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上帝2018

HD

主演:梅尔维尔·珀波,德尼·梅诺谢,斯万·阿劳德,若西安·巴拉斯科,埃里克·卡拉瓦卡,弗朗索瓦·夏托特,阿米利·多尔,奥拉利亚·佩蒂特,弗雷德里克·皮耶罗,贝尔纳·维尔莱,海伦·文森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2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3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4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5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6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3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4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5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6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7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8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19感谢上帝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感谢上帝201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亚历山大(梅尔维尔·珀波 Melvil Poupaud 饰)和妻子玛丽(奥拉利亚·佩蒂特 Aurélia Petit 饰)结婚多年,一家人在里昂定居,小小的四口之家充满了幸福的欢声笑语。然而,亚历山大有着一段灰暗的过去,他在当童子军期间,曾经被他深深信赖的神父所猥亵。这段遭遇给亚历山大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他只能选择将这段记忆深深的封印在心底。  一次偶然中,亚历山大震惊的得知,当年猥亵他的神父现在仍然和孩子们有着接触,这也就意味着,他依然有可能威胁到那些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于是,亚历山大和同他一样也是受害者的弗朗索瓦(丹尼斯·门诺切特 Denis Menochet 饰)和伊曼纽尔(斯万·阿劳德 Swann Arlaud 饰)决定联手站出来,揭开神父伪善的假面。奇迹的兄弟梦里回到昨天大移民小警风云之寻车记我为相亲狂非对称较量威尼斯惊魂夜一仆二主2011星花园菜寺场篇都市侠盗 第二季全境封锁魔游纪6:一瞬决战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第四季谜案追凶1罪案终结第三季高地人3:终极次元地狱厨房(美版) 第十五季可卡因教母格丽塞尔达浴火鸟上新了·故宫 第二季中国文物山海经奇黑暗摇滚春天的奇迹阿呆闯学堂魔女与野兽老千2006怦然心痛2019再死一次农场物语傲骨之战第一季安德烈:黑色的迷宫法式家乡菜第一季粤语少年英雄董存瑞再见阿郎1970乡村医生2016我们的朋友燃烧的港湾第六巴士金钱怪兽俐侎阿朵

 长篇影评

 1 ) 感谢上帝

《感谢上帝》取材自普雷纳神父性侵一案: 2016年1月,法国东部城市里昂爆出一名神父性侵多名儿童的事件: 1986年到1991年间,一名叫普雷纳(PREYNAY)的神父对4名不到15岁的童子军少年进行性侵。然而,由于刑事追究时效(在强暴或性侵15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案子中,从受害人成年起,时效为20年)已过,司法单位随后将该案归档了结。由此,普雷纳神父和另一位性侵神父都躲过了牢狱之灾。相反,上述提到的里昂地区教会负责人、枢机主教菲利普·巴尔巴兰以及其他六人被曝在知情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面临着“包庇狎童行为”的指控。 (来源:欧洲时报) 普雷纳神父的律师曾要求延迟电影上映时间,担心它会对舆论产生影响,进而主导司法判决,在未被定罪之前,普雷纳神父应被视作无罪。最新进展中,巴尔巴兰被里昂轻罪法庭判处六个月缓刑,性侵主角普雷纳神父则因过了追诉期毫发无损。巴尔巴兰随即提出了上诉,并在期间向罗马教会递上辞呈,戏剧性地被教皇方济各拒绝,理由是在终审未来临之前,巴尔巴兰都应被“推定无罪”(百试不爽的理由)。 巴尔巴兰一向高调行事,他是一位坚定的保守派,在法国2013年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中,他始终不渝地站在反对立场。 《感谢上帝》中有一幕是当巴尔巴兰得知性侵事件发生超过20年过了法律追诉期时,说了句“感谢上帝”(Grâce àDieu),这句荒谬的感叹传遍了全里昂,也是电影片名的真实出处。为了电影拍摄顺利进行,剧组用了假片名《Alexandre》,防止教会从中作梗。此外,电影中涉及大量教堂内景,为了避免和巴尔巴兰主教正面交锋,这些场景都是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教堂内完成,而没有选择事件发生地里昂。就像欧容所言,当你试图打破沉默,总会遭遇抵抗,但或许,这种抵抗下的直面相对,让影片酝酿着更强大的力量。 欧容的最初想法是拍摄一部关于男性脆弱的电影,进而focus到普雷纳神父的案子。本来打算拍一部纪录片,但接触到这些教堂性侵受害者后发现,他们对纪录片的形式没有太大兴趣,毕竟媒体狂轰滥炸下,他们已经对纪实的形式麻木。所以最终决定拍成剧情片。

