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漫步

HD中字

主演:苏珊·萨兰登,西恩·潘,罗伯特·普罗斯基,雷蒙德·J·巴里,李·厄米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死囚漫步 剧照 NO.1死囚漫步 剧照 NO.2死囚漫步 剧照 NO.3死囚漫步 剧照 NO.4死囚漫步 剧照 NO.5死囚漫步 剧照 NO.6死囚漫步 剧照 NO.13死囚漫步 剧照 NO.14死囚漫步 剧照 NO.15死囚漫步 剧照 NO.16死囚漫步 剧照 NO.17死囚漫步 剧照 NO.18死囚漫步 剧照 NO.19死囚漫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囚漫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修女海伦(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受死刑犯马修·庞斯莱(西恩·潘 Sean Penn 饰)之托,前往监狱探望他。马修否认残杀年轻情侣被判死刑,提出上诉。海伦一路走访,深入村庄调查真相。一方面是被虐杀而死的无辜情侣,一方面是即将被处决的罪犯的精神依托, 海伦使尽各种办法帮助马修,但当她面对受害者双亲的痛诉以及公众的愤怒时,海伦的内心也陷入纠结的道德审判中。海伦最终感化了马修。行刑前,马修承认自己的罪行并祈求得到受害者家人的宽恕,安心而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168小时。EDA记忆清除公司第一季铁血征途鲨鱼火山女人TAXI女人信念一生幸福59厘米之夜天使18岁的流水线圣灵财富第一季少年远游钢琴家2002绝地战警:疾速追击(普通话)9号秘事第三季疯狂邮轮好想回家霍利·霍比第一季一路惊骑第16集难以忘怀的爱情氪星 第二季BLACKPINK:THE SHOW一九三六兰州兵变红蝎子3之妖惑人心意外的人生刀剑笑新传之决战比利小子第一季百妖谱 第二季歌曲物语 CINEMA FIGHTERS project蜜月的阴谋岗楼倒数说爱你变形计 第十二季我是劫机者明日方舟音律联觉专场演出2021命定天劫东瀛鬼咒嘘声金迷卡迪威奇异镇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可笑的是死囚嘴里说杀人有罪

好久没写那么多字了看完电影又看影评,我依旧觉得死囚在最后一刻终于承认自己的罪行不过是面对死亡的恐惧需要自我救赎找求解脱的手段罢了,修女开头到结尾未经他人苦却劝他人善的圣母行为看得我真的一堵棉花堵在胸口。如果耶稣流落人间遇到的是像死囚一样自私虚伪懦弱的恶魔,是否还会遵循他的博爱?行如此之恶的人怎么可能得到救赎成为“神的孩子”,在结尾处死囚母亲的落泪,家人的陪伴温馨的氛围,以及修女让死囚代入成为自己孩子受到伤害是死囚感到愤怒,知道为人父之人保护家人的责任,但是他仍然对受害者父亲的对他杀害自己孩子所产生的愤怒不原谅?真的……自私自利到凉薄!这样的人凭什么得到救赎!这不就是世上除了他的家人,别人的生死都不重要吗?所以最后通过死囚之口说的sha ren有罪的观点还有有几分可笑与荒唐。 善与恶怎么可能贪心的两全其美!

 2 ) 比死刑更残酷的是等死

这是我大二上《电影与法律》通识课时写的影评,为数不多真情实感写的作业,最近整理电脑,把它发上来留作纪念。

《死囚168小时》是1995年蒂姆·罗宾斯导演的作品。说蒂姆·罗宾斯也许大家会感到陌生,说《肖申克的救赎》大家则是耳熟能详。蒂姆·罗宾斯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安迪的扮演者。本片他并没有出演,却导演出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苏珊·萨兰登。《死囚168小时》并非直译,原版名字是Dead Man Walking,有的版本被译为死囚散步、死囚漫步,我认为都比不上死囚168小时。这本是一句口令,狱卒在把死囚送往执行室时,会这样高喊一声,大意为“死囚来了!”。散步和漫步仅仅是对Walking的直译,并不能体现出其真正含义。Dead Man Walking更强调的是程序意义而非实体意义,毕竟在场的人谁不知道这个带着镣铐的人就要被执行死刑了呢?中国也有类似的口令,影视剧里那句高亢嘹亮的“午时已到!”就是含蓄版的Dead Man Walking。此言一出,县太爷就该扔下执行令的木签了,刽子手就该举起沉重的铡刀了,按照套路,主角的救星也该策马扬鞭、带着皇帝的特赦令赶来救人了(或是主角的朋友一声令下,早已安插好的埋伏跳出来现场劫囚)。但是《死囚168小时》没有这些桥段,在这168个小时里,剧情没有被反转,死刑没有被撤销,罪行没有被洗白,时间如同沙漏里的沙子,平静地流逝着,从不为谁放缓脚步,也从不为谁加速流动,最终那一刻的到来显得平静而又震撼。

