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运

完结

主演:刘劲,谢钢,史鑫,胡亚捷,韩中,茅菁,杨步亭,霍青,王超,周显欣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剧照

国家命运 剧照 NO.1国家命运 剧照 NO.2国家命运 剧照 NO.3国家命运 剧照 NO.4国家命运 剧照 NO.5国家命运 剧照 NO.6国家命运 剧照 NO.13国家命运 剧照 NO.14国家命运 剧照 NO.15国家命运 剧照 NO.16国家命运 剧照 NO.17国家命运 剧照 NO.18

 长篇影评

 1 ) 再现决定国家命运的两弹一星工程的艰苦卓绝【转文】

从10月7日开始,29集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与观众见面了。笔者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片。
  
  该剧以动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和历史人物,全景式的再现了当年我国人民,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工农群众,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毛主席坚定的决策下,在周总理的坚强领导下,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指挥下,发扬一不拍苦,二不怕死,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的两弹一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威风,为我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大国之林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使我们想起共和国那段令人难忘的光辉岁月。
  
  历史证明,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中国人民有骨气有智慧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英明决策的展现。
  
  1945年8月6日原子裂变的火球在广岛出现前,研制这一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在几年间严格保密,世界上的人们几乎都是在第一次核轰炸后才知道了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10月1日,苏联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等于苏联承诺对中国实行核保护。
  
  谁有了原子弹,谁就不怕讹诈。整个50年代,是新中国的多事之秋,美国至少对中国有过四次核威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第一次就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决定入朝参战,他冒的最大风险就是美国人的原子弹,但他对此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一点动摇。第二次还是朝鲜战争,打到1953年3月,美国人已付不起人员伤亡的惨重代价,坐上白宫总统交椅的艾森豪威尔恫言使用核武器对付毛主席。第三次是1955年台海危机。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解放大陈岛在内的所有浙江沿海岛屿。美国会参议院紧急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提出例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第四次是在1958年,恰是中苏“蜜月”就要结束之时。蒋介石有了美国人的核武器撑腰,开始将10万地面部队部署至靠近大陆的金门、马祖两岛,异想天开地准备反攻大陆。
  
  毛泽东主席不吃美国人的那套,你有你的原子弹,吓不倒我,我大炮照轰,按照计划继续炮轰金门、马祖、软下来的是艾森豪威尔,他还是怕动用核武器的后果,称“对任何地区问题都不想使用核武器”,并要蒋介石撤出金门、马祖。退踞台湾,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毛主席和中央意识到蒋介石放弃金马将会削弱与大陆的紧密联系,使台D势力趁机张力,做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至10月25日,历时64天的金门炮战终于告一段落。
  
  新中国曙光在即之时,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的想法就已经在毛主席心中酝酿了。1949年春季,在毛泽东主席的同意之下,周恩来批准拿出外汇让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钱三强在法国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和其他一些仪器、图书、资料等。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首次访苏,更加重了他自己手里要有原子弹的想法。毛主席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进行了参观游览,还看了不少电影,如《拿破仑》、《彼得大帝》等。其中有一部是苏联进行原子弹试验的纪录影片。回国后的一天,在毛主席的房间里,他突然问卫士长:“你说原子弹厉害不厉害呀?”卫士长回答说:“原子弹的威力真大,确实厉害!”毛主席没有说话。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
  
  1950年5月19日,由毛主席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从事核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在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钱三强任所长,王滏昌、彭桓武为副所长。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回国,来到原子能所。从1950年到1954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用钱三强定购回来的这批仪器、资料和我国自己制造的实验设备,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培养骨干,为创建我国核事业做了基础准备。1953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一行26人前往苏联进修核技术,但此行并没有触及核心技术。
  
  是时,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也直接向毛主席建议:新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主席: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他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1954年秋,毛主席决定由彭德怀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前往苏联观看核爆炸试验。
  
  1955年1月初,周恩来总理把薄一波、李四光、钱三强请到办公室,详细了解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和铀矿资源情况。了解了核反应堆、原子弹的原理和发展原子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条件,并告诉他们,中央将要开会研究。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这次会议极为机密,迄今在中央档案之中没有任何正式文字记载和音像资料。仅有的文献就是周恩来总理工作台历上的几行字和他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当事人事后的回忆,可见这次会议保密之严格。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驻地丰泽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刘**、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彭德怀、彭真、薄一波等参加。毛主席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毛泽东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周恩来表态说:对人才培养要大力加强。
  
