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2015

HD中字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鲁妮·玛拉,凯尔·钱德勒,杰克·莱西,莎拉·保罗森,约翰·马加罗,科里·迈克尔·史密斯,凯文·克劳利,凯瑞·布朗斯汀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罗尔2015 剧照 NO.1卡罗尔2015 剧照 NO.2卡罗尔2015 剧照 NO.3卡罗尔2015 剧照 NO.4卡罗尔2015 剧照 NO.5卡罗尔2015 剧照 NO.6卡罗尔2015 剧照 NO.13卡罗尔2015 剧照 NO.14卡罗尔2015 剧照 NO.15卡罗尔2015 剧照 NO.16卡罗尔2015 剧照 NO.17卡罗尔2015 剧照 NO.18卡罗尔2015 剧照 NO.19卡罗尔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卡罗尔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50年代的美国,年轻女子特芮丝(鲁妮·玛拉 饰)在纽约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员,但心中向往的却是摄影师工作。某日,一位美丽优雅的金发贵妇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 饰)来到百货公司购买圣诞节礼物,结果和特芮丝一见投缘。两人相识后特芮丝得知原来卡罗尔有一个女儿,而且正和丈夫哈吉(凯尔·钱德勒 饰)办理离婚手续。通过书信来往、约会相处以及公路旅行,特芮丝和卡罗尔发现彼此就是自己的真爱,然而在当时社会这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惑,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她一无所有。考验两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社会压力下她们能否坚守内心、不计代价的把感情路走到底?  《卡罗尔》是美国著名独立导演托德·海恩斯的新作,入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电影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盐的代价》改编,由于题材敏感,最初出版社还拒绝发行。之所以叫“盐的代价”,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没有爱情就像没有盐的肉;那么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黄飞鸿与林世荣酒店危机斯巴达越战创伤少女杀手阿墨那就是我的世界死亡电视警网:比哈尔邦篇我叫李广安外星恋1984超级终结者我的学霸男友原野神驹掠杀者霸权动画小好,小麻,佐和子复仇行动遇见维纳斯大长垣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十八季神盾局特工第七季哈尔滨一九四四绝望主妇第六季一天超级女警基础所需公主驾到2019王牌教师麻辣出击绽放吧!妈妈末日崩塌(国语版)危险关系1997铁血警魂刀尖舞者毒枭第一季又见一帘幽梦新龙堂养老院朝圣1933她2013山鹰之歌2012美国梦即刻归线约塞米蒂

 长篇影评

 1 ) 世间纵有Therese千万,难寻Carol唯一

原文发在weibo。做了很细小的调整。发到这边。

==============================

下午在电影院三刷完Carol,想来是时候好好的再写一篇影评了。而且是一篇Carol视角的影评。大概是看了太多人一边说着Carol实力撩妹,膝盖拿走,一边碎碎念着她是个渣攻。又或者大批的迷妹们一边被小白兔水汪汪迷恋的眼神感动的一塌糊涂,一边又抱怨着不知道Carol爱Therese啥,或批判着Cate过分刻意的演技。然而就像Cate说过的,电影的目的不是说教,而是激发你的情绪,思考,感官。所以我无意批判他人的观点,这是想从我的角度出发,聊一聊Carol到底为什么爱,怎么爱,又爱的多深。

很多人说,Carol不过是Les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但是,不管从什么程度上来说,Therese都不符合那些霸道总裁文里的傻白甜女主设定。人家不傻不白,老实说也不甜。而这些恰恰是Carol喜欢她的地方,也恰恰是Therese被形容为flung out of the space的原因。她年轻,没什么历练,第一次和Carol约会各种紧张显而易见。但是比起50年代的大多数传统女性对于自己的定位:嫁人,成为某某人的妻子,Therese不愿意。Therese不愿把自己定位在某某人女朋友,某某人妻子这样的角色上,她只想成为她自己,至于自己是怎么样,她一直在寻找。而这种不依附与他人(特别是男人)的自我认定也是这部剧里三位女主最相似,或者最有共鸣的地方。

1. Therese: 和Richard第一次吵架的起因是,Therese决定继续往摄影师方向努力,于是告诉Richard自己想要整理一下她的摄影集。然而Richard完全不care,直接打断,转了话题。而摄影师是Therese对于自己的定位之一(而不只是在商场卖娃娃)

2. Carol:Harge第一次出场时,他邀请Carol去某个party,他说:xxx的妻子邀请你…还没说完就被Carol打断,说:是Janette,xxx的妻子叫Janette。这里充分表现Carol多么反感用xxx的妻子来描述一个人。

3. Abby:Harge圣诞节闯到Abby家要人,说Carol不在家,不和自己一起,就一定和Abby一起。Abby说,是啊,你花了十年时间确保Carol的一切都是关于你。这里也表达的Abby是多么反感这种将禁锢在丈夫身边的婚姻。

4. Therese+Carol:Therese第一次去Carol家,被问到是否做摄影师。当时Therese的回答不是太有自信。但是Carol说,既然你想要,那么就去做,去努力,不用去怀疑自己的天赋。
说了那么多电影的细节,我想表达的就是,没错Carol和Therese来自完全不同的背景,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其实他们的自我认定是极为相似的。这不正是成为伴侣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嘛。

虽然尽管如此,我也承认,和Therese不同,Carol最开始并非一见钟情,甚至有些调戏的意味在。这也就和不少人说的“Cate前半段的举手投足都看得出可刻意,后半段才发挥好 (从weibo上抄的原话)”搭上了。因为刻意的不是Cate,而是Carol。这种刻意也随着Carol自己的越陷越深慢慢消失殆尽。没错,最开始,从初遇,到第一次午餐,到送礼物,Carol的每一个眼神,撩头发的动作,居高临下俯视的姿态,都是一种刻意的调戏与勾搭。她喜欢Therese,并且一眼看出这孩子对她的痴迷,她甚至知道,自己不用全力以赴,就能得到Therese的欢心。Cate用精妙的演技表达出了Carol最初的那种带着强烈挑衅意味的漫不经心。最好的演技大概就是用来演一个演技有些差的人吧。但是是什么时候,这种漫不经心,这种刻意消失了?是在电话里说“ask, me, things”的时候?Therese送唱片的地方?还是两人试香水的暧昧桥段?又或是到最后的亲吻?又或者当时霸道的把新相机+胶卷丢在人家家门口的时候,已经不再是游戏了?老实说,我不知道,也许Carol也不知道。对Carol来说,当她明白过来时,才发现不知道哪一刻起,她不再只是单纯的想要调情,她对Therese的宠溺不再只是捕猎前的诱饵,收到礼物时的欣喜,和她一起时的快乐,都是那么真实,而非最初时那般拙劣的演技。但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不是吗?爱上就爱上了,又有哪段爱恋可以清楚的列下一二三的呢。而这种从有好感,调戏勾引,到最后的沦陷的过程,被导演,编剧,演员衔接的近乎完美。也就是为什么,这部看似情节简单的电影,却被誉为年度最佳之一。它把爱这种抽象的情绪,用镜头,用简单的日常生活,用眼神,用那些藏在只言片语里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表达的清清楚楚。

然后就要来说,Carol到底多爱Therese。Cate在一个采访中提到的Carol的爱。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好。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年龄,Carol比Therese更有经验。爱是什么感觉,和同性相爱时什么感觉,这种爱的风险,后果是什么,作为母亲的感情等等,Carol清清楚楚。这些其实都是包袱。相比较而言,Therese就像每一个曾经的我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在Therese身上找到自己),年轻,没有任何包袱,因为不知道为爱受伤的痛楚,所以可以全力以赴去爱。但是Carol是在背负这些所有的后果,了解了这些所有的得失之后,还是义无反顾的跳了进去。就像两人面前其实都是同样一份爱,而对于Therese,她看到是一条道路,以及道路尽头的Carol。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触及,于是全力以赴的往前奔跑。而对于Carol,她面对的是一座悬崖,以及悬崖对面的Therese。在爱面前,她甚至失去的选择的能力。奋不顾身是她必然的结果。Carol为这份爱所赌上的是她的所有:家人,孩子,自尊。然而在最后的“I love you" 里。她失去了一切。

Carol本人又是骄傲的,在公开场合,她的头永远是略微向上抬的,导致她在和别人对话时总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但对于Therese,Carol爱的也许没那么自信。我们曾经玩笑的说,整部片子大概就是由无数个“would you”+ “Yes”组成的。但是你也许没注意到,每次Carol在向Therese提出各种要求或者邀请的时候,她的目光都是向下的,而非直视。这种不自信在两人回到NY后,Carol最后一次约Therese出来时,表现的更加明显。有意思的是,她在发出约会邀请时,那封信的开头依然是那么直截了当的“would you”,但和之前所有的见面,约会不同,这一次她早到了。镜头里的她打完电话,还是那么看似从容高傲的离开电话亭。转身看到正在入座的Therese。座位上Carol的大衣暗示着她早早就到了。所以当时Carol的表情应该是一个大写的“松了一个口气”吧。之后饭桌上对谈的每一个细节大概都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爱。但是不跑题,聊回最后一次的“would you”。和之前一样,这一次在她在描述新房子,以及发出邀请时,她眼神统统是往下的。更明显的是,她略微的语无论次,以及怕被人拒绝时最常用的一招,先把自己给拒绝了(I was hoping you might like to come and live with me, but I guess you won't.)。当得到拒绝的答复时,Carol发出了第二个补救的邀请。邀请她参加自己的聚会。而这一段邀请里,我看到的是Carol急促的呼吸声,闪烁的言辞,想微笑却只是微微扯动的嘴角,以及那快要哭出来的眼神。她不是在邀请,而是在绝望的乞求(顺便插一句,比起在律师办公室情绪爆棚的那一幕,这里隐藏在完美无瑕看似若无其事背后的崩塌才是Cate真正秀演技的时候)。当面对沉默时,Carol的那句That's that里,她已经放弃了。所以我不觉得最后那句I love you是为了让Therese重新考虑而增加的筹码,或者在无计可施后抛出的最后一击。这句话之所以这么震耳欲聋是因为,当Carol来见Therese前,她已经放下所有,抛弃了过去的自己(孩子留给了前夫,房子卖了,开始工作),她把所有的底牌都摊在Therese面前,这场赌博,Carol并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对Therese的爱是她所有赌注,以及现在的她所唯一拥有的。所以那一句I love you是她在认定自己输了之后,把自己唯一剩下的那份爱,那份赌注,也放下,交给了Therese。也就是为什么Cate不止一次提到说,她觉得,如果Therese没有回心转意,Carol的结局也许会是自杀(虽然理性看来,Carol的人设并不至于会使她走到这步)。因为离开餐桌时的Carol,不管她掩饰的多好(和Jack打招呼以及告别时从容),她是一无所剩的。