执行死刑的那个片段其实并没有拍得多么惊心动魄,没有特别哀怨连天的背景音乐,也没有多么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深刻台词,但我即使是在看第三遍的时候,仍然湿了眼眶,第一遍更是热泪直流,大概是我泪点比较低,对于生死的画面向来比较容易受触动。电影中精心设计的死亡仪器、绿色蓝色的流动液体、束缚着死囚的行刑床、面无表情的行刑官、大块的透明玻璃窗都让我不寒而栗。这些仪器设施在感官上并没有断头台、绞刑架那么直观的骇人,注射刑也远比不上枪击、砍头等传统死刑血腥残忍,先让犯人睡着,再让他没有任何痛苦地死去,可以说是人权的体现、文明的进步了。但我始终觉得,这人权、文明里,透露着些许虚伪——本质上都是剥夺人的生命,不选用断头台、绞刑架与其说是为死囚的人权考虑,不如说是为了行刑观众的感受考虑,毕竟和一个死人谈论痛苦有什么意义呢?不如照顾一下还活着的人,让他们免受血腥场面的惊吓,要是吓出点什么意外,美国私权这样发达,说不定会被提起侵权之诉的。

所以,在我看来,所有死刑,都是可怖的。

但并非无意义的,死刑让人更深刻地忏悔。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罪与罚。海伦修女几次与马修·庞斯莱谈话,都得不到关于他罪行的正面回应,直到生命只剩最后半小时,他终于开始吐露心声,承认了强奸女孩并杀死男孩的罪行。其实对于他来说,从内心认罪的这一刻这才是罪的开始。之前的警察调查、检察官控诉、法官判决定罪,都没有对他的内心造成一丝一毫的动摇。他压根不认为这是他的错,他怨社会、怨父母、怨同伙、怨律师,甚至怨受害人本身,就是不怨自己。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牢狱之苦对他来说又算什么呢?他在给海伦修女写的信中说,监狱里饮食易发胖,让人懈怠,他要多加锻炼保持肌肉,甚至还打趣死囚是狱中精英(elite)。言行举止之间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之意。这个时候,对他实施死刑,又有何意义呢?

所有的罚,都要以罪为前提和基础。法律上的罪与罚,是以客观证据而论的,不论三阶层还是四要件,满足条件即为罪,再根据法律规定,判处相应的罚。但在这部电影看来,罪与罚仅由他人认定并不够,一定要自己的内心承认罪,真心实意地忏悔,罚才具有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庞斯莱的死令人动容的原因,要是他死的时候仍带着最初与修女见面的痞气,仍不肯正视自己的懦弱与卑劣,那这个死刑毫无价值,不过是一命还一命的等价交换罢了。死亡本身并不是罚,从内心认罪,到等待死亡的过程才是罚的内容。和家人见打最后一通电话,心爱的牛仔裤被剪掉半截,被迫换下想穿的靴子,成大字形被捆在行刑床上,无不是痛苦的煎熬。尤其是躺在行刑床,等到药液发生作用的那一段短暂又漫长的时间,如临深渊,巨大的未知如同潮水席卷而来,漫过胸口、鼻腔、头顶,使人窒息。这时候,马修·庞斯莱再次回忆起那一夜在树林里发生的惨剧,无端害死两条生命,无端毁掉两个家庭,人间不可饶恕这样的罪行,唯有上帝方能直视。他真心地寻求宽恕,他的眼神不再怨恨,他看到的是充满爱的脸庞(a face of love),他对修女说,我爱你。

试问,还有什么惩罚比临死前才领悟到爱的真谛更残酷呢?

