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2014

HD

主演:艾德·哈里斯,伊娃·朗格利亚,迈克尔·佩纳,埃米·马迪根,克里斯汀·瑞克斯,塞斯·艾德金斯,马修·佩奇,胡里奥·赛迪罗,米娅·斯塔拉德,迪兰·科宁,阿登·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边境2014 剧照 NO.1边境2014 剧照 NO.2边境2014 剧照 NO.3边境2014 剧照 NO.4边境2014 剧照 NO.5边境2014 剧照 NO.6边境2014 剧照 NO.13边境2014 剧照 NO.14边境2014 剧照 NO.15边境2014 剧照 NO.16边境2014 剧照 NO.17边境2014 剧照 NO.18边境2014 剧照 NO.19边境2014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西部片的新高度

西部片从一言不合拔枪对射的娱乐化英雄向写实风格转变应该是1992年东木的《不可饶恕》,当时枪林弹雨的西部片确实到了一个瓶颈,大家审美疲劳了。影片中不再有来去如风快意恩仇的荒野大镖客,只有两个迟暮的笨手笨脚的老牛仔。没想到居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西部片重新焕发活力,东木功不可没。

本片是再将西部题材进行了拓展,荒蛮残酷的西部,男人都是命如蝼蚁,那么女人呢?

影片将视角聚焦在了当年拓荒西部的平凡女性身上,这又是一次值得尊敬的突破。大批观众也头一次感受到荒蛮西部的女性悲惨世界,对男人来说,很多女性只是男人的工具而已,与棚子里的马和骡子没有任何区别。

影片中的三个疯女人明显都是被自己的男人逼疯的,独立倔强的女主完全是一个西部女性中的另类,因为她的性格,也不被男人们接纳,甚至主动追求邻居家的一个二傻子一样的男人,都被拒绝。

影片完全写实风格,荒芜的土地、肆虐的风沙、随处而来的危险,完全颠覆了过去电影中的浪漫西部、壮美西部、如画西部,其实这才是真实的西部。演员演技完全在线,感觉最值得称道的是摄影,贫瘠荒凉、风沙肆虐的外景,居然被拍摄的极其有意境。

与本片同年上映的《大地惊雷》也广受好评,近期的《世界新闻》明显也是这种新写实风格,没有拔枪对射的西部片其实才是返璞归真的西部片,也更受观众欢迎,不灭的是永远的西部情怀和坚强不屈的西部精神。

西部片的这个走向其实值得中国电影人思考,中国的功夫片同样已经在一言不合拳脚交加飞来飞去中尴尬了很多年了。

 2 ) 別說我劇透

      這是我今年看過最精彩的一部電影。她深深打動我的心。

    要看懂這部電影必須先瞭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此整理出來共大家參考。
   「十九世紀後期,美國白人不斷向西部遷移,把原來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占為己有。
    還有一些人從外國來,希望能夠在美國開始新的生活。所有這些定居者都能夠在西部很輕易地獲得土地。
    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宅地法》,賦予所有的美國公民和申請成為公民的外國人獲得政府土地的權利。
    該法規定,每個人可以獲得六十五公頃的土地。如果在土地上蓋間房子,並耕種五年,就可以獲得土地的所有權,只需要交十美元辦理手續就行了。
    在西部大平原上獲得土地是很容易的,但在這裡種地和幹活就不那麼輕鬆了。對那些長期生活在東部山地和森林的人們來說,西部廣袤無垠的平原草地非常陌生。」

