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无明

HD中字

主演:曾志伟,余文乐,方皓玟,金燕玲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念无明 剧照 NO.1一念无明 剧照 NO.2一念无明 剧照 NO.3一念无明 剧照 NO.4一念无明 剧照 NO.5一念无明 剧照 NO.6一念无明 剧照 NO.13一念无明 剧照 NO.14一念无明 剧照 NO.15一念无明 剧照 NO.16一念无明 剧照 NO.17一念无明 剧照 NO.18一念无明 剧照 NO.19一念无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念无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患有躁郁症的阿东(余文乐 饰)因为当年误杀饱受痛症折磨的妈妈(金燕玲 饰)被判入住青山医院,康复出院后住在当陆港司机的爸爸黄大海(曾志伟 饰)的板间房里。黄大海试图关心儿子,但阿东却并不领情,原来阿东一直对爸爸当年抛弃家庭的事耿耿于怀。阿东重投社会,却遭到身边的朋友歧视,唯然他尝试平复自己,同时阿东也想尽方法希望找回当天谈到近乎订婚的Jenny(方皓玟 饰),没想到当找到Jenny时,却有着另一番滋味。探险家:攀登特普伊山脉我有百万倍攻速 第2季·动态漫雪豹突击队之特战枪王亚洲赌王之决战公海吓一秒恋人怒放的豆芽袁崇焕2009轻羽飞扬老严有女不愁嫁梦游2011粤语圣诞老人3白日杀机时光音乐会靡菲斯特契约之吻米兰达:我的欢乐庆典特效化妆师大对决 第八季爱在柏林狂飙黑暗侵袭我的小姨骑着鱼的猫何以中国真相大白2005假日之旅警察世家第十季三毛学生意纽约小匪战黑帮好兆头第二季医级复仇25时,赤坂见雉岳山摩斯探长第十季彬与瑛生活大爆炸第六季包剪碴阳光之下2020变身小姐无防备都市女人贞慧都市侠盗第四季反击第七季惊魂游戏异教徒2019两栖人

 长篇影评

 1 ) “过” 犹不及

有些电影,我们一直记着,情绪或场景总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也有些电影,观影之时如何不停赞叹,待至结束便不再能想起。《一念无名》是后者:作为一个整体,它饱满成熟;从细部看去,同样值得细致分析。可一旦从黑暗中离身,我们便不再能想起什么。一切都消失不见,为什么?

反正,看完《一念无名》后,我不再能记得什么。也许对一些情节有回忆,但里面的情绪于我早已消失殆尽。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另一部电影,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是否因为两部电影都在讲述日常生活中那些无力抗拒的痛苦之事,才令其显得有些许相似。对于《无人知晓》,我也不愿去想起什么,观影的整个过程是让人痛苦的。是枝裕和虽然极为克制地呈现出几个孩子的生存状态,将情绪的感染限制到最少,但整部影片就像从清水里滚落的刀子,虽然不割人,却也让人心惊。

相较而言,因为导演(“作者”,风格)的消失,《一念无名》同样能够客观呈现一个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困境,而不介入同情或批判。但这种“满”的寻求与是枝裕和的日常化的“空”是有区别的。《无人知晓》完全按照日常生活的节奏进行,这会让我们恍惚觉得确有其事。而《一念无名》走在另一极端:建立在一个精心打磨的剧本之上,并让各个影像元素(摄影、表演、配乐等)尽量表现出来。

“用力”是我们能够指责本片的一处地方。剧本是用力的,满是戏剧性的冲突;表演是用力的,因为使用的方式是用演员的表情来反反映情绪,而不懂得蒙太奇效果(库里肖夫实验);配乐是用力的,一旦有情绪起来就要迅速跟进……也就不用提,不断通过闪回来交代过往剧情的老套做法了。这样,它就远离了日常生活的松散,变成一出苦心编撰的悲剧。

在苦难面前唤起同情性,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在《无人知晓》里留下的泪水是自自然然的,我们被真切地感动。但在《一念无名》中,苦难的接连袭击让我们丧失了共情的能力,我们只是遭遇到“难受”,但这种难受挤压在内心,却无法被释放出来。整部影片都在这种”满打满算“的精准计算中完成,生怕遗漏了无力的片段。从细处看去,各处也许都有让人惊喜的地方,但合在一起就丧失了灵魂。一部不错的处女作,却不懂得给观众留些回味的余地。如果有一些留白或无意义片段,也许会更好。

