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回家路

HD

主演:Everlyn,Tianna,大卫·古皮利,肯尼思·布拉纳,德波拉·梅尔曼,杰森·克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0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1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2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3漫漫回家路 剧照 NO.4

 剧情介绍

漫漫回家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实行一项残酷的计划,他们强行将白人与当地土著所生的混血孩子们从亲人身边带走,编入摩尔河营地,通过训练和教化将他们变为廉价劳动力,更妄图用包办婚姻来改变他们那所谓的“低贱血统”。14岁的莫利(Everlyn Sampi 饰)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无法忍受营地里的痛苦生活,勇敢的她决定出逃。和莫利一起逃跑的还有黛西(Tianna Sansbury 饰)和格雷西(Laura Monaghan 饰),三个女孩将要面对的是一千五百英里的漫漫路途和在她们身后穷追不舍的木都(大卫·古皮利 David Gulpilil 饰)。三个孩子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吗?在那里,又会有着怎样的生活在等待着她们呢?©豆瓣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部樱姬 桜姫迷雾情迷安东尼生化特警之丧尸任务喂帅哥!!密西西比第一季大哥大姐没出息第一季我爱上的人是奇葩第五季鬼玩人 Evil Dead (2013)尼克松导演剪切版2晒尸体爱情应该有的样子昨日的美食2020新年特别篇性感野兽第一季八月的鲸鱼养育者第一季都是陌生人美国恐怖故事第六季口是心非2009天高地厚极速悖论一级指控(国语版)捕风捉影二流警探花之屋第二季寻宝囧途德雷克探案集第一季开心大冒险金钱帝国夺命金字塔暹罗决:九神战甲圆梦巨人兽王太空有点烫唯一突围英雄路 第一季野兽童党罪犯艾米丽

 长篇影评

 1 ) 他者视角——人生会因此不同

看完电影,再次感慨人是一种多么自负自大的生物,而人性又是多么复杂。

Mr. Neville带着鄙夷说土著人还使用着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他真心地希望能改变土著人的境遇,把他们同化到欧洲的文化中。就如同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爱吃,硬生生地非要塞到别人口中。我不得不说,其实我并不讨厌这位Mr. Neville,只是为他感到悲哀。他太自负太自大,把自己看成拯救劣等文明的救世主,浑然不觉自己已然是一个文化上野蛮的侵略者。

反观自己,我们从小浸淫在现代社会中,成长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周遭的一切使我们的自信心不断扩张。我们心中的自大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亨廷顿说,今天这个世界上的冲突都来自文明间的冲突。确实,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它包含着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而又有多少人在对其他观念嗤之以鼻之前会沉心思考呢?世界太吵,大家都只听到自己的声音。

电影中土著老奶奶呢喃着只有土著人懂的歌,在熹微的天地间哼唱,浑浊的眼里流下滴滴清泪。看到这个镜头,突然感到心中一动。老奶奶的悲痛流进了我的心中。

我们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是不是变得愈发的egocentric呢?周遭的一切都被物化,我们自大地专注于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感情和欲望,我们常常忘记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Fence”在影片中作为土著人与白人之间隔阂的象征,在白人眼中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分野。欧洲人认为自己的文化superior,就不遗余力的硬塞给土著人,从基因上稀释你,从文化上同化你。他们推动自己“文明的进程”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实践着一种野蛮与暴力。科技给了白人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资本,但却不是其文明更加优越的证据。我想说,人性,无关科技。

走出小小的自我天地,以他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也许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世界也会变得那么大,那么宽广。

