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分鬃

HD

主演:周游,刘洋,佟林楷,赵小东,郑英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野马分鬃 剧照 NO.1野马分鬃 剧照 NO.2野马分鬃 剧照 NO.3野马分鬃 剧照 NO.4野马分鬃 剧照 NO.5野马分鬃 剧照 NO.6野马分鬃 剧照 NO.13野马分鬃 剧照 NO.14野马分鬃 剧照 NO.15野马分鬃 剧照 NO.16野马分鬃 剧照 NO.17野马分鬃 剧照 NO.18野马分鬃 剧照 NO.19野马分鬃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95后小花首部长片入围四大电影节,斩获年度演员

今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H!Future新人荣誉,聚焦具有开创精神和探索毅力的电影新人。

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华语长片《野马分鬃》一举斩获四项殊荣: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女演员(郑英辰)、年度男演员(周游)。

此前该片不仅入围戛纳伦敦釜山平遥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单元,更是在平遥首映场一票难求,成为电影节热门。

抛开书本此前也专访了《野马分鬃》导演魏书钧、男主角周游,本期奉上女主角郑英辰的专访。

郑英辰作为一个95后新生代女演员,《野马分鬃》是她的首部处女长片。

在影片中,她塑造了一个与周游饰演的男主截然相反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虽然表演经历单纯,却在影片中展现了精确沉稳的演技。

在荧幕之下的她,更像是干干净净,恬淡自然的邻家女孩

以下为抛开书本专访郑英辰采访实录:

采访、整理:置否

图片:荼白、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抛开书本:这应该是你第一次主演电影,你会感到有些压力吗?

郑英辰:会有压力,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拍电影。一开始有些忐忑,好在导演开拍前给了我一些片单让我去做功课,拍摄前也进行了不少沟通,让我有了一些准备。

抛开书本:你这次演的角色是作为男主角阿坤的女朋友的一个形象出现的,你可以谈一谈你自己怎么去理解这个人物和角色呢?

郑英辰:他们跟生活中一部分大学情侣一样,女生可能普遍就会比男生要早熟一些。阿芝很独立,对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像她大学期间就去做一些兼职工作,赚钱,攒钱,她追求的是稳步向前,将来能有安稳的家庭和生活。

抛开书本:但是随着后来这个角色人物性格发生了转变,你自己再去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什么样的一个把控或者感受呢?

郑英辰:其实一开始导演问我觉得自己跟阿芝像不像?像不像我不清楚,我只是理解她的每一个选择,理解她要做这些判断和抉择的时候她内心的想法。

比如说她为什么会要去做兼职?因为你看她的家境也不错,爸爸来北京出差公干,但她还是想要用自己赚的钱带她爸爸去游乐园,其实她思想还是蛮成熟的,她向往成熟、期待长大,想慢慢往一个家庭,或者说往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走了,她清楚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就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所以她会比阿坤更了解社会的规则是什么,她更能够去跟社会打交道。

抛开书本:你为这个角色做过哪些前期准备吗?你怎么看待与左坤情感的变化。

郑英辰:阿芝有很多做兼职的戏份,拍摄之前去请教过学礼仪的朋友,了解她们学的课程、仪态动作、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其实阿芝和阿坤在面临毕业时的分手也就是这两种不同观念碰撞的结果。两个人观念不同,一个还是向往着自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另一个需要现实和安稳的生活。

抛开书本:我们了解到你是从中戏毕业,中戏在表演方面一直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可以简单谈一下在中戏学习的日子哪些方面让你觉得收获特别大?

郑英辰:中戏教给我最多的是怎样和别人相处,和每一个人相处。平时排练基本就是几个人一起搭戏,搭了四年,基本上班里每个人我们都合作过。排练过程中会面对各种的问题,有碰撞、有融合。我很喜欢坐在一边看每个人表达,真的觉得每个人都很有趣、很可爱。

抛开书本:那么你自己觉得学习舞蹈的经历会给你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聊聊艺考经历?

郑英辰:我是普高里面的艺术生,学的是舞蹈和音乐。我学舞蹈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学了几年,不是什么童子功。有一次一个师姐跟我说你可以考一下中戏试试,她说中戏现在刚成立了一个系叫音乐剧系,又唱歌又跳舞,好像挺适合你的。然后我回家跟父母商量了一下就去了北京,上了几节艺考培训课之后才发现上的是学表演的,我问同学咱们不是学音乐剧的吗,同学说都差不多,我当时也没有特别清楚的概念,就继续学了下去。

抛开书本;您是一个山东人,当时考学的那一种勇气,应该是对于北京这个城市的向往或者是一种执念,你想留下来,或者是不是都市会给你带来一些你梦想种子的一些力量?

