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之光

HD

主演:尼古拉斯·雅各布,迈克尔·阿洛尼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美国,巴勒斯坦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暗之光 剧照 NO.1暗之光 剧照 NO.2暗之光 剧照 NO.3暗之光 剧照 NO.4暗之光 剧照 NO.5暗之光 剧照 NO.6暗之光 剧照 NO.13暗之光 剧照 NO.14暗之光 剧照 NO.15暗之光 剧照 NO.16暗之光 剧照 NO.17暗之光 剧照 NO.18暗之光 剧照 NO.19暗之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暗之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段跨界之爱,照亮两个年轻的生命。青涩的巴勒斯坦大学生尼莫(尼古拉斯·雅各布 Nicholas Jacob 饰)暗中潜入以色列,在特拉维夫的同志酒吧邂逅了帅气逼人的律师罗伊(迈克尔·阿洛尼 Michael Aloni 饰)。当尼莫取得学生签证可以合法出入以色列后,他和罗伊迅速陷入一段难以自拔的热恋中。然 而随着感情升温,阻力也随之而来。对尼莫来说,巴勒斯坦不耻他的性取向,以色列不承认他的身份;由于有一个激进暴力的哥哥,他更被以色列特工部门列入黑名单,签证也因此被吊销。罗伊倾尽所能为尼莫奔走,却遭到来自官方的恐吓;而尼莫的秘密也似乎被家人窥破,生命陷入空前危险中。这份暗夜中的爱情最终能否冲破阻碍、拥抱光明?又是一年山林绿愿此刻永恒 Next Season壮志童心贝尔法斯特暂时停止接触极地恶灵 第一季生命海洋亲朋密友3说好不分手1999一球定江山酸甜苦辣小夫妻漫威616完美童话第一季麻木不仁第三季死亡笔记4:点亮新世界烈火军校八岐大蛇地狱法庭偷天换日英语长白山下我的家甜蜜十六岁寻人密探组第二季誓约恐怖分子恐怖角1991崔第国王小两口高兴爱之咒:黑色婚礼野性泰国再见18班校园往事我们都是好孩子寻找美人痣贱神三少爷2

 长篇影评

 1 ) 在暗夜中仍然可以看见爱情的光明

(前言:特别推荐看一看豆瓣里的预告片,剪得真的很好) 让我们就从这部电影的名字说起吧。out in the dark,中文翻译为暗之光,而暗正是这部电影的背景和基调。 1.两个国家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以及巴以问题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相邻的国家,却对同性恋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巴勒斯坦,人们对同性恋了解寥寥无几,只留下无知和惶恐,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态,社会上下存在着一股强烈的恐同气息。而以色列则对同性恋更加包容和开放。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又因为历史原因,两国间人民的关系也不太和谐,尤其在巴勒斯坦,去过以色列的人回来是会受到歧视的。 电影里穆斯塔法的死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身为巴勒斯坦人,却因去以色列的同志酒吧里变装表演,最终在巴勒斯坦被恐同的黑手党暴打身亡。

穆斯塔法

来自巴勒斯坦的大学生尼莫得到了前往以色列大学学习的机会,而他同时也在同志酒吧里碰到了帅气的以色列律师罗伊。两人渐渐被对方吸引,坠入爱河,开始了这段在暗夜中寻找光明的爱情。 2.爱一个人,要离开多少爱你的人 这句话,是出现在暗之光(台版译为爱,悄悄越界)台版预告片里的,在我看来,用以形容这部电影,非常真实。 首先,是尼莫,当他是同性恋的消息被家里知道后,他被逐出了家门,逃往以色列罗伊的家里。 因为爱上罗伊,尼莫被迫离开了许多爱自己的人。 ①自己的妹妹艾比儿,她的妹妹应该提前就知道了他哥哥是同性恋的事,因为她不小心看到了罗伊发给尼莫的短信,但因为她爱她的哥哥,她选择了不揭发他。 ②自己的妈妈,虽然他的妈妈不能接受他是同性恋,但她还是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尼莫往家里打电话,妈妈接了之后赶紧挂了后,内心却非常伤心,她也想念自己的孩子,但没有办法。 ③自己的哥哥,他的哥哥虽然是黑手党,一直对尼莫也很凶,但在最后和黑手党抓到尼莫时,没有选择开枪杀死尼莫,而且让他跑去以色列,永远不要回来,至少这一次体现出了他仅有的那一丝微弱的爱。 然后是罗伊,因为爱上尼莫,他最终选择和尼莫共患难,被以色列的秘密警察抓捕,拘禁,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人。 3.暗夜中爱情的光明 尼莫和罗伊的爱情,是整部电影那沉重的黑暗中朦胧的光明。