Carol最被人诟病的大概就是当初抛下Therese,从而得到“渣攻”的美誉。于是作为强迫症的我,必须要来说下,为什么Carol所做的正如她信里说的那样:她愿意去做任何事来换取Therese的幸福,而她当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当时Carol的选择并不多。我脑洞也不大,感觉比较合理的就下面几种:

1. 无视Harge的威胁。继续和Therese一起。这样结果是直接了当的:立刻失去Rindy,并且不可能有任何缓和的余地。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在Therese出现之前,Rindy是她的全部。如果Carol可以头也不回,就这么放弃Rindy的话,我不觉得她有能力好好爱Therese。

2. 一边处理和Harge的官司,一边继续偷偷和Therese一起。也许有些人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不管在哪个年代,在阴影下的爱恋永远是对双方的慢性自杀。这样和把Therese当作见不得人的情妇有什么区别。就像Carol信里说的,Therese还年轻,她的面前有无限可能,Carol若只是为了两人一起,而把这段关系不死不活的拖着,才是真的自私,不顾Therese。

3. 原剧情走向。事发之后,Carol从来没有怪过Therese。而我很喜欢那场Carol在车里安慰Therese的戏。尽管有着无限的温柔。她并没有把Therese当作小孩,或者傻白甜那么哄着。在Carol心里,两人的关系是对等的,所以她不需要用甜言蜜语去平复,只需认真的陈述这事实:“I took what you gave willingly, it's not your fault.” 而在我看来这句话也是很含蓄的告白。你爱我,我全然接受,因为我也爱你。这不是你的错。分离的伤痛对于Carol同样是致命的。而她同时还要面对伤害Therese所带来的负罪感,以及失去女儿后生活的无望。最重要的是,她不像Therese那么年轻,一切可以从头来过。然而,两人关系走到这步,Carol毫无怨言。她爱的很坦荡,哪怕面对律师与前夫,她也绝不把Therese当作一段不堪的过去。而再次出现在Therese面前向她发出邀请的Carol,是一个虽然有些破碎,但是准备好了的Carol。没有藕断丝连的过去,没有恼人的犹豫不决,干净利落把爱摊放在Therese面前。也是这样的爱和坦荡,让我觉得,她配得Therese所有的一往情深,以及每一句的“yes”。

最后,愿所有的Therese都能遇到那个Carol。而如果你有幸是那个Carol的话,也请你可以勇敢温柔对待那个对你一往情深的Therese。

=============================

屁话那么多,结束前还是要感谢所有的主创带来这么精彩的作品。整部作品从原作,编剧,女主,制作人,场景设计,服装设计都是女性,而导演是妇女之友Todd。这样的成果才能让优秀的女性电影有更多的机会。所以与其吵吵嚷嚷着个人奖项,我更希望电影本身可以拿一些BP的奖项,以及Box Office可以有好看的数字(对不起,我就是这么肤浅!和你魔一样,一切朝钱看!!!)

 2 ) Carol与Therese初见的那一瞥让我浑身发麻到散场 1230补充


[一部可以给死姬佬们带来全程高能观影体验的电影 -- 写实的副标题]

(严重细节剧透,没有顺序,风格跳脱,想哪儿写哪儿)(似乎重点都跑到了补充内容里…)
(原影评因为下载链接给的太明显被删掉了…心塞= =)

作为一个三线电影节,斯德哥尔摩把凯特女王在出租车里追寻玛拉妹子身影的图当作宣传海报实在是太具吸引力,比电影的官方海报还要好。为此甘愿自掏观影史中最贵的一场电影票。

影片开始前和朋友说,不要跟我微信,我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两个小时听力理解中,因为一点都不想错过。七百人的剧院场子,上座率至少在80%。根据全片的笑点判断,得有半场子的基佬拉拉,散场后看到涌出的人中不少拉拉脸;至于基佬,这整个城市的本地男性看着都像基佬。

原著小说刚看到第九章,因此没法对比,其实也不需要对比,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多细腻的情感两小时的电影表现不出来,所以不应代入对原著的情感。即便这部片子不牵扯到同性恋情,从阵容到布景也足够引人了,再加上预告片和一些流出片段,拍摄和剪辑炸了,演技也炸了,又怎能错过如此炸裂的电影?

开头就是两人坐在一起面对面喝茶,我心想不对啊书里不这么写的,后来意识到雾草这是倒叙/全文首尾呼应,脑子里蹦出了context这个词于是跳戏五秒钟。接着闪回到两个人初见那场戏。Carol站在最远端的柜台,Therese先注意到,Carol看过来,两人对上眼,顺便把我也看怀孕了。现在闭上眼回想凯特女王的那个眼神,依旧浑身发麻,还有一种被人打了一拳胸腔里一声闷响的感觉。这是值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的一瞥,十足的穿透力,因此Therese的crush一点也不突兀。两人的第一段交谈从洋娃娃开始,到小火车送货上门结束,凯特女王谁听谁怀孕的声音和看谁谁生娃的眼神,对于Therese都是绝命无情杀。一个刚入社会的小女孩,面对一个来自更高阶层、举止优雅、面容中透着神秘的成熟女性,瞬间被吸引是在情理之中的。对于手套,个人认为是Carol故意留下,因为Therese说她四岁的时候喜欢小火车,如此strange的小姑娘对于一个不用上班还在离婚中的Carol十分新奇;而Therese明显因为那一瞥就爱上了,她把手套按送货地址寄过去时心中也是期望能和Carol再有接触,所以双方都是心 怀 不 轨

剧本剪掉书中的一些关于Therese着实是一个很难对别人说不的小姑娘的情节,改成了她和Carol吃饭时的对白(对Richard和Jack她也没有明确说过不)。第一次通话约饭,Therese答应;初饭时Carol邀请来家中做客,又答应了,"strange girl you are",但Therese对Carol的yes都是喜悦而肯定的,不像对别人只是not no。剧本还把Therese的工作从场工变成摄影,这个改动无比适合电影表现-包含着爱意拍摄的影像可以最直观地表现出当事人的情感,压箱底的照片也在后来提醒Therese你还爱着Carol。给编剧加个澳龙。

凯特女王全程演技炸表,勾引挑逗玛拉妹子的时候,作为一个姬佬我也是各种屏气凝神/心跳加速/心脏停搏,因此玛拉妹子演技在凯特女王全程高能下很容易被忽略,至少在观影的时候是没注意到的。但回想起来,玛拉妹子片中演技担当与女王其实平分秋色。如果说凯特女王负责撩拨观影姬佬和掰弯看片直妹,玛拉妹子就是在表现一个现实中被撩拨被掰弯的小姑娘。因为自然。Therese面对Carol时的表现就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crush应有的表现,不做作,不夸张,却又传达出了内心活动。弹琴那段,Carol的双手搭在Therese肩上的那一刻,想象中我自己的反应和屏幕上看到的Therese的反应是一毛一样的。那是一种全部感官都被放大放缓的感受,心脏有力的跳动之声占据整个大脑,似乎能感受到所有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听到血液的流淌,心中的兴奋与期待,玛拉妹子全都表现出来了,一个短短的镜头里。所以玛拉妹子更值得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鉴于蓝色茉莉女王拿奖拿到吐,所以期待奥斯卡长眼让玛拉妹子提名然后拿奖。

说到演技,片中Carol是个很张扬的角色,但凯特女王并没让这个角色显得狂放,却在一个热 爱 穿 貂 还时常烈焰红唇的女子身上营造出了绝对的气质二字。后面和前夫妥协女儿抚养权那场戏,情绪从平缓向激动的转变,哭泣时的念白,旁边的鬼佬在这幕戏结束的时候来了句wow。

全片都很克制,Therese打包因为要和Carol去西部而和Richard吵架爆发了一下,然后克制住了,没有将滚吧别来烦我说出口;Carol跟前夫吵完架还找不到烟,气急败坏了一下然后又优雅的克制了;发现侦探偷拍应该是全片情绪最爆发的一段了,但还是以克制收尾;Therese被一个人留在旅店后也没有伤心到嚎啕大哭(啊她在回程路上因为伤心而下车呕吐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这一幕在逼站上一定会被“妹子怀孕了”刷屏)(误);Carol的那封信内容语气也极为克制,虽然凯特女王的声音无疑是一剂催产素(但还是想吐槽最后一句I release you 是特么什么鬼,简直渣男附体好么);船戏却是克制的爆发,仿佛是一缕轻烟在一个空球体中出现,然后慢慢散开,越来越浓,最后充斥了整个球体,最终融合成了一个有份量的固态的实心球体。

一共两分钟左右的船戏在我看来有五分多钟的感觉,可能是太过全情投入拉长了时空。吸鼻涕的,清嗓子的,吃爆米花的,调整坐姿的都没了声音,船戏结束后无声的几秒钟全场也是完全静音的状态,如同所有人都凝固在了各自的高潮余温中一般。又是扶住肩膀,而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彼此已经心知肚明,Therese并不再是心里小鹿乱撞,而是知道要发生什么的紧张和无措,再次赞玛拉妹子演技。

Therese的紧张和无措建立在两人之间的情感地位上,Carol占据主导地位-先出手,话题、活动都是由她引出,Therese积极回应每一件。全片Therese从未对Carol有主动的身体接触(关系暴露后的那晚Therese也不敢主动和Carol一床睡,再之后还关于抚养权产生自责),我倾向于Therese的自卑心理:不同阶级,不同阅历,让她不敢向Carol主动表达情感,仅有的一次主动打电话也没能在Carol挂电话之前把那句I miss you说出口,因此全片仅有的一句I love you是从示弱的Carol嘴里说出也就可以合理解释了。