我这应该是摘抄的,之前记在别处的,找不到来源了,侵删

 2 ) 随便写写

技法成熟之后的欧容,我由衷地赞叹。最后圣诞节晚餐的高潮我连看两次,虽然大段大段的独白和对话可能有些劝退,但现实中的和平抗争就是如此漫长而难熬。

三位主人公,前两位我称为抗争者的代表,他们都是艰难地战胜了阴影获得还不错的工作和家庭,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地位,所以他们会成为发起和领导抗争的人。两位的立场虽不一致,一位在体制内部争取改良,另一位对体制失望透顶,要推翻体制,但对于共同的敌人,他们开启求同存异的合作。后一位我称为受害者的代表,他身心俱损,并没有像前两者一样幸运地在灾难后痊愈。

电影只描述了第一阶段的顺利合作与胜利,用圣诞晚餐的高潮暗示了未来失败的结局。阶段性胜利后有人要退出,作为旁观者虽然惋惜但可以理解,为这场旷日持久斗争投入所有的精力实在太过理想化。改良和革命的矛盾,也在此时爆发。最后用黑屏白字交代诉讼结果,法律追诉期因此而从二十年增加到三十年。敌人势力实在强大,蝼蚁难以撼动危楼,但它们还是在改变。

 3 ) 一点点想法

很多人都在说欧容不再搞奇情drama选择搞主旋律了,挺没意思的balabala

这部电影还挺不可思议的。

观影开始就让我感到特别的不可思议:从电影开始到结束,培耶尔神父作为最受争议的侵害者,无论面对受害人还是警方都坦然承认了他对受害者的性侵。但就对他的惩处想要获得一个让受害人能平静的结果,抗争者们却还是走了这么远都没达到。

现实中几乎所有性侵相关的案件都在于双方就“性侵与否”的事实,进行初步博弈。

专门去看了新闻资料,培耶尔神父本人也否认了所有受害者对他的指控,相应巴尔巴兰也可能不会得到惩罚。

欧容真的是一个斗士啊……他把荒诞缝到电影里,镜头取景叙事节奏光影配乐没有一丝一毫的煽情,冷静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让观者都觉得太过于真实以至于不太欧容了。结合真实的新闻看才能直观的感受荒诞。

“电影里神父居然会承认性侵了?”

“电影里神父承认了却没有得到惩罚?”

培耶尔神父在欧容的电影里都只是一个导火索。欧容假托“一个坦诚的性侵犯”所真正嘲弄憎恶的是巴尔巴兰主教所代表的横跨了数百年的宗教机构,虚伪纵恶,假仁假义,腐朽无知。

其他特别细腻的人性闪光点,结社存在的问题,场面调度之类的就不说了,总之这还是个体对抗庞大机器的一场斗争,理性也能从中彰显出来。

在刷碗的时候想到了欧容的奇情与他这部好像没那么特别的作品。纯粹其实也不纯粹,电影是他主观印象的反映,但他的责任感和他的艺术技巧可以在他的表达里并驾齐驱,而用不煽情去鲁莽轻易的毁坏一切。

目前看到新闻说神父还是被判有罪,但是宗教更向上阶层的地位还是难以触动,道阻且长啊。

总之欧容永远不让我失望。

 4 ) 真正的对话

整个观看体验非常震撼,完成度非常高,结构近乎完美,节奏也把控得极其稳。(写这个短评全程激动死了)

同样是神父性侵幼童的题材,我个人认为欧容完全吊打当初斩获金像奖的《聚焦》(同样是在影院观看的,《聚焦》更多的是一种无需动脑的爽感,而《感谢上帝》更多是撕扯肉身的焦灼),二者的视角(关怀对象)的不同也显示出了美国电影和欧洲电影(特别是法国电影)的文化差异。《聚焦》关注的是外部,主角是揭露真相的媒体英雄,最后也是单一的伸张正义的完成。而《感谢上帝》以受害人为主角,带我们沉潜入人的灵肉探讨这个看似是非分明实则力场纠缠扭错的“Problem”,深入探讨了不同阶级(影片以最保守的中产为中心切入口足以看出欧容的犀利和魄力)、不同灵魂(性格)在这个“Problem”大背景下所面对的更多无法解决的“Problem”,并辐射到了家庭关系、社群与教会、信仰与教会(宗与教)、媒体利益、司法机关(法律与正义)等众多重大哲学议题。张力十足!