郑英辰:当时读书的时候,我还真没想这么多,我觉得北京挺好的,我也没有说我一定要考到哪个学校,只是有一种力量就一直拉着我要往这里走,我应该到这来,我觉得这我应该要留下来。

抛开书本:您谈谈能您能谈谈跟魏书钧导演的合作。

郑英辰:很感谢导演的信任,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部作品,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见导演,整个过程其实也没有聊太多,但一见到导演就有一种很信任的感觉,他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很多都没有回答上来,其实更像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感觉。

他问我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我甚至都想不起来我最近到底看了什么电影,越使劲想就越想不起来,导演看了看我都笑了,后来简单聊了聊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想法?当时我说我觉得这个角色其实挺独立的,这个是我跟她性格很像的一方面。还有她所做的一些决定和判断,我都是能够完全理解的。后来我回去之后有点懵,觉得有点遗憾,好像当时有很多话都没有跟他说出来。

抛开书本: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和演员周游合作,感觉如何?

郑英辰:很感谢他真的,因为我第一次拍电影对拍摄的工作环境是比较陌生的,他很耐心的教我。第一眼感觉他是个个性很强有点孤僻的男孩,但慢慢合作下来发现是个心思很细腻,而且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

抛开书本:然后这是你第一次出演艺术片吗?因为在我了解你之前是拍了一个《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这样的一个网剧,你自己感觉这两者在表演方面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郑英辰:我毕业之后拍了《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然后就是《野马分鬃》。我好像刚学会了要怎么拍网剧,下一部戏就换了电影,然后之前学到的好像又用不上了, 因为我一开始学戏剧,这三个完全不一样。我也很感激这些经历,每一个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抛开书本:你下一步想挑战什么样的角色?

郑英辰;没有具体想拍一个什么类型的角色,我很希望能发现自己不同的一面,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不同的影视作品,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多角色我都愿意去尝试。

抛开书本:你第一次参加电影节的时候会给你一些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包括你来到平遥之后,觉得感受如何?

郑英辰:第一次来电影节我觉得真的很荣幸,当时我听到这个电影入围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恭喜导演,恭喜周游,来到电影节大家又聚在一起,好像回到了拍摄的日子,很开心。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平遥,这次比较匆忙,希望之后有机会可以好好逛一逛平遥古城。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2 ) 远远被观众低估的一部电影

评分太低不应该,应该至少接近9分吧

说一个bug 4×4的车怎么能那样托呢?全时四驱必须四个轮子同时离地

我看的是优酷版本的,本来想吐槽一下结尾,结果发现国际版的正合我意,片子确实牛逼

有些人说看不懂,我觉得这部片子更像是散文,需要用心去感受,上一次有这种内心体验的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3 ) 长大前的最后一次疯狂

马上《野马分鬃》就要上映了,很高兴这匹野马终于能和大家见面了。最初知道魏书钧导演是在拍摄《野马分鬃》前,那年由他执导的电影《延边少年》刚刚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我被这部电影海报的冲击力以及电影所表达出的视听语言所吸引,觉得他是一名非常有想法、有个性的导演。后来真正见面就是在《野马分鬃》的时候,第一次与导演见面,两人聊了很多关于彼此的人生规划、经历、爱情观和价值观,甚至两人对于“左坤”这个人物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架。魏导说,想找一个在学校里最社会,而在社会上又有学生感的人,他的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很特别,而他想要通过电影镜头表达的,也正是我内心一直渴望去塑造的。

《野马分鬃》不同于一般的青春片,除了爱情和亲情,这部电影里还谈到了价值观甚至是生命观,它的层次性更加丰富,内核也更加凸显,就像电影里表达左坤与老师和同学相处模式的戏份,其实一方面也在暗示着当他走出校门后,与社会上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有些自我、甚至可以说是自大,导演在透过一个事物去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这非常巧妙。而在人物造型上,我们大胆尝试了马鬃头,我也第一次学习了吹小号,第一次在镜头前唱Hiphop,Hiphop是魏书钧导演电影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我来说则是个挑战,我的搭档童童是个专业rapper,为了不拉胯,除了拍戏我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另外一个全程陪伴在我身边的“老伙伴”就是那辆报废的吉普车,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学驾驶旧吉普车,它带着我们驰骋在山间、在草原上,虽然有无数阻碍,这辆吉普车却一直陪伴着左坤一路前行,通过它左坤在寻找着自己内心想要寻找的目标,它同时透露着一种野性,这是我认为这个人物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是这一路拍摄中令我感受最深刻之处。

