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

HD国语

主演:徐娇,林晖闵,刘若英,庾澄庆,桂纶镁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星空 剧照 NO.1星空 剧照 NO.2星空 剧照 NO.3星空 剧照 NO.4星空 剧照 NO.5星空 剧照 NO.6星空 剧照 NO.13星空 剧照 NO.14星空 剧照 NO.15星空 剧照 NO.16星空 剧照 NO.17星空 剧照 NO.18星空 剧照 NO.19星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补上你的那块拼图。

严格意义上来讲,《星空》是直戳我点的一部电影,从预告片开始,就觉得说,一定是要看的。 对于几米的作品而言,《星空》并不是最让我觉得最有力量或者说在突然间有感触的绘本,记得我第一次看几米的书是在高中,我的同桌送给我一本《月亮忘记了》,那本书现在仍然放在抽屉里面像新的一样,但也是我小心翼翼翻了很多遍的书。我现在其实也几乎忘记那本绘本在讲些什么,但我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看几米作品的感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看情色小人书,虽然是卡通,但深刻又强烈。 很多年以后,我看台湾电影,也爱看台湾电影,写过很多台湾电影的影评,大三那会儿窝在家看杨德昌,看蔡明亮,看侯孝贤,也看郑文堂,阅读了很多关于台湾电影发展和现状的书籍,却没有办法用理论去直接往台湾电影上套,我一直觉得,看电影的人,你跟他说再多理论都没用,感受最重要。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也应该不喜欢《星空》,因为触及不到他们的神经,于是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海角七号》,而我,完全没feel。如果说《海角七号》是现代台湾电影的一个转折,那么,我想这之后或者那期间的电影就不用谈电影语言了,我讨厌理论,对于一个学电影的人,情结、感知和想象力大于一切理论知识。但基础当然需要具备,要不然再拍出一部《夏天的尾巴》,也真够折腾观众的,当然,郑文堂老师的《深海》仍然算是佳作。 所以,在魏德圣先生的《海角七号》各种卖座叫好以后,我开始怀疑我看的台湾电影是不是好的电影,或者说,我看的《海角七号》是不是魏导的那部。当然,之后的好电影当然是有的,我想《父后七日》、《停车》、《带我去远方》是一定能挤进台湾好电影前十的,至于说《九降风》,其实我真没什么印象了,除了海报上的天空和少年,似乎电影语言太容易混淆在一大批台湾电影中,抽离不出,对于没有像《艋舺》这么高辨识度的电影真的很容易淹没在台湾电影浪潮里,傻傻分不清楚。这部《星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突破。 我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20分钟了,我很庆幸我能在20分钟以后看懂片子,并且没有被搞晕菜,导演没有玩浮夸,没有玩悬念,平铺直叙,自然而言。原本我以为内部观摩活动不会有那么多人,殊不知确实就有那么多人,大放映厅座无虚席,我就只好坐在旁边走道上,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虽然铺着地毯但也极不舒服的台阶上看完整场电影。其实《星空》不难理解,讲述的就是两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家庭、学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来的成长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个吸引住了,这更像是一个被工作、社会压迫太久的上班族内心迫切的念想一样,朴实的一句话却能量十足。“私奔”的情感总是吸引我的,没有挥一挥手带走云彩的惆怅,多的却是更加直接的内心需求。于是他们就去了,在脱轨的火车上穿越星空,然后开启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内心挣扎欲求的秘密旅行。我觉得人总是希望更强烈的活着的,这在小美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家庭的即将破碎,爷爷的离去,而真正有一个更贴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对于小美来讲变得很珍贵,小杰便是这个人。当然,在小杰身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电影里,小美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么?小杰答:会。坚决得像个经历丰腴的成年人一样,而那种表现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对于一个13岁少年来讲,或许他并不明白,爱并不是最重要的,探索爱和需求的过程才最重要。其实这套用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则上,《星空》更多的,是给那些因为压力和周遭纷繁琐事无法自处的人看的,让他们更有勇气说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当然,可以不用是原句,也可以换成“我们私奔吧,现在!”“我们搞一下吧,晚上!”“我们不要再挣扎了,爱谁谁去。”之类的。重要的是放开各种束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和感受。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在火车起飞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时间小杰是睡着的状态,如果把这个伏笔理解为小美的内心世界或者每个人内心的差异化而变得有距离感是不是正确的。一开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才是消除这种内心差异、情感距离的一个靠近的过程。在这个旅程中,每个人看风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当迷雾退散以后,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寻找更坚定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 其实这部电影也是极具符号化的,拼图、折纸,这些小孩子玩意儿其实本质上也映射了现代人内心的渴望,渴望拉近与别人距离,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纯真的情感,而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图,只看你走过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没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块人格,拼凑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与人相处。虽然说教,但不是没有道理。 镜头没什么好说的,四平八稳,没有耍花腔没有各种晃动到让人发指的所谓的“情感表达手法”,要看晕眩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阳阳》,要看浮躁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爱的发声练习》,《星空》有的,就是那些带着小幻想、小冲突和小羞涩却让你更加勇敢的自我更新,轻松又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怎么可以没有缺点,对于只独立执导过两部电影的林书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观点纯属个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见,望请点拨指导斧正。 整部片子顺下来,发现情感的高潮和爆发点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稳扎稳打,却忘记电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强烈的情绪渲染,可能会更有记忆点,让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动。桂纶镁的出现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不予置评就是最好的表态。其他演员都非常好。 最后,如果结尾法国小巷子的那间拼图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图是缺了一块,或许会更完美,更有想象空间。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让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读懂小孩的语言,让每一个小孩,都用自己的方式让成年人知道,他们活得多不强烈。 我的微博,有兴趣一致的朋友可以多交流哦:http://weibo.com/hirowork2010

