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不要停!

HD中字

主演:滨津隆之,真鱼,主浜晴美,秋山柚稀,长屋和彰,细井学,市原洋,山崎俊太郎,大泽真一郎,竹原芳子,吉田美纪,合田纯奈,浅森咲希奈,山口友和,藤村拓矢,岩合智史,高桥恭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2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3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4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5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6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3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4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5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6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7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8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9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郊外一座废弃的工厂内,一支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粗糙简陋的僵尸片。导演日暮隆之(滨津隆之 饰)不满女主角松本逢花(秋山ゆずき 饰)的演技,因此暴跳如雷,大吼大叫。在工作人员晴美(しゅはまはるみ 饰)的建议下,剧组暂时停止拍摄。休息间隙,晴美向松本以及饰演僵尸的男演员神谷和明(长屋和彰 饰)讲述了这座工厂在二战期间的恐怖旧事。就在此时,不祥的巨响突然传来,未过多久,一名工作人员化作僵尸突然出现,对其他剧组成员展开疯狂啃咬。演职员们四散而逃,而疯狂的导演却举起摄像机,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电影的拍摄。  30多分钟的血腥屠杀,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这还并不是这部恐怖电影的全部!如何培养一个女孩寅次郎的故事47:致车寅次郎先生夺皮危机2021恋爱恐惧症2019青春残酷物语超级女警(国语版)天使A爱情白皮书人体雕塑恶魔的教育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十季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小白兔大魔域落泪成金嬉笑神功霸王花之捉鬼女天师心之烙印第二季美人私房菜转运短信飞黄腾达 第六季木兰之巾帼英豪女巫布莱尔街娃儿搭车我的神烦腐妈空中浩劫第二十二季界限1931我唾弃你的坟墓2未分级版广东十虎与后五虎(粤语)乔迪尔特历险记2梦想不负卿麻将街娃洪荒之战三姐妹要勇敢少年出游记冲天火(粤语版)疯狂的麦咭第三季乘坐彗星第一夫人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摄影机不要停!》有哪些精彩的细节?

1.第一部分为什么镜头在草地上,没有转换

2.为什么在天台上只拍女主尖叫的镜头那么长

3.为什么女主面对丧尸的男主好几次说不要,男主停止动作后又重新开始

4.女主躲进小仓库,突然的出现吓人的腿,女主吓得掩住的嘴

5.女儿骑在导演头上的照片和最后一个镜头摇臂的“成功使用”

6.妈妈入戏太深的原因

7.妈妈学习防身术的兴趣

8.女主用滴眼液才能哭出来

 2 ) 不会受到剧透影响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我是在2020年春节前一周观看的(爱奇艺独播)。在看电影的前30分钟时,我就想到如果提前告诉观众耐心等待,这样的剧透反而不会影响观影体验。确实有些观众对于前三十分钟一镜到底的直播毫无耐心,不知道电影后面藏着怎样的惊喜。反正我是看出导演埋下了伏笔,肯定会交代幕后的故事。这样我就自然对影片后面有了一个悬念期待,虽然导演并没有故意制造出悬念。

影片叙事的铺陈在戏中戏《One Cut of the Dead》开拍之前。正式开始一镜到底的拍摄直播之前,我们的想象都无法达到“这部电影是如何拍出来的” 。感觉的形成自然而然受到屏蔽,好像有一道“无知之幕”天然地将观看者与幕后拍摄者隔开。因此本片在30分钟过后就一层一层拨开了幕后制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其实都超出了观众原来的想象。这时才形成感觉,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的感觉。

影片最后三十分钟里有突发的事件发生,也是由于突发事件推动了整个《One Cut of the Dead》的拍摄过程变得惊险刺激。这也是无法剧透得知的。一定是观众对电影有了代入感,感同身受后理解了开头的三十分钟才会觉得后面三十分钟特别刺激。是刺激点把前面的铺垫给串了起来。

一部好电影是不怕剧透的,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One Cut of the Dead》这部伪丧尸片:首先这是一部电视秀,受众是很有限的。其次这部电视秀表达的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在废弃的工厂建筑里遇到生化危机,然后逃离丧尸的攻击。至于为什么会有丧尸这种问题,则不予回答。电视秀这种节目形式不会浪费时间把相关的世界秩序向观众娓娓道来。观众通过特别的一镜到底的直播体验成为戏剧的经历者,观众的视角化身成为第一人称,与女主角经历一波同样的生化危机。这时的女主角就是这个有丧尸世界的对痛苦的反应者,观众是对痛苦者的反应的观察者。又由于观众是对着电视机屏幕进行观察,是安全的,并不会在视觉效果以外体验到血腥,观众其自身也不会指导女主角的行动。

直播《One Cut of the Dead》这场电视秀本身是把滑稽提高到了荒诞的高度。十万倍地放大普通的害怕到恐怖的程度:尖叫,尖叫,失控般的大声尖叫,砍头,断臂,血浆飞溅。急剧刺激人的视觉感官。而与之对应的又是嘲弄了在看观众的机智;突如其来的结局把怪异的追杀变为无法自圆其说的神秘。

在《One Cut of the Dead》的幕后制作剧情中,又进一步揭示了灵感,自发与个人情感都不是拍摄直播过程中的主导力量,而是导演的技巧与剧本在发挥作用。导演与剧组所有人都排练过多次,就算临时出了意外,导演亲自上阵,按照剧本的编排也可以完成直播的拍摄。而导演在幕后所做的一切幸苦努力也只是保证了直播拍摄顺利,给看到了直播的观众提供了乐子。

 3 ) 别看不起烂片,它们也有尊严!