Carol解开睡衣带的那刻,我呼吸都停止了,并且明确感受到自己脸红了orz…荧屏里的Therese显然也是大脑一片空白脸。太特么诱惑了。不知道书里怎么描写的这一块,但是这个动作秒杀一切前戏,有直接送人登顶的功效。更厉害的是,并没有接下来就宽衣解带,而是手扶着肩,两个人在镜中对视了一阵,然后Carol缓身吻向Therese,镜外是Carol的角度,镜中是Therese的角度,两个人各自的情感在同一画面中同时展现,在这里要给摄像跪,给导演跪。接下来依然克制,Therese停下来说take me to bed,也是两人走向床,Therese轻轻躺下,Carol解开Therese衣服,赞美身体,脱掉自己的睡袍,再俯身轻吻,才激烈起来。一段太美的船戏。
(凯特女王脱掉浴袍露出背上肌肉的时候,我从心脏停搏直接狂飙到心率180)

这段船戏中没有夹杂着情欲,只有两人的强烈情感。Carol的船戏里光影和配乐的运用,配合两位女主双双炸了的演技,足以让人屏息凝神地欣赏,让人在观看时感受到爱,(在有片源后)让人在想感受爱的时候翻出来回味,达到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看完想转身找人打一炮or想打炮却没人时的替代。另外我认为美好的船戏是让观众产生欣赏之情,哪怕美得不真实。与之相对的是阿呆尔的生活,里面的船戏拍得很“真实”(然而实际生活中并不),但作为姬佬我在观看过程中感到非常尴尬,因此空前绝后地在船戏时快进。Carol的船戏让我没有夹杂着色情视角进入了角色,而非旁观者,十分难得的体验。

影片结束在两人远远地对视中,正如开头的对视令两人相识,片末的对视是两人更新一层关系的开始,也是Therese最主动的一次行为。随着停留在凯特女王身上的镜头,我在片首怀上的孩子,也在步入到寒夜,同旁人一起点燃的烟中,思维还沉浸在电影里,生出来了。

(想写的太多,语言组织能力又太差,等思路捋清晰了再回来补充)
(结束滚幕上看到了柯达16mm胶片,当时激动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数字时代稀有的胶片电影啊!)
151122





补充一:
Carol送Therese相机和半箱子胶卷(还用脚把箱子踢近)和心情不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西部游彰显了她的主导地位-有钱任性。

补充二:
电影没有说明白Carol对Therese的感情是怎么开始的,从开头的挑逗通过接触弥补感情空缺逐渐升级成爱?这要是成立了,从Carol的角度故事就太不感人了…但两人明显就是真爱眼神。也许是因为Carol是主导方,因此观影时观众自动被主导,因此在Carol不脆弱的状态下没有参与进她的心理活动。还有结尾太仓促,Carol内心的挣扎展现得短小却并不有力,反而让人觉得是争女儿无望所以不能再失去Therese。但她是怎样意识到生活中不能缺了Therese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有在出租车里追寻Therese背影这一点,感觉再加15min的戏来说明一下也不多…不过这确实是不太好处理的一块,反正导演说budget is limited…

1127补充三:
看完电影的状态就是从掉坑到被活埋-再也出不来,于是跑去读原著,然而阅读速度捉急,已经无法满足对着文字意淫画面的需求,于是找到了英文有声书,下好分享给自愿跳坑被深埋的各位,九个半小时即可登极乐(微笑脸) (各种|||下载链接|||弄得我都不敢放了😂想下的直接管我要吧)

1128补充四:
两天的原著搞定过程里整个人陷入了魔障模式…把学校里所有的电影节海报都拿回家了…还给电影节写邮件讨要不同尺寸的海报…找来了所有和电影相关的访谈来看,表示玛拉妹子把头发散下来更漂亮,凯特女王影场老手各种问题应答得心应手。然而,遍寻整个油管carol的采访都没有找到NYFF放片结束有中国妹子提问环节说“中国姑娘们看完预告都弯了”的视频…只找到了伦敦电影节导演提到这段的访谈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91892/ 希望有好心人找到NYFF的访谈视频
万能好心人Youth提供了NYFF视频地址http://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233a4f16b58f128a1906342834296da

1201补充五:
犯病继续中…每天靠trailer和clip度日等公映…感觉可以剪个短版电影出来了…
说说扶肩膀这件事,原著里也是认真刻画了好几次
影评没法传gif 动图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people/3984228/status/1764408485/



前面说过,这是一部极其克制的片子,只有我们这些心怀不轨的人才全程被撩。然而片中除了船戏两人为数不多的几次身体接触里,有三次轻抚肩膀杀让人印象深刻。感谢玛拉妹子炸天的表演,让屏外人对Therese可以感同身受。

//第一幕,同时也是快到结尾幕的扶肩发生在Carol邀请Therese同住被拒绝然后放ILoveYou大招后。Carol是伤心的,因为这个No在她意料之外却又太合情合理。扶住Therese肩膀,Carol说you two have wonderful night,手指在肩上微微用力,后短促慌张的抬起。抗日剧里这是上战场前立flag的标准动作之一。指尖的力量里包含着爱与不舍,和诀别般的痛苦与遗憾。之后她保持优雅,从容离去。[楼主要回国,来个新年彩蛋吧1227,第一个留言发现彩蛋的国内包邮送一张电影节海报 如图

至于Therese,在Carol的手触碰到肩膀的那一刻,深吸一口气,转头偏向Carol,到三秒钟后手离开,放下提起的那口气,思绪却还停留在刚刚,接着是近似于喘息的深呼吸,心跳加快的反应。这段clip看了不下20遍,在不到十秒钟的画面里,双方对彼此的情感靠两个并不明显的动作完美诠释。

//第二幕发生在Therese第一次去Carol家做客。Carol坐在地上,问起Therese偷拍事宜,然后谈起了人生理想事业规划。之后起身,轻轻走向弹奏中的Therese,双手扶住肩头,向侧轻抚,然后手离开。一个包含怜爱的举动。一个受情感驱使发生的动作。这是一个只可能发生在关系亲密、彼此接纳的人身上的动作。另外,在扶肩之前,Carol手在胸前轻抹了一下衣服。一般情况下这是由于紧张带来犹豫不决时无意识的动作。Carol为什么要紧张,我的理解是,那是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小姑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感兴趣了,并且多少发觉了Therese对自己不一样的情感。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和她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中,她清楚了解两人如果走到一起,那将会有极大的风险,对彼此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紧张和犹豫。

而Therese在手触到肩的那一瞬,整个人僵住了,电流从坐骨神经涌到大脑,breath taking。拷贝上文,“那是一种全部感官都被放大放缓的感受,心脏有力的跳动之声占据整个大脑,似乎能感受到所有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听到血液的流淌,心中的兴奋与期待玛拉妹子全都表现出来了,在一个短短的镜头里。”

//第三幕是船戏前奏,没记错的话是可以分为两部分的:
#1Carol从后面走来,右手搭上Therese肩膀,左手慢慢捋着Therese的头发,谈起各自独自一人度过的新年夜。Therese说I'm not alone with you,伸手搭在了Carol的手上。两人在镜中对视(至少五秒)。从表情上看不太出两人的心理活动,只是可以肯定Therese心里是很高兴的,是那种可以和Carol分享生活的高兴;
#2Carol(左手)解开睡衣带,Therese变大脑空白脸,伴随紧张和无措,两人在镜中对视(至少三秒),Carol缓身吻向Therese。

Carol主导了由#1向#2的转变。一直处于弱势和被动的Therese想必并没有会和Carol滚床单的想法,尤其是剧本删了我们心心念念的Don’t you know I love you桥段,Therese始终没有明确过Carol对她是怎样一种情感,到达什么程度,因此她不敢奢求什么。相对于爱,我更愿意把她对Carol的感情理解为爱慕(截止到滚床单前)。Carol对Therese的情感则应该是在旅途中慢慢升温的,从最初的感兴趣,到陪伴者,到深度陪伴者(和到最后的人生陪伴者)。旅行真的是情感发酵最强大的催化剂,全天候的陪伴如果没带来厌恶和嫌弃,那就只能让双方的感情向更深一层次发展。解开的睡衣带一方面是解开孤独,另一方面就是解开情感--一个成熟重名的女性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解开了这样的情感,几乎就可以算作是行动版的我爱你了。

1213补充六:
在线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84190/
源地址 //www.youtube.com/watch?v=v162MTr_RPM&index=1&list=PLbRpHkuMazSKL73_wqMhSWiPuzNizmCdg
疯逼楼主凭借二十天前仅看过一次的记忆和track名字尝试把ost和情节对应,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补充

TRACKLIST: (靠低清生肉二刷以后更正&补充了)

1. Open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00:52-03:01 片头
2. Taxi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05:14-06:01 Therese坐进出租车开始回忆杀
3. To Carol’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31:47-33:11 Therese上了Carol的贼车(书里是Therese想想隧道塌了俩人被埋死在一起)
4. One Mint Julep - Performer: The Clovers --70:44-72:26 开向豪华酒店所在城市的路上
5. Datebook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24:25-25:05 笔记本上写Carol的名字和周末去她家玩的日程(12月21号哟)
6. Christmas Tree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33:13-34:46 贵妇撩骚以及痴汉偷拍
7. Easy Living - Performer: Billie Holiday & Teddy Wilson --没聋的话应该是Therese钢琴弹的曲子
8. The Trai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42:54-43:58 Therese在火车上哭(这段看了好心疼啊TAT)
9. Pack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58:59-59:58 打包行李准备出发
10. Drive Into Night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62:02-62:50 Therese把唱片送给Carol 然后两人上路开车。开到夜里Carol还给一旁坐着睡着的Therese盖了下衣服。
11. Kiss Of Fire - Performer: Georgina Gibbs --
12. Waterloo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4:03-74:28 开向Waterloo&船前
13. Lover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6:00-78:22 船ing(WTF船戏真的只有两分半…我果然错觉了)
14. The Gu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9:28-82:08 发现私家侦探
15. Smoke Rings - Performer: Les Paul & Mary Ford --
16. Over There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83:30-84:40 临别船
17. Visitatio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95:17-96:37 Carol见到了Rindy,到Therese挑选Portfolio照片
18. To Court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98:31-99:29 Carol去跟前夫讨论听证会路上在出租车里追寻Therese身影
19. The Letter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102:43-102:58 Carol给Therese写信约见面
20. No Other Love - Performer: Jo Stafford --
21. The Time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03:03-104:43 Therese在Times工作&餐厅见面
22. Reflection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08:49-109:57 Therese去趴体
23. Cross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13:01-114:27 Therese去找Carol
24. You Belong To Me - Performer: Helen Foster & The Rovers -- 32:36-33:12 穿隧道时Carol打开车里收音机时的音乐
25. The End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片尾

