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线

HD

主演: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方·基默,强·沃特,汤姆·塞兹摩尔,戴安·维诺拉,艾米·布伦尼曼,艾什莉·贾德,麦凯尔泰·威廉逊,韦斯·斯塔迪,泰德·拉文,丹尼斯·海斯伯特,威廉·菲克纳,娜塔莉·波特曼,汤姆·诺南,凯文·盖奇,汉克·阿扎利亚,苏珊·特雷勒,丹尼·特雷霍,亨利·罗林斯,杰瑞·特林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盗火线 剧照 NO.1盗火线 剧照 NO.2盗火线 剧照 NO.3盗火线 剧照 NO.4盗火线 剧照 NO.5盗火线 剧照 NO.6盗火线 剧照 NO.13盗火线 剧照 NO.14盗火线 剧照 NO.15盗火线 剧照 NO.16盗火线 剧照 NO.17盗火线 剧照 NO.18盗火线 剧照 NO.19盗火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盗火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文森特•汉纳(阿尔•帕西诺 饰)是洛杉矶警局重案组的探长,工作积极投入,打击犯罪毫不手软,因此,家庭生活危机重重,目前的第三次婚姻也面临解体;尼尔•麦考利(罗伯特•德尼罗 饰)是职业匪徒,混迹江湖多年,做事干净利落,而且心狠手辣,不留后患,组织手下成功抢劫运钞车的案子,使他受到了警方的“特别关注”。 一个偶然的机会,尼尔认识了平面设计师伊迪,两人一见钟情,再看到手下都有安定的家庭生活,尼尔也想把握自己的幸福,遂萌生退意。然而,在最后一次抢劫银行的行动中,因为叛徒的出卖,手下一死一伤,本已逃出的尼尔,带着伊迪在去机场的路上,得知了叛徒的消息,他决定替手下报仇,同时也和文森特•汉纳进行最后的较量……昆虫物语雄霸拳坛泰森传倩女幽魂 张国荣版飓风奇劫 (国语版)大明天子冰糖一夏我的女友是机器人2020钟楼怪人1996奥莉佛是狗,(天哪!!)这家伙超市特工第二季恐怖鸡守护者:世纪战元(原声版)险金风云老公们的私房钱呼啸山庄判我有罪2016蛇与彩虹复仇木偶人南京!南京!战俘没有钱陪你在全世界长大热血新仔2欧罗巴报告汉堡高地友邻SSSS.电光机王女仆刑警崩溃人生第三季走出黑暗秘密情人2018带我去个好地方圣诞小屋2008起爆珍布(2020)谍战校园不期而遇的夏天杀戮旅店凤囚凰深渊幽灵父亲的维也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天一夜2018

 长篇影评

 1 ) 六张面孔

    一个精彩的故事,七分钟绝妙的枪战,六张生动的面孔。
    Dennis Haysbert,一个可以让人信任的黑人小伙,是个优秀的司机,烤肉也很有一手。渴望一个新的开始,即便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能坚持。旧友的召唤结束了他的一切,只留下独自垂泪的女友。Xander Berkeley,似乎连个配角也算不上,他要做的只是一脸委屈的坐在沙发上,对面是发彪的阿尔帕西诺大人,没办法,谁让你睡了人家的第三任老婆呢?Haysbert跟Berkeley六年后在热门剧集《24小时》里重新相遇,一个已成了稳重威严的美国总统,另一个则在第二季里上演精彩的父子戏赚足眼球。
    再来说说主角,一部成功的警匪片,最大头的就是高智商的“警”“匪”,俩个神一样的家伙也就有机会站到了一起。此时此刻豆瓣的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小组分别有352和1089个朝圣者,不用再说别的啦吧。单就这部戏的171分钟来说,贼老罗完全盖住了探长阿。老罗的三个精彩瞬间:璀璨的城市背景下电倒设计mm,一句What the fuck's that? Barbecues and ball games?回敬差佬,最后利索的手刃叛徒。除了结尾愚蠢的站出来被帕西诺击倒,这个52岁的男人是完美的。
    最后这两张脸是干净的,青春的。Val Kilmer,娜塔丽·波特曼。一如当年Iceman和Mathilda的样子。