摄制组在深山的一家废弃工厂拍摄一部丧尸片时,却意外唤醒了真的丧尸...

这是[摄影机不要停!]一个俗套到有些想让人翻白眼的开头,但它后续的展开却完全惊人地偏离了人的预想。

5个多月前,当[摄影机不要停!]初次只在日本的几家艺术影院点映时,很难会有人想到它如今的火爆程度

300万日元(约合18万人民币)的成本,没有一个明星,前期几乎无宣发,上映后却口碑迅速发酵,几个月突破了百万观众数,揽下超30亿日元(约合1.839亿人民币)的高票房

不仅如果你是丧尸片、恐怖片爱好者,你不能错过它;但凡你热爱电影、热爱喜剧,你都一定不能错过它。

因为,这是一部写给电影爱好者的情书——

前37分钟丧尸短片展现出来的粗糙、怪异、令人困惑不解的地方,都在电影后半段的拍摄过程一一解开。

难怪有人说,这部片的观感大概就是[房间]和[灾难艺术家]的连映,恰当如是。

当觉得前路漫漫、为梦想很难坚持的时候,看这样一部为电影人写的笑中带泪的情书,会觉得没有人容易,尤其那些预算有限、时间可怜的B级片导演

B级片,B-movie,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种电影分级,而是从制作投入上划分出来的,低预算影片。

上世纪30年代,有声片开始出现,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扩大了观众群体,让更多人开始走进影院;

再加上当时的经济萧条期,大萧条中的美国人呐,才不管你电影院里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能让人们暂时忘掉那困顿的现实,救济金里掏个几分钱还是很乐意的。

所以,人们也常常用“黄金时代”来形容30年代的美国电影业。

早在20世纪后半期,米高梅、派拉蒙、华纳、福克斯等大制片厂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明晰的产业结构图,高投资的A级片也能为他们取得不错的收益。

比如,华纳的有声片[爵士歌手]就以40几万的成本为他们收回了超过350万美元的票房。

©[爵士歌手]剧照

但是,另一面,随着高投入和增多雇员而来的是,很高的投资风险。

那些出身于早期5分钱镍币影院的老板们自然很明白,怎么样节省资金、物尽其用——

在拍摄A级片较长的制作周期间隙,充分利用人员和设备,顺道拍一些低廉的小片。

这样,B级片顺势而生了。

那时的影院,学的是早期歌剧院的模式,几部不同的作品接连上演,先放卡通短片、风光短片等等,差不多了才是正片。

而B级片,往往在正片结束之后放映,几十分钟但不超过一个小时。

©比如1938年的[萨德的朋友们]只有55分钟

比起那些有着大明星、大导演加身,高成本、制作精良的正片,随机附送的B级片根本无所谓题材和质感。

没有明星出演、演员演技感人,场景少,布景、特效低廉简陋,剧情俗套平庸、甚至常出现连贯错误,趣味低级等等特征,就成了B级片的标签。

要说,[摄影机不要停!]里那前37分钟的丧尸短片,就完全可以称作是B级片水准

B级片这个词,也似乎成了一个暗示着质量低廉、俗套差劲的负面词汇。

美国60年代后,虽然捆绑上映的“双片制”早已取消,但汽车影院、午夜影院的出现,开始让B级片更加兴盛起来。

©60年代的汽车影院推动了B级片的发展

它常常和暴力、恐怖、血腥和情色等剥削题材合流,吸引了当时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观众群。

那时,甚至又出现了比B级片质量更为廉价的Z级片概念,它们也常常被毫不客气地叫做“Trash Film”

剧本更差、剪辑和灯光更差、演员更差,常常是在电影产业边缘甚至外部制作的Z级片,跟B级片一起,虽然边缘,但也成为电影本身的一部分。

虽然被绝大多数观众瞧不上,但每个时代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小撮忠实拥蹙在。

吉田大八的[听说桐岛要退部]里,有一个手拿摄影机疯狂执着于拍丧尸片的普通少年前田。

在一次观影冢本晋也那狂暴凌厉的[铁男]之后,他和偶遇的同学激动地聊起自己如数家珍的B级片,对方却连连摇头表示不认识,然后很快走开了。

©B级片[铁男]直接出现在[听说桐岛要退部]里

这种有些伤感的孤独和落寞,大概很真实地代表了很多B级片死忠的感受,可能也是那些一生不被理解、伴随嘲笑而生的失败者导演的心声。

比如,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一生写了至少47个剧本,执导了18个影视作品,监制了12部影片,但他生前,无人识得。