 2 ) 资料

  1915年,内维尔被任命为西澳大利亚“首席保护官”。当年9月,他第一次到西澳大利亚南部视察,发现那里有很多混血土著儿童,他们恶劣的生活条件使他震惊。从此,内维尔开始寻求解决混血土著问题的方法。他深受1925年巴斯道《澳大利亚土著》的影响,坚信土著与白种人同属高加索人种。1930年,内维尔在《西澳大利亚人报》(West Australian)连续发表三篇文章,讨论混血土著问题。在第一篇文章中,他坚信纯血统土著将注定灭绝,宣称混血土著妇女与白人不断通婚,他们的后代将会成为白人;在第二篇文章中,他强调混血土著处境的艰难,突出解决混血土著问题的紧迫性;在第三篇文章中,为消除人们对种族婚姻的担心和疑虑,他宣称,1/4混血土著和1/8混血土著与白人没有明显差别,没有证据表明返祖现象的存在。内维尔坚信,1/2混血土著妇女与白人或者1/4混血土著与1/8混血土著男子结婚,就会产生白人血统越来越多的后代。1/2混血土著母亲是“血统改造”的起点,她们与白人男性结合所生的1/4混血土著(Quadroon)后代几乎与白人一样;1/4混血土著女性与白人男性结合所生的1/8混血土著( Octoroon)就完全与白人无法区分了。从1/2混血土著到1/4混血土著,再到1/8混血土著的过程,就是白人血统不断注入和土著血统不断被稀释的过程,从不是白人到几乎与白人相像,最后与白人无法区分、完全成为白人的过程。

  “血统改造”的关键在于白人男性接受混血土著女性并与之结合。为此,一方面,内维尔不断宣扬混血土著女性“举止文雅、声音柔和”,“1/2混血土著女孩文静而自信,而1/4混血土著女孩更具魅力,她们拥有赤褐色或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傲人的身材。”另一方面,内维尔主张,从小把混血土著从土著中隔离出来,隔断他们与土著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以白人标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1933年,在内维尔的支持下,一个专门收养1/4混血土著儿童的机构在珀斯建立,即凯特修女(Sister Kate)混血土著养育院。内维尔希望,通过确保1/4混血土著女孩的健康成长,促进她们与白人男性结合。为了强化隔离教育,内维尔成功说服莫斯里王家委员会,推动议会于1936年修改《1905年土著法》,授予他更大的权力全面控制混血土著。内维尔相信,纯血统土著终将灭绝,对现有混血土著儿童实施隔离,严格控制混血土著的婚姻,鼓励混血土著女性与白人男性婚配,这样坚持下去,整个土著种族将最终从澳大利亚社会彻底消失。

  1927-1939年,塞西尔·库克(Cecil Cook)长期担任北方领地“首席保护官”。他上任之时,北方领地白人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而混血土著人口却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如果不采取措施,他预计,在15年或20年内,混血土著人口将超过白人。1931年4月,库克认为,这种情况将对北方领地的种族纯洁构成巨大的威胁。他主张,采取措施鼓励白人男性和混血土著妇女的通婚,通过这种婚配,混血土著就会逐步被吸收到白人社会之中,到第五代,至多到第六代,澳大利亚土著将会完全消失。混血土著问题也将以土著种族的完全消失和他们的后代吸收进白人血统之中而得到彻底解决。

  为实现“血统改造”计划,库克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对混血土著实施隔离教育。在库克担任北方领地“首席保护官”期间,被隔离的混血土著儿童增加了70%。⑤混血土著儿童被从土著聚居区缺乏教育与培训、经常受传染疾病威胁的恶劣环境中隔离出来,安置在艾利斯斯普林斯、达尔文和派恩克里克(Pine Creek)等地的教养院。库克把混血土著适龄女孩送往达尔文女修道院,在没有女修道院的艾利斯斯普林斯,则把她们安置在邦吉洛( Bungalow)的混血土著养育院。库克希望,教养院以白人儿童的标准对他们进行抚养、教育和培训,以便把他们“提升到白人的水平”。接受基本教育与培训之后,库克安排混血土著男孩到养牛场劳动,混血土著女性则作为“血统改造”的试验对象。他坚信,接受过教育和培训的混血土著女孩能够得到白人男性的认可和接受。1933年,库克宣称,许多白人男性准备迎娶混血土著女性,并把后代留在家里抚养。

