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男人1999

HD

主演:金·凯瑞,格里·贝克尔,格雷森·埃里克·彭德拉,丹尼·德维托,保罗·吉亚玛提,科特妮·洛芙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2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3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4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5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6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3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4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5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6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7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8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19月亮上的男人199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月亮上的男人199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传记电影的一开场,主人公安迪·考夫曼(金·凯瑞 Jim Carrey 饰)却向观众开了一个谢幕的玩笑。安迪自幼喜爱表演,成年后顺理成章成为饭店驻场演员,但事业并不顺利,一次他模仿猫王的表演引起好莱坞经纪人乔治注意,后者将他引荐到电视界。上镜前安迪从东方修行课上得到幽默的秘诀:沉默。安迪凭独特的表演风格得到观众青睐,进入了他颇为鄙视的情景喜剧领域。他创造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物托尼·克里夫,然后借克里夫的身份实现他和搭档的疯狂点子,和女人们进行的摔跤比赛更把他的疯狂推向了巅峰,安迪不断的戏弄、激怒观众,直至他患上癌症却没人相信,但安迪不在乎,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止尽的玩笑……  本片获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星球大战:克隆战争孔雀王子国语糟糠之妻俱乐部王牌杀手老爷车大翻新 第一季公主驾到(2019)当花季遇见梦想天堂马帮杀手之心 第一季伦敦地铁史话·150周年纪念想爱就爱2.5摩斯拉绽放2008纠正贵司的混乱!我的100分男友(粤语)蛮战第二季枪手比利欲望72小时上天救命诱饵新娘瑞士华庭执行者赌圣3之无名小子被遗忘的天使紧急审讯室江河日上真爱.com吸血鬼之爱难以置信的怪物铁面人2011卢纳莎之舞鬼故事2021史前探险记演奏1 Take过爱丽丝我有一个朋友别有动机厄普肖一家第二季行差踏错离婚之后摇滚三国黑狱风云天食向日葵神雕侠侣刘亦菲版国语弗里达·卡罗 2024

 长篇影评

 1 )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孤独的人最孤独的不是在自助餐厅吃饭上完厕所餐具被收走,而是他连个理解他的人都没有。
他的孤僻把不理解的人直接轰走,不给解释,就像《绝命毒师》那样,你要看什么凶杀色情暴力血腥的,要看什么帅哥美女滚床单的,可以,不过要按照我的节奏来,有没有我说的算,你不爽,滚吧,爷不是你们的菜。
才华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的,天才的出现往往付带着另一个身份——神经病。
逗笑所有人的人却从不开心,他看透世间,他洞悉人性,他只做自己,他不在乎你们笑不笑,你们却开怀大笑。
看着天才的金凯瑞在表演天才的安迪考夫曼,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喜剧演员世界闻名,他走到哪里那里就欢声笑语,一天,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说,我想我有抑郁症了。医生说:去看看那个喜剧演员的表演吧,你会好起来的。他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
还有一部饭制版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里面的人物是周星驰,周星驰一辈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两部片子《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大话西游上映时票房惨败,赔得血本无归,而喜剧之王从里到外都没有一丝丝的喜剧在里面,完全是血泪。
也许喜剧就是用来讽刺这个世界最大的笑话吧,我们爱看喜剧,不是为了开心,而是为了嘲笑那个心中的讽刺。
而事实上,无论是一直被人投诉的安迪考夫曼,还是从未获得奥斯卡的金凯瑞,那些东西又如何呢?他们是看客,他们是身外之物,金凯瑞用《楚门的世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月亮上的男人》证明了自己,他不是只会演喜剧,可是人们看不见,他们把头扭到另一边,金凯瑞说:我不是在表演喜剧,我是认真的。
人们却开怀大笑,笑着个人怎么会把认真演的如此搞笑。
这世界上满满的恶意,安迪回敬之,伤痕累累,在离开这世界的最后他说谢谢这宽容的世界,笑中带泪,也许这就是安迪留给这世界的美好吧。

 2 ) a master that treats the life as a play.