電影速寫:
    單身的Marry bee Cuddy 來自紐約,希望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平原上開墾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她有一間屋子,幾匹馬,大片的土地,並且對農耕十分在行;她唯獨欠缺的就是一位丈夫。在西部這樣殘酷的環境中,一個女人沒有男人是不行的。個性主動的Cuddy放下自己的尊嚴主動向鎮上的男性求婚,但卻遭到了冷酷的拒絕。
    與此同時,鎮上有三個女人因為各種原因瘋了(一開始我也疑惑她們為什麼會發瘋,但當我瞭解了當時的背景之後,終於理解這些女人的痛苦,她們來自環境優渥的地方,無法適應西部的嚴酷環境,更何況當時的大男人主義,女人只是附庸,完全沒有地位,不發瘋是很難的。)
    女人發瘋了無法照料家庭和自己。當地的牧師建議將這三個女人送回她們的家鄉。但路途遙遠,沒有一個男人願意做這件事,只有Cuddy挺身而出。
    啟程時Cuddy救下了因私自霸佔別人房屋而被處以極刑的流浪漢George Briggs,要他承諾幫助她一起護送三個瘋女人,事成之後會付他三百美元。G答應了。
    護送路途,三個女人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大小便都需要人幫忙。再加上天氣惡劣,又遭遇印地安人攔截,其艱辛真是無法想像。
    G為了三百元,一直沒有中途離棄。旅途還剩最後一個禮拜時,C再一次向G展現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並主動對G說:我們何不結婚呢?G沒有答應。
    當夜,在Cuddy的懇求下,George與她發生了性關係。
    美麗堅強勤勞的Marry bee Cuddy擁有當時連男人都沒有的勇敢與同情心,可以說是萬中難求的好女人好妻子,但卻沒有一個男人願意娶她。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她不夠溫柔?還是她胸太平?還是她太主動?
    在當時的時代,女人太主動,太有自我主張,似乎會對男人形成一種威脅,要不然,就是那些男人都太軟弱,但骨子裡卻自以為高女人一等。
    對於briggs的拒絕,我個人以為是他沒有自信,還有一點是他流浪所形成的個性:懶散,害怕擔當責任。
    心灰意冷的Marry默默結束了自己三十一歲的生命。
    看到這裡時,我完全不相信Marry已經死了,以致於在後來的片段中一直期待著奇蹟發生。奇蹟沒有發生,也許奇蹟就是Marry遭遇了三個瘋女人,遭遇了George Briggs,也許奇蹟就是她終於看清了事實:這是一個不屬於她的年代。
    Marry死後,Briggs發現了錢,打算一走了之,但三個女人卻緊跟著他。也許是良心發現,他接手了運送任務,並將女人們順利送回了家鄉。運送途中,她們飢餓交加來到一間旅館尋求食物與休息,卻遭遇這群自稱貴族自私自利的商人們無情的拒絕。
    Briggs與三個瘋女人長途跋涉,已經三天沒有進食,身心都極度疲憊,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突然廣闊的平原上出現了一間豪華Hotel,屋子裡擺放著精美的食物和酒。Briggs所請求的只是食物和浴缸,但滿身貴族氣息的屋主一點也不在意別人的死活,他滿腦裡想的都是自己的生意與即將到來的金主。在Briggs再三請求下他勉強察看了一下馬車內的狀況。在看了馬車裡的女人後,立即以獵槍威脅將Briggs趕了出來。氣憤的Briggs大罵著駕車離開,乘夜回頭一把火燒了整個旅館。
    這一段是很有趣的對比,Briggs替三個人女人向商人請求食物和浴缸,正如Marry向他求婚一樣,都是在乞求能活下去的希望。商人的拒絕,和Briggs的拒絕有什麼兩樣嗎?同樣是斷絕了乞求者的生路。也難怪Briggs會回頭一把火燒了旅館以及裡面的商人。這也是他對自己無情的憤怒吧?
    完成任務的Briggs好好放鬆休息了一下,並將自己打扮一番,去酒館喝酒,以及賭博,但無論他如何做都無法排遣心中的失落。此時此刻,他才真正感覺到Marry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好女人。
    Briggs為Marry定做了一個木頭的碑牌,打算拿到Marry墳前。過河時,他醉燻燻地再一次載歌載舞,眾人也一起敲打音樂,場面看起來熱鬧非常,人人都歡樂無比。但我們知道,Briggs心中有多麼悲傷,我們甚至能感受到那悲傷正以無形的衝擊包圍我們。
    我的心都碎了,淚流不停,為這一個不可思議的女人,為她不得不結束的三十一歲的生命,為這遲來的醒悟,遲來的愛與悲傷。而這正是影片最高明的地方,Marry的死,撼動觀眾的心,Briigs載歌載舞的行為將此片的情感推到高潮。
     影片最後,渡船上的一個無名小卒不經意間將Marry的墓碑牌踢到了河水中,墓碑牌順水飄走了。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電影都像水中的墓碑牌,隨著時間的長河消失無蹤。但真正好的故事,真正好的電影會留下來,留在世上,留在你我的心中。「送乡人 The Homesman」就是其中之一。