 2 ) 若曾爱 请深爱

你上一次抬头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那灿若心事的满天星斗,又会让你想起谁?是曾经的曾经,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初恋,还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年少时候的情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这部电影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弥漫着淡淡忧伤,同时又温情脉脉的初恋故事。徐娇和林晖闵这对小儿女在镜头前隐忍地悲伤,静静地流泪,肆意地奔跑,尽情地欢笑,展现了他们既忧伤又明媚的无邪青春。

是不是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是不是成人的世界如少了一块的拼图画一样,纵是再美,也总有残缺? 关于成长,关于人生,关于爱,在小美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疑问。即便是提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吗?”得到对方肯定答复时,她心里其实也并没有最终的答案。

其实,这一切,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惜年少时候,我们和小美一样,并不懂这些。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不再年少。

要知道,你不是小美,我不是小杰,不管从前有过怎样相濡与沫的真挚情谊,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一旦离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曾经的一切,就如那一夜的星光,无论多么灿烂深邃,也终只能在记忆的夜空里寂寞闪烁。

所以,若曾爱,请深爱。

 3 ) 未完成的拼图,未明确的感情,未达到的高潮

几米的作品中,《星空》是我最喜欢的,当我展开那震撼人心的一页时,我的眼泪立即奔涌了出来,我想起了自己苦逼压抑的初恋,我想起了我那渴望爆发却被残酷碾碎的感情,我不能自抑,咬紧牙关流了很久的眼泪。
我曾经对几米不太感冒,认为他的画作技巧太单薄、情绪太压抑,但我必须承认他的作品在构图和想象力方面均很震撼、情感核心也都把握得很到位、很美好。

而这片子,从男主角出现女主角立即爆发花痴那一刻开始,就莫名地开始充斥着一股情爱的气氛。人体素描、尾行、打架、私奔、牵手、换衣、踩脚、忧郁、亲吻、多年后再邂逅,这些喜闻乐见却跟原作没太多关系的桥段,走的完全是一副校园早恋片的套路。
拼图这玩意儿想表达的是什么,我想了又想,大约是未完成的拼图=未明确的感情=未达到的高潮。

