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2022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格里塞尔达·西齐利亚尼,西蒙娜·拉马德里德,伊克尔·桑切斯·索拉诺,安德烈·阿尔梅达,奥马尔·莱瓦,玛尔·卡雷拉,豪尔赫·吉迪,雨果·阿伯瑞斯,Grace Shen,Grantham Coleman,Meteora Fontana,Edison Ruíz,Donagh Gordon,Misha Arias De La Cantolla,Daniel Damuzi,Clementina Guadarrama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诗人2022 剧照 NO.1诗人2022 剧照 NO.2诗人2022 剧照 NO.3诗人2022 剧照 NO.4诗人2022 剧照 NO.5诗人2022 剧照 NO.6诗人2022 剧照 NO.13诗人2022 剧照 NO.14诗人2022 剧照 NO.15诗人2022 剧照 NO.16诗人2022 剧照 NO.17诗人2022 剧照 NO.18诗人2022 剧照 NO.19诗人202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诗人》

最开始看这部电影 完全看不懂 感觉很迷 。

主人公作为一个在美国功成名就的墨西哥记者 在他认为美国是他的家 但同时他也深深热爱着墨西哥 他出名 他有钱 有事业 同时收获大大小小的荣誉 但伴随着他的也有身边的人嬉笑他 家人的不理解 生活的迷失 不喜欢聚光灯下的生活 他是自由而又拘束的

随着剧情慢慢推进 主人公的形象越来越鲜明 他会因为儿子的离开忧忧寡欢 会看见离世的父亲给自己的鼓励 会去满足孩子童年的遗失 会学着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尽管最终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但我相信 他的家人会依旧想念他 祝福他 深爱他

影片首尾呼应 最开始完全看不懂 但看到结尾 只想说 导演真的很厉害 超有感觉

 2 ) 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近三个小时的“诗人”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寻找,导演将自己对历史和政治记忆融化于主角的超现实梦境中。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被作者深刻领悟,文本的疯狂和荒诞,碎片化的叙事,一场看似宏大的历史找寻却被导演演变成对影评人的无情嘲讽。极其荒诞的影像是作者的真诚交代,历史群像下的调度被把控的十分细致。跟随“诗人”探讨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怀疑,“我们用一杯酒溺死了我们的羞耻”,不停的构建梦境城堡,塑造作者的自我天堂,极致的荒诞和想象,私影像被最大化。“诗人”的自我批判实则是作者的嘲讽和不认可,虚假的措辞和说教被影评人/(“诗人的周围人”)大放厥词,完全的自我释放,自我挑衅。后殖民时代拉丁美洲充满了魔幻和梦境,马尔克斯笔下的布恩迪亚家族似乎也存在在这段影像中,被顶在人体高塔上。半自传似的诗人吟唱,梦幻而欲罢不能的沉浸式体验,剔除对叙事的依赖,情绪被控制在调度之中。沉醉在爵士乐中,和作者一起,做一个游吟诗人

 3 ) 超现实主义|难懂但又有点厉害

这是一部前30min我们表示不喜欢差点放弃,却在坚持完174min后愿意为它鼓掌并激烈讨论的电影。

剧情方面像是一个极难理解的意向诗:碎片的,边缘的,甚至是隐藏自我表达的。但同时它又是私人的,被串联的。关于主角的一切好像都被意向化的讲述了:向往自由的灵魂,中风被淹没的感觉,失去孩子后的家庭,对父亲的原谅对母亲的复杂情绪,对孩子们的操心争论和释然,对身份的认同与不认同,对墨西哥的深情及对其文化消失的悲伤…太多太多了…这些真实的生活展现被夹在更大量的情绪化的超现实的表达里,去为情绪和感受服务,让我觉得很敬佩,电影可能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方向或者尝试:艺术性的自我表达大于连贯的故事讲述。

电影的摄影和美术,甚至音乐和剪辑,在除去导演外让我们极为感叹并拍手称赞。这是工业和技术的成功。冈萨雷斯用他的实力向我们展示了如果我们将技术推向极致时,一些意识向的自我表达可以在荧幕上呈现怎样的效果。在这个方面他是配的上一个满分的。

满脑子基里科的画和何藩老师的摄影

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关键词就是梦境,扭曲,现实与非现实的结合所营造的混乱感和情感折射。这部电影无疑是做到了的。大量的运用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搭配迷幻的灯光,大场面的描绘和调度…有一个场景让我想到了基里科的画和何藩老师的摄影作品,艺术性MAX。

一些非常精彩的大场面们

这些关于边界突破的尝试让观众和创作者都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和一个尝试的新方向。这无疑是对行业的推进和促进,这也是我们作为电影人深受鼓舞。