最终,人们口中的正义如期而至,它来到那个用玻璃窗与外界隔开的屋子里,爬上那张黑色的行刑床,顺着输液管流进马修·庞斯莱的身体。

惩罚终于结束了。

 3 ) 恶行发生后,我们该如何对待?

    试想下,一天,某门户网站社会版出现这样的新闻,一对青年男女在树林里面约会,突然,两个不良青年,残暴的殴打男青年将其枪击致死,又轮奸女青年,接着挥刀狂刺二十多刀,你会如何反应,我想留言一定是“禽兽”,“千刀万剐”之类。确实,面对恶性的犯罪,我们总是一阵惊愕后一阵愤怒,而在电影《死囚漫步》中,两位作恶的青年确实受到了法律的审判,其中一位还将面临死刑,这本是又一次例行的对犯罪的惩处行为,直到修女海伦的出现,让我们从更多角度看到了一起恶性案件之后的不同人的苦与痛,罪与罚。
    修女海伦本是位在黑人社区行善的善良女人,直到一天,收到了犯下上面提到的罪行的行凶者之一的马修庞斯勒的来信,决定去探望这位等待随时可能降临的死刑的犯人。我们看到,从海伦一开始她的这次探视,就面对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一个犯了恶性案件的犯人,马修虽然仍然在法律程序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保护,但是实际上,他已经被社会主流所抛弃,在人们眼中他已经与“禽兽”划上等号,他罪大恶极,他死有余辜,所以,甚至一位神父根本无法理解海伦为什么要探视这位恶人,提醒她要“小心被利用”,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恶性难改,不值得被拯救。
    马修向海伦陈述自己的“冤情”起初让本片看似有了一丝转折,似乎这将是又一个冤案的故事,此后将有仗义的律师直言,将有法庭上的精彩辩论,最后以正义律师一番慷慨陈辞和冤犯的平反昭雪而结束。但是,本片的内涵和不同就在于,它不是着力于煽情的故事,本片甚至庭审的镜头都非常之少,它更多是由海伦作为一个“导游”,从她的目光我们去探询不同人的心灵。作为制造罪行的马修,起初他的冤情声辩让人对他有丝怜悯,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知道,那更多是他的狡辩,或者说眼看死期迫近的求生本能的最后一搏。他并没有亲手杀死那对情侣,但是他参与了轮奸,他眼睁睁的看着同伴残忍的杀害他人,他是帮凶,他并不是“无辜”的,他是有罪的。我们看到,马修本身是个带着极端思想的人,是个种族主义者,有暴力倾向,同时有着脆弱而敏感的内心,尽管试图在外表死撑坚强,想表现的轻松和坦然。但是,值得思索的是,为什么马修被判死刑,而另一位罪犯却免除一死?这个角度看,马修却有“冤情”,正如他的辩护律师所说,“富家子弟从未被判死刑”,或许他有多一点的钱在当时请更好的律师也可以免于一死,但是很遗憾,他当时只有个政府指定的税务律师来辩护,甚至当时的审判中该律师几乎无作为。这正是值得思索的地方,一种程序合理化表象下的不合理,一种无形的歧视和差别,一种制度漏洞下的个体悲剧。而本片作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也很现实的展示了,面对一种制度和社会环境缺陷下的个人努力的无力感,最终,马修被行刑。
    海伦的更大困境在于,她还试图去安抚这起案件中的受害者家庭,试图在加害人和受害者的心灵安抚中找到一条折中的路线,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努力,却注定分外艰难。当海伦与受害者家人面对时,就受到了质问,“修女,我是天主教徒,为什么你可以坐到庞斯勒的身边,却不来找我们谈谈,了解我们的感受?”,“为什么你(作为一个修女)会为罪犯担忧,而没有考虑到或许我们需要你?”。面对这样的质疑,海伦是痛苦的,疑惑的,特别在她发现马修的种族主义等特征后更是内心处于自己为“帮助这样一个人”是对还是错的困惑中。但是她还是勇敢的走入了受害者的家庭,倾听他们的感受,却被误会是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受害者一方,当受害者家庭发现不是这样时,海伦又受到更大的责难。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对于很多问题,我们总是坚决的对立的看,总是带着“两分法”的目光,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不是你受惩罚就是我受痛苦。马修因为一起严重的罪行,实际上已经被大多数人剥夺一切权利,他不配活着,他不配与人沟通,他不配受到律师的辩护,任何帮助他的人都要么是“助纣为虐”,要么是“被利用”,或者脑子短路,他们被划到与马修一个阵线,所以也受到了愤怒的大众的质疑和鄙视。如果我们发现是一起明显的冤案,我们会呼唤程序正义,呼唤有人帮助他,但是一旦发现对方罪大恶极,就歇斯底里喊打喊杀,哪怕对方根据程序进行合理的抗辩,我们也失去了耐心,这个时候,大众的心理往往是,去他妈的什么法律程序,早些把这混蛋判死刑,好平民愤。所以,我憎恨一场罪行中的行为,我理解受害者家庭的愤怒,我也钦佩海伦修女这样的人在大众的愤怒中,在情绪化的社会环境中坚持一些底线,做她们的努力。海伦也谴责马修的罪行,反驳马修的狡辩,同时,她也安抚马修的心灵,让他反思自己的罪行,尽可能平静的走上黄泉路。
    片中还涉及了死刑问题的讨论,从我个人来讲,不是太相信死刑能够起到预防和警戒犯罪的目的,如果这样,中国很多重刑主义的时代简直应该太平盛世了。我认为死刑主要还是一种国家强制力下,法律约束下的“复仇”行为,使的死者家属心理得到安慰,使的大众的情绪得以发泄,即平民愤的效果。所以,死刑的方式和大众对于死刑的态度是会随着社会变化而改变的,片中已经反映了死刑存废的争论,当然,死刑废除论者处于下风,特别在一起恶性案件的背景下。但是,我想,由于死刑具有不可挽回性,所以程序尽可能合理,慎重应该是底线,就如片中的马修尽管受到万众唾弃,但是仍然有人坚持着让他在尽可能合理的程序下抗辩,而马修被注射致死也反映着死刑方式的改变。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受到了违法和犯罪行为的侵害,会很冷静的看待行凶者吗?会不急于让他受到惩罚吗?我会说,是的,别说严重的犯罪行为,哪怕一个人揍了我一顿,我也会愤恨的诅咒他死,也可能找人报复;如果有人骗了我几百块钱,我也会愤怒的希望那人被“抄家”,贫困潦倒。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回应容易极端化,情绪化,而且不可掌控,随意性大,所以,我们才需要法律的约束,才需要秩序的建立,否则,私刑满天飞的社会我认为将更加可怕。而海伦等人的可贵就在这里,她们在大众的愤怒中去探询被忽视的角落,孤独但是坚定的去呼吁宽恕和和解,所以,片子末尾,我们看到,起初对她不满的一位受害者家属也有了一丝触动,尽管只是微微的触动,但是足以令海伦们宽慰,她们做的正是让大家在情绪达到一个方向的极端时,有点触动,有点思索,这是艰难而渺小的努力,却值得我致以深深的尊重。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7534e1045ab60f9c2ce79f3.html