1225补充七:
机场过夜无聊,谈谈对Therese火车上哭的感想。

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委屈和无助两种情感。在Carol和前夫起争执的情况下,她什么都无法为Carol做,甚至连提出去帮忙买烟都被情绪不稳定中的Carol硬声回绝。这样的回绝其实很伤人心,相当于直接说“我不需要你”,生冷、僵硬、疏离,在开往火车站的路上也是一言不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沉重凝固的气氛),这些对本以为已经进入Carol生活的Therese算是当头一棒。

对于Carol,Therese人生中第一次产生爱/爱慕这种剧烈的感情。有过暗恋经历的人应该都体会过那种想为对方做任何事、帮对方解决困难的欲望,因为爱是占有,你希望包办对方的一切所求,希望对方的一切都是从自己这里索取,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换来对方的一个微笑,然而Carol只给了"Just let it be"+关上的房门,和"I'm fine. The next train's at 8:30. I'll drive you to the station."+无言的路程。后来我想了想,如果是叫出租来接,Therese的伤心程度应该会比电影中的要少一些,至少她可以让自己理解为,Carol吵完架心情真的很不好,无心处理他事。而开车送站,在Carol方面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礼仪,但在Therese看来就是不被需要的拒绝。

还有之前没太想明白的一点,在这夜深人静 空旷漏风的KEF机场也稍微思如泉涌了一下:Therese想问Carol的话内容是什么,以及Carol为什么恳求答案却又在电话另一头的一阵喧嚣中挂断了电话。

Therese到家后,像是有感应一般接起了Carol的电话。平静下来的Carol意识到之前的态度太过硬冷,打电话表示道歉。画面中,Carol拿着烟的手在颤抖,声音里没有了强硬和自信,询问了第二天能不能来找Therese,双手握住电话,竟用了近似恳求的语气"Ask me. Things. Please."让Therese问问题,然后做了只有在内心痛苦时才会有的扶额动作。这时的Carol孤独无助,像是接替了Therese之前的情感一般。走廊里的那阵喧嚣,可能让Carol误以为Therese找到了下一个开心的地方/没有人和她一同承受悲伤,遂挂断电话。

至于Therese想问的问题,从她被“邀约”瞬间点亮的眼神变为羞涩向下的低垂,大概可以猜测出来:
a "I think I'm in love with you. Do you like me?"
b "Do you know I love you?"
c "Do you like me?"
d "I'm care about you. Do you need me?"
不管问题是什么,还好没问出口。因为隐藏的感情才有更多发酵的余地。

1229补充八(在又一次漫长的转机等候中):

离回国18小时的时候去影院二刷了Carol,九点开始十一点结束,下过雪的斯德歌尔摩气温竟与一个月前从影院走出来时没有太大差距。在家把标清裆漏也看过了几遍,完全熟知了剧情和对话,但这次二刷时仍然目不转睛,除了感受到有些场景相比于第一次看“快”了许多,没有别的不同,又是第一眼被盯怀孕,又是长舒一口气和意犹未尽式的如鲠在喉,也关注到了更多的细节。不得不说,影院观影感受和对着电脑撸完全不同,因为影院里唯一可见的就是亮着的大屏幕,偶尔加上一些前排稀落的人脑袋,很多细节和情感的感知程度要远深于一块撑死17寸屏上放映着的低标清画质画面。

寒酸的吃饱喝足,先来聊聊爱情。

我没经历过crush,也不相信crush。第一眼带来的最多是互相吸引,第一次短暂且不深入的接触最深也只能带来好感。一直放不下的人和唯一一段恋爱的第一面也只是相对于其他不认识的人多了一丝关注而已(一个高中入学一个大学入学)。感情是相处出来的,需要共同经历时间地点事件才能深入和转化。

然后来捋一下两人的感情发展时间线:
1216/17 商店见面—— 1218 Carol约Therese周五吃午饭—— 1219 午饭&Carol请Therese周日到家做客—— 1221 难过的做客经历—— 1222 Carol到Therese家看照片&相约西去—— 1223/24 出发—— 1231or0101 两分半—— 0103 Carol丢下Therese走了
满打满算,15天。

经历过Therese的年纪和类似事故,可以确认她在第五/六天从爱慕变成了爱上;Carol比Therese多一天,在Abby的问题里意识到自己对Therese是有不同寻常的感情的。窝无数次在无数地方提到或写过,旅程是情感发酵的最猛烈的催化剂,如果没在日夜相处中心生厌恶,那就只会有越来越深且容易升华的感情。持续接触的15天是情感的铺垫与发酵,激情与伤害过后,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才是爱情真正发展的阶段。写到这里,突然想再给编剧加个澳龙。绝对的好手笔,让两人在几十天互不见面互无消息之后,来一次目光与背影的重逢,来一次掷地有声的I won’t deny it,来一次没有直接回应的I love you,来一次人群之中我只能看到你。有经历曲折,有时间沉淀,这样的爱情才有爱情的样子。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看完以后,嘴中长舒一口气,却还有一股劲顶在心和喉咙之间,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原因。

再说说Carol对Therese的感情。之前没想明白Carol对Therese的感情是怎么开始转变的,对电脑撸了几遍低清也没发现,这次二刷被一个画面糊一熊脸后略微恍然大悟:爱的迁移。一个三十几岁有婚姻有家庭的上层阶级女人勾搭不到二十的售货少女,怎样都会给人一种玩儿性大发的潜在感受。但Carol看到Therese小时候照片那刻的表情,以及转变话题要喝的,和之后坐在一旁黯然神伤,无疑是照片唤起了对Rindy的想念,这时Carol的母性应多少迁移了一些到Therese身上。片中另两处明显的母性体现:夜车途中关掉收音机给Therese盖衣服(理解为对有感情的人的关心也可以,因为盖好后还轻按了一下肩膀);新年夜手搭在Therese肩上的同时抚弄她的头发(Carol时常给Rindy梳头),然后聊到双方都总是没有爱人陪伴得跨年。两次母性的体现都混杂在更复杂的感情中,所以Carol对Therese的爱既不是从母性中寻找支点,也不是意外的经历衍射出了母性,而是自始至终地揉杂并行,并且我认为在Carol放低姿态去求Therese搬来一起放I love you大招时,依然不是纯粹的情人间的情感—— 母性哪有那么容易消散,世上哪有完全纯粹的感情。
(天惹这段写得好无聊,但语言和逻辑表达只能到这个地步了…千言万语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真糟心)

不过发现之前观影的一个遗漏。Carol坐到一旁黯然神伤的时候,Therese敏感的察觉到Carol情绪异样,也是她第一次直面到Carol的弱势状态,因此有了第一次主动的(安慰性的)碰触——没错,又是搭肩膀(多么内敛克制的一部片子!除了船两人片里所有的肢体接触都特么是 搭 肩 膀,还不是环绕式的搭肩膀,也连个充满爱意或温暖的涌抱都没有…但不管是谁设计的,只想说 干 得 漂 亮),这是两人算是熟识后Therese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另一次明显被需要的是住豪华酒店吃饭时被问房号,Carol想不起来也找不到,场景还是挺尴尬的,Therese的脱口而出颇有解围的态势,于是[您的好友Carol发送了“眨下眼睛”的表情],Therese调用[自豪耿直红耳根微笑]表情包。任何一次的主动付出被接受和被需要在自认为相处弱势的Therese看来都是宝贵的,这些可以向Carol证明自己有拥有价值的机会,证明对她的关心,对她的感情。

好啦来说说摄像。(又是一个不那么有趣且讲不明白的话题)(窝今天是怎么了😂 )
本片摄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摇晃就绝不稳,能在镜头和脸之间插入任何形式的屏障就绝不让画面中直接仅出现一张脸(directly to a face …有时候中文不好真捉急)。最多的就是隔着玻璃,映着街景的,挂着雨水的,偷拍视角的;类似就是利用镜面反射,一张脸,两个角度,出现在同一画面。其次就是对焦一张正脸的前景一定有一个虚焦的人/物挡着。没学过电影,但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影片要营造一个旁观者视角,让观众在不远处跟踪这两人的故事,而非把自己代入某个角色或纯当一个观众。然而神奇的是,各位姬佬讨论时更多的是把自己代入Therese的角色中,谈论到Carol主要都是从旁观者角度分析,莫非是大家都更熟悉情窦初开的感觉?总之摄像是神助攻,极少见到这么拍摄的片子。



然而说到底,这还是一部 从此女王与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的故事。但就是因为这样才美好。
(感谢在原影评里留言的各位 截图保留下来了http://www.douban.com/people/NoEnoughPants/status/1773520618/

 3 ) Carol - 很美很美的爱情

warning:全是剧透!

记得差不多半年前,在微博上被魔王和小白兔的嘎纳照片刷屏。于是默默的去Amazon买了Kindle版的来看。对于能下载绝不购买的我来说,这绝对算是难得的了。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语小说/书。当时就有冲动写读后感,但又觉得可以等电影结束后,在好好一起来写。于是,现在就有种终于看完电影来交作业的感觉。

电影和小说一样,其实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都觉得没有剧透的意义。这是正在离婚中的贵妇Carol与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售货员+摄影师Therese相爱的故事。小说的精妙在于,它完全着点与Therese的视角,于是作为读者的我,就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心动,一起因为Carol的邀约而兴奋,连那小鹿乱撞的心跳都那么的真实。当时小说最大的悬念就是,Carol是否爱着,她有多爱。就像你暗恋一个人的时候,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她爱不爱我,有多爱。于是这条线就带出了小说中我最爱的三段情节。

1. Therese第一次在Waterloo的旅馆里向Carol表白。那段场景写的很奇妙。Therese是在睡前,以很困倦,很模糊的状态下说出I love you的。而作为读者的我,也突然像从困倦与睡意中惊醒一样,看着Carol一脸淡然又宠溺的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一直爱你吗?那样一种尘埃落定的幸福感,也许真的只有在小说的单视角下才能感受得到。之后就是两人做爱的情节。然而在电影中,这一段则是用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2. Carol第一次知道她们有可能被私家侦探跟踪。她问Therese,是想要继续旅行还是停止。Therese说想要继续,然后Carol就很坚决的说,那么我们就继续。这是在Carol完全知道自己在走钢丝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而这一刻,我是真的看到,Carol不仅爱着,而且爱的很深,很任性。遗憾的是,这一段在电影中完全被省略了。电影后半段的节奏非常快,反而将有些情绪忽略了。这个后面聊到电影的时候再说。

