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

HD国语

主演:张艾嘉,范冰冰,陈柏霖,肥龙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观音山 剧照 NO.1观音山 剧照 NO.2观音山 剧照 NO.3观音山 剧照 NO.4观音山 剧照 NO.5观音山 剧照 NO.6观音山 剧照 NO.13观音山 剧照 NO.14观音山 剧照 NO.15观音山 剧照 NO.16观音山 剧照 NO.17观音山 剧照 NO.18观音山 剧照 NO.19观音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观音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四川的小县城里,彷徨着3个充满迷茫的年轻人:远离家庭纷扰的女孩南风(范冰冰 饰)、对父亲(方励 饰)心怀芥蒂的丁波(陈柏霖 饰)以及家庭富裕却得不到半点温暖的肥皂(肥龙 饰)。他们天 天聚在一起玩乐喧闹,品味着青春的快意与失落。因所租的房屋改建,他们辗转租住了京剧演员常月琴(张艾嘉 饰)的房子。这是一个有着坎坷命运的女人,上苍的不公令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更不要说这几个与之同住一个屋檐下、无论从年龄还是阅历都有着莫大鸿沟的孩子。南风各自的生活中本就烦恼不断,与常月琴更是摩擦重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几个孤独的人儿都从彼此的身上感受到了些微的温暖……2010年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范冰冰。韩寒和范晓萱两个重量级人物携手助阵为影人创作主题词曲。难以宽慰的农庄南侠展昭之困兽危笼博士之日监护风云(原声版)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大唐魔盗团鸡排英雄世界奇妙物语2020秋季特别篇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假期倒计时2023黑水吸血鬼最佳男朋友阳光普照印加帝国:云中主人玄天风云星际叛将:欧西里斯之子虎将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剧场版朱德元帅金阁山传奇钢铁部队3勇往直前2017郑号锡的音乐世界摩登家庭第五季羞耻第一季(挪威版)行尸走肉第八季便衣警察了凡玫瑰骑士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艾瑞斯封口者血欲漂亮的战斗伴郎团海军陆战队的故事无路可走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闺蜜的品格怪物史瑞克2

 长篇影评

 1 ) 穿过幽暗的岁月

      首先说真的,不是因为范冰冰,我不会看这部电影。这是我为电影加上第五个星的理由。
      其实这不是个影评,只是个剧透。绝对不是评论。

     电影的开始,南风正在利落的为自己“打扮”,不过与其说是打扮,倒不如说是装扮更为合适。一切妥当之后,她拿着扩音器纵情放歌。随意,张狂。二位男主出场。

    很快,或许因为南风的失误,或许是那男人有心找茬。

   “你...那儿没事儿吧?”我很不厚道的笑出声来。男人叫嚣之时陈柏霖挺身而出,很快就被大家拉开。
    
    原谅我真的看完了电影也记不起来陈柏霖在电影里叫什么。OTZ

   第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好的镜头出现了,肥皂的电动车没电,在后面一直艰难的骑着,陈柏霖则载着南风骑着摩托吹着晚风。很生活,又很艺术的一幕。
   
  这是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青春的故事。

  南风是个性格很强烈的人,耍狠真是比不过她。带着肥皂去帮他出头,啤酒瓶一下就给砸头上,血流了下来,抓住那个女生就狠狠的吻下去。好不容易将她俩拉开,南风满脸的血,“你还挺享受啊。”当时欺负肥皂的人都“受到惊吓”。
  另一次就是在病床前,“你不是爱喝吗?我喝!”两瓶白酒灌了又砸了。吓的老人家哭着让她停下来。我相信这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劝解都有用。
  因为这股子狠劲儿,我脑中那一刻居然出现了李米...