 2 ) 灯火阑珊处的迈克尔·曼

你可能认为《盗火线》里的罗伯特·德尼罗是影史上最酷的黑帮大哥;心醉神迷于《最后一个莫西干人》里野性难驯的丹尼尔·戴·刘易斯;觉得威尔·史密斯在《拳王阿里》中脱胎换骨;拉塞尔·克劳应该凭《惊爆内幕》而不是《角斗士》摘下奥斯卡影帝;连汤姆·克鲁斯在《借刀杀人》里的表演都让你耳目一新……你会记住这些电影这些演员,但你未必会注意到那个躲藏在电影后面的名字:迈克尔·曼(Michael Mann)。
  
这个兼制片人、导演、编剧为一身的电影奇才,出生于1943年的芝加哥。与其他不少苦熬出头的导演一样,他先是为电视台制作剧集,并埋头撰写电影剧本。这一段时期的历练无疑对迈克尔之后的电影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是拍摄电视剧出身,迈克尔的电影总是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受,不会是专讨影评人欢心的阳春白雪;而他为电视台制作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警匪剧集,显示了导演对类型片的兴趣和天赋。在 1979年,迈克尔·曼首执导筒,拍摄了中规中矩的《天牢勇士》(The Jericho Mile)。之后他又拍了《神偷》(Thief,1981)和《魔鬼战士堡》(The Keep,1983),但一样反响平平。1986年,迈克尔·曼终凭《孽欲杀人夜》(Manhunter,1986)一片声名鹊起,这部电影是根据托马斯·哈里斯小说《红龙》(《沉默的羔羊》前传)改编成的惊悚片,由布赖恩·考克斯饰演食人医生汉尼拔。之后迈克尔一路坦途,接连导演了影迷们耳熟能详的《最后一个莫西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1992)、《盗火线》(Heat,1995)、《惊爆内幕》(The Insider,1999)、《拳王阿里》(Ali ,2001)和《借刀杀人》(Collateral),成为好莱坞一线名导。
  
迈克尔·曼是信奉慢工出细活的导演,从影至今二十五年,却只推出了9部电影。这个满脸学院派气息的老头对细节的关注是众所周知的,不能忍受影片中任何一个暇疵。《盗火线》里的一段警匪枪战戏,导演请来英国空军特种部队的军官坐镇指导,单单是规划枪战场面就用了7个月时间。还有一个很流行的传说是,迈克尔·曼曾为了拍好一个镜头,让附近的机场改变飞机起飞路线。史密斯出演《阿里》前,需要接收一年的专业拳击训练,外带增肥几十磅。在《借刀杀人》里,导演为了让片中出租车的颜色符合自己的构想,经过多次喷漆、打光试验才确定下来,而这些小细节观众可能根本不会去留意。片中只有几个动作镜头的克鲁斯,也要接受严格的搏击训练,可怜的阿汤哥没少挨打。至于一个镜头上百次的NG,往往是家常便饭,简直要把演员逼疯。当然,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控制他们的是迈克尔·曼。
  
