烈的青春反叛,只有令人无奈的现实和无声无息与之对抗的胶着,这场胶着的状态还看不到出路,所有人都深陷泥潭,这就是中国式青春的反叛,没那么激烈,没那么夸张,但是同样令人心酸。

正因为如此,《呼吸正常》里不知名面孔主演的青春才让我感觉到了力量,远远超过《致青春》《匆匆那年》《住在我上铺的兄弟》里打着青春的旗号贩卖怀旧情怀的伪青春,也超过了过于沉重和刻意的《少女哪吒》,而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现实主义价值的青春电影。

回看以广州为背景的好电影实在屈指可数,老的片子有《羊城暗哨》《秘密图纸》《七十二家房客》,不太老的片子有《雅马哈鱼档》,再新一点的有《秋喜》,商业片《逃出生天》,反倒电视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变成了真正具有当代意义的广州印象的影像代表。《呼吸正常》尽管几乎近于零成本制作,它还算不上献给广州的诗,最多像散文,但是不妨碍它成为最新最有代表性的广州影像,这座全世界知名的”CANTON”之城终于有了自己的新的影像作品,不知名的面孔,纯天然流的演技,弱化的故事性都会削弱观众进场观看的愿望,但是只要你生活在广州,《呼吸正常》就值得一看。

 4 ) 说台词时,呼吸就没法正常了

本来,是想给《呼吸正常》四星的,但又想了想该片仓促且失控的结尾,三星打住。

讨论导演创作者之外的身份,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没什么意义。就作品本身来说,它细碎,形而上,哪里该藏哪里该漏,还没有形成节奏感。作为一部带有地域风情的弱情节影片,它多多少少还带有一丝新鲜气息,值得鼓励,但这当然不值得夸大和吹捧。

以台词提示作为章节结构,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强,有的章节跳得很突兀,这表明了创作者对于剪辑点把控的稚嫩。角色塑造上,三人组里最失败的是处理很表面化的文学青年。陷入三角恋的男孩话太多了,而暗恋马尾辫女孩的富二代,又话太少了。真是可惜。

穿插在三人组之外的民科小胖,再给他加一点点性格属性,就会很立体。他身边的眼镜妹,就比小胖更让人相信她真实存在,因为她有着更重的生活气息,不说教,喜怒不会只通过话语表达。

毕竟,人,不是只长了嘴。

电影中,不说话的场景,都很值得延长和重视,尤其是最该受到打磨的结尾。

可以说,这部电影毁于台词。

最后简单说一下为何评价如此不堪,还差点手抖给个四星的原因。

作为种子式的作品,《呼吸正常》确实有很多可以发育出来的张力节点。如整部电影弥漫出的,对“日常”本身的关注;如努力的张贴地域化标签;如试图不给答案的创作意图。

这些东西对于内地电影来说,还算宝贵。当然这更改不了《呼吸正常》勉强在及格线徘徊的水平。但总算,这是个不那么差的起步,虽跑得歪歪斜斜的,但路还长。

 5 ) 年轻人很迷茫,然后呢

观后感的开头,很感谢Amy的赠票,让我的这次观影得以成行。另外,基于我是毒sir的粉,我可能很难做到不带一些感情色彩,但我会尽可能地客观。最后哆嗦一句,我只是非常非常业余的影迷,以下纯粹是个人观感而已。

————————————————分割线—————————————————————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呼吸正常”,英文名是“Something in blue"。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有独立电影的味道:我不是商业片,但文青肯定一眼看穿。我想就这个名字,说说我的理解。而理解这个名字,就必须从电影里的故事讲起。片中有多位人物设定:信用卡推销员A、工厂富二代B、小说男C、励志哥D、女记者E、物理学宅男F和其相亲对象G。

A银行打工仔,拿普通工资,有任性女朋友,经常被抱怨工资低,终日游走在失意的工作和感情生活中。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E,擦出火花却不敢建立新的关系。
B是一名富二代,过着被家里安排好的生活,连选择床单的权利都没有。电影中,他不想接受家里安排的工作,终日无所事事。在偶然机会下认识并痴迷女生树树,经常想在树树可能出现的地方碰到她,多次未果。
C是双失青年:工作失意、情场失意。一直在找工作,也一直在换工作,想成为小说家。
D应该是所谓的梦想讲师,正能量溢出。
F是物理怪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沉迷艺术,据说要寻找所谓的可能性。G与其相亲,并有所交往。但G最终没有接受F。