  南风在电影里两次哭也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得知被伤的人求偿两万。她没办法继续在店里呆。第二次是看见陈柏霖在酒吧里和别的女人亲热,南风开始是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肥皂不让她看。她出了酒吧,晚上却在常老师的床上像个小孩子一样哭了。

  我想或许,我再也看不到范冰冰在大荧幕上那如此销魂的酒红色长发了。

  常老师是电影里的另一条主线。房东,总是找南风他们的岔,让人觉得这个中年老女人性格古怪,简直没办法好好在一起生活,年轻人和常老师几个回合的互相整蛊。其实也让我看到她其实也是个可爱的人。比如拿了陈柏霖的牛仔裤做成了置物架,比如看手相一直唱衰肥皂今后的人生。这一段笑点颇多,很轻松。
   对了,陈柏霖拿报纸递给在洗手间的南风让她揉揉再用的那一刻我真的笑了。

  南风他们发现了常老师的秘密,开着那辆事故车出去。

  “穿过那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原,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中间唱片跳针了,南风关掉了它。他们都无法知道,就是在这跳针的一瞬,常老师失去的她的儿子。

  张艾嘉这个角色有很多场哭戏。第一次的爆发就是南风他们开着车回来的时候。她连说了好多个滚字,生气的把南风推倒在地。
  晚上一个人总是坐在事故车里哭泣,抽着烟听着蓝莲花,默默的思念着故去的儿子,她的生活,是没有颜色的。
  这三个孩子,就是这样硬闯进了她的生活。而她自己用力的抗拒,却也是徒然。

  带着蛋糕的独腿女人出现的时候,验证了之前我们一切的猜测。三个孩子识趣的避嫌了。可是接下来就是陈柏霖背着常老师,南风握着她受伤的手臂,三个人慌慌张张的把她送进了医院。

  第二次,血占据了镜头。在陈柏霖打赤膊的身上,南风的手上。

  三个傻孩子穿着肥皂买的“一直掉毛”的羽毛衣cos天使,安慰刚醒的常老师,这一刻,她的世界不同了。
  “你们得赔我床单..."

  "赔!我赔您床被子!”
  “上帝说了,只要你没事。”孩子们这样安慰着她。

  终于看到了这个中年女人,发自内心的笑。

  这之后,电影则有一长段三人乘着火车,穿越各种隧道的镜头。私以为,这一大段是李玉导演专门为范冰冰准备的。这一段所呈现的,就是范冰冰的各种姿态的美。属于青春,属于范冰冰的美。

  观音山,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

  其实我并不懂为什么陈柏霖就这样在酒吧里和别的女人亲热了。他是爱南风的,却这样伤了南风的心。

  只有半夜的一条短信,我走了,不回来了。

  南风回到老家,和爸爸耍狠,和同学聚会。最终却也无法填补内心的遗憾。
  ”城市这么大,我们算什么。“KTV里,南风的同学如此感叹着。
  陈柏霖整天闷闷不乐,肥皂也生他的气,两个人气氛古怪也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想这两个人真像小孩子啊。
  直到陈柏霖在换灯泡,低头的一瞬,看见了南风的笑脸。他默默的帮南风把行李放进房里。一切,终于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他对南风说“我总觉得,一个男人,要拥有很多东西,才能拥有他爱的女人。可是我不知道,很多东西到底是什么。”他说南风不是男人,不懂得他的心情,可是南风反驳说他也不是女人,无法体会女人的心情。两人在铁轨上聊着这个话题,直到火车要碾来的前一刻才跳出铁轨。两个人的都笑了。这或许就是青春吧。“不怕死”的青春。

  512地震终究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在电影插入当时的影像时,我还是无法平静。孩子们为常老师修好了那辆事故车,带着她去灾区。想必她看到废墟的一瞬间,内心一定也是有着很大震撼的。其实,失去家人的人又岂止她一个呢。

  正打算把私房钱捐庙的常老师发现钱变成了假的,一怒之下把钱都烧了,很傲娇,南风她们喊着里面有真钱的时候,这又烧钱戏码顿时喜剧了不少。老人家像妈妈一样捶打着孩子,“要钱不会跟我说啊?!要钱不会跟我说啊?!“然后几个人又把真钱挑出来,收拾残局。

  四个人留在了观音山,帮助修葺了观音庙。常老师也就此永远的留在了观音山,记得她说过,“多好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长呆。”三个孩子为她带来了快乐,虽然“早晚”自己都是要离开的。但是最后她选择留在观音山的心情,和之前割腕时候的,完完全全不同了吧。
  “他的那个世界,一定是很快乐的。”所以,最后常老师也在心中保留了三个孩子为她带来的快乐,去到了那个世界,寻她的儿。

  最后三人乘着火车,继续穿越着长长的隧道,在观音山...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原,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青春是自由的,青春是狂乱的,青春也是无奈的...

  但终究,这一切都是美好的...
 