他去世后,被后来的影评人冠之以“历史最差导演”头衔,他的[外太空计划9]也被评为“历史最差电影”

这才激起了人们对这位从没拍过一部好片的B级片导演的兴趣。

©德普演绎的[艾德·伍德]剧照

蒂姆·波顿为他拍传记片[艾德·伍德],在电影结束前,让饱尝了无数心酸和挫折的艾德·伍德收获了人们的掌声。

但这是明显虚构的。

他拍第一部电影[忽男忽女],是在好莱坞寂寂无名混迹良久之后自己争取来的机会——

3天时间写剧本、10天拍摄,3万美元左右的预算。

到了[外太空计划9]时,他更夸张,只花了5天时间就拍摄完成。

当然,当时是无人问津,后来是声名狼藉,缘于这些片子低成本、短时间带来的“粗制滥造”感。

[外太空计划9]里,他用洗得发亮的盘子当飞碟,用纸板来做墓室。

©[外太空计划9]里的飞碟能看到线

仔细看还能看到飞碟飞过时吊的长线,而演员们偶尔还会撞到甚至撞倒那些用硬纸板做的粗糙布景。

同样一个场景,他白天时拍一次,晚上再拍一次,同样的素材在电影前后反复多次出现。

更别提那些业余演员们的尴尬演技了,像是在经常望着提词卡一样的说台词方式,对白写得也无聊又尬。

表现战争时,他更直接把以前的纪录片场景搬出来放进去,这些都让[外太空计划9]成为无可争议的烂片“神作”。

而在传记片[艾德·伍德]里,还有一段他拍[大话原子人之怪兽娶亲]时的悲催场景。

©[大话原子人之怪兽娶亲]里的章鱼怪

他电影的主角大型章鱼怪的道具是全体工作人员半夜去别的片场偷过来的,结果偷得太急还忘了拿章鱼怪的发动机。

没有音响、一晚上要拍25场戏、几乎晚上只睡一小时就接着起来拍、演员们还要泡在水里自己动假装被章鱼怪袭击。

历经这些艰辛过后的电影首映礼,迎接他们的却是观众们冲着演员、导演扔鸡蛋,甚至还差点因为愤怒砸了艾德·伍德的车。

比起令人心疼的艾德·伍德,似乎就连[摄影机不要停!]里剧组为拍摄丧尸短片所付出的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毕竟,被自己的观众用臭鸡蛋丢这种经历,也不是每一个B级片导演都能有的。

艾德·伍德只是其中之一,历史上那些无数个为着“摄影机不要停!”梦想努力向前奔跑的人中的一个。

《纽约时报》曾经这么说过:

[大白鲨]不就是一部高成本的罗杰·科曼电影吗?

罗杰·科曼,另一位B级片之王,一生导过50多部B级片,他曾经用5天时间拍摄了[血流成河],也曾用两天一夜的恐怖效率拍出过B级片经典[恐怖小店]

©[恐怖小店]海报

他甚至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

电影只有一种拍法:飞快地拍。

为了省钱省时间,他经常让摄影师平常就去追着消防车、救护车拍,甚至拍生活中任何正在发生的动作。

因为,他会直接把素材放进电影里;为此,他甚至自己跑到火灾现场、不顾危险地拍摄大火场景。

放心,这样的大场面拍完之后,他的下部片、下下部片可能都会反复使用这同一素材,绝对不会浪费。

[马诺斯:命运之手]另一部名垂影史的神级大烂片,常年在最烂top10的榜单,导演阿罗德·沃伦却是一个心怀电影梦的化肥商人。

©[马诺斯:命运之手]海报

包括新世纪以来,烂成史诗级名作的[房间]和[群鸟:震惊和恐怖],导演托米·韦素和詹姆斯·阮也都是异常“严肃而真挚”的“电影人”。

在詹姆斯·弗兰科为托米·韦素作传拍的[灾难艺术家]里,你可以看到他是多么认真、多么真诚地想拍出一部杰作。

但也是这么用心地拍出了这部哪哪都不对、哪哪都是错的“烂片界公民凯恩”[房间]。

詹姆斯·阮这位越南籍希区柯克铁粉就更有意思,把自己上班以来攒下的1万美金全部用来拍摄[群鸟:震惊和恐怖],更花了4年时间仔细打磨。

©[群鸟:震惊和恐怖]里的特效

做后期时没钱了,就找刚毕业的特效师来做,这片的特效其实就是把鸟儿复制粘贴了一下而已。

所以啊,别看不起烂片,它们真的也有尊严!

就像[摄影机不要停!]结尾,摇臂摄影机摔坏了,剧组所有人哪怕叠罗汉也要拍出来想要的那一幕。

粗糙是可以的,糟糕也是可以的,但拍片的摄影机不能停!

