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姐

HD中字

主演:叶兰,冯四,葛夏,冯云,李玉琴,郝帼英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姐 剧照 NO.1美姐 剧照 NO.2美姐 剧照 NO.3美姐 剧照 NO.4美姐 剧照 NO.5美姐 剧照 NO.6美姐 剧照 NO.13美姐 剧照 NO.14美姐 剧照 NO.15美姐 剧照 NO.16美姐 剧照 NO.17美姐 剧照 NO.18美姐 剧照 NO.19美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美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叶兰 饰 成年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冯四 饰)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杜焕荣 饰 中年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叶兰 饰)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葛夏 饰)作为“补偿”。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叶兰 饰)……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远唱不完。©豆瓣娱乐百分百圣诞节特别企划林中奇遇人生清理员战火连天那女人的大海六扇门之致命营救与塔克共度的圣诞节无麸质的完全真相NICECONTROL!邢少,小助理又搞事情了UP青年破镜谋杀案1992体坛秘史:不存在的女友圣堂风云(2010)补锅英雄(粤语)我杀了我妈妈妲己后传窈窕淑女斗魂卫之玄月奇缘 第二季3月的狮子 前篇小公主1995弗兰克和辛迪悲惨世界:没有终点的旅途危险的约定金钱游戏一千灵异夜之血咒美少女莫娜爆音少女球爱咖啡屋我就是我以暴制暴2022代号十三钗逃离地下天堂人体蜈蚣1百万雄师下江南西域铁骑辛迪斯复仇之渊中国乐队一世情缘

 长篇影评

 1 ) 性的明示

近年来,描述中国农村生活发展的现代电影本就稀少,甚至绝迹。去年的《白鹿原》因为大篇幅阉割让我颇为失望,今年《美姐》也是存档一年后上映,却足以让我欣喜,有幸在纷乱妖娆的娱乐场所看到一部充满艺术表达和人性思考的电影,这16块钱包了美姐的场,花得太值了。

最美文艺片《美姐》不是美在艳丽情色,不是美在清新小资,而是美在真实质朴,美在粗犷浓郁。《美姐》美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还有电影中反映的大西北土地和生长在那里的人们,还有那些包括二人台、信天游等在内的民间歌声,还有导演郝杰对乡土、对回归母性和本能的态度和坚持。在这个要求人们走出来闯天下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回过头去思考我们的成长轨迹,有多少人只记得追逐梦想而忘却了引领我们迈向梦想的最初动力。《美姐》又名《铁蛋的情歌》,铁蛋的成长成家,也是大西北农民和西北民间艺术在八九十年代变迁史的浓缩。


乡土文艺——“性”“谓”艺术

土气恶俗、赤裸直接,这种电影哪有文艺的味道?可能许多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装逼青年瞧不起闻不惯来自农村的乡下土鳖恶臭,但乡土艺术就是直截了当的。

文艺片不是一定要有多组长镜头和王家卫式的慢节奏,不是一定要有小清新式的优雅明快的旋律和美丽柔和的画面,也不是一定要有内涵有深度有隐晦有忧伤。文艺电影不都是需要装逼的电影,赤裸裸的写实风格和真情表达也是一种别样的文艺手法,我称它为反文艺手法。

为什么称之为反文艺手法,并强调这也是一种文艺手法,就不得不谈我熟悉的精神分析。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苏牧评价到:“当其他导演还在讲故事的时候,《美姐》已经在讲本能——食和性,它是社会的基础。”——我爱死这个评价了。教授这个称谓让人不怎么待见,但我要说他是《第十放映室》的总策划,你又作何感想?而且苏教授在北影有一门课程叫做“影片分析课”,这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影片分析就是对影片的情绪情感做精神分析。

个人认为,文艺的最高境界并不是遮掩最为低级的本能本性,而是敢于直面人类的弱小和丑陋的一面。

人类有三个叛徒: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是他们三个残酷地剥离了人类可悲的自尊心。哥白尼让人类臣服于宇宙,达尔文让人类臣服于环境,弗洛伊德更加“邪恶”,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让人类第一次觉悟到人类精心创造的文明背后是对宇宙、对环境、对一切失控的害怕,其中当然包括对本我欲望失控。弗洛伊德才是最文艺的,他为这丑陋的发现起了一个非常牛逼闪闪的中性名词——力比多。

“力比多”最初就叫“性”。这是人类生活的原始驱力,其他一切都是“性”的升华与压抑产生的派生物。所谓艺术,就是“性”所派生出的人类自认为最为文明的表现形式。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能有多高就体现在对人性的表现和思考。

“艺”已包含,“文”又何来?