可以说《聚焦》只是外部的独白,一份实用性的美式档案,而《感谢上帝》则完全是将复杂的政治、伦理、神学等话题放置在一个充满对话性的开放场域中。用巴特的话来说,前者只是可读的,而后者却是可写的。

几位受害者主角在圣诞节餐桌上的对话可谓是全片的高潮,扔掉信仰还俗的激进主义者立场、因为信仰所以反抗的革命者立场、底层与被毁灭的人的沉默、革命完成后怎么办······抛出问题,没有答案,法国存在主义传统的论辩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全片最震撼的一笔要属片末儿子问了父亲一句——“你还相信上帝吗?”这时给了珀波一个面部特写,仿佛一切都停留并凝固在了那一帧——悲恸、困惑、牺牲、真理、笃定······珀波的脸将一切呈现又将一切蕴藏。

略带神秘主义色彩的音乐流畅穿梭和微寒而富有棱角的光影依然可以辨认出欧容的影子,但这部时政纪实类片子可谓是最不欧容的欧容,更冷静、更克制、更中立,欧容让我们通过本片看到一个更加醇熟的艺术家。

P.S 梅尔维尔·珀波因为《双面劳伦斯》常让我在开片的时候调戏。褪下《双面劳伦斯》的逃离反叛与异装到《感谢上帝》的中产家庭生活与Burberry风衣,这张曾让我着迷的脸向我不露痕迹地唇语着什么,怅然若失。

 5 ) 一点感受

全片笼罩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信仰,有时候给予你力量;有时候,却会成为囚笼。片中的几位主人公,在被神父性侵犯后的二三十年里,一直在阴影下生活,更有甚者需要亲人的帮助,才能勉强度日。受虐待的人们有的选择站出来,有的选择沉默,没有对与错,只有恨,他们恨自己,更恨普雷纳特神父。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句话和一个场景——“但是在那个机构里,那个体制里,它竟然允许一个恋童癖,可以犯罪,不受惩罚”,这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在诉讼时期已过,无法让神父受责而愤怒所说的;“感谢上帝,所有这些诉讼,时效已过”,这是巴尔巴林在发布会上不小心说出的心里话,更可笑的是,这句荒谬至极的话真的被现实中的主教说出;最令人心颤的场景,则是受害者伊曼纽尔看二十多年时光的流逝后,再度看到普雷纳特的名字,竟倒地抽搐;最后一句话,则是“你还相信上帝吗?”,这是亚历山大的孩子向他提出的直击灵魂的疑问。片尾,受害者们回归自己,却又仿佛继续遭受着所带来的苦难,继续过着难以为继的生活,直到永远。看到这里,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

真的很感谢翻译的朋友,由于拍摄时案子并未结束,电影没有给出普雷纳特的结局。而翻译的朋友特地在片末给出了最新消息,让我们知道了恶人终有恶报,不过,也更让我感受到了西方教会的势力之大,如此牵涉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性侵案的施暴者,仍迟迟没有被送进监狱,只单单免除了圣职……

 6 ) 本欧容吹开麦了(/ω\)

以下为本人作为导演➕演员粉丝自带【两米八滤镜】的毫无逻辑激情发言。(言下之意就是ky好走不送)

呜呜呜首先看见他们两个又合作了,我真情实感开心到下楼跑圈➕原地飞升❤️还有什么比自己喜欢的导演和钟爱的演员合作更令人开心的呢?(我承认我有一点点cp情节在里面)

《以恩宠之名》是目前siff我看得最投入的一部,从开场Melvil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一直到片尾亮灯,我人就没“离开”过电影(这里的离开指走神,有一点点的走神都算)。看之前翻过一些评论,有的人觉得这部电影“很不欧容”,可是,什么又是“很欧容的”呢?

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我个人觉得《以恩宠之名》依旧是“十分欧容的”———这部电影拥有欧容以往(我看过的)每一部电影的闪光点:人物和人物之间自然流淌的细腻的情绪(伴侣之间、亲人之间、教会和受害者之间等等);还有精致严整的结构(这一部在结构上给我的舒适感不亚于《登堂入室》);以及剧情本身更是毫不拖泥带水,每一条“证词”每一个纠结的瞬间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它们都处在一个刚刚好的位置)......换个人拍,还可以做到这样吗?我不知道。欧容的电影就像一条做工精细手艺独到的项链,即便有时候我觉得项链上的某一节珠子/挂坠不太好看,但也有一种“它们应该被放在那里”的感觉。