这是罗伊以前常来的游泳池,他带尼莫来到这里,谈自己的过去。记得他们俩靠在岸边,泳池水底泛起淡蓝的微光,照在他们的脸上,他们俩的笑容还是那么轻松,那么让人心动。

在罗伊家里,尼莫和罗伊的爱也是动人的。记得尼莫和罗伊在家里吃外卖时,罗伊帮尼莫夹菜,而尼莫反过来把菜喂给罗伊,这小小的举动确是爱情真实的写照。

这是电影中难得出现的光的镜头,早上起来,尼莫在罗伊家里发现了罗伊家橱柜中的那些玩具,那不经意的笑,或许是尼莫在逃难中从罗伊那儿得到的一丝慰藉吧。

而整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应该是罗伊在尼莫逃难后的不离不弃,甚至不顾生死的帮助,在尼莫逃到他家后,他一直想办法帮尼莫申请居住证,而当尼莫被秘密警察通缉时,他更是在关键时刻替尼莫站了出来,最后不幸被警察逮捕,并拘禁。罗伊对尼莫的爱,超乎生死,他不愿看见尼莫被通缉,被追捕,他只想让这个与政治不相干的人、这个自己心爱的人,好好活着。

影片最后,尼莫坐上了罗伊为他准备好的快艇,准备逃往法国,而罗伊被警察抓捕,关在禁闭室里。镜头停留在尼莫和他乘坐的那艘快艇,行驶在茫茫海上……

写在最后,爱一个人,要离开多少爱你的人?我希望答案是没有,尽管碍于现实原因,尼莫和罗伊的爱,经历着重重障碍和困难,像一片不见天日的暗夜,但他们真挚而敢于付出的爱,会是暗夜中坚定的光,相信这束光终能在暗夜中照耀出一条通往家的路,那里不再有暗夜,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灿烂的彩虹🌈。

 2 ) 《暗之光》:爱情总会找到途径

如今同志片愈发兴盛,早年单纯表现同志感情阴暗面的片子越来越少,导演们开始想让观众看到希望,去认可,去证明,去看到这种边缘化爱情的美好和来之不易。
尼莫是巴勒斯坦的一名大学生,在以色列的同志酒吧里邂逅了同样帅气的年轻律师罗伊。两人坠入爱河,在甜蜜之际,各种阻碍也接踵而至。
巴勒斯坦对同志有严格的禁止,如果被发现会被逮捕处决。而以色列恰好相反,相比较深柜中的尼莫,罗伊已向家人出柜。对于尼莫来说,他的同志身份一旦暴露,会对他自身以及整个家庭造成灭顶之灾。两个人跨国界的爱情,从而牵扯上沉重的社会政治气息。
尼莫的哥哥是一名激进分子,在家里藏有武器。而恰巧的,他也是一名谋害同志组织的成员之一。在哥哥一次执行事务时,尼莫亲眼目睹他在以色列同志酒吧中认识的朋友被害。他可疑的表现,也让他露出破绽被“组织”盯上,直到后来同志身份被家人得知,再被家人赶出家门。尼莫成为通缉犯,而家人也全被当作恐怖分子抓走。在最后的结尾,男友罗伊从可谓千险万阻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让他坐上了偷渡至法国的船,他在船上忧愁万分,只记得他最后的话:六天后我会来找你。影片至此结束,给观众留下一个很大的悬念,同时也极大地赞颂了同志爱情的坚实和可贵。它甚至成为凌驾于冷漠亲情之上的救世主。
整部片子看下来,由最初的甜蜜渐渐转入沉重。全片的主旨,或者说导演想表达的核心,除去对政治的丑化,就是罗伊送给尼莫那块手表背面那句话:爱情总会找到途径。黑暗的地方固然存在,但光明之地永远向你敞开怀抱。
尼莫从最初在酒吧里和罗伊邂逅时便说,将来要去美国。如今同志权益在欧美得到非常大的改观,美国一向在电影题材中都充当着自由光明的一个代表和诠释,在《暗之光》里也起到了这个作用。在潜逃中的尼莫,是一种爱在禁忌之下永不服输的象征。电影名为暗之光,这暗指代的,是同志之爱不被接受的政治动荡的国家,也是无情的家人;而光指代的,是爱本身,也是能够让爱得到认可的地方。
这部片子也让我们知道,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国家是多么幸运。至少这个国家没有同志罪,也不在政治上反对同志。而如今中国社会对同志们持有的态度也愈发开放,无论从影视作品,音乐作品,还是明星相继出柜的消息。网络上更是津津乐道,微博豆瓣名媛,夫夫甜蜜生活照满天飞,京城名gay,正太受,大叔攻,八卦头条,处处惹眼,腐女成群,伪直当道……暂且不说世界,这也俨然是走向国家大同的前兆。