如今是一个满街叫嚣“作者电影”的时代,不少导演恨不得把电影当成自己的日记本,演员们不过是上帝手中的棋子而已,希区柯克的名言“演员都是畜生”成了不少伪大师们的座右铭,仿佛不如此便显不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与牛逼。事实上,在一部电影里,演员如果表现出太过出众的个人魅力,把观众的目光和导演的风头抢得一干二净,的确也不是什么好事。但迈克尔·曼似乎是胸有成竹的,他给予演员最充分的演绎空间,演员的表演成为他电影最为吸引人的特质之一。德尼罗演过无数的黑帮老大,但《盗火线》里有情有义的尼尔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有惊艳之感(很遗憾我忽略了同样杰出的阿尔·帕西诺,但他在这部电影中不过是惯性演出)。拉塞尔·克劳在《洛城机密》中已经尝试过类似的极有正义感却不断被个人脾气情绪困扰的角色,但他在《惊爆内幕》里染白头发后演出的美式中产阶级,靠着微微颤抖的双手、笨拙的走路姿态和犹疑不定的眼神,完成了很可能是他演绎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表演。在《拳王阿里》出现以前,有谁能想到一向以搞笑殊胜的威尔·史密斯能够把拳台上傲视众生的“穿花蝴蝶”阿里演得入木三分?刘易斯演出《最后一个莫西干人》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千面演员,再饰演任何角色都是玩熟手中的鸟。至于汤姆·克鲁斯,嗯,如果把他定位于靠脸蛋吃饭的偶像派是太刻薄了一点,毕竟阿汤哥也演出过《生于七月四日》、《大开眼戒》这样的电影,选片的眼光一流,但他的演技缺乏创造性和穿透力应该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借刀杀人》里的独行杀手对他而言可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虽然看起来有点傻气和僵硬)。演员们本身的实力勿庸置疑,但如果没了迈克尔·曼的精彩调教和永远在恰当角度出现的摄影机的帮助,他们不会显得如此光彩夺目。
  
迈克尔·曼的电影,永远是游走于艺术和商业之间,牢牢把握住那根岌岌可危的平衡线。《盗火线》里正邪对决的路子,在八十年代的港片中已是俯拾皆是,但迈克尔·曼却把这种俗滥题材拍出了史诗气质——长达三个小时的片长,大量的内心文戏,警察的灵魂和他三次离异的家庭一样,痛苦到支离破碎;盗贼的内心和他不设家具的房子相仿,寂寞得空空荡荡;两个平行线上的人,无法像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城市人一样满足于烧烤、踢足球、大腹便便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生活,他们一起走到边缘,殊途同归。无论是甜美的爱情还是突如其来的谋杀,背景交响乐都是人们身后灯火辉煌的都市。命运无法预测,这是生活的底色。迈克尔·曼的电影就是如此,他给你讲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人物情感冲突强烈,动作场面刺激,绝不缺乏戏剧性,能调动起观众极美好的观影经验;但影片往往余韵悠长,让你看完后有点想说些什么的冲动。
  
导演心系之处,总在电影之外。《惊爆内幕》,一个是坚持新闻自由的资深制作人,一个是割不断道德羁绊的企业高管,两个人都受困于自己的专业原则,于是被命运逼到最尖锐的境地,需要他们作出可能是一生中最困难的选择。在这部没有丝毫火爆场面的电影里,迈克尔·曼对影片节奏的控制已臻完美,除了开头一段略显沉闷外(这也是迈克尔·曼电影的一贯特色,让你渐入佳境),全片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和一个多余的镜头,所有情节围绕两个主人公的抉择展开,社会、工作、家庭不断给两人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观众的心也随之被提得越来越高。幸好幸好,结局宣扬的依然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一切有关正义的选择都不是做无用功。也许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不过如此:过一种既有原则又讲策略的生活,不是那么简单;但如果你坚持下去(或者说一条径走到黑?),那么你也许会有收获。是的,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安慰的是,这部曾摘下当年影视界人道主义大奖的电影,乃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总算不是创作者一厢情愿臆想出来的空中楼阁。
  
迈克尔·曼时时眷恋着城市与人的奇妙关系:灯火辉煌的现代都市里,为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日渐疏离,为何人人都能感受到无法排遣的寂寞?《借刀杀人》里,洛城的街灯愈见闪亮,然而孤独却是无边无际,所有人都好像那只缓缓行过城市街道的孤狼,沟通无法实现,你我力不从心,投入难以预测的命运漩涡。那么救赎之道何在?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马尔代夫,所不同的在于有些人只敢在梦里去,而有些人真的去了。杰米·福克斯饰演的黑哥们司机最后在影片结局着实雄起了一把,但过后呢?他也许还是不能到达他的马尔代夫,因为他不可能如白发杀手一般无牵无挂,他过于正常——那这部电影想说的又是什么?嘿,一个人凌晨死在洛城的地铁上,你说会不会有人知道?
  