-----------------------------------------------------------------------------------------------------------------------------------------------------------------------------------------------------------------------------------------------------------------------------------------------------------------------------------------------------------------------------------------------------------------------------------------------------------------------------------------------------------------------------------------------------------------------------------------------------------------------------------------------

 3 ) 理想主义的悲与哀

——评《月亮上的男人》视听语言和场面调度

与其说影片中安迪始终疯狂的歇斯底里的扮演一个滑稽角色,毋宁说这部影片始终借着安迪的疯狂与歇斯底里来描摹他的孤独与不被人理解。以至于影片弥漫着一种悲而哀伤的质感。

这种悲、哀来自于他从始至终都不被人理解。当借着声音转场,将安迪小时候的记忆转移到现实他在舞台上表演时的情况。他位于镜头的偏右的黄金分割点处,聚光灯打在他的身上,而置于前景的观众却为偏黑的红光。明与暗、白与黑,这两种泾渭分明的色彩,似乎暗示了安迪始终不被观众认可,无论是他成名之前还十分落魄的时候,还是他被众人所知所追捧时。当酒吧老板斟酌着说出要解雇安迪时,镜头以从安迪过肩的一个近景拍摄老板,续而一个反打对准安迪,来回十四次,安迪极具用张力的演技表现了一个人从隐隐兴奋到难以置信再到失意失落的模样。而随着推开门,镜头向前推,安迪露出了戏谑的笑容,续而镜头一摇安迪拎着箱子轻快的向前走去。这一连串的动作与镜头,向观众表明了安迪不被人理解和他古怪的性格。这种始终不能被人理解,随着安迪滑稽的表演方式成名之后,放大了数倍然后再展现了出来。当安迪因为签了五年的合约被迫上台表演自己不喜欢的节目,镜头给向观众们的欢呼,他们希望安迪表演他们想要看的角色,而似乎是出报复心理,安迪朗读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镜头在安迪与观众面前来回切换,观众们不耐烦的吼着要看他演滑稽角色,随后镜头给向安迪不停抖动的双眼,他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表演起了那个角色。镜头里观众站了起来疯狂的欢呼着,看似热闹的气氛却与安迪内心的不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显得十分的悲与哀。这一场的最后,安迪揉着双眼终于将这本书读完,镜头打向观众席,那里稀稀拉拉的坐着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似乎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报复,也没有人懂得他的追求、他的纯粹。下一个镜头从幕后低机位以一个全景拍向安迪和观众,灯下的观众开始离场,而本该在聚光灯下的安迪,此时却没有任何光照在他的脸上,他变得模糊不清,一步一步隐入黑暗。

他的悲、哀,来自于他骗了那么多人,最后却没人相信他。当他郑重的告诉好友,他得了癌症,镜头转向的却是他好友的一个摊手,说别闹了别闹了还有另外一个还有的嘻笑,说这可以写一个剧本。他的哀还来自于他骗了那么久的别人,到最后却只能被迫接受被别人骗。当飞机落地,汽车驶向神医所在处,镜头向后一直拉,然后再慢慢摇,向我们展现神医所在诊所的图景,最后停在安迪蜷缩在轮椅上的消瘦的背影。下一秒镜头以近景打向安迪,随后以安迪的视点镜头向我们展现了神医如何创造“奇迹”的。似乎在告诉观众安迪是有机会被救活的。而当安迪他躺下身将头转向医生正在“清洗”的手,镜头给予特写告诉安迪也告诉我们奇迹都是不存在的。镜头安迪难以置信的脸下移转向医生捏着假器官的手,一切都因此显得尤为讽刺,而更显悲、哀。

但这种哀却是哀而不伤的。在圣诞晚会结束后,轻柔绵长的音乐响起,安迪被人群簇拥着。随着镜头的缓缓上移,他兴奋的大喊着,每个人都有牛奶点心。镜头下一秒切向室内,大家兴奋的找到各自的位置,而后镜头缓缓下移并向后拉,大家欢呼着拍着手望着安迪。随之镜头切向人群中观看者的视点镜头,安迪在大伙的欢呼声中显得异常的开心,发自内心的开心。而安迪知道自己被骗后,他躺在床上发出哭声般的笑容,然后出现叠画巧妙的切入安迪的葬礼。镜头缓缓向后拉,葬礼上播放着安迪生前的视频,他兴奋的跟观众们互动着,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以至于他的死亡让人叹息之余却觉得虽哀却也不伤,安迪在这个世界上始终扮演着一个戏谑嘲弄者的身份来愚弄别人,但在他死亡时他却也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表达温柔的方式。