微信公众:xmnswx。写作、分享、回归深度阅读。

 3 ) 【电影随笔】《两个国家的暗夜——<暗之光>》

电影的一开始便是一个匆忙的身影在黑夜的掩盖下匆匆前行,昏黄的灯光照耀着破旧的城市和道路,我们能看到熟悉的且让我们不自然想到监狱或者是禁止进入的电网。这样的开头让所有人感到不安和紧张,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总是相信是会有坏的事情发生的。一辆车经过,身影躺下来让自己融入粗糙的大地,然后他翻过围墙到另外一边。我们想知道这个人是去哪里?有什么样着急的事情?前方是否安全?这是我不由自主便想到的,并且在我的脑海里反复的回响,最后让我感到难以忍受,于是我按“快进”键,我发现他要去的地方是一个酒吧,一个同性恋酒吧。而故事也就在这里开始了。

纵观整部电影如果我们留意变会轻而易举的发现,整部影片都沉浸在昏暗甚至是黑暗之中,低低的音乐没有任何欢乐或是轻松,而是仿佛催促着某种蛰伏的危险醒来。我们忍受着这样的压抑和渐渐来临且也是我们希望的轻松、快乐部分,或者说是幸福。那个在黑暗中翻过围墙来酒吧的男孩叫尼莫,还读大学,他是巴勒斯坦人,我想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巴勒斯坦男孩,当然除了他的性取向。导演并不用特别强调尼莫的普通,我想导演如此做法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尼莫这样的情况太常见,在巴勒斯坦很常见,而至于人们是否知道那则是另外一件事。酒吧里有一见钟情,而这样的感觉总是十分美好,且在昏暗的基调中显得弥足珍贵。和尼莫打招呼的是以色列的年轻律师莫伊,就和所有的一见钟情一样,他们漫无目的的闲聊着,但是也就在这样的聊天里他们对彼此感觉都很好。

在此处我想特别说一件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而根据其后的故事发展这个细节也就凸显出其重要性了。在酒吧里那个同样是从巴勒斯坦过来的同志穆斯塔法对年轻人说“快要到十一点了,谁不想被家里发现的现在可以悄悄离开了”。咋听下来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结合以后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这并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实话,是提醒那些从巴勒斯坦翻过来的年轻人,小心,不要让家里人发现自己在这边,以色列这一边。导演对于这样小细节的处理,如果我们留心就能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的紧张,危险甚至是恐怖。想一想,这些在夜里从巴勒斯坦瞒着所有人翻到以色列的这些年轻人,他们为了能在这个酒吧开心一会儿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几乎无法想象,但是我们却从这样的许多个细节里深深的感受到这些。

我并不愿意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这个故事确实是由爱情所引起的。我想导演所要表达的也不仅仅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他想要告诉我们这些远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远离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同性恋者的观众这样的事情在发生,且似乎是习以为常。在我的印象里对于以色列的了解更多的依旧还是关于犹太人,我可能从汉娜/阿伦特的观点和书中了解了一些这个新生且历经磨难的国家,从保罗策兰的诗,而更多的其实是阿莫斯.奥兹的小说。对于巴勒斯坦我只知道这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他们和以色列一直都有摩擦,关系紧张。我承认,对于这两个遥远的国家我的了解是匮乏和有限的,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却仿佛能看到整个这些年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的所有一切:对立紧张,仇恨,冲突,恐怖分子……甚至更多,这是这部电影的某个重要使命,导演在努力的向我们——像我这样对这两个国家了解甚少的人——展示这些年这两个国家的状况,而导演则是通过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这则更加让这部原本就让我震惊的电影更加的震惊,或许这样的一段感情更加能反映出真实情况。