 2 ) 相愛即如死滅

「一念不覺,於諸事理,迷暗愚痴,無所明了,故曰無明。」

按佛家語,無明,即為無始煩惱,以其所造善惡諸業,遂生現在苦果。人們常說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是「命」,這個所謂的命,便源於過去的無明業力。

我雖然不是堅定的命定論者,然而整個成長過程與父母每一次的關係破裂修復、破裂再修復,都讓我不得不選擇性悲觀地相信一切皆為命數。無怪乎,一個長年為家庭問題所苦,並有感於親子的愛與傷害為今生無解之題的人如我,看《一念無明》最有感觸的是父子關係、母子關係的呈現與刻畫。

片中,余文樂飾演的阿東從小活在弟弟更為優秀、更受父母重視的陰霾裡,其父(曾志偉飾)為逃避妻子嫌棄與責難長年在外跑車,做為長子與哥哥,阿東宿命似地承擔著照顧家庭與母親(金燕玲飾)的責任。

當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構築在物質與頭銜之上,看似光鮮的白領人士,外人難窺其心靈之脆弱不堪,隨著工作、房產與愛情的失去,加之獨力照料半癱臥床、脾性陰晴不定的母親對身心的巨大耗損,最終在無休止的怨懟與抱歉中,阿東把自己跟母親變成一座逐漸陷落的孤島,直至被淹沒。

然而在電影裡,阿東錯手殺死母親並非悲劇的結束,而是開始。

背負心靈枷鎖的不惟獨兒子阿東一人。父親大海當年離家是因為妻子,諷刺悲哀的是,妻子不在了,但這個女人帶給兩個男人的傷害與折磨,還在繼續。

天臺上,父與子攤牌互訴,一句「我不認識你」撕裂不曾痊癒、在皮下生膿發炎的傷口,說不明白為何命運如此殘酷,以至於你我活得面目全非,把彼此的人生攪成一灘渾水。我們互相傷害,卻又彼此相愛──電影宣傳DM這麼寫著,十五歲時的我會對這句話嗤之以鼻:愛我之人怎可能捨得傷害我?可當我來到了跟阿東差不多年紀的今天,我明白,當前人生,沒有一段親密關係能簡單地用愛憎二分,尤其是父與子,母與女。

父母教養子女,子女孝養父母,是佛說因緣和合,是社會道義責任,還是人類天性所致,終究難以數言分說清楚,就像電影《一念無明》沒有給出答案。鎮日在城市陰暗逼仄一隅為生存掙扎的升斗小民,能夠張臂無聲擁抱,能夠並肩坐在一起看幾分鐘的風景,已經是這對父子所能做到的,沉默的和解。

佛說,統此一生,遭遇領受皆以一「苦」字概括,那麼所謂快樂,不過是短暫的離苦。生死總根,即在無明,無明不斷,苦惱生活猶在,且止、且行。

 3 ) 疯狂世界的疯狂生存之道

这个社会对待病人真如我们想象般宽容吗?摔折腿,拄着拐杖,路人退避三舍,怕再把你绊出什么事故。突发感冒未准备口罩,地铁上咳嗽两声,身边人默默转过脸,在Whatsapp里噼里啪啦打着字:「隔篱有人感冒都唔戴口罩」。身体虚弱头晕眼花不足与外人道,旁人看你并无大碍也不在意,个中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当这样的痛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疾病,就更让人惊惧,对其表现出的嫌恶程度,也就更肆无忌惮。影片的开头,曾志伟饰演的父亲大海去精神病院接「病愈出院」的躁郁症儿子阿东(余文乐饰演)出院,而早前,妻子在被儿子照料的过程中突发意外身亡。虽医生称此事与儿子病症无关,但父亲的担忧写在脸上。他挤出笑容,故作轻松地与没什么表情、说话气若游丝的儿子打招呼,眼神里却全是防备。

父子许久没见,在那之前,父亲和在美国的小儿子都不知所踪,而本来前途一片光明、拥有稳定女友的长子阿东辞掉工作,独自陪伴病重且情绪不稳定的母亲(金燕玲饰演)。母亲用咒骂发泄怨恨,阿东在拼命隐忍和爆发中挣扎,终于把自己逼成了躁郁病人。于是他入院、治疗、出院、被父亲接回到逼仄杂乱的板间房,试图以一个「正常人」的姿态,再次获得这个社会的接纳。