故事发展下来,几位年轻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迷茫。但还是俗语可以神总结这些“迷茫”:男人烦,要不为了钱,要不为了女人。但失落、彷徨和厌烦,无不是个人的情绪。广州,是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一个人要哭,不会影响一个城市的毫厘。导演也用了大量的城市景象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一觉醒来,大家该干嘛就干嘛,广州呼吸正常。而英文名Something in blue,原来是爵士歌曲的名字。但私以为,blue也可作年轻人的小情绪。

说说优点。这部片,拍出了广州的市井气。不了解广州的人,可能认为珠江新城、广州塔这些物才是广州。但老广却觉得,情才是广州的真义。百花甜品店的一碗糖水、城区老巷、奔袭在马路上的运输货车、年轻人上山时下山的那群老人等等,这些才应该是让老广心安的影像。导演花了大量的功夫表现一个老的广州,值得点赞。导演也常有神来之笔。例如,天桥上,A与女朋友互相抱怨时,背后的路灯亮了。晚上,A与岳父岳母晚饭后,来到江边通完电话后,很累,背后的海珠桥灯饰灭了。通通这些,都显示城市对个人情感近乎冷漠的态度,细节中不断印证电影名字:呼吸正常。


另外,语言方面,也很本(cu)土(kou)。粤语的大智大慧,有一部分是体现在日常惯性的粗口使用上。如果街坊或者兄弟之间的一段话也没有夹杂一两个广式粗口,恐怕是丢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质感。能在大屏幕上听到广式粗口,实在是爽,有种主场作战的快感。

说说缺点。可能受限于场地或设备,镜头语言略显单调和平实,未能用镜头去引导剧本。大量的聊天场景,例如在咖啡店、图书馆、甚至在白云山的亭子上,镜头都是对称的。镜头让我觉得这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而不是电影。大概记得白云山亭子的那一幕,A自己说喜欢了另外一个女生,此时广州城区上空的云朵飘开,镜头拉远,依然是对称,C君念了一段话剧,结束。本以为云朵飘开,镜头由局促,最后变得开朗,都预示着A君要勇敢建立新关系。谁知道,最终的行动只是至于雨中的碎碎念,有点失望。




另外,整个电影下来,电影过于碎片化,而且故事也无趣。整个电影下来,我看到年轻人身上尽是迷茫、无聊和没意思,但然后呢?每个年轻人都会迷茫,但选取一个故事摆上银幕,是否需要让我们在看到迷茫之余,得到点什么呢?启示不必须是伟光正和心灵鸡汤,但总该让我们得到什么吧。很多纪录生活的电影,都是如此的平淡,但一点都不平凡,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诸如“知足常乐”“平淡是福”等启示。很可惜,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这一代人的迷茫,却就止步于此了。

总体而言,瑕多于瑜。评分3星,我希望这是作为云舅在独立电影路上的一种鼓励。加油!

 6 ) 广州,影像

一部电影,一个城市。
他是关于广州的影像记录,记录着四位生活在广州的青年(广漂、白领、富二代、天文物理研究者)各自或相交或平行的情感生活状态,同时记录着广州这个城市。是大城市打拼的青年现实写照,或忧伤或励志,或迷茫或逗比,时不时还蹦出一两句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
私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负能量太多,只是迷茫。

 短评

“我就像一台残破的收音机,能时不时收到她的消息,就很幸福。” 影评人云中的处女作,带着偏见去看,居然一点也不装,也不故作高冷或深沉或无病呻吟。完全轻松的生活小品,随性又有情趣,广州或远或近就贴近了……“豆瓣”有台词硬植!

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求映后那些影评界大佬别再拿这片子和贾樟柯、杨德昌做比较了,真心没得比。新导演新电影,我还是老老实实支持毕赣的《路边野餐》吧!枉费我旷了一上午课来看个举世大烂片!