  作为负责北方领地土著事务的联邦政府代表,库克试图把混血土著的“血统改造”推广到其他各州。1937年4月21-23日,联邦政府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土著会议。除塔斯马尼亚外,大陆五个州和北方领地负责土著事务的主要官员十余人参加会议。在坚信“纯血统土著即将灭绝”的同时,与会代表普遍视混血土著为严重的种族问题,主张应把混血土著吸收进白人人口之中。南澳大利亚政府代表J.B.克莱兰教授建议,鼓励混血土著女性与白人男性的婚姻,以最终把他们吸收进白人之中,并要求联邦政府提供经费对“血统改造”进行研究。内维尔则系统地介绍了西澳大利亚“血统改造”的进展。“血统改造”得到除布莱克利外的其他与会代表的赞同。最终,会议通过题为《种族命运》的决议,宣称“土著居民的命运,而不是纯血统士著的命运,在于最终被澳大利亚人口所吸收。因此,建议所有努力都应该指向这一目标”。这一原则性的决议,确认了土著问题就是混血土著问题以及处理混血土著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把他们吸收进白人之中,但并未明确地规定如何吸收混血土著,则为各州留下足够的空间自主设计,只是“建议所有努力都应该指向”吸收混血土著的目标。尽管没有明确地把“血统改造”写进决议,但决议实际上接受了混血土著“血统改造”。

 3 ) 一缕坚强的澳洲阳光,穿透大气层,来到你面前

喜欢这个片子,是那孩子的眼神刺痛了我的心

——《漫漫回家路》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土著长老及上千名土著居民从全国各地赶赴首都堪培拉。这一天,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新一届政府和议会向澳大利亚“被偷走的一代”道歉,在澳各界引起广泛回应。

在1910年到1970年间,澳大利亚的法律允许政府将土著居民世世代代的子女从他们的家庭中带走,送入白人家庭或教会中抚养,甚至遗弃虐待,遭此劫难的土著儿童约有1.3万左右。而产生这项政策的原因,仅是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土著居民没有文化、没有前途,将他们的子女带走、漂白,有助于他们融入现代社会?

对于成千上万个土著家庭来说,有的甚至几代都有孩子被强制带走,上演了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悲剧。而本片就是以白澳政策的产物“被偷走的一代”为背景。澳大利亚政府借着纯净血液、改造低等人为名,白人把原住民混血子女強行带走,编入摩尔河营地。一個14岁的少女带著两个妹妹逃出“乌托邦”,走上回家之路,她们将要面对的是一千五百英里的漫漫路途和在她们身后穷追不舍的枪声。

在这部影片中姐姐和妹妹就像太阳和月亮,她们在狂风暴雨中,顽强地寻找着属于她们的天空。那条通往母亲方向的篱笆墙,那只翱翔在家乡天空的大鸟,一道道需要穿越的沙漠与河流,一个个必须面对的敌人与猎枪,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两个女孩子成为了真正的勇士。

在終于重返家乡的那刻,夕阳下祖孙三代拥抱的剪影格外美丽。但她们的下一代,依然被带走,成为丧失自己文化、语言的民族。

影片给我最印象最深的一处就是营地里的一个女孩只是由于动作慢了一点,就被绑起来用皮带抽打,当天晚上就死去了,甚至没有人知道她最后埋到了哪里。

很少看澳洲的电影,总以为澳洲没有历史,可是事实上,哪个国家的历史不是献血淋淋的呢?

自以为高贵的澳大利亚政府完全是在玩一种罪恶的权力游戏。从母亲身边把孩子夺走,让孩子失去母亲,让母亲带着愧疚含恨而死,高举改良土著血统的牌,正是灭族的人性泯灭之为。自以为聪明的掠夺者,在历史的书页上肆无忌惮地编造谎言,但只要站在公正的战场上,一个孩子的眼神就可以彻底地打败他们。

 4 ) I am a stolen Rabbit!