病态的人:「那个人样子好怪……他好像一条狗哎。」

如果你将自己代入阿东的视角,会发现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如同电影英文片名一样,是一个「mad world」:

好友的婚礼上,所有人都在高谈阔论嬉笑怒骂,没人在意主角在说什么,阿东忍无可忍下的「仗义执言」,似乎更令好友尴尬;用人单位听到「躁郁症」后避之不及的状态,并不因他的坦诚和专业能力而改变;笑嘻嘻总是拜托自己和父亲的邻居,在他发病后,第一个落井下石;而狭小逼仄的空间,父亲枕头下发现的自卫用具,前女友宽容背后的强烈恨意,甚至令他找不到一个抒发情绪的角落……于是他冲去超市,大口大口吃着可以「改善情绪」的黑巧克力,换来的却是路人的指指点点……

于是他强拉起来的,脑袋里的那根弦,再次「啪」一声断掉,让他从兴奋且动力十足的「躁」期,滑去犹如万丈深渊般的「郁」期。

有关阿东的片段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茫然的他突然疾走乃至大步奔跑在深夜的街道,电影画面平行向后移动的样子。阿东像一个被抽离掉的人,在对他而言意义不明的世界里移动,空洞不知所踪。他看人的眼神,总夹杂悲伤与怀疑,令人不由担心,他下一秒会否作出什么极端行为?而比起那些选择主动去拒绝和伤害,没心没肺的看客,他的隐忍和善良,却又显得格外可贵。

好在总有温情场景弥补:下一秒,他和父亲说起年幼时去城门水塘的约定,二人无伤大雅地争执了几句,暂时和解,相互依靠着,走回他们的家。

病态的家庭:「其实,是不是甚么都可以外判给别人做?」

家当然不是万能的。而阿东的病因,显而易见来自他的母亲。苦等丈夫与小儿子却无限失望的母亲,没有其余的宣泄出口,只能把所有情感垃圾都倾倒在阿东身上。她是阿东世界里的第一个「疯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需求无度,不懂感恩。她何尝不可怜,然而她也亲手毁掉了为他竭尽全力的阿东的人生。

在前不久上映的纪录片《伴生》中,其中一位为照顾年迈父母、中年仍未出嫁的女士,对着镜头流泪:「我好想有时间,可以安静看一套戏、读一本书,做些自己的事情,但是做不到!」为人子女,都想做到孝顺,然孝顺的界限在何处,孝顺分内事,究竟该亲力亲为,还是乐得交予他人,自己轻松?

影片中,束手无策的大海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大儿子,儿子一句话说得轻巧:「你把阿东送回精神病院,自己选间条件不错的老人院,钱不是问题」。绝望的大海,淡淡问出了这样一句:「其实,是不是甚么都可以外判给别人做?」

曾经他是逃避者:他努力工作,想给妻子更好的生活;他百般辛苦,却害怕妻子的失望和不满;他逃避家庭,酿成苦果,决定承担,却发现难度远超他想象。他和阿东在对峙中说出心声,而曾志伟在这一段落泪剖白的影帝级表现,实在无法不令人动容。

承担是给自己的枷锁,逃避是无视责任、把痛苦留给亲人……二者之间,有没有万全之策?如何在调适好自己心情的同时,也对家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道理说来总是简单,做起来,却步步艰辛。

活在这个疯狂世界:「我没事了」

尚未被疯狂世界改变的邻家纯真小男孩,成了阿东的解药。在所有人都觉得他「荒谬」、「不正常」时,只有小男孩和他正常交流,与他相伴,听他讲话。他坐在天台上,对着急赶来的父亲说,「我没事了」。

他当然不是「没事」。他生活的世界依然逼仄、杂乱、充斥着形形色色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类,他依然善良而软弱、恐惧而坚持,他的父亲依然无从理解他的内心,还要背着巨大的包袱寻求解决之道。但年年难过年年过,活下去便有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影片一个颇为温馨的「Happy Ending」。