谈到疯狂,至今为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草原上那一望无际的黑。有一次,夜里拍摄全程都很黑,我们的车陷入一个坑里,录音师、摄影师、我还有对手戏的女演员都坐在车里,当时其实并没有觉得多严重,只是觉得车一直在往下陷,等车稳定我们下车后,发现山下的几十位工作人员一窝蜂向我们狂奔,大家都在问我“没事吧”,那个坑太大了,有三米深,现在想想也是有够疯狂,确实有点后怕。还有一场戏我们在开车的过程中聊到生命,聊到死亡,“人在死亡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就是像现在这样无尽的黑吗?无尽的黑之后又是什么?”那场戏要从两个男孩之间很兴奋地谈论突然转到死亡,那个情绪上的转折在表演上其实是很难摸索的,后来甚至把车灯也都关掉了,前方出现的仍然是那片无尽的黑夜,令人害怕甚至有些绝望;对了,还有蒙古包的那场一镜到底的戏份,虽然呈现在银幕之上的画面很简单,但这个尝试也是极其疯狂的,因为想要拍好它就涉及到了光、摄影、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调度,想要以一镜到底的形式拍下来都是难度极高的,也充分展现了导演的能力。

在我看来,左坤这个人物应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的大学生们的心境吧,当他们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与左坤一样,对未知的社会充满向往与充满好奇,他们想要大展拳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希望被人理解,被人接受,但即使是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思想上也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父母希望我们永远风平浪静,但我们想要的却是闯荡自己的天地;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一旦步入社会,各自的生活令每个人疲于奔命,彼此的距离也终将渐行渐远。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迷茫的时刻。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出来打工,做过很多份工作,在市场扛货、帮人站柜台卖货、在酒吧卖酒、做过客服,做淘宝模特时拍一套衣服十块钱,还记得最多一天我拍了70套衣服赚了700元,尝试经营淘宝网店和自己的品牌,请了几个客服天天跟他们开会,后来无意中被饶雪漫挑中做过书模,也曾做过摄影助理、灯光助理……就这样一天天过到了二十二三岁的年纪,有天我扛着包在一辆公交车上,一瞬间有束阳光照在我脸上,就在那刻我萌生了想法,想要找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突然就想到彻底搬到北京做演员。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和朋友两人租了一间房间,每天对着电脑搜索工作信息,我开始从话剧团的群演做起,有一幕两幕戏我就上去露个脸。那时的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讲南京普通话,所以当时的导演第一次给了我一个有名字的角色,叫做“江苏”。再到后来,因为跟着朋友一起去试镜,试中了人生第一条士力架广告,开始了我不断地试戏之路。那时跟着一个群头试戏认识了凯哥,他是做广告casting的,后来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那段日子我一直疯狂在试镜,或许有一些人不喜欢试戏,但一条广告我可以去试七、八次,只要有一线机会我都愿意去尝试,感觉那个机会就像是从牙缝一点点挤出来的。我当时也还没找到人生目标,就是想要生活,想有机会去拍摄,觉得那是我生活中应该拼尽全力去做的事。就这样通过试镜我开始拍剧情广告,在广告行业机会也越来越多起来,有一年我拍了100多个广告,印象里常常是彻夜在拍摄,每天飞行在去不同城市的路上。或许我的表演课堂是在社会,也或许就在一次次试镜拍摄的片场吧。直到突然有一天,我不再想继续拍广告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那段时间我停下来,拒绝了所有广告拍摄,我又开始去影视剧的项目里试镜。从电视剧里客串两三集,再到有了第一个主演的角色,有了第一次拍电影的机会参演《青禾男高》,就这样继续一路不停见组试戏一路拍摄,2017年遇见了电影《龙虾刑警》,2018年遇见电影《大人物》,因为电影《镜像人·明日青春》获得了人生第一个电影类的奖项,那一份肯定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和能量,我好像看见了那个目标的影子,我就想继续一路拍下去。之后的那个夏天,我又再次遇到一些困境……直到在18年底遇见了《风犬少年的天空》,杀青回来见导演试镜遇见《野马分鬃》,还有后来的《迷雾追踪》、《人生若如初见》……在去年,因为“这匹野马”我在平遥经历了梦一般的时刻,获得最佳男演员,感觉自己离目标似乎又近了一些,这些也激励着自己更加努力吧。演员是我想干的,能干的,是我表达自己,释放能量的一个工作。我很多次对着镜子问自己:这是我喜欢干的吗?我能坚持多久?但每次都坚定地回答,这应该是我这一辈子唯一想干、唯一坚定的事情。