文学讲究信达雅,《美姐》粗俗的语言风格的确够信够达,但雅从何来?这才是最被那些自命优雅非凡的装逼青年抓住不放的小辫子。大俗大雅本无区别,在精神分析的世界观里都是极端的表现形式,其背后都是巨大情感能量的释放。铁蛋当上艺术团副团长时能够在五位伟人的画像下发言,还不够上档次吗?
(16)

之前也有些疑惑甚至反感为什么郝杰要拿裸露刺骨的情色画面和台词做宣传,我也在QQ空间里分享并发表过对“美姐裸奔”那个宣传预告片的一点微词,感觉拉低了电影的档次。和我一起看片的朋友也在影片刚开始不久对我说不是很喜欢这种直白的艺术风格。

但看完电影后我能够理解了,这部影片一开始就不雅,但我认为它确实是美的,也是带给我的第一个惊喜,就是影片一开始就以美姐的屁股示人,在破腹产发明之前,我们每个生命都是从那底下出来的,哪个婴儿刚从母体出来时不是污秽粘稠的,但哪个生命不是美好的?

铁蛋的情歌等于美姐,用原名《铁蛋的情歌》真他妈球丫地装文雅,《美姐》不是更直接,更原始吗?铁蛋对美姐的情感不仅仅是狭义的性或爱情的需求,美姐在铁蛋心中不仅仅是一个要做未来妻子的女人,那是他的原欲和本能所升华凌缩而成的象征,美姐=美好未来和幸福快乐,这才够文艺嘛!

导演郝杰谈到二人台时说,对于农耕社会环境下的人民,娶媳妇生孩子种庄稼就是他们的全部,在这个教育相对落后的环境中,二人台承担着性启蒙的作用,关于这个事情,他们就是通过这些荤段子和直接观察到猪狗之间的野战意识到的。

(18)

草台班子不够资格谈论艺术,所以草台都是低俗不能称之为文艺?

草台班子就是要用糟蹋文明艺术的形式来表现草台精神。这是草根最真实、最仇恨、最爽快的呐喊。文明是修饰过的,草台是纯天然的。

老子就是下贱了又怎么着?至少老子不像你们那样虚伪。

是谁叫草台永远无法去享受那些奢华大气的贵族精神文明?答案正是那些排斥草根的贵族。贵族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让草根永远成为草根,有了这些扎根乡土的小草做铺垫,他们就能永远踩在绿地中央享受他们的高贵典雅。

哪里有启蒙,哪里就有阉割;哪里有阉割,哪里就有反抗。

自然之道并不愿意弱者消失,所以教会弱者更多一些狡黠,这个道理同样针对于男人和女人。

男权社会里,男人通常弄不清楚性和爱的区别,男人大多数情况下说的“爱”不过也是控制层面的性的变向满足;女人则必须清楚性与爱的目的,才能确保自己活着安全,所以强大的女人很早就学会了欲擒故纵,而更加无力的女人才会在无助和无奈中选择用性去交换社会资源。所以铁蛋以为爱美姐就是要跟美姐结婚,娶不到美姐就娶她大女儿;所以美姐在面对铁蛋一家时能够进退自如,但在强大的外来土豪(有牛有羊的蒙古朋友)面前不得不妥协地送走懵懂时期的大女儿。


中国农耕社会是男权社会,甚至全世界的现代文明都是男性主导,所以铁蛋、大女儿、二女儿的婚姻都不能由她们自己做主。小女儿生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环境中,所以她的个性更加自由奔放,敢于追求新事物,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她眼里的姐夫,其实就是姐夫眼里的美姐妈妈和大姐,那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无法实现的愿望。

这就是我要讲得关于电影的第二个探讨部分,还是关于成长——专业的精神分析说法即关于早年关系和俄狄浦斯期。

恋“母”情结——性之束缚


在铁蛋很小的时候,美姐几乎替代了铁蛋的亲生母亲,搂抱,亲吻,嘴对嘴的咀嚼喂食。(小普及:行为主义研究表明高级的人类接吻时感受到的快乐,其溯源来自于低等动物嘴对嘴的喂食给幼体带来的安全感,最终形成了特定的生物本能之一)美姐不仅漂亮,还会唱戏,唱二人台,而二人台这些类似的艺术形式是农村生活里不多得的精神文明享受,如此优秀的美姐怎能叫人不喜欢?