导演黄进说,这是一个很想带给香港人的故事:想呈现出如何直面问题、觉醒并寻求改变的状态。事实上,在压力巨大的城市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故事中的「阿东」——不久前,香港心理卫生会的一项调查还显示,香港人的抑郁指数创新高,有百分之五点五受访市民估计患有抑郁症,需要接受专业辅导及治疗,另有百分之九点一的受访者属「应关注」的组群。「阿东」非但不是边缘人,甚至还可能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而未被发现。

编剧则强调「伤害往往来自不了解,无知造成日常的邪恶」。她认为「电影最强大之处,就是让观众感受角色的情感,学懂同理心,从而令世界更美丽」。

这个故事整体来说,压抑又「不开心」,但曾志伟、余文乐、金燕玲一众大牌演员却毫不犹豫以低片酬甚至零片酬出演,更称之为「十年一遇的好剧本」(曾志伟语)。在快速发展、冷酷麻木的社会运转成一部失控机器的同时,能有这样一部充满人文关怀、专业水平也绝不逊色的新导演作品出炉,实为观众的幸运。

原文首发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7/01/25/010049525.shtml

(注:本人很喜欢这部片,欢迎理性讨论,但如果你是戾气很重话又很多的路人,可能你不太适合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生存,您可以省下打字的功夫,我也可以省下拉黑的时间~)

 4 ) 错位的爱

父亲拿出一把铁锤藏在枕头下,这并不像是迎接归来儿子的方式,但只要知道儿子是从青山回来而不是赤鱲角时,我们似乎又能理解他的做法。黄进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给了这样一部关于精神病患者的电影,颇有对现实的关怀,因此也得到了香港电影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曾志伟、余文乐等大明星的零片酬加盟。

从《一念无明》的名字就能看出导演的意图,“无明”暗示着人类无法企及真相,在妄想妄念中,一念才灭,一念又起,深陷烦恼,无法逃离。逼仄是影片从一开始就传达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人唯有利用一切来扩展空间。竞争压力加大、弱肉强食,“空间”被不断侵蚀,每个人都守护着自己仅有的那寸,却越发陷入到自我中心的怪圈。黄大海的邻居无疑聚集了当下香港底层的代表,无香港身份的单亲母亲、非法移民的黑人、老无所依的太婆,不仅是他们,阿东之前的那些所谓精英的投行同事更是如此,“从青山出来的”就如罪恶的红字,如芒在背,阿东被世俗的眼光一次次地伤害,每个人都在关注房子、股票,靠双手劳动可耻,让钱翻钱光荣,殊不知追金逐利原是画地为牢,以至于失去人性变成行尸走肉。

作为躁郁症患者,阿东要变成“正常人”必须依靠家人的关爱和社会的接纳。可是他却面对的是一个破碎、畸形的家庭,母亲犹如原罪般的束缚和拒绝,远在美国的弟弟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幽灵,最后他只有父亲,这个“没读过什么书”早年抛家弃子的陌生人。一个20平方米的空间,床、桌子、电视机、柜子,这就是这个家现在仅有的全部。父亲在尝试重新接受儿子时,却在找同事代班时撒谎说是远房亲戚来了。有这样一个儿子,父亲必须开始面对生活给予的成倍的压力。

血缘早已在阿东生命中成为了过客,他的朋友只有黑巧克力,据说能让人快乐。曾经的爱的付出让他身心俱疲,换来的却是母亲的疯言冷语。为爱的牺牲难敌躁郁的侵袭,可恨可悲可叹。导演将插入的回忆片段处理为暖色调,和现实的暗蓝色相比,记忆其实并不美好。

早在1986年,尔冬升的处女作《癫佬正传》就已经将镜头对准了精神病患者。在梁朝伟、周润发等大牌明星的演出下,那一个个悲惨的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和30年后的阿东犹如轮回般上演着。社会的歧视,精神病患者成为街坊邻居们堤防的对象,如过街老鼠;家庭的拒绝,家人相继离开,这样的人最好交给医院管嘛;公共机构的缺位,医生只管开药,不自杀的话就没问题。我们仍然只相信自己眼中的“真相”,殊不知要真正超越“无明”是要靠心来感知的。