说了半天,却好像什么都没说出来。迈克尔·曼的电影难以谈论,他不是玩弄技巧的新浪潮,理论在这里捉襟见肘,感觉反而可能贴近真相。无论如何,对于这样一个现代城市史诗的书写者,我们似乎应该对他多一些关注。

2005·2·6

 3 ) 黑帮也是社会

黑帮电影看的不多,但是我一直好奇,贼——作为一个很多人从事的行当,这个职业的人有什么生存规则,用什么技能谋生,用什么逻辑处世。
念书时候看多了武侠,总以为可以有天资过人,机缘巧合,一夜成名的英雄故事,总做梦,跑到无名孤岛一番奇遇,财艺兼备,去闯天下。不喜欢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故事,却总梦着那样的好运气。
念书的年代过去了,越来越晓得,脚印是什么意思,积累是什么价值,而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是豪迈而是艰辛。无论要做什么事,本钱一定要掂掇清楚,有出身好啊,没出身有资本也好啊,没资本有资源也好啊,什么都没有就只有靠脑子和手腕了,如果连这个也没有,那好,咱就做个老百姓天天高兴,能谋划出三餐一宿也不错。
商人有商人的路,官人有官人的路,士人也有士人的路,没本钱没书读没地位,做不得管经不得商也当不来士子,怎么办啊?还好有把子力气,这身力气就有了用武之地。中国的大侠似乎都是来去如风,半人半神,锄暴安良,甚至解救苍生,匡扶社稷,其实呢,跟土匪一样干的没本钱买卖,不过他们机会好,赶上乱世大家都干了这行,他们就成了主流,摇身一变那叫革命群众。可是,不要忘记,他们的风险有多大,他们的幸福多短暂,前一日是酒肉美人,后一日可能就曝尸街头,如果给他一块地,一头牛,安心种些粮食,平安活过百年,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愿意选择后者的。
对于做贼,没成本的一个行当,他们凭什么以小博大?又凭什么安身立命?粗鲁吗?莽撞吗?似乎不只这些。凡行业,必要组织,有组织,必要管理,要管理先有规则。何况内部竞争也无处不在。
扯远了,盗火线整个电影长达3小时,大概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贼完成任务,第二部分是兵想辙抓贼,第三部分是兵和贼的感情生活,第四部分是游戏一样的巷战片段,该部分包括最终结局的对决和死亡,这部分的恶俗不提也罢。中间按时间顺序穿插对比,把情绪逐步推向高潮。
第一部分,是否接受任务,什么代价,什么风险,怎么规划,怎么行动,怎么处理意外,怎么善后,德尼罗时刻在做一个领导的判断和决策。他收到的信息真假难断,风险莫测,要分辨真伪,事先防御,减低风险,获得利益。多少敏锐和冷静才够呢?何况对于他们,时间跟机会就是一转眼,容不得你细细思量,妥善掂掇。不由不感慨,这个行业不好干啊,风险太高、压力太大,有几个人是这块料!当然,残忍、冷酷是不可缺的,要做对他人财富甚至生命的掠夺这样违背社会公平的恶行,先要有恶性。
第二部分,帕西诺这个警察未必不冷酷,未必不残忍。兵跟贼的故事太过俗套了,往往都是靠着高手过着的悬乎来逗着观众慨叹,“过瘾啊!”哪怕云里雾里,给我们一个不可推敲,不可较真,不合逻辑的大概其。可是这里,没有预先铺垫贼邪恶的行径,兵就成了只是沉迷于追逐游戏的娱乐者。帕西诺身上那凉飕飕的锋锐,让人冷的寒啊。
第三部分,德尼罗的爱情故事,洗脱不少黑帮的血腥,兵和贼的感情世界在刻意的对比。江洋大盗文质彬彬深情髋髋,人民警察恶声恶气乖张暴戾,怎么理解呢?黑的想变白,白的被染黑。好里说,都是性情中人,坏里说,都要挣扎出自己的职业阴影。
总体上,演员的表演很出色,情节的安排比较常规。但总是一个黑帮电影里的经典作品。