9分钟前
  • 痴人许
  • 很差

摇滚乐的真正鼻祖是贝多芬,理工男的泡妞神器是薛定谔。镜头之下的广州很美,百无聊赖的青春很丧。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人们喜欢的电影要么是自己的梦要么是自己的生活,这片子属于后一种。看着很散,但内在气韵是统一的。云中很聪明,处女作不搞宏大叙事,也不玩炫技游戏,踏踏实实回到生活,磨出一篇闲散不失工整的小品文,看得人心情舒畅,还有点麻麻酥酥的。我反正是从头笑到尾,一下都没瞌睡。

17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不是朋友圈的缤纷人生,而且real文艺青年的生活日常。尴尬癌犯了,男神陨落~

20分钟前
  • 我要复仇
  • 还行

九零后的dazed and confused,突然超想去广州

22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感觉像在大屏幕上看网络情景剧,只是选了一个好位置架起摄影机也算得上导演所说的“精心设计的镜头”?这也太对不起那些布景打光机位调度的人了吧… 哦对了我们还需要体现广州的城市感,那我们就拍拍大远景+音乐煽煽情吧

23分钟前
  • 真圆!
  • 较差

3.8 屌丝青年的迷茫在一个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断发酵与流溢,广州在我的生活经历里面并没有四季,电影的节奏就好像广州无休止的四季一样粘糊糊。演员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会几乎成为了笑点担当。影片对广州的写照比人内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实,导演对演员的控制太松,有点过剩。

26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段子电影。台词略猪扒,运镜构图很狗屎。各种手法跳剪阿什么的杂炖,不过电影基本的剧情都讲不清楚,演员很让人出戏。

29分钟前
  • 拾人牙慧者
  • 较差

去年419在库布里克书店大旗虎皮偶然提及的作品,今天竟然在电影资料馆看到了,真是天大的缘分!云中老师不仅人帅而且编导摄影剪辑样样拿得出手,好一封写给广州的情书,现实向无野心文艺小品定位精准,台词聪明不罗嗦,西装鸡汤男&天体物理学逗比博士最出彩,映后见面会最欣赏桃姐的发言,迷影精神万岁

34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这种强调自然的主题比商业片导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真实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自己过,何必花钱去看一个矫揉造作的版本?好电影会用镜头讲话,甚至连台词都不要,而这里竟然还要关键句提示?天体物理博士那一段还挺有意思的。云中以前没关注过,但看现场觉得是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

39分钟前
  • Esther GDB
  • 较差

7.30.WE影城,坐在錄音師旁看完。這部片感覺是越往南走,越易被接受。我在線上線下都與雲中不識不熟,拋開之前網上的互捧吹牛以及不厚道的北上首映,單純從電影上來看還是引起了我共鳴。不論是在地緣、人緣、姻緣等層面上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而且我特別喜歡葉洪這個角色,仿佛將我演到戲裡頭了。

4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尊重年轻时每个卑微的梦想。每个迷影者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云中践行了它,这种创作的态度值得鼓励;想必跟我一样,导演也是深爱着广州的。@BJIFF 电影资料馆

41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还行

广义地把男生划分为理想、无聊、鸡汤和理论,实则都是文青loser。女性成为他们YY的符号。碎片化的小品,没有实质性内容,呈现出的是一种颓态的生活状态。它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地存在于薛定谔的猫箱中。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几个影评人互捧,于是我就坑到电影院看完了。极其陈旧的性别观念,泡不到妞就恨生活的落魄24岁男青年的意淫。也没有指向任何社会问题。演员演技很差,对话没什么大意思,还被当宝一样摘出来作为小标题………

48分钟前
  • Rostock
  • 很差

至少让我对广州有了想象

5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论如何心安理得地逗逼和无所事事”。散漫的爵士乐结构,有些侯麦的假日电影有些奥尔特曼的《人生交叉点》甚至有些伊奥谢里阿尼的味道,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城市交响乐式的database(可惜拎得不够明确)。粤语本身自带的喜剧性在这种连接着港片传统的即兴创作中被处理成一种尴尬弥漫的冷幽默。

5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个优越感,装个专家……”

59分钟前
  • 一几巾人
  • 还行

3.9 Blue. 散乱迷茫混沌,空有斗志得百无聊赖,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状态,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欢潮湿的广州,南方嘛,可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这种直接甚至是纪录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厅,时不时滑亮手机,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60分钟前
  • La~jum~bo
  • 较差

最难,平常心。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