3. Therese回到NY后,第一次和Carol见面。此时已经完全成长后的Therese和刚接受完人生残酷洗礼的Carol。小说中,两人聊着过去,聊着发生过的种种。Carol第一次主动说‘我爱你’。停顿之后,又加上,但是我知道你不再爱我了。哪怕如此,她还是说着自己如何放弃Rindy的抚养权,因为她不愿意屈服,永远不再见Therese。那种淡然的语气仿佛在说着别人的事。以至于,最后当她向Therese发出住在一起的邀请时,你似乎感受不到那些话的重量。就这么冷静的说着爱你,冷静的孤注一掷,到最后冷静的接受拒绝。
        
这就是书里的那个Carol,爱的很高傲,很自我,但也奋不顾身。有意思的是,虽然书里Carol的情节并不多,心理描绘是完全没有。但是反而让读者更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与之相反的,是电影。两人的戏份与视角非常平均,而也正是这种平均,让电影展现了完全不同画面感。
        
        =====================我是电影与小说的分割线===========================
        
个人非常喜欢电影前面3/4部分(到两人被发现,Carol抛下Therese离开)。哪怕节奏非常慢,慢到你似乎感觉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情绪却非常的饱满。从两人在百货商店初遇,Carol就很肆无忌惮的打量着Therese。眼神,言语,甚至是肢体上,似有若无的调戏随处可见。从第一次邀请来家中,到圣诞节送礼物,到两人开始公路旅行,到Carol亲吻Therese。。。从一开始,Carol就占据着完全的主动。说得通俗点,就像霸道总裁追灰姑娘的感觉。而Therese从头到尾都只有在说“好哒”。这和小说有着些许的不同。小说中,Therese在没有任何缘由的情况下给Carol写圣诞贺卡,才让两人有了后续(电影中是Carol故意留下手套);小说中,Therese在圣诞节给Carol买了个巨贵的包包,哪怕明知道自己经济上很拮据 (而电影中则是Carol在知道Therese的摄影师梦想后给她买了专业摄像机);小说中是Therese首先表白,挑明了两人的暧昧(而电影中完全没有表明心迹的部分,直接是Carol主动的接吻)。个人猜想,电影中Therese的被动,也是为了凸显出她在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和分手之后她的变化,并且对Carol说No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影情节方面亮点还是不少的:
        
1. 前面提到的Carol对Therese的调戏和勾引(想不出更适合的词了)。全剧Carol一共抚摸过Therese的肩膀4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含义,而每一次Therese都会有很明显的反应(害羞,紧张,震惊…)。这也是我说,为什么电影中,虽然Carol主动很多,但是跟多Therese身上的情绪也非常的有张力。至于眼神的调戏就不说。各种媚眼,以及大胆的审视。老实说,这真的给电影带来很多的乐趣。
        
2. Sex Scene。终于明白,为什么各种记者会,访问中,大家都这么爱问这段激情戏。因为这段戏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大胆很多。而且所表达的情绪实在是太棒了。我看过的大部分电影里,激情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lust:比如酒后,比如某种冲动,比如纯属打炮。还有一种,就是很多爱情电影中,特别文艺又带有美感的激情戏。基本上会特别渲染环境,然后两人接吻,倒在床上,远镜头,然后就第二天天亮了。Carol的床戏却远远超过这些。从最开始Carol解开自己睡袍的腰带,到接吻,到床上肢体的交融,Carol的主导,Therese的反应…等等等等。我有种,wow,这才是literally的做爱(make love)的感觉。导演把这段情节拍的很大胆,但又非常的美。你能感到两人的passion,但又很清楚的明白,这不只是纯粹的lust。那种相爱,想要靠的更近的感觉,是让人透不过气的。这段戏时间不短,所以真的是舔屏党的福利啦。

之后还有一场相对比较短的亲热戏。是在两人被发现之后。观众应该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情绪的不同。这一段中,两人拥抱和亲吻中带着更多更多的绝望与迫切。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两场戏间隔非常近,中间夹的那场还是发现自家侦探窃听的高潮戏,于是三场戏连在一起,显得非常的赶,还没消化掉呢,就移到下一步了。

3. Therese 的摄影师职业。小说中,Therese的职业是剧场的场景设计(set designer?)。之前不理解这个改变,但是电影中,摄影师的设定真的非常棒!Therese镜头下Carol是真的美。同时也对Therese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实说,这部电影,要从角色发展的角度,Therese是远大于Carol的)。还有中间很有意思的一场戏,两人刚开始旅行时,在餐厅,Therese就直接拿起照相机对着Carol拍(好痴汉),Carol还害羞,玩笑间,两人的手触碰到。非常喜欢这种甜蜜的瞬间。而两人分开后,Therese看着Carol的照片,那种虐也是彻心彻骨的。

4. 最后一场对视。很多人都提到过这场戏,因为真的很赞,也因为这段情节,这个故事最后被定格为Happy Ending。而小说也成为那个时代第一部HE的Les爱情故事。个人觉得,这一幕的重点是Therese。从她走进饭店,寻找Carol,从最开始的着急,到最后就这么凝视的,脸上的变化,那个眼神真的可以让我联想到小说最后一段的描写: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那一幕,从Therese的脸上,我真的可以看到,不管路过多少城市,多少地方,天堂和地狱,她爱的永远是那个Carol,那个唯一的Carol。
        
至于情节上不太满意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最开始提到的,电影中后段节奏非常赶,感觉两人才开始就结束了。也因为这样,其实Carol对Therese的爱也表达的不是很够。小说中,你能觉得,Carol的爱是不断递增的,到最后放弃所有来到Therese面前时,达到顶峰。而电影里的至高点反而是在中间,旅行的部分。并且电影里对于Carol母亲形象的塑造很深刻,反而有一点点掩盖掉她对Therese的感情。特别是最后,我记得小说中,Carol基本是为了Therese放弃了见到Rindy的机会(抚养权什么的早就因为她和Therese的行为一败涂地了)。而电影里,Carol是为了让Rindy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而不是看着父母不断的挣抚养权,而放弃的争斗。后半段发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可能因为太赶,反而显得有些松散,不像前期那么饱满。当然还有一些被删掉的情节比如Therese的表白啦,两人的一场浴室戏份啦。。。总觉得两人旅行的部分的戏份还该再多一些。但是毕竟你永远没办法把一部小说完整的塞到电影里,做人也不能太贪心。
        
========================其他废话的分割线============================
        
说完情节的部分,在随便说些其他的。这部电影的制作的真的棒,从导演到演员。老实说,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因为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没啥太多的一波三折,怎么样不拍成俗套的爱情故事片,还是非常有挑战的。Todd的画面真的实在是太美了。很多视角很特别,比如当Therese观察Carol,镜头就会只拍到Carol的局部(比如只拍手指,袖子。。等等)。再比如,这次很多镜头都是靠镜子或者窗的反射,或者透过窗户来拍摄的。我不是太了解这样的目的,但是作为观众的我还是很享受这样的画面的。电影的原声也很棒。虽然很多都是那段主旋律的翻来覆去,但是真的非常有感觉,也把情节烘托的很好。
        
当然最后不能略过的是演员们。演技都是杠杠的!配角们都各司其职。Cate一贯的高水平表演,Rooney妹子却是有惊喜。感觉是一部看几遍都不过瘾的片子。Cate的身材出乎意料的好。背部和手臂的曲线非常的漂亮,也很结实。比较好笑的是,两场床戏里,Rooney的脸都是通通红的,而且都是一路红到耳根。想说,Rooney自称裸的都习惯了,这里还是害羞哈!
        
马上到来的各种award season,Carol其实不是传统的热门片类型。但是希望有好运!
        
总分5星还是必须的。但是从电影角度,给4星,还有一星是私心!

 4 ) 起雾的玻璃窗之后

毫无疑问,《卡罗尔》在视觉上有出众的细腻美感。影片的摄影风格节制,冷静,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仿佛每一帧都可以被定格为精致优雅的画报。相较之下,《卡罗尔》的剧情似乎偏弱,被许多人评价为格局小,新意少,只是专注的讲述了一段隐秘深刻的爱情,而无更多对社会的注解与批判。

然而我认为,《卡罗尔》的格局并不小,它对政治和社会的批判只是没有在剧情大纲里直接表现出来而已。

实际上,电影的美学形式和内涵并不应该被泾渭分明的区分开来。《卡罗尔》对“大格局”的野心,恰恰体现在一些电影构图的小细节里:镜头下那些看似空洞的精致布景,可能蕴藏着丰富的象征,使电影表达的内涵远不限于剧本故事本身。而这其实才是电影有别于文学的独特魅力。

比如,《卡罗尔》中常出现一个有趣的取景角度:镜头常常是透过玻璃窗望向迷蒙的人物或城市街道的。那么这时常隔在视线中的玻璃窗应该被怎样解读呢?