黄进在呈现这些悲剧时也加入了新的思考。在网络时代,资讯传播效力惊人。阿东的发病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作为曾经的“名人”,他仍然有很强的新闻价值。媒体在传播真实却忽略了真相,真实只是表面,可怕的是人们只看表面。精神病患者不仅要面对内心的压力,也要面对周围环境的歧视,没人愿意相信他们,反过来这也让他们愈加缺乏自信,难以走出阴霾。

阿东不断面对一个个狭窄的空间,屋顶天台才能让他拥有片刻的宁静。阿东试图修补记忆,和家庭和解,他找到前女友,为曾经造成的伤害道歉,但前女友已被社会的压力改变成一个张口只有“房贷”和“还债”的人,依靠宗教自我麻痹,将获救的希望寄托给虚无缥缈的上帝。

阿东和父亲来到墓地看母亲,那一个小小的格子就是人最后的归宿,甚至还有人连那个格子都“住”不起。现代化是香港的代名词,但摩天大楼背后的残垣断壁却依然存在着。那个被抛弃的单亲母亲,早已将爱与恨混淆,要求儿子靠读书挣钱,成为人上人,面对发病的阿东,却躲在人群后冷眼旁观。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没有了金钱人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插播的电视新闻里,中环投行又有人跳楼了。

当我们面对利己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时,爱的错位就以不可避免。单亲母亲对儿子的爱更像是她以求逃离现实的苦难的工具;黄大海想弥补曾经的亏欠,但又不知如何与现在的儿子相处,只能依靠阅读情爱地摊小说来逃避;前女友将爱全部给了上帝和金钱,仿佛这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最坚强的依靠;阿东试图用爱来“感化”充满敌意的母亲,化解生活中的挣扎,却仍难摆脱恨与恶意的纠缠。黄进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引申为错位的爱,正如最后黄大海说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病”,我们都无法真正处理好对爱的付出与索取,而那些来自星星的人,他们只是不再想去伪装、去妥协、去心安理得地接受“无明”的假象。唯有爱能拯救迷失的灵魂,但这种爱不是错位的爱,而是来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包容与信任、平等与互助,爱本无罪,不要让冷漠和偏见挟持了这最温暖的力量。

 5 )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青山”

应余文乐资深粉丝Michelle小姐的推荐,在排片不太理想的周末去看了下午场的《一念无明》。观影前 Michelle特地关照我,这是罕见的粤语对白放映,可放心原汁原味品尝(事实证明这确实对理解电影起到了灵魂渗透的作用)。这几年在因缘际会之下,余文乐成了我在大银幕上见过最多的香港男演员,在这个港片式微的年代。一方面前去应援一下余先生,一方面也算是为明日的金像奖颁奖作个前瞻。

如预期般,这是一部很丧的,且无解的电影。从一开始男主角躁郁症患者阿东被曾志伟饰演的父亲领回一个鸽棚一般的立锥之地时, 电影就试图告诉观众:他被困在这里了,思想和肉体,以及进路都被困在这样不舒服不自由的方寸之间。逼仄压抑的气氛贯穿始终。虽然从名为医院的牢笼中出来,现在开始阿东的人间修罗场才刚刚开始。作为一个他人眼里的大逆不道的弑母精神病犯人,阿东几乎不可能再成为适用于这个社会的小小螺丝钉,于是乎找工作碰壁,昔日友人更无暇给予真心实在的关心,女友的所谓宽恕也不过是套着宗教外衣的变相叱责。

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电影里有两个高频词汇,一个是“青山”,一个是“扑街”。前者指的是香港青山病院,也是港片里经常会听到的一个梗,约等同于骂人,后者指的是废物,阿东母亲常年责骂他的口头禅。面对阿东无解的人生,父亲曾志伟听到最多的建议是“送回青山咯。”这建议来自同样活得卑微的左邻右舍,以及事业有成的另一个儿子。于是他才会说:做人真是左右为难,做个扑街倒是很容易。虽然活在半梦半醒之中,阿东却还是保持着极高的道德规范,这大抵出自人物本身性格中的冷静,敏感,正义,柔软。在医院里捡起父亲烟头;在朋友的婚礼上呵斥宾客:虽然我是青山出来的,我都知道要尊重人,麻烦你们不要讨论房子,钱,戒指,今天到底谁结婚?而这种一句话都没错的“挺身之举”被放大了来看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在发癫。病前病后阿东所处的世界都绝非友善。