“母”不单单是母亲、不仅仅是女性,它是一种对原始客体的寻求,我们被“母”创造,因为“母”而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婴儿的“母”是喂他奶水的人;稍大一些,奶嘴和玩具会变成“母”的一部分;学会了走路说话,“母”不再是一个人,可以是周围任何一个对他特别好的人,但孩子的世界里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不能完全去感受他人的想法。铁蛋对美姐的执念就是他对自己心中那个美好客体在现实中寻找到的一个活生生的替代物。

虽然美姐回来时已经老去,但好在她有一个大女儿,大女儿继承了美姐的许多优点,所以完全符合铁蛋那个幻想中的美姐,他自然而然的爱上大女儿。这就像刚刚认识到母亲并非唯一的完美的客体对象时的婴儿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客体来满足自己的情感,比如奶嘴和玩具。

可惜的是,奶嘴玩具也是不懂得表达情感的,甚至是可以被其他人剥夺的,当大女儿被蒙古人娶走,铁蛋就像失去了心爱的奶嘴和玩具,像个小孩一样哭得稀里哗啦不知所措,玩骑驴追马他去抢亲又打不过人家,可怜又可笑的也像个孩子。这种创伤性体验虽然不是童年时期造成的,但这类似的原理却是标准的肛欲期或前俄狄浦斯所受的创伤,这种强烈的创伤让铁蛋退行到3-5岁的儿童状态,所以村里人看他都是疯疯癫癫的。

为了补偿铁蛋一家,美姐把二女儿嫁给了铁蛋。但这个替代性的客体跟大女儿差远了,没她好看不说还是个哑巴,并且铁蛋自己也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铁蛋就像7-12岁的孩子在上学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其他人的差异,一个原本天真快乐的孩童突然懂得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不完美的存在,并且经历了伤害的发生。这是一次成长的契机,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演唱了一曲《光棍哭妻》,铁蛋躺上了出门闯荡的道路。

在离开家乡的拖拉机上,铁蛋仿佛看到了当年坐着拖拉机离开的美姐,那是对过去告别的一个仪式,再见了美姐,铁蛋要去走一段没有美姐相伴的成长之路。恋母是回归和保持过去,恋母是被“性”束缚;脱离母体之客体,去重建新的客体关系才是成长必经之路,这就是“性”的释放。

没有了爱情,铁蛋将全部能量投入到二人台表演中,所以他的进步飞快,一跃成为副团长,这是有些可悲但很常见的替代性补偿。

直到一天,美姐的小女儿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此时的时代背景已经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阳光率真的小女儿不似美姐和大女儿的妩媚温暖,但是她有自由的思想,为了接近她理想的姐夫(小女儿对姐夫的情感就是当年姐夫对美姐的情感),她可以努力成为团里的当家花旦,她为了跟姐夫亲热可以主动脱衣,她为了刺激姐夫可以借团长演戏骗得姐夫撞门而入······

面对小女儿的一再诱惑,相信铁蛋内心的欲望并未消失;只不过此时的铁蛋已经不是一个小男孩了,他受过伤,也经历过在外闯荡的历练,不会这么轻易投入一段感情,他的客体世界里不再只有一个“想象中的美姐”,还有责任、家庭、道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坚守的美好纯洁的回忆。

梦想是美好的,个人的现实终究要遵循时代的命运,在有限的命运中尽量活得精彩和自由才能享受更多情感体验,在经历相同的时空中收获更多。该走的路,该跌得跤都躲不掉。你选择去玩,你就不要怕累。但铁蛋可能有些累了,二人台被流行乐和霹雳舞取代,他虽然为了生计学习,但无力再跳动,他选择了回归家庭,弥补女儿没有父亲的童年,去疼爱那个不能表达但是忍辱含辛的妻子。

关于叶兰分饰三角

美姐=原始客体,性的启蒙;大女儿=过度性客体,初恋及梦想的破碎;小女儿=客体关系重塑,弥补缺失并促使铁蛋放弃补偿而真正成熟。“叶兰的脸”即影片中“美姐的脸”,这张脸就是前文所说的铁蛋理想中的脸,那并不是现实中的美姐和她的女儿们,这张脸本身就是虚幻的梦。

惟有哑巴二女儿没有要求叶兰出演,也有此意,即让铁蛋魂回梦醒,去回归乡土,完成生命的循环。

没有人能够逃脱时代的变革和命运的规律,个人的人性在自然之性中渺小而无力,就像二人台的消亡、就像自然生命的繁衍生息。但铁蛋还有女儿,那是他最爱的骨肉和传承;还有妻子,那个将要真正陪他度过余生的女人。在这个小家庭里,他可以尽情释放他爱的天性。


结语

正如片头打出的字幕,此片正是要献给在大西北甘、陕、内蒙地区的广大乡土和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这片土地并不肥沃,却也造就了这里的人们坚韧的性格,而摄影上也较之《光棍儿》有了长足进步,用明亮的光线将大西北的黄土拍出了强烈的生命气息。个性的传承也是恋母情节的表现,包括本片的导演——郝杰。