另一方面很吸引我的是他对墨西哥的复杂情感:生活工作在美国但却深爱墨西哥的文化,愿意将情感隐藏在纪录片后面,无比想屏蔽墨西哥媒体对他的挖苦却在家里永远放墨西哥电视台,对于文化的消失和人们的离去的无力和伤心…对于这么大课题的表达,他选择用一种更魔幻更非现实的方式表达,既在某种意义上和主角一样把真实情感藏起来,也做到了真正的艺术的冲击表现。

作为观众的我们非常欣赏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的尝试突破及成功,但同时对于观众这部片子也有太高的要求。所以爱的人很爱,厌的人很厌。私人抱有欣赏的态度,但不是我爱的类型。

作为创作者,我们很期待各个层面的尝试;作为观众,我也希望我自己能有更广的接受范围,去有能力拥抱更多可能。

 4 ) 表现形式抽象,但内容并不空洞,是一部好电影。

“别忘了,西尔维尼奥,别忘了你来自何处,还有你遇到我之前的身份。”

“哈哈哈哈······”

“你在笑什么?”

“在笑你如此笃定的态度,你自信得仿佛在做新闻报道一样,可惜你的心胸与视野如此的狭隘,你的艺术才能也如此的平庸。我还笑你愚蠢的民粹排外主义,还有你致力于一个公开羞辱他人以及纵容网络暴力的行业——一切以点击率至上,还冠之以名什么新的商业模式。

路易斯,我成为了如今的我是因为我远离了你、这里,还有电视台。

看看你,肤浅,刻薄,并且以此为荣,你就是一个小丑,在社交网络上讨要点赞,然后和自己的支持者们招摇过市,和总统的朋友们一起聒噪个不停,推行肤浅的流行的文化和愚蠢的行为,你是当今新闻工作者的完美代表,路易斯。一个肤浅的主持人,却热衷于鼓吹自己的看法,是你这种人让我们丢失了真相。一边去吧,跳你的舞去吧,我不想再跟你废话了。”

电影的头部确实有些抽象和虚无,我一度都想放弃看这部电影了,后来看了一下豆瓣的影评还不错,就继续看了下去。不得不说,这段对白设计的真是精彩,看到这里我突然提起了精神,发现这部影片虽然表现形式很抽象,但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不虚无。而且,虽然本片是一部墨西哥电影,但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国内,哈哈哈哈哈。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通病,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以前,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发布一条能让大众瞩目的信息其门槛也变低了,人们的认知更容易被不符合事实的事情影响。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流量至上的各种新媒体之中,甚至还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集团利用,哈哈哈,悲哀啊,哈哈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新秩序,拜托大家快点打一仗吧,把问题彻底解决了,谁赢谁说了算好吧,😂。

 5 ) 感想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魔幻现实主义又有点黑色幽默的风格。幻象,现实,历史交织在一起。循环的结构给人一种梦中梦的感觉。大广角镜头加长镜头给人眩晕感。整体内容上就是个人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缺失的焦虑还有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男主出于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赞美自己国家有灵性的,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他又畏惧渴望逃离这片土地充斥着的饥饿,暴力,死亡。他厌恶美国那些精英分子对自己民族的歧视,可是却要去领取他们颁给自己的奖项。他想要用影像去控诉那片土地上的人所遭受的苦难,但呈现出来的结果仿佛就是资本在消费那些人们的苦难。男主不断的在精神世界中探寻过去与历史寻找内心的归属。最后的镜头与开头相呼应。我没有太看懂,个人理解是在开始他不断的脱离大地又落下,是他直面这片土地的失败。而最后的镜头他脱离地面,影子慢慢消失不见,仿佛是他终于释然超脱,他的灵魂永远盘旋在这片土地之上

 6 ) 失望的梦游。

诗人,看完了。 这第一个镜头就很爽啊,可惜不是在大银幕看。 这开头的故事像芥川的《河童》啊,我终于能在电影里看到有这种故事了,孩子可以选择出生与否的情节,被具象化,电影化,很满足。 大量严重畸变的广角镜头,这显然是故意的。 构图,运镜,调度,精致但刻意。 可能这就是vr电影的前兆。 或范例。 我依稀记得有人说这片子是回归到了对族群身份的讨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回归”,也许亚历桑德罗以前也探讨过这个话题吧。 我觉得被迫出生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非常深刻,但影片只用对话来呈现这个,挺无趣的。 但愿意拍这个问题似乎已不容易。 这个片子的画面信息量非常之多,但它是流媒体放映,非常的不合适,在码率不够的情况下黑夜场景几乎没法看,而霓虹场景变成的色块的堆砌,完全失去了画面的内容与美感,非常非常糟糕。 大银幕可以是享受,小屏幕只能是煎熬。 网飞砸钱,让喜欢cinema的马丁上了流媒体,让追求还原公民凯恩时代电影质感的芬奇上了流媒体,让拍出鸟人的冈萨雷斯上了流媒体,这太荒唐了,这些电影要多不适合流媒体就有多不适合流媒体,真的很难说网飞是不是在毁电影,但起码我的观影体验被毁了。 另外这个片名翻译成《诗人》实在是不妥… 5分。失望的梦游,精神的呕吐。