  毛主席看看大家,接着说:“你们看怎么样,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吃饭的时候到了,大家来到餐厅,餐厅里摆了三桌饭菜。毛主席坐的那桌,他的右边是彭德怀,左边是李四光,钱三强坐在他的对面。因为是毛主席请客,意义又不一般,破了四菜一汤的规矩,特意加了两个菜,摆了六个菜,毛主席平时滴酒不沾,这次却特意斟了一杯红葡萄酒。毛主席站起身来,举杯大声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中国原子能事业就此拉开序幕。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核武器计划,代号为02。同年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
  
  1956年1月,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制订规划活动展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有全国757位科学家参加,历时7个月完成草案。全称为《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这个规划提出57项重点任务,集中发展核科学等相关现代科学技术。1956年11月16曰,全国一届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国核工业的设计和发展工作。
  
  实际上,毛主席在1955年伊始提出搞自己的原子弹,是他看到,作为一个大国,靠苏联的核保护,毕竟不是办法,也是靠不住的。赫鲁晓夫对中国发展原子弹的想法并不赞同。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赫鲁晓夫刚坐上第一把交椅,地位并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苏联军队于1955年底以前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将该基地交还给中国;将中苏合办的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新疆石油公司、大连轮船公司和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于1955年1月1日起完全移交中国,中国数年内用出口货物偿还;苏联给中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程,扩建141项工程;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际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及《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在10月3日中苏领导人最高级会谈时,赫鲁晓夫问毛主席:“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主席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赫鲁晓夫一听愣住了,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搞那东西费钱费力,又不能吃,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藏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毛主席听了很不高兴,将香烟掐灭:“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赫鲁晓夫以教训人的口气说:“目前你们还是集中力量搞和平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事业,改善人民生活为好。”毛主席软中带硬地回敬说;“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要多进行协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岂不很好吗?”接着,又不失时机地提醒说:“赫鲁晓夫同志,你做事要谨慎,说话要注意分寸,要有内外、亲疏,不要让敌人抓住话柄,钻空子。”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毛主席豪气十足:“我说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你看,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吗?美帝国主义没有倒,还有原子弹,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纸老虎!”赫鲁晓夫心灰意懒:“亲爱的毛泽东同志,你这样的观点使我很吃惊。在原子弹面前,双方军队的数目对真正力量的对比和战争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谁的军队越多,他的炮灰也越多!原子弹的阴影下,军队只是一堆肉,一堆灰!”毛主席掷地有声地回答:“就算是死一半人,剩下的一半人还可以在废墟上重建我们的家园……”
  
  赫鲁晓夫知道了,毛泽东主席希望自己有原子弹,在自己没有之时,他并不惧怕原子弹,是啊,原子弹再多,也不可能与毛主席的“死一半人”相敌。转机出现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赫鲁晓夫为了拉住中国不倒戈,于1957年10月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支持中国发展原子弹。
  
  从1953年1月到1956年8月,中苏两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共签订了四个协定。
  
  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两枚地对地近程导弹模型,中国科学家也做好了原子弹爆炸的模拟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但苏联专家没有接到苏联当局的指示,以安全系数不高为由,没有进行试验。
  
  靠苏联的帮助发展原子弹的想法很快就破灭了,平地起波澜。苏联的支持是有交换代价的,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这个海军舰队的指挥权由苏联控制,被毛主席一口回绝。毛主席对来谈此事的苏联大使说,“中国不同意和平时期在本国领土上建立苏联的海军基地,我们只同意你们帮助我们建立我们做主人的军事基地。”赫鲁晓夫大为不满,决定报复。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以“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理由提出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9月,在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冲突过程中,苏联方面无理偏袒印度一方,将中苏分歧公开化。接着,在中国建国十周年庆典前后的讲话和会谈中,赫鲁晓夫对毛主席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毛主席从容说道:“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如果技术上能帮助一下固然好,不能帮助那是你们考虑决定的事了。”赫鲁晓夫随后单方面撤走全部援华专家,终止了一切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
  
  早在1956年4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他亲自牵头负责筹备。导弹研究设计院、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大力推动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聂荣臻曾经说;“1956年总理找我和学森同志谈组织航空工业委员会的事。就是说,我们要搞‘两弹'。那时候,主席也下了决心的,周总理很重视。”按照周恩来关于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的指示,到1958年,我国建设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当时,周恩来的思想是明确的:我们要“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要根本上解决,就必须自己制造”。钱学森回国不久,周恩来就亲自交代他写了一个《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1960年7月,苏联撤回了全部1292名在华的苏联专家。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工程叫“506工程”,这与中苏两国的关系密切相连。随着中苏分歧的扩大,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1957年10月15日苏中双方在莫斯科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中断若干援助项目,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苏联单独撕毁协定后,美、英、法、苏4个核大国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都实行严密的封锁。毛主席马上召集政治局会议,在1959年7月做出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造出来。为了记住1959年6月发生的这段“国耻”事,中国领导人特意将研制自己的原子弹的工程定名为“596工程”。
  