1. 女性的困境

《卡罗尔》中的确没有激进的政治宣言,也没有热血的抗争,有的只是两位女主角之间静水深流的爱。然而,即使没有露骨地政治性批判,影片许多小细节都微妙地暗示了50年代美国女性的“不自由”。

鲁尼·马拉所饰演的百货公司售货员特芮丝在初见凯特所饰演的富裕家庭主妇卡罗尔时,调笑地说着,我很乐意带你去看我爱的火车模型,但现在我只能被困在这个洋娃娃专柜后。

当卡罗尔为了与女儿相见,只能同丈夫的家人一起用餐,她不断辩解着自己见的是心理理疗师而非医生。似乎在用一种间接隐晦但又毫无退让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同性爱倾向并不是疾病。而极为讽刺的细节是,此时餐桌旁的电视里,某位名人正激昂地演讲着“自由”的美利坚所拥有的那个“自由”的未来。

50年代的美国女性已经拥有了选举投票权。但发生在60年代的,致力于解救中产阶级女性于家庭主妇命运的第二波女权主义,还远没有席卷美国。而一直要到80年代,女同性恋的权益才被纳入女权主义的讨论范围内。这些在法律上已拥有选举权的女性,看似已经身处在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社会,然而卡罗尔显然并不“自由”。尤其当法律指认她的同性爱是道德问题,并剥夺她见女儿的权利时。

所以,当特芮丝坐在男性友人的汽车后座,隔着起雾的玻璃窗望向纽约夜间的街道和愉悦的行人时,或是当她站在卡罗尔家里,透过窗户望见正与丈夫纠缠吵闹地卡罗尔时——镜头的语言都是极富深意的。

表面上看来,她望向的“自由”的城市空间,或是她默默爱恋的人,就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但如果她真的伸出手,触摸到的只能是冰冷的窗玻璃。



卡罗尔在与特芮丝分开后,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幻觉和困境:她坐在汽车的后座,透过玻璃窗看见身着红衣的特芮丝行走在窗外的街道上。她的渴望已经近在咫尺,但她并不能真正得到。她能做的只有静坐在车里,继续前往裁决她命运的听证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中的玻璃窗可能象征着一种自由无拘束的幻觉,一种伪善的囚禁。换句话说,50年代的美国给女性开了一张“平等自由”的空头支票,自由对她们来说看得见却摸不着,她们依然在社会限制的眼光中周身不得动弹。而《卡罗尔》中频繁出现的玻璃窗意象,则是用艺术性的方式进行了类似的政治批评。

<图片1>



2. 都市人的孤独

但是,电影中的玻璃窗显然远不止一种解读的方式。在我看来,除了女权政治相关的批评之外,玻璃窗这个意象还使《卡罗尔》有了对城市生活的批判性思考。

电影中有两组相似的镜头,出现在卡罗尔两次与法律系统关于女儿抚养权的失败交涉后。镜头里,卡罗尔独自站或坐在落地玻璃窗后,窗外大街上匆匆行人的身影也隐约倒映在玻璃上。

于是镜头记录下的是一个忧郁的错觉:在窗玻璃的平面上,卡罗尔的影子与窗外行人的影子叠在一起,似乎正身处在窗外行人的包围之中;然而事实是她独身一人,与城市的人群远远相隔。这其实正是都市生活中人最容易产生的情感。穿梭在城市空间中的都市人每日要遇见许许多多的陌生人,然而个体的孤独却始终难解。



与此同时,卡罗尔与特芮丝身为陌生人的一见钟情,大概是对城市偶遇最浪漫的想象。但是电影并没有用很浓烈的笔墨刻画她们变得亲密的过程,一切是克制而隐秘的。

《卡罗尔》仅用几个简洁的场景就描摹出她们的心意相通:在卡罗尔与丈夫争吵后,我们看到的是她没有泪水的悲伤。然而目睹了一切后的特芮丝乘火车归家,身旁的窗玻璃上却影映着她哭泣的脸。

一个简单的镜头就已经述说了所有。特芮丝的悲伤显然是与卡罗尔的一种共情。虽然此时她与卡罗尔只是仅见过三面的“陌生人”,她却仿佛感同身受着卡罗尔的痛苦,并代替她流下了眼泪。

由此看来,在《卡罗尔》中,玻璃窗的意向是复杂的:它既映照了城市人群的孤独,也成为了照出都市人内心感情的镜子。

无论是哪一种解读,其实都不仅仅局限于两位女主人公之间所谓“私人”的爱情。这些细节所投射的其实是一些社会性的情感:“城里人”的孤独和对知己的渴求。这个“大格局”的主题在电影史上早已被讨论了千万遍,但《卡罗尔》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注重视觉美感的隐晦处理。没有过多义正言辞的说教和矫情烂俗的桥段,孤独和爱都通过精妙的摄影构图和玻璃窗这个视觉主题来呈现,让观众自己去看去感受。

<图片4>

3. 电影艺术本身

然而,也许在大部分电影观众看来,《卡罗尔》中的玻璃窗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本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巧用玻璃窗的光影来拍摄的镜头,《卡罗尔》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并能让人置身一种怅然的情怀。

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无论是特芮丝手中的相机镜头,还是用以拍摄电影的相机镜头,都可以看做是一扇“玻璃窗”:特芮丝透过相机看到卡罗尔摄人心魄的美。而我们作为电影观众,透过托德海因斯的摄像机,看到的是一个能牵动人心弦的光影世界。

托德·海因斯本身就是一个影迷。他与所有观众一样,深深地迷恋着电影艺术的光影。《卡罗尔》复古的质感来源于胶片电影的独有魅力,同时也是导演继《远离天堂》之后,又一次对50年代好莱坞通俗喜剧大师道格拉斯·塞克的致敬。

关于塞克的电影,最著名的莫过于对比感强烈的配色。《卡罗尔》的色调是同样大胆的:从片中鲁尼·马拉常戴的那顶鲜艳的红黄相间的毛呢帽,到凯特·布兰切特雍容的衣着中点缀着的鲜橘色丝巾,总能成为纽约阴沉的冬天里亮眼的风景。

除了塞克,《卡罗尔》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公路旅行也像是对著名女权电影《末路狂花》的致敬。只是与《末路狂花》中摧毁男权的旅程全然不同,当卡罗尔在愤怒中向偷窥她的私家侦探举起枪,那把枪里却并没有子弹。显然,在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下,卡罗尔与特芮丝并没有成为维权先锋。但海因斯用电影独特的美学形式书写了她们最美丽的感情,和最沉默的抗争。

无论是从女性主义角度的批评还是对城市生活的复杂刻画,《卡罗尔》首要顾及的从来不是政治正确和煲出正能量心灵鸡汤。影片的出发点始终在人与人之间的隐秘感情,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会觉得《卡罗尔》拘泥于儿女情长。然而我欣赏托德海因斯的视角,因为我也认为,在庞大的社会机器里,只有人的感情是永远无法被定义的变量。无论多么“大格局”的政治抗争和社会批评,都起源于个体因不愿放弃私人情感而勇敢突破禁忌。

在电影的结尾,当特芮丝终于在宴会的人群中走向卡罗尔,这一次她的视线里终于没有了玻璃窗的阻隔,也没有了她的相机,她坦然地走向了卡罗尔。手持摄像摇晃的镜头从她的视角望出去,我们看到卡罗尔的微笑。

* 部分原文投稿于《大众电影》杂志

 5 ) 细心才能发掘的宝库《CAROL》

<图片12>
「Carol就像她身上的秘密,扩散到整座房子里;也像一道光,只有她才看得见,别人都看不见。」
——《盐的代价》


  一直想为这部电影写些感想,因为它留给我的余韵实在太长,我很少在短时间内把一部电影看两遍,而Carol就是这样的电影,在细节上充满惊喜,第一次看并不一定能察觉的,第二次或许就能挖掘出来。这部片子没有太多的对白跟剧情,节奏缓慢,全片着重在两位主角的神韵交流和肢体动作上,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语言等待观众发现。以及,如果更细心观察的话,你会看见这部描绘1950年代的电影里处处是导演的巧思,每一帧画面、配乐、镜头、服饰、摆设都有意涵,节奏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并没有哪一分哪一秒被浪费掉。

  在电影一开场画面还未出来之时,可以清楚听到火车驶过轨道的声音,交通工具在Carol里有其特殊意义,例如火车象征追寻「自由」,Theres和Carol第一次见面,Theses就表示自己喜爱火车,不爱娃娃,而娃娃有另一层意涵,对女性的物化以及任人摆布。而火车也意味著兜转了一圈必然回归原点,所以影片首尾呼应。第二种交通工具是计程车,当Carol坐在计程车上时,隔着车窗望着过马路的Theres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及Therese在离开茶叙之后,看到相似Carol的妇人而触景生情,计程车是「错过」的象征。第三种交通工具真正串连起两个人,就是Carol开的小客车,两人的一趟公路之旅从纽约州(纽泽西)开到爱荷华州(滑铁卢)将近1600公里,小客车在此处就是「亲密」的象征,这个空间既私密又无旁人,给予两人极大的安全感,因此剧中许多重要的情绪表达都在车上发生,例如经过林肯隧道时,Theres难掩深情、近乎痴汉的望着Carol,照原著小说的描写Theres几乎是「恨不得隧道崩塌,让两人死在一起」,又例如Carol跟Harge争执完后载Theres去车站,车上的两人几乎快要崩溃,之后像是Carol感伤的想起女儿然后为一旁熟睡的Theres盖被,Theres在车上大口吃苹果、天气转暖时Theres帮正在开车的Carol脱下大衣,以及滑铁卢事件之后,Theres在车上内疚的大哭,都可以显现出小客车空间的重要性。

  电影虽然没有太多对白,但是充分运用了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用痴汉Theres的观点来说就是:Carol好美、Carol的声音好好听、Carol碰的我浑身酥麻、Carol的香水好香、跟Carol在一起时我胃口很好。这是多么细腻的描写,爱一个人就是全神贯注,仿佛所有的感官都为他而生,因此当某些人说这部电影美的太不真实时,我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陷在爱情中的人眼里的一切就是那么美,这样反到真实。剧中也大量运用镜子、玻璃、车窗来呈现人物画面,这些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例如镜子反映内心,玻璃象征迷茫,从车窗望去的人影则是可望不可得。

Carol小說封面向Edward Hopper致敬


  电影主要配乐Opening传达给我的感觉是清冷、寂寥、干净、纯粹,有点像是Edward Hopper画作的音乐版,也许因为故事主线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同时有一种冰雪待融的味道和隐隐约约的忧伤、无奈,就像两位主角的感情,是那样克制又压抑,但音乐最末出现转折似的放缓,像是留下希望的伏笔,导演在剧情上也是类似的处理手法,平淡底下藏着波涛汹涌,只有两位主角和观众才知会。而正当你以为压抑到极限会来一场大爆发的时候,感情来的却是那么不温不火,不狗血也不无趣,导演抓到了一个很好的情绪平衡点,而两位演员的表现更是让人赞叹,这样的片子如果没有高超的演技和默契是无法驾驭的,所以后来的床戏是那么的自然又令人感动吧。

  说到第一场床戏,那是整个电影院最安静的时候,没有交谈、没有咳嗽、没有吃食的声响,所有人静谧的像宇宙,我甚至能感受到后排的人在屏气凝神,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影格,因为Carol和Theres两人之间的情欲交流实在太美,大概是我看过最美的床戏,这里又要夸赞Todd Haynes一番,幸好他没有直男式的审美,许多传统导演的床戏往往拍的情色甚至猥亵,但Carol完全不会给我这种感觉,我所看见的只是爱情。