《以恩宠之名》确实和欧容以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当然“不一样”,因为它完全是“另一部电影”,“另一群人”的“另一段故事”。它没有(视觉上)完整的露骨的、花样繁多的性行为,是性行为(在这部电影里)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这样一个题材,性行为是不可回避的,但欧容知道“如何去展现性行为”才是真正重要的。对于性行为,欧容当然不会去回避(他也从来没有回避过),那些交谈、邮件、质问等等,台词都说得很明白了,而另一些点到即止的地方并不意味着遮遮掩掩或是贬义的克制。

接着扯一下我家珀波,他和欧容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看得出来两个人还是百分之百的契合,脱节感?不存在的👌🏻最后希望他们下一次也能一起拍片嗷❤️

 短评

“我们经历的每件事都是有原因的…保护过去的自己,不要再羞耻或恐惧地活着” 打圈导致阴茎弯曲的难以取证、质问母亲知情神父亲吻自己却没有作为、联盟退会、受害者被推上风口浪尖、消耗时间和精力的持久战…都是电影的另一面力道。欧荣最正经的一部,看似《每分钟120击》跟《开战》的观影体验,鼓起勇气反抗,却不宣泄愤怒。“卸下沉默才是我的生活,我的信仰是人性”

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能够从编剧上看出来本片和美国的同题影片气质上的根本不同,本片聚集于个体与家庭成员的反应,少了好莱坞的理想化,更贴近于人本身。但是,整体的视听和人物塑造都让我觉得和导演的所有前作都不一样。这部变得太正确,太平稳,太了无新意。要么就是导演的创作心态老了,要么就是他接了这一个剧本,并非他的本意。拍得不错,但是我期望中的欧容能比现在看到的要更多。

14分钟前
  • Prévoir
  • 推荐

不明白欧容到底拍了个什么?《我们的MeToo日记》?不那么故事也不那么纪录,一种奇怪的存在。以冷静的第三人审视视角进行着自己的社会表达,拍成电影没觉得有多好,适合写成调查性网文发微博。

16分钟前
  • 唉唉唉德华
  • 较差

西方世界的两种立场:创造一呼百应的共情(美国)和确认同仇敌忾的共识(法国),前者易陷入煽动的陷阱,后者难跨越私欲的本能。还是《开战》看得更远。

2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冲洗黑房内有多少秘密,露营帐篷里有多少污秽,因为懦弱纵容了多少犯罪,因为包庇扼杀了多少人生。有些往事难以丈量,有些痛苦却容易计算。这些年感觉一直和三个人做爱,我,妻子和神父。比起罪人得不到惩戒,兄弟转嫁的嫉恨,母亲如刀的憎恶,得不到亲人十元的支持,看不到世界向好的明天,才最黑暗。

2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3.5.一篇社会调查型特稿,让你感动又让你不止感动而继续动脑反思,这是法国片的优势。围绕几个核心人物展开,细节和情绪都如丝般流畅,彰显了导演既有的调度和叙事能力,几次视角转换有如行云流水,对陈年旧案调查过程的展示一丝不苟,非常理性,这又让我怀疑它是那个欧容吗?因为细节丰富,几个主要人物都很饱满,我个人觉得有很多繁冗的细节可以节省,既然是群像戏,每个人物反而不需要那么面面俱到,因为细节不必重复交待。

27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三星半,和《聚焦》可以搭配来看。挺喜欢中前段书信体的描写,把主要三个受害者彼此截然不同的故事展现出来。可惜第一个人物占用了很大篇幅,结果没有深入下去。却靠着后两个人物为剧作带来了张力,他们的性格也为他们成年以后的心理、生理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但相同的是我们能够看到家庭起到的作用。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超棒!刚开始节奏很慢,而且冷静到不可思议,看到后来才知道,开头的冷静确实很荒谬。难得的是他们的家人大都很支持他们,没有“荡夫羞辱”他们。第一次看到电影中有这么多男性哭泣,当男性放开来表达感受、甚至表示自己的脆弱时,这才是健康的男性气质。结尾:Do you still believe in God?振聋发聩的一问。