 4 ) 生命如此宝贵

   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很沉重。
   若是有人杀了你的女儿,杀了你的儿子,你一定想到的是报仇,看着凶手死掉,甚至自己违反法律提前解决他。但是,当一个生命结束,一个灵魂上天,你真的能够真正释怀吗?看着一个人的双眼在你面前慢慢合闭,你真的感到痛快吗?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是支持死刑的,杀人偿命,好像已经是定律了。但看完这部影片,我有种矛盾,开始有点信奉上帝了。因为在上帝眼中,每个人都是他的孩子,死囚并不是人渣,即使再坏的人,心里都会有珍贵的东西。但我又开始怀疑上帝,难道那个亲手杀了自己女儿,外婆还帮忙煮掉孙女毁尸灭迹的人,那些一连杀了十几个人的变态狂,他们真的是人吗?他们真的值得上帝去宽容吗?我真的感到迷惑了,或许这不是我应该去想的事情。
   影片最后,也是最残忍的一幕,就是用毒针处死囚犯。这里或许不应该用残忍这词儿,因为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痛快。当我看着西恩.潘那双蓝色的、绝望的、求助的眼睛,我忍不住哭了出来,给他一个生存的机会,仅仅是让他活下来,好像也不是件难以办到的事情。但一看到电影的另一头回播他杀人的场景,我的眼泪又制止了,一想到受害人和受害人的家属,我又为自己流下的眼泪感到羞愧。当时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我真的不想他死,但他也没有任何理由值得活下去。当他的眼睛慢慢闭合,他慢慢地死去,受害人的家属显得很平静。那也是,这个世上只是又死了一个人,但他们的儿子是不会复活的。
   其实影片最大的教育意义,我认为是,珍惜生命。当你看到一个明知道存活几率只有千分之一的死囚对着修女乞求道:“救救我”时,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5 ) to be or not to be