  有些人会说换成异性恋这不过就是个寻常故事,对,但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在描绘传统异性恋的爱情(我亦不会把Carol归类为同性之爱,它就是因爱而爱),如果Carol换成中年男性在解裤腰带,估计Therese就要变成龙纹身的女孩了,而那搭在Theres肩上的纤细双手也变成了咸猪手,你看观众会不会杀了导演。

  第二场床戏是悲伤的,是离别前的预告,不过其实这场戏是Cate跟Rooney的第一场对手戏,导演表示目的是让两个演员破冰,及早培养默契,所以可以看见这场床戏的Rooney满脸通红到耳根,第一次跟偶像演戏就是热吻(13岁起的偶像),还真是难为Rooney了。

  做为Therese女神的Carol由Cate来饰演真的再适合不过,我无法想像第二人选,任何的角色到到Cate手上都是行云流水,演魔比魔更魔,演仙比仙还仙,从伊莉沙白到精灵女王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他不只能演攻,在《丑闻笔记》里也演过柔弱的守。话说Cate和Todd第一次合作就是饰演Bob Dylan,他是六位Bob Dylan扮演者中唯一的女性,却是最像Bob Dylan的一位,Cate的成功便是没有一个他所扮演的角色会让人想起那是Cate Blanchett,而这正是许多演员做不到的,让所饰演的角色真正独立存在。

Cate飾演Bob Dylan

<图片14>

  不过给我更多惊奇的是Rooney,在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谁,那个让他一炮而红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龙纹身的女孩》,我是在看完Carol后才接着看,简直不敢相信两个巨大反差的角色是同一人,从甜美可人转向反社会黑暗人格难度已经够高,饰演过Lisbeth Salander后还能饰演回纯真的Therese更是不可思议。剧中Carol对Therese的形容我倒是觉得很符合Rooney本身的气质:「奇怪的女孩,像是天外来客/犹在天外」(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Therese跟Carol若要说共通点,那就是都有神秘感,但Carol的神秘是一种历练和岁月久经的智慧,Carol到哪都会是全场焦点,他也能轻松的驾驭周遭,他的神秘感是拥有看穿一切的能力,而旁人却猜不透他;但Therese的神秘感却是先天的自外于人,他不在意周遭的看法,他的神秘感也包含了对自己的不了解,而他无意解开,就像他无意了解周遭,剧中跨年夜的告白很能说明这个迹象:「我总是独自一个人,在人群中」。

演員Rooney Mara本身就带有自外于人群的气质



  关于神秘感这个部分,其实把Therese跟Carol换成Rooney跟Cate也一样说得通,这是我看完Carol的几个访谈后的感想。演员跟所饰演的角色性格往往是有差距的,但演员赋予角色的气质却多半是自身拥有的,说到其中一个访谈里Cate对Rooney有如下的描述,我觉得很是精准:「许多人尝试形容Rooney独有的特质,不外乎说是神秘,我的确明白他们的意思,在Rooney安静的外表下,藏着静水流深的智慧,但他实际上的工作方式、他的优雅,以及他作为一名演员所做出的选择,又让他有一种相当纯粹的澄澈,你们会说澄澈和神秘是奇怪的组合,但就是这样」。

  Rooney的个人特点是能让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同时存在(清澈又神秘,时尚又古典),他所饰演的Theres虽然因为纯真无辜而被戏称为小白兔,但在Carol跟丈夫Harge争执的那场戏里,我好像看见了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影子,Theres这个表情仿佛在说「我愿意帮Carol『处理』掉Harge」,如果剧情真照那样发展也挺Highsmith式的(笑)。 Therese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作者Highsmith的化身,Highsmith可是悬疑犯罪小说见长的,他怎么可能真的那么无邪。再提到有趣的一点,编剧Phyllis Nagy是Highsmith的忘年之交,他表示在片场暗暗观察Rooney时,Rooney的许多动作和气质令他想起了Highsmith。

<图片3>
<图片4>

  外显上Carol强势而Therese柔弱,但不安全感其实都是由Carol承担,相反地,Therese反而有一种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 Carol要面对亲情和爱情的艰难选择,甚至为此吃上官司,还必须看心理医生来矫正性向(挺感谢电影把这一部分淡化);而Therese的困扰则是无关社会压力,只是他个人对于这段感情的疑惑,他面对女神时的不自信和不确定,他的世界里只有Carol,但Carol的世界里却不只是Therese。所以Abby这个最重要的配角就是凸显Carol和Therese的距离,Carol从来只找Abby求助,更加显现Therese在他心中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小孩,Therese太年轻也正是造成他们关系脆弱、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Therese虽然想摆脱被照顾者的角色,却力不从心,唯一成功的一次保护是发现Carol带枪后,两人从两间房变一间房;两张床变一张床。

  所以后来的分手桥段是如此的必要,这正是让Therese加速成长的关键,Therese曾说:「我从来不懂得拒绝,我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其实Therese到是挺会拒绝的,拒绝了男友的欧洲旅行邀约、拒绝了男友的求婚、拒绝了好友Danny的吻,唯独对Carol的要求无法拒绝,他心甘情愿成为Carol的猎物,但也造成两人无法成为互相扶持的伴侣,Therese在公路旅行中似乎也感受到这一点而为之困扰,Carol一直担任司机(照顾者、引领者)便是两人关系不平等的隐喻。 Therese太像是Carol的第二个女儿,而Carol如果被迫在两个女儿之间二选一,那Therese肯定输给Rindy。回想起Therese在Carol家时,明明身为客人却帮忙准备茶点,除了凸显两人的阶级差异之外,应该也有这样一份含义。

  第二晚的缠绵之后,Therese在疲惫中醒来,已不见爱人的存在,赶忙来收拾烂摊子的是Abby,Therese从床上起身而坐,棉被紧掩着一丝不挂的身体,此时的神色尽是被始乱终弃的难堪(Carol你这个渣男)。跟Abby一起吃早餐,但Theres平时的好胃口(欲望)已然随着Carol的消失而消失,此处再给Rooney神一样的演技一个赞叹,只有几句台词,眼神却道尽了所有委屈跟憔悴。这应该是剧中Therese最痛苦的时候,但就和整场戏一样,人物的情绪表现依旧收敛,我原本以为Todd是借此表现50年代的低调与压抑,但后来想想不只是如此,许多导演在处理女性角色的情绪时,往往落入父权刻板印象,把女性描绘的歇斯底里,而Todd想展现的女性是坚毅、优雅又理性的,在遭逢打击时特别如是。对照本剧的男性角色,除了Danny之外,不外乎是蛮横(Harge)、鲁莽(Jack)、愚蠢(Richard)甚至猥琐的(私家侦探)。

<图片8>
  无论如何,那只被爱人甩了的兔子开始有所转变,换了工作,如愿朝兴趣发展、离开男友,不再迁就、经济条件改善,摆脱学生造型,在社会条件上开始像个「大人」 。同一个时间点,Carol在前往律师与前夫会面的路上,透过计程车的车窗望见了许久不见的Therese,眼里尽是渴望的Carol再也不能假装不在意,他开始明白自己始终要的是什么,所以后来与前夫会面时,他终于愿意对女儿放手,表示自己快乐,女儿才可能快乐,这一段的Carol既脆弱又坚强的让人心疼。这里甚至在众人面前做了出柜宣言:「我不否定录音带里的内容」、「我不会否认这段感情」,对于前夫更是歉疚的表示:没能给你幸福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幸福,而我也想光明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有了后来的茶叙,Carol依旧是晚到那一位,但Therese已不是开头那个殷切的望着窗外寻找Carol身影的单纯女孩,他带着戒备,已不甘于做为猎物。 Therese这时的扮相实在是太像Audrey Hepburn,有点好奇造型师当时在想什么,但我想说干的好,赏心悦目之外,也显现了Rooney的可塑性之高。虽说演员终究是他们自己,但Rooney跟Audrey Hepburn却有几分相似,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演技派Natalie Portman,也常被喻为Hepburn,如果说Natalie是知性与平易近人的Hepburn,那么Rooney就是神秘与空灵的Hepburn。

<图片9>

  在压抑、束缚的50年代,公共场所抽烟反而显得自由,电影中的抽烟场景多不胜数,香烟在此处有一种女性情欲自主的味道,电影里的男性角色都没有抽烟的镜头。因此当Carol和Therese再度见面之时,就像他们第一次吃饭,Carol又一次询问是否抽烟,只是这一次Therese断然拒绝,除了表示自己已学会说不,在两人的关系之中不再处于下风之外,同时也暗示Therese做出了违心之论,所以接着面对Carol的同居邀约,Therese又做出了一个No,Carol受到不小的打击,难掩失望,但毕竟自己抛弃Therese在先,Therese的拒绝也是合情合理。 Carol又一次示软,表示自己九点在某地还有晚餐,问Therese愿不愿意来,Therese沉默已示,Carol终于忍不住放了大绝,深情的说出了那三个字:I love you。

  然而冒失鬼Jack的出现打断了Therese做出回应的可能,此处又接回电影开头,一切就像Carol信中所说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现在观众知道一开场时,那看似平凡的聚餐对两人是何等重要、底下藏着多少情绪了,Jack一句简单的问候,就把两人脆弱的爱情打回原点,真是千古罪人。再给导演一个赞,能够把平凡的事物拍的不平凡,需要深厚的功力和超出常人的细心,而这向来不是习惯快餐的好莱坞电影风格,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才更贴近你我的生活日常,我们都可能成为Carol或Therese,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主角们要面对的课题我们或也有一天需要面对。

  Jack的介入迫使Carol及早离场,留下一句别有意味的:「你俩玩的愉快」,此时的特写全都留给Therese一人,Therese的心思还停留在Carol的深情告白里,而全戏最经典的触碰跟眼神在这里出现,Carol的手搭上Therese的肩,接着轻轻一按,Therese情不自禁的闭上双眼,这短短的几秒,整个世界在他的内心翻转不已,直到Carol离去之后,他才懊悔的开始寻找爱人身影。 Rooney高超的演技让无声胜有声,所有的挣扎与深情全在眼神里,做为观众的我的心情也很自然的随着Therese起伏和纠结。