据我所知,以色列对于同志还是很包含和宽容的,他们的城市也会有自己的同志骄傲游行,会在同志骄傲月把路上的斑马线涂成彩虹色,甚至有几个城市被评为对同志最友好……而巴勒斯坦则截然相反,我想这也是我们可想而知的,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大都是阿拉伯人,他们是莫斯林,信仰伊斯兰教,这样的文化和信仰就让他们对同志有着极大的反感,甚至会判死刑。而我们在电影中也看到这些(虽然是恐怖分子所为)。通过尼莫家庭发现他的同志身份后的表现,我们就能真切的感受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对此事的看法。尼莫的妈妈和哥哥用像“莫大羞耻”“除了羞耻……”这些异常极端的词语,并且因为尼莫的身份而可能影响妹妹未来的结婚……也就是说尼莫的同志身份几乎会彻底的毁掉这个家。其实我们并不难想象,当那些人毫不留情的毙掉穆斯塔法的时候,当以色列的秘密警察以此来让尼莫成为他们眼线的时候,当尼莫的家人在那一刻把他当做仇人的时候,当尼莫的哥哥让他逃跑永远都不许回来的时候……我们能从许多的细节和故事中感受到这些,导演太专注于这些,他几乎是迫切的想要告诉我们。而这些仅仅也只是不幸的开始。

尼莫被驱赶出家,驱赶出自己的国家,他只能翻过墙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找罗伊,但是前面秘密警察用尼莫的同志身份和吊销他通行证的威胁让他成为其眼线的那一段,我们已经能预感到不幸其实早已经开始了。待在罗伊家里的尼莫彻底成了一个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的人。他被自己的国家和家庭所驱赶,流落在别人的和对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就像他在车里对罗伊说的那样“除了你我什么都没有”,而在这样的艰难和内外的阻碍之前,他们两人的感情也必然会出现摩擦。于是在以色列秘密警察逮捕了尼莫私藏武器的哥哥时,这样的摩擦最终爆发。这是考验两个人的时候,尼莫会觉得罗伊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处境的现状,不了解自己的家人,他必须离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国家都已经没有他容身之地了;而罗伊也许会觉得尼莫对自己并不坦诚,感情里的背叛情绪是最为致命的,于是两人在彼此都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崩盘。

故事到此时已经完全深陷进黑暗之中,后半段的影像都是在昏暗的荒凉城市里发展。尼莫开始逃亡,秘密警察对他紧追不舍并最终找向罗伊。此时他们两人所面对的是两个国家,两个钢铁一般的巨山,他们彼此都无能为力。而导演对于故事中人物无能为力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似乎整个镜头都会转动,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没有出路,就好像是他们最后再次遇见的那栋大楼一般,没有第二个出口。昏暗的背景之中,尼莫坐在偏僻的路边双手捂着脸,罗伊在车子里吼着自问“怎么办”,在他们两人的脸上都会出现一种绝望,那种绝望是在感情里诞生的,因此多了更多的无奈和痛苦。即使是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该何去何从?而对于他们两人的感情,在此刻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但却依旧是最为关心的。

故事的结局我们都不知道会是怎样,但是电影总会有结局。尼莫跑向码头准备偷渡去法国,罗伊向他保证自己会尽快赶过去看他的。此时的罗伊在秘密警察的囚室里,秘密警察问他尼莫在哪里?他是个安全隐患,而罗伊努力的想要向他解释尼莫并不是什么安全隐患。在秘密警察和罗伊的对话里,前者的有一句话让我影响深刻,或许是因为我之前就听到过许多和它一样意思的这些话。那个秘密警察对罗伊说:

“你今天已经越线了,你选择了对立的立场。”

我不知道其他的观众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但是我却不由自主的想到在曾经的、现在甚至是将来的中国,就在我们的周围,那些新闻报纸上就时常都在说着这句话。“对立的立场”,这个时候秘密警察已经不认为罗伊和尼莫只是谈恋爱,他们背后所站着的是两个关系紧张,对立的国家,而这段感情也并不能那样的轻松,在其上——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都已经堆积了太多的东西,而也许这也正是我为什么说这部电影远远超越了所谓的“爱情片”或者是“同志电影”这样的狭隘范畴。