首先说,音乐配的太恐怖了,多大的事儿,给《指环王》都够用了。
这片的白人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可恶,典型的公务员,追踪的人只得了三个星期的报酬,到期就撤,很好的法制社会,难道忘了你们的伟大理想——消灭低等民族了吗?岂能是我等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战士的对手!Molly途中遇到的那些人,是浪人?是探险家?是工作者?一个个的无政府主义,不像“良民”。(可能是没有告密的条件,戈壁草原望不到头,又没个手机,心有余力不足,但一个大男人对付不了三个小女孩吗?绑也绑去了啊)
Moodoo大叔这个原始猎人在追踪中对自己的猎物渐生好感——表面上是对对手的钦佩,可能是父爱情感的蔓延,还有自身民族意识的觉醒,最后还像是放了Molly一马——至少是不作为。
Molly用自身的努力回到了自己母亲身边,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也许白人的世界很好很强大,但她不属于那里,她更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的生活。
有些细节表现不好,比如在旷野中行走数千里,水源的问题——我只看到挖草根下的水,但够吗?我总觉得就影片中给出的条件,她们早就中暑倒毙了。还有食物,似乎她们是一路靠别人的施舍过来的,自己也就会掏个鸟蛋,并不具备荒野生存的条件。
总评:意志的宣扬大过细节的表现。

 5 ) 澳版“邵氏弃儿”

    首先把这个荒诞透顶的片名“末路小狂花”改掉,恢复本名《防兔篱》,Rabbit-Proof Fence是澳大利亚为了对付繁殖力极强的野兔对农牧业的破坏,于1907年在西澳建成,长达1833公里(有意思的是,由于兔群先期逃出围篱之外,这道墙未起作用,也可称为澳版“政绩工程”)。影片以防兔篱为名,一来三个孩子在步行穿越澳洲大陆的过程中,防兔篱是指引方向的唯一标志;二来望去不见尽头的防兔篱正如同孩子们延续一生的痛苦。
    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初,澳洲政府实行白澳政策,认为土著居民是低贱无知的,将他们的孩子强行带走交给白人抚养或送到白人学校寄宿,希望同化土著人。那些被带走的土著孩子后来被称为“被偷的一代”。2008年,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政府对白澳政策给土著居民带来的伤害表示正式道歉时说:“我们反思过去的虐待行为,特别是对被偷的一代人的虐待。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夺人骨肉,是这世上最卑劣的事情之一,在任何有天理可讲的地方都是不能容忍的。
    看完这个悲惨的故事,怎么都觉得眼熟,发生在湖南邵阳隆回的“邵氏弃儿”事件基本相似,同样是官方行为,同样是骨肉分离,有的孩子将从此与并不愿和他们分离的父母一生不得相见,何其悲哉!但两者也有不同,澳版“邵氏弃儿”做为国家行为受到非议,对于具体执行者来说,还算是履行自己的义务,就像是《防免篱》中的那个一直死死追踪莫莉等孩子的英国官员内维尔,尽管冷酷,但他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别无他求;但湘版“邵氏弃儿”中的那些计生干部和所谓的福利院,则是利用国家政策为自己牟利,已经超出了工作的范畴。赎回孩子,计生干部可以得到“社会抚养费”的返还,把孩子送进福利院,他们又可以得到回报,怎样都不会空手;福利院多收一个孩子,就多一份被外国人收养的机会,也就是多了赚钱的机会(福利院这样好像“人市”,话题远了)。这种以公权做为利益工具的行为,本就是犯罪,现在竟将手伸向孩子,说句丧尽天良也不算过分。
    澳版“邵氏弃儿”已经成为过去,《防兔篱》就是一种反省;湘版“邵氏弃儿”据说正在严查,迄今尚无下文。如果不能就此警醒,又被淡而化之,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令我们的社会蒙羞的新版“邵氏弃儿”上演?