  1962年11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有七个副总理、七个部长参加(简称“中央专委”),他们是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领导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建设和核科技工作。周恩来提出了“三高”的指导思想,即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中央强有力的领导,大大加速了我国核工业的建设步伐。在全国各部门、地方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协同和积极支持下,核工业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克技术难关。有关机构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协调进展迅速,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铀矿选冶提炼、引爆装置、罗布泊试验场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作相继展开并取得突破。这里,并不是没有反复。
  
  1961年深冬,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军委的老总们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领导出席的不寻常的会议,讨论中国核导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实际就是中国还有没有能力、要不要马上发展导弹核武器。会议由刘**主持,周恩来、邓**等人都出席了会议。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会议刚进行不久,就陷入僵局。一些同志认为目前正艰难地支撑着一个6亿人口大国的吃饭穿衣,“大跃进”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和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国家急需输血,他们担心再拿出大笔资金发展导弹核武器,无疑会增加国家负担,影响经济的复苏,因此建议“暂缓”。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毛主席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第二次会议在是干还是停的问题上两种意见依然僵持不下。刘**和邓**认为,应该先将中国核工业起步的现状了解清楚,中央再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做最后的决定。经征询聂荣臻元帅的意见,决定由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承担这一重大调研任务。一个月后,张爱萍将军向中央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认为,我国的核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只要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负责,亲自领导,各项保障跟上去,1964年制造成功原子弹并进行核爆炸是可能实现的。
  
  这份在中国核导弹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报告,迅速被中央批准。
  
  1962年8-10月,聂荣臻和罗瑞卿都向中央报告力争在1964年或者1965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计划设想。11月3日,毛主席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1963年9月完成了原子弹图纸设计。
  
  1964年秋,中国第一颗用于试验的原子弹装配出来,但进行试验却要冒着遭受外来打击的很大风险。中央专委不得不制定两种方案:一是发展技术暂不试验,二是不怕威胁尽早试验。毛主席最后一锤定音,以豪迈的气派说:“要尽早试验。”196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10月进行首次原子弹试验。
  
  美国确实一直试图阻止中国的核爆炸,欲对中国核设施实行“绝育手术”。美国从1961年开始,就利用从台湾起飞的U-2高空侦察机多次飞临兰州等西北地区,还利用间谍卫星拍摄了多处核工厂及核设施照片。1963年1月22日,肯尼迪在国家安全会议上强调,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重点就是对付中国。那么,怎样才能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呢?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破裂,最好苏美联手,甚至采取军事行动,迫使中国签署核禁试条约,放弃原子弹计划。1963年7月14日,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带来了肯尼迪对付中国原子弹的计划。哈里曼同赫鲁晓夫是否愿意采取“美国行动”或“苏联行动”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赫鲁晓夫拒绝了。美国人在企图与苏联联手对付中国核武器的同时,也研究了单独破坏中国核武器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对罗布泊试验场等目标由美国实施公开的常规空中轰炸,或由蒋军实施空中轰炸,或实施秘密的地面袭击。经过权衡,美国人意识到,单独干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美国无可奈何,终于没有采取行动。
  
  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的原子弹试验基地也在紧张地建设。1964年9月,在罗布泊戈壁深处矗立起一座102米高的铁塔。为了测试这次核爆炸的性质、当量、效应在铁塔四周方圆60公里范围内布置了90多项效应工程、3000台测试仪器,它们包括飞机中队、坦克群、钢筋水泥工程、油料库、食品供应点等等。要测量的效应涉及几乎所有种类的物理效应,以及一部分生物、化学效应。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组装完成后,一列由中国最优秀的司机驾驶的专列火车负责把这颗凝聚着千百万人心血的核弹运到试验基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列所用的100多吨优质煤都经过专门的筛选,以防可能混进雷管等爆炸物。沿途经过的所有火车都要为专列让路,连横跨铁路线的高压输电线在专列经过时都要断电,以防电磁感应引起电火花爆炸。
  