 短评

伊纳里图野心很大 要拍独属于自己的八部半 然后他也做到了 奇想 诗意 梦境 对话 前半段每句都是影射自己 但又影射他眼中的社会 我是带着检阅西科塞斯的下班后的心情来检阅他之于这部电影 于是对导演更多共情 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希望影片执行出来的效果是导自己想要的 导终于够有钱有名可以为所欲为了/电影看多最大的好处就是 再也不会觉得任何一个导演自恋了 反而觉得观众永远都有中途离场的权力 评论一堆说导演自恋的 自恋其实是个自反力极强的词 当你说影像自恋的时候 想想导演凭什么迎合你/village east by angelika

3分钟前
  • 巧比
  • 力荐

通篇尽是费里尼和塔可夫斯基的痕迹,主题上也是《八部半》和《镜子》的延续,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又有佐度洛夫斯基的身影,珠玉在前又不知节制,让人无比疲惫。在这个年代,宏大叙事和诗电影已经失去它们曾经纯真的含义了,再精美的场景和昂贵的开销也不可能重现它们第一次出现的饱满,因为它们与太多的影史相关。

4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比《鸟人》更魔幻,前半段睡了,后半段沉浸了。对于我这样的伪影迷来说,既然要熬两三个小时看导演的私人影像,那我宁可看广角拉满到处隐喻全程炫技的魔幻主义,也好过看完只剩下黑白二字的《贝尔法斯特》。

7分钟前
  • 张北以北
  • 推荐

1.伊纳里图最个人化也最宏阔博杂、如梦似幻的作品,继承了独属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及对时空的超现实处理,结合[鸟人]的跟拍运动长镜,配乐极佳,视听与情感上都登峰造极,值得多次重温。2.一如片名“中阴”,影片内核即身份认同与多方面游移纠结的中间态,功成名就重返故土后受到奉承敌视交织的矛盾对待颇似[杰出公民],而难以割舍的早夭之子与男主契如[生死停留][穆赫兰道]的状态更令中有/灵薄狱式的体验贯穿始终。3.硬塞回子宫&被轻柔掬抱后飘游回大海的婴孩,如此诗意而动人的告别式,死生合一,满怀爱怜。4.悄悄穿越的房内追逐打闹戏,融欢乐与疑惧于一身。5.4分半舞厅长镜,肆意至极。6.超现实声音运用:有声心里话&无声怒骂。7.无人死亡的衰败街头,群演尸山。8.妙绝的弥留之境:黄沙侵入,残破灯柱,黄昏作别,白日飞升。(9.0/10)

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是不是每个成功后的导演都要把当年没有展示过得任性拿出来折磨一遍普通观众?虽然摄影美术导演调度样样精致,但真得很视觉疲劳啊。

9分钟前
  • 黑白灰
  • 还行

伊纳里图完全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戏里面家人的每一句诘问都正中要害:“你有多久没有到街上去走走了?”于是主角到舞台一样的街上去走进了另一场魔幻装置艺术,这种失控的炫技比比皆是。导演面对身份政治并没有表达出新鲜的东西,他的境遇或者有尴尬,但无限放大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简直是这类导演的通病;面对墨西哥的文化与本土的故作思考也是悬浮的,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普通人,在富人区的顶层游泳池里面能思考出什么本土的东西来?于是梦境变成了彻底的虚妄,生死变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上流人士衣锦归乡就不要强行赋予什么文化意义了,这些年,导演们的自恋回望还看得少吗?2.5.

12分钟前
  • 胖丁桃
  • 还行

5.1 佩服拿着美国资本使劲怼美国,也喜欢一些沉浸式的多人长镜头,但。。。。。整部电影的自恋味都快溢出来了,高投资下的伊纳里图完全迷失了自我,将无法产生联系的社会背景和私人生活硬生生挤在了一起,一番花里胡哨却撇不见半点真情,各种文本乱塞如此臃肿不堪又满是废戏,全是符号,没有内容。还有,真别再说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八部半》”了,绝大部分时候都像本片一样庸俗得没法看。

16分钟前
  • KID Y
  • 较差

今年很多电影给我的感觉:就这点破事至于拍成电影吗?