我们需要好莱坞式的商业大片来满足我们的感官需求,但视听盛宴毕竟是梦境,所以我们同样需要《美姐》这类文艺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内心对真实人性和真实生活的理解需求。有的人看到真实会惧怕,因为真实的东西不浪漫、不迷幻,一点神秘色彩都没有,甚至是充满缺失的,但惟有真实才是最触动人心的。

《美姐》也绝对谈不上一部成熟的艺术作品,同类电影里它的表现自然不及《红高粱》,但它的诞生和存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个中国文艺片几乎灭绝的时代,它撑起了那些真正关注精神层面和艺术追求的电影人的希望,哪怕大地荒凉,浮华入侵,属于文化的精髓永远不会凋零。


最后关于我对电影的两大疑问,望高人指点:
1、《彩云之南》的乱入~~~本来想用影片中的《彩云之南》作为该日志背景音乐,但发现这首歌是唱云南的,但这是讲大西北的故事啊,唱这歌是啥意思完全不懂。
2、镜头一再重复铁蛋与二女儿分被而眠,貌似是为了强调两人没有肌肤之亲,他们的女儿又是怎么怀上的?所以总感觉这里差点细节处理。

 2 ) 影评

≪美姐≫,讲述生活在农村的铁蛋从小恋慕美姐,但长大后却和她的三个女儿展开了轰轰烈烈爱情的故事。本片远离大片的喧嚣,把观众带到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当地风土人情使得这场跨年代的爱恋更具特色。片中所蕴含的怀旧风情使得这段被命运捉弄的爱情更有一番传统风味,不容忽视的杰作。总之,值得一看。

 3 ) 铁蛋的情歌——透着原始生命激情的电影

   今天看了郝杰《铁蛋儿的爱情》发生在长着金黄色向日葵,也长荆棘和青草的黄土地上的故事,一部透着原始生命激情的电影。
   我喜欢那个穿着鲜红色肚兜,有点儿露着光屁股,奔跑着追走西口女人的马车的男孩儿,一路尘土飞扬,他还不愿停下来。路边的田地里,生长着梵高也曾画过的向日葵,始终向着刺目的金黄太阳。
   一个男孩,在最好的童年里,爱慕一个成熟美丽的“姐姐”,并且发誓要自己长大了娶这个女人做媳妇儿。这是一个男孩子比较普遍的童年经验,也许这女人是邻居家乖巧善良喜欢自己这样可爱小孩子的姐姐,也许是待自己最亲的年轻的姑姑或者阿姨,也许是其他一些孩童时倾慕的漂亮女子,总之这个女神一样的女性,是这个男孩子童年里不可替代的最纯洁的想象,他会觉得如果和这样一个人过一辈子,是很幸福的事。多数情况下,这种想象会随着青春时代的到来,转嫁到一个自己倾慕的恋人身上。
   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一个理想的故事,家世背景,这些世俗文化习俗中的东西,往往会阻碍着怀有天真地老天荒幻想的痴情小儿女。
   那个因为失去爱情而抛弃亲人远走他乡,铁了心唱粗野嘈杂难为听二人台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有种诗人的浪漫情怀,他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自己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写不出祭奠一段感情的诗句。相反,他只能坐在家门口,提溜个旧瓶和无知的毛驴儿对饮,嗷嗷地学驴叫,跟驴子说“喝一口吧,喝了吧”。谁的青春不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涩,那种胸有诗意和美好,却难逃现实折腾,最终屈服,再至绝望而想着远走他乡。
   铁蛋不会像《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那样,拾起电影梦想,最后带着不改的乡音荣归故里,然而他也有自己童年的梦想,这个梦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唱戏,竟然成了他铭记一段感情的东西,这歌词来自一年年一代代的民间艺人,不是他写的,他可能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可是相似的人生经历总能通过一些旋律和词调得以传达,足以让他痴迷,跟剧团也成为他后来安身立命的营生。那是童年时候美姐和瞎子父亲种在他心里的种子,一旦经历过人世沧桑,这些曲辞就会在内心复活,充满情感张力,这是在乡土观念中,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
   二人台的歌曲和戏曲桥段占据了这部电影很多的内容,导演似乎有意地展示这些东西,可能是担心这种活的艺术,将在崇尚机械和信息的时代消失。传承了千百年的来自泥土和青草间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学院派艺术家拉到城市的剧院去演出,灯火通明服装考究音响效果很好的音乐厅里,经过美声训练的嗓子肯定唱得比铁蛋儿婉转动听很多。可是,那种生涩粗粝的泥土味儿、对着长空和西风怒吼的粗犷,却再也无从找寻;也不会有民间艺人,走在沉雄的土地上,广袤的天空下,爱着流浪路上遇到的女子,写下新的、令人听了肝肠寸断的小调。
   二人台有点儿像陕北民歌,像信天游和走西口那样的东西,来自于黄土地和蓬勃粗糙生命个体的嘶吼和呐喊,在生存成为生活主题的地方,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生命力反而显得坚韧有力,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荆棘和杂草,拼命地吸取生命的养料,然后孤独死在为生命的欲望奔波的过程中。西部和北方的民歌,是不需要浅吟低唱的,而是像铁蛋那样,拉着大女子的手,或者并排站着,对着辽阔的原面,那上面长着秃子头一样的青草,有一片没一片的郁郁葱葱夹杂着土黄,开口用嘶哑的嗓音吼出来:山也挡不住风呀,雪也挡不住春,山神也挡不住人想人,满山山的湿土土长着十样样草,人里面就数妹妹你好……
   妹子你是世上的奇女子,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苏阳乐队把民歌里的精髓都抓住了。没有碧云天黄叶地和霜然的离人泪,但“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马莲开花根连根,我和大女子从小心连心”“红铜烟袋,紫杆杆,呼啦啦想起我的那个老伴伴”,这种来自身边常见山水草木的比兴,也足够打动柔软的人心。民间的音乐,也很“荤”——十七八岁的女子水呀水灵灵,哪一个后呀,不想抱住亲一亲,大胆的张扬诱惑、释放肉欲诉求,粗俗里透着本真。
   铁蛋和一群女人在感情上纠缠不清,孩童时懵懂的对于女性的依赖和幻想,青春岁月里刻骨铭心的初恋,倾慕自己而自己却不愿辜负的少女,从无爱婚姻渐生亲情的妻子女儿。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如此,有奋不顾身地爱过一个人,有对命运的戏弄挣扎抗拒,然后远行和流浪,最后回归到世俗的生活中,接受为人父为人夫的亲情的呼唤,然后终老一生,世代相续。人的生命境遇会有不同,比如,生活在乡村或者都市会有物质条件的差别,会有对于这世界知识的或深或浅的掌握程度高下,还有对于生命体验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就像诗词电影和民歌一样,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有一种东西是共通的:这种生命体验,这种灵魂深处的诉说和凝视,这样的人生故事,相似,却也写不完拍不尽。
   目光炯炯善于占卜的种族/昨天已经上路,把她们的孩子/背在背上,或给它们贪馋的嘴唇/塞进下垂的乳房…… 流浪的波希米亚女人们的孩子,一直在繁衍生活和相爱离别旅行,生生不息。