阿坤跟我的表达相似之处,其实有一部分也是我通过角色去表达那时那刻的真实感受吧。比如说他要去一个地方,可以不管不顾的自己一个人,就像我不管不顾地来到北京,当时没有考虑到一切后果,就是来了北京,阿坤就是不管不顾地去了草原。电影里有句台词,说那录音我们学了四年,到底怎么弄,他说就按这个,按这个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这可能也是我当年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吧,就是很直接,或者说很简单片面吧,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得定。还有就是,可能身边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你,不管因为什么事情,都还要学会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永远陪在你身边的人,这些都是当时拍摄时我与角色共同的感受。

在爱情上,我认为左坤是一个内心非常疯狂的男孩,面对爱情,他异常的真实与单纯,有着自己的追求,不会因为女友就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理想,可能大家看上去他还是那个自私和自我的男孩,但年轻人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当你有一天开始变得成熟,什么都考虑周全,不再自我,身上的棱角逐渐被磨平,有了更多的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许就意味着你已不再年轻。这也是我认为左坤这个角色最有魅力的地方,他的这份自我,也会随着时间的历练慢慢成长,这也是年轻人转变为成年人的过程当中最真实也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和魏导之间的情感很难用一句话来表述清楚,杀青时的场景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记得当时我和他说“我真的非常不舍得,我尽力了”之后两个人相拥而泣。我们非常努力地在认真做一件事,虽然不知道这件事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但我极力想要通过这个作品来表达我想展现的东西。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们有太多美好的回忆,也有太多难忘的回忆,通过这次拍摄也让我们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可以称得上半个家人,希望未来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前行。

 4 ) 《野马分鬃》:青春•失语

《野马分鬃》讲述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面对的纷乱与迷茫,它关于青春,但无关爱情,无关纯真,它为当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经验范本,以失语的姿态讲述了失语的年华。

从内容上来说,不同于逆来顺受的大多数人,左坤作为反叛者的代表,在布满建筑、马路、游乐场等现代设施的城市里头,开着二手吉普,压着马路边缘试图打破堵车,自由的梦想轻巧而真挚。母亲、女友、老师都是理想主义的叛徒,但现实是,左坤需要老师通过课程审核,需要母亲的试卷真题,需要女友的陪伴,当这些现实都不可实现时,左坤变得更加地沉默。

从形式上来说,以电影的拍摄为影片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得只有读书、考研、实习、爱情、打架的学生时代多了一种色彩,使影片在主题的表达上有所依托,使苍白的青春言之有物。取材的角度在提供话语的同时,也应证了话语的不足,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过着更加普通的、更加琐碎的日常。因为无话可说,青春片才会在疼痛高潮之后迅速陨落,之后便是烂片横出。魏书钧导演为青春的表述提供了一种可能。

不同的时代有同样的青春,不同的年纪有同样的沉默。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躁动的青春总是充满对未来的考量,可以是《恋恋风尘》中成熟稳重的阿远,瘦弱的身躯想承载起女友与家庭的期望,也可以是《风柜来的人》中那群天真无知、精力旺盛、跌跌撞撞的少年。无论如何,我们执着于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并保有天真的热情。正如影片中的草原之于左坤,草原终究只是一个抽象的念想,越野e族是假,摆脱学校、家庭与金钱的束缚才是真,叛逆是假,可看见的未来是真。左坤对自由的纯粹渴望,是无法具体落实的混沌,是为找寻自我前的一种可依托的假象,相反,左坤的女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稳定的生活,偶尔陪爸妈去旅游,去著名热闹的迪士尼;拍电影的导演想要虚妄的艺术,享受和美女的搭讪;买唱片的老板想要大家认可他的歌,想通过走街串巷提高知名度。左坤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悖论,一边是又酷又洒脱的理想追求,但行动力的缺失让他在务实的现实中如同一个未长大的小孩,一边是艰难现实的主动争取,但在理想主义者面前又显得俗气。因此,关于青春的探讨也许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无论是哪一种人生,电影最终只能展现一种状态,而非一种人生范本。

奔腾的野马,那是一种态度。

 5 ) 争议无数,它是烂片还是神作?