  


 

 2 ) 《观音山》:只有自由的灵魂是不够的




《观音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导演李玉的个人最佳作品,和她之前的三部电影(《今年夏天》、《红颜》、《苹果》(迷失北京))相比,由于摄影、剪辑、音乐等制作环节的全面提升和帮助,《观音山》成功地在导演个人表达和市场商业需求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在3月份的电影市场上,本片是值得关注的国产电影之一。(有人会觉得此片不如《苹果》,但我还是觉得此片比《苹果》要好一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观音山》这部电影在品质上做到了一种质的跨越。这部电影仍然存在着种种遗憾,只是在中国电影的大环境下,在一堆争先恐后奔向视觉奇观、故事越讲越飞的国产电影中,《观音山》这部“走心”的电影因为其难得的真诚和主题,满足了部分观众对于国产电影如何反映当下社会以及人性、情感的种种期待,从而成就了它的口碑。

出于市场策略的需求,《观音山》被包装成了一部讲述“残酷青春”的电影,但实际上,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题和青春、成长等并无太大关系,它讲述的还是一个宏大而永恒的主题:生死与信仰。只是这个宏大的主题因为电影故事层面的无力而显得有些虚弱,最后只做到了浅尝辄止,留下了诸多遗憾。

《观音山》的故事并不复杂,三个处在青春迷茫期的年轻人,一个正经历丧子之痛的中年京剧演员,四个人因为租房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并在共同的经历中相互认同,试图完成对彼此的救赎。这样一个天然具有强烈戏剧化冲突的故事,导演李玉却刻意地放弃了大部分可能的戏剧冲突,而是将影片的重点放在描述人物的状态,并试图以此营造一种情绪来影响观众。因为对故事层面的放弃,本片的摄影和音乐就显得分外抢眼,尤其是手持摄影的风格,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和争议。

但是这种刻意营造的状态描写,却无法承载导演强烈的个人诉说愿望,以至于本片相对虚弱的故事逻辑和人物塑造更是被导演表达欲望所掩盖,最后影片所想刻画的“状态”变成了一种“姿态”,观众本可能从诸多生活细节中所获得的情感共鸣,因为个体生活经历的差异,影片结尾试图传达的情感对部分观众来说就显得缺乏足够的铺垫和情感积累,从而变成了困惑。

《观音山》作为一部非常情绪化的影片,它其实更加需要一个故事逻辑和人物性格都相对完整的故事作为载体,这部电影才能承载导演试图表达的情绪。但是《观音山》在故事层面令人困惑地留下了许多空白,有一些属于故事结构中刻意为之的留白(但这一点可能会对部分观影经验并不丰富的观众造成困扰),而有一些则属于明显的拼接针脚。不管这种针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片段式的剧情导致了影片情绪的跳跃和不连贯,以至于这部主打“情绪”的电影到了结尾,因为无法继续靠剧情张力和人物塑造来把电影的情绪传递给观众,导演不得不亲自站出来,借助角色的对话来完成影片主题的表达。“孤独不是永远,在一起才是永远”这句台词作为本片的点睛之笔,因为前面的人物塑造缺乏足够的情绪铺垫,这里的情绪高潮就有点让观众猝不及防,还没等调整情绪跟上导演的步伐,整部影片就结束了。

对于这种以塑造人物为主,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加以提炼,从中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并试图触动观众内心的剧情影片,叙事技巧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累赘,而是帮助灵魂自由飞翔的翅膀。地球重力永远会是羁绊飞翔的因素之一,但只要灵魂还需要肉体,那么自由飞翔的前提就不能无视重力,而是要借助翅膀去战胜种种阻挠。


 3 ) 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

影片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那种恍惚其实挺动人的。只是好多地方不懂留白,过于直接。感觉是范冰冰演技最好的表现了,李玉是真的懂她的美。只是一张脸无妆也艳绝,这高级的隔离感,哪里像个混迹人海混混沌沌的小镇摇滚少女,天生丽质也是瓶颈。

一部电影,很多人看到了半熟的残酷青春,坍塌的信仰和重建,甚至还有关于生死得失的禅理。然而看到最后觉得它讲的始终还是人的孤独感。虽然范冰冰在结尾很文艺的拗了一句台词“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但事实相反。人生而孤独,谁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陪伴不是永久的,有相聚自有离去,你只能解脱自己。认清本身的孤独,并最终和孤独融为一体,是我们最终都会抵达的方向。