 4 ) 不想去马尔代夫的猪不是好猪


有个姑娘告诉我,她很想去斐济。

我想不出斐济有什么特别的好处。“我觉得斐济和肚脐相比,没多大的区别,它们都是我不感兴趣懒得探究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肚脐一伸手就可以摸到,斐济就需要跋涉了千山万水才能到达。”

“因为,这是我前男友最想去的地方。”

两个人已经分手3年了,姑娘又更换了数位男友,对于这位想去斐济的前男友,她一直还念念不忘。
  
“其实,我都不太记得他什么样子了。样子有点帅,但就是电影里边站在主角旁边充当打手的那一型,端正算是端正,但没有什么特点。脾气倒是很温顺,钱也没多少。同后来几个相比,应该说平平无奇。但我忘不了他有这个愿望,去斐济。就是因为这个特别的愿望,让他显得有点与众不同。”

“他说过去斐济干嘛吗?”

“我们有天晚上在山顶看夜景,满城的灯火啊,闪闪烁烁的。他跟我说,斐济有一种海藻,晚上的时候会发光,在海面飘来飘去,就像这个城市的灯火一样。有朝一日,他要带我去看。”

我咳嗽了一下,问:“你不喜欢罗伯特•德尼罗是吧?”

“你问这个干嘛?”

“你也不喜欢阿尔•帕西诺对吧?”

“他们太老了。你知道我的偶像是奥兰多•布鲁姆呢!……”

我要确定这位姑娘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看到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共同主演的电影《盗火线》,那她可以继续保持这一份对于面目已经模糊的前男友的浪漫回忆。“我要去斐济看像灯火一样闪烁的海藻”,他的前男友全面拷贝了罗伯特•德尼罗泡一位美丽的书店店员的对白,丝毫不做更动。还真是相当偷懒呢!

这档子事情使我领悟到一个秘诀,如何毫不费力就可以让自己显得卓尔不群。

你要告诉别人,自己有一个特别想去的地方。通常,这个地方不在旅行社X日游的射程之内,最好是兔子也不屑于在那里拉屎。虽然不必遥远到脱离了地球,但绝对需要一段漫长的旅程。而且你要有一个听起来很酷的理由。不可以是因为那里有刺激的赌场,那里有性感的人妖表演,那里将会有无数的艳遇。

在这个年代,谈论理想多少有点迂腐可笑了,但是谈论一下理想之地,是猪也喜欢的事情啊。就算猪栏之内的风光再旖旎动人,神往一下马尔代夫也是很不错的!

凡是喜欢小猪麦兜的人,都会记住他有一个大大的愿望:去马尔代夫,那里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大家会认为,这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呢。麦兜和他的马尔代夫融为一体,散发出迷人神韵,正如同那位前男友和斐济的海藻一起,在一个没看过《盗火线》的姑娘的回忆里熠熠生辉。

还有一部我喜欢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被判了永远监禁的安迪•杜弗伦对他的狱友说,他想去一个墨西哥的小镇度过余生,它叫芝华塔尼欧,那里的海水就像梦中一样蓝。