  1964年10月14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为主任,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为副主任的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宣布了中央的命令:经中央专委确定,原子弹试验的零时定为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当晚7时组装好的原子弹被送到102米高的铁塔顶部,并安装好。
  
  总指挥张爱萍最后一次往北京打电话,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最后安装工作已经结束,请指示。”周总理平静地说:“中央批准零时定在15时,祝你们成功。”14时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员按下了启动电钮,10秒钟后整个系统进入自控状态,记数器倒记开始。当它从10倒转到0时,按事先的设计,原子弹进行着爆轰、压缩、超临界、出中子、爆炸的全过程。顿时,金光喷发,火球凌空,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了。
  
  当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时,毛主席十分冷静地指示说:“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查清楚。”尽管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分量,他还是再次指示:“还要继续观察,要让外国人相信。”毛主席得到了确定的报告:火球变成蘑菇云!他确定是核爆炸成功时,就很快让周总理向参加大型歌舞《东方红》演出的同志提前宣布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并在当晚22时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
  
  也可以说,中国的原子弹是被赫鲁晓夫逼出来的,毛主席讥嘲地说,要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这次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核炸弹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以至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权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观测台也测到了它的存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次核爆炸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中引起的震撼,在全球炎黄子孙心灵上引起的震撼,将是永久性的。
  
  新中国,更高地昂起不屈的头颅。
  
  《国家命运》虽然是一部历史文献片,但最终定位还是一部电视剧,不会完全展现历史全部只是还原了一部分。
  
  历史真实沉封在历史长河中!

 2 ) 片头曲问题~

就没人听出来这片头曲是《2001太空漫游》的曲子吗?一模一样,直接拿美国人的曲子使用,不知道该片的制作人怎么想的,跟本片的国家自主自强"不跟着别人后面跑"的主题理念搭吗?!演员的配音分分钟出戏~挺好一片子,为何要抄袭呢~演员和剧情据说还是可圈可点的,深受家中老人的喜爱~可以勾起回忆

 3 ) 流水账一般

看了电视剧,因为之前看过李幼斌李雪健的横空出世,感觉更像横空出世的补充版,但就戏剧张力和演员的表现,真就一般了,流水账般的存在,没法让人把感情投入进去。逆境中的那种砥砺前行,是最感动国人的,我在看横空出世的时候真能看见角色眼里的光,那种引人共鸣的家国荣耀。电视剧里真就是在演。另外选角方面,好像几个专业户就彭总,总理是专业户演员,主席的演员这就不行,果然神似大于形似,还是唐老师的主席能表现出那种伟人的气质。最后说说配音,剧里出现了彭总,我还记得他在亮剑里的声音,但在这剧里的不知道配音还是原音,一点没有彭大将军横刀立马的坚毅,电视剧虽然不如电影,但是好好拍拍还是可以的,导演功力不行啊

 4 ) 人物拿捏参差不齐,剧情线索顾此失彼

不知道真实两弹工程中的的聂荣臻是怎么样的,但剧中聂的角色最吻合我的想象;毛演得最扯蛋,而钱怎么看都象个受气包。

主要事件和人物作用,应该偏差不大,这算是很难得了。但政治口径上还是停留在中苏大论战的年代,依旧无视史实,更谈不上反思了。

从剧情看,很多大肆铺垫的线索,一转身就没有下文,不知道是情节被删,还是编剧顾此失彼。

 5 ) 是什么信念让我国的一些科学家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仍能够坚持研制出两弹一星?

知乎网的问题:是什么信念让我国的一些科学家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仍能够坚持研制出两弹一星?

------------------------------------------------

贴两段文章。

一段是关于邓稼先的,一段是马克思说的。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马克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两段文字都曾经真正感动过我。 然而现在我已经没有理想了,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好一点的前途。是真正的自私。

看了知乎的讨论,大家已经不愿意去相信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只愿意相信利益、利己,并且用这样的思想揣度他人。心里有点悲哀。

PS: 6月12日 update: 这个回答写在一个月前,当时第一名的答案否认了爱国主义在搞两弹一星时的作用,并且认为科学研究是单纯逐利的行为,一时感慨,遂有上文,没有分析,没有干货,只为反驳,不值得这么多赞。后来的一些高票答案阐述的客观细致,我很赞同,比这个答案更好的回答了问题,大家去赞那些答案吧。

评论里有一条我很在意,一位知友认为马克思这句话是自我感动,可以套用到任何事上,说希特勒也认为自己是选择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那么任何頌扬保家卫国的战士的话也可以用到战犯身上,任何革命家的理想也可以套用给叛乱者。语言并不重要,你心里的是非不要混淆。

还有一条评论,我挑出来放在这里,我非常佩服能说这样的话的科研工作者,这样的人一定比我更能理解是什么支持了艰苦条件下的两弹一星。 “轻身许国,正是我辈理想” ---------------------------------------------------------

 6 ) 一点对那个时代人的感怀!