結束。
據說,此片不會上映,將以DVD形式發行。多麼奇怪啊,好電影竟然不賣座。
    

 3 ) 《送乡人》:女汉子东行记

继2005年首执导筒的《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颇受好评之后,演而优则导的汤米•李•琼西又带着他的第二部电影《送乡人》杀回了戛纳。“《送乡人》不是西部电影”,虽然身兼导演、编剧、制片和演员多职的汤米•李•琼斯在各种场合公开和类型电影划清界限,观众们还是很乐于将这部由美国荒蛮腹地上疯狂的女人、天地一线的状况和时不时出鞘的枪支构成的大合奏视为一部“非典型性西部片”。

与前作一样,《送乡人》继续讲述着有关旅途和回归的故事。结束了《艾斯卡达对的三次葬礼》中跨越美墨边境的艰难跋涉,《送乡人》装载着三位精神失常女人的马车从内布拉斯加出发,目的地是七百公里以外的爱荷华。这段在今天只需六小时自驾即可完成的旅程,在19世纪通常要走一个多月,倘若不幸地碰上严苛的天气或是尚未开化的印第安人,那么能保住小命已是万幸。而偏偏,在《送乡人》的故事里,接下这项任务的是一位名叫玛丽•比•科蒂的女人。希拉里•斯万饰演的玛丽是大龄未嫁女,独自生活在西部小镇。她有中产阶级的趣味,亦有底层劳动者的坚韧。这位性格和体格同样粗犷的女汉子,像一株沙漠中的玫瑰扎根在荒蛮中,悉心打点自己的日常起居与田间劳作。因为同情,她主动请缨护送罹患精神疾病的妇女离开西部,她为自己找到的助手,则是潦倒滑稽、暴躁无赖的乔治•比格斯(汤米•李•琼斯饰演)。

如果换做科恩兄弟,这对临时凑合而成的“赏金猎人”将会在茫茫归乡路上披荆斩棘,在黑色幽默的调调下扬善惩恶,最终成就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再不济,他们也有可能被塑造成一对从一开始相互看不顺眼的,随后逐渐在旅程中深入了解、迸发爱意的欢喜冤家……不过在《送乡人》中,玛丽和乔治性格上的冲突被大大弱化,玛丽依旧是个刚硬与柔情并存的女性,乔治也如刚出场般高扬利己主义的大旗,一路为了最后的奖赏前行。路途中,除了必要的时候联手对抗外界侵袭,两人的性格直至最后都从未达成和解。同样被弱化的还有东行途中一路上所遇到困难。电影并没有设计种类丰富的九九八十一难,除了偶然出现的印第安人和肆虐的狂风,玛丽与乔治面临的最大挑战始终来自马车车厢中的三位女人。她们曾经也是充满勇气的拓荒者,随着家人从东部的城镇飘零至此,却一点点被环境的残酷折磨得丧失了心智。

疯癫的女人形象《送乡人》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剧中偶尔灵光乍现的幽默则恰到好处地使电影不至于堕入整体的绝望。和通常意义上的西部片不同,女性是这部东行史诗的不二主角。她们是美国历史上被忽视的群体,而汤米•李•琼斯希望用《送乡人》让更多的人了解19世纪西部女性的处境。

为了可信地重建一个世纪前的西部风光与农庄生活,《送乡人》的制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从服饰到道具,从民间娱乐方式到人物行为举止。辽阔的墨西哥州拉斯维加斯农场为电影的极简主义美学铺设了舞台,苍茫无边的西部自然景观则为人物的情绪转折埋下了伏笔。导演曾说风景也是《送乡人》的主角,此话的确不假。要不是玛丽坚持要为荒漠中的无名冢竖一块墓碑,导致在风雪天和乔治走散,她也不会在又一次丧尽尊严的求婚后,激愤难耐,最终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没能继续完成她的护送使命。这位大龄未婚女汉子的东行记,最终还是需要不靠谱的助手乔治来收束。