   像《死囚漫步》这样的电影注定会引起非议,因为原作《死囚漫步》就是一部坚定的反对死刑的小说,以作者普蕾琼修女亲身经历做原型。美国大概是“西方发达国家”里少数几个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之一,尽管在60~70年代由于宗教和人权人士的反对浪潮,各州停止执行死刑,但随着1976年最高法院裁定死刑本身不违宪,死刑制度又恢复了。但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甚至电影的女主角在访谈中说“我从未在银幕上见过如此有个性的修女形象,海伦的故事虽不免有些荒诞,却展现出博大的爱。”正是死刑议题的复杂性使得苏珊·萨兰登的演技展现地淋漓尽致,并使她获得了一座小金人。作为有死刑传统的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传统”这两个字和死刑正当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死刑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是显然,大家都不理解传统是什么,偷一英镑的东西或一片桑叶都可以判处死刑也是悠久的传统之一。尽管这一点看起来使支持死刑和反对死刑的人都很难堪:死刑的存废取决于大众的喜恶而不是某些深刻的道德基础。
      但争论仍是必要的,没有争论,我们就无法认清我们所支持和反对的到底是什么。神父举旧约以血还血,修女举新约恩赦和复圣。警长说:圣经说以眼还眼,修女说死亡对于通奸、卖淫、同性恋、侵扰圣地、渎神和不敬父母也是一种惩罚。宗教传统和我们的重刑传统一样,其基础早就已经消解了。被杀女青年的父亲的观点则是杀害了两个青年的马修是禽兽。尽管看起来很情绪化,但这个观点在西方和中国都有渊源。当一个人使用暴力伤害社会其他成员的时候,他就不再是社会的一员,他以自己的行动将自己推入原始的自然状态,他与社会为敌,丧失了为人的资格。而在中国,墨子曰杀盗非杀人。如果说杀人时,杀人者处于被野兽般的激情所驱使而失去人类理性还能得到承认的话,那么一旦杀人者被逮捕,他的这种激情的状态,非人的属性就消失了。而将杀人者排除出社会,在现在看来不会得到大部分人承认的。更复杂的还在后面。在事实确认和死刑执行上,争议不断。冤假错案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即使不是冤假错案,正如电影中为马修辩护的税务律师所言:假如马修多点钱,他可以聘请多位大状,一流的调查员,弹道学专家,还有心理学者,综合的理想的陪审团(当事人可以对陪审团的选择提出异议形成有利于自己的陪审团)。本案中另一个同案犯就只是如此免于死刑。和罪行无关的还有当事人的政治倾向和观点。马修在贫民区长大,一方面受到歧视,另一方面歧视黑人支持纳粹主义。如果他没有犯下罪行的话,这些东西不会给他带来刑罚或死亡之虞,但现在这使他“活该被处死”。假如他有一个媒体形象顾问的话,他不至于后悔“我实在不该这么胡说”。另一方面,死刑从斩首、活埋进化到电椅、枪击再到注射。然而,这些改变反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我们愿意改善死前的痛苦却对死亡这一消灭人的存在的重大问题视而不见。如果马修是一个穷人,在胁迫下参与犯罪,又悔罪的话,我们面临的道德难题就显得小得多,然而影片的力量在于将道德难题直接呈现出来,他穷,但他是个种族主义者,直到死亡才悔罪,直到死亡才坦白罪行的犯人。
      谁应该死去?我们如此重视受害者被杀害这一事实的原因难道不正是因为我们珍视生命胜于其他的表现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剥夺另一个生命的决定?影片没有给出答案,但它成功地引起了争论。使我们反思死刑的道德基础,思考死亡对于人类的意义。支持死刑的人们,请想一想,死亡的真正含义,如果没有答案,请给死刑犯人一个思考答案的机会。