 4 ) 最好的语言在民间



十七八的大闺女
水呀水灵灵
哪一个后生 不想抱住亲一亲
 
揣一揣那小手手
绵又绵
亲一亲那小嘴嘴 哎呀娘呀蜜卜卜甜
 
叫一声哥哥
你千万操点心
我大大要知道了 妹妹我就活不成
 
你大大要是打你
你给哥哥告
实在要是不行 我就和他耍镰刀
 
再莫要咳嗽
打呀打哨哨
摇一摇门挂挂 小妹妹我就知道
 
热洞洞的土窑
烧上一把柴
铺上哥哥的大皮袄 枕上哥哥的嚡
 
没铺没盖
小妹妹我不嫌
只要挨着哥哥睡 小妹妹我心里头甜

一个乡下小媳妇生不出娃,跑到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
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
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
咯咯嘎嘎地笑着哪!
汪曾祺在谈小说的语言问题时,多次举过这个例子:“押韵又押调,简直美极了”。
所以,是诗歌流入民间,还是民间孕育诗歌?这认识要是搞反了,就别扯什么艺术创作真理了。高于生活算个球啊,但你来源于生活了吗?

熟悉侯孝贤电影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有个御用演员,叫李天禄,除在《戏梦人生》担当主角,其他角色全插科打诨,却次次给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语言台词是关键。最出名的当属《恋恋风尘》那句:干伊三妹。吴念真后来解释过,“干”字是极具草根性的,开口闭口的“干”只做发语词,老人家还是有一种“温柔敦厚”,不愿意没礼貌地问候别人的母亲,遂自行发明了这句。那为什么是三妹呢?因为老人觉得,一般人应该没有这么多妹妹吧。

马未都说,最直白的语言说好了是最有力量的。陕北信天游里有句歌词:“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这就叫力量。

