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

HD中字

主演: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集结号 剧照 NO.1集结号 剧照 NO.2集结号 剧照 NO.3集结号 剧照 NO.4集结号 剧照 NO.5集结号 剧照 NO.6集结号 剧照 NO.13集结号 剧照 NO.14集结号 剧照 NO.15集结号 剧照 NO.16集结号 剧照 NO.17集结号 剧照 NO.18集结号 剧照 NO.19集结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集结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虎胆悍将快乐年华刑事7人 第五季新宝可梦2022第十四届海峡影视季晚会林海雪原动画版花满楼之松漠虎符古庙倩魂外星世界赫利冰海沉船伪烛之焰命中不注定结婚纪念日2005外来媳妇本地郎第十二部灰姑娘2006橘郡豪宅 第一季青梅竹马绝对不会输的恋爱喜剧粮食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快乐生活第一季约定的梦幻岛2019笑澳江湖凯特·麦考的审判青春配方花魁1983亚特兰大第二季圣者无双面对面:绿洲第一季火线追凶之掘墓人公爵夫人突然家人孤国春秋:七王必死熊出没之探险日记回家看看2006地窖居住者女士们浓情录音带街头女斗士2保持距离十万火急(国语版)蜘蛛侠:纵横宇宙愉此一生归来的大雁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长篇影评

 1 ) 非常不靠谱

看了一下这个片子,说实话,拍得实在是太不靠谱。
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没得说,让人看着很过瘾。但是,导演和编剧是不是美国大片看多了呢?解放军的战术和人员、武器配备模式竟然和美军差不多,就连人物的刻画也是在照搬美国大片中的“牛仔英雄主义”。不仅如此,一项战斗任务,决定部队是不是要撤退的信号竟然是远离一线的一个号声,这是不是太不符合实际了呢?以至后来全体牺牲人员仅仅被草率的作为“失踪人员”处理。这样的故事情节,到底是在歌颂我们的解放军呢,还是在编排我们的解放军?这是不是也对我们的革命烈士太不尊重了呢?

 2 ) 境界有别

看《集结号》时,哭得稀里哗啦。一起看电影的朋友非常诧异,说从没见我如此感性不控制情绪。电影结束两、三小时后,还沉浸在难以言明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其实心里清楚,不是电影拍得好,而是其中很多影像细节,比如军装的颜色、制式,人物的精气神儿,抗美援朝的场景……从小在父母的相片簿和他们与战友的言谈中,就已非常熟悉。看电影,仿佛看到父辈们年轻时的锐利模样,联想到今天的日渐苍老,无名感伤,一触而不可收。

    后来,每当朋友聊起《集结号》,我就说,无法对它客观评论,因为个人因素夹杂太多。

 

    过了些时日,理性神经开始复原,这才发现看电影时出现的隐隐不适,原来是一种“反感”。

    影片的零星片段,包括演员的片段表演、胶片色彩、场景设置,无疑都属中等水平之上。但根子上,我觉得这部片子很“低级”,很“龌鹾”。

    冯导说他很真诚,这话没错儿,但却不是他所说的(或以为的)那种 “心的真诚”,而是态度很谦恭、技巧很“真诚地”想从观众口袋里掏钱(其实这无可厚非,可请不要说谎,也不要自欺欺人)。

    他有很多小聪明,认真学了些好莱坞类型片技巧,在国内导演里已算是一个难得的即能够较娴熟讲清故事、又能够控制观众(生理)反应的人才。比如,由于绝大多数人(尤其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都受到过(或自以为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影片后半段的升级版“秋菊打官司”,就能轻松勾引出人们委屈、气愤的(生理)反应与泪水;前半段模仿《寻找士兵雷恩》、《太极旗飘扬》的战争场面,让“卿卿我我”“着重表面包装”的现代年轻人,足够刺激(喊叫)、惊讶(神经紧缩)狂HIGH一把……这种完全从人的生理节奏出发,制作电影的方法,其实就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就像做一道菜,各种调料如何加、什么时候加,在类型片里,都有规范可寻。只不过,冯导做的这盘菜味精太多,人工痕迹太明显,有股子恨不得把你的鼻子眉毛一起鲜下来的殷勤劲儿,但吃后,嘴干!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流泪、会感动,其宣泄效果与做了次按摩一样——舒服,但与内心无关。电影如果与按摩师傅较劲(即使手法很高超),难道不“低级”、不“龌鹾”吗?怪不得冯导说拍这部片子,他最累的是体力。