我把这篇随笔的名字叫做“两个国家的暗夜”,我想能表达出我想要说且尽力想把它说清楚的那些意思。这个关于两个男人之间爱情故事就好像是成语“管中窥豹”的那个小管,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它去窥探其背后的那只“豹子”。导演展示给我们生活在那里同志的不安和恐惧,同时所隐含的便是这两个国家之间漫长的摩擦、对立和仇视,归根到底,电影里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些。

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探索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当国家站在某个立场上是否就表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就必须也要站在这个立场上?就此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但却是时时都在追问着所有观众的。作为巴勒斯坦的尼莫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向往和希望到一墙之隔的以色列,作为是以色列人的罗伊却爱上本国对立国家的人。这两个男人的爱情在彼此国家的仇恨下难以维持,这几乎是注定的。在以国家这样庞大的单位来要求一个单薄的人之时,反抗是必要的的,但几乎是没有作用的。虽然都说是个体的人组成了国家,但是国家是否能真正的维护和尊重这些小小的基本单位则又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这个故事中导演所向我们展示的便是否定的答案。我们在国家的范畴里必须被牺牲和取代,至于是否正义和履行了国家的职责那同样是另外的一个问题。

国家的暗夜,所有生活其中之人都会被分担这些暗夜。国家的仇恨最终是在个体人身上所展示的,而不是由国家这个抽象概念来承担的,就好像那些参与战争的士兵,他们承担了战争的痛苦和许多的死亡,但是对于战争来说它却什么都没有承担。

但是我依旧还想多说两句,把我的理解和想法更完整的表达出来。尽管故事中的爱情在国家这样宏大事物的阴影里最终湮灭,但是对于爱情,对于同性之间的爱情,我们必须还是要说——即使是老掉牙的论调。爱情之所以美好,也许某种程度上归功于其纯洁和美好,外界当然也会有压力但却并不会提高到国家的“对立”问题上,就好像观点的不同就是“阶级”的问题。影片中让我们记住的是尼莫和罗伊之间的缠绵,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好似柴可夫斯基在音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表现的的那样,绵长而温暖,美好而幸福,但电影最终也还是和这个悲伤的故事一样,罗密欧只能离开朱丽叶,朱丽叶只能用假死来等待不知何时归来的爱人。我们似乎能看到这两个故事中的某些联系。

最后我想提醒自己注意电影的英文译名《Out in the dark》,同时希望你也能注意到……

 4 ) 当《断背山》的残酷遇到《周末时光》的温情

    正如片名《out in the dark》所传递的色彩一样,影片大部分浸润在一望无际的黑暗背景和黯淡无望的情感氛围之中。它的中文译名是“暗之光”,如果说有那么一点“光”留在观众心中,那应该是阴暗社会背景中这段禁忌恋情之真挚和可贵,再加上片尾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留给观众的一点美好幻想。

    看完本片,不禁联系到以前看过的同类电影,分别是2005年的《断背山》和2011年的《周末时光》。前者映射了类似的封闭环境和残酷社会现实,后者则对应了《暗之光》中那种不经意的淡如清水的温情和牵绊。

    在细节方面,《断背山》中对同志进行处死的情节本片同样有所表现,犹如当头棒喝,提醒着观众两位男主的温情背后其实潜藏着怎样的危机。相似之处还有两位男主的性格差异,外向健谈的牛仔杰克和内向细腻的恩尼斯的鲜明区别,在本片中看到的却是成熟理性的律师罗伊和青涩感性的学生尼莫。在这样的状况下,矛盾必然不会太少。更何况,在本片中,由于社会环境截然不同,尼莫长久以来是在只身一人承受作为同志的巨大压力,而罗伊早已没有后顾之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的产生。

    另一方面,《暗之光》中的感情和《周末时光》相似,一直都是缓慢升温,从不操之过急,这不仅让主角间感情的突兀感烟消云散,更加让观众如温水中的青蛙般沉溺于这样的温情之中而无法自拔。初遇后在酒吧外的轻松交谈、知道朋友被处决时因失落害怕在恋人肩膀上的依靠、晨起的亲昵、洗漱间的对白、逆光的镜头、在泳池互相吐露衷肠、得知难以获取居留证时对恋人的安抚… …种种这些,都体现出导演和演员对于这种平淡的爱情拿捏得极好,不刻意,不矫揉造作,像是生活中任意一对幸福自在的情侣。