安迪失去了拥有的一切,包括最为珍贵的自由,但谁都无法褫夺他的理想之地。因为对芝华塔尼欧的向往,激励着他越狱成功。“芝华塔尼欧”,这个名字我也很喜欢,让我老是想象着那里的海水就像芝华士一样可以痛饮。呃,是不是最好载着满满一大车的康师傅绿茶去芝华塔尼欧呢?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他们的理想之地都跟大海有关。这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生命的起源就在海洋,唯有返乡才令一颗驿动的心获得彻底的消停。而我已经生活在海边,早被海水泡成一条咸鱼了,至今觅不到一个理想之地,还真是苦恼啊。

倘若我始终摆脱不了这种苦恼,感觉到生之无趣,仍然需要找个地方了结一下,我有可能记起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的南京长江大桥,当时还算心向神往的,不如就去那里吧。

走啊走啊走啊,我终于到了南京长江大桥,没想到这里已经成了自杀圣地,居然已经有2000多人在这里了结自己。有一位艺术家为了阻止纷至沓来的自杀者,在那里涂写了一条标语: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艺术家的设想是,一个自杀者靠在栏杆上,已经眼神发直了,完全泡在自己的事情里面,觉得自己的事情比天还大,这个时候看到一行“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愣了一下——它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从绝望的情绪里拎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另有一层艺术家也未曾设想到的深意:许一个没有明天的人以理想之地。马达加斯加,虽然不晓得究竟如何,但这个名字就有一种“开动马达冲冲冲”的豪情。去马达加斯加那个不知名字的首都吧。请让眼睛向着远方,不要向着下方。

倘若你一直没啥想法,转动一下地球仪,赶紧为自己置办一块理想之地。无须首期,无须按揭,何乐不为。它的意义甚至比你现在居住的房子还要重大呢。

因为,不想去马尔代夫的猪不是好猪。不想去马达加斯加的同志不是好同志……

 

 5 ) 爱她,请活的比她长一点

    过了许久才提笔写,因为太爱它,文字只会曲解。然而再不写,我怕连曲解的感受也无法记录。
    三小时!我没觉得漫长,反而觉得不够。好想再看一眼德.尼罗陪着心爱的女人在洛杉矶阑珊夜色中边喝酒边轻声交谈的醉人景象,好想再看一眼方.基默在窗下抬头看见妻子时的灿烂微笑,还有还有……深蓝色的夜色里落地窗前凝视大海的孤单背影,家庭晚宴上欢声笑语中的落寞眼神,咖啡馆里两个相似却对立的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轻轨划过暗夜的寂寞,飞机低掠夜空的恍然白昼……
    关上电脑,我遥望窗外,心绪久久难已平息,眼前仿佛还是方.基默的妻子站在阳台上满怀深意的凝望和诀别的手势,还是艾米.布莱曼在汽车门旁看着承诺带她远走的德.尼罗近在咫尺却无奈转身离去的绝望身影。
    他说:她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
    她说:我要离开。
    他说:没有她,我哪也不去。
    她说:不是他。
    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方.基默身负重伤,可他说没有妻子,他不走。此刻他的的妻子被警方控制,以孩子的前途为要挟,她被迫打电话给他,引他过来。她站在阳台上,他的车子缓缓开来,他下车,抬头看见了她,仿佛看见了全世界,他微笑,照亮了LA的夜色。那一刻,只有他和她,所有过往都不再重要。然而,却不能相聚。她深情凝望,打手势让他走,他看懂,笑容消失,缓缓转身,沉着离开,眼神无比伤痛。而她告诉警察不是他,坐在沙发上,用平静掩饰内心的汹涌波澜……这一场诀别戏看的我唏嘘不已!谁敢说这不是最深切的爱!尽管他烂赌成性,她有外遇,尽管争吵的时候他赶她走,她亦准备离开他……
    
    他说:我一个人,却不孤单。
    她说:我不善交际。
    他说:人生苦短,能活多久是运气。
    她说:你做过什么。
    他说:跟我走。
    她说:不。
    他说:没有你,我无谓再到哪里去。
    她说:好。
    德.尼罗在杀了那个败类后从酒店下来,之前他本可以带他的女人远走高飞,但他没有,他要做他该做的事。此刻任务完成,他走下台阶,周围是慌乱的人群,他的女人在车里等他,他走向她,微笑,可他看到了一直追踪他的警探正向他跑来,他凝视她,后退,她疑惑,下车,看着他。他看看她,又看看他,后退,转身离开,留下孤单的她……不知为什么,想起《暗战》里的刘德华在公车里的那一幕。同样的人生邂逅,同样的无语诀别,没有解释,只有即将面对的孤苦人生!
    