我认为在原作中,描述的是两个有点早熟的孩子之间的友谊。
他们在寂寞中苦苦寻觅着自我,他们比单纯的同龄人有灵性得多,也由于家庭的问题伤感得多,相似的经历给他们之间带来了共鸣,在那个年纪两个感性儿童之间的爱情与友情是很难划分的,他们之间最多的就是相互陪伴并认同。

而最震撼我的一幕却完全被电影中被抹去了,女主角爱做梦,男主角用神乎其神的画技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她的梦,在墙的正中,是她的样子。——深情糅合了激情,爱与友谊的蜕变,这种深刻压抑的爆发即便在成人爱情文艺作品中也极少见到,这特么完全就应该是《星空》这部作品的奥义啊!
没有了这段,这电影拍来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尽管我吐了一堆槽,但我还是必须承认电影中那个正太确实倾倒众生,每个他出现的画面都赏心悦目。
全班男生都修剪了最潮的发廊小弟发型,这就是一部初中生早恋片,挺装逼挺苦逼也挺纯爱的,就这样吧。

 4 ) 『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 』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A、
小时候的暑假都是在外公家度过的,
外公有个花园,还有一棵外婆种的桂花树,
晚饭后他们带着我搬椅子在花园乘凉,
是那个时候最典型的记忆

抬头看星星,低头吐西瓜子,
在那时,我会看着飞机亮着灯慢慢飞过,
在那时,我会听着外公讲着天上的故事,
在那时,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不招蚊子咬

然后,就是我的长大,和外公外婆的年华老去,
然后天上的星星随着时光变迁而变得不再清晰,
当外公外婆搬离老宅时,曾经的那些就成记忆,
当桂花树被拔起时,童年的那块拼图也一并丢失

“长大”是孩子和大人一起需要提防的怪物,
它勾引着孩子向往,又让大人们无奈唏嘘,
只留纯真的幻想执着的在记忆力孤军奋战,
我们总自以为经历的世界越来越大,
殊不知美好的留存被现实压榨的所剩无几,
自己的方式越来越脆弱不堪

所幸,
星空永远在天上,你只需不时抬头,
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
点点繁星虽非耀眼,却足够照亮前路



B、
第一次听到Starry Starry Night这句歌词,
是在高中时,某个晚自习的夜晚,
不知哪个班的一位小哥,抱着吉他在走廊上唱着,
我问他是谁的歌,他说是Don McLean,
他要在学校迎新晚会上弹唱这首歌,为了一位姑娘

后来据说那妞没看上他原因是“你没有谢霆锋帅”,
但我还是很感谢他让我记住了一首好歌,
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校园乐队雨后春笋般的日子,
对于民谣的感觉还在同桌的你和上铺的谁谁谁上面

歌词里说: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对我说的是什么
你为自己的清醒承受着多少痛苦
你多么努力想让它们得以解脱
但是人们却无法理会
那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倾听
或许他们现在会愿意聆听……

那时候周杰伦还是卷发出道未久,只会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
那时候章子怡还是雏儿成名未久,还只是我的父亲母亲和玉娇龙,
那时候乔布斯还是半仙封神未久,这个时代还没有iPhone和iPad,

那时候的我还没遇到我的前女友,却早已打包好所有的童年和少年

时间在日复一日时间日复一日垂直下降,
那些支离破碎的白日支离破碎混声重唱,
黑夜准时降临,天上的繁星却难以再独霸四面八方,
一个,索然无味的年月

那时我喜欢爬上家里阁楼在屋顶看星星,
那时北斗七星就高高挂在我的正上方,
那时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
那时我害怕进入睡眠那阴森不期的冒险

原来那是没发育的梦想,
我却被它完全洗劫一空


C、
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
那是大学时才明白的道理,
以前总有人说我早熟,
后来才发现是熟的不是地方

大二开始我很少上课,
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老图书馆看电影,
一个大耳机,一台电视机,很多录影带,
我可以待上一天,直到星星出没的时候

我就那样过了好几年,
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没有人走进来,
没有谁走出去

回头看看来时路,
回忆、青春、昨天在偷偷陨落,
梦想越来越脆弱,而我越来越老,
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要先消失吧我想