    在本片的感情线中,最牵动人心的其实是尼莫的变化。从片头在同志夜店中的略显落寞,到遇到罗伊并彼此相爱的幸福。这种幸福来得太突然,所以注定不会如此简单。于是,渐渐地被失落与无望所占满。再到最后,希望破灭,独自逃窜。这是一个不长的故事,但是,前一刻还跟随着主角微笑,后一刻便提心吊胆了。当然,除了尼莫希望为了爱不顾一切之外,我们也看到罗伊在清醒的时候发觉自己离不开的还是尼莫,进而甘冒风险,为他安排好一切,委实令人动容。而带来这种效果的,除了情感本身,便是影片社会环境的对比衬托了。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对于同性恋可谓严苛,以非洲国家最为严重。有新闻称:“目前,除了在南非等个别国家,同性恋在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是大忌。在非洲的54个国家中,有38个国家的同性恋是违法行为。在这些国家很少有人敢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被送进监狱,遭暴力殴打或失去工作。目前世界上仍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宣布同性恋非法的国家,仍有5个国家和两个地区立法规定同性恋可判死刑。即使是同性恋合法的国家,也有许多是不允许同性婚姻或设置了合法年龄的下限。”而在绝大多数欧美国家,同性恋基本是合法的,甚至拥有伴侣、婚姻的权利。通过一张分布图,我们也能直观地看出,同性恋合法化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度有着很大的正相关关系。

    于是,生活在天朝的人们,应该意识到在我们国家之外,有着多么残酷恶劣的社会环境。在微观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在那样一种环境下,尼莫与罗伊克服重重阻碍,哪怕付出自由和生命的代价也要相爱。就像尼莫对罗伊所说:“现在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其他什么都不想了。”也像罗伊对尼莫所说:“我爱你,不管发生什么。”而在宏观方面,我们看到的却是无数生活在封闭不开放环境下的人受到的不公正乃至不人道待遇。影片中的两位男主可以是那些环境里的任何人,在我们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所以珍惜现有环境的同时,也为这个世界的开放做些什么吧。

    以上就是我认为影片所要表达也已经表达出来了的,于是,片尾的开放性结局也就无足轻重了。对于认为是个喜剧结尾的人而言,现实可能并不尽如理想那般美好。而对于认为是个悲剧结尾的人而言,也不让他们心中那一点点希望泯灭。

 5 ) 高冷不过一分钟的神片

太可爱啦!第一场戏就多处穿帮,导演简直棒棒哒!

看主人公背上这一大坨人影咂,吓得我以为是恐怖同志片差点分分钟关掉!~

莫名多出的三个人影,他们一定在心里偷笑:Hey man ! 别嘚瑟,其实是我们故意放你越界的,不然电影接下去演神马!!~

影片开头第8分钟42秒,罗伊问一见钟情的莫尼:所以,你要去美国读书?莫尼:不确定是美国,但有这计划。罗伊:只是想离开这里? 莫尼:对啊。罗伊:有时候我好希望去别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莫尼:就这样离开你老爸的公司?毫不犹豫?罗伊改变坐姿直视莫尼脉脉含情地说:毫不犹豫。莫尼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为什么不去做?罗伊想了一下回答道:不知道。然而!然而!1小时11分左右,一无所有的莫尼来投奔罗伊,罗伊努力帮他解决问题,但当莫尼对罗伊说:我们一起逃跑吧?罗伊先是搬出没护照等等理由搪塞,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干脆直接说:我没办法就这样离开。打脸不???如果说剧情就这样让人气愤地继续下去也就算了,影片却给了个开放式的结局,莫尼可能成功逃到了法国,罗伊却为爱情牺牲了自己。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呢?看似阴郁却充满爱的光芒,所以影片取这样的名字——暗之光??!我觉得简直就和罗伊这个人设一样混乱茫然,调侃自己只能为父亲打工,想逃离却不去做,还不知道为什么,爱的人遇到了大麻烦帮忙也只是一味地避重就轻,难道这就是导演拍这部影片的意图——设定好情境,抛出关键问题,任君自由发挥自由想象??!

(PS:敲黑板)划重点了!本片的重点(牛逼)台词有:

1、我受够你们这些人了,听到没?我受够了!我想帮你,你不要!