于是在电影的后半段,赏金搭档的双簧变成了乔治的独角戏,女性史实叙述也让位给了汤米•李•琼斯的戏霸表演。吊诡的是,在乔治接下来几乎疯狂的行为中,被导演否认的西部元素又重新回来占据了故事的核心。成功到达爱荷华的乔治以胜利者的姿态进了城,并得到了地方长官夫人衷心的赞许。不过,在荒蛮中呆得太久,一下子暴露在文明面前会产生晕眩的感觉,于是,像所有的孤胆英雄一样,完成任务后的乔治一边告诫在旅店中偶遇的少女,“千万不要嫁给西部人,要不你一辈子就毁了”,一边迅速搭上了重返西部的渡船,在昏黄的灯光下,和着班卓欢快的琴声醉醺醺地跳着舞。在一个人人想逃离西部的年代里,乔治叛逆的举动令人难以理解:也许是对玛丽心怀愧意,也许是对荒漠饱含深情,也许仅仅是习惯了粗粝的生活不愿改变……

原载于2014.6月刊《电影世界》

 4 ) 女性的悲怆

法国风格的电影,后来一看果然是吕克贝松监制的。演员一流,表演都很到位,拍摄风格也不错,画面很美,与影片的气氛非常吻合,荒凉、空旷、天高云低、孤独寂寥凋零不堪的穷苦的人的屋子,那么广阔,却反而充斥着苦难的压抑,人,如蝼蚁般蝇营狗苟,神,却总是这么冷漠地从不伸出援手,就连自己救自己,也如此悲苦绝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电影的故事,很极端,但据说在美国的垦荒年代,这样的事并不夸张,想想也是,在中国贫穷的山区和农村,这样的事,也许直到现在还在发生着。这部电影,我的理解,实际是反映女性压抑生存状态,以及对宗教的救赎提出质疑的电影。三个女疯子,分别代表着女性在生命中最深重的苦难的来源:生活、丈夫、孩子。女性出于大自然的安排,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社会上,再上升到宗教上,都必须以付出为己任,但蹂躏女性的,除了和男人一样面对的严酷环境,还有男性、男性的社会,宗教的救赎就像肥皂泡一样容易破灭,甚至女人自己也那么狠厉地压迫着自己。血汗与感情终于有一天会被地狱一般的生活抽干吸尽,而女性的内心,却远没有男性那么粗砺和坚硬,也永远学不会那样的麻木和无情。那三个疯女人,一个像男人一样劳作在气候恶劣的贫瘠土地上,看着牲畜成群死去;一个在婚姻中完全得不到尊重和温情,只有被凌辱和利用;一个太年轻,以致在不停的生育和死亡中,完全失去爱的能力。她们已经那么可悲,但电影里,塑造了一个更悲怆的角色Mary bee Cuddy 。
看看她的名字,圣母,忙碌的蜜蜂,狭小的厨房,这就是一个女性的全部。她单身经营着自己的农场,和一些男性的农夫有着日常的交往和某种程度的友谊,她忠诚地信仰,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在边疆的贫困中,还坚持着对音乐和美的向往,餐桌上开着不起眼小花的瓶插植物,用布绣出来的钢琴琴键,是那么让人心痛,这么美的精神世界,没有一个人懂,没有一个人能够欣赏。她长相不好,有着男人般的面部线条,她的身材一般,被拒绝她的人说成是平胸,她试图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财产、后代来说服有一线可能的男人与她共同生活,但都可悲地失败了。玛丽,活在一个以男性标准建立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她兢兢业业,无可指摘,只是因为不够美,只是因为她的强悍(男人们觉得难以驾驭)就被婚姻放逐了。她就像一个加班加点过劳死的雇员,永远得不到老板的承认,永远也无法完成自己的救赎。于是,她选择了去救赎别人,然而,她小看了救赎的带来的压力。导演兼演员的汤米 李 琼斯饰演的乔治,一个有过战争经历的老混混,偶然被玛丽救了,凭着残存的一点点责任感和对玛丽的感恩,他陪同她走上了送乡之路。玛丽早已意识到,送乡路上,她需要一个男人——这是双关的隐喻,她明确地知道,很多情况,女人无法抵御和解决,但是,周边的邻居们,没有一个将护送这些女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哪怕苦恼伤心到追着马车问“你还爱不爱我”,都不愿意亲自为自己可怜的妻子送行。女人,只有自己救自己。乔治,只是玛丽慌乱中抓住的一根孱弱的树枝。玛丽,这个并不美丽的女人,在送乡路的前半程,放射出她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美的光华。她安慰家属和孩子,她安抚疯女人们,喂给娃娃的一小杯水,几乎让我落泪,她在河水中为几个呆滞苍白的女体沐浴,她在晨曦的光线里微笑着搓洗衣服,她在休憩中独自在河边“弹琴”唱歌,这几个瞬间,她是那么美好,就像她的名字,圣母玛利亚以玛丽的形象真实地降临在三个疯女人身边,那不讨喜的面貌似乎也变得柔和慈祥,不可逼视地美,倾泻在林间和沙地上,就连老混混,也无法不被感染。她做到了对她们的救赎,她信仰的世界由她自己实现了,但是,当付出达到极致的时候,燃烧的生命,也到了尽头。掩埋陌生女孩的遗骨,是玛丽发自内心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最后悲悯之举,却被风沙和野兽证明只是徒劳,两天两夜的迷路,没有人为她点燃求生的火焰。在最后的关头,玛丽试图最后从乔治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气,求婚不成,她主动献出处女之身。可是,多么悲凉,乔治欣然索取之前,看似道义地从上而下地对玛丽重复了双方的自愿和无责——没有责任,也就没有爱,没有温情,没有留下来的任何理由。玛丽的精神世界,曾经那么自律、强大的精神世界,终于在最后一根柴火被抽尽后,像燃尽的篝火一样熄灭了。 悲剧,不是简单地述说悲惨,把美好的东西,砸碎了给人看,这才是悲剧。玛丽的死,直到乔治用她的钱为她置买的墓碑都被人一脚踢进河里,无声无息地消失,这是生活不动声色的残酷。疯了,是逃避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无法逃避,又被残忍榨取最后一点精神力量的玛丽,只有用死亡来结束无尽的失望。女性,作为男性的依存而存在,在男权的世界里,构筑自己的价值体系,是多么无望!圣母的死去,是真正的悲怆。
乔治在玛丽死后,企图单独开溜,最终还是留下来完成送乡的任务,并且在路上出于激愤烧了旅馆,拿了救命的食物,是这部压抑电影里唯一的释放。看懂了么? 女性,只有疯掉、死掉、要么在疯掉死掉的过程中,破坏和重建,只有依赖有一丝良知和对女性有最后尊重的男性才能完成。女性,几乎永不见天日。不过,失去了女人,男人们也不会好过。一个男人要种地,要养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一个男人得再想办法找人为他生儿子,一个男人,永失曾经年轻貌美的爱人。而乔治,最后一个能感受到女性美好和伟大的男人,只能抱着墓碑发泄,只能去面对他孑然一身,身无分文的老年。