19分钟前
  • 寇国威
  • 还行

My own private Mexico。自由。

24分钟前
  • 99
  • 力荐

伊纳里图已经在标题上给了提示“虚假的时间线和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与梦境或者潜意识完全交融在了一起,时间串联的是叙事,却不是真实。整部电影是一个的一连串心灵剧场,剧场和剧场之间是迥然不同,但二者之间的衔接却又如此的顺理成章。伊纳里图然几百个观众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做了一个共同的梦。

26分钟前
  • 留白
  • 力荐

大银幕。伊纳里图装过头了,虽然有一些局部拍的也确实不错,但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个拔尖作者在那儿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从开场第一个镜头就骚气满满,那个长镜头就是一个完全不可能被“拍摄”之镜头,唯有在游戏中才能够被生成。这片应该对标他自己的《鸟人》,《诗人》里的伊纳里图虽然更加从容了,但也更自负了,能留下的只是“卖弄”的姿态。再找不到曾经看《鸟人》时的那种兴奋与喜悦了。坐在第三排看巨幕上的各种广角和仰拍倒是会有VR般的沉浸式体验。可能这就是伊纳里图的[痛苦与荣耀]吧。#LFF# 大银幕一刷2022.10.8号@OLLS / 大银幕二刷2022.10.10号@RFH

29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 79威尼斯# 冈萨雷斯从不会让影迷失望,三个小时像是一首戏谑荒诞却又充满人文情怀的赞美诗,大幅奇幻长镜头加上触目惊心的远景群像令观者和人物一起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中遨游,通过和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对话揭示出绝对的真理:再成功的人生也只是无意义事件的累积

34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所有移民都是失去祖国的流浪者,在去国与怀乡的现实自虐中提取诗意。“诗人”是AGI自怜自艾的魔幻现实主义,它的画面是精致的,运镜是一流的,但创意是陈旧的,像无数nostalgia电影的融合体。幸好174分钟被重剪了,否则我真的会谢...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9.3分 #2022年度最佳# 这样一部电影,我是看不出“油腻”的。它是极通透的。尽管它多次戏谑着人的目光之短浅、生命之狭隘…等等现实命题,而其本质却是极浪漫感性的。AGI并没有拿它评判曾经的自己,因为单凭怀旧决拍不出如此深邃的作品。他是在自比现在的自己,并展望可能预见的未来。无数难以解答、也许不需解答的问题,都被他通过这一个个“自恋”——我更愿意称之为“自信”——的镜头展现给观众。且是一次精准的传递。这是一个电影人最幸福、最值得自豪的时刻,亦是一位观众最不该刻薄的时刻。

39分钟前
  • LydiaTár
  • 推荐

#79thVeniceCompetition#其实多多少少还透着点导演倒胃口的油腻自恋,但这个华丽炫目的场面调度和场景设计看起来实在太享受了。在伊纳里图身上看到了费里尼/库斯图里卡/姜文类导演那种基于强烈才华自信而溢出屏幕的影像激情。男主和老婆那段极其精彩的室内追逐戏毫无疑问是我全年看到的最佳镜头。

42分钟前
  • Heathcliff
  • 推荐

昨天最喜欢的放映,也是最难下笔的。诗人的旅途,少数真理的虚假编年史,从题目开始眼花缭乱,画面颜色铺满,半真半假的叙事中,观众仿佛乘坐奇妙太空过山车一样,思绪飞扬。意象和画面剪切绝妙,房间和妻子游戏那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环环绕绕,恍然间会让我想起百年孤独,和读百年孤独时那种云山雾罩却欲罢不能的感受。也有很多趣味性的片段类似韦斯安德森的观感,轻快,自如却暗藏隐喻。可以感受到导演漫长一生的种种哀乐和羁绊(就是三个小时人坐傻了)(不过没关系)目前主竞赛里比较看好的。

44分钟前
  • 许多熊
  • 力荐

伊纳里图嗑到假药了吧?

45分钟前
  • 🫥
  • 还行

私人化电影永远免不了导演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拧巴。画面是美的,超现实内容也很有趣,虽有不少模仿痕迹,但结果却有点言之无物的花哨。就像,我可以接受美女撒娇,但美女哼哼唧唧两个半小时多少还是有点没完没了。越到后面越味同嚼蜡,最主要的是,我对导演自己的归属和身份焦虑实在是不感兴趣。。。

48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跟着情绪进入一个男人的意识和思维,只要跟着他就能感受到他的一生。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态度严肃,结构严谨,批评与自我批评严厉。既有艺术,又有思想。 很多隐喻和象征,neo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集大成。这次不追求一镜到底改追求转场,真假虚实切换得如梦游仙境。开场大家还能笑出声,后来越来越沉默,一颗心渐渐斑驳。虽然很zz,但背后大家与小家的家园情怀又令人潸然泪下(我和身边的小姐姐都流泪了😭)海报是男主人公的漫步,精辟!虽然大男主电影,但女人并不隐形,6位重要女性配角处理得极为精妙,甚至可看到对《罗马》的致敬。爱导演!希望墨西哥越来越好。🥺

54分钟前
  • Q影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