参考资料:

【1】「カメラを止めるな!」上田慎一郎監督、当初の目標は動員5000人,映画.com

【2】Roger Corman,Wikipedia

【3】B-movie,Wikipedia

【4】Birdemic: Shock and Terror,Trivia,IMDB

【5】B级片历史,电影推荐网,2016.4.6

【6】Funniest B Movies of All Time,PaulDeMerritt,CheatSheet,2017.1.28

【7】他是史上最烂的导演!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黎小墨,公众号奇遇电影,2016.6.4

【8】Ed Wood:Tim Burton’s Beautiful Ode to a Fascinating Filmmaker, From One Outsider to Another,CINEPHL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4 ) 真,厉害啊!

成本18万人民币,票房截止18年10月20日日本就斩获1.8亿,中国目前有点映,结果根本抢不到票。服不服?真正的打脸级杰出作品,打的啪啪啪啪的,打的开开心心,服服帖帖的好电影啊。如果能在中国顺利上,至少2亿起。都说电影越来越难搞,风险越来越大,可是做什么能比这个生意回报率高呢?

这是一部打在脸上,却乐在心里的好电影啊。虽然这残酷无情的大耳刮子扇在大IP大投资大演员们的信徒脸上,可是打的好开心好开心啊。

因为这部电影证明了,没有高成本只要玩命用心,一样可以让观众看的开心,投资人赚的开心,艺术家品的开心。什么叫反套路,什么叫反类型,什么是恐怖喜剧,什么是伪一镜到底假现场直播,又都给你颠覆了一遍。

观影体验犹如置身片场,化身为一个现场参演人员。扛着机器,喷着血浆奔赴现场。火力全开激情四溢的拍片,无所谓xx奖,无所谓最俗的套路,依然可以如此精彩绝伦。

完全忘我的置身其中,创作者巧妙利用了一镜到底、僵尸片这个形式感元素,打破之后,构筑了一个无比真实的体验。

更为难得的是看似low到爆的品相,看到前10分钟会觉得什么鬼,如今还有这么傻的僵尸片?看到一半才知道喔噻如此神奇,导演吃了什么聪明药写这么牛逼剧本?故事意料之外的完整,每个人物刻画的生动活泼,除了主角有完整前史,至少3-4个配角也有很多细节刻画,剧本故事做到这个程度,不要钱演的也会很开心吧。

如此低的成本却一改以往血腥cult小B级片没心没肺,山寨实验,小众恶趣味的特点。父女之间的情感真挚可信,普通电影工作者的可贵的坚持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开始36分钟之前,分分钟想弃掉,却发现似乎有点不同。36分之后,立意部分升华居然也非常成功,让大笑之后能清晰体会到这个矫饰时代的荒唐,那就是每时每刻都有视频节目表演着“真实”制作“真实”的人却觉得观众好糊弄,只要来点狗血就行。

其实屏幕上的东西谁会当真呢?这是一个人人能直播,手机抖能拍片的时代啊。套路模式很多,真性情,真实细节的展示却何其稀缺。在这个电影工业越来越制式化、工业规划齐整、各种大人物各种大型意见干预的过程中,内容越来越不纯粹的当下,那些电影似乎讨好了所有人,却无法让人觉得如此这般“真厉害!真细腻!真开心”。

难得一见,导演演导演、演员演演员、化妆道具蒙太奇全在你的眼皮下面“做戏”,你知道他们在表演,但下一步的却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除了打脸,更多是鼓励,尤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原来好好做事,认真演戏能带来这么多,这么多强烈的共鸣和认可。

感谢这部电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最热血的鼓励,最及时的能量输入。电影正式上映就去花钱,暂时不要问我哪里下的!

认真做戏!不要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剧怒症”:liaoliaopian

 5 ) 这是一部日本版的《喜剧之王》,既恐怖又好笑

我很少看日韩电影,也很少看恐怖片,日韩恐怖片更是从来不看。

这跟我的观影习惯有关的,看科恩兄弟、昆丁·塔伦迪诺看得多了,就不喜欢那种小清新情感系,或者装神弄鬼无中生有的东西——江湖路远、山高水长,自当快意恩仇

不过,这两天被一个日本的小成本恐怖片《摄影机不要停!》洗脑了——已经看了两遍了,写完本文准备看第三遍。

有这么魔性?这部电影不仅恐怖,还很搞笑。要知道,这是一群业余演员,花费18万元拍成的,而他目前的票房接近2亿元(都是人民币),被它洗脑的人很多。

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

前36分钟是一个完整的丧尸片:一个独立电影剧组,正在荒山野岭一个废弃的工厂里拍摄丧尸片。拍着拍着,真正的丧尸来了,于是,剧组里一个个接连丧命。

【丧尸来了,演员仓皇逃命】

而导演呢?却拍得正起劲,“对,就是这样”,“这就是我要的表情”,“继续,摄像机不要停”。

【演员吓得要死,导演拍得正爽】

如果只是这样一个故事,那有没什么高明之处?事实上,这36分钟还挺垃圾的,画面粗糙、表演浮夸、五毛特效。

【电影前36分钟是一部闹哄哄的三流恐怖故事】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就是:这36分钟的丧尸片,采用“长镜头”的手法拍摄,意思就是:拿一部摄像机,导演走到哪儿就拍到哪儿,中间不断,也不剪辑,一镜到底。