    他说:我请你喝咖啡如何。
    他说:好的,走吧。
    他说:你想再坐牢吗。
    他说:我做我擅长的事。
    他说:我不懂做别的。
    他说:我也不懂。
    他说:我说过不会再回去。
    他说:是的。
    当飞机飞过夜空照亮地面,艾尔.帕西诺打中了德.尼罗,生死只一线,两个只能活一个。之前在咖啡馆,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比如自负,比如野心,比如对生活的态度。而他们又是那么的不同,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罪犯!他们就象两个双胞胎兄弟从小分离,不同的际遇,造成不同的人生。此刻,德.尼罗胸口中枪躺在LA机场的草地上,奄奄一息。艾尔.帕西诺走上前查看。他看着他走近,说:早说过我不会回监狱去……他说:是的。他伸出手,他紧握他手,眼中有星光闪闪。音乐响起,上帝掠过水面,他送了他最后一程……两个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是如此感人肺腑,强烈宿命感的悲剧结局,即便在过去了13年之后,仍然让人心潮澎湃!
    写到这里,心绪难表万一,觉得文字很无力,洗洗睡了!

 6 ) 从Heat《盗火线》的中文译名说开去

影片的原名叫Heat,什么意思呢?原话来自于罗伯特·德尼罗在咖啡厅里和艾尔·帕西诺的对话:“if you spot the HEAT in the street”,大意是干他们这行的人,如果一旦发现街角的风吹草动,就应该及时抽身离去,不应当有任何牵挂。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是的,这句名言后来被引用了多少次:“从前有个人对我说,别要任何附属品,在你的生命中,不应该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内抛弃的东西。”所以他没有家庭,连离海近在咫尺的豪宅也是空空荡荡,里面连个家具都没有。可是他最后还是栽在了Heat上,栽在了寂寞如雪的人生中偶然到来的温暖之上。他最后的无法逃脱,与兄弟情谊有关,与女人有关,也与感情有关。 同样,艾尔·帕西诺饰演的警察,站在他完全的对立面,却有着与他一样的人生哲学。他无法分享他的一切,无法使家庭和工作——也可说是生活的刺激的一面共存。他无法满足妻子需要的“在场”的感觉,他的人生,就是追逐罪犯,寻访情报,call机一响立刻奔赴前线,在枪与火之间度过自己的一生。 所以洛杉矶最厉害的警察与最厉害的罪犯,却是对方独一无二的soul mate。所以艾尔·帕西诺才能在罗伯特·德尼罗死时拉着他的手,表明了然他的心情,悲壮与无奈。这差不多是电影能给出的最美丽的结局了。 所以Heat的名字代表的中心思想贯穿了始终,这个名字应该翻译成什么呢?《风吹草动》也好,《天网恢恢》也好,哪怕直接翻译成《热》也行,都和《盗火线》没有半毛钱关系好吧?!这个港味十足的名字到底是什么进入大众视线的,让我晚看了这个片子二十年,而且一直以为它是和《导火线》或者《盗佛线》一类的卖枪/肉/功夫片呢。类似的译名还有the men from the u.n.c.l.e.翻译成《秘密特工》,The Bourne Identity翻译成《谍影重重》,都属于“还不如不要翻译系列”。外国片的译名真的要改改了,不是译成个“秘密”或者“间谍”或者“谜”或者“盗”,就能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 影片摄于二十年前的洛杉矶,可是很多地名和场景在今日的我看来还是异常熟悉,住在west LA的我很多时候感觉这片子就在我家楼下拍的似的。呼啸而过的大卡车穿过10号和405的junction,他们抢劫的Venice Blvd,还有海边的炼油厂,我估计是在El sugendo取的景;最后市中心那场经典的枪战发生在6街和Flower street之间,二十年过去了,那里成了我们经常去吃午饭的地方,建筑没有任何变化。