象是一棵种在迷宫里的植物,
从不在乎迷宫的出口在哪里,
城市的夜晚再难见晴朗,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大学后去的第一家公司叫李奥贝纳,
这位祖师爷曾说,
“伸手摘星可能听起来有些天真,但却是我一个热情信念;
也许这个世界真该多一点这样的浪漫。”

公司名片背后印着一个伸手摘星的人,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
原来在这个世界,
星空还能留存在每个人的心里


D、
很久没去电影院,
去看一部真正称之为感动的电影,
“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独白轻浮,和一封左支右绌一封不知所云的情书

五月天在歌中唱到:
命運偷走如果 只留下結果
時間偷走初衷 只留下了苦衷
你來過 然後你走後 只留下星空

回忆像不变的星空,引领你走进十字路口,
一个人,还是一个人,习惯一个人,
却会记得某年某刻头上的那片星空,
勇敢的独自飞跃月光倾斜的城市上空

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
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


———————— 献给你我,和所有依旧怀有梦想的孩子们

 5 ) “我們一起”填滿心的缺角

在看電影之前,《星空》就是我最喜歡的幾米繪本,喜歡繪本中特別鮮豔又特別幽深的孤寂感,極具衝突,彷彿將心靈深處的秘密悄然翻起,讓現在的自己與內在小孩並肩而坐。 對我而言,《星空》就是內在的自己,那個明明應該長大,卻還是小孩的自己。 我習慣把書放在床頭,讓繪本中的女孩和男孩陪伴我在無數失眠的夜裡。每當色彩斑斕的畫面浮現眼前,我那被現實反覆折騰的浮躁之心總會緩緩沉靜下來。 在我心中,沒有人能將難以言喻的“寂寞”表達得比幾米更透徹,那些瑰麗無比的畫面佐以簡潔卻意謂深長的文字,便能觸及我心中無人知曉的內心世界。 之前幾部改編自幾米繪本的電影,總是形似神不似,雖有繪本故事,卻無法以細緻畫面和動人細節呈現幾米繪本中既璀璨又寂靜之感,每次看完總是失望而返。 看完電影之後,我發自心底的微笑了。寒冷的夜裡,彷彿有道暖流流過心頭,久久不散。簡單的故事以一種屬於幾米式的安靜氛圍,層層推進,從前所未有的豐富視覺到敞開心房後的溫暖感知,我終於在那片燦爛星空中看到更深邃的美麗。 【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 電影以一個十三歲小女孩的視角為主。女孩與父母住在豪華的大房子裡,有一間專屬的房間,房裡琳瑯滿目擺滿了父母為她買的各式東西。她看起來什麼都有,唯一沒有的是,快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總是吵架,一家三口原本應該美好的晚餐時光,不是一片靜默,就剩她自言自語。她懷念以前父母一左一右陪她一起拼圖的日子,也懷念小時候與爺爺住在山裡的美好歲月,那時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什麼都沒有,但她很快樂,感覺自己彷彿擁有了全界。 現在的她,很寂寞,經常一個人,沒有人了解她,也沒有人真正在乎她。她總是默默流淚,淚流完了,寂寞卻還是那麼深。 她看似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 這不也是我們大部分時候內心的真實寫照嗎?