   

    这部电影看似很阳刚、很主流,其实背后的价值观是缺失的(有,也是一种见风使舵的功利观),价值判断是模棱两可的(因为他想多面讨好),对人性的理解是没有的(或者说是图解的),可据说还上了CCTV的焦点访谈,这真让我非常惊讶。

    那些天天宣传主旋律的体制内专家,怎么就没有看出,这压根儿就是部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电影呢?它甚至连好莱坞那些同样基于观众生理反应调制出的商业电影,底子里那股阳光、单纯、朴实的味道(当然,欧洲人给的定义是,不够聪明,不够人文)也不具备。《集结号》的底子,是一股子猥琐的算计、抖机灵与抄袭混合在一起的霉味儿。或许,那些天天高喊主旋律的人,其本身根本就不相信他们自己个儿说的那些套话,亦或压根儿就没弄懂主旋律究竟是什么(职业素质忒差)?

 

    《色戒》没有味精味儿,也不紧赶着给你做按摩,看后反到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可你内心的某些地方会被触动,会被惊醒,会被唤起。那些很难用一两句“中心思想”简单概括的复杂人物,让你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困境,而非人为图解。导演是有价值判断的,是真诚地把心撕给你看的,同时,又是非常尊重观众的,并不准备用一种强势的叙述节奏或大片阵势迷惑你,迫使你就范。

 

    老话说——做人、做事有境界之别。少时不太理解,长到反“虚伪”、价值多元的青春期(也就是王朔横行霸道的时期),更是反感这句话里包含的“唯一性”味道。而在今天,这个只重结果(成功),不重过程(境界)的时代里,此话更是毫无意义。

    但随着年龄渐长,我自己却对该道理越来越认同。

    价值多元,并不意味着无法产生价值判断(也许社会上持这种说法的大多数人,根本就缺乏基本的判辨力),或无需坚持某种价值观(当然,某些人认为坚持某种价值观会失去某些利益,进而常常改铉更张,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境界”。在今天的我眼中,市面上林林总总的价值观,其实骨子里有差异的也就没几个,而且也还是分得出高下、优劣的。

    对比这两部片子在我内心的反应,更让我相信,我希望达到的(坚持的)那个境界,与成功关系不大,与赚钱关系不大,与赞同人数的多寡关系不大,它只与我自己的内心有关。

 

 3 ) 吹响生命的号角

《集结号》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国战争片,冯小刚这次并非是再去塑造视死如归传统的英雄人物,而是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将个体在战争与政治面前的渺小无奈用谷子地的人生吹响了生命的号角,让人真正铭记住了那逝去的英灵。

不算纯战争片,因为一个小时时长在找番号,那才是重点。不喜欢一次找到政委,二次找到师团,三次找到残骸,最终受勋的光明结局,这tm太不生活化了,假。

那把集结号,终于吹响,让四十七名三营九连的战士终于找到回家的路!他们也终于不再是失踪而是名正言顺,却又姗姗来迟的英雄烈士。连长谷子地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也终于完成了找回九连战士的愿望。

