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省的84·85年

HD中字

主演:叶志康,达式常,郭允泰,王伟平,鲁非,翟乃社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T省的84·85年 剧照 NO.2T省的84·85年 剧照 NO.3T省的84·85年 剧照 NO.4T省的84·85年 剧照 NO.5T省的84·85年 剧照 NO.6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3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4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5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6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7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8T省的84·85年 剧照 NO.19T省的84·85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T省的84·85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T省机械总公司一分厂原是个年亏损四十万元的企业,1983 年,程戈与总公司签订了承包一分厂的合同,期限两年。他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使工厂在五个月内就盈利二百万元,但到84年春,厂长程戈却向法院提起诉状,告总公司党委以权代法。法院受理此案后,经济审判庭庭长郭刚动承担了审理任务。而总公司党委得知程戈已上告法院,十分震惊纷纷出面要程戈撤回起诉,但遭到程戈的拒绝。这个案件表现简单,但牵扯到很多方面, 特别是被程戈开除的五名职工中,有一名是省委第一书记的小舅子。法院院长特别在开庭前告诫已被市委内定为下任法院院长的郭刚慎重行事,但郭刚则决心以法律为准绳审理此案。后法庭经多次调查,公开审理此案件,并判程戈胜诉。但到1985年秋,程戈在合同一到期后就被免去厂长职务,郭刚则被调到郊区法院“锻炼”。救世2014上帝的约翰:灵疗师的罪行情满雪阳花好好谈恋爱2天使行动3:魔女末日(粤语版)下班后切除越狱2017天使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十四季幸福提琴家王牌保镖终极恋人雾都孤儿1948南侨机工英雄传钢铁人唱出恋爱的苦恼相见恨晚我们这十年睡美人2016怒海狂蛛致命录像带3:病毒玩命直播逻辑的乐趣灵狐圣子2:仙山大战我的女朋友男朋友新干线变形机器人 CHANGE THE WORLD历劫佳人画江湖之换世门生2023男人底线不羁夜2022小丑之夜1953砂砾六尺巷新故事鸡毛梦想敌友难辨第一季秘方江湖告急卧底爷爷鬼女佣人非草木

 长篇影评

 1 ) 在大陆想要从事法律工作的人都应该看的“法制史”

“有朝一日要是有人造起反,就是因为我们成为人民的主人了”,“脸上有脏东西,把它擦掉有什么不好”;“法律必须保护改革”;“党政关系是否应该有所改变”;“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党内生活凌驾于法律,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王子与庶民同罪”;“党也有可能犯错”;“指示到了基层,和原来意思不知道差了多少”;“你对台领导还抱有幻想,你怎么这么愚蠢”;“你是个党员,怎么不听话”!金句迭出的大尺度电影。

无比简单的故事,讨论了诸多问题:党大和法大的关系;“宪法第五条”;“党章第16页第6行”;通过经济犯罪侦查压迫诉讼当事人;权力干涉司法;以“党的领导”作为威胁;司法机关内部的张力;对审理法官的名升暗降;公开审理和“公审”;干部的观念和贪污的领导;政权的基础;“领导和威信”;民事合同中的“罚款”;劳教制度;媒体报道监督的不作为;女省长开新闻发布会;“双百方针”;“企业扩权十条”和经济改革;打扮时髦的时尚小青年标志着的社会新思潮...

更加值得称赞的是, 电影竟然没有扁平化人物,使得电影亦有几分娱乐性。当然,和现代电影的技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那是1986年啊。

从法律的“胜利”,到“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电影没有呈现扁平的图景,博弈还在继续。更重要的是,当法治成为口号,成为“政治正确”,还是真的法治吗?

当时还是10亿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时代已经开始思考的道理,现在呢?

“1985年,是全面改革的一年。1986年和1987年,中国的改革将大踏步地前进”。35年前,似乎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2 ) 改革春风吹满地,人民,人民真争气!

影片的时代背景正处在改革浪潮之中,内容不多赘述。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还是很具有代表性,主要从三个人进行分析。

1. T省机械总公司一分厂厂长程戈

T省机械总公司一分厂厂长程戈

程戈所代表的,是改革浪潮来临的那一批的弄潮儿,敢于从国有体制中走出来,敢于承包经济责任制,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能吃螃蟹的人。利用九个月时间将屡屡亏损的一分厂,经营为盈利200万元的效益厂。同时,敢于创新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思想比较前卫,多劳多得,打破大锅饭制度。但是,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但刚直的性格,引发了后续的这起经济责任案。

2. T省机械总公司党委书记 马玉

T省机械总公司党委书记 马玉

尊敬,可惜。

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位老革命,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战斗,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