(说这句话的是国家安全局的一个头头,我觉得这里的你表面是指穆斯塔法,其实指的是那些恐怖分子, 非但不试图改变自己不努力使自己变强大,反而因为愚昧无知和盲目信仰而整天忙着搞破坏,大国强国向你们伸出援手了还认定人家是不怀好意,好好说话和平沟通都不行,非逼人家用武力镇压你才愿意听话愿意接受帮助,简直狭隘,偏执,天生受虐狂,huogai!)

2、罗伊妈妈:你可能觉得难以相信,但我学会尊重你的选择

罗伊:妈,这不是一种选择。

(这里的选择指的是性倾向,好台词!此处应有掌声!~)

3、莫尼:我也没计划会爱上你,我只知道我想跟你在一起。

(爱情其实真的很纯粹,但我们总是把她搞得过于复杂,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4、罗伊:做这一行,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在妥协。

莫尼:我想这不全然跟你的工作有关,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都一样。

罗伊:我就看不出来你有在妥协。

莫尼:你这样觉得?

(莫尼总是最聪明的,就像最了解他的哥哥说的一样,是主给了他聪明的头脑,但越聪明的人会越懂得如何妥协,知道什么该妥协什么不该妥协,比如自己的同性身份,知道一旦出柜给家庭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影响,所以他选择了妥协,即使在遇到了最爱的人也没打算出柜。)

 6 ) 拜托不要随随便便在他们身上宣泄你的无知

我也没有预想周六晚上随便选的同志片竟然是关于巴以问题。被Roy电晕和被电影主题的沉重搞得心情严肃的同时,我还没想到的是会在本片豆瓣页面上又看到“建议美国把中东伊斯兰国家集体端掉”和“生活在天朝很美好,比上不足比下太有余”这样的微博感悟。 朋友们,我甚至为你们谷歌了,当今穆斯林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86%。不求你了解一些基本的伊斯兰知识,但你能不能不要随随便便就根据自己的无知说一些直接反五分之一人类的话?如果除了吃兰州拉面以外,没有过对伊斯兰更深刻的思考,能不能就不要评论了? 我可以理解你的无知,因为我所受的十几年学校教育也没有交给我任何对理解世界有帮助的内容。直到几年以前,除了兰州拉面和新疆大盘鸡的店员以外,我也没接触过穆斯林。从小到大新闻联播里只是带有恐怖色彩地播报对约旦河西岸的爆炸,对当时坐在电视机前且没有wikipedia的观众来说,大概也就能激发对未知的恐惧以及阿Q精神了。 1. 二战以后,英美和其他发达国家出于对犹太人的愧疚,想出根据圣经帮他们复国的点子。“复国”的执行方法包括强拆当时居住在要复国的位置上的巴勒斯坦人。被强拆强迁的巴勒斯坦和复国的以色列的矛盾延续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2. 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听过吧?中东自古是文明摇篮,富庶有资源。耶路撒冷的宗教意义,也让当地纷争不断。一百年前开始不幸被英法殖民,被分割成了一众小国。近几十年又由于石油,不断被强国骚扰,阿富汗和伊拉克被美国入侵。有压迫就有反抗,混乱中光怪陆离的产生了“极端分子”、“恐怖分子”。 当然我的认识只是皮毛。 但你用脚趾想一下幸福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能拍刻画以色列当局情报组织残忍对待巴勒斯坦人和反映双方社会对同志压迫的电影,然后我们的电影能拍些什么?甚至商业网络耽美剧都不让拍了好吗?到底谁上谁下? 加沙地带大概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地区之一了。但即使是这样,生活在这样地方的人还是不断的勇敢试图逃离强加给他们的悲惨命运。与之相比,的确我们有淘宝有爸爸去哪了,物质文明双丰收。生活在虚幻里当然可以,但拜托不要随随便便在他们身上宣泄你的无知。

 短评

有关战争政治的电影都给人残酷和无力的感觉,但人若不死,爱情还在,就算是温暖的结局,即使天各一方。

7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爱情的价值在于能否克服情感之路的障碍,但是又有多少爱情经得起世俗和自身的阻碍?!我们常说爱情是最伟大的力量,能克服一切!但是爱情往往在现实中是显得多么的脆弱和无力!