小時候努力唸書,長大後好好工作,過著一種讓所有人放心的生活,但在一切漸入佳境的同時,心卻沒有因此更感富足,反而有個隱形黑洞不斷在心底擴大。 為什麼擁有更多了,卻比什麼都得之不易的從前更感匱乏? 網路手機的頻繁使用,使得人與人之間看似越來越緊密,然而事實上,什麼都能說的同時,卻好像什麼都沒說;什麼都看的同時,卻彷彿什麼都沒看見。 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擁抱自己的心,我想,這才是人之所以深感寂寞的真正緣由。 縱然我們都知道寂寞是人生常態,並不是與別人一起就能解決的生命難題,但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中,若有一雙願意陪你一同凝視的眼睛,即便此刻天空濃霧密佈,你也一定能看到心中的那顆最重要的星。 那顆星的名字就叫:愛。 【“我們一起”就能填滿心的缺角】 電影中,男孩的出現,如同原本濃霧密佈的天空開始放晴,霧漸散去,一顆閃亮的星開始發光。 女孩發現男孩和她一樣不愛說話,總是躲在自己安靜的世界。她不由自主地跟在男孩身後,學他在文具店裡偷文具,並因此露出滿足的笑容。對女孩而言,“我們一起”做同一件事的默契,就是一種內心的陪伴。 她最想要的,不過是陪伴,但最難得到的也是陪伴。 她想和總是吵架的父母一起完成星空拼圖,她想去醫院陪伴生病的爺爺,但是父母總是讓她等一下,爺爺卻再也等不了她。 她的心,漸漸像眼睛一樣,開始不斷流淚,像最後缺了一塊的星空拼圖,也像最後爺爺給她的那隻缺了一腳的大象,再也無法完整。 所幸,女孩缺了一角的心與男孩缺了一角的心,竟不謀而合。 男孩在文具店提醒傷心欲絕的女孩別忘了付錢,女孩在狹窄巷弄勇敢與欺負男孩的同學打架。他們一起佈置教室,一起面對世界的殘酷,一起前往世外桃源。女孩經常掛在嘴邊的“我們一起”終於有人與她真正一起,無論好事壞事,都願陪她一起。 電影中最溫暖的一句話,莫過於這句再平常不過的“我們一起。” “我們一起”意味著快樂有人分享,難過有人分擔;“我們一起”再遠的地方,再黑的夜,也不怕迷路;“我們一起”就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只要你懂,心就不寂寞了。 我想起我聽過最動人的情話,不是我愛你,也不是我想你,更不是什麼與永遠或不變有關的誓言,而是“我們一起,不管你在哪裡,我都陪著你。”我發現自己和電影中的女孩一樣,並不需要滿屋華服與太大的房子,我最想要的是足以容納兩人空間的小世界,以及一雙無論去哪裡都不放開我的手。 對我而言,“我們一起”的終極意義就是“不離不棄的陪伴”。 所謂不離不棄的陪伴,未必是朝夕相處,而是自始至終一直將所愛的人放在心中無可取代的位置,這個位置不會因時間而消逝,也不會因距離而變改。它是無形的時光機,只要把心打開,就能看見內心深處唯一的那顆星依然為了溫暖自己而閃閃發亮。 【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心】 我非常喜歡電影一如繪本的豐富色澤,女孩家瀰漫著濃郁的法式家庭氛圍,她的房間沒有一般少女的粉嫩氣息,用色大膽,頗具藝術感。然而,如此鮮豔的美麗卻與她黯淡的心呈現極大反差,就像繪本裡的畫面極盡燦爛,映照出的卻是我們內心幽暗的孤寂。 我想,不快樂的女孩,根本看不見她住的地方有多美,她的心早已掩蓋了一切。所以當她難過的時候,總是將箱子裡滿滿的寶貝一件件往外丟,她丟棄的不只是物件,還有她以為不再被愛的自己。 我們的心境,往往決定我們看到的世界。 於是我想起也曾在極度情緒下丟棄心愛東西的自己,當時以為自己不想要了,但不想要的背後其實是被傷害與失望所籠罩的心。