也是郝杰的电影,《光棍儿》里的一句:爱走东的不走西,爱操屁股的不日逼。

朱文在小说《食指》里面,通过两位诗人的通信,内容说的男女情事,目标所指,却也是诗歌和语言的终极关系问题。信是这样写的:
说话的是一男一女,我觉得朴实极了,就像是最古老的诗歌。但是不能翻译,翻过来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晨骏,那一天你如果和我在一起,你就知道了,这就是诗歌,这就是诗歌,他们才是最真诚的诗人。尽管我知道你也许会不以为然,但是,我还是准备,把那段对话翻译过来给你:

让我操你一把好吗
不行,现在不行
那到底要我等到什么时候
要等我爸同意了才行
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要操你
那好吧,晚上我等你

《美姐》里的对白,字字句句,直插心脏。摘引部分仅是影片里内蒙古东路“二人台”歌词,更多鲜活生猛的,自己找去吧。

 5 ) 《美姐》中的文化符号

本片视听语言的瑕疵显而易见,但是和《光棍儿》一样,再大的瑕疵也难掩其蕴含的浓厚的生命气息。可能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导演会去还原这些正在消弭的生命力了。
…………………………………………………………………........................................分割线1.0
本片的故事完全不是发生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北”,而是冀西北。
……………………………………………………………… ..................................分割线2.0
进入正题:我和本片导演算起来应该是同乡。我在这儿只是随便说说片中的一些文化符号。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谷歌,如有错误欢迎随时打脸。


1.二人台
       贯穿影片始终的调调,流行于内蒙西北、晋北、冀西北等地。和东北的“二人转”没有任何关系,但同样是“大俗”的东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轶事荤段子之类见长。在我不怎么记事的时候,大致老家村里仍有片中走村串巷的剧团出没,后来已基本绝迹。
      现在此物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遗产嘛,不是死人留下的东西,就是自己快死的东西。隐约记得家乡的老戏台大概十年之前就被拆掉了。当然没人关心戏台这种“公家”的东西。自家土地都保不住的村里人,哪里还能保得住乡土里的那点文化。不过明明声称自己是“遗产”,却总是唱《十X大精神暖人心》这么先进的玩意儿是肯定保护不了民俗的。
      另外,冯四唱得真好。

2.走西口
      迫于生存压力,自明清以来山西(特别是晋北)大量人口往内蒙移民,大致通过山西的杀虎口和河北的张家口,过长城到达内蒙。这本质上和“闯关东”一样是一条饱含苦难心酸的求生之路。当然后来像《乔家大院》里讲得那样到“口外”经商之类,完全是后话。
正是这样的移民潮很大程度上造就现在的内蒙西北、晋北、冀西北的文化趋同性。本人的家乡话和大同话相差无几,老家流行的地方戏也是晋剧。

3.蒙古人
因为移民的关系这里的民族还不少,各族通婚也不是什么奇事。从小学到中学同学校友里不乏蒙古、回族、满族等等。尤记得当年高考前夕,很多同学突然失踪。后来听说是“走了西口”,摇身一变成了蒙古人了。

4.黄米糕与莜面
       黍子去皮为黄米,黄米磨成黄米面,可做成黄米糕。而黄米糕最传统的做法就是片中展示的那样:和面蒸熟,放到陶盆里揉匀揉实了。然后在一大块儿黄糕上戳个小洞,倒上麻油,抹得油光闪闪,便大功告成。
      莜面可能比黄米糕有名一些,做法花样也更多。我就不再赘述了,这个大家可以自行谷歌之。
黍子莜麦都是粗粮,不见得能做出什么美食。这里曾经流行它们,无非是干旱少雨,只有这样耐旱的庄稼才更有果腹的可能。要不也不会有片中跪拜“奶奶”求雨的情节。
      另外黄米也是这边方言里妓女的代称,所以嫖娼也称“量黄米”(原意为买米)。这个可参见导演的前作《光棍儿》。

5.狐仙、“奶奶”与求雨
     不管狐仙、叫魂、算卦之类的都是根植在乡土文化中的,这里无需对其做“迷信与否”这样的价值判断。这只不过是土里刨食的人们的一点思想寄托而已。这里的干旱是透过影片的画面都能闻得到的干土味儿。只要人们还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感,这样的东西就永远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实村里的各种古怪传说,远比京极夏彦小说里卖弄的那些精彩得多。
       说句题外话,即使现在摆脱了靠天吃饭境况,以当前的经济境况,小块儿地上耕作的村里人用地下水来浇地,也是一件极不划算事情。更何况的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想靠种地稳定地谋生都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6.露天电影
      农村最美好的“文化事件”。曾经露天电影只是如片中那样的革命样板戏的战场,但对于当时农村青年来说,简陋无比露天电影远比现在的3D好莱坞大片之于很多人珍贵得多。当然,世界变得太快。在我小时候这种露天电影就已经因为失去了市场,而消声觅迹了。隐约记得看过的最后一批露天电影应该是《阿郎的故事》之类的。总之,和很多其他东西一样,露天电影被人为推动得过快的时代轻松地代谢掉了。