 4 ) 那些无数无名的牺牲——《集结号》

其实谷子地已经被炸死了,谷子地本来就是无父无母无名无姓,现在他也是那些无数无名死者中的一个,过去的,和现在的。 最近关于南京大屠杀遇害人数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1937年的屠杀,七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们对于自己死去同胞的人数也无法搞清楚,仍然是那个非常模糊的 300000。日本人的质疑态度的确可憎,可对于我们来讲,3后面的五个零也的确很空洞,因为我们已经不可能了解到死去的每一个人的样貌,年龄,脾性。这对于历史和战争来讲的确无奈,而对于今天作为回顾者的我们,这种无奈背后透着悲凉。 电影的宣传词:“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那么什么是永垂不朽,百度百科解释: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迹,而不是牺牲的个人。而电影的主控思想在于说明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这是个浪漫主义的说法,一个人永垂不朽的方式无非是名留史册、永垂青史。电影的主线就是一个立了功的英雄连长不断的遭受委屈和误解,并想方设法为死去的战士“正名”的过程。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证明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烈士还是没有名字,无边的墓地,墓碑林立,同样高度的木桩用同样的字体印着“无名烈士”,他们无法彼此互相区分出来,但他们不是克隆出来的。 墓地里,眼睛已经被炸得半瞎的谷子地(九连47名战士的连长)趴在墓碑上想找到自己的兵的名字。战争打胜了,死去的战士那么多,他们就像“河里的一滴水,谁知道他是从哪个泉眼里面冒出来的”。这个话说得很残忍——谁知道还是谁在乎——但是如果从一个高度崇尚集体价值,个人价值被基本忽略的时代说出来,就不显得奇怪。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张显,无处不在的媒体每天都在创造着一个个“永垂不朽”。孟氏兄弟井下逃生之后,媒体给他们二人拍的照片像是两位英雄。《南方周末》正在评选的2007年度人物孟氏兄弟就是候选人,并且现在排在第八名,人家在井下喝尿挖石头逃生的时候我们没有帮上一点忙,为什么他们逃出来之后又把他们当作奇人逸事来报导?倘若他们死了呢?死了也就是死了,和那些所有葬身于黑窑黑井的矿工们一起。孟氏兄弟是一个令喧哗的我们非常尴尬的角色。 所以今年,冯小刚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视角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单就电影的社会意义这一点,《集结号》就是很成功的。 最真实的中国士兵形象 前四十分钟,一次围攻,一次阻击战,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终于有了像模像样的战争场面,《拯救大兵》里的子弹音效我们也有了,《太极旗》冷灰色的高级质感的画面我们也有了(虽然这些都是冯导请韩国人做的特效吧),并且最重要的是银幕上的演员不说鸟语都说人话。银幕上终于有了真实的中国士兵的形象,并且一点也不比那些呆头呆脑的美国大兵差。 冯小刚在前四十分钟塑造的九连士兵形象真实、亲切、可爱,他们个个都是真爷们儿,个个都是真英雄。他们是一排长焦大鹏、教导员王金存、狙击手姜茂财、爆破手吕宽沟,他们都是普通而真实的中国战士,他们是好兄弟。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 40分钟打雷80分钟下雨 我想刘恒蹲在华谊的马场里还是很痛苦。接触过一点编剧理论的人都知道,正名、寻找的行为就得做阻力的文章,一个冲突一个鸿沟,如此反复一波一波的往上走,直到最后主人公冒着最大的风险完成自己的行动。那么除了实在是很难找之外,到底是什么在阻止谷子地寻找那个塌了的窖,这个实在不能明说,不能明说,说了就无法与观众见面。所以刘恒只能做感情文章,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委屈的谷子地、哭哭啼啼的谷子地,本来是战斗英雄却被当成了国民党俘虏。 我们之所以能接受后面那八十分钟的委屈,是因为电影前四十分钟已经把这个连长塑造的非常成功,非常可爱,所以后面的八十分钟唤起的是我们的同情,我们在电影院里流的眼泪都是同情的眼泪。冯小刚在电影的宣传上也一直强调这是一部真诚、感人的电影,他也重复说他和演员们看剧本的时候哭了很多次,只可惜我被尿憋得无法入戏,只哭了一次,出了电影院之后我一直很自责。 《集结号》是一部悲剧,看到最后谷子地为全连争回来的荣誉——那些解放奖章被装在小纸袋子里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就像无法孵出生命的卵。荣誉无法呆在胸前,就是空洞的安慰。这就是谷子地这个半瞎的老连长拼了命争取回来的东西。 前面四十分钟雷打得响,后面八十分钟雨淋的湿。这就是《集结号》的结构。有人抱怨前后两部分一刀切,差别太大。先打雷后下雨,还是边打雷边下雨,我想观众最希望看到的效果是雷雨交加。但是说到这儿,这是没有办法的。倘若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办法,老兵谷子地的回忆,那么连贯的战争场面就会打乱,丧失应该有的能量,还不如一口气给你把过瘾的都看完。如果你看到后面很难产生同情,就可以简单的离场。六十块钱,光看前面四十分钟就已经值了。打雷的时候你可以震撼、刺激,下雨的时候你可以伤感、思考。电影就是这样,各取所需。 //微信公众号:柴林

 5 ) 邋遢道人:从《集结号》获百花奖看中国艺术界的集体堕落

从《集结号》获百花奖看中国艺术界的集体堕落  



 

今年百花奖评选闭幕了,《集结号》获得最佳影片奖,导演冯小刚获得最佳导演奖。两项最重要的大奖都落入《集结号》,加上盛况空前的场面,直逼奥运会的热闹,似乎是改革开放在文艺上的一场伟大胜利。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说此次获奖名单基本上是中国过去两年优秀影片的代表,这个奖确实它的公信力正在不断得到提升,评出来的奖项是能够代表近两年我们国家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是有代表性的。  