不知如何自處?只能眼不見為淨,但如此也解決不了內心無止盡的失落。 只有心境得到改變,才能重新看到色彩洋溢的世界,即使真實的顏色並沒有那麼燦爛,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幻想中那無與倫比的美麗。 幻想,並不是空想,也不是自我安慰的心理反應,而是一種當下心境的折射,比真實所見更真實,是內心真正的樣貌。就像電影中女孩與男孩一同坐上往森林穿梭的小火車,經過歲月的侵蝕,小火車的外觀顯得老舊斑駁,山裡的夜漆黑一片,唯一的光源是火車上的燈,女孩凝視窗外,睡著的男孩不自覺靠上女孩的肩,女孩露出溫暖微笑,原本平凡無奇的小火車頓時光芒四射,一飛上天,絢爛了整個天空。 如此絕美的畫面讓人彷如置身夢中,卻是逃離城市的女孩那一刻心中最真實也最美好的畫面。這就好比與喜歡的人一起去喜歡的地方,一起做喜歡的事,即使身處喧囂煩雜之境,我也一樣能感受到發自心底的安然與靜好。 有愛,且感受到愛,我們就能在平凡之處看到女孩內心的繽紛世界。若沒有愛,或者明明有愛卻無從感受,再美麗的世界,我們看到的依然是黯淡一片。 在早已看不見星空的城市裡,我看著電影的星空,感受到指尖傳來的暖意,那一刻,我終於看到前所未有的燦爛星空,在心底,在與愛同在的分分秒秒裡,我不再感到寂寞,只想好好緊握手心的溫度,在時光消失之前,用更大的能量留住愛,留住屬於我的星空。 【以為會消失的愛,原來一直都在】 女孩問男孩:“兩人之間的愛,會消失嗎?”男孩黯然點頭。 然而,長大以後的女孩卻慢慢發現,其實“愛”比我們想像中更強韌。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用心看見它的存在。 以前她總以為成天吵架的父母早已不愛她,連一向最疼她的爺爺也言而無信,未將大象的腳完成就離開她。以為不再被愛的傷害,成為十三歲女孩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直到她在最脆弱的時候遇見那個陪伴她的男孩,讓她看見濃霧散去後的星空,也讓她懂得了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男孩就是她的星光與心光。 多年以後,小女孩長成大女孩,男孩的溫度仍未消失,她終於明白她始終擁有愛她的父母,即便他們已不再相愛;她也從不曾失去爺爺的愛,即使她再也看不見爺爺,但爺爺森林小屋中她的畫像不會消失。 在我眼中,《星空》中的小女孩與小男孩長大以後,就成了《戀之風景》的大女孩和大男孩,他們不只共享同一片星空,還在獨自所見的風景中看見對方。因此,女孩把男孩放在心中那個無可取代的位置,就像男孩從未忘記過她一樣。缺了一角的星空拼圖,也被男孩用“心”填滿了。 我在《星空》中隨女孩一同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看到淚水灌溉下,貧脊的心開出了更美更燦爛的花朵。我不再放大自己失去的一切,而是細數一路走來的溫暖陪伴,並在心中那個無可替代的位置與我最愛的人深深擁抱。之後,我再度看到女孩和男孩一起坐上發光的火車,往幸福的森林小屋前進。 我們是《星空》中悲傷的小孩,也是現實中孤寂的大人,悲傷與孤寂雖是人生必備的顏色,卻未必是最主要的色調,悲傷中依然存在的小幸福,孤寂中未曾消失的小美好,讓我們未能盡如人意的人生始終保有溫暖色澤。 《星空》的盡頭,讓我明白了:不會消失的愛,就是我們平凡人生中最不平凡的幸福。無須刻意追求,因為它一直都在,只要用心,就能看見;只要願意相信,心的缺角,就能被愛填滿。