33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一部米兔电影!(守望相助

38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拍得扎实,人物饱满,最后一句“你还相信上帝吗?”是对所有人的拷问,欧容没用什么过多花哨的东西,只是认认真真审视神父性侵幼童这个普遍性的现实,对个人成长,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每个当事人面对这个事情的态度。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信仰产生信任,信仰也玷污了信任。欧容并没有妖魔化教会,而是从三位主角的主观视角把法国版“聚焦”无比严肃的讲了一遍,因为厚重才显示出力量。可恨的是就这样藏污纳垢的组织 ,还天天把反同挂在嘴上……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在百老汇MOMA看法国电影展的这部片子,竟然有三次遮挡,只是正常对话的镜头,因为受害者谈到了性侵的细节,有口交和阴茎之类的词语,就被技术处理了。这时候法语对白还能清楚的听到,权当是在场的观众没人听得懂法语。事件本质上跟《聚焦》一样,为性侵受害者发声,只是到了法国导演手里,剧本全程书信体旁白展开,节奏精准,形式极致,中间换了三次主角的视角,去推动这个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只是把镜头聚焦在“不在沉默”组织的几个重要成员身上,不那么煽,而是用三个不同社会阶级的主角去看待教会和信仰,发声之后每个人自我疗愈,理智的同时也带着思辨的力量。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欧容还是那个欧容,情绪拿捏非常精准,三场人物都各有情绪高潮和高光时刻,三个家庭体现#metoo可能结合人格造成不同程度的震荡,真实如同社会风俗画但又格外克制。然而剧本有点问题:波波这个角色最后弱到可有可无导致第一场记忆点消失,感觉可以大幅精简着重牵出后两场的情绪。表演最好的是法国张震太纤弱敏感。整体很稳有[聚焦][120击]乃至[开战]的气质,虽无奇情却让人物纷纷跃然屏上没辜负欧粉期待。

4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欧容看得上的主旋律,一定不是运动,是运动里的人

51分钟前
  • 推荐

【百老汇法国影展】【放映中四次马赛克遮挡画面】三位在童年时被同一天主教神父性侵的中年男子,勇敢面对过去、挺身而出公开揭露并起诉神父及包庇者的罪行。真实案件改编、使用真实人物姓名,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现实感,更有震撼人心的正义力量。虽然是三个主角,但影片并未采取平行剪辑手法,而是将视角在三位受害者角色中依次自然地无缝过渡,并互相产生交集。很惊讶欧容能在社会压力下,将如此现实沉重的题材拍得这么从容不迫、冷静克制。一句脱口而出的“感谢上帝”尤为讽刺。在演员落落大方的表演下,愤怒与温暖、控诉与治愈并存//20190809资料馆二刷无遮挡版

52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这部片子的亮点还是克制与冷静,并没有煽情,以及,在一些关键地方的不过度,欧容还是很厉害的。三个人物,共同推进,以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态度,去拼合出整个事件。有整体的描述,也有细节的个人感受,其实功力很强。只是太克制了,反而没那么讨好观众。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欧容竟然拍了一部主旋律……即便是粉丝如我三星也是到顶了。拍得真是……沉稳啊,137分钟里面估计有70分钟在读电子邮件也是看得人要抓狂了。就是一个男版的“俺也一样”故事,完全是Metoo运动的逻辑和战术,后面结合互联网变成社会运动也是顺理成章。比较加分的点是三次换视点人物的剧作结构,以及结尾前一场获奖庆功宴上讨论运动现状和发展的戏(严肃认真地思考运动的社会遗产!)。

57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神父虐童题材近几年可真多,没想到欧容也拍了,而且还是进行中的案件。影片围绕三位男性受害者展开群像描绘,几个点令我印象比较深吧,一个是三位受害者坚定和果敢的态度;第二是组织化以后有网站,有热线,有定期聚会,甚至还讨论过要不要用喷气机痕迹来做博眼球的话题营销,影响他们的不止是一生的伤害和阴影,还成为了他们一辈子的事业;第三是当事人的家人态度天差地别,有的鼎力支持,有的就很令人失望。叙事比较四平八稳,不像聚焦那样有一个调查推进的强力主线,所以略微有一点闷。所有男性主角配角大人孩子都无比帅,这也是欧容的特色了。

6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B / 有趣的是哪怕在这样一部正襟危坐的作品中,还是看到了欧容关于“性”之复杂性的探讨(反复被强调的17岁仿佛呼应着《花容月貌》)。除此之外则是对言语的控制力:第一段的旁白与呢喃的分叉、高密度台词形成的叙事重压,以及之后的逐步迂回释放——这一释放的过程也是一种法式社会运动的铺展,因而落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以及过程中的人。瑕疵大概是察觉到了欧容在把握强社会性议题时对群像塑造的焦灼,以至于有些细节与转折的设置明显不到火候。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指责欧容这部“没啥特色,换个导演拍一样”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大家都这么觉得。但规整之下,完整的各类话语层叠、清晰的思辨色彩、快速即时的创作进度、完全负责任的社会关怀,几乎快摸到这个题材的天花板,不比《聚焦》差。希望大家不要再以“欧容应该怎么样”来束缚他,不玩花活、好好做纪实的“文学影像”也并不就是“没有想法”。这部电影可能“最不是他”,但在我的电影价值衡量中是能进他前列的片。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