因为是导演拿着摄像机一路跑拍长镜头,所以,在这36分钟,就有下面这种虚了的画面。

这种虚了的、摇摇晃晃的画面,增加了一些紧张感。但是,这有什么牛的?拍电影又不是为了炫技,拍那么长时间的长镜头如果没有内涵也是垃圾。就像《爱乐之城》和《路边野餐》,长镜头是他们表达内涵的一种方式,不是目的。

第37分钟,屏幕上出字幕,演员表,好像闹剧就此结束。不!精彩这才正式开始。从37分钟开始,后面这1个小时的故事,才是正片,正片赋予了前36分钟深刻内涵。

后面这一个小时,讲述的是这部丧尸电影的筹备、制作、拍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高潮部分。

电影筹备开始,剧组的每个人,包括导演、演员、化妆师、摄影师等,都拿着一本血红色封皮的剧本,《One Cut Of The Dead》(可以翻译为:一尸到底,一镜到底)。

【剧组人员集体学习剧本】

学完剧本后,剧组来到深山老林开始拍摄。而拍摄地,还流传着一个恐怖传说:表面看这里是废弃的自来水厂,其实是日本军队开展人体试验的地方,主要的实验就是复活丧尸,“以鲜血唤醒诅咒”等。

在这样的地方拍摄丧尸恐怖片,算是有诚意了。但是,完成这部丧尸片需要的不是诚意,而是胆量——不是克服对丧尸恐惧感的胆量,而是完成拍摄任务的胆量

因为:这个36分钟的丧尸片要采用“长镜头”的手法拍摄,还要在电视台直播。而剧组,没钱没人,团队成员个个难伺候。

团队刚一组建好,导演就开始头大。

小鲜肉男主演一上来就质疑剧本:丧尸会用斧头砍人合理吗?丧尸不是没有心智的吗?(一看就没玩过《植物大战僵尸》)

女主演表面可爱、漂亮,其实是个事儿B。

一会儿要求删戏,一会儿要求改戏,临到要演哭戏了,还要求剧组给自己准备眼药水。

【女主演要求删戏】

【女主演要借助眼药水演哭戏】

甚至还有女演员带着小婴儿,让整个会议室里都是哇哇哭声。

而导演是个和事佬,万事好商量(谁要自己不是大腕儿呢)。

拍摄开始前2个小时,剧组再出状况:扮演导演的演员和扮演化妆师的演员因为偷情,一起出了车祸,来不了了!

眼看着直播就要开始了,怎么办?导演本人和导演的妻子亲自上阵。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说:完了!这个剧组好不了了,这部丧尸片好不了了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硬是把直播坚持了下来,一开始的bug,也被导演巧妙地化解,变成了后面的各种伏笔。

片中第一个被咬后变成丧尸的角色,是一个特别喜欢酗酒的配角。电影开拍的时候,他其实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于是,导演日暮扶着他拍完了所有的动作。

【导演扶着醉酒演员演丧尸】

【导演扶着醉酒演员演丧尸】

你别说,这种醉酒状态,还真有“丧尸范儿”。

现场的道具不够用了,剧组工作人员直接给自己腿上化了妆,走到女演员面前,其实,她上身穿戴整齐。

而临时被拉上阵、扮演化妆师的日暮导演妻子,越演越来感,越演越进入佳境,全程都用她从防身课上学习的套路,对付“丧尸”。

【最后被斧头“砍死”的女化妆师】

剧组里早已乱做了一团,而直播还得继续,日暮导演带着大家辗转腾挪,拆东墙补西墙,巧妙化解了各种危机,呈现在电视上的效果就是:好真实!

【观看直播的制作人】

而这份真实的背后,是现场工作人员的付出,是他们的不容易,这才是这部片儿要表达的东西。

电影很搞笑,但笑完也有思考:正是对电影的热爱,才使得他们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丧尸直播”,也正是凭借这份热爱,才成就了一部既搞笑又恐怖的佳片。

拍摄现场,拍完一个镜头,着急忙慌就准备下一个场景的样子格外真实。

跟着主角飞奔,结果摔倒在地的工作人员毫不在意,就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起身继续奔跑。

电影的最后一幕,需要电影镜头缓缓拉升,露出地上的血色五芒星作为结尾。可是,在拍摄过程中,摇臂摄影机摔坏了,怎么办?