   

贫道早就意识到中国文艺界已经堕落,已经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但没有想到能够这样无耻,能够实现集体的堕落。  

   

把《集结号》“代表近两年我们国家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倒不是说的瞎话,因为这两年中国确实发生了很多“成就”。怀疑董存瑞真的手托炸药包发生在这两年,嘲弄刘胡兰就义的价值发生在这两年,质疑董存瑞事迹的真实性发生在这两年,上海修改历史教科书,取消革命史的事件发生在这两年,把一个汉奸女埋汰抗日英烈的作品搬上银幕也发生在这两年。也是这两年,一场此起彼伏地“宣扬”毛泽东有一亿元稿费的舆论宣传战不断升级。正是这两年,一股否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价值,否定中国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正义性的浪潮一波又一波的掀起。把前十几年通过不断丑化和否定改革前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的斗争,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开始彻底动摇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合法性了。这股反共运动的最高潮,就是去年《集结号》和《色戒》的炮制和放映。  

   

其实,自从《色戒》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贫道就估计《集结号》会获百花奖。虽然《色戒》在获奖后被很多人批判,最后不得不停演,但由于同时被网友诟病的还有《集结号》,如果不能通过百花奖正一下名,广播电视局领导会面临“问责”的问题。而只要《集结号》被“260万”影迷和101个评委都“认可了”,作品自然就没有了问题,而《色戒》的问题也就淡化了。  

   

电影《集结号》当然会“成功”,因为编剧首先通过编造一个完全不符合战争逻辑的情节,让不熟悉战争的观众被蒙在鼓里,由此使他们激动、愤怒、联想。这个情节就是“大部队撤退后,派人回来吹集结号下撤退命令”。最后上级没吹这个集结号,自然显得上级非常无耻,非常自私,非常……。这才有春节短信祝语里那句“看了集结号才知道——组织不可信”。如果没这个情节,整个剧情根本无法开展,剧本所表现的矛盾的激烈程度要下降很多。而即使编造出这个情节,一般人也不会注意,以为是艺术创作,顶多是夸张了点。这就是这个电影的巧妙之处,也是中国精英们小聪明的体现。  

   

在布置小部队阻击任务时,主力部队派人回来下达撤退命令是根本不符合“生活真实”的。道理很简单,主力转移大致需要多长时间,指挥官是知道的。因此所有类似命令都是“阻击4个小时”,或者“阻击到天黑”。之所以根本不必要派人回来下命令,一是因为如果主力到达预定位置,再派人回来下命令等于要双倍时间;二是战场偶然性非常多,派回下命令的人中途遇见意外怎么办。  

   

是冯导因为不懂战争,因此选用了个有毛病的剧本吗?如果冯导这样说,那叫“装嫩”!因为这个道理没打过仗的人也想得通。如果真在战场上出现这样的命令,经过战阵的下级一定会以为上级试图“消除异己”,因为别的什么道理都无法解释怎么会这样。类似的命令只有蒋介石下过。可冯导就是宁愿这样编造,因为如果团长下的是“阻击5个小时”命令,是其他原因阻击部队没有撤退,后面的矛盾就无法展开,而后面重点要表现的“组织”的卑鄙、推诿、官僚主义就要靠这个矛盾来激荡。  

   

是冯导受了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影响,因此对“艺术真实”有了新的理解了吗?如果冯导这样解释,也叫装嫩。因为所有无厘头电影都不是正剧而是闹剧。并没有一个看起来是大题材、大场面的正剧,其中核心情节是闹剧电影里的无厘头。正剧的艺术真实要符合生活真实这点,冯导无论在哪家电影理论里都听到过的。  

   

也许,260万影迷多数没看出这一点,因为他们本来就“嫩”,只会被场面所震撼。而且通过从影迷中选出101位评委也正是为了“也看不出来”才这样组织的。但中国文艺界的人都应该能看出来,因为他们是学这个的。但是他们不这样看——他们选择“装嫩”。  

   

给《集结号》两个百花奖最大大奖,是中国文艺界对“近两年”丑化中国革命的总结性评价。也是中国文艺界集体堕落的代表之作。  

   

评价一个时期文艺界的水平,只能有一个标准,就是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否有能够反映社会面貌,尤其是本质特点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这个集体究竟在推崇什么样的作品,蔑视什么样的作品。百花奖说透了,就是显示这个时期主导文艺的领导和文艺界集体的价值取向。  

   