 6 ) 拍電影不是拼拼圖

說實話,我喜歡劉若英,喜歡幾米,喜歡桂綸鎂,所以對這部電影期待了很久。香港亞洲電影節的時候,沒能搶到《星空》的票還很沮喪。當然,除了有我喜歡的演員之外,電影的宣傳文案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電影簡介里寫著“這是一部聽得見心跳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你將想起曾經也有那樣一個人,讓你不顧一切地產生驚人的能量,無論如何,要和他一起去冒險,看看這世界的美好”⋯⋯這些話讓我在film editing的課上思緒一直徘徊在回憶里。但是,事實證明這是一部完全無法讓人入戲的電影,相當失望。跟我同去的朋友看到一半忍無可忍提前離場了,而我堅持看完的原因只有一個:如果我沒有把電影看完就來評價的話顯得太不客觀了。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非常明顯的技術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我稍後再說,因為我知道大多數觀眾是不會去關注電影的技術的,大家關注的更多的是劇情,那我就先來說一下劇情好了。

作為一部改編自幾米漫畫的電影,故事原本應該是一個優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因為原著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的,而漫畫和電影的媒介特質差別太大了,因此如果改編不好的話,故事就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矫揉造作不自然。首先,台词真的非常糟糕,这不是生活中两个活生生的“人类”之间会出现的对话,太书面,太刻意了,导演急着想把那些带有人生哲理的话语告诉观众,但是他忘记了,电影最大的特质存在于视觉元素,用我的Film Production课的老师的话说,如果一部电影关掉画面以后丝毫不影响观众理解的话,那就没有必要拍成一部电影了,那就是一个广播剧。这就是《星空》的最大软肋,影片的主旨不是灌输的,而是借着情节的发展让观众自己去体会的。影片一开始便出现了那句点题的旁白: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仰望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那么,我想问一句:然后呢?我承认这句话本身很有feel,但是影片却没有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仰望星空可以让世界变得好大好大。

其次,电影尽管改变自漫画,有点魔幻超现实主义的意思,但片中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符合逻辑吧。什么叫符合逻辑?简单地说就是A推出B,B推出C,C推出D⋯⋯以此类推。这样才能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流畅自然。导演林书宇,同时作为编剧,他始终扮演着上帝之手的角色。他希望主角做甚麼,因此,情節安排相當隨意,整體顯得鬆散不緊湊,即便觀眾遲到了或是中途睡著了,都不至於影響其對故事的理解。

再次,我表示兩個小朋友的演技實在太稚嫩了。徐嬌表演太用力,極盡誇張之能事,這暴露了她其實根本不了解小美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小潔則是另一個極端,一味地扮酷,樣子太欠抽了⋯⋯兩個主角的對手戲顯得生硬乾澀,完全沒有表現出兩個來自破碎家庭的小孩只見的惺惺相惜,又談何給彼此勇氣和力量去面對這個不怎麼完美的世界呢?而劉若英、庾澄慶和桂綸鎂又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戲好,戲不好,一味地追求技術,難免淪為形式主義。我個人認為“導演”之所以叫“導演”,是因為導演最重要的職責是指導演員演戲。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裡面的所有演員都沒有在認真演戲,如果連演員都是跳脫在故事之外的,觀眾要如何入戲?

好了,講完劇情講技術好了。簡單地說一下,說多了說細緻了也沒有任何意義,豆瓣畢竟不是適合進行學術博弈的平台,我知道在這裡大家講究的都是feeling,甚至有人說技術甚麼的都是浮雲,feeling才是最重要的。對此,我百分之一百地不認同,但是我也無意去爭論,畢竟如果隨便哪個觀眾都能把技術細節揪出來,就不存在專業的電影從業者了。

在吐槽以前,先說一下我認為該片也並非一無是處,起碼收音和美術很出色的。杜篤之不愧是侯孝賢的御用,水準相當穩定。美術組整個還原了幾米漫畫的氛圍,相當出色。

但是,攝影和燈光就太有問題了。首先最基本的,居然多處出現out focus的情況,對於一部上院線的電影,這怎麼可以接受!!其次,光圈開太大了(這是幾乎所有台灣小清新電影的通病),景深根本沒必要那麼淺,深焦鏡頭反而可以做更多調度上的變化。再次是廣角畸變的問題,幾乎所有室內戲都有這個問題——畫面邊緣出現球面變形。我不知道是不是導演追求的就是這種效果,如果是的話,我表示無語。還有就是燈光的問題。燈光根本就是在醜化演員,庾澄慶的所有畫面都非常難看,光很硬,臉上的明暗對比相當強烈,而且陰影部分把演員的五官缺點都放大了,甚至小美和小傑在樹林里的那一段太有恐怖片的氛圍了⋯⋯

剪輯是我最不能忍的地方,以至於在我無意識的情況下我在電影院裡對該片的剪輯暴了粗口。剪輯非常地跳,連最基本的motion continuum都沒有做到,幾乎所有的動作剪輯點都是不對的。除此之外,音樂的入點和出點也沒有掌握好,頗有靠音樂就剪輯的嫌疑。

拼圖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道具,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貫穿始終的意向。但是,我想說的是拍電影不是拼拼圖。不是說把一個一個零碎的情節片拼在一起就能構成完整的敘事。電影的每個場景都是彼此聯繫,彼此推動的,否則電影便淪為了生活,談何藝術的再創造?