剧组其它工作人员一边搭人墙,一边等待直播镜头到来。人墙不断搭起,倒下,又搭起来,倒下……

这样的百折不挠让观众很感动。最后关头,他们终于搭好了人墙,完成了所有的直播。

到这一刻,我才明白:导演要表达的是对电影的尊重和热爱。我们普通观众看到的一个几秒钟的镜头,觉得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烂,但在现场,工作人员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剧组的大腕儿演员不敬业还多事,而小演员却朴素、热血;搞笑中带着心酸,心酸中又是对电影的深深热爱……

既使困难重重,但这些小演员、小导演依然坚定地付出所有热情。

这样的一部电影,你想到了什么?对,就是《喜剧之王》。尹天仇虽然只是个跑龙套的,但他把演戏作为自己的信仰,不管多难,都要克服重重困难一直演下去。

【《喜剧之王》剧照,尹天仇正在演戏】

而生活中唯唯诺诺的小人物尹天仇,一旦到了片场,则不要命地付出,疯了一样沉迷。

看看导演上田慎一郎为了宣传这部电影是怎么做的?映前倒数一天,导演自个在ins上来了一拨土味宣传:他把自己当油漆,涂抹出了倒计时海报。

因为,《摄影机不要停!》制作成本很低,很穷酸。但越是这种穷酸,越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

事实上,好的恐怖片,似乎常常跟拍摄成本、跟有没有大腕儿没有关系。比如2016年马凯拍的那部《中邪》,多少人看完后被吓得不敢睡觉,制作成本也只有5万元,比《摄影机不要停!》还要少很多。

这其实也说明:真正的好电影,是要有一些真诚的东西在里边,怀着创作者的一颗敬畏之心的,好电影既不是资本的游戏,也不是流量的俘虏

《摄影机不要停!》值得一看,也期待更多的小成本诚意之作。

↓↓↓↓↓↓

 6 ) 前30分钟,那晃动的镜头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内地翻译为《摄像机不要停!》,香港上映时翻译为《屍殺片場》。我原本是抱着看惊悚恐怖丧尸片的预期在德福广场买的票,加之WMOOV上,该片评分高达9/10,所以对于一个神经麻木,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肾上腺素的刺激或许可以引起一点生活的存在感。

不得不说,带着预期看电影,意味着你的预想可能会被打破。当剧情不会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个黑人问号。不管前面的情节有多么陈词滥调,制作多么粗糙,镜头晃动得多让人头晕,用女子擒拿术来当作兴趣爱好有多么的突兀,一镜到底的技术有多么让人生疑——到底是否有必要,“摄影师”丧尸张牙舞爪得多么夸张,总之,前30分钟,就是怀疑!怀疑!怀疑!即使影院中发生零星的笑声,我的警惕感也没有办法让我放松——眼前的这一幕,是虚构中的真实,还是虚构中的虚构——换言之,这是镜头前的真实,还是镜头前的镜头?

由于我没有办法预期到后来的元叙述喜剧效果,所以可以说,前30分钟,我一直是在批判和眩晕中度过的——如果一镜到底再继续下去,我将会像影院中其他几个观众一样,提前离场。是的,最大的质疑就是从一镜到底的技术开始的。当steadicam让摄影师的镜头路线更加灵活之后,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崇尚一镜到底技术——《鸟人》、《芳华》、《今晚玩救你》都是成功利用该技术的典范。同时,不得不说,一镜到底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毕竟长镜头的背后是叙述时间和时钟时间的重合,缓慢的节奏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厌倦和疲惫,同时,还会让观众明显地感受到镜头前的视角是另一个人的视角——也就是说,摄像机的存在不能被忽视,而它的存在则意味着,观众无法悬置自己的质疑,而让自己相信这眼前就是真实。

但正是这奇怪的不适感,成为了欣赏这部喜剧的突破口。

晃动的镜头似乎在提醒观众镜头本身的存在(“哈喽,这是一个摄影师的视角,这个摄影师还不是很专业,修炼还不是很到家,请多包涵!”),根据巴特的摄影理论,观众被刻意地提醒着,镜头的存在意味着镜头背后那个摄影师的存在。而更夸张的是,前30分钟电影从未用稳定的镜头来弱化这第三者的存在感,甚至有一幕追逐戏,血溅在了镜头上,忽然,镜头面前还出现了拿着布不定抹血迹的摄影师的手。这明显的bug已经是在提醒观众,这遇上的并不是真的丧尸啊(不然,怎么能还不忘给丧尸特写呢!)。但是,女猪脚的演技提升,似乎又在暗示,可能女主并不知道那不是真的丧尸哦。外加女主躲藏到废弃仓库时,在她面前出现的正在蜕皮的大白腿,好像拍戏突然撞上真丧尸的感觉,让人并不能彻底摒弃真实感。而时不时跳出来喊action的导演,也让人怀疑他到底是痴迷真实感演技的妄人,还是喜剧效果的演员。最后天台男女主面对面的重温电影开头的一幕,由于完整的映射结构,更似乎在强调这是演戏。

其实,在这种真实和虚构的模糊边界之下,观众始终处在矛盾的猜测之中。我们都知道,观众/读者要与虚构作品产生成功的共情,往往需要suspend suspicion。但此刻,由于观众无法定位自己眼前这一幕到底是“虚构中的真实”还是“虚构中的另一层虚构”,所以,眼前的这一幕的类型(是惊悚还是喜剧)也无法确定。

可以说,如果没有后面的元叙述——关于拍电影的电影,关于虚构艺术的虚构艺术——这前30分钟简直就是大大的bug。但由于有了后面1小时的揭秘,将每一个bug都解释得圆圆满满,这才体现出前30分钟的趣味,也体现出了前30分钟制造的不适感的独特之处——这真是难得又难得的体验。

而回过头来,前30分钟的一镜到底真是不仅必要,而且惊为天人,同时,还把“真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进一步往前推进。这30分钟的一镜到底,到底有多少是按照原本剧本进行的?机位和现场有多少次出现状况?奔跑中的跌倒是真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这一镜到底到底试了几镜头?