“我就是因为思想觉悟太低,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

这是几年前,青年编导孔大山拍摄的短剧《法制未来时》中的金句。

这部不到十分钟的短剧,用夸张的黑色幽默,讽刺了“文艺片闷死人”这种现象。

之所以要提这个段子,是因为它非常适合今天的主题。

嗯,今天聊的就是曾经的平遥电影节爆款:

野马分鬃

首先,我个人觉得,《野马分鬃》算不上烂片。

毕竟,烂片也不可能跑到戛纳和平遥刷脸拿奖。

但如果你是看了宣发,奔着去看爱情片和青春片,那它大概率不会让你开心。

至于为什么,咱们往下看。

《野马分鬃》的主线情节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临近毕业的中传录音系学生左坤,有一个驰骋内蒙草原的梦想。

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买了一辆不定多少手的破旧越野车。

据说这段是导演魏书钧的亲身经历。

不过这又是吉普车又是内蒙古,倒是让我想起了郝云的经典曲目《活着》。

但这车着实破的有想象力,基本就是除了喇叭哪都响的级别。

又为了完成梦想,左坤要修车、要凑路费、要顺利毕业。

对了,还有跟女友车震……

总之,为了这一堆事,左坤混迹于圈内各种场合。

跟过摄制组、钻过录音棚,甚至卖过老妈出的考卷。

反正只要跟钱沾边,他挺能折腾。

但每次他总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把事情搞砸:

跟朋友的摄制组,因为录音问题,把朋友费劲请来的老前辈揍了。

泄露老妈的考题,把老妈推上风口浪尖。

修车花了大几千,车越修越废。

所谓去趟内蒙草原飙车的梦想,只是止步于郊外的“草原度假村”。

从“草原”回来,左坤因无证驾驶住进了拘留所。

对了,左坤他爹还是个警察。

最终,左坤卖掉了自己的旧吉普,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看着窗外的街景,继续迷茫。

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

如果只看故事,这就是一部废柴修炼失败的青春伤痛文学,结构有点类似贾樟柯早年的《十七岁的单车》。

什么青春、爱情之类的内容,不能说没有。

可片中大多数时候,给人最直观的感觉,还是“废柴”。

左坤跟他两万块买的车一样,一路上好像是在修炼,仿佛是在改变。

但改到最后,越改越乱越废柴。

两万买的车,500卖给了牧民放羊。

北京户口、父母在编、女友又努力又漂亮,加上十几年前能让我羡慕死的中传学籍。

在很多人看来,左坤的人生宛如开挂。

但左坤的人生,却是留级重修,外加行政拘留10天。

可谓是荒诞。

更荒诞的是,他的梦想是开车去草原,这是一个高尚的梦想。

结果,人没去,车却以极其廉价的方式,留在了草原牧场。

他十分看不上自己的甲方,一个承包了三里屯所有纱窗业务的土老板海哥,想出专辑,还号称“100首歌词就是100首诗”。

他把海哥的碟片一张张丢进铁轨,以示对旧世代附庸风雅的鄙夷。

等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出租车里放的就是海哥的专辑。

海哥火了,左坤萎了。

岂止是荒诞,简直荒诞的让人头皮发麻。

很大程度上,这种荒诞是《野马分鬃》收获好评的关键。

谁的青春没躁动过,谁还没愤世嫉俗过,谁还没想入非非过?

谁没有宿舍躺平的冲动,谁又没有鄙视过有钱的土老帽呢?

可走出校园的时候,把意淫变成了现实的拢共才几个人?

大多数人,还是要从幻想摔回现实,在迷茫中负重前行。

大多数人也许没有左坤荒诞,可多少也能从左坤想到自己。

这种观众自发的代入感,放在电影里,就跟左坤的身世一样,多少有点开挂。

这里注意,我在“开挂”前面加了个“左坤”的注释。

因为《野马分鬃》作为一部上了院线的电影,命运也跟左坤一样。

声音很大,却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至于原因呢,首先没必要苛责所谓“大众浮躁心态”。

因为,在我看来,电影本身就是服务大众娱乐的产物。

先服务大众需求,保质保量拍出一部大多数人能接受的作品。

然后才是表达各种艰深晦涩的“内涵”,让影评人拿去吹水。

而《野马分鬃》受到争议的关键,就在这里。

它是有观影门槛的,这个门槛还不算低。

比如,本片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镜头语言表现。

说实话,魏书钧作为一个90后导演,对长镜头中的场景调度和运镜非常有特色,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天赋。