  Therese离开饭店后并没有马上去找Carol,朦胧的车窗再次暗示了角色内心的迷惘,像是为了确认刚才不是被一时的迷恋冲昏头,Therese前往了朋友举办的派对,却只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拒绝了新的追求者后,躲进厕所抽烟的他意识到了自己要的是Carol,于是离开派对,在夜色下招了车便前往Carol所在的餐厅,火车的声音再度出现,仿佛Therese进行了一场冒险,旅程结束,火车将Therese带回Carol身边,成为一个圆。不顾柜台领班的要求,Therese径自走进餐厅寻人,呼应两人初识的百货也是在人群中,不同的是这一次Therese学会了主动追寻,心爱的Carol终于现身在人群里,依旧优雅美丽,配乐响起,两人旁若无人的凝望着彼此。

  你以为自己像座火山,急于安放炽热的情感,但你的爱人拥有平抚一座火山的能力,所以此刻你前所未有的平静。

  配乐戛然而止,留下一个完美的逗点。

<图片7>

 6 ) 爱情自会找到它来时的路

严重剧透。






上个月在纽约电影节看了《卡罗尔》,至今无法从那种情绪中抽离出来,每每想到其中几个情节,就惆怅不已。

主演大家都知道了,Cate Blanchett和Rooney Mara。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就被炒得火热,Rooney Mara还凭此拿了金棕榈最佳女演员奖。

片子是讲同性爱情的,人物设置和《蓝宇》有些非常相似:两个年龄、阅历、财富都不在一个段位上的人相遇,擦出火花,然后相爱,分离。当然了,大的那个,世俗牵绊总是多些,小的那个,眼神更让人心疼,也更深情些,仿佛就是为了告诉人们:爱情真他妈的是不公平。

好的是,最后,爱情总是能找回它来时的路。

记得《蓝宇》的后半部分,胡军出狱,和刘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里坐着唱歌。那是在冬天拍摄的,两张覆盖着哈气的脸,令人落泪的劫难后相依为命之感——可最后结局太惨,我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想,就让影片结束在唱歌之处不好吗?

《卡罗尔》弥补了这个遗憾,它结束在列车刚刚驶出隧道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停在了两个人找回彼此的地方。我每次回想起结局,Rooney试探、寻找、坚定地望向Cate的眼神,Cate终于发现她后,庆幸、释然、同样坚定的笑,都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啊,对,这就是爱了。

直女看这部电影,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一部同性片,反而会因为两个女性角色而可以把自己代入到任何一方,然后深深沦陷。至于直男,好像并没有同样感受,据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说......

所以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我一定要去再看一遍!大家也一定要看啊!虽然我就要剧透了啊!

影片开头是两位女主在吃饭时,被一个充满傻逼气质的男性打断,于是分开,但小姑娘显然坐在车里心神不宁,一直在回味女王。

然后故事就闪回到了两人初见的时候。

Cate就是Carol, 一位住在New Jersey的中产阶级富婆,在圣诞节前夕来到百货商场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从而遇见了Therese, 也就是Rooney的角色,一位一看就气质脱俗将来要进The New York Times 当摄影记者的百货公司售货员。

电闪雷鸣,看对眼了,Carol鬼使神差地给自己的女孩买了Therese说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火车模型,(可怜的女儿)然后有意无意地把手套落在了柜台,就如同高富帅总是会随意乱放钱包。

这时故事交代了两个人的感情状态,Carol有个非常疼爱的小女儿Wendy,但是对丈夫非常冷淡,在办理离婚;Therese有男票,还要娶她,也不缺乏来自The New York Times记者的追求,搞不好还是哥大J School毕业的,不过她当然没同意,可能因为记者太穷了实在。

Therese寄回了Carol的手套,并接到了对方的感谢电话,被邀请共进午餐。这场午餐就是两人第一次有张力的对手戏了,对于Carol的每一次flirt,根本接不住的小白兔要不就老老实实地认乖,要不就软软地打回去,以至于女王说周日来我家玩吧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就说好啊好啊。

小白兔第一次去女王家玩的时候,拿上了自己的相机,拍下了女王买圣诞树的场面。当天晚上,气氛正浓,好巧不巧女王老公来了,还和女王大吵一架,这里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镜头:Therese听着窗外两人吵架的声音,把室内收音机或者唱片(记不清了)的声音调大了。

吵完架后,女王心情也不好,就让Therese自己坐火车回家了,小白兔在回去的火车上还哭了,然而在回家接到女王道歉电话时,还是分分钟原谅。(陷入爱情的人类啊。)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就没什么新意了,总之就是慢慢地好上了,并在一起公路旅行的时候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床戏。其中,不得不提女王霸气的圣诞礼物赠送方式,买了新款的佳能相机,敲门,把盒子放在地上,等开门,把盒子踢进去,"圣诞快乐"。 哎,追我我也沦陷。

催泪的部分总是从事情变坏开始。Carol和Therese的事情被Carol的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录下来了,丈夫以此威胁她。为了女儿,Carol离开了。

分开后,Therese心碎成渣,中间还给Carol打过一次电话,说I miss you, 被Carol挂断了,此处给了Carol的手一个按掉电话的特写,让我第一次泪奔了。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的结尾啦!

两位女主很久后,没什么联系,连哥大JSchool都没上过的Therese进了The New York Times(好吧我就是忍不住要黑哈哈哈),Carol与生活妥协,为争夺孩子的监护权与前夫打官司。

一次Carol在坐车去律师所(不确定,总之是调停地点)的路上看见了走在街上的Therese,我觉得她的想法就是在那瞬间发生了转折,因为人在与所爱之人分隔许久再重逢时,总是很容易失去理智。

她选择了放弃,并愤怒地跟前夫进行了一番陈词,其中有一句印象很深,大概是说The most breathtaking gift we gave each other is Wendy. (their daughter),当时心想:这句不错,学了,但要做甜言蜜语使。然后又说了大概是监护权我不要了让给你,不过你必须让我见孩子,不然咱们就法庭见吧,不过那样我们就会变得ugly, but we are not ugly people.

总之言之,她放弃了,在偶然见到了一次Therese之后,她就放弃了争夺监护权。

之后女王就出演了本剧中最没骨气的一幕,约了Therese吃饭,第一句就非常掉身价: I wasn't sure you would come. 还能再屌丝吗哈哈哈。紧接着扯了一堆没用的,进入了正题并进一步掉身价: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live with me, though I thought you might say no. (可能不见得准确,但意思是对的。)

听到这全场都会心地笑了,多么笨拙的请求啊,带着害怕被拒绝的掩饰。

可惜,小白兔被伤太多了,一双令人心碎的眼睛看着女王,说:No, I don't think so.

接着女王又说了句什么我忘记了,然后又无奈地看着小白兔,说出了人类史上最无法拒绝的三个单词,同时将身价掉到谷底。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片头的倒叙开头,正是从Carol说完I Love You开始,于是观众不禁想,啊原来影片一开始,她刚和她表白过......)

估计小白兔这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可惜,一个傻逼直男打断了他们的对话,Carol说那你们晚上玩好我先走了,Therese则带着无尽的复杂心绪坐车去了某party。

(Therese在车上的时候,望着在马路上互相搀扶着行走的一对夫妇出神,这个镜头被一篇英文评论形容为全篇最为酸楚的时刻,because of its telescope out into the universal. 大概的意思是说《卡罗尔》讲述了世间一切男男女女的爱而不得。)

接下来的每一幕,都特别让我感同身受,那种刚刚狠心拒绝了心爱的人,就心慌意乱,后悔万分,恨不得马上回去找他的心情,被Therese演绎地太好了。

在派对上,Therese估计看啥都没劲,最后终于决定去饭店找Carol。冲进饭店的大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爱人,找到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她,等着她也看见自己。当Cate也发现她时,回望,带着一种庆幸、释然、和同样的坚定的眼神,笑了。

看吧,爱情自会找到它来时的路。

 短评

Carol是渣攻,这眼神我见识过。一旦爱上这人你就没整没治没救了,这事我经历过。

2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比《断背山》差了五个《阿黛尔的生活》,就酱紫

6分钟前
  • 吖欣
  • 还行

已经闻到拿奖的气息了

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直男恋爱教学篇 送相机请附带胶卷好嘛

9分钟前
  • Born2Die
  • 推荐

凯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尼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总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11分钟前
  • 大蒂茎蕾
  • 推荐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凯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让她有些失真,鲁妮玛拉传情传神。演员,氛围,摄影,音乐,美术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是定义了影片的基调。

15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还行

请一定去看这部电影。它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着出了电影院。

18分钟前
  • 麦麦小茶
  • 力荐

结尾的时候我窒息了。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鲁尼·玛拉...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

22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讲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学习如何驾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着品味和言行举止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卡罗尔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这扇门,少女爱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转,拍的情绪上张力十足,两人的感情关系里充满着不确定感,前后两人的视角上也有一个微妙的转换,并没有被震撼到。★★★★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就没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痴汉一个。爱的不比二位女主浅,却成了这场胜却人间无数颜值的恋情的炮灰。我们只是看见了当时的自己而已。

25分钟前
  • message
  • 推荐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2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重看依然感动,并发现了更多细节。当结尾,特芮丝终于决定走向卡罗尔的时候,真是美好又激动哇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鲁尼玛拉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她拥有如此美的样貌,不需要这样好的演技,有这样好的演技,不需要拥有如此美的容颜。

33分钟前
  • llllllllllll
  • 力荐

面对爱情面对自我时作出勇敢抉择的两个女人,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而坚定有力,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喷薄而出,完全没有抵抗力直接飙泪。

3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NYFF现场,有天朝迷妹提问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国的妹子都为你弯了,全场哄笑。当然啦这个提问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旧认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认为,导演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绘了一个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让Carol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爱情的感觉。

38分钟前
  • 郁弗
  • 力荐

★★★★★★★★★★★★★★★★★★★★★★★★★★★★★★★★★★★★★★★★★★★★★★★★★★★★★★★★★★★★★★★★★★★★★★★★★★★★★★★★★★★★★★★★★★★★★★★★★★★★★★★★★★★★★★★★★★★★★★★★★★★★★★★★★★★★★★★★★★★★

39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40分钟前
  • 蒂莫西
  • 力荐

戛纳主竞赛单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这种奔着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别反感他的那些摇滚题材。Cate Blanchett太厉害了,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PS,补看了一遍,发觉其实上次每个场景都没落下,就是脑子一片苍茫,太他妈可怕了。

44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语,这就是今年最美的爱情电影。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从头到尾都是两位女性,只是两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这是最轻小的格局,也是最汹涌的情欲,光对视就能让人落泪,因为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人为了对方,此身愿作万矢的。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48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