抛开演技,人物塑造,就故事本身而言,确实另外对那个年代的人们行为佩服,为他们的奉献感动,为他们的执着而动容,为他们是中国人而自豪! 这个世上注定小人物居多,大人物暂且不论,他们能力高,青史留名的机会大.....我希望我们同样表达我对那个时代的小人物敬意,不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埋头苦干,尽管他们只是单纯的奉命而行,单纯地重复工作,但每当回忆成功的的那一天,他们可以说,他们为两弹一星做出来贡献,有他的一份功劳,就是他就是一个士兵、一个厨师等等。那时候的人没有现在人自由,没有过多的追求,但他们的一生确是值得自己自豪,让我们后辈肃然起敬! 看看我们在做什么,虽然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但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意义是什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享受着那些从鲜血中摸爬滚打的先辈们的成果,我们的回报又是什么?当我们行将就木之时,是否会有他们的自豪呢!当你动笔写自传时,是否能心潮澎湃,无比自豪呢?每当此时,都会想起保尔,也许有人会怀疑他们傻,不自由!但他们的一生会让自己觉得值了!献上我的敬意!

 短评

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是眼泪相伴。也许剧中有失真的地方,但绝不成为批判的理由。这部连续剧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建议大家看看贫穷的共和国是怎样为大家打造核盾牌的……

4分钟前
  • 马家哥哥
  • 力荐

那个年代太神奇了,放到现在,我们这群青年行吗?

9分钟前
  • 豪猪
  • 推荐

看到发射的那一刻,哭了。

13分钟前
  • 没关系
  • 力荐

那年那兔那些事……

15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力荐

很感人,也很励志,替我们的先辈骄傲,相信真实的情况一定比电视里的还要艰苦,有多少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不懈努力,向他们致敬!

19分钟前
  • 快乐卟卟
  • 推荐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在默默无闻的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付出一切

23分钟前
  • 哔哟哔
  • 推荐

向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致敬

25分钟前
  • tkyy
  • 力荐

抛开演技,抛开故事,抛开所有,感动!在哪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因为有他们这些不求个人利益而无怨无悔献身于国家建设的先辈,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才能不被列强所欺辱,才能获得以后的发展机遇。不夸张讲,能达到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绩,和他们的努力是有直接关系的。为他们点赞!

26分钟前
  • Mr. X
  • 力荐

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同一题材,拍成的效果天差地别,演员整体优秀,聂荣臻张爱萍演的尤其感人

30分钟前
  • 二向箔
  • 还行

更加细致的了解了一段历史。

35分钟前
  • 小妖哪里跑
  • 力荐

钱学森是真厉害………别人说行,你觉得他是在吹牛。钱学森乐呵呵慢悠悠地说行,那你就觉得他真行!

39分钟前
  • 小土
  • 推荐

当作纪录片,捋捋时间线,对对人物事件还是可以的。

40分钟前
  • 恶魔的笛声
  • 推荐

国家研制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史,多看看此类山子,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建设国家的不易,激发爱国热情,同时也对老一代的工农子弟兵、科学家产生了无上的敬佩!

43分钟前
  • 次仁拉索
  • 力荐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奉劝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们,想想没有蘑菇弹你们现在会怎样

44分钟前
  • fairy_tale
  • 力荐

没有当年,就没有现在。为了未来,不能忘记当初。

46分钟前
  • null
  • 推荐

一穷二白的年代、充满希望与信仰的年代、英雄辈出的年代,致敬科学家们。

49分钟前
  • 素月清风
  • 推荐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也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期,这也是信仰的时期;这是黑暗的季节,这也是光明的季节;这是失望之冬,这也是希望之春;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面前也有着各样事物。风云际会,荡气回肠,可追忆的是人物,而无法追回的是渐渐消逝的精神。

52分钟前
  • 守望129的狗
  • 力荐

不小心看了一集,伪连续剧,其实就是演员比较多时间更长的新闻联播...

53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很差

主要就是要告诉大家 原子弹和导弹 都是咱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

55分钟前
  • 兜兜未来
  • 还行

自干五泪流满面的推荐。

58分钟前
  • 像皮蛋啦飞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