我想,對於林書宇導演來說,他也丟失了一塊很重要的拼圖。

 短评

影片画面很美,镜头干净清新,但故事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导演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很模糊。家庭情感戏过于空洞,情绪被导演强推强拽,两个小主角的情感戏让人别扭,好感过于浓烈,破坏了影片想要赋予的清纯气质。影片有几处泪点,但那只是人的生理反应,不是心理共鸣带来的情绪反应。

5分钟前
  • 什么
  • 还行

很喜欢 最后出场的桂纶镁

10分钟前
  • 海上花
  • 推荐

请教:刘若英跳的那段舞出自哪部老电影?

12分钟前
  • 走马
  • 还行

“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11月4日首映。恋星空情节的人必须看。五月天唱的主题曲。从某一刻开始。突然的。就有点偏爱五月天了。。。

16分钟前
  • ﹎螢火蟲。
  • 力荐

我只想說:我的那個穿鴨蛋青顏色外套、笑起來腼腆羞澀的少年如今哪去了?

1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很青涩很朦胧 就是不太喜欢频繁出现的动画形象。。。

1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还行

唯美 有情怀 无情节 视效完美 音乐上佳 台湾版《天使爱美丽》

23分钟前
  • 悍客.罗
  • 推荐

这是一部听得见心跳的电影,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某个瞬间,凝结在时空里,深深的无法抹灭。

26分钟前
  • 有有
  • 还行

最后五分钟片尾曲,几米+五月天,瞬间击败了整整100分钟的电影。看着几米的原画,让我深深觉得,许多艺术手段之间其实是不能相互转换的。

30分钟前
  • 月色琉璃
  • 还行

“有阴影的地方 必定有光” 电影本身略显薄弱,但表达的味道基本符合几米风格,春风拂面的感觉,没有期待所以有惊喜。片尾曲是五月天的《星空》,配上几米绘本的画面,美不胜收,一定要看完再出影院。“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

3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 在街角的拼图店”,所以最后孟克柔的对面站着的不应该是张士豪吗?

33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不同于其他小清新恋爱剧的甜,有一种咖啡般的香醇

35分钟前
  • shield
  • 推荐

柔软心灵初见人世别离时的一滴泪催促着少年用力寻找爱他人的力量,这懵懂与爱情大有不同。穿越城市,穿越森林,短暂的惺惺相惜可以燎原。从此幼嫩的坚强的开始成长,枝繁叶茂,直至撑起一片能够容纳人生百味的绿荫。

36分钟前
  • 四木九(已故)
  • 力荐

少女的主观视角,主观叙述,主观镜头,呈现出自然的“稚嫩”状态,非常难得而罕有。视觉系都市童话,升格的形单影只。

3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凑热闹来哒

39分钟前
  • 兽兽·美术吗?
  • 还行

没必要用太过严苛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有关13岁的童话故事,就像13岁的小女孩也永远无法理解中年妇女的眼泪与悲哀。剧情单纯,画面舒服,音乐妥帖。徐娇明明也标致苗条。“在结束之前,能抓多紧,就抓多紧。”再成熟的人也应该保有赤子之处,愿一切还有幻想留有纯真的人,永远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42分钟前
  • .
  • 推荐

徐娇小弟弟

45分钟前
  • 红烧肉日记
  • 还行

童年生活的小木屋,乡村夜晚的繁星,那是小时候最珍贵的记忆

49分钟前
  • STUDIO
  • 推荐

内地院线应该多一些小孩子搞对象的片子,少女的童话异想世界与台湾的文艺腔。虽然远不如《九降风》,不过林书宇依然是有些水平的。刘若英终于成老清新了,呵呵。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你知道我有多希望最后出现在拼图店的人是陈柏霖啊!!!!

57分钟前
  • 米老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