这一镜到底可能是一次完美的不完美的炫技。它的不确定性正是它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设想一下,这套电影的剧本,是完美剧本下套着的导演救急场景下拍摄的一部关于男女主角在拍摄丧尸片时遇到丧尸的故事。

用括号来表示:{ [ ( < > ) ] }

{1.电影院中的电影《摄像机不要停!》[2.拍一镜到底丧尸片《摄像机不要停!》(3.片场遇到丧尸<4.剧组几人在拍丧尸片> )] }

用摄像机表示:

{ 曽根剛的摄影机 [ 腰不好的男摄像师和新手女摄像师的摄影机 ( “导演”日暮大喜手中的摄影机 ) ] }

是的,很要命的是,这电影的名字和片中“导演”拍的一镜到底的片名还是一样的(都叫 One Cut of the Dead)!深怕你突然某一刻醒悟这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

后现代的元叙述用来拍博君一笑的喜剧真是太适合了。反正都是play嘛!还很高级呢!

 短评

4.5,你们要知道,烂片也是剧组上下几十口人拼了命才拍出来的

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这部必火!必须火!!!p.s.500一本的场刊里导演把剧本全给印上了,推荐购买

9分钟前
  • 意义不明
  • 力荐

D+ / 还是觉得更像是迷影向的一期综艺节目。虽然试图用并不新鲜的“虚假”嵌套来论证“真实”的意义,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嵌套同样是封闭的,影片最终的层次还是停留在致敬电影工作者,反而没有向“真实”敞开裂缝——这也是影片最薄弱最矛盾的一点。冷静下来还是三星,若若说得很对,这是一部《房间+灾难艺术家》,显然我依然很不喜欢《灾难艺术家》的部分。

1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哭不出来可以滴药水,背不出来可以配台词,在一个不专业的剧组,敷衍会像丧尸感染每一个演员。虽然一镜到底拍出的还是烂片,但男演员不再傲慢,去充当人梯,女演员不再矫情,肯被呕吐一脸。业余场务表演了什么是投入,临时导演喊出了心声。你的烂片是我的作品,你的敷衍是我的人生,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拍个av版吧,日本姜文自己演。

22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是,我们拍的是假的,我们还告诉你为什么拍的假,甚至告诉你的这个过程都是假的。开头的一镜需要勇气,不然很容易十分钟弃。

26分钟前
  • 闪电标
  • 推荐

推荐有条件的、以后出源了都看一下:将会载入cult电影史/迷影影史的电影,这一部就能让人对日影重新燃起信心。比吉田大八的《桐岛》更加彻底地用丧尸片表达出了对电影的爱。具体不剧透了。

30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正常來說,30幾分鐘的長鏡頭應該是足以名留影史的炫技大師之作,但那AV級演技、稀爛鬼劇情、粗製濫造、純粹血漿與女體的賣弄的殭屍短片實在是……看到End Credit跑出來,只覺得我天還好結束了。但立刻被拉回來,不對啊才30分鐘而已怎麼就End Credit了?才發現自己原來被拉進了一場後設的狂歡喜劇當中,一般的plot twist只會用結尾5分鐘來搞「真相大白」,這裡給足滿滿的60分鐘的「真相大白」,才發現前面的所有不對勁都有跡可尋,就是放送事故豪華大禮包,能錯的全都錯上了。但看著他們用盡全力搶救這部電影,沒有人願意直接喊卡,居然也慢慢覺得開頭那東西爛雖爛,可是如果反過頭來看電影後面,願意一層一層的剝開攝影機,你在爆笑之餘,可能會發現自己也有點鼻酸,有些想落淚

35分钟前
  • 化學超爛男子
  • 力荐

前半个小时:好烂哦。中间半个小时:(._.)无聊到看表。最后半个小时:我的妈呀原来是这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开场前30分钟的那段长镜头,我看了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一路跳着看完的……然后等我看完后半段,又把开头的30分钟认真看了一遍,边笑边哭!