 4 ) 孤独是永远的

我认为,《观音山》是一部非常绝望的影片。至少在看完之后的半个小时,我仍旧沉浸在绝望当中。
观音菩萨是我们最熟知的一位神仙,他(她)管的事情非常多。生娃、发达、平安……就跟中国人所信仰的任何一位神仙一样,他几乎是万能的。小时候下大雨,我种的花儿在外面,怕它被“雨打风吹去”,于是在被窝里求观音菩萨,要保佑我的小花儿平安。第二天大清早就跑出去看,发现果然安然无恙,于是对观音的崇敬又多了一份。我相信很多人都干过类似的事,只是愿望不太一样而已,把“保佑小花儿平安”换成“保佑升官发财”、“早生贵子”就行了。
四川的观音山上有一座观音庙,这座庙在汶川地震中土崩石塌了。菩萨倒了,碎了。但却没什么人想起来去重建一座,除了一个老师傅。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比如将师父真身摆在家里,或者谈论“无生无死”。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观音菩萨或其他任何菩萨,不过是有需要的时候随便抓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跟信仰毫无干系。
本身就不存在信仰,因此谈不上毁坏,也就没有什么重建。是寻找。
这部电影当然不是青春片。李玉被称为女版姜文,也同姜文一样野心勃勃,期望在一部电影中承载很多东西。
冰冰范饰演的南风和张艾嘉饰演的常老师,都对命运有怨念,但反抗的方式完全不同。虽然说冰冰范是一位很努力的女演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她还是花瓶级别。虽然这部电影比她之前的已经好了很多,可是片中的表演仍旧觉得外在,不够投入,总有扭捏之感。张艾嘉的表演则完全不同。生活本来很幸福的女人,生活很有品位,即便在被灾难摧毁之后,还是很有品位的。如果之前说张艾嘉一个喝水的动作都叫气质,那么,这次的张艾嘉,一次吸烟的嘴角就叫沧桑。
南风很年轻,对于年轻人而言,没办法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所以在南风的两场重头戏中,一是帮肥皂出头,一是让父亲戒酒,她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发泄不满,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便在看到丁波(陈柏霖饰)跟其他姑娘乱搞而伤心的时候,也是选择离开,而不是去直接面对。
这些都是影片中的青春片元素。不论是对父亲不满的丁波,还是家庭富裕却缺少关爱的肥皂,都是缺爱的年轻人。这几个年轻人用厮混在一起的方式放抗缺爱的现实。其实就是逃避,当一个人没有办法为当前的困境去做点什么的时候,逃避是非常本能的选择。年轻人尤甚。
但是常月琴却不太一样。她刚刚出现时,不愿意接受儿子死亡的事实,不愿意做死亡确认。然后是她一个人到事故车中抽烟、伤心。还有儿子的房间不让被人进去、不接受儿子前女友的纪念。这不仅是逃避,是压根就不承认在逃避。
如果说逃避是一种病的话,常月琴病得比他们三个严重得多。
这个故事前面的90%其实都很老套,无非是年轻人的青春期躁动遇到老年人的死灰绝望,年轻人毫无理由的希望和激情感染了老年人,生命进入第二春,结局皆大欢喜。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理解到接纳……这样的情节发展完全可以预测。但影片的最后10%才是精华所在。
这部影片的摄影很有特点,喜欢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将镜头赤裸裸地对着人物。但却以一种含情脉脉地姿态介入。比如在事故车中的一场戏,常月琴抽着烟,打开车载录音机,出来了许巍的《蓝莲花》……她将手伸向破碎的车窗玻璃,然后镜头往外移,一点点地扫过那块碎片,触目惊心的血迹、丑陋的裂痕……这种非常缓慢的移动积蓄了丰富的感情。
像这一场景般,影片没有用对话、人物表演来积蓄感情,而是用摄影镜头。因此,这种感情是含蓄的,并且很压抑,无法释放。而影片最后那段,就是感情的最终崩塌。
常月琴与修庙师傅的一段对话意味深长。她说因为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了,之前有的一切都没了,这种不确定让人极为恐慌和无措。尤其是死。不管是儿子的死,还是自己的死,都不会有预告,并且是人生中最大的谜团。因为不知道死之后是什么样子,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会死,所以怕。
师傅说,你还没到“无生无死”的境界。
那么,他是怎么达到“无生无死”的呢?首先,相信死之后的世界是极乐而没有痛苦的,这消除了对死的恐惧。然后,死是“早晚的事”,意思是,死是一定会发生的。如果一件事,它注定要发生,并且,这是一件好事,还有什么好怕呢?
我不知道常月琴是怎么体会的。她是否找到了信仰?她说,在一起是永远的,孤独是不是永远的。但她还说,人不应该永远孤独。她最后的选择,可以这样解释:对于她而言,没有儿子的人世是孤独的,因此,选择死,去到儿子的世界,便能永远在一起。
这是对现世的彻底否定。孤独的确不是永远的,如果你选择死的话。但对于每一个不打算选择死的人而言,孤独是永远的。
这就是我感到绝望的原因。
如果这就是信仰的话,我宁愿不要。我没有宗教信仰,不相信死之后是极乐世界,也不相信有天堂这种东西。我还没有好好考虑过死这个问题。但我知道人世的无常和孤独的永恒。即便如此,我仍然不愿意放弃这个世界,放弃生命。即便孤独是永远的,跟这永远的孤独做伴,生命才不会至于那么浅薄。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隧道口的那团光,随着列车轰隆隆的开远,那团光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小。
对于年轻人而言,孤独还很长。