尊敬是因为他淡泊名利,处处在生活和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住在老房子里,先群众,后普通干部,最后领导干部。就冲他的淡泊明志,清廉自守,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可惜是因为他思想僵化老旧,缺乏超前意识,缺乏法律知识,对新型的经济开放制度缺乏理解,缺乏用于尝试的勇气,因循守旧,单纯以资本主义的帽子扣在程戈头上,撕毁合同。

他所代表的,是我们的老一辈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打江山,却不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空有一颗赤诚心,奈何明月照他人。

这种人即可恨又可悲。

3. T省C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的庭长 郭刚

T省C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的庭长 郭刚

最后说一说这位刚正不阿的法官。影片中多次提及到,他作为即将上位的法院院长,应该慎重处理此次经济纠纷案件。他所面临的抉择是前途和正义。是公正处理这个经济纠纷案,还是前途为重。他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去一个编辑社进行随机采访,如果两个人发生了矛盾,或者说他伤害了你,你会怎么办:

1.以牙还牙

2.私下了结

3.上我们法院来

结果呢,只有三个人选择到我们法院来。

这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我们执法者做不到刑上大夫?

是不是做不到王子与庶民同罪?

是不是我们执法机关做不到秉公执法?

是不是我们法的天平总是向权势倾斜?

同时,我也在想:

是不是人民群众正在对我们执法机关失去信心;

而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强有力的支柱——人民群众!

他所代表的,就是刚正不阿的基层干部,在细微细小的地方,守护着人民的利益,守护着祖国的尊严。

三个人,三类人,在改革浪潮中浮浮沉沉,迂回向前,推动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

 3 ) T省的八四、八五年

充满80年代话语感的作品,用仿新闻报道式的特有方式,报道了在80年代经济转型期的一件涉及党政参与经改的违法案件,通过这起案件,实际是提醒执政方在巨大的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潮流下合法合理的自我定位,在法律的准绳下平等权益。我们看到的不是跋扈无知的贪婪,而是守旧真诚的自醒,反过来看现今的问题,当然是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解决办法,也许同样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同样会有政法的权威,但是缺少的却是80年代官民身体力行不计前嫌的宽松氛围。

 4 ) In Memory of 80s (1)

对于我国在七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拍出的佳作,我持有高度敬畏之情。立意与思想之先进与尖锐足以使我们忽视拍摄技巧和画面的不足。我相信每一个怀有人文精神的士大夫(不然叫啥?)都能从中窥得一些引发共鸣的点。

对我而言,从拍摄技巧等方面来看,即便我一个门外汉,我个人也觉得很一般。我猜导演是想达到某个效果,但我感觉有一些台词和情节片段在接续上的处理或许还可商榷。但是,这不重要!

作为一名法学生,看到这一部电影,我已经万分惊喜了。我们其实不缺这种题材,这种思考,但因为种种或有或无的原因,现在很难方便地搜到这一类题材的电影。其实真的很遗憾的。不同的人,究竟能从这样的老片子中得到或领悟些什么?是否一定会“负能量”多于“主流价值”?我想,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这部片子中主案件的案情非常简单,我们以现在的观点自然觉得党政老一派过于守旧,没有放开改革。但是在那个年代,对于革命老先辈,我觉得要对他们的保守予以理解。片中有个所谓的“细节”,即点出党委书记身处陋室,勤俭清廉。我想导演也是通过这一个安排让观众在阅片时能多面地看待高位者/党政工作者因循守旧这一问题吧。

在我看来,比较无奈的是,如果在30多年前片中这个问题尚显普遍,那么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党政与法律的问题呢。本科的法理学课程有给我深深的启发,当然我无意在此卖弄文藻。我们总是天然地希望经济高速发展,监管事项减少,然而大多数人又发现发展的红利没有落在自己头上,或者造成的贫富差让人心痒痒。我们自然是要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作为非党员的我,似乎只觉得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最深的一点是在我们学院,dang政教育过于频繁,几乎每周都在开会。打开学院的官网,那些闪亮醒目的标题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打开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而非法学院的官网。我想,对于一个学院而言,其还是应该立足于各学科的蓬勃发展,而非被dang政教育喧宾夺主。否则,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学院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即便我们不能那么肆无忌惮地发声! 观影总结。

 5 ) 政治的八零年代

好片,推荐。

八零年代的一个缩影,名曰T省,实为全国。真实反映了八零年代的景况——一个大变革期间的魔幻现实,在传统与新潮、快乐与悲观交织、反复、变换后留下的无助与彷徨。

正如这部电影所说的那样,他把一桩法律案做成了一桩政治案的同时,也把一部法律片变成了一部政治片,一个原本简单的法律问题却被套上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框框,充斥着除他所期望的法治精神以外的任何精神。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正是在于使用了同一套思维去批判他最所厌恶的那套十年思维。