 5 ) 是一种解脱亦或者是一场蜕变

汤米·李·琼斯自编自导自演西部片-«送乡人»,荡气回肠而又诗意绵绵。在电影的叙事安排和结构上,惊人的相似于8月底看过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西部片《敌对分子》,故事主题都是围绕“护送”。

Rodrigo Prieto的摄影真的太棒了,光的运用无懈可击,配乐也好(片头曲一度听成«茉莉花»)

PS:①蛮荒之境没有善待之心(西部片的核心)

②对美国早期西部拓荒女性的另类讴歌

 6 ) 最有爱的她最需要的是及时行乐

在开发的号角声中,一批美国人来到环境恶劣、谷物不收的西部,意志薄弱的人无法挺过种种苦难,成为自然的附属,精神被撕裂、肉身被隔离。

卡迪不是这样的人,她是个斗士,斗志却吓坏了男人,以至于年大未嫁。恨嫁最终让她心灰人死,积蓄的货币也变为废纸。和老家伙相比,最有爱的她最需要的是及时行乐,而不是那么沉重。

重新看了几个片段。

求婚时她说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慷慨的付出,他却说只是300美元罢了。她有理想,他有功利,两者相遇,理想被践踏。

她裸体站在他身边,说我想睡在你旁边,你必须接受,我救了你。看到这里,我还是笑了。细想太沉重了,她献出身体和尊严,他就跨过去了。

他还是太残忍了。女人如果主动,需要违背传统认识和内心的挣扎,千万要先答应啊!