 5 ) 人人都有个青春期,我的不带入26岁

做为一个经常被辱骂是"文艺女青年"的观众朋友,我深深明白《观音山》被追捧的原因。它二的热情,一如每个人的在青春期都有的情绪化;它放纵的猛烈,像每个文艺青年幻想中的自己;它矫情却善良,忧伤又温暖,漫不经心却又恰好言中一些正在变淡的往事,触动心灵又仍能让人会心微笑,捎带想起一些正在远去的青春期故事,另我等爱伤感的妇女在观影之余不忘对自己也有过的2b呵呵的青春期点评一句“傻逼”。

可惜,纵然电影是成功营造出了伤感的小调调,却仍不敌现实中人心不轨,心态如大便的事实。这人一上了年纪,不但容易缺钙,还容易缺心眼,缺情怀,缺淡定,缺包容心。所以,已经26岁了的姐,在伴随着佩曼的小曲儿和减肥第二天的苦闷回忆了一番往事之后,还是非常坏心眼儿的觉得这片好扯淡,好扯淡,扯淡,淡……

不可否认,电影的前半部分还是满高级的,范冰冰接连上演砸酒瓶子舌吻小妞儿等各种猛戏,陈柏霖也不负众望的没有带着很严重的台湾腔出现,年轻人在一起热情洋溢的干着年轻人特喜欢干的咸淡事儿,生龙活虎,天真善良,还不失青春期男女的幽默感,让人对影片期望值不禁陡升。无奈,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仿佛再次陷入了死磕文青的情怀中,电影也逐渐丧失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小风味,大段的配乐风光段落让人不禁以为是在收看电视台每周二下午的“请您欣赏”节目。为啥大家都喜欢对剧情始乱终弃呢,想看到一部情节饱满的国产电影为啥要比想在世界杯上看国足,祖国内地看greenday,北京地区看房价崩盘还难?

然而这片的牛逼之处在于,无论它怎么得瑟,你都没法指责它,因为所有情节上的漏洞都可以用象征、意象等电影表现手法来解释。无论您被那些镜头晃的有多晕,您都不能鄙视他们的摄影,因为,这是人家的风格,那可是得过奖的。在这部电影面前,我们要面对的是“意法系”和“好莱坞系”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事儿他们都争了小一百年了,我实在没法妄加评论,万一一不小心站错队,很容易被指“什么都没见过”。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我只能别有用心的说一句:要是陈凯歌也能沿着这条形而上的影路走下去,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啊!