易怒却也十分温柔,歇斯底里却有着自己纯粹的坚持。月亮象征着理想主义,残酷,悲伤却也美好。安迪似乎一直坐在月亮上,发着他独有的悲而不伤的光。

 4 ) 它应得聪明人的赞誉

看完《月亮上的男人》,我记住了两句台词。 "Who should you entertain? You or the audience?"“你该娱乐谁?娱乐你自己还是娱乐观众?” "这也是行为学研究的巅峰。" 《月亮上的男人》太突破了。它打破了——或者保守点说,至少它尝试去打破银幕空间和影院空间之间的界限,把电影院中的观众也拖进——说得礼貌一点,是请进电影中来。他一开始就明确要取悦,不,欺骗,不,玩弄现实中的观众。银幕中的观众被安迪耍得团团转,而银幕外的观众也一样。现实中的观众看着银幕内的观众被戏弄,一点都笑不起来,入戏的时候,会和银幕中的观众一样困惑或愤怒;不入戏的时候,会紧张地防备接下来冷不丁的剧情逆转。无论入不入戏,真实的观众总逃不了被调戏的命运。 因为银幕中还有银幕和剧场这一存在,这部电影的空间结构变得极其复杂。我们看观众看安迪演戏。观众不知道安迪在演。我们知道观众不知道安迪在演。观众以为安迪在演。我们不知道观众以为安迪在演。我们以为观众不知道安迪在演。我们以为观众以为安迪在演。我们不知道观众不知道安迪在演。就算我们以为观众以为安迪在演是事实——总会是事实,我们还是死也摆脱不了模棱两可的怀疑,因为我们不知道安迪何时会揭开他在演的真相,每一次小起伏时我们都会随着银幕中的观众不禁怀疑,是不是我们错了?是不是这次安迪在演的其实是真的。 安迪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打破了观众的界限,把所有的剧中人都变成了可能的观众。对于现实中的观众来说,我们甚至不知道剧中谁到底才是观众,甚至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把自己看做观众什么时候又不是。剧中严肃的ABC老总突然灵机一动摇身一变就宣称刚才在舞台上发生的殴打事故是一次表演,结果安迪告诉观众刚才的不是表演,安迪把老总的自作聪明的伪装和自己不留情面的揭穿一起变成了一场表演。我们这些现实中的观众首先搞不清楚殴打事故到底是不是预先安排好的,最后又搞不清楚殴打再掩饰再揭穿这一整套是不是预先安排好的。聪明的观众一定会觉得自己被耍得团团转的。糊涂的观众只要方便地和剧中的观众一样就好了,被骗的时候真的感到愤怒和鄙夷,被骗过后开心地大笑和鼓掌。 我们的主角安迪·考夫曼Kaufman,难道和欧文·戈夫曼Goffman没有关系吗?《月亮上的男人》探讨的就是一个社会学的命题,或者说是玩了一个社会学的游戏,在文本上做了一次社会学模拟实验。它的主题,比起影片空间的多层嵌套,真伪逻辑的多层嵌套反而是赤裸裸的简单明确: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前台和后台完全混同,结果会是如何?《月亮上的男人》戏谑地提出了一种假想。 但实际上,颠覆戈夫曼的假想根本无法在真实世界里发生。影片中的安迪不可能真正存在,人不可能承受认同的不确定性,观众/公众其实也不可能像影片中那么傻。影片是在假设了有这么一个完全自我的人和一群完全傻掉的观众之后才得以进行的。在这样的意义上,影片把对真实观众的欺骗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银幕内观众的行为和反应其实也只是拙劣的社会表演罢了。银幕中的观众和银幕中的安迪联合起来把我们骗了,现实中哪有这么单面化的观众呢,简直和三流小说一样。能够意识到此的人都不是银幕中的那些。 《月亮上的男人》主题的另一半,和《楚门的世界》是一样的。它没有后者那么直白,因为导演风格的不同,它把讽刺埋在整体的结构中。影片中的观众,他们本是对眼前的粗鲁、歧视、暴力感到愤怒,但当有人告诉他们这是一场表演之后,他们就能开怀大笑了,好像一经过表演,所有的粗鲁、歧视、暴力就都消解了,粗鲁、歧视、暴力的形式就再不是粗鲁、歧视、暴力,而是用以娱乐的符号。而《月亮上的男人》更加强调的,是这些用以娱乐的符号无时无刻不在小屏幕上播放,小屏幕二次平面化了表演,那些狗屁伦理道德的分子是透不过屏幕的。而且别忘了,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影像要通过现实和故事之间的那层银幕,才达到我们的眼睛,这是三次平面化。在这一意义上,影院银幕和我们就是小屏幕和电视观众,影片把现实的影院空间也拖了进来,我们在做的很可能是无形中的自我嘲弄,自我批判。我们很多时候和影片中的观众没什么两样,不仅是行为上,而且在性质上。 安迪的欺骗是越滚越大,剧情层层推进,死亡的结局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本来在喜剧的最后豁然一悲,心生万千感慨,想想,已经足够了吧。谁知屏幕的魔力连死亡都超越了,连死亡都是一场戏。只有娱乐永存。 对了,我还记得一句台词。半场的观众半信半疑地等到演职员表的最后,音乐结束,只等来这句: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tonight!” 到底是真是假,这些都不重要,在屏幕中,在报纸上,在图片里,在舞台上,不管是真是假,相信就好了。反正不会在书里,不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后现代的境遇。 (对了,影片里有一个捡肥皂的场景,货真价实的表演捡肥皂。而且提示,这部片只适合在电影院看到最后。。)