 短评

很感动。景观级别的摄影。比《三次葬礼》更加沉稳忧伤,撼动人心。琼斯老爷扎根西部拍摄公路片倔脾气真不简单。马可•贝尔特拉米的配乐非常优美。

5分钟前
  • 小A
  • 推荐

皮相清淡,滋味醇厚。

10分钟前
  • viennavirus
  • 推荐

结尾还不错,感觉导演也蛮自恋……说实话这种片子你不能要求它多有创意。感觉汤米大叔上一部因为编剧强大所以还是蛮不错的。话说结尾梅姨一出来真是强戏啊(俩人演过couple的所以怎么看怎么歪呵呵呵)

1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汤米·李·琼斯制/编/导/演,“six Oscars among the three actors”。蛮荒,灼人。可惜我电影节太累不在状态,未来补过吧。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今年至今为止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强大的精神核心与悲凉的进程让人浑身无力,然而又充满对幸福的渴望。

19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力荐

6.8 影片没找到自己的叙事重点,其一是对几个女性角色背景的铺垫逻辑稍显混乱且效率低下,其二呢影片通过一个令人震惊的转折从前两幕的女性视角转换到男性视角,但这两个视角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特征,造成了一种很强的割裂感。但影片所要维持的情绪是连贯的,一种被抛弃的落寞情感。

20分钟前
  • JoshuaLi
  • 还行

低于预期

21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还行

怪里怪气,女主死的戏乱来

22分钟前
  • 巫眠
  • 还行

非常散乱和突然,前半段差点睡着,斯万克阿姨怎么现在都是野猩猩角色,即便如此也不能刷脸就直接跳过人物塑造和刻画啊

27分钟前
  • △4v5ki
  • 还行

不合逻辑的(什么)鬼(的)故事。

28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很差

摄影超赞,许多场景拍得跟油画似的。本来还指望能更深一步的挖掘斯万克和老李头间的关系冲突,没想到在一场宿命的交接后却留下了老李头一个人独自前行。西部拓荒期女权意识的觉醒,该讲的基本都讲到了,但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冷静的爆发,而非愤慨的发泄,结尾试图补救的舞蹈与枪声终归也已是力不从心。

2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开场很有味道,可惜越到后面越平淡了。

3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西部女性的悲情史诗!挺写实的风格,摄影给人一种绝望之感,这样荒芜的平原与大漠,这样一群人,尤其在女主自杀后更显出是宿命更是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无情。

35分钟前
  • 逸宸
  • 还行

绝望大西部,即便人性不得已逐步丢失,却也能义字当头群魔舞。追马印第安,决斗爆头男,竖坟鬼打墙,火烧资本家……写实过头,凶残过头。既疯癫又理性的女性视觉戛然而止,墓碑漂走。叙事角度比较奇怪,画面极美

3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大叔就不能让swank像大地惊雷那样走完全程么?中途刮掉扣分

39分钟前
  • 推荐

三星半。一个老混蛋和一个女汉子护送三个疯女人穿越西部的故事。汤米·李·琼斯出演的影片我看过不少,但他导演的影片我还是第一次看——虽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导演作品了,而且他导演的影片口碑普遍比出演的影片口碑好。汤米·李·琼斯是一个不错的导演,沉稳、扎实,但缺乏惊喜。 斯万克,女汉子专业

43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除了“勇气责任承担沉默耍酷”这些惯常西部片元素,还有《大地惊雷》式的落寞情怀,从女人到男人的视角切换在内容上也是一种传承和洗礼,最终落脚点应该还是对女性的讴歌和慨叹。但要论及好看,估计还得要昆汀那种,更痞更狠更血腥更多些出人意料才行。

47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想做的是反类型传统,能力却相当有限,每场戏都像火纹随机触发的队友亲密度对话小剧场,全片下来几乎没有几场戏是连贯顺滑的,配角也没有一个出彩。

52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剧情让我想起了去年兰兰改编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历经磨难的美国西部到东部的穿越之旅,西部与东部的对比,凸显了那个时代西部开发的艰辛。汤米李琼斯与斯万克的表演真挚动人,火烧旅馆、舞蹈与枪声有意思,摄影和配乐使得这个作品更加深情悠远。

54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前半部罕见地展现了西部历史征程中的女性血泪之路,后半部却意外地转化为男性视角完成叙述。隐藏其中的女性,从轰轰烈烈的抗争到悄无声息的湮没,正是一种刻意的历史书写方式的牺牲品。

5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