 6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一个中产家庭出生的修女,某天收到了一封来自死囚的信,说是希望跟修女聊天谈心事。然后这个单身中女,长途跋涉的去监狱跟这个杀人犯讲耶稣。聊着聊着被这个杀人犯感动了,(或许是觉得耶稣能够感动杀人犯?)这个“好心”的修女就四处奔走,要为这个杀人犯减刑,这使受害者家人极度愤怒,甚至连修女自己的家人都不理解这种行为,让她不要再管死囚犯减刑的事了。

说实话,如果电影里表达死囚犯被冤枉的,那修女悲天悯人为其四处奔走要求减刑还能理解,但是电影里也说明死囚犯杀人事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私欲杀死一对年轻情侣,还把那女孩先j后杀),而且性质还极度恶劣。除了那修女脑子进水,我也想不出什么理由解释她的行为。如果这种恶劣的行为都能减刑,社会还能安定吗?如果要展现宗教的悲天悯人,那死掉的受害者又怎么样呢?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台湾老伯踏青时发现一些尼姑准备放生毒蛇,老伯问,这样放生,毒蛇咬人怎么办?尼姑答说:这些蛇经过诵经加持,很乖的,不会咬人,说着准备放生。老伯蒙了,急中生智说:要不,你先伸手进去看看情况?尼姑悻悻然的走了。我真是细思极恐啊,这尼姑被老伯抢白一通,估计那放生的心情完全没有改变,顶多是换个地方放生而已。对于这电影而言,那修女跟那尼姑有什么差异呢?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死囚在临死前已经悔过了。一则,怕死是生物本能,究竟是悔过还是怕死,这很难说。二则,这死囚也就是注射后安静的死去,整个过程十分钟不够。但那两位受害者呢?死前受到了多大的折磨?持续了多长时间?死囚若能减刑,那被杀死的受害者又如何获得救赎?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短评

我支持死刑。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唯一绝对的公平就是杀人者偿命,以告慰那些无辜受灾者和善良无助的人。

7分钟前
  • 静眉
  • 推荐

关于死刑是否应该执行的问题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一方面是圣经中所说的teeth for teeth, eyes for eyes, 另一方面却又涉及到人性的救赎问题:一个曾经罪大恶极的人就必不能得到宽恕么?在我看来,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也包括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它应该被尊重。死刑结束的永远只是生命而非灵魂。

11分钟前
  • CHEVALIER..C!
  • 推荐

苏珊萨兰登和西恩潘精湛的演技撑起了这个近乎神学讲义的故事。全片都在不停的发问,却又不给解答,死刑是否过于残忍?安乐死是否真的算得上仁慈?听着死刑犯陈述自己的冤情,我也差点就被打动了。实际上,这无非就是个遵从本心的故事。这世上是有十恶不赦的罪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忏悔得到相应救赎。我不认为这个故事只在宗教的层面上有意义,看着死囚犯平静地“漫步”,我知道自己无法代替受害者原谅他,但我确实敬佩他敢于面对,敢于承认的勇气。

13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虽然本片往往被划归入探讨死刑存废的社会问题的电影,但蒂姆·罗宾斯其实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人文与宗教关怀上。全程并无说教或刻意煽情,拍得相当冷静克制,影片也并不试图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而是激发观者对法律与人情的思考。穿插的闪回片断短小精悍。两位主演的表演登峰造极,苏珊·萨兰登的奥斯卡影后和西恩·潘的柏林影帝都实至名归。修女海伦致力于让死囚犯马修发自内心地认罪与忏悔,从而得到救赎。但受害者家属始终不能理解她为何“与敌人/魔鬼为伍”,连她身边的人也不明白为何她要花时间走进罪犯的内心,而不是救助穷苦人士。众人对于“圣母”的敌视,亦可见于罗西里尼[1951年的欧洲],另一个潜在话题是罪犯通过归信基督教得到的救赎与受害者家属不平衡的内心之间的冲突,参见李沧东[密阳]。(9.0/10)