10分钟前
  • 誑犬ж克憥燍
  • 力荐

让人联想到《泡沫》,同样是bittersweet,同样是残酷的现实主义。逼仄的生存环境和电影中大段黑夜交相呼应,由始至终都看不到出口的不幸。结尾留白让人生出无限恨意啊,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两位男主都太美!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突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幸运,纵使生活偶遇不如意,但考虑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虽然不够美满,但已经足够让我感到幸福!—— 看到尼莫走投无路之时,罗伊如此倾尽全力里给予其帮助,心里很是感动!这样的爱情实在让人动容和渴望!留白的结尾,就让我自己脑补个美好结局了!

1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想看续集,他们有没有相聚。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两个男主角都好帅。

19分钟前
  • 背向阳光
  • 力荐

情绪溶于镜头的惊喜之作。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开始觉得有些细节过于刻意加戏剧化,不过也许编剧就是为了最后那致命的一击,让你深爱的男人为你放弃生命来换取你的自由,再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情了,就这样的结局大概导演还算有良心,不然真的要死给你看了!TAT

26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一切都差了点火候,片子甚至显得有点落伍了,巴勒斯坦学生和以色列律师的小小爱情,结果真的被处理的套路化,轻描淡写的相爱、无奈与挣扎,政治局势和种族信仰是个不错的题材,也很难挖掘出什么新意了,最后的留白处理更是弱爆了,如果主角是一男一女,你肯定觉得编剧疯了。★★★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以色列小哥好帅,结局太让人不爽了,我还在幻想他们在法国的时光呢!

33分钟前
  • 面白饭Θ☉Θ
  • 推荐

两位主角都太俊美了好吗。

34分钟前
  • 🌊🌈♐
  • 推荐

听一听影片最后的制片名单的背景音乐吧,积淀压抑着的情感不断升华,却在最后的鼓声中伴随着暗中的微光,烟消云散。

37分钟前
  • 楚十
  • 还行

这两张脸,我仿佛看到了天使!

41分钟前
  • 力荐

整个故事倒有亡命天涯前的汹涌澎湃,只是结尾收得太草率。看完本片,想再深入了解下当地的情形。

44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戏全在巴小哥这边啊,虽说对阿裔没什么兴趣,不过一皱眉一微笑一啜泣实在是融化人心,反倒以色列这边的小哥一副美剧里高富帅的演技。以巴政治冲突背景下的同志爱情多了点生死存亡的戏剧冲突,可惜爱情戏拍的虽清新异常跟的上潮流,政治冲突却差了点,摄影更是乱糟糟没有风格。不过有颜可看夫复何求

4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7/10。“你选择了对立的立场”,呵呵,他们只是选择了爱。自称与神最接近的国度,却不明白何为真正“意义”,甚至至亲也可为了不知所谓的神抛弃彼此,无比讽刺。悲情的故事,但至少留下了美好可能的空间,黑暗,但仍有光亮。剧情略浅显平铺,牵连了爱情的一切刻画不够深,可惜了。卡司太美好加一星。

50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55分钟前
  • 搵岑荷
  • 推荐

夜场里随便一搭讪就碰上真爱啦,还是那种为了你可以不顾一切放弃前程连自由权利都搭上的真爱,巴勒斯坦小哥你这是透支了中五百万的运气啊。爱情线太淳朴,巴以冲突的政治线又过于简单粗暴。以色列律师小哥胡子拉渣的神气好像拉科尼亚号沉没里的Ken Duken,怀疑有德国血统。

59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以巴同性之恋,与战争一样现实。虽然不是很了解以巴的现状,就以能接触到的消息来看,这部电影挺写实的。摄影糙了,有几个夜色镜头的糙点有点夸张。结尾更是大大降低了影片的完成度,留白得不是时候。两位男主角颇养眼。@2012多伦多电影节

1小时前
  • icebloom
  • 还行

「I thought people were gonna have a hard time accepting me because of where I'm from, but then I realized gay guys don't really mind. → Well, you know, a dick's a dick.」「I didn't plan to fall in love with you. All I know is that I want to be with you.」

1小时前
  • Q·ian·Sivan
  • 推荐

看了五分钟决定去了解下相关国家背景是个正确的选择 本来是打算调侃一下演员的 看完全片一点心情都没有了 就像热评说的‘希望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吧 我现在需要一些无脑的甜美爱情片平复一下心情靴靴

1小时前
  • Ezekiel🥑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