 短评

20130928在电影资料馆看过胶片拷贝放映。作为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之一,能够在大银幕上看过此片,仍深感震撼。

5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在类型片的表象下具有极强的寓言性质:孤独吞噬灵魂,偌大浮华的洛城夜晚像是一汪没有水的海洋将众人淹没,不甘于这般命运的个体不停地挣扎,或精疲力尽上岸失去再度努力的欲念,或呛水抽筋沉于黑暗冰冷的海底;互为表里的尼尔与文森特直到生死对决后才真正得到补完,简直是异样残酷的完美。

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资料馆。演技独撑的"伪大片":人物塑造非常饱满有力,加上影帝级飚戏现场(枪战戏+夜间追逐),本应是咄咄逼人的跨时代警匪大戏;可惜节奏出现问题,故事线被拉得过长(删去1/3不会出现大纰漏)而显得臃肿难堪。炸耳轰鸣的音效增加了一丝血肉感,把急迫的情绪以另一种形式进行传达,但总是过犹不及。

10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站在演员顶点的两个男人惺惺相惜~

11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拖沓的剧情推进,不合时宜的警匪题材

12分钟前
  • 徒然曜日
  • 较差

拍好枪战并不难,难的是同时展示出复杂的人性。很棒,最后同情劫匪。

1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从前有个人对我说,别要任何附属品,在你的生命中,不应该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内抛弃的东西。

19分钟前
  • 伊卡洛斯
  • 力荐

帕西诺大叔凶的时候好怕怕啊,可是他又好疼小孩子,也疼受害人家属。唉,搞不懂这样的男人。世间少有吧。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匪徒好好让人爱啊,我好想做这样的匪徒的女人啊!痴心妄想痴心妄想,哈哈哈哈哈

24分钟前
  • Miss Lucky
  • 推荐

落寞的高手终棋逢对手了。

29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他杀死了他……但都是输家

3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演技世界级,戏眼国别级,台词城市级,节奏乡镇级。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将近三个小时的紧张,过瘾啊

36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节奏太慢,片子拉的太长,有些受不了,尽管后面还算精彩。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能进我个人警匪动作片Top10。最为突出的是街头枪战和飞机场一对一这两场戏,真实且富质感,好莱坞巅峰水平的制作。三个小时,节奏掌控确有失误之处,但冗长拖沓的同时也带来人物与细节的丰满。直到最后一幕,我终于可以确定,这是一曲令人心碎的命运交响、宏大又微缈的犯罪史诗。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黑白对决的分量是这一类型片子的关键,我相信暗战从中受到了启发

46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男人的铁血豪情与命运挣扎,荡气回肠的悲怆、孤独与温柔的绝望。对手戏太精彩了!

5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两大影帝(教父父与子)的正邪角逐.

5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选择平凡的人生或者放纵而死亡,都伴随许多的无奈和不得已。那个黑人罪犯的情况就是如此,白人餐厅经理对他的到来不屑一顾,可是他为了他的家庭,不得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还有其他人也是这样,家庭、人生、生活,这些事情的意义又在哪?有幸观影两大影帝,我泪流满面!8.5

5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迈克尔曼的夜景拍得真是让人不得不爱,入选教材是有理由的(现在的高清摄影更是助他一臂之力了)。那段十来分钟的街头枪战太牛逼了,简直给跪,目前看过最屌的抢银行段落。更不用提俩大叔多帅了,连同方基默也是

6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节奏比较慢。结局比较恶心。

1小时前
  • |乐子|我拒绝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