1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重看,萨兰登和潘的对戏是真好啊;在之前不紧不慢地积累起情绪和张力后,清醒地面对死亡来临的庞瑟莱在最后时刻的压力下终于吐露真相、暴露出最真实的本我,进而终于与过往完成割裂、达成个人最大程度的和解,着实是段震撼的过程;罗宾斯在本片展现出了极强的掌控力,对于配乐和闪回的使用节制但不吝啬,同时大量的玻璃倒影让以修女与死囚为首的多组对立的关系在影像上得到统一。

1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神职人员神马的,脑子都有病! 片子很好,演员也很好,只是我实在没办法接受这个设定

22分钟前
  • chasca
  • 推荐

「A mother's arms are strong when her child is in danger.」「Nobody ever called me no son of God before. Thank you for loving me.」「I want the last thing you see in this world to be the face of love, so you look at me when they do this thing. I'll be the face of love for you.」

24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Killin' is wrong, no matter who does it, whether it's me or y'all or your government.} 好喜欢Sister Helen的声音啊!!!她那种非受宗教狂热的驱使,而带有一种高贵的尊严去救赎walking dead比较能打动人。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一直记错行尸走肉的英文名了。。。

28分钟前
  • azhen
  • 推荐

以怒制怒,以暴制暴,以命抵命,都是对生命的践踏。

31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真相会让你获得自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或许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杀戮,但血债血偿或许是我们仅能做到的维持正义的手段。但杀戮就是杀戮。我仍旧坚信,有一个信仰会让人更能直视死亡的来临,他的坦白和服罪,也让自己看到了“爱的面孔”。苏珊萨兰登和西恩潘无懈可击的出演。(豆瓣收藏1000部)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本片改编自修女海伦·普雷金的真实故事,苏珊·萨兰登因本片荣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40分钟前
  • (๑⁼̴̀д⁼̴́๑)
  • 力荐

Exquisite acting by Sarandon&Penn. But note this: confession to God isn't a free pass, death penalty exists for a reason.

43分钟前
  • EE
  • 推荐

原来安乐死是疼的,只是因为第一针麻醉的效果,让脸上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全部消失了,所以我们看不到死者的疼痛,这便是人类自以为是的安乐···

47分钟前
  • 大米
  • 推荐

前段看《烈日灼心》狂翻白眼的时候想到这部了。又是小时候没看懂的。Tim剧本写得真好,susan圣母附体演技破表,但即使这样的soulmate,也最终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4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1.昨儿看了让蒂姆·罗宾斯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的《神秘河》后,注意到这部助他提名过奥斯卡奖最佳导演的《死囚漫步》(刚好也是西恩·潘主演),于是今天就找来看下;2.在出演《肖申克的救赎》后,蒂姆·罗宾斯自己也编导了一部关于“监狱、罪犯”的电影;3.“…等一下,如果你真的感到难过,真的关心这家人,你就会希望,法律还我女儿一个公道,你不能两全其美,你想与凶徒为友,又奢望与我们并肩…” 还以为这又是一桩冤案?结果却是为求生而撒谎。

5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比起生死或罪否的博弈 更像是价值观的博弈 神爱世人该不该爱罪人之类的东西 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 在更多时候会让我们倾向血债血偿的绝对惩罚 而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在讨论这样的绝对惩罚是否必要 修女的角度不知道该说是站在人道主义还是站在了宗教意义上//除此之外 有的东西是会陈旧的

56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看得我好劳累。肖恩潘一般般,柏林影帝。苏珊萨兰登超强,奥斯卡影后。

58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还行

国家机器对生命的剥夺并不带来正确,也不带来救赎,如果这样以命偿命的话,那些杀了多人的人反而觉得我一人换你们这么多,值!他并不意识到自己恶,甚至会觉得己恶小,国家恶大。至于宗教的那种放下仇恨的大爱,我并不知道那是不是一种愚善,不能感同身受。最后一段配乐和镜头很压抑又很克制。

1小时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这才是人们应啊拥有的人生价值观

1小时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圣经有云: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

1小时前
  • 艾达与英曼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