这种操作,毫不客气的说,能秒杀不少同行。

不过,一部电影摘一点拿来炫技没问题。

如果给的太多,也许懂行的小伙伴会感叹“场景调度绝绝子”。

可对主要为了图一乐的观众来讲,各种长镜头,配上同期声里的白噪音……

实话实说,有点催眠。

同样的问题,还有人设。

如果深入研究这个片子,片中的左坤、海哥、胖同学、女朋友,乃至那辆吉普车,都可以看作是承载各种信息的符号。

每个符号都够拿来写篇大作文。

但直观表现出来,主角左坤和他的车一样,就是废物。

这里实在没必要积口德,左坤的设定就是个没有任何成就的废物。

还是那种自命不凡,最后也没浪子回头的文青废物。

尤其是跟他的女朋友对比,同样的学生,女友从商场的碎催干起,一路爬到大型活动领班。

这段虽然没有展开讲,但事儿还挺励志的。

这么俩人搁一起处对象,还是在一部国产的、三次元的片子里处对象。

人设就很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反感。

类似的争议,还有是否“悬浮”。

我们可以先看看片名《野马分鬃》。

在太极拳里,起势之后,野马分鬃是第一式。

对应剧情看,你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毕业前,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如果把标题拆看看,左坤无疑就是那匹“野马”。

由此,你又可以引申出“叛逆”、“自由”、“反对功利心”等一堆高大上的词汇。

片中确实有相关的设计,比如怎么毕业、要不要考研、该不该报考公务员。

左坤敢在剧组死磕前辈,进了拘留所之后,跟其他羁押者各种反着来,也确实够叛逆。

但是……没有下文,统统没有下文。

观众能直观看到的,还是“作”,毫无生产属性的作,还要连累其他人的作。

你要说魏同学没想法,或者纯粹无脑叠buff,肯定不够公正。

但还是老问题:电影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

即便说我这个多少懂点电影知识,学过也干过相关工作的人看了,能发现他对影视科班教育和圈内乱像的讽刺。

而且非常对味。

可看片的瞬间,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大作B左坤传。

所以,我一直觉得,《野马分鬃》这部片子,有点挑观众。

我不完全否认片子本身的水准,各种意向化表现、镜头语言的拼接等专业技能,可能我这辈子都学不来。

*这个既像感恩又像SB的阵法就很灵性了

这都值得吹,也值得同行学习。

但是,作为一部院线作品,它过于“意象化”。

或者更直白的说,导演个人风格和学院派的表意需求过重。

*比如上面这句话,片子里就没怎么展开聊

影视从业者,或者有相关知识的人看了会觉得很猛、很强、很硬。

能拿奖属于意料之中。

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花钱看个大作B浮在半空作小死,有没有必要只能是见仁见智。

借一句豆瓣评论做个总结吧:

《野马分鬃》灵气是有的,但膈应之处也让人不吐不快。

只能说,我相信魏同学如果能拿到几个好本子,应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单看《野马分鬃》的话,有灵气,但不太接地气,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得,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野马分鬃》这片子本身就争议不小,我也只是聊聊自己作为观众的想法。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想法,不妨点个赞分享出去。

不喜欢也没关系,咱们和谐讨论共同进步嘛。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6 ) 不理解

以我现在的心态和阅历我有些理解不动。是我的原因不是电影不好哈哈哈哈。影片想表达的我也没有去刻意搜过。但我接收到的讯号无非是理想和现实,校园和社会,这些纷杂交错的对抗。我不太理解男主角在影片里的种种行为。作为学生,在校园的体制内就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应该的事情在我看来,可笑又幼稚的是他和老师的对抗中我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作为成年人,恋爱关系中双方也是需要彼此努力的。都说男主的女朋友太现实,太物质,可是没有物质连修车的钱都没有。通过卖试卷去挣钱,连累到自己母亲工作,整个行为下来完全就是不负一点责任。这就是野马吗难道?我可以理解,以男主为代表的有才华有能力但因为教育体制所束缚,但既然有规则就去遵守规则,如果有所不满意也可以选择不被其所束缚。至于关于感情线上,宣传中常讲到的,给不了你想要的怎样怎样,我并未看出他所做出的任何实质性努力。青春的模样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夸大一个二十几岁了还在叛逆期的迷茫少年。

或许导演有自己的想法,但总的来说我觉得的好电影是看完之后有所共鸣和感触的,或者说主题鲜明地在表达一种特定的东西。然而我看完之后却是和大众的感觉一样,啊这。。。

 短评

剧本满满当当,视听技巧也不错,内核却是非常单薄,无论叛逆或迷茫都轻飘飘的。男主站在大学到社会的十字路口,一脚想要生风一脚想要随波,结果形成了尴尬的劈叉姿势——恰似这部电影本身。比较有意思的是拍摄文艺片的拍摄,洪常秀看了估计会呵呵...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小城青春隔了一二十年还是有挺大不同,北京青春怎么隔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味儿啊。以及,直男是否都是不嫖娼不青春(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电影名字真不错;看到结尾,就像是我高中写作文时发现偏题了,专门在结尾点个题。