今天,我以文艺青年恶习未散的家庭妇女姿态看完了此片,我心中没有漠落,也没啥感动,只是对范冰冰的水嫩美白感到羡慕,对陈柏霖永远汗津津的肉体感到向往,对张艾嘉讽刺“肥皂”时脸上挂出的那一抹刻薄又高傲的笑表示无比钦佩,她说:“你要是多跳跳可能会瘦一点哇”,我简直觉得她下一句应该会像豆瓣网友们一样说出“矮油~~~”这个词,这才是影后嘛……同时,我还对片中3人那尚未还完的2万块钱耿耿于怀,对张艾嘉跳崖后3人不下去找她尸体表示不可理喻,对导演那充满象征意味的陈柏霖范冰冰水下交合表示失望。

总之,我无法阻止我那破坏电影氛围的想法一次次涌上心头,我承认自己没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对这种有激情没剧情的电影报以赞赏的态度,但我并不为自己一副上了年纪的表现而感到遗憾,因为我知道,如果现在的我还像李玉导演一样情绪化,那我妈和我婆婆一定都不能答应。

 6 ) 露骨容易露心难

我很欣赏《观音山》的姿态,不折不扣的一部文艺片,却用上了商业片的包装手法,抢票房、有骨气。然而欣赏归欣赏,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电影的一些处理手法,比如让张艾嘉跟师父对话,大谈无生无死之类;叫范冰冰总结陈词,说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一朋友直截了当下了个结论,他认为就这些总结陈词而言,《观音山》并没有比《非诚勿扰2》的人生追悼会高明出多少。

不是么,一部电影允许说教,但说教不能让人出戏,不能代替观众说话,更不能自护其短独立成章。杨德昌的说教之所以不让人反感,那是因为电影人物全都一个调调,你来我往、答疑解惑,从而保证了情感真挚、自然通透。可在《观音山》这边,人物是失语者多,不大可能表达自如,喧嚣吵闹无非就是发生在酒吧而已。突然把他们拔到一定高度,丢出总结概括的结论,终归还是跳了一点,或者说,太露骨。既然你要在结尾留白放空山,索性不如让人物再沉默点,含蓄到底。这心,不一定要自己露出来。

总体说来,《观音山》软件上可以优化改进,但在硬件上,它问题不大。精心挑选的扒火车和修寺庙,融入了独特的人生体验,确实可以选为年度打动人心的影像片段。尽管手持摄影晃得一干人头晕恶心,然而这也成为了它的风格特征。抖动也好、慌乱也罢,总之贴近现实,紧跟人物,加上配乐营造出来的迷失虚无,一部电影的感觉和味道就出来了。

这是一部讲述残缺与破碎的电影,正如国人总是历经苦难,不断失去却又不断忘记。物质可以填补,但精神难题不好解决。《观音山》有中年一代又有年轻一代,与其说是边缘,不如说是普通人。你说它太悲观,好像也不尽然。试问当内部矛盾频发,四处可见飞涨,有几个人会说国人生活幸福,不说别的,学乖了的主旋律电影都不敢这样拍。面对当下社会,中国电影出现了缺失。银幕上缺乏相应题材,一边是政策电影的假大空,一边是都会题材的矫揉造作,反正都不对味。《观音山》则是在拍人,拍个体,由具体的生命个体入手,去体察国人的心灵创伤和精神问题。它可能无法成为一部经典,然而它出现了,并且是重要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一部电影的力量总是有限,但这个绝不应成为批评它的理由。如果你能感受到从绝望到超脱的那颗心,那么《观音山》就已经走到你的生命当中。

由于体制限定和审查束缚,现在的国产电影很难出现“尖锐物”的电影,好似一支箭或者一把尖刀,锋利无比,直中要害。因而,在《观音山》中,不断有铁轨出现,加上索道和公路,人物就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这无异于宣告了一个群体的无奈处境。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偶然,算上贾樟柯、娄烨和王小帅,他们的众多作品也在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没有激烈抗争,只有沿途寻找、沿江而上,独自走下去。如果考虑到第六代的不再遁地,当禁片不再成为一个招牌或者噱头,中国导演们也看清了形势,要生存也要票房,那他们就必须按照已经定好的规则路线来走,否则插翅也难飞。至于走到哪,走到上海还是走到南京,走到成都还是走到观音山,那就要看个人脚力了。

只是现在的导演,好些还要自己跑出来说。电影里,借人物之口;电影外,学了吆喝一套,这个我是真的不喜欢。因为露骨的东西,中国最不缺。至于露心,那才真叫一个难。【羊城晚报】

 短评

不得不说 张艾嘉很抢镜 大有喧宾夺主之味 氛围营造很好 但是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 不过能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片已经很惊喜了