当然《一念无明》 并不单纯讨论一个有问题的人回归社会有多难,而是植根香港这个小盆景,大到社会情感生态环境,小到家庭单元的悲喜和睦,是怎么影响着单独个体的命运,是怎么激发一个人,又毁灭一个人,而现代社会这套固化的审判视角又是怎么运作出一系列新的隐形悲剧。于是剧本打造下的阿东成了一个非常极致的人物,承接了原生家庭的不幸,事业不顺,个人情感障碍,虽然他努力排除母亲发疯,缺乏父爱的生活阴影,谈着一份平凡的恋爱,抱着普通的结婚买房的梦想,兢兢业业研究股票投资,却还是成为了一个苦难综合体,并一步步形成生活的苦循环。医院的五分钟冰冷问诊和宗教信仰都只能更雪上加霜。这是编剧写得过于彻底的地方,把阿东的发癫合理化。 恶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之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简直是比地震海啸还恐怖的存在。在父亲车祸后的一场戏中,面对儿子憋在心中多年的责问,曾志伟把一个废物父亲的无奈演得震撼心灵:我是个没文化的人,只识得开车,赚钱,不识得怎么做人老公,做人老豆。这场情感充沛激荡的对手戏让我看得头皮发麻,你认识到家庭情感的缺憾,但你无能为力。

阿东父子所居住的“72家房客”单元里形形色色的邻居以及曾经的好友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环境。电影好就好在每个角色都具有对这个社会草木皆兵的“攻击性”,同时也兼具“被伤害性”。带着可爱男童的单身母亲余师奶也是个活得不如意的人,视儿如命的心态下却是简单粗暴的爱,教育儿子做人就要向上不然怎么娶妻生仔,在不侵犯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做着表面的好人,一旦嗅到危险便会非黑即白地做出内心的判决。当阿东在超市吃着巧克力发病时她选择了袖手旁观,众人逼阿东父子搬家时她选择了煽动。同样活在今不保夕环境里的她没有理由和力量去怀揣信任。一副香港底层贫穷社会的恶性循环与所谓理性的嘴脸如此近地展现给了观众。人都不是坏人,徒有可怜。这对母子关系可以说是悲惨的阿东母子的一种参照,类比。当影片最后余师奶在天台上给了一直与阿东玩耍的儿子一个耳光时,说着“你懂什么呀。”这似乎昭示着另一段扭曲故事的开端。相比较而言,房客里另一个看似不良少年的男孩则充满了同理心。而阿东的金融才俊好友Louise则在一通看似敷衍的“忙得要跳楼的。”的电话后真的跳了楼,不失为为这个他们所存在的世界蒙上一丝现实又戏谑的色彩。

电影在后半段的转折事实上来自曾志伟的角色。影片开始时自言不会做父亲的男人参加了社区互助会,开始看心灵类书籍,试图和小儿子沟通解决方法。直到被曾经疼爱的小儿子一句“送回青山,不要搞了。”所激怒。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外包别人来做的,现代社会的这套便捷省事以求效率,闷头闪躲,回避爱与责任的法则,让他彻底失望也彻底醒悟过来。打火机和香烟被重重甩在地上。那一瞬间老父亲脸上愤怒夹杂疼痛的表情让人觉得槽糕生活离你真的就是那么近,这种逡巡在布满灰尘的楼道里的生活之痛,我相信比金像奖其他某青春题材提名电影里表现的成长疼痛要真实多了。

父亲的角色在疼痛后开始发力,他质询房客众人:光是他有病么,我也有病啊,我有高血压,你儿子也有哮喘,这些病并无不同,倒在路上是不是都会让家人担心?导演借曾志伟之口道出了真相,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谁能做到真的身心健康呢?还不是人人都有一座“青山”,源于不信任,不安全感,被伤害,被压抑。电影虽无解,阿东痛哭流涕后的面孔也依然牢牢存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好在父亲用一把无形的钥匙在结尾处打开了一扇门。让误解的继续误解,不友善的眼光也注定继续追随,阿东的后续我们也不得而知,父子的关系却回到了纯白的原点有了生机。

在这部电影中我更倾向于认为是余文乐与曾志伟的双男主,因其角色与演出缺一不可。在此也预祝二位在明天的金像奖中取得好成绩。

 6 ) 假如你的亲人,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导演确实有点坏,他把余文乐饰演的男主角,放在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人生位置上。