 5 ) 笑话

我有一个同学,后来成了我的同事。她的扣扣空间名字叫做《月亮上的德芙》。后来她用心工作,有房有车有孩子。后来她在微博里发牢骚说她得到了房子车子事业,却失去了爱情。

我有一个微博,我关注那些我想关注的人,可是我从来不说话,在他们的被关注列表中,我是沉默是冗余是不存在的空气。

我喜欢奇奇怪怪的名目,我不喜欢沉闷到死的格调,不喜欢学院派们一眼一板的走位,分毫不差的镜头和色彩,严谨到拘束的表演,和有意心身但又过于沉重的话题。

后来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月亮上的男人》。我看到金凯瑞夸张的面目,我以为又是一部《阿呆和阿瓜》。我以为接下来又是放肆热烈的青春,洒脱自我的时光,没皮没脸一笑而过的一个半小时。后来我发现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那个结局。

我以为漠然的态度是永远地抽离事外,可是那个过度表演的凯瑞先森告诉我说,真正的漠然是完全地投入,纯粹的疯癫。不单要认识到人生不过是场玩笑,更要用力地参与到玩笑里来,还要活得比别人更像一个玩笑。

我觉得安迪先森最适合活在我朝的晋代,嗑药,写词,放浪形骸,还有一包人给你捧臭脚,脚越臭捧得越开心越卖力。或者也可以穿越《唐伯虎点秋香》里,神马“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要是从凯瑞同学嘴里念叨出来,那效果绝壁的离间绝壁的后现代绝壁的有味道。

最后我要灰常第十放映室地总结一句:夸张的表演和荒谬的情节使演员和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形成一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带来的是观众超越电影情节,寻求表演背后的深意。喜剧大师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出出人间的悲喜,更是一次次人性的升华。

我的吐槽到此结束,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

 6 ) 你若娱乐这世界,这世界也将以娱乐回报你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
放羊的小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恶作剧断送了大人们对他的信任与耐心,也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很不幸地,安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成名之前,为了能赢得在酒店表演的机会,他装口齿不清,他装猫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为搏君一笑,获取温饱。
然而,成名之后,他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能量了,于是,一个想法也在他的脑海里萌生:他想要看跟观众们玩一玩,想要看看那些一直看他出丑的观众们出丑的样子。所以,他先试图让观众站起来看看电视是否出问题,接着又大闹现场、把观众们弄得不知所云,最后,他的狂妄达到顶峰,以与女性摔角的形式,获得了他想要的:全世界的唾骂与关注。
我记得以前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教我们演讲的秘诀:把观众当作傻子,一旦站在台上,就不要有任何惊慌与紧张,只需要想象着自己是对着一群傻子在说故事,不管有多荒谬,只要最终能把一个圈兜圆了就成。
然而,很多年后,我却发现,这句被我一直当作至理的名言,可笑地一塌糊涂。这世界,哪有这么多的傻子,更何况,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纵然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又怎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的小伎俩能逃得过所有人的眼光。
在被玩弄、被激怒之初,人们还能抱着看新鲜的态度去看他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然而,一次又一次地把观众当傻子,让观众们一再又再一地发现想看小丑的自己变成了被小丑玩弄的人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对他失去了兴趣。
作为一个标准的中国观众,搞不懂他的美式幽默,却看到他声嘶力竭地在角斗台上举着话筒不断地使用挑衅的语句时,就觉得他已在玩火自焚。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表演秀,没谁值得尊重。他觉得自己是为娱乐而生,就也顺带以为所有人都为娱乐而生,在这样的逻辑下,人人都是可以被娱弄的。可是他却忘了,他为娱乐而生是自己和选择和职业,而观众们,只想花钱看笑话,并不想“被”娱乐。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的重心,没人想要“被”。就连他自己,也曾极度反感被娱乐的日子,所以,面对满座想要看他演小丑的观众,他毅然地决定在短暂的敷衍之后,正儿八经地念一念《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果你本来想去看郭纲德说相声,他却正字腔圆地开始了长达数小时的新闻连播。你会不会气急败坏、会不会忿忿离场?
唯一一次他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被观众搞砸了,更确切点,是被人戏不分的自己搞砸的。当他念完最后一页时,无奈的掌声以及寂寥的人影,深深地刺激了他,也使他走上了一条“不疯狂不成魔”的道路。