7.邓丽君与脱衣舞
      邓丽君和脱衣舞之于村里人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都是外来的,似乎都是他们需要的。但是不管是当初“多快好省”,还是后来“改革开放”,时代之于他们都太快了。不管经济还是文化,他们都是“原生态”的受害者。

       最后夹带几句私货,《光棍儿》和《美姐》都是一段段“含情脉脉”的故事。但是这种“含情脉脉”最后都得像二人台那样成为遗产。并不是所有的遗产都能换钱,所以终于有一天它会被这个失速的时代代谢掉——就像是我现在讲的家乡话一样:所有的声调似乎全对,但是我已经几乎失去了所有描述我家乡的特殊语汇。

 6 ) 我看畸形的爱

       看到一大片叫好声,文艺青年们欢呼雀跃,如饥似渴,好久没这样佳作产生了。我一个俗人发表一下俗见,文艺青年请自觉回避哈,因为在下水平比较低下,是在下输了。
       说明一下看的是webdl版,不是完全版。
       谈谈剧情吧,开始看见题目就觉得纳闷,怎么美姐变成了the love songs of tiedan?看完全片才明白,为毛叫美姐。原来小男孩自幼和美姐在一起,形影不离,为了造成以后铁蛋对大妹子爱得疯癫,不惜用嘴对嘴喂食(有没震到),一起睡觉下身不穿衣服(不可思议)作为铺垫,当然webdl版是啥都木有得看的。美姐离别时候,就有了铁蛋追车,要美姐嫁给他。这里宣传的媒体谈到了,恋母,话说小时候我也对那些样子长得好看的老师啊,比较亲近的人特别喜欢,但要达到疯癫,一定要先疯癫。
       好了,剧情转入美姐从口外回来,变化那个大啊,冲击了长大后的铁蛋,还娶不?这时候,美姐情结转移到了大女儿身上了,一起嗨歌一起嗨,但是蒙古人过来抢亲了,蒙古人富裕有牛羊,父母之言,嫁了,大女儿有哭,但是也说了一句“能听懂一点蒙古语”,也不排斥到口外去,这就是那些铁蛋爱的人,因为从小积累的美姐情结,和初恋交欢导致铁蛋疯狂到傻了,骑毛驴追还算正常,炸房子那才是恶搞。美姐迫不得已把二女儿嫁给了铁蛋,这。。。傻了的铁蛋一次冲上台唱歌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真行啊,然后随团出去唱歌,这里为了增加震撼,还加入基情,呵呵。新生活开始了,此时迷失了的美姐又上了三女儿的身,一定要加入团,而且又非常喜欢铁蛋,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有木有激情。此刻的铁蛋有动情的那刻,但是更多的是理智,多次拒绝了三妹子后,回归老婆和孩子的身边。END。
       看完片子不禁要问,这片子想传输点啥呢?片子经常都有民风歌曲,整个歌剧一样,是不是太多了点。美姐这种爱,很畸形,甚至有人拿此片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比较,称之为中国版的西西里,笑死人了,就那么点相同,小孩喜欢上大人就吹到天花龙凤,不得不佩服。撇开西西里的唯美不说,不管玛莲娜是年轻还是衰老,主角始终如一,另外一部感人至深的天堂电影院也是如是表达爱情,反观这部呢,老了的美姐拿女儿替身,然后三女儿接力,无奈最终归于平淡的二女儿,有意思嘛。本来对片子真不大感兴趣,直到三女儿的出场,一是奠定三个女儿不同风格,也有点不同时代的代表,二是三女儿的敢爱敢为的确令人赞许,不过唱着流行曲的靓眼邓丽君怎么会喜欢那个又黑又丑又老的姐夫,真是莫名啊,说明爱情这玩意的确是令人费解!!!

 短评

影片中原生态的现实镜像和粗粝的艺术镜像相当的迷人,三位美姐的设置与角色内心的转变相当有趣,虽然故事最终越讲越松散无神,时代层的处理和升华也比较糟糕,但相对《光棍儿》进步真的很大,丝毫不想掩饰对此片的喜爱,五星勉之!