母亲腿脚不好,又情绪躁郁,父亲又从香港跑去大陆,很少回来,弟弟逃跑去了美国,根本不想理家里的烂摊子。

照顾母亲端屎端尿、还要被母亲骂是扑街仔(混蛋),全都都要他一个人来承受。这还不算,他做金融的,借了朋友几百万去炒股,还亏掉了,人家追着他还债。

内忧外患之下的他,失手杀了母亲,虽然法院判定他是精神躁郁症,无罪释放进了精神病院,他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却受到了了“弑母”的自我内心谴责,和周遭人群白眼和偷笑他是“他是青山出来的(青山是香港精神病院所在地,香港口语里说青山出来的,就等于说某人是精神病,类似于广州人说芳村出来的,类似于东北人说四平出来的)”,还有只懂得给你喂药的机械而苍白的精神病治疗系统。

虽然电影中出现了许多和精神病相关的元素,精神病院,精神病药物,精神病家属互助,影片最后也打出了对躁郁症等精神病人应该关切的话,但观影之后的我始终觉得,这部电影讲述的内核其实并不是精神病,而是原生家庭的原罪问题。

导演自己也是矛盾的,他通过余文乐饰演的精神病患者,反观其他人的冷漠和无情,甚至父亲都要枕头底下藏着锤子来防备精神病的儿子,导演似乎想通过这些说明,他或许并不是真的精神病,他是被原生家庭逼得,换了谁遇上那样的家庭,也会被逼疯,这是吃多少药,都治不了的病。

心理学上总会说到一个词:沉没成本。就是那些你在过去和未来都无法改变的成本。比如你遇到一个渣男,你想和他分手,可是想想在一起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你又舍不得,这就是典型的沉没成本。但是如果你不离开这个渣男,他就会继续祸害你,你的沉没成本会变得更高,所以对于沉没成本,只有一个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切割。

但是有个问题出现了,假如沉没成本对应的人,是个渣男,还好办,分手就是了。可假如是你的家庭呢,你的父亲母亲,你的儿子呢?

就像片中余文乐的弟弟一样,避走美国,与原生家庭的一切乱七八糟进行了冷酷无情地彻底切割,当父亲走投无路打电话给他时,他只说,多少钱都可以给你,但我绝不会回去。曾志伟饰演的父亲很生气,难道把一切推给别人,就可以了吗?

片中无论是精神病医生,家属,还是片尾的话,都在说,家人的支持对精神病患者最重要,可是对于片中余文乐这个家庭来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家人并没有在支持中让一切变得更好,余文乐因为留下来照顾母亲,而最终躁郁症,父亲因为回来照顾余文乐,也走投无路。似乎唯一没有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就是那个白眼狼远走美国的弟弟,但他至少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这个家庭,还有一个人,可以正常地生活。

拒绝把母亲送到老人院,精神病院,却让家人一个接一个地在这种根本无法改善的沉没成本中越陷越深,人生尽毁,真的就是人性的光辉和亲情的伟大了吗?

或许未必。

把精神病院、老人院的绝对妖魔化,在明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况下,把照顾老人、病人的重担独自承担,而无法顾全自己的人生,从而让整个家庭失去未来和陷入困顿,并不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英雄行为。我不得不说,公众号上教你的“远离原生家庭”的话,是对的。

每个人都有过上正常生活的权力,要更多地放开别人,无论他是病人,还是,你是病人。

 短评

做个扑街很容易啊,管不了的就可以撒手不管啊。这是真的,至少不会过得很辛苦。好人都辛苦。余文乐演得好。

4分钟前
  • Elika
  • 力荐

"無明"真的很貼切傳達出片子的內核:無明火起,燒盡功德林。因為家庭壓抑的累積而失手的弒母,成為主角日後一生的原罪。其實眾生皆罪,所謂正常,或許只是無明火起時的隱忍克制吧。一部略煽情但仍引思的片,值得一看。

6分钟前
  • 張子易
  • 推荐

余文乐面部肌肉的抖动里都是戏,真好。不夸张,不做作。一座雄浑都市的底层生态当作背景点点铺陈。隔壁港陆夫妻的孩子念叨着“你要向上流动啊。”所有焦虑和绝望都被一句台词说尽。生活里的死胡同,一堵墙,无法迂回又无处突围的时候,大抵如此。