2分钟前
  • man-go
  • 推荐

你发表的关于《观音山》的短评,因为 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已被移除。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 异性恋版《春风沉醉的夜晚》,汶川版《从心开始》,内地版《天水围的日与夜》,我们四版《我们俩》……纵然电影里有以上电影的一丝影子,属于李玉的《观音山》也是独一无二的。范冰冰的表演注定会让对她有陈见的人黯然消色,2011年国内银幕第一道光。

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青春,萎靡,迪厅,啤酒,暴力,飘荡,混居,小地方,车祸,堕落,京剧,肥胖,钱,许巍,流浪,山野,火车,午夜,炊烟,瀑布,峭壁,病床,破庙,神像,割脉,残肢,铁索桥,KTV,泪水,生离死别,漩涡,烟花,鲜血,爱……

13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超越电影本身的 是张艾嘉 !!!!!!!!

18分钟前
  • 无夜
  • 力荐

姑娘,你说错了。在一起不是永远的,孤独才是永远的。

23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这观音山指的是希望或寄托吧,庙倒了,佛像毁了,杰克逊都死了。人也就失去了依靠和希望,重建观音庙更是重建内心的希望,建好了,人超脱了,爱情都有了。配乐大赞,虚无感都出来了。手持摄影没得说,无望和不安。剧本还是不好,情绪铺垫的不对,尤其前半段,范冰冰最好的一次演绎,比张艾嘉都好。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演得都很好,个性太鲜明了,但是人物底子是空的:没有细节,没有纵深,只有粗线条叙事和风里乱飘的文艺腔。

27分钟前
  • 一度的微苏
  • 较差

若主角是周迅,那这片可称完美

31分钟前
  • 不知不知巷
  • 还行

刚才想了想,把给《观音山》的评分改成3星,我个人想给它打3星多一点这样一个分,可豆瓣没有这个分啊……看到豆瓣主页上一片吹捧之声,有人把此片说成是经典,还有人拿它跟《春风沉醉的夜晚》相提并论,这个有点过了吧?《观音山》的硬伤很多啊,跟《春》比至少要差几条街那样吧……

34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猫王、梦露、杰克逊、地震、死亡……生命如同火车呼啸,河流奔腾,只有消逝才会变为偶像和图腾,根治于记忆之中。无生无死只是一种生存状态,青春的活力与重建精神家园才是更重要的精神状态。

3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何必呢,不就是因为主演是范冰冰?

3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中国诗意现实主义力作……

43分钟前
  • 滕雅望
  • 推荐

最大的问题出在剧本上:前半部分仿佛充斥着大量的社会新闻,显得过于烦杂;后半部分抒情过渡有点突兀,好多情绪释放不到位。特别是张艾嘉,念台词功力差以及表演用力过猛,真正入戏和适合角色的只有范冰冰和“肥皂”,《观音山》总体来说不及《苹果》(未删减版),但不失为佳作。

45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大家都不容易,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呢?”"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意向性的画面胜过故事本身,信息量不少,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摇晃的镜头和穿梭的火车,好在贴近生活,所以不管如何都会给人希望。似乎大家都很爱范冰冰这次的表演,而我却始终更喜欢张艾嘉。★★★

50分钟前
  • Q。
  • 还行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叙事风格,片中的配乐很赞,火车上的画面很令人神迷;演员放开来演,导演有诚意。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我们没有遇见彼此,就不会有这段传说;不管有没有放没放下一些东西,感觉幸福就好;青春可以挥霍,至少要走得坚定;诸行无常有情世间何必放下,让我在幸福中死去,足矣

51分钟前
  • Andrew
  • 推荐

就为李玉和范冰冰的再次合作,我挺刚看完《观音山》的超前明星见面会~~看到真人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李玉和冰冰

53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挺喜欢《观音山》,从当初的《今年夏天》,到现在的《观音山》,李玉的进步很明显,这是她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作品,表达方式也大都妥帖、蕴藉,投资、卡司到了一定阶段,上一个台阶就是自然的事了。下部不论是拍悬疑的,还是跟韩寒合作,都挺期待。

55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从小到大第一部由于通篇使用非固定镜头让我三分钟之内晕厥到呕吐冲出放映厅的片子 之后朋友们都惊呼看不下去了冲了出来 虽说没看完没资格评论 但是 实在 是太晕了

57分钟前
  • Sisse
  • 很差

观音菩萨保佑不了地震天灾,也保佑不了每个人的忧伤和茫然。人生无常,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是快乐的。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