中国处在什么时期?社会的特点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显现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  

   

贫道这样看:中国处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很接近西方工业化初期的一些国家,比如19世纪初的英国、19世纪中叶的法国、19世纪末的德国和美国。这些国家这个时期社会的特点是:经济上高速发展,大量物质财富被创造出来;社会上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被撕裂成两个生活在完全隔离的两个世界中,互相不了解、互相不理解的两个群体。富裕群体花天酒地、荒唐淫欲,贫困群体越来越感到无助和绝望;社会道德上人的兽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缺少温情和互助。西方工业国一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后,由于凯恩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盛行以替代自由市场经济,中产阶级占据社会主体,这个局面才改变。  

   

只要客观观察中国,都会发现中国在非常多的方面与前述国家的在那个时期是很接近的,很多人,即使是右派也很难否认这样的基本状态。大家都区别是:右派认为中国会自然长入西方30年代以后的状态,贫道不这样看。因为所有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拉美还是在东亚,最终结局都是经济崩溃,而社会问题却更加严重。  

   

贫道之所以说“当代中国文艺界集体堕落”,是因为前述的几个国家在这个时期,文艺界并没有全都跟着富裕阶层堕落,去歌颂虚伪、荒淫、无聊。而是把目光投向社会深层问题。狄更斯、福楼拜、萨克雷、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马、罗曼罗兰、威尔特、斯托夫人、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巴尔扎克、雨果……无数灿烂至今的文艺巨星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要么写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悲惨世界……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穷人的困苦无助,要么写镀金时代、欧耶尼葛朗台、红与黑……揭露富人的贪婪和无耻,贫道这里还只是点了些小说家的名字,诗人、剧作家一样在这个时期创造了辉煌。这些作家即使在当时都成为本国和世界著名文艺家,被人敬仰。这个时期不是没有为富人阶层提供消遣的作家,但都没什么名气,也为社会不齿。  

   

看看我们,且不说这些反共电影和作品,整个文艺界的所谓代表人物,都属于为富人阶层提供消遣的小丑。余秋雨善长的是无病呻吟,二月河擅长的是帝王们的文治武功,张艺谋、冯小刚把注意力投向无厘头和帝王们的勾心斗角、肉欲横流;而“武打”这样一个本来描写侠客反抗暴政的题材,被用来宣扬抽象价值的工具。如果不是看到赵本山演了一个《落叶归根》,整个文艺明星全都成为富人群体的“把戏”。(解放前文艺工作者之所以被称为“戏子”,是因为他们多数无非是寻富人群体开心的把戏、玩具。解放后文艺工作者之所以地位翻身,是因为他们不再是富人的玩具,而成为表达老百姓心声的代表)  

   

就算写“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比如大量农村生活作品,也完全没有社会真实。每个电影电视剧里年轻人成堆,但现实生活中农村除了老人就是儿童。  

   

这种情况下,并不是不会出《落叶归根》和《狗小的自行车》这样反应社会分裂的作品,但这些作品根本不可能,也从没有被主流媒体或者文艺界领导看重过,更为文艺大腕们所不齿。整个文艺界向“把戏”、“玩偶”迈进。赵本山拍了《落叶归根》,没有人评论,没有影响,而且政协委员没有了。冯小刚拍了《集结号》,中央台连续播放数次,财也发了,奖也评了,政协委员也当上了。这一对比,就知道为什么贫道哀叹这个时代的文艺界集体堕落了。  

   

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因为这恰好是诞生巨匠的时代。他们不是没有条件,因为赵本山毕竟能够顺利拍出《落叶归根》。但他们有世界各国的绿卡,他们选择堕落。  

 6 ) 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人生,但我们为此牺牲得如此心甘情愿

哭得一塌糊涂,本来可以忍住,但是觉得没有必要忍,于是就放纵自己痛哭流涕。

所以可以籍此相认,为《集结号》哭的,都是我们内地的孩子。这样的血脉关系。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长大的,语文课文里有邱少云董存瑞的,当然还有周总理窗前的灯火。我知道《集结号》并不那么好,我边哭边想,为共产党卖命的,就算是失踪人口也可以换200斤谷子,那么为国民党卖命的呢?自己死在战场上,亲人死在文革里。可那都是命啊。一个村子也会有人参加共军有人参加国军吧。都死了,有的是烈士,有的是匪军。谷子地对自己兄弟说,“我们兄弟的尸骨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这些恨是怎样来的,这些恨是谁教的。为什么片子要去拍国军投降,共军死守阵地惨烈牺牲呢——成年以后的自我学习让人有条件反射:阶级到底是谁的阶级,是谁教会你用石头砸别人的。