10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Mad World 一念无明I'm bipolar 无法正常可能这世界唯一正常的只有余先生吧可能这世界唯一的圣经只有小王子吧“只有用心灵去看,才能看得真切。最本质的东西,恰恰是眼睛无法看到的。”这次 真的不想也没有只看到余文乐的帅这 才是电影的力量吧

15分钟前
  • 月鱼
  • 力荐

我能理解他的每一次暴怒,每一次崩溃。

19分钟前
  • Laven
  • 力荐

3.5;凡人之苦多在于粘稠羁绊的家庭关系,让人窒息,无法斩断,因为爱的名义,我们耗尽大半辈子却发现今生只学会了逃避,只学会以宽恕的姿态原谅自己的无能;逼仄空间的压抑,情绪饱和度太浓接近滥情,克制些更佳;“麻烦你了”哭得崩溃;全体演技在线,剧本扎实。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果让陈冠希来演 会更好看 可惜

28分钟前
  • wfygqd
  • 推荐

嗯,让念诗的新导演们狗带吧。

32分钟前
  • 舒农
  • 推荐

患忧郁症的儿子与父亲的悲剧生活。新导演出手扎实,曾志伟、余文乐二位老演员倾力演出,值得一看。

3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余文乐长大了,突破了他以往得心应手的“张志明”,把躁郁症患者演得很自然,以及那种被全社会孤立的无奈。

37分钟前
  • 古尔齐亚
  • 力荐

阿乐在教堂哭的涕泗横流的女友就是你我身边可以持有各种身份的亲密恶人,上帝教我宽恕,我爱的不过是自己罢了,我最终爱的是那个宽恕你的我自己。

38分钟前
  • 辛波卡
  • 推荐

喜欢这个电影的平常心,不拔高,不过度批判,也不追求什么“终极真实”。用很让人舒服的镜头语言和表演关注市民生活和弱势群体,延续了老粤语电影的精髓。“不是什么都可以外判给别人来做的”,非要找深刻主题的话,这就是了。

41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我真的觉得你们这些在婚礼上吵闹喝酒、在便利店拿出手机来拍的人,没有办法理解躁郁症病人的痛苦。你们吃喝,拍照,上传到网络,被点赞转发,甚至没有耐心听完他的故事。

46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

从头到尾没没感觉男主有病……

50分钟前
  • citizenships
  • 推荐

大部分場次的安排都因果顛倒,為了讓某戲劇點發生而刻意安排某場戲。整個故事沒有任何具有推進作用的外在事件,人物總是突然醒悟。故事推進基本依賴對白,與事件無關。人物永遠在爆發情緒,但主角父子的情緒一直在重複,人物曲線沒有任何變化。對阿東本身的躁鬱症描繪粗淺,對病人本身沒有更深解讀。

52分钟前
  • .flv
  • 较差

港版Manchester by the sea,看着阿东的关系链一个个断裂…已经很棒了,教堂那场戏太狠了,然后下一场曾志伟小心翼翼地照顾他情绪,我就泪崩了。余文乐真棒啊!只是前半段有些台词显得多余,人物会松弛下来。有些片段会不会刻意科普?但普世价值挺大的,现代社会啊真的有病

57分钟前
  • 方舒逸
  • 推荐

这种窒息性原生家庭,可能真的像二儿子一样直接远远抛开比较好吧。不要期待能从中翻出零星的爱了,没有的。

6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部片的短评鲁迅已经写了呀

1小时前
  • M
  • 还行

中间一度拍出了《海边的曼彻斯特》那股丧劲儿,就连剪辑和配乐都似曾相识,但是到后面还是没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去年的《幸运是我》《树大招风》,今年的《一念无明》,香港电影新生代的希望之光。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金马影展展映】惊喜之作。表现躁郁症患者与亲人遭受的痛苦与歧视。余文乐、曾志伟和金燕玲演技都非常出色。躁郁症确是精神疾病,但大多能正常生活的患者,却如神经病般被社会歧视。外界的关注、宗教的感怀也都如火上浇油。结尾开放而阴郁重重,难得的用心之作。四星半//20170413大陆院线,依旧被感染

1小时前
  • 汪金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