13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还行

杨德昌系电影。与《阳光普照》就是一对儿。所有演员状态都特别好,哪怕只有一场戏的演员都是如此。最具分量的是,对人物骨子里被无可名状理想召唤出来的不知所措感,把握得很准确。荒谬感的分寸也可以,有冲击力。瑕疵是有些细节还是可收束一些,结尾好像是不知道怎么结束才好。意象的植入像套路式文末总结。3.5

1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一方面,看到它久违地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又感到这种真实并不耐咀嚼。只不过,我们这种乖学生的四年更加无聊,更加没有讲述的必要。假如向内开凿的处女作必然带有自传性质,那么魏书钧交出的答卷代表性地展现了一代新导演的干涸。对剧组的揶揄足以令我捧腹,但去年华语影坛泛滥成灾的元电影,都无法大面积地取悦影迷,而只能给对影视圈抱有幻想的观众祛魅。长镜头调度花了心思,不过趣味也就止步于此,相比“导演”反复提及的洪尚秀,制作在内核面前显得太过铺张。最大的问题是把所有人物都变成男主角成长的背景板,哪怕塑造相对立体的胖子也只是他的影子;而一众女性则纷纷落入刻板的男性想象之中,被叙事和镜头双重地推远(少见中近景)。去内蒙的愿望,进而带出的绝望,和去满洲里(《大象席地而坐》)比起来,显得力量全无。

19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大学毕业才姗姗来迟的青春期,一个集自负、自私和不自知为一体的大男主。在矫饰的人物行为背后,导演没有对其动机做出哪怕一点点推演和挖掘,于是这种无处溯源的叛逆症候则沦为单维的橱窗展示。嘲讽他人的力量一旦不能落到自反,则更像是肤浅的嫉妒。视听上是剧场思维,多使用中近景配合摇镜,强调镜头的起幅落幅,通过局部视点搭配多层次人物调度推进叙事。场景还原的功力十足,但极限也就是投入地观看,难以到达浸入地共情。(整体蛮厌女的,不知道女性观众怎么想)

2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4th PYIFF# 9分。藏龙+“戛纳2020”+男主,正常年份应该是一种关注单元。看片时一直会想到的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后半段)]和[恋恋风尘]。非常难得的一部既不矫情又不煽情、而且能够引发强烈共鸣的“大四”青春片。[里斯本物语][听见天堂]之后很少见到的以录音师为主角的影片,有着难得的幽默感,讲了许多电影行内的、也颇具迷影梗的笑话(cue了王家卫、侯孝贤和洪常秀),不少还是下了心思的三翻四抖;而在青春片这边,要算在《草样年华》这个颓废青春的脉络里,颓废迷茫与躁动的梦想和荷尔蒙混在一起。导演在人物刻画上有着精准的白描手法,略略几笔就写得生动而真实,更重要的是“说人话”。影片调度很见功力,不少长镜头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与吉普车有关的很多调度都很精到。结尾若能更干脆利索些会更好

2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在玻璃上贴黑车膜,与生活偷情就不用管现实。在草原上举收音杆,把理想录入就不用管未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报名了不会参与的公务员,戴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学士帽,像在舞台上吹不响小号的演员,在草原上不会奔腾驰骋的野马。我曾对这世界充满了野心与期望,却在电台里听到地球人的瞬间,顷刻溃不成军。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4.5 挺有意思,魏书钧在年轻导演这一波人里算是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100首歌的专辑也能拍,监狱也能拍,生活经验比起那些留洋的半吊子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实在是难能可贵。但与此同时,他又可以跟你来点儿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拍着艺术电影却不吝于讽刺所谓的艺术,丝毫不惧怕在片子里谈论当下,不惧怕谈论生活本身,懂得生活的失意与诗意,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演员调教得也好,不来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表演都很实,调度也有想法有执行力,虽然总体上看还称不上是美学,但就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来说,已经是初具规模和体系,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侯孝贤-贾樟柯一脉的传承者。

3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越野e族就是汗血野马,无因的反叛裹挟于自由(跑下去)和规则(停下来)中,悬崖勒马被视为是种成长,“野马分鬃”的狱中操阵型是彻头彻尾的被驯化。视听与表演自然且自洽,对年轻人的彷徨有细致描绘,跟随角色踏上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

3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我总算知道为什么各大电影节如此钟爱这部片了,那么多电影行内的梗自娱自乐玩的出神入化,业内人士能不爱吗?反倒是主要的剧情无限趋向于稀碎,最有意向可挖的车,也没有被镜头语言高度照顾到位,啥亲情爱情兄弟情一夜情少数民族情都往里头装,装来装去把圈内人都哄乐了,你让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咋办?一边想着再野一次结果啥啥都放不开手脚,想替导演说他故意为之表现克制我都没有这个脸。苦等了一年,期望无限拉高,失望再一次粉碎了我的好期待。