“当人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

当他的疯狂达到顶峰时,人们对他的热爱早已变成厌恶,他在角斗台上的每一句发言,都引来嘘声不断。
没有人会吃自己厌恶的食物,也没有人会想要看到自己厌恶的人不断出演恶作剧,所以,在电视台去与留的投票中,大部分投了反对票。
世事就是这么地冷漠残酷又因果分明。
他种下娱乐世界的种子,于是,这世界便开出娱乐的花来包裹他。
正当壮年、身体健康、不吸烟的他,居然莫名奇妙得了肺癌,以致于连家人都觉得这不过又是一次娱乐。
跑到菲律宾,想要获得神迹,却发现自己再一次“被”娱乐。

影片的后半断,陡然的宁静与黑色幽默,让人有了思考的空间,烟花之后,黑夜会显得格外重;喧闹过后,安静也显得格外沉。
安迪喋喋不休的语句刚变缓,自己脑子里面的绕舌就冒了出来:

“你若娱乐这世界,这世界也将以娱乐回报你”

最后影片里,安迪曾分饰的角色——托尼•克里夫一年后再次登上了舞台,难道安迪之又是一次被娱乐?满脑质疑的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安迪是真死还是假死。却搜出了一大堆后人加在他身上耀眼的荣光:好莱坞喜剧泰斗、70年代以后美国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一个角力运动家,一个喜剧演员,一个民谣歌手……

但,人若已亡,就算给他整个月亮,又能怎样?

 短评

说个笑话纪念我

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我曾在新东方面试上表演猫王~当时就是跟学的他那段~很成功~2012.6.4经过近两周中午午餐时间最后看完。片子很好,很喜欢这个敢玩的人,他用自己来玩玩了他周围的世界。好几处都很感动,但眼泪始终流不下来,很奇怪。结尾用电影使这部传记有了超现实的色彩,挺巧妙的。演员就应该有另外的人生呀。

10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是他太疯癫,还是世人看不穿。

12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演技有点让人害怕,太棒了!

15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喜剧其实是一种判断,每一个笑话都是一种判断,你必须去判断它。演戏则不然,演戏是一种体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16分钟前
  • o”mygod101
  • 推荐

我完全了解……但是我不了解他为什么还不是影帝…

19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tbh, i dont get this movie... its attractive, but when its done, i aint know nothing at all...

22分钟前
  • ryan
  • 还行

没太懂这里的幽默

25分钟前
  • 还行

应需要把电影和真实事件脱离开来,电影完全可以看作是导演对一个“喜剧明星”的自反书写,将之融入好莱坞、综艺节目、脱口秀乃至舞台演出的形式中,一场场如同行为艺术的演出,观众根本无法用常规的观看直觉来看待这些演出,无法分清到底哪些是表演哪些是真实。导演也如同考夫曼一样,让我们在电影面前失去了探究真相的勇气,因为是真是假根本无从分辨,或者说这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我们面对这些谄媚的、精心操控、设计的,刻意的虚假的演出中间离出来,打破那些陈规惯例的形式,用偶然性、模糊性、自反性来刷新被主导的观念形式,这本身就是一次行为艺术。

27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话只能说三遍。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蛮久以前看过的,剧情有点忘了。但是演的很不错

36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这种不是一分就是十分的电影,评的好辛苦

39分钟前
  • nothing
  • 力荐

本片获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

40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很好看啊,剧情有深意

4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人的一生都是假象,甚至这个人给人们的感觉只是个幻像。

4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看得我好痛苦/这就是那种不是给1分就是给10分的电影

51分钟前
  • |
  • 力荐

美式笑点没GET到,但金凯瑞演技很赞

53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推荐

电影不错。Dylan Moran的Black Books,John Cleese的Fawlty Towers,Jim Carrey的Andy Kaufman,英美这类用力过猛的喜剧效果真心不是我的菜。

55分钟前
  • leon mai
  • 推荐

感觉有点讽刺意义啊

60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演技真的超棒了

1小时前
  • 牵不到的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