它用事实告诉我们:法律绝不是用一种意识形态去压迫另一种意识形态那么简单。口号如果只是基于统治思维喊出,那么无论它是左是右,是现代还是历史,都会给社会带来同样的无差别危害,有时甚至是更甚的。而它对于第四权力——舆论的过分颂扬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它用事实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们朴素而简单的动机,但,这终究逃脱不了十年对思维意识的摧残与损失。

它用事实告诉我们:那个时代仍是一个各派力量复杂斗争的年代,换用现代的话说“改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为此它倒数第二位的一系列悲剧结尾,倒比它最后的乐观结尾显得更有价值。无论我们喜不喜欢,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剧情中,它犯了很多概念性错误,比如把法院说成是“执法机关”,但它同样也喊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话语,揭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也同样讳莫如深的现实,不仅如此,它同样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反面角色的简朴与真诚,这就更让我们为影片的勇气与公正而肃然起敬。

从技术角度,这完全算不上一部高分电影,从思想深度,它也浅薄得可怜,但它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它告诉我们,八零年代就是这个样子,尽管这也许并非影片的本意。

那不是一个完美的年代,无论持何种观点的人都存在着诸多无法抚平的硬伤,它也不能被称为一个伟大的年代,因为一切还是那么懵懂混乱与空洞。无论左还是右,失败似乎都是必然的结果,历史的潮流终会将它们吞噬。但正因为它存在着对朴素理想义无反顾的执着,它将被载入历史,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成为一个有必要铭记、反思与审视,并难以复制的年代。

 6 ) 历史的要求?不仅没做到,也不会再要求了...

“如果过去没有做到,将来一定要做到,这是历史的要求。”

“但所有人都认定,这将是一场温和的讨论,不会有任何流血事件发生。”

“到底是人民的主人,还是人民的公仆?”

三十多年前对改革美好的期待正在幻灭,被讨论的火热的问题已经冷却。历史被遗忘的代价,就是历史将会重演。

喜欢影片所展示的观念,让我知道三十多年前有一大批人和我具有相同的信仰,在北京寒冷的冬夜中看到这样的影片,很难令人不被感动。但话说回来,想表达的东西是一方面,如何表达是另一方面。电影这样拍,放在电影本身的维度上,还是决定了影片上限的。具体在于剧情及人物全部成为了表达政治观点的工具,这种刻意感某种程度上会让人怀疑作为现实主义影片的现实性,倒不是说怀疑其真实程度,而是怀疑这种太有效率的选择性叙述引导功利心过大。好在影片有尝试去探索被告一方的完整性(比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每次都把新房让给他人等),但这种探索还是脱离于主线叙事之外的,反而像是一种用于平衡的点缀。这种人物的不完整也包含动机的不完整,所以使核心人物缺乏对观众的感染和说服力,这是影片叙事策略上的根本问题。

但我依然很爱它,因为我知道之后直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有这样的影片了…

 短评

超前三十年乃至五十年!

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独到的角度,前卫的思考,被压制和忽视的精品,电影审查,对电影的思考,劳教,萌芽

10分钟前
  • 持尘
  • 推荐

告赢了然后呢,法官被下放了,厂长被革职了。2022年了然后呢,有什么变化吗

14分钟前
  • 二人
  • 推荐

下级党组织开会对陈歌说:“你虽然是在告总公司,但实际上你是在告我们党委啊!停止你们的合同,撤销你们的职务是我们党委做出的决议。你作为一个党员企图推翻一个党组织的决议,你这样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你不要想得太天真了!人民法院是不会支持你的。在中国绝对不会有这种事情!”

19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五星不是因为技术,改开之初敢于在电影里喊出D大还是法大,虽然阻力依然是巨大的。然而现在,不要说穿小鞋,鞋都不让你穿。

24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到现在为止没有哪部片子能如此深刻的反映改革的内涵,虽然它拍摄于约30年前

29分钟前
  • 会编程的鹅先生
  • 力荐

羡慕韩国电影的时候你还不知道我们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拍过很多牛逼的电影

34分钟前
  • 最后一班地铁
  • 推荐

正面发问“党大还是法大”,自然是法大,但影片一再嗟叹“我们做到了吗”。整个故事实在太生猛太完美了:一个实业家状告厂党委,赢了,之后又能怎样呢。用新闻纪实的手法推进故事发展,客观地营造出“全面改革”的大环境,但始终粗糙,离经典差了一截。

3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你跟他说法律,他跟你说dang章;你想跟他对簿公堂,他跟你内部谈话。在法律上,人首先是一个公民,有其自在的权利与义务,而非某个组织的成员,公民意识的淡薄,似乎这三十年来并未改善。问题还是那个问题。这部电影也算是中国法律人做的一个法治美梦了吧。“我们做到了吗?”“过去没有做到,现在一定要努力做到,这是历史的要求。”有脏污就该擦去,那些用dang的权威作脱罪借口的搞小圈子的人,就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反特权、反勾结、反权力寻租,永远在路上。为推进现代化而奋斗!