 6 ) 被偷走的一代

辛德勒的墓碑上堆满石子,那是一个民族为一位永生的灵魂代代歌咏的见证。记录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饭店,保罗支起希望的棺盖,那是向善的人性之花绽放出的最神奇的光。

   因为贪婪,人类总是无法分享宁静与美好,破坏宁静与美好,然后重建宁静与美好,在反复的蠢恶中定义着弱肉强食的条目。于是我们看到人性中存在的极其愚蠢极其卑劣的细胞因子,就像我们的影子,在背光处,显得愈发强大。总之,人绝对不是宇宙中最美丽的物种。

   末路小狂花,改编自著名的小说《防兔篱笆》,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就电影的格局与传播度而言,虽然,这朵“”名不见经传“”的小花,比不上那些血染的玫瑰惊艳,但片子余香萦绕久不散去的感动,为它写点什么却是我发自内心的。

  三个孩子寻家,寻母亲的历程,在逃亡与行走中留存了一个民族的尊严与生存权利,看这样一部让人咀嚼不出幸福味道的影片,最终能令自己寻到一条回味、回想、回望的路,这就是不错的收获。

  人们喜欢用美丽的文字来雕琢内心的胆怯与虚伪,喜欢用充满爱与正确的文字来粉饰一切的恶与错误。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的统治者开始进行一种灭绝当地土著的计划,他们举着保护与拯救的旗帜,说着一切与善有关的话题,背地里却在向灭绝当地原住民的罪恶行道开进。

  人若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也只能存在于灵魂抑或教养上,与权力、金钱、肤色、习俗、种族毫无关系。白人与土著通婚,以此来改良血统,这只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当时,自以为高贵的澳大利亚政府完全是在玩一种罪恶的权力游戏。从母亲身边把孩子夺走,让孩子失去母亲,让母亲带着愧疚含恨而死,高举改良土著血统的牌,正是灭族的人性泯灭之为。自以为聪明的掠夺者,在历史的书页上肆无忌惮地编造谎言,但只要站在公正的战场上,一个孩子的眼神就可以彻底地打败他们。

 
  在这部影片中姐姐Molly 和妹妹Daisy就像太阳和月亮,她们在狂风暴雨中,顽强地寻找着属于她们的天空。那条通往母亲方向的篱笆墙,那只翱翔在家乡天空的大鸟,一道道需要穿越的沙漠与河流,一个个必须面对的敌人与猎枪,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两个女孩子成为了真正的勇士。我想那个可怜的小女孩,Molly的表妹Gracie,作为牺牲品,她是最不幸的,因为她曾经离自由与幸福那么近。

  自由的鸟鸣声,无助的哭泣声,还有那带着远古世界里神秘的音乐声,当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谱成一曲哀歌刺穿你耳膜的时候,你也许会在无意中发现自己早已被影片催眠了。

  仅仅是一段历史,一段胶片的生命价值,活着的依然活着,都该释然淡化了。但成人们借口修整这个地球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聆听孩子的哭泣声呢?

 PS:关于现在Molly和Daisy的情况。(摘选影片资料)Molly现已结婚,并生有2个孩子。当孩子们长到4岁和2岁时,Molly和她的孩子们又被抓回到穆尔河。Molly再次回到吉加朗时,她带回了她的小女儿安纳贝尔(Annabelle),而大女儿多丽丝则离开了她。当安纳贝尔3岁时,她也离开了Molly,莫利从此再未见到她。多丽丝与她母亲再次见面则是30年以后的事了。她把母亲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并改编成了这部电影剧本。如今,85岁的Molly利和79岁的Daisy仍生活在吉加朗。直到1971年,在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下,澳大利亚土著孩子们仍然被隔离于他们的家庭。这些被隔离的孩子们现在被称作“被偷走的一代”。

 短评

【2014.09.12/14-DVD/download】A close look on "The Stolen Generation". BTW It dawned on me that maybe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guages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to explain the separation of humanity and mother nature. P.S. Kenneth Branagh kinda freaks me out......

5分钟前
  • parapeachdroid
  • 推荐

Long Way Home. OST is good.