3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后半部分有趣,最后甚至有些感动,写给电影的情书有那么多封,大概只有这一封最淳朴最古怪,也最“怡情”,不过,看完全片后还是觉得这不太像一部电影,而更像是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午夜档解密节目,正如电影开拍前制片人向导演阐述其即将执导电影的两个“卖点”,同样适用于本片,因为它胜就胜在牢牢抓住了影迷的猎奇心(丧尸、一镜到底),《摄影机不要停》的观众定位相当准确,只要你爱看电影、爱看丧尸片、对一镜到底怀有好奇、对电影幕后花絮怀有好奇,那么你就会是本片的潜在拥趸,与此同时,当你被前半段的“失误”弄得一头雾水时,导演又以一种合理且戏谑的方式一一予以解释。娱乐至死的年代绝大部分人当然会欢迎这类作品,但很难说嬉笑过后本片会为观众留下什么。以及,说句题外话:再一次为伍迪·哈里森去年那部无人问津的《迷失伦敦》感到惋惜。

42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挺好笑的。看开场一镜到底的烂僵尸片,与NG42遍一样难熬,确实要冒出来诸多问题:台词是接不下去了该找手机了;导演怎么中二般闪现大叫又消失;包贝尔为什么坐在门口状况外;摄影机怎么拌蒜栽地上了;为何突然变成了手持推拉的廉价大特写;匪夷所思的抢戏女二;突然冒出来的一截大腿……《摄影机不要停!》美化了电影制作本身的乐趣,但事实上,在类型片的现场,内容本身并不会有太廉价的感觉,倒是真的跳到开始筹备过程,低成本的感觉更明显。说到底,再烂的电影,都有一个灾难的、大型车祸现场的拍摄过程,可观众只会(需要)看到成片结果。许多去过现场的,也都会觉得烂片有心血有苦劳的,那不如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把拍烂片的过程还原 review 一遍。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为了一部真正的好片而拍摄了一部真正的烂片。

51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谨以此片向李安从家里搬来被摔碎的餐桌,小津从家里拿来的红色暖水壶,抓走张艺谋的UFO,赶着杜可风摄影机跑的重庆大厦保安,被集体抓嫖载入县志的东邪西毒剧组,胡金铨写的书法对联,片场喝的醉醺醺的玛丽莲梦露,黑泽明等来的云致敬~电影是一场奇遇,摄影机不要停~

53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前30分钟比《小时代》还烂,结果最后30分钟比奥斯卡最佳影片还精彩,瞬间把一星烂片扭转为五星佳作。想象力天马行空,创意简直无敌,恶搞指数爆棚,诙谐程度无以复加,让人笑到癫狂,整部电影牛逼到无法用言语形容。为什么突然聊防身术,演员为什么突然想出去,摄影机为什么掉在地上不动了,三位演员为什么突然看向门外,为什么丧尸发现女主却不咬她,男主为什么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原来一切不对劲的镜头都是有原因的。毕志飞、郭敬明都应该好好学习,要是借鉴《摄影机不要停》的思路在电影后半部分加上拍摄花絮,《逐梦演艺圈》和《小时代》能成9分神作。

5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4.5 一部难得的、毫无吹水感的“真·神作”,效果宛如《房间》+《灾难艺术家》连映,被彻底控制大脑、抓住笑穴。

5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还好身边的朋友都比较仁慈,没有给我具体的剧透,没想到结构变了三次是这样的,经提醒之后,有意在留意第一部分里那些突兀的点,没想到了最后一部分都成了临场的笑点,也成了凸显电影人精神的部分。互文下来之后颇有当下影视大环境下娱乐至死的速食作风,拍的烂有时候也是一再妥协下迫不得已的烂,再烂的片子背后也会有一些用心的地方,只是这一次导演先看了烂片,再让你看烂片背后闪着光的用心。这要是搁在平时,大家连烂片都懒得看,背后的闪光更是没人会看得到了。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今年日本院线电影里观影体验最酣畅淋漓的一次,后半段全场一起笑到昏厥,真的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这么愉快了!挑战观众的开头一镜到底37分钟,如万花筒般层叠镶嵌的剧中剧,糅合多种要素的创意构思……迷影之情溢出屏幕。感觉演员、导演以及所有参与制作的人都乐在其中,看到最后一定会被感动到。

1小时前
  • 晴蘭
  • 力荐

等了大半年,可能预期太高吧,非常失望。《糊涂戏班》的结构+对一镜到底的迷恋+新人导演+脱力丧尸+日式煽情,全都是意料之中的拼凑所得。除了喜剧效果,切换视点对电影中”失误“的解谜,跟听上映后导演大谈拍摄时的遗憾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为什么一定要说这是献给电影的血浆情书?电视台、直播、流量小生、完成任务、会议间里的观众,每一个片中提到的设定都规避了电影,倒不如说是电影人的自我解嘲。

1小时前
  • 蜉蝣
  • 还行

看前半小时真怀疑如此好的口碑究竟怎么得来的,原来“正片”之后的“花絮”才是重点,视点不同的互文揭示低成本电影是如何拍成的——一个状况百出的团队,艺术要求不高的资方,在捉襟见肘的人手调动下,发挥种种即兴表演和临场应对的能力,大家通力合作完成拍摄。“揭秘”过程令人爆笑,又不无艰辛,之前对“正片”中出现的第三方摄影机机位存疑,此刻才恍然。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以及充分利用电视台媒介的功能,都让人耳目一新。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