但还是哭,稀里哗啦的哭,怎么质疑都改变不了一个在内地生人内地长人的血脉,不知道港台长大的孩子看这部片子会什么反应,但我无法磨灭自己受的教育,就算邱少云董存瑞这样的名字如今更多被用于解构,但当年是真的为此鼻酸过的,如今连《集结号》一起,成为整代人记忆的大背景——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人生,我们是被选择的,并为此感动、为此牺牲得这么心甘情愿。

 短评

中国的电影导演,跟高考考场上在那使着劲儿编作文的考生一样,都是戴着枷锁跳舞啊! 能跳成这样,其实已经算不错的了!

9分钟前
  • 李卡
  • 推荐

我也看了一大片~ 一直挺抗拒看这部电影.但抗不住大家各种的赞,昨天跑去看了.果然...是一大悲的!妈的~老娘哭成熊猫眼,本来挺休闲一事儿,结果...其实电影拍的真不错.但不建议家长带小朋友去看,部分镜头狠暴力...不管怎样,我觉得拍的好.至少知道壮烈一词是怎么回事儿了.

13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和平年代的谷子地比战争年代的谷子地更让人揪心。战争无需解释,只要以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坦克和炮弹。而和平年代,却要面对自己人的反复质疑,还有因无知而粗鲁的言语攻击。后者更让人心寒。

15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三星吧:缺少些什么,张力还是不足。和以往大陆的战争片相比,场面更好看,人物也更真实丰满。但对于战争突破性的反思并没有,尤其对于这内战。当然,这要考虑到电影管制。就想啊,当年那些国军后代和共军后代一起看这类电影,会有何感想呢?冯小刚没有正面描述国军一笔,值得玩味。

19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冯小刚的成熟之作!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一部比美国超级英雄大片还牛B的电影。

27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比《投名状》要好看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就是一部主旋律化了的真人同人。当然该煽的地方我还是被煽到了。

30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我证明……

35分钟前
  • 苏小安。
  • 力荐

  《看电影》用封面告诉我说:一定要看集结号。我看了,但真没觉得能到一定要看的程度。前半段是战争片,剪得有点乱;后半段是故事片,一没情节二没情绪。关键是,这两段分割的太明显,而实际的感觉是脱节。    冯小刚做了什么?我能记住的只有韩国人的特技,难道冯导只是让主人公谷子地的说出一嘴流利的京片子么?    真不知道冯小刚是导演还是吸引票房的棋子,叙事上竟然以这么没有创意的方式,试图改变观众习惯的电影节奏,真二啊。    哎,这片拍的,还不如夜宴呢。

40分钟前
  • 较差

含泪看完~!

44分钟前
  • 佛姑良@ 半注销
  • 推荐

没在战争片里听到“这是我最后一个月党费”已经很欣喜了。感动。

48分钟前
  • 蛮爷
  • 力荐

对于一个冯小刚影迷来说,批评他是对偶像的不敬啊。但是表扬他是对自己的不敬。

50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我很欣赏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更欣赏中国能拍出这种题材这种质量的电影。

54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力荐

最后吹响集结号那一幕泪流满面

56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剧本扎实,全部都是一群演技派在那里飙戏,看得很爽,现在想想张涵予一部片就立刻登顶不是没有道理的,角色演绎度很好,而且演戏有自己的风格又不是让自己的风格主导角色的那种。

59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力荐

张涵予

1小时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推荐

现先我要感谢党,感觉主席,感谢人民!!抽抽鼻子继续说:谢谢中央 谢谢广电总局 谢谢!这样一部描写内战的片子竟然能通过审查,实在太感谢了!内战啊很那个的,想想《色戒》汤唯被封杀据说并不单纯是裸,而是妖魔化了人女英雄的形象!所以看吧,小刚也说这片子能上映实在很惊险~~看吧!请你去看,最好是电影院,不是电影院你还对不起这样的片子。 首先是音效,感觉,不,是听,听到子弹在我身后飞过来,左边飞右边飞,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有子弹,炸弹就在你的身边爆炸,弹片朝我飞了过来!临场感实在太好了。

1小时前
  • 王老虎
  • 力荐

比美国的超级英雄牛逼多了。2015.1.17成都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不错的战争片,惟一的遗憾,是太圆满了。

1小时前
  • kes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