37分钟前
  • 追求生命的极致
  • 力荐

有过梦。

41分钟前
  • 拉拉缨哟
  • 推荐

想哭,你们自己看全部短评吧

45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豆瓣第3000部电影】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明之风的产物。剧本有力,两个时间线索并行剪辑,以近似电视纪录片、内参教育片的风格,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法律人、媒体人对伸张正义的追求,深入探讨了党和法的关系。对官僚的刻画生动形象。毕克老师的解说更添威严感,至今振聋发聩。今日绝无可能拍摄过审

5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8.0 新闻旁白,纪实手段,涉及党政分离、依法治国、出版审查等敏感问题。揭露与宣扬并行,坏在后者。一句“党的领导又到哪去了”问得法官哑口无言。电影就如片尾赵紫阳影像,不会再有了。

55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八十年代针砭时弊的理想主义,杨延晋很擅长这个题材。那个年代也适合这个题材,拳拳爱国主义理想全部直给,眼里充满纯真。关于依法治国,关于改革,关于宪法和党章,激烈的探讨。那时的记者也面临层层审查,不过很有理想,多年以后就不得不闷声发大财了。杨延晋三年后也基本不执导了,理想主义像流星。

58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补遗#简直太强大,当年为了看杨延晋看过一遍,有点记不清了,今天重看只提示剧情,更多去注意镜头的运动,剪辑,叙事结构等等,觉得真是太强大了。立意就很猛,表现得也是跌宕起伏,对各个人物阶层的刻画也是精准而犀利。让人唏嘘的是,这些老干部们也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是正义的。台词很酷,处处珠玑,几处演讲都跟镜头配合得非常好,有格局有气势。还是那种感觉: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大多是先辈们经历各种改革争取来的。保留了很多当年的社会风貌,弥足珍贵。有一处领导们说:“内部协调,给总公司一个台阶下”,镜头立刻转到了两人在下台阶,随之大远景,工厂一整面墙的外置楼梯,简直太有形式感。C说:“这就是在‘下台阶‘啊。”

60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评论中很多人对此片过审非常惊讶。甚至用以讽刺当今的电影审查制度。我承认此片在政治方面极为大胆,甚至在影片前半段是把“党委”当作“反派”进行角色塑造的。(当然后面洗白了)但请大家回忆或者查阅资料。84年,事实上是国企改制松绑放权的一年。此片上映于1986年,“松绑放权”运动已经进行了两年,并取得了卓越成效。所以此片事实上是一部迎合政策,政府弘扬改革的“政治宣传片”。另外片中过多的画外音也导致整部片子看起来更像一部新闻报道,不排除刻意为之的可能性,但从电影艺术性的角度来讲依然有待商榷。人物方面因为需要顾及符号化后的普遍性,却忽略了特殊性。所以这部影片的意义在于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映,展现了那个时代昂扬向上的中国和我党勇于承认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单谈“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吹太狠,就业余了。

1小时前
  • 六条
  • 推荐

如果不是课题需要,我根本不会知道这部电影。八十年代电影的大胆开放和对现实的高度介入简直无法想象。“那我问你,党的领导在哪里?”“党大还是法大?”这些当今居然还能成为问题的问题,早在1986年的一部电影中就得到了明确的回答。 《T省》和《黑炮事件》一同构成最直观的80年代社会政治图景。

1小时前
  • dellizheng
  • 力荐

其实从片子中已经可以看出未来暴露出来的隐患:能有这样的判决结果,一是得有英明的zy,二是得有坚定英勇的个人。是这两个条件,而不是制度保障决定了主人公的胜诉,那如果这两个条件缺了一个呢?从电影的角度说,字幕、旁白类似新闻片风格,却又有非新闻片的镜头,风格似乎不太成熟。多一星给能拍出这部片子的八十年代吧。

1小时前
  • 虎山
  • 推荐

疫苗连日刷屏,偶然从故纸堆找到《T省的84、85年》,这一部堪称宪法教科书一样的电影,昂扬,满满的正能量,最终却又只能在试验剧场审判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中国似乎是没有T省的,如果有,或许是台湾。本片从头到尾充斥着两种声音,法律的声音,乃至意识形态的声音。尽管阅片过程体验差,但能为现在所不能,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1小时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T省的84、85年》: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出生以前那个红红火火百花齐放的年代产物,主题尖锐,运镜和剪辑范儿也很正,更有幸目睹了紫阳真人。

1小时前
  • xLD黑恶躁x
  • 力荐