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Phillip Noyce回到澳洲后的第一部电影,讲述了30年代残酷的种族政策下三个被抓进教育营的原住民小女孩顺着防兔藩篱徒步2500公里克服重重险阻一路回家的经历。20世纪80、90年代开始的对澳大利亚政府对原住民的压迫历史的承认与反思浪潮,2002年经由Noyce这部电影推向高潮。电影故事其实挺简单,人物也相当脸谱化,但想到这便是真实历史的时候,就觉得还是挺震撼:政府、警察和教堂联手执行种族优生学为基础的同化/消灭政策……几个小女孩在逃亡途中展现出的那些绝望和坚毅太动人了。片中对澳洲壮阔而凛冽的自然风光的刻画非常值得注意:这种环境既危机四伏、充满敌意,却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解放的可能。

13分钟前
  • 昵称
  • 还行

真实动人。好喜欢原住民淳朴的歌谣。客观地反映了澳大利亚土著歧视问题,about the stolen generation。“末路小狂花”译名有点迷惑大众,RABBIT-PROOF FENCE隔离的仅仅是肤色和理解。238

17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那些个白人不就是我刚来澳洲在预科班上不让我们讲中文的老师么。至今依旧认为自己是最文明最上层的人种。

20分钟前
  • harunorange
  • 力荐

如果不是小男人这么啰嗦这部片,我应该会喜欢它更多一点。

25分钟前
  • 三文魚
  • 还行

澳洲土著人民血泪史管窥。混血儿童的体力和意志力同样惊人,不变的是对母爱和家庭的向往。

29分钟前
  • 彦夕
  • 还行

喜欢的片子,孩子的眼神刺痛了你的心

32分钟前
  • monica墨
  • 力荐

stolen generation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stolen generation 一个这么痛苦 纠结 的话题 怎么就被拍成了这样平庸。。。导演还是不要反思历史了 先反思自己吧

40分钟前
  • takyo
  • 还行

题材好评,摄影好评,演员好评,但这样一段艰难的冒险,却被讲得平铺直叙,淡如白水,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了。不过这部电影自有它的现实意义,记录了“被偷走的一代”,为导演的立场加一星。

45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澳大利亚种族灭绝实录:圈养、改造及奴役原住民后代。土著的生活必须以白人的标准来改造,白人的傲慢尽显无遗。

47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家在荒漠篱笆处。真人故事改编成这样合格。关于儿童的故事则格外动人。另外营地并没有表现出痛苦生活,如果和奥利弗的比起来。

48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Low budget didn't make the movie cheap. The scene that how Molly and her sisters are taken away is quite good in the rhythm of editing and multiple camera motions. A little too melodramatic and CHC in storytelling.

52分钟前
  • MayaDey
  • 还行

土著要不要那么惨= =你妹的white policy

56分钟前
  • 周女侠
  • 推荐

讲文化冲突的弊端

60分钟前
  • Isabella
  • 推荐

久闻大名的原住民电影《防兔栅栏》。虽然是一种AFC主旋律电影,不过抢孩子的纪录片拍法还是让看客很心酸。有个论文总结澳洲电影里的"丢失的孩子"情结,这样的情结在各种电影里面,情动力都百试不爽,要么煽情,要么惊悚。这本片里你想象几个孩子走过荒野"找妈妈",不说要加满土著文化(歌、沉思的tracker)元素,本来也是个通用的情节剧成规。美学上中规中矩。

1小时前
  • 木矛木心
  • 还行

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电影,在课堂上有机会完整的看了一遍。心里感觉非常沉重。总以为澳洲没有历史,可是事实上,哪个国家的历史不是献血淋淋的呢?

1小时前
  • 香农小姐
  • 推荐

那些“大人”们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能剥夺别人的自由,但是只要我们有敢于冲破禁锢的勇气,总有一天会到达自由的天地。

1小时前
  • 推荐

奔跑吧,孩子!前方是你的家园,那里有哺育你的母亲·

1小时前
  • L.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