8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姐,但并不是每个美姐都有三个女儿:一个是你爱的,一个是爱你的,还有一个你不爱她、她不爱你的,做了你的老婆。

1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铁蛋爱上野马大妹,可他家里并没有草原,终与“美小姐”难成眷属;二妹哑守终生其实收获了最长久幸福;三妹情窦初开为爱狂奔,短暂品尝人生“甜蜜蜜”;虎虎对铁蛋儿是少一个时辰一分钟一秒都不行的爱。混搭《活着》《霸王别姬》《天浴》《白鹿原》,一个辗转多年的故事。叶兰一人分饰三角令人折服。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覺得叫"鐵蛋兒的情歌"更點題。延續"光棍兒"的生猛活力與幽默,郝杰繼續用二人台這項民間藝術去表達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情。生命總有悲涼與無奈,把一切都化成了歌,留在記憶中。本身是二人台演唱者的馮四,與分飾三角的葉蘭都有精采演出,大量非職業演員也都是亮點!

14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廉价消费品。活生生地被影评人们捧出翔来。

17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文革十年,小屁孩铁蛋突然苍老(…演员比较老),神奇的三姊妹组合,美姐形象一分为三,拥有却失去的、得到的以及不能的。歌声在草原和黄土坡上异常嘹亮,结尾略嫌松散,做旧的时代感可能有不足,但成亲前后段落异常好。红尘啊滚滚,太多的情歌啊唱不完

1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大西北真是骚的要命。虽然视角不一样,但白鹿原什么的弱爆了。

2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生猛之余也能沉下来的乡村性情故事;外光源的全面摒弃和手持跟拍的适度应用,二人台台上台下的比照与交融,就如同影片本身在生活的触感与艺术的间离当中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由此投射出许许多多的的哭笑不得和无可奈何;不夸张的说,这几乎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内地龙标片。

2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SIFF6截至目前个人年度最佳独立片,二人台文化在文革打压和流行冲击中流露出的原生态,和铁蛋对大姐忘不了的隐忍一样纯粹。三位一体的“美姐”(性启蒙、性冲动、亲情)都不如热炕头被窝里的媳妇,因为前者是“在梦里,我一时想不起”,后者才是“花儿开在春风里”。

2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说这片儿是现实主义的,都是没读好书的。这片儿根儿上就是个《故事会》式的传奇故事,还没到《知音》呢。说这片儿不是歌舞片的,估计都想到《霸王别姬》或者《站台》了,可是《美姐》无论面子上里子上都是一歌舞片(唱段表达情感不叙事嘛)。剪辑很棒。要是妆再好一点,美工再好一点,五星没商量

2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好看的乡村爱情电影,还有传统的二人台。就乡村爱情部分,我的前十二年在乡村长大,有情怀,难得把乡村爱情拍得这么浪漫又写实,太赞了

31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中国导演普遍的不喜欢找主题,即使找了,也和片子本身的表现形式一样一如既往的含蓄,抛开一些时代感和演员身上的瑕疵,那种地域性原生态的戏曲文化、民风民俗和某些时期的社会状态都很够味,只可惜失败的时代感营造让一个堪称史诗的情欲故事只剩下了一股子土骚味儿,幸好还够土够骚。★★★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两个愿望:1、中国永远能拍出这类电影;2、国际上得奖的不要永远是这类电影。

38分钟前
  • 可风
  • 推荐

由于成本限制缺点和优点一起暴露无遗,运镜、美指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其实这是一个野生公路片,喜欢里面不拘一格的草莽气质,一股子浑然而成的骚乎劲,伪娘一上台其实也很美丽。里面女孩都很健康、丰润,很有生育能力的样子,美姐本人和她的三个女儿,铁蛋的妹妹都很漂亮,都是我喜欢的类型。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年度最摇滚电影!!彪悍激情的陕西山歌!热情似火的groupie乡村大妈!走关口大战邓丽君!抢我初恋?俺睡你全家!

4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仍是郝杰擅长的西北风味加耍流氓。不知是不是想上院线的原因,这回收敛了很多。整体来讲,还是唱得好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是一首首简单的小黄歌,唱着人们心肠的曲折……

50分钟前
  • 寂静的风
  • 推荐

大篷车、歌舞团,郝杰的《美姐》怎么都会让人想到同样走西口的《站台》,却无吐槽时代的宏大野心,而更是一则细腻又荒谬有趣的个人爱欲史。歌舞公路片的热闹形式,避免了以往国产独立电影必备的乏味气质;陕北十八摸式的只土不豪民俗,也不可能让它成为宝莱坞之梦。搁在国片沉闷的这些年,它确实出色。

54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有文采,劲头足

59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铁蛋·真摇滚·无双,儿时恋上丈母娘,睡了一年大姐,睡了半辈子二姐,三妹也想随他去私奔。同性艺人虎虎也似暗恋铁蛋。二人台剧团演出,酷似摇滚巡演。小黄歌一唱,观众都把持不住。

1小时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