39分钟前
  • 小金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就觉得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有着真正国际化的创作视野,他的视听语言修养太好了,对艺术电影的创作也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这个剧本展开故事之后,选择了去写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状态,非类型片式造故事的写法,这种创作思路已经秒杀很多同行了,而且铺垫的各种细节在剧作框架的构建上又用的很到位,类型技巧人家也是很懂的。但影片最厉害的是导演太会拍人物的状态了,看不见任何用力的痕迹,极其流畅自然,我相信能把状态和情绪拍成这样需要天赋。以后哪天遇到一个文学性强主题更严肃的剧本,魏书钧这样有天赋的创作者迟早会炸出圈!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无法共情,男主角真是太烦人了,年轻愚蠢又固执。电影里只有浪子,没有回头,连反思都没有。有一些小设计比较有意思,但观众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卢瑟搞砸史?建议剪短半小时。

42分钟前
  • 歌辞
  • 还行

有点吃惊大家会被如此肤浅的表达所满足,很不怎么样诶

47分钟前
  • 剃刀头
  • 较差

2020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野马分鬃》以二手越野车和内蒙古野马做意象符号的勾连,加上cue一些导演大家的名字,尤其是对传媒大学电影教育和剧组油腻开工的揶揄,引到评论人士和影迷现场叫好——就如同片子里学个电影搞出莫名其妙的感觉良好。然而后半段,刺头、叛逆、不满的青春焦躁,似乎在草原上,彻底失去了优越感的方向。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3.5;片名嵌合着主题表达,并且在剧本各个层面都紧扣「马」的意象,在出现“野马分鬃”招式的那一刻,所有年轻人的游荡、彷徨、迷惘、愤怒、出走都有了来处,这不是内地青年的无因反叛,而是在集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反复规训中小心触碰到的边缘。心中藏着一片草原,渴望奔逃的愿望自茧破出。这样的“青春片”放在欧洲或日本都很常见,于内地电影来讲却甚是罕见,这般注重情绪感染沉浸的片值得鼓励。时有冷幽默,生活赠与你的笑和哭一样多,所谓魔幻大抵如此。结尾独白减半星,帮助观众提炼中心思想没啥意思。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名大四男生的狂野梦想与破碎现实。不愧被戛纳看上,电影拍得很轻盈、轻巧,有很多设计又不显刻意,始终萦绕着一股淡逼、迷茫、混不吝、小幽默、小确丧,是我喜欢的气质了,周游还真适合这个角色。导演对现场即兴调度、非职业演员、情绪氛围的掌控很厉害,拍出来比原剧本还要精彩许多。同为中传毕业生,对片中每个虚焦的背景都太熟悉了,想起在学校上课拍作业的时光,也能get到很多脑回路,觉得格外好笑。“环境音是什么啊?”,“你喊”,“环境音是什么啊?”妈的我笑成傻逼了XDD//2021公映重刷,补上了一直没看到的结尾。我知道这部电影代表不了所有人的青春,只是恰好很能触发我共情的特例,但这就够了,我仅代表我自己喜欢。世上也没有导演能拍出所有人的青春吧,毕竟每个人都太不同了,还是很羡慕魏书钧的年轻、有才、有机遇。

6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灵气是有的,作为青春片抓住了迷茫的精髓。但也有膈应之处不吐不快(起初怕自己拳打多了反应过激,结果连男生都说明显感受到片子厌女)。追不到或处不成的女生统统都打成虚荣拜金,但从来不反思自己几斤几两,面目粗陋、冲动易怒、眼高手低、投机钻营、不负责任,还自比野马美化这些劣根性?辱你马了。

1小时前
  • 喻鸣
  • 还行

电影好在三点,一是名字,二是海报,三是真实。前两点让我决定去买票,第三点决定它会被骂。一二不再赘述,三真实在男大的冲动、鲁莽,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生是拜金物质的,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性存在的原因就是围绕自己转满足自己欲望,真实在男大的世界中只有兄弟肯为自己两肋插刀,真实在反叛父母反叛一切。以往批判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只为了推进剧情,这片里的女性却连剧情都无法推动,她们只是不明所以地出现,然后上车先自拍、看向豪车流露羡慕、陷入情感纠葛、抽烟再主动亲吻男大。这就是男大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男大的全部世界。过于流于表面的情绪,再多的王家卫也无法拯救。

1小时前
  • 白堕
  • 还行

来